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 >> 永福县 >> 永福镇

永福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板峡湖

  位于永福县堡里乡,距永福县城26公里,东靠旅游名县--阳朔县,桂海高速公路、湘桂铁路贯穿县境而过,是广西桂海高速公路黄金旅游通道上重要的规划区之一,有“庐山之秀、西湖之幽”的美称。独特的双曲拱坝,气势雄伟,库区湖面宽阔曲幽,四面青山环抱,周围群峰叠起,山深林密,云雾萦绕,并有浓郁的壮乡瑶寨等少数民族风情及诸多寺庙等人文景观,整个旅游规划面积为2570公顷,板峡湖库区设计总容量为8740万m3,水面面积达5400亩。由板峡湖、东定湖、寨志湖、腾龙湖四大湖区组成,四湖相连,各具特色。她集旅游、会议、水上娱乐、避暑、疗养、野山烧烤、休闲度假为一体,独具特色的旅游好地方。近年来,青狮潭水库作为桂林的“生命之水”其旅游项目开发已受到限制,投资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板峡湖二期补水工程已竣工,这一切为板峡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及便利条件。  板峡湖距两江国际机场43公里,整个湖区旅游总面积为2570公顷,其中湖面面积约5000多亩。明亮透澈的湖水、宽阔曲幽的湖面,加上湖上诸多岛屿婀娜多姿,整个湖区犹如仙境瑶池,湖水四周群峰叠起,古木参天葱翠青笼,其中观日峰、拨云台、观音山、凌霄阁等诸峰更是猎奇览胜的好地方,百草谷、拉郎坡、猴岛、东定瑶寨等景点点缀其间,更令你流连忘返。  63公尺高的“广西第一坝”--混凝土双曲拱坝雄踞于“夜合山”之间,显得格外峻峭巍严,湖水下泄恰是天水一瀑,有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壮丽无比。“夜合山”一段优美动人的瑶族爱情故事传说将把您带入湖区纯朴的壮乡瑶寨,他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保留着浓郁古朴的民族习俗风情,特别是保留了悠久历史,独具民族特色的瑶族“药物浸泡薰蒸浴”,将使您一天的旅途疲劳消除殆尽,晚来再置身于粗旷的瑶壮民族的歌舞之中,让您尽情地领略着各民族间的友情之爱,定会使您留下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整个湖区由于雨量充沛,林木植被保护完好,而且地势开阔,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年平均气温仅18度,夏季平均气温也只有28度,夏日只要置身于湖区,山风习习,炎热酷暑一扫而光,夏夜仍是棉被不离,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避暑、疗养、休闲、度假的综合性旅游区。        永福镇  辖凤城社区、向阳社区、龙泉社区 坪 岭 坪岭 张弓坪 下窑 石城平 马路 埃头陂 大茅 迁元 拉幽 古楼寨 英石 坳底 大岭脚 山门口 莲塘 蒋家村 银 洞 大村 下洞陂 东山 城宅 门楼寨 八仙洲 岭口 乌冲 红瓦 大鱼腥 发贤 长洲 小大田 石城 …… 详细++

永福金钟山风景区

永福金钟山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该风景区位于桂林市永福县罗锦镇东南7公里的大西村南登屯金钟山附近。该风景区最著名的就是金钟岩,岩洞内步步皆景,景象变幻无穷,最为奇特的是:在一个洞内,可以观赏到四季不同的神奇景致,这在大桂林其他岩洞中是绝无仅有的。正如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中国地质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朱学稳教授所说:“此岩洞是百里挑一的世界奇洞,完全可以开发成世界性的好游览点。”洞外山峰叠翠,非岩溶丘陵区植被覆盖良好,郁郁葱葱,有四季常绿的楠竹,有秋红满天的枫树林,还有花香四溢的茶树林。良田阡陌,小径曲曲折折,村落星星点点,一派独特的农乡田园风光,四季均可开展不同主题的旅游活动,是游览观光、度假、周末休闲、会议、科学考察、探险、登高等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     罗锦镇  罗锦镇位于永福县城东郊,面积238平方公里,共辖14个行政村,316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4万人,居住着汉、壮、回等民族。东接临桂会仙、六塘,西接永福县城,南与堡里、阳朔交界,北与苏桥新区接壤。交通便利,永良公路(现正在规划“四改二”工程)贯穿其中,圩镇距县城15公里,距桂林40公里,全镇已实现村村通公路。 罗锦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 详细++

凤山风景区

凤山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凤山风景区位于永福县城凤冠山麓,景区内林木成荫、鸟语花香,素有“十八景点”之说。这里有千年古刹东岳寺、朝圣古地城隍庙、明朝地理学家朱熹读书处、廖长官纪念馆以及荟萃全国各地书法名家墨宝的碑林等。城隍庙始建于后周,原位于城东,后迁址东岳寺东侧,与东岳寺并肩联臂,形成错落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群。东岳寺位凤冠山麓,寺围景色幽雅,为朱熹标题的清溪八景之首“凤麓春阴”。  凤山位于永福县城中心,古称华盖山,以其山木亭亭如伞盖而得名。另据道光8年(1828年)《永福县志》记载:“隋大业中,有凤凰宋巢,百鸟翔集……宋建隆中,凤复为巢,守宦间,迢遣使凿巢下石,得美玉,凿处成池,名玉液池,以风巢名山。”华盖山由此改称凤巢山,现称凤山。1998年,县宗教办向社会集资修复了“澄心寺”,成为新的景点,每到初一、十五到“澄心寺”烧香祈福的人络绎不绝。  该风景区最著名的就是大“福”石,大福石位于该山顶的北面,为一楷书大“福”掌书石刻,红石为体,字长83厘米,宽78厘米,该字书写奇特,每画收笔处均现五个指痕,给人以无限遐想。“福”字铁划银勾,刚劲有力,镌刻于山顶巨石之上,字大三尺见方。此字为清代凤山澄心寺主持听石僧依据宋代武状元李珙掌书真迹而刻成,至今已有880多年。永福县也由此而得名。大“福”字历代为海内外游客所敬 慕崇拜,以祈“幸福”、“永福”。除此之外,风山上还有玉液池,望江亭,有树龄700年、高80米的松树王等景点。  

侗寨鼓楼群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侗语叫“堂卡”或“堂瓦” 。鼓楼分多柱和独柱两类:多柱即四根主柱十二根衬柱;独柱即由一根中柱支撑,直立于鼓楼中央,直伸顶端,底层四根衬柱。不论何种建筑形式,其顶层均置放齐心鼓,故人们称之为鼓楼。鼓楼是由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自行设计,没有图纸,数百根梁、柱、仿的尽寸全凭心中黔算整体全系木质结构,以杉木凿榷衔接,不用一钉一铆,上下吻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侗语叫“堂卡”或“堂瓦”。  鼓楼分多柱和独柱两类:多柱即四根主柱十二根衬柱;独柱即由一根中柱支撑,直立于鼓楼中央,直伸顶端,底层四根衬柱。不论何种建筑形式,其顶层均置放齐心鼓,故人们鼓称之为鼓楼。鼓楼是由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自行设计,没有图纸,数百根梁、柱、仿的尽寸全凭心中黔算。整体系全木质结构,以杉木凿榷衔接, 不用一钉一铆,上下吻楼是侗寨的标志,侗语叫“堂卡”或“堂瓦”。   鼓楼分多柱和独柱两类:多柱即四根主柱十二根衬柱;独柱即由一根中柱支撑,直立于鼓楼中央,直伸顶端,底层四根衬柱。不论何种建筑 形式,其顶层均置放齐心鼓,故人们称之为鼓楼。鼓楼是由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自行设计,没有图纸,数百根梁、柱、仿的尽寸全凭心中黔算。整体全系木质结构,以杉木凿榷衔接,不用一钉一铆,上下吻合,采用柱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鼓楼造形 有三层、五层、七层、九层乃至十余层不等。一般分上、中、下三个 部分。  上部为顶尖部,由一根铁柱立于顶盖中央,套上陶瓷宝珠,呈葫芦型,犹如落尖,凌空而立。顶盖多为伞型,有四角、六角、八角形状。中部为层层叠楼,形似宝塔楼身。楼植有四角、六角、八角,每方糖角均为翘角,并雕塑禽兽,神形兼备,校期如生。翘角层层叠叠,重棺而上。从上而下,一层比一层大,极为壮观。植板上绘有龙凤鸟兽、古今人物、花草鱼虫以及侗族生活风俗画,玲拢雅致,五彩绞纷。底部多为正方形,楼四周设有木质长凳,供人歇坐,中间是圆形大火塘。鼓楼建筑独特,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联合国机构一-称赞说:“别具一格的侗族鼓楼建筑艺术,不仅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而且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  鼓楼是侗寨团结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齐心的表现。因此,有侗寨即有鼓楼,或以房族修建,或几个姓氏合建。全县共有鼓楼321座。肇兴侗寨的五座鼓楼,最为集中,人们称之为“侗寨 鼓楼群”;坝寨乡青寨鼓楼是县境内现存历史最久的鼓楼:岩洞乡述洞村的独柱鼓楼,是目前仅发现且保存较完整的奇特鼓楼;肇兴乡纪堂村两座鼓楼,造型最美,1982年2月13日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纪堂建楼高师最负盛名,凯里金泉湖八据、八 角、十七层、高三十三米的鼓楼和北京中华民族园、上海中华民族大观园的鼓楼,都出自陆文礼等建楼高师之手。  鼓楼多建在寨中央,与戏台、歌坪相结合,是-、议事、文化娱乐的好场所。鼓楼雄伟壮观,裴声中外,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黎平 侗乡风景名胜旅游生活中最温馨的一章。它含着深情的微笑,代表 着一个民族,屹立在锦秀中华的大地之上。

百寿岩石刻

  百寿岩石刻又名夫子岩,位于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距桂林市70千米,与永宁州古城隔河相望,桂柳高速公路和桂梧高速公路可达。此地人杰地灵,老人百岁者甚多。百寿岩以其“百寿图”闻名于世。宋绍定己丑年,古田知县史渭在他寿庆之日,特书写隶书大“寿”字,并请百名长寿者各书献一个小寿字,由名匠刻于岩壁两侧组成“百寿图”。独具匠心的是大“寿”字笔划中嵌入100个小“寿”字,一字一体,无一雷同,笔力遒劲,雕刻精工,集中国汉字演变、书法、雕刻于一身。“百寿图”刻于百寿镇夫子岩石壁上,隶书大“寿”字长175厘米,宽148厘米,其拓印件已被故宫博物馆珍藏。  “百寿图”中的100个小寿字更是各有千秋、字体各异、无一雷同。其中楷、隶、篆、行、草、甲骨文等无所不有、小寿字旁还注明文体出处。其中以朝代分有商鼎文、周鼎文、汉鼎文等;以地域分(古代称国名)有鳍隶、燕书、西夏台书等等;以字体论有易篆、古隶、古斗金文、飞白书等等;以书法家而言有程邈、怀素、虞(世南)书、蔡(襄)书、小王(献之)书以及书圣王羲之的“换鹅经”文体等等。还有字如其形的蝌蚪文、星斗文、火文、树文、龙文、凤文、聚宝文等等。在桃形点的“聚宝文”内还有如珊瑚、象牙、犀角、珍珠、熊掌、玉圭等等都是惟妙惟肖,琳琅满目。  在“百寿图”中还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宽大渊博精深,她是吸收、兼容少数民族文化、外来文化、宗教文化的典证。图中的“玉帝天文”、“上帝印章”等则颇具神话传奇;“瑶池宝意”、“四利佛书”、“西方梵书”等又具有浓郁的佛教色彩;“西夏台书”又是体现了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而“飞章符”、“皇极篆”、“青黄君书”、“玄隶”、“帝君玉牒”又透出道家的气韵;在“聚宝文”内的珊瑚、珍珠、象牙等还可依稀见到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轨迹。在“百寿图”的铭章中有“徐百公”、“许教宗”、“郑尚书”、“高家贤”、“碣夫人”、“花葵夫人”等名不见经传的古代书法家都可称名家手笔。可惜书海茫茫、踪迹难觅。尤其是我国古代的女书法家、除在“百寿图”中仅留其少数芳名外,其他国内外更是鲜见其芳迹了。  《百寿图》曾作为民国政府礼物,赠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寿诞。1958年周恩来首次出访非洲,也以《百寿图》作为中国政府礼物相赠。还有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等西方政要名流,均把《百寿图》作为汉文化精品珍藏。其拓印件已被故宫博物馆珍藏,天下《百寿图》皆始源于此。如今这百寿小字及大寿字历经千年而仍清晰可观,是我国南方山崖石刻中的珍品。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  乘车线路:在永福县乘中巴到百寿镇再转小巴至景区

崇山村古民居

  崇山村,位于永福县城东北部20公里,数百年来,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有“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美誉。村内李氏一门,为国内知名的画家群体,世称“画笔如林”,清代著名画家李吉寿墨梅独树一帜,被誉为“梅花圣手”。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的首批自治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中,永福县罗锦镇崇山村成功入选第一批广西历史文化名村。  崇山头村为清代书画家李熙垣的故里,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全村为李,黄二姓,李氏从湖北迁入,黄氏从河南迁来。  崇山头古民居由李氏家庭旧居,李氏宗族祠堂,及其它古民居20余座组成。  李氏家族旧居由六家宅院并排组成,规模相当,高度一致,坐西朝东,南北宽600米,东西深约750米,占地约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三十万平方米。东头为故宅古建,硬山式,砖木结构,单层五进四开间,青砖灰瓦房六栋。中为巷道,前后为设闸门,六栋分列巷道两则,每栋独门高院,长约32米,宽约16米,面积约为500平方米,清水墙勾缝,格扇门窗,图刻如意,梅花等。石作台基,条石铺路,石砌天井,三合土地面,进进逐高,第一进为高头门楼,各进门为横开四间,以青砖或壁分开,由北至南第二间均为堂屋客厅,第一,三间为厢房卧室,第四间为厨房,作坊或牲圈,第三进为主屋,山墙有制有序,名人故宅着三檐封火墙,其廊檐为木作圈棚,六个宅院之间有月门和巷道相通,地面用青石板铺设。  村南田间保留清建“新祠堂”,相传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小青瓦,硬山式三角形封火墙,青砖墙,墙基用料石组成,三进三开砖木结构建筑。大门为拱门,高约六米,内有天井,四周围墙,两边为厢房,前后厅及厢房的檐廊均用条石铺设。  李氏家族从清代乾隆子年间(1768)李树桥中举后。至1902年李增华止,科举不断,有14人中举,贡生5名,李熙垣之六子李吉寿一家五人均中举,有“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科”。 李熙垣为山水画家,为李氏绘画祖师,其画雄奇浑厚,别具风格。1837年,他由桂林溯漓江过湘江至长沙,又经后岳阳、赤壁顺长江到武昌,创作了35幅画,每画题有一首诗,成《江行图》山水画一册。《江行图》为其传世珍品,李家世代书画,在清代广西画坛占有重要的地位。李家后人均擅长画山水花卉,人才辈出,世称“画笔如林”。受祖辈影响,至今村中书画之风仍然盛行。  位置:位于永福县罗锦乡崇山头村东面,距桂林市50公里。  交通:在桂林汽车总站坐桂林—永福或江月班车,在罗锦换乘其它车前往。    罗锦镇  罗锦镇位于永福县城东郊,面积238平方公里,共辖14个行政村,316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4万人,居住着汉、壮、回等民族。东接临桂会仙、六塘,西接永福县城,南与堡里、阳朔交界,北与苏桥新区接壤。交通便利,永良公路(现正在规划“四改二”工程)贯穿其中,圩镇距县城15公里,距桂林40公里,全镇已实现村村通公路。 罗锦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 详细++

永福永宁州古城

永福永宁州古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宁州古城位于广西省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北端,与百寿岩隔河相望。永宁州古城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至今已经历529年的风风雨雨。古城最先为土城,城墙周长约1000米,高5米,厚2米多。成化十八年,改砌为石城;隆庆六年(1572),古城往西被扩宽80余米,建城门四座,东门叫“东兴门”,南门称“镇宁门”,西门喊“安定门”,北门为“迎恩门”。至万历三年,城墙增高到1.3米,加厚到0.6米;万历八年(1580),古城往北又扩展100米,城周长扩建为1277米,高6.33米,厚3.2米,城头垛637个,窝铺12个,兵马司4处,并在四座城门之上建起门楼。万历十四年(1586),在古城东面筑护城河堤430余米,城墙再次加厚,并加女墙窝铺。  据当地史料记载,永宁州古城原为古田县治,明隆庆五年(1571)升为直隶州,称“永宁”,永宁州古城由此而得名。  据文物专家考察,永宁州古城,在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军事上曾起过极重要的作用,是兵家必争之地。每次改朝换代,永宁州古城必遇兵灾战火。但它能历经五百多年风风雨雨还能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永宁州古城地处桂林至融安的险要地段,仅有一条古道从这里的大峡谷中通过。古城就建在古道的必经之处,两面有天然河流为护城河,四周数十公里都是高山大岭。其北面6公里处有绵亘十余公里的险要关隘——三台岭(旧称三厄岭)。永宁州古城就处在三台岭险隘下的古道上,它就像一个关隘,进可攻,退可守,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据《永福县志》记载,明弘治五年(1492)后,由韦朝威、覃万贤、韦银豹所率领的壮族农民起义队伍,曾攻占永宁州古城80余年,使这座大山之中的古城,一度成为广西农民起义的中心。  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南北城楼曾被大火烧毁,城墙多处崩塌,后修复。清光绪三十八年(1902),附近爆发了覃老发抗清斗争,抗清队伍向永宁州进发,州城岌岌可危。清朝急派大部队增援,方保住古城。  民国十二年,当地土匪韦侯凡被桂林自治军收编后,进驻永宁州古城自称县长,向百姓纳税派粮,引起民众暴-动。当地群众上千人拿着大刀、长矛、火铳等,猛烈攻打古城多天。但由于石城坚固,难以攻下。暴-动的群众围困古城七天七夜后,韦九勾被迫向暴-动的群众投降。  民国二十四年,中(渡)、融(安)、百(寿)三县人民反对广西实行的“三自三寓”政策和“国民军训”,融(安)县一青年逃避征练,被政府枪决,激起七、八千人民众爆动。当年8月26日,有两千余群众攻打永宁古城。但由于武器低劣,群众对坚固而高峻的石城一时无法攻破。国民党援城部队赶到后,攻城群众被迫迅速分散逃离。  民国三十三年,日本侵略军进犯百寿,曾两次攻陷永宁古城,并盘据古城8个月之久。在这期间,抗日自卫队与日军间交战160余次。  民国三十八年,全国临近解放,国民党“广西-救国军”第十三军下辖2个师,第七军一七二师共5000多人退入百寿,妄图盘据古城进行顽抗。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九军一四六师和一四七师将百寿包围,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人民解放军劝敌军长周祖晃投降。万余敌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古城免遭炮火轰击,从而完整的保存下来。  永宁古城城墙现存高度3.7米,厚3.2米,城南北长467米,东西宽173米,周长1277米,面积约8.08万平方米。目前城中还保存着部分古房古道。据文物界专家考究,永宁州古城目前是广西乃至长江以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之一。1981年8月,永宁州古城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电影《临时大总统》曾在此拍摄众多镜头。永宁古城多长寿老人。现住在古城中的700多人中,竟然有百岁以上老人2个,80岁以上老人10多个。永宁古城长寿老人为何这么多,至今尚是一个谜。  站在古城东门城楼上放眼远眺,百寿河东岸100多米处就是闻名中外的“百寿岩”。村民告诉记者,在“百寿岩”门口的村子,也有一位超过一百岁的老人。传说汉代住“百寿岩”旁的廖扶,活了158岁,其家族的寿命都在百岁以上。这里目前多长寿老人,是否与这里的水源有关?永福县文物管理所经过考察,最近已在“百寿岩”门口发掘到传说中的神奇“丹砂井”,以图解开这里的老人长寿的秘密。  在“百寿岩”门口附近,有一株高大的古树——世界上之最的大重杨。在大重杨主干约20米高的地方,寄生着一株脸盆粗的榕树。榕树的根全部与大重杨的树干融为一体,而且长得茂盛,成为“古树奇观”。  永福县委、政府目前已在将永宁州古城、百寿岩、丹砂井及“古树奇观”等文物古迹进行整合,作为福寿之乡——永福标志性的福寿文化的重点旅游项目而开发,她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世界各地的广大游客。  百寿镇  百寿镇位于桂林市西南,永福县西北, 306 省道贯穿全境,北距旅游名城桂林市 70 公里 ,南达广西工业重点城市柳州市 110 公里 ,距县城 47 公里 。全镇下辖 12 个村委会,面积 413.4 平方公里,耕地 4.2 万亩,其中水田 2.9 万亩。总人口 3.4 万,其中集镇人口 0.95 万,居住有汉、壮、苗、瑶、侗、回等民族。集贸发达,市场繁荣,…… 详细++

乾龙天坑

  乾龙天坑是目前大桂林旅游圈内唯一能从底部步行进入的喀斯特漏斗,溶洞与天坑相融合。整个游览以寻“寿”开始,置身其中,可领略洞中钟乳石巨景长廊的精美画卷,看遍布在岩壁上的金沙滩,寻找与漓江相通的暗河流域,沿途听着那悠悠的流水声,呼吸大自然的绿色之肺,欣赏着远古时代天坑中的各种珍奇物种,让您在仰视天坑时犹如坐井观天,乘坐电梯到天坑顶部,向下俯视,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功的杰出创作,沿途下山,回归自然,周围绿树环抱,突显桂林山水的魅力,更有养生之道陪您结束寻寿之旅。  

百寿岩风景区

  永福闻名遐迩的人文景观首推百寿岩,在岩内西壁上有一个大“寿”字石刻,高175厘米,宽148厘米,大寿字中还嵌刻着真草隶篆一百个小寿字,因而后人称该岩为百寿岩。百寿岩中石刻碑文颇多,有记事、传记、诗文、格言、吉语、铭章、题名等,从宋至今,历代均有留迹。除寿字外著名的还有元代大书法家越孟 的题字,有明代总兵俞大猷镇压农民起义的诗文和记事碑文等。百寿岩,因它的石刻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定湖

    东定湖位于板峡大坝正东面,其特色是山环水绕,水抱着山,山抱着水,处处山-复,又处处柳暗花明。湖长4公里,宽100米~200米,湖的两岸居住着勤劳勇敢的瑶族同胞,他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服饰别致,是开展民俗旅游的好去处。

永福温泉

  永福温泉座落于麒麟山半山处,水量丰富,隐匿在群山环抱的林木之中,泉水富含钾、钠、氡、钙、镁、铬、固态二氧化碳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对消化系统、精神系统、风湿痛、关节炎有奇效,有“长寿之乡养生之源”的美誉。  

永福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永福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