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灌阳千家峒 | 灌阳千家峒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千家峒景区位于桂林市灌阳县苏东村,距离桂林市150公里。景区依托千家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原生态景观和世界瑶族发祥地的深厚文化底蕴,以瑶族建筑、特色服饰等民俗文化遗产为彰显形式,构筑历史文化传统与自然山水田园相融合的世外桃源。 景区一期工程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打造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旅游景区。神秘幽深的亚洲第一水洞——腾龙洞,向您述说着瑶族千百年来悲壮而感人的历史,洞中独有的钟乳细丝、倒挂鹅管林等自然奇观也令人叹为观止;经过千年风雨洗礼的情侣林,展示着世间永恒不变的主题,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岭南三大古道之一的全灌恭古道,全国罕见的恒温18℃的天然泉水游泳池,世界独创的瑶族洞穴演艺厅,480米小龙高空滑索……这一切,都能够给您带来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和文化享受。 此外,景区拥有可供600名游客同时入住的瑶寨式别墅公寓和千家峒综合大楼,供400人同时用餐的千家峒餐厅和会议室,以及水上乐园、池畔无烟烧烤、沙滩排球场、越野赛车场等。 健全的服务设施和丰富的娱乐项目,能够为您提供休闲度假、会议接待、水洞探秘、田园风光、水上娱乐、民俗体验、篝火狂欢、户外拓展等多种旅游服务,是您出行目的地的最佳选择。 千家峒景区二期工程,计划投资1.5亿人民币,规划建设大型的瑶族综合性生态朝圣区,利用自然保护区优势的森林资源打造屮国南方户外徒步群体梦萦魂牵的挑战美地,并以其生物多样性和地貌奇特险峻性形成集休闲游、生态游、探险游、瑶族族源探秘游为一体的景区灵魂核心。 灌阳千家峒交通指南 自驾路线: ①湖南:沿衡枣高速、全兴高速(G72高速公路),取道全州或凤凰,经石塘可至灌阳。永州至灌阳,160km,行车约2.5小时。 ②广东:从广州沿广清高速-清连高速,从贺州上桂梧高速,取道平乐或阳朔,经恭城可至灌阳。广州至灌阳,599km,行车约10小时。 ③(自驾车)近 省道302 与省道201在两河乡交叉, 走省道201至灌阳 。 乘车路线: 起始地点——名称/位置——距景区公里数——如何到达景区 桂林——市区——150km——经灵川-兴安-凤凰-石塘-灌阳千家峒景区,车程约2.5小时。 机场——两江机场——179km——沿机场高速进入环城高速,灵川出口下高速,经兴安至灌阳。 火车站——桂林市中山南路——150km——经灵川-兴安-凤凰-石塘-灌阳千家峒景区,车程约2.5小时。 |
千家洞原始森林景区 | 千家洞原始森林景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千家洞原始森林景区位于灌阳县城东南18公里,总面积125平方公里,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二级珍贵植物有福建柏,三级保护的有长苞铁杉、南方铁杉、红豆杉、白豆杉等;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有小灵猫、猕猴、穿山甲、锦鸡、水鹿、大鲵等。景区内有五岭之一的都庞岭,它的最高峰——韭菜岭,海拔2009.3米,是华南第二高峰。山的西麓有一个面积3平方公里四周高山原始森林环绕,中间绿草繁茂,碧水涟绮的盆地,她就是数百年来瑶族几度寻根,向往回归的圣地——千家洞。据《九节牛角》的传说和有关资料记载瑶民被朝廷官兵误杀,逼迫离开千家洞。1998年5月5日至7日,由武汉大学哲学系、广州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广西瑶学会、灌阳县委、县政府组织的“中国灌阳都庞岭千家洞研讨会”于在灌阳召开,到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千家洞就在以都庞岭的韭菜岭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被确认为瑶族的发祥地。 广西千家洞自然保护区于1982年批建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于2006年2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东北部的都庞岭西坡的灌阳县,地理座标为为北纬25°22"~25o31",东经111o11"~111o20"。保护区总面积12231.0hm2,其中核心区面积6470.2hm2,占总面积的52.9%,缓冲区面积1999.0hm2,占总面积的16.3%,实验区面积3761.8hm2,占总面积的30.8%。是以保护原生性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垂直带谱,尤其是大面积长苞铁杉和福建柏原生群落为核心,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自然环境为重点,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的功效,集生态保护、科学研究、科普宣传教育、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等功能于一体、中等面积规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灌阳酒海井纪念亭 | 酒海井红军纪念亭 酒海井红军纪念亭位于灌阳县新圩乡和睦村,全沙公路路旁,距灌阳县城18公里处,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于2004年10月。1934年11月,为掩护中央红军抢渡湘江,-炮兵营、红五师第十四、十五团及红六师十八团受命在灌阳镇排埠江、新圩一带阻击-两个师和一个独立团的疯狂进攻,浴血奋战三天四夜,完成了阻击任务。由于战斗形势紧迫,撤退时,来不及将设在新圩下立湾临时救护所里的100多个伤员转移,被敌人残忍地活活丢到酒海井里,全部壮烈牺牲。2006年5月25日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灌阳灌江国家湿地公园 | 灌阳灌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灌江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灌江湿地位于长江一级支流湘江的源头区和三大候鸟迁徙通道之一,地处我国35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南岭区内。 此外,灌江湿地毗邻千家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海洋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水生态资源和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性。 灌阳灌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面积510.21公顷,湿地率为83.31%,湿地公园的建设有利于维护灌江生态安全。 灌阳灌江国家湿地公园范围:从洞井牛江、大河江、小河江汇水口起,沿江经洞井、观音阁、黄关、新街、灌阳镇,至县城止,以两岸范围为主,包括沿岸局部小面积陆地,如唐景嵩故居、大井塘生态园,倒风塘新村等。 |
湘江战役灌阳新圩阻击战旧址 | 湘江战役灌阳新圩阻击战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新圩阻击战主战场1934年11月26日,红三军团命令红五师星夜赶到新圩,阻击灌阳方向桂军第十五军的两个师,第七军的一个团,以保证红军全军左翼安全,掩护红军大部队过湘江。红五师师长李天佑、政委钟赤兵率领全师指战员把阻击阵地选择在杨柳井附近的水口山、枫树脚、板桥铺一带。红十五团在公路左侧(往灌阳县城方向),占住钟山、打锣山、坦复、定复一带,红十四团在右侧的霞上坪、判官山、打矿山、马鞍山一线,师指挥所设在杨柳井左侧山头上;红星炮兵营配置指挥所设在附近山头,战地医院设在下立安村,后勤部设在上立安村。新圩阻击战是湘江战役打得最艰苦、最悲壮的一次战斗,这次战斗历时三天三夜。由此可见,新圩阻击战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对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信息来源:灌阳县人民政府网 信息来源:灌阳县人民政府网 |
灌阳神宫 | 灌阳神宫位于灌阳县城西北7公里处的苏东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水洞”,该洞深长莫测,现探得25公里尚未找到尽头。岩洞景态神奇而得名,又称“黑岩”、“龙宫“。钟乳石千姿百态,各种自然景象应有尽有,其神奇瑰丽,鬼斧神工,美不胜收,世所罕见。洞中一条清澈见底的泉水河,空气新鲜,四季恒温18摄氏度,冬暖夏凉,可乘船、艇游览洞中美景。游人有如登临天极峰顶,座座群山,千里原野,古城连垣,松柏参天,雪山飞瀑,广阔的沙滩,宛如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令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在神宫左侧200米处,有一个岩洞,名叫潮水岩,每天定时潮涨潮落,专家为之惊叹。 灌阳神宫洞内钟乳石保存完好,景态神奇,各种动植物形态应有尽有,栩栩如生,“百龙嬉水”、“暗河神象”、“双塔争辉”、“水现莲花”、“银针世界”等景点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经亿万年精心雕琢而成。洞内空气清新,四季恒温 18 ℃ ,可乘舟游览。目前开发的2公里 其中前段1.3 公里 为水路乘舟游览,后段0.7 公里 为陆路步行览胜。二期工程竣工后,出洞口 ( 人工隧道 ) 可观赏桃花园--小龙田园风光:距神宫洞口左侧500米处,有一泉水从地下涌出名曰潮水泉,该泉水每昼夜定时六次退潮,潮涨时伴有鼓锣的敲打声,水位迅即升高,十几分钟后即退潮,潮涨潮落令人叫绝。 洞内岩溶发育良好,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瀑、石梯田、石葡萄、石花等洞内景观缤纷琳琅,千奇百态。进入洞内2.5公里处有一片极为宽阔庞大的石林。距洞口7.5公里有高4米的洞内瀑布,由于洞内的回音作用,声音震耳。该岩洞内由于流水带动空气流动,空气清新甜润,沁人心脾。洞内四季恒温18℃,冬暖夏凉,适于四季游览。 1993年,灌阳县开始对该洞进行开发,1995年投入146万元,完成灌阳神宫的第一期开发。1997年又投300万元,开始神宫的第二期开发。 |
灌阳云台寺 | 灌阳云台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云台寺云台寺位于黄关镇西北5公里处,建于唐代,规模宏大,原为县内的宏伟景观,建有龛佛四十八座,俗名四十八座脚奄。清朝后期到民国,寺庙一再被废,解放后,仅剩一片废墟。2005年,开始重建云台寺。云台寺供奉的神像是“寿佛爷”,佛名全真大师,相传农历二月初八是全真禅师的生日。于是每逢二月初八,远近村民来此赶集,梵香化纸,求神拜佛,形成盛大的庙会。但是由于二月初八正值当地农村春耕春播前夕,近年来,人们不再是烧香拜佛,而是购买农具产品,为备耕作准备。供奉神灵的庙会演变成今天灌阳最旺盛的民间节庆——农具节。 信息来源:灌阳县人民政府网 信息来源:灌阳县人民政府网 |
唐景崧故居 | 唐景崧故居为灌阳文物保护单位。 唐景崧故居该故居位于新街乡江口村,距乡政府驻地约1公里,为灌阳清代“同胞三翰林”之一唐景崧的故居。该故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410平方米,为砖木穿斗式结构,饰小青瓦、兰灰墙,分上、下两座,设有前庭、正庭、厢房、天井等,梁、枋、门楣等均雕刻有人物故事、龙凤花草虫鱼,两边墙体均以兰灰粉刷,墙体山头,饰以双龙、太极八卦等图案。该故居建筑雄伟,工艺精细,是我县唯一的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名人故居。2002年12月17日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景崧 (1842~1903) 唐景崧(1842.1.8-1903.3.2),字维卿,江口村人。 从小慷慨有大志,读书非常勤奋,才学出众,清咸丰丙辰年(1856)14岁参加岁试,中第一等第一名;辛酉年(1861)19岁参加乡试,中解元;清同治乙丑年(1865)23岁参加会试和殿试,中进士,钦点翰林,并被选入翰林院庶吉士,入庶常馆学习三年后授吏部主事。因赋性耿直,不肯谄媚上官,屈在吏部20…… 详细++ 信息来源:灌阳县人民政府网 唐景崧 (1842~1903) 唐景崧(1842.1.8-1903.3.2),字维卿,江口村人。 从小慷慨有大志,读书非常勤奋,才学出众,清咸丰丙辰年(1856)14岁参加岁试,中第一等第一名;辛酉年(1861)19岁参加乡试,中解元;清同治乙丑年(1865)23岁参加会试和殿试,中进士,钦点翰林,并被选入翰林院庶吉士,入庶常馆学习三年后授吏部主事。因赋性耿直,不肯谄媚上官,屈在吏部20…… 详细++ 信息来源:灌阳县人民政府网 信息来源:灌阳县人民政府网 |
月岭古民居 | 古民居位于灌阳县城北面30公里的文市镇月岭村。古民居始建于明末清初,属典型的汀南式民居,是目前广西区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宅群落。月岭古民居三面环山,周围主要景点有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孝义可风”石牌坊; 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催官塔”;“百岁亭”;还有“将军庙”、“古石寨”、“唐孔林墓”、“步月亭”和“文昌阁”等古建筑和“步月仙桥”、“步月岩”、“白驹岩”、“沙江晚渡”、“古井旋螺”、“上井石泉”、“双发井”等自然景观。 神秘的大观园月岭村座落在灌阳县文市镇东北两公里处,迄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月岭古民居始建于明末清初,至今保存完善,是具有中原楚国风貌和和格调的建筑群。 月岭古民居位于灌阳县城北面30公里的文市镇月岭村。该村是灌阳县第一大自然村,居住着约400户人家,居为唐氏家庭,至今一脉相传28代无一杂姓,古民居始建于明末清初,属典型的汀南式民居。其中六大院是保存完整、最典型的民宅建筑,相传这是唐氏祖上为其六房儿子修建的庭院,其庭院各立门楼,灿烂辉煌,依次名为“翠德堂”、“宏远堂”、“继美堂”、“多福堂”、“文明堂”、“锡嘏堂”。每院由六幢组成,每幢均为上下两座结构,房、客房、仓库和传供唱戏用的戏楼,为官府院式,宽敞、整齐划一、气势恢宏。每院内均有水井、石磨、粮仓、鱼塘、花园,全村及各院围墙道路均用石围石砌,是目前广西区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宅群落。 月岭村文物石迹甚多,如文昌阁、节孝坊、凌云塔、催官塔、将军庙、孔林墓、石炮楼、百岁亭、步月亭等。尤其是节孝坊造型精美,气势非凡。为防兵乱匪盗,月岭村防御体系非常严密,村头有炮楼、村周围有城墙,村中有碉堡。该村还是红枣、石榴生产基地,以量多质优蜚声县内外。月岭村人才辈出,科举时-取进士12人,举人23人。月岭村是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审美价值与研究考古价值。 月岭古民居三面环山,背依灌江,树木葱笼瓜果飘香,在其周围既有许多自然景观又保存有众多的人文古迹和古代遗风。有建于清道光十四至十九年(1834-1839年)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孝义可风”石牌坊;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步月亭”和“文昌阁”;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催官塔”;有反映民风民俗的建于清宣统二年(1909年)的“百岁亭”;还有“将军庙”、“古石寨”、“唐孔林墓”等古建筑以及“步月仙桥”、“步月岩”、“白驹岩”、“沙江晚渡”、“古井旋螺”、“上井石泉”、“双发井”等自然景观。 月岭古民居整齐平滑的青石板路,青砖碧瓦、错落有致的六个大院,古井、石磨、戏台、蓄仓、鱼池、花园构成典型的清代古民居。建于清朝的“孝义可风”石碑坊、“步月亭”、“文昌阁”、“百步亭”、“催官塔”、“将军庙”、“石寨”、“孔林墓”、“古井旋螺”、等古迹构成一幅古朴浓郁的美丽画卷。 文市镇 文市镇 辖:文市、大湾、西就、吉田、吉头、瑶上、月岭、玉溪、清塘、桂岩、勒塘、集全、北流、陈家坪、同仁、王道、昭仪、会湘、马莲、达溪、联合、月岭、瑶山23个村委会。 文市镇位于灌阳县境内东北部,东与湖南道县交界,西北与全州县接壤,处在湘桂边界的两省(区)三县六乡镇相邻的中心地带,有“金三角”之称。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9公里,辖21个村委会、1个居…… 详细++ |
灌阳文市石林 | 灌阳文市石林位于灌阳县城北部30公里处,省道20164线(桂林至零陵)贯穿而过,灌阳文市石林是由典型的喀斯特熔岩侵蚀而成,占地5平方公里,奇石罗列,形态各异,具有双层结构,剑状峰顶,峻峭无比,造型奇特等特点。“飞马横空”、“八仙飘海”、“雄鹰展翅”、 “仙人牧鹿”等景点栩栩如生,它是可以与云南路南石林想媲美而又更为典型的剑状岩溶地貌。 文市石林位于灌阳县城北部30公里 处,是由典型的喀斯特岩侵蚀而成,占地5平方公里,奇石罗列,具有双层结构、剑状峰顶造型奇特等特点。“飞马横空”、“八仙飘海”、“雄鹰展翅”、“仙人牧鹿”等景点栩栩如生,她是可与云南路南石林相媲美而又更为典型的剑状岩溶地貌。 石林下樟榕苍遒,红枫绿柳交相辉映,古井清泉,小桥流水,鸟语花香。据岩溶学博士蒋忠城先生考证文市石林后发现其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它是一种比云南路南石林更典型的剑状岩溶地貌。由于桂林的气候条件优于路南,所以文市石林的剑状岩溶更加典型和普遍;二是它有比世界其他热带地区的剑状岩溶地貌具有更复杂的发育历史。 文市石林还具有双层结构,剑状峰顶和造型奇特等特征。文市石林的前期开发工作正在进行,其第一期游步道已基本完工,并陆续接待了部分慕名前来观光和游览的客人。文市石林的开发利用将填补桂林旅游圈没有石林的空白。 |
灌阳九龙岩 | 在县城西的新街乡茅坪村。此严冬不大,进洞后清风习习。洞内有一台地,宽约90平方米,纵横卧着九条龙,形成九龙共首,真是天工巧夺。 |
灌阳太子山原始森林 | 太子山原始森林位于灌阳县城西南瑶族乡境内,景区原始森林覆盖面积8万亩,有珍稀铁杉、银杉等名贵树种。 太子山原始森林 太子山位于海洋山自然保护区腹地,距县城55公里,离桂林市中心60公里。该景区原始森林覆盖面积8万多亩,山环水绕,古木参天,有珍稀的南方铁杉、银杉等20多个名贵树种和50多种珍禽走兽,景区内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附近村落风俗古朴,极具特色,有美丽动听的民间传说和传统的瑶族风情。 |
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 | 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该旧址位于灌阳县新圩乡下立湾村,为该村蒋氏祠堂,始建于清道光四年,砖木结构小青瓦,外墙饰精美的蜈蚣墙体,座北朝南,宽12米,长19米,总面积230平方米,整个建筑工艺考究,保存完整。1934年11月底为保证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顺利通过灌阳,抢渡湘江,突破敌人第四道-线,红三军团奉命在新圩布防,把该处作为战地救护所。2006年5月25日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灌阳县人民政府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信息来源:灌阳县人民政府网 |
灌阳县烈士陵园 | 灌阳县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灌阳县烈士陵园灌阳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中心,占地面积15亩,修建于解放初期,是我县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县级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灌阳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在第二次革命战争中、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时期等历次革命运动中,无数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壮烈牺牲,留下了光辉业绩。特别是红军三次经过灌阳,数千红军英烈长眠在灌阳这块土地上。据调查统计,烈士纪念碑共收录革命烈士1553名,其中红军烈士1406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2名,抗日战争时期6名,解放战争时期92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47名,这些革命先烈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和怀念。 信息来源:灌阳县人民政府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信息来源:灌阳县人民政府网 |
灌阳红军亭 | 灌阳红军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亭红军亭位于文市镇政府旁的灌江两岸,始建于清代,是红军长征过灌阳时在文市镇抢渡灌江的渡江点和战斗地点,该亭基脚为大四方石料,护有岸坡、阶梯、水埠,亭内地面铺以长形、方形石料,盖小青瓦,为木石结构,亭高5.2米,宽3.4米,造形、装饰古雅,富有地方特点,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作用。2006年5月25日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灌阳县人民政府网 文市镇 文市镇 辖:文市、大湾、西就、吉田、吉头、瑶上、月岭、玉溪、清塘、桂岩、勒塘、集全、北流、陈家坪、同仁、王道、昭仪、会湘、马莲、达溪、联合、月岭、瑶山23个村委会。 文市镇位于灌阳县境内东北部,东与湖南道县交界,西北与全州县接壤,处在湘桂边界的两省(区)三县六乡镇相邻的中心地带,有“金三角”之称。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9公里,辖21个村委会、1个居……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信息来源:灌阳县人民政府网 |
地区 | 景点 |
---|---|
坪涧村 |
---- |
邓家村 |
---- |
飞熊村 |
---- |
虎访村 |
---- |
江口村 |
---- |
烈溪村 |
---- |
龙炼村 |
---- |
龙云村 |
---- |
龙中村 |
---- |
车头村 |
---- |
娘北村 |
---- |
葛洞村 |
---- |
青箱村 |
---- |
三江村 |
---- |
三树村 |
---- |
上甫村 |
---- |
石丰村 |
---- |
新街村 |
---- |
叶官村 |
---- |
永富村 |
---- |
马山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