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岳阳 >> 汨罗市 >> 屈子祠镇

屈子祠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任弼时纪念馆

任弼时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任弼时纪念馆坐落在湖南省汨罗市弼时镇唐家桥村,地处107国道岳阳至长沙1578公里处,距省会长沙仅30公里,半小时车程,距岳阳不到100公里,1小时车程,与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大动脉紧紧相连,北有长江航道,南有黄花机场,交通十分方便。  任弼时纪念馆景区面积达8万平方米,由铜像广场、任弼时生平业绩陈列馆、故居、游客服务中心四大部分组成。  铜像广场占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广场前方为题有毛泽东同志的“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的高大幕墙,中央为7.1米高的任弼时同志铜像。广场雄伟开阔,是纪念活动的主要场所。  广场左侧是任弼时生平业绩展览馆,门首是-同志为纪念馆的亲笔题名。展览馆总面积为3600平方米,由展览厅、演播厅、贵宾室等组成。展览面积120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74件,图片256张,分6个专题。即:青年运动的著名领袖;人民军队卓越的-表;党建事业的杰出功臣;勤于探索的共和国先驱;高尚的精神情操和永存的丰碑。采川图文、实物、蜡像、雕塑以及高科技声、光、电、多媒体、电视、电影等综合技术,生动地再现了弼时同志忧国忧民、追求真理、脚踏实地、不辞重负的骆驼精神和为革命事业不息奋斗、光辉灿烂的一生。  任弼时故居又称“任家新屋里”,建于清末,由任氏祖居自沙河西冷水井迁至此。具体建筑时间无法考证,是清末时期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民居。故居门首是-为故居的题名;故居面积为360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进外加一罩亭,有大小37问房,上进左侧7间房为弼时同志及父母一家居住。  任弼时纪念馆  故居坐东朝西,三面环山,门临池塘,土筑围墙护院,后面是梅山,为任氏祖坟山,建有弼时纪念亭;前临白沙河,河道注入湘江,曾可通船.是任弼时少年时代游泳场所。东面隐居山,西面明月山,是南岳衡山余脉。隐居山相传曾是东晋陶侃之孙陶淡修行场所。隐居山桃花洞戏台,曾是弼时同志演戏、宣传革命道理的地方,西南方有弼时中学和序贤小学,是弼时同志的母校。  为了保护周围的人文环境和田园风光,连廊悬空走道巧妙地将故居和展览馆两个完全不同风格的景点紧紧联系在一起。  纪念馆西北方是一片开阔的田野,远有群山相映,近有白沙河环绕。纪念馆内古柏参天,绿树成荫;鲜花草地。四季如春;鱼池亭榭,风景秀丽。纪念馆设有宾馆、商店、停车场、会议厅、贵宾室等服务设施,从讲解、影视、安全保卫到饮食、居住、开会学习,是一座集学习、教育.旅游于一体.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纪念馆。    任弼时 (1904~1950)  任弼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920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7月任团中央总书记。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国共合作破裂后,1927年8月7日出席在…… 详细++  弼时镇  李家塅镇、弼时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弼时镇 弼时镇是岳阳、汨罗的南大门,距汨罗市区35公里,省会长沙40公里,岳阳70公里。东与长沙县福临乡相连,南与长沙县北山镇接壤,西与汨罗市玉池乡连界,北抵李家塅镇。107国道贯穿南北,途经七个村32个组,全长8.9公里。京珠高速广福入口距镇区6公里。开国元勋任弼时同志诞生于此,故名“弼时镇”。 解放前,弼时镇属湘…… 详细++  任弼时 (1904~1950)  任弼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920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7月任团中央总书记。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国共合作破裂后,1927年8月7日出席在…… 详细++  弼时镇  李家塅镇、弼时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弼时镇 弼时镇是岳阳、汨罗的南大门,距汨罗市区35公里,省会长沙40公里,岳阳70公里。东与长沙县福临乡相连,南与长沙县北山镇接壤,西与汨罗市玉池乡连界,北抵李家塅镇。107国道贯穿南北,途经七个村32个组,全长8.9公里。京珠高速广福入口距镇区6公里。开国元勋任弼时同志诞生于此,故名“弼时镇”。 解放前,弼时镇属湘…… 详细++

任弼时故居

任弼时故居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任弼时故居,位于汨罗市城南45公里的弼时镇唐家桥新屋里。1904年4月30日,任弼时诞生在这里,并在此读完小学,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  故居系砖木结构,为三进三间两偏屋,九个坍池,占地38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37间,全部房屋为青瓦覆盖,三合土地面。属典型的清代江南院落民居。它坐东朝西,青砖落地,飞檐峭壁,背依山丘,门临池塘,院内古树参天,四周竹木林立,中堂门额下“望重龙门”、“光照壁水”两块御匾,昭示着这书香门第昔日的辉煌与荣耀。大门上方挂有-1980年手书的“任弼时同志故居”黑底金字匾;前进两端为马头山墙,北、西、南三面砌有土坯围墙。围墙内,大门前有一圆池,水面约一亩。屋后有30亩山林,林中有任弼时母亲坟墓。  前进堂屋陈列任弼时仿铜石膏胸像,两边墙壁挂有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亲笔题词。毛泽东的题词是:“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二进中厅悬有赵朴初手书“浩气长存”巨匾。三进正厅设纪念室,挂有任弼时遗像,并陈列有任弼时逝世时机关、团体、学校敬献的花圈。北屋是任弼时家的住房,在任弼时父母的卧室里,陈列有床铺、书桌、大柜、茶桌、纺车、镜盆。在任弼时童年的卧室里,陈列有他用过的书桌、椅子和床铺。任弼时夫人陈琮英的卧室陈列有床铺、大柜、茶桌。火房、厨房、餐厅都陈列有各种炊具、用具。  南面堂屋于1988年拆除并改建为四间陈列室。其陈列室分6个部分:忧国忧民探求中国革命真理;反帝救亡领导革命青年运动;西征北上夺取长征胜利;坚持抗战宣传党的正确路线;竭尽心力参与党中央重大决策;骆驼精神在人民心中永放光芒。  195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任弼时故居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正式批准对外开放;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共保存文物146件。  地址:岳阳市汨罗市城南45公里的弼时镇唐家桥  等级:AAAA  电话:0730-5752021   门票:凭身份证进入免费  交通  交通  任弼时故居位于汩罗市弼时镇弼时村新屋里,距省会长沙仅30公里,距岳阳不到100公里。  从岳阳市区有直接到达弼时镇的中巴。或者从岳阳乘坐到达汨罗市的班车,转乘汨罗到弼时镇的班车。  美食·住宿·购物  镇上住宿条件条件一般。卫生状况不是很好。建议参观完毕后回汨罗市区住宿。有多种档次宾馆可供选择。     任弼时 (1904~1950)  任弼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920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7月任团中央总书记。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国共合作破裂后,1927年8月7日出席在…… 详细++  弼时镇  李家塅镇、弼时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弼时镇 弼时镇是岳阳、汨罗的南大门,距汨罗市区35公里,省会长沙40公里,岳阳70公里。东与长沙县福临乡相连,南与长沙县北山镇接壤,西与汨罗市玉池乡连界,北抵李家塅镇。107国道贯穿南北,途经七个村32个组,全长8.9公里。京珠高速广福入口距镇区6公里。开国元勋任弼时同志诞生于此,故名“弼时镇”。 解放前,弼时镇属湘…… 详细++  任弼时 (1904~1950)  任弼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920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7月任团中央总书记。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国共合作破裂后,1927年8月7日出席在…… 详细++  弼时镇  李家塅镇、弼时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弼时镇 弼时镇是岳阳、汨罗的南大门,距汨罗市区35公里,省会长沙40公里,岳阳70公里。东与长沙县福临乡相连,南与长沙县北山镇接壤,西与汨罗市玉池乡连界,北抵李家塅镇。107国道贯穿南北,途经七个村32个组,全长8.9公里。京珠高速广福入口距镇区6公里。开国元勋任弼时同志诞生于此,故名“弼时镇”。 解放前,弼时镇属湘…… 详细++

汨罗普德大庙

汨罗普德大庙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普德大庙,原名辖神庙、普德观,位于汨罗江北,始建于康熙七年。这里虎象两山傲视,汨江秀水环抱,常见烟波浩渺。她曾属春秋战国时期的罗子国古城之境,紧倚我国古代伟大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楚三闾大夫屈原之灵冢墓区,可谓山川秀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传说,曾有高仙飞临此境盛赞曰:“左瞧右看此脉灵,虎象两山前把门,罗江之水大源引,可带龙气入庙庭”。  灵脉风水宝地,缘引人神共聚。1668年,当地民众深为“安史之乱”睢阳之战中英勇殉国的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今浙江海宁人)的忠烈精神所感,在屈子墓西侧建“辖神庙”,祭祀已为“南岳辖神都总管”的荣禄大夫许远。之后三百余年来,此庙历经多次战乱波折,民众亦多次修葺,香火连绵不断。十年浩劫,此庙被遗为荒丘。1984年,国家改革开放,迎来宗教信仰自由,在政府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当地信众借机重建“辖神庙”。1998年更名为“普德观”,“普泽湖湘彰正气,德齐日月庇苍生”。庙宇的重建和发展,引来四方大德施主和信众善士鼎力缘助,加快了殿堂楼塔的建造步伐,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特别是台胞陈之迈先生,2002年亲临普德观后,不顾八十高龄,呕心沥血,广结善缘,引资捐资数千万元,并亲自主导庙宇建设。普德观也因此开始步入省级重点宗教活动场所行列,于2005年荣获省人民政府颁发《湖南省重点寺观教堂》牌匾。2006年7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再次更名为“普德大庙”。  现在,普德大庙已初具规模,气势恢弘。占地面积120余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庙前山门高聳,门楼挺拔,万佛塔、莲花塔凌空鹤立,八仙宫、钟鼓楼、辖神殿、五岳行宫、三祖殿等殿塔古朴典雅,一脉相承。殿内神像威灵,尤其是三祖同殿、八仙共奉、五岳圣帝并祀,别具一格,象徵三教合一,宗教和谐。讲经堂、放生池、居士楼、养生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大庙已初步建设成为集释道儒三教文化于一体的宗教场所,又是汨罗市宗教旅游重点景区,吸引着全国各地及港台众多善缘信众纷至沓来,祈神礼佛,浏览观光。  现在的普德大庙,九万里仙桥开道,三千年绝脉復生,雄居洞天福地,呈现法力无边,正以“飞龙在天”的勃勃生机,横空出世,流光溢彩,不断谱写祥瑞和谐的新篇章。

玉池山风景区

  玉池山位于汩罗市南端,属幕阜山余脉,为长沙北往第一山,岳阳南来一隅独秀。全山区15个行政村,162个村民组,近9000人口,总面积41.3平方公里。这里是一个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浑然一体的好景区。  回首过去,这里曾有辉煌的历史。1928年,党组织在境内成立了湘阴县苏维埃人民政权,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火种,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中国革命冲出低谷写下了光辉一页;1945年5月,老一辈无产阶级家-、王首道率部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又在此(现高龙村邹家祠堂)建立了湘阴县搞日民主政府,率领山区人民浴血奋战,开展游击战争,为打击日寇、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铸造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丰碑;同年8月,-毛楚雄烈士秘密率部在白鹤桥与南下支队会合、联络、驻地工作三天三夜,其珍贵照片及史料仍珍藏在伟人故里——韶山纪念馆内。革命的烽火熔造了玉池人民勤劳、善良的品德和俭朴、纯正的民风民貌。  这里,群山叠翠,风光幽美。境内,自东向西有明月山、达摩山、玉池山,呈南北走向,平等排列,宛如虎踞龙盘,展现勃勃雄风,平均海拔达600米。最高峰——达摩岭海拔800米,是湘北第一高峰,现建有达摩岭电视差转台。最具有特色的数万亩森林中,有2万亩竹林密密麻麻广布山上,一年四季,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观这,使人心旷神怡。山中石洞纵横交错,较著名的有双狮、伏家、望塔、梓木、戴家、陈家、古窖、白鹤、小暑等十个大洞。水资源极为丰富,绝大部分山泉从岩缝中汩汩涌出,经专业部门鉴定,含有26种微量元素,属天然矿泉水,是保健饮用之佳品。境内有白鹤洞水库、望塔水库、赛英水库、小洞水库、关山水库、青坑水库、苦窖水库、小暑洞水库等八座一二型水库,如同一块块明镜点缀于山脚山间,水天一色,倒影如画,是理想的休闲、垂钓、游览之“乐园”,故玉池山素有“三山十洞八平湖”之美誉。  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凉。气候垂直差异大。冬季冰雪覆盖,山舞银蛇,仿佛一片银白世界;夏季特别凉爽,至今人们过夏时,仍是“白天穿衬衣,夜晚盖被子”,是一个典型的夏季避暑好去处。清代钦差大臣左宗棠曾在此建立避暑山庄及书屋,三载消夏避暑,现遗址犹存。  这里交通、通信十分便捷,南离省城长沙40公里,北距岳阳90公里,东经10公里与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相连,西经8公里与京广铁路,且与屈子祠、杨开慧故居、任弼时纪念馆连成一片,融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现有客班车直通首团玉公路正进行拓宽改造,路面将高标准硬化,公路已进村入组、程控电话乡村组已全面架通。  玉池山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景区面积大,占地40多平方公里,景点名胜达46处。 奇岩异石,引人入胜。“珍珠岩”为晋太尉陶侃之孙陶澹真人修道炼丹遗址。岩内宽敞,有石桌石凳,岩名因石缝中水珠串串、晶莹透亮如同珍珠而得名;相距200米的“热水岩”面积最大,里面为蝙蝠栖息之地,一到冬季,泉水冒出股股热气。两岩在白鹤观后山上。位于梓桐的“古怪岩”险峻奇特;大峰“棺木坑”有石如棺木,现流传打油诗:“青石巍峨一一棺材,昼夜停丧不表埋,桌上灯油明月照,灵前供果等春来,大雪纷飞山山孝,日晒霜溶树树哀。”安山“果子石”是石头重叠而成,恰似仙鸿栖息;“垂钟石”犹如悬挂山腰一面石钟,石下观立,感觉摇摇欲坠,令你毛骨悚然,曾有知县任桥春作联云:“钟声摇暮霭,石气冷禅心。”烈士刘秉千:“此间不远达摩,喜明月为邻,照彻大千世界,岭下遥瞻懂觉,听垂钟送响,惊醒亿万群星”。“安山”木头石拟如棺材;大龙“元帅殿”如一座天然宫殿,好不气派;“大门石”位于鹤泉荷石岩的大门坝口上,大石雕两扇大门印线条匀称,轮廓分明,不远处“-石”如同一只栩栩如生的-,腾跳跃起;高龙、望塔两村交界处的山峰岩石形如猫头,并有残石如猫眼,故名“猫公岩”;双狮“观音石”又名“鲤鱼石”仿佛往空中跃起,欢迎你的到来,还有玉明的“磨子石”、“弥陀石”、“陀子石”各具特色,惟妙惟肖。  飞瀑流泉,眼花缭乱。龙山头位于玉池和铜盆处,白鹤洞水流经此地,形如狮象,活灵活现,又名“狮象把门”。龙山瀑布高数十米,落差很大,地势险峻,一年四季,飞瀑四溅,洁白如玉;石滩瀑布于古窖水库下游,加上山泉汇合如注,水花常飘不断,银白色一片,如公桥瀑布位于安山境内,雨季来临,仿佛一匹匹飘曳的白布融入青坑水库之中,任你饱览,使你陶醉。  井亭古址,回味无穷,白鹤井位于白鹤观侧面,井上建有麻石亭,井口六方形,井口六方形,泉水清明如镜,冬温夏凉。相传,一仙鹤飞落此处,化作一泓清泉,水中呈现白鹤,故素有“君山茶,白鹤泉”之称,历代一直为皇宫饮用之贡品。现古井遗址犹存,“白鹤泉”三字跃然石壁之上;“翠岗亭”、“景泰亭”均建立嘉庆年间。用精细条石堆彻而成。亭子名称均有石刻,外形美观,富有特色;关山“避暑洞”1854年4月,左宗棠、陶澍来此休闲隐居,曾作对联:“欲收文字写物象,疑是神仙作主台”。并购置庄屋,为每年避暑之地,该洞由此得名。还有位于玉山月形山的任弼时祖坟,石碑华表高大,构造各具特色,“仙人桥”、“崭鱼桥”一些美丽的传说,耐人寻味。  总之,玉池山,山青水秀,风景迷人,景点名胜令人目不暇接,1993年被岳阳市定为旅游风景名胜区,景点、景区建设现已进一步规划,并初具规模,分为四大景区,即“玉池山景区”、“达摩岭景区”、“大龙山景区”、“白鹤洞景区”,开发前景广阔,价值无比,竭诚欢迎各有志之士、老板贤才前来投资、开发,共同携手,于新世纪造就一颗璀灿的景观明珠在玉池山上大放异彩,让玉池山革命老区奏响青春的旋律。   

汨罗江

  汨罗江在洞庭湖东侧,属洞庭湖水系。在汨罗江注入湖口以上约1.5公里处,潭水很深,是屈原投江殉难处,有石碑记其事。  当地传说,屈原投江始不沉,待衣裤装满泥沙才自沉下去,因此今又称此地为沉沙港。屈原自被楚襄王放逐于洞庭湖一带后,无日不为他的祖国的命运忧心,想到处于战乱中的同胞的悲惨处境,他更痛心。公元前二七八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楚襄王逃陈。屈原惊悉后,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经汉水北岸,永远告别了故乡秭归和首都郢,然后南行至今长沙。但心中总在眷恋着祖国,于是又折回洞庭。残酷的现实终于使他感到了绝望,自度已无出路,平生的理想和抱负都已付诸东流,便在汨罗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后,在此怀沙自沉。  今留有屈子祠、骚坛、屈原墓群等古迹和遗迹。每逢农历五月初五,汨罗江畔的百姓总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以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用时参考  半天  交通  汨罗江位于汨罗市,距离岳阳市约85公里  火车:  岳阳到汨罗的火车累计有13个班次,包括始发车和过路车。  汽车:  岳阳—汨罗15元/人。  门票  20元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境内    胡铨 (1102~1180)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文学家,爱国名臣,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 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胡铨登进士第。初授抚州军事判官,金人渡江南下,胡铨募乡丁助官军捍御。后除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主和,胡铨抗疏力斥,乞斩秦桧与参政孙…… 详细++  胡铨 (1102~1180)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文学家,爱国名臣,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 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胡铨登进士第。初授抚州军事判官,金人渡江南下,胡铨募乡丁助官军捍御。后除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主和,胡铨抗疏力斥,乞斩秦桧与参政孙…… 详细++

屈子祠

屈子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屈子祠距汨罗市15千米。这里汨江环绕,青山叠翠,名祠胜景,错落有致。览自然风光,吊屈子忠魂,会给您旅途增加无限的乐趣。屈子祠是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而修建的。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在楚国因遭谗被逐,辗转来到汨罗玉笥山居住。后因楚国被灭,屈原悲忿不已,遂怀沙自沉。后人为几年他,修建了屈子祠。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屈子祠位于湖南省汨罗市玉笥山,是纪念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的古建筑,又名汨罗庙、三闾祠。始建于汉代,原址无考,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迁建至玉笥山上。  屈子祠坐北向南,占地7.8亩,自山脚至祠有石阶119阶。此祠为三进青砖结构。祠正门牌楼墙上绘有13幅屈原生平业绩和对理想追求的写照的浮雕。在过道的墙壁上,镶嵌着许多石碑,镌刻着后人凭吊屈原的诗文词赋。后殿矗立一尊1980年重塑的屈原像,神采感人。附近建有独醒亭、骚坛、濯缨桥、桃花洞、寿星台、剪刀池、绣花墩、望爷墩等纪念屈原的古迹,俗称玉笥山“八景”。今存建筑有正殿、信芳亭、屈子祠碑等。正殿为砖木结构,单层单檐,青砖砌墙,黄琉璃瓦覆顶,风格古朴秀雅,全殿三进,中、后两进间置一过亭,前后左右各设一天井,中有丹池,池中有大花台,植金桂。祠内有树龄在300年以上的桂树多株,每逢中秋节,黄、白花盛开,馨香四溢,令人陶醉。  屈原祠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庄严的屈原铜像,矗立在祠院正中的草坪上。基座为花岗石,高2.5米。铜像高3.92米,袍袖周长5米。人物造型为“低头沉思,顶风徐步”,着力刻画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思想境界。形象庄重,主题鲜明。祠内还陈列着一尊国内今存最早的屈原石雕像,高103厘米。祠内还建有东西两座碑廓,面积171.5平方米。镌刻着屈原作品与插图,历代名家题咏屈原的诗词。  屈子祠整个建筑系砖木结构,由五十六根木柱支撑。整个建筑厅、堂、池、廊、楼、阁浑然一体,结构严谨,雕花精细。屈子祠内现辟八个陈列室,对屈原的生平、著作,屈原在汨罗江一带的遗迹以及后人纪念屈原的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  2001年6月,屈子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湖南岳阳市汨罗市  开放时间:  8:15-17:00  交通:  屈子祠位于汨罗市,距离岳阳市约65公里  由岳阳乘火车至汨罗市车站或乘岳阳市直达汨罗市的汽车,再从汨罗市乘专线车行程约15公里至玉笥山屈子祠景区。  门票:  15元    屈原 (前339~前278)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2-3] ,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 详细++  屈原 (前339~前278)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2-3] ,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 详细++

屈原庙

屈原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亦称屈子祠,现辟为屈原纪念馆,位于汨罗城西北玉笥山顶。始建于汉代,1765年重建,占地7.8亩,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祠堂。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被流放时,曾在汩泉江畔的玉笥山上住过。后来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投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他,便修祠在此。  屈原庙,现辟为屈原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汨罗城西北玉笥山顶。始建于汉代,原址无考。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将它移建至玉笥山上。占地7.8亩。自山脚至祠有石阶119阶。此祠为三进青砖结构。祠正门牌楼墙上绘有13幅屈原生平业绩和他对理想追求的写照的浮雕。在过道的墙壁上,镶嵌着许多石碑,镌刻着后人凭吊屈原的诗文词赋。后殿矗立一尊1980年重塑的屈原像,神采感人。附近建有独醒亭、骚坛、濯缨桥、桃花洞、寿星台、剪刀池、绣花墩、望爷墩等纪念屈原的古迹,俗称玉笥山“八景”。今存建筑有正殿、信芳亭、屈子祠碑等。正殿为砖木结构,单层单檐,青砖砌墙,黄琉璃瓦覆顶,风格古朴秀雅,全殿三进,中、后两进间置一过亭,前后左右各设一天井,中有丹池,池中有大花台,植金桂。祠内有树龄在300年以上的桂树多株,每逢中秋节,黄、白花盛开,馨香四溢,令人陶醉。  战国时期,楚国左徒屈原遭谗被逐,曾在汨罗江畔的南阳里。玉笥山一带居住,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夏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以身殉节。投江后,楚人在其南阳故里修建屈原庙,公元907年梁太祖追封屈原为昭灵候,昭灵候庙更名为叫忠候庙;南宋绍熙三年朱熹守潭洲,奉敕重建,复名汨罗庙。元至和十六年,元世祖加封屈原为洁清烈公,清烈公庙更名为忠洁清烈公庙。明洪武二年,湘阴知县黄思让重建,并在庙前建濯缨桥、独醒亭。嘉靖二十年知县戴嘉猷拆南阳寺僧舍徙建于玉笥山对岸江边,复名汨罗庙。清乾隆二十年,庙宇被江水侵蚀,知县陈钟理以屈原曾居玉笥山,将汨罗庙徙建于玉笥山。同治八年,乡闾集资重修,更名为屈子祠,书法家虞绍南重书历代碑文刊祠内。民国14年在祠西建汨罗公学(民国18年改为汨罗中学),与汨罗书院建筑对称。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一度驻兵祠内,并焚毁前进西厢房,旋即为当地乡民修复。1953年,省、县级人民政府拨款修葺。1956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0”中,两翼建筑被拆除,祠内文物及祠周一批古迹遭破坏。1980年,省人民政府再度拨款修葺,同时对外开放。此后,相继修复祠及祠周一批古迹,并在祠侧汨罗书院和汨罗中学的遗址上修建仿古式建筑龙舟陈列室和休息室等附属设施。1988年,经国务院审定,列为“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一级景点。    屈原 (前339~前278)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2-3] ,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 详细++  屈原 (前339~前278)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2-3] ,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 详细++

汨罗资圣寺

汨罗资圣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资圣寺始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年间,由南岳首山省念(八世)法嗣洪諲禅师(九世)来此开山,经十年辛苦始建成丛林。我国驻英法首任公使郭嵩焘曾言"吾湘神鼎洪湮禅师,为临济五法传嗣"。古刹坐北朝南,五山环护,后人尊称“五龙捧圣”。寺中有一古泉,名“观音泉”,掬饮甘甜清爽,沁人心脾,据称此泉曾为朝贡皇帝宫廷饮用之水。  资圣古刹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道场兴盛,佛制严谨,历代深受皇室所推崇:宋代(1023-1063)仁宗皇帝曾亲笔御题“资圣禅林”;明嘉靖(1522-1566)年间,世宗嘉靖皇帝御敕直径2米特大牛皮鼓,2吨铸铁大钟,每逢春秋法会,盛会迎宾,钟鼓齐鸣,声震方圆数十里;清顺治(1661)年间,弘觉国师受清世祖顺治皇帝盛邀来此驻锡,千年古刹更是熠熠生辉,声名远播;清康熙(1698)年间,圣祖康熙皇帝御赐重约3吨的铸铁大钟;光绪十六(1890)年间,中华佛教总会首任会长释敬安(号八指头陀)主持期间,光绪皇帝御赐佛经7240卷,以至资圣古刹藏经达2万册之巨,始成为江南诸岳僧人-、传戒、诵经的中心。  明《神鼎山志》记载,寺内原有千人锅、万人床、飞来钟等寺内六观;还有垛子石、罗汉崖、放下亭(省内重点保护文物)等寺外八景。山中常年花草分艳红香,林木青葱翠郁;谷峡溪深,山雄石怪;景色清幽,允为圣境。曾吸引不少游人香客顶礼膜拜,文人墨客争相吟诗、属对、填词。古寺门楣楷书“资圣寺”系明代董其昌墨迹,两则门联为清代何绍基所作。客厅还悬挂着冯玉祥将军、张治中将军、于右任将军、谭文闿将军、熊西龄总理等民国党政要员楹联,中堂等。此外寺中还有历代名家,范仲淹、曾国藩、左宗棠等手书匾额。高僧大德,游化参学者络绎不绝,其中亦有禅宗(杨岐、黄龙)两派之祖石霜楚圆禅师、及御赐“明教大师”之称的契嵩禅师、以及莲池大师高足行泽(孤峰)禅师等。1958年大跃进时,资圣寺及所有文物古迹彻底被毁,后建成神鼎水库。  今逢盛世,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释登本奉命主持神鼎山资圣寺。竭诚呼吁十方善信,同发菩提心,使千年宝刹,殿阁重光;神鼎道场,宗风再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景区地址:湖南省汨罗市黄柏镇神鼎山  乘车线路:在岳阳乘大巴至汨罗市再转小巴前往

玉笥山

  座落在汨罗市西北4公里的汨罗江北岸。相传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当年流放于沅、湘时曾居于此山,故山中的名胜古迹,大多与屈原有关。玉笥山的主要名胜古迹有屈子祠和“玉笥八景”。屈子祠又称屈原庙,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祠堂,现存的屈子祠为清乾隆年间所建。屈子祠占地1354平方米,建筑为砖木结构,内有树龄300年以上的金桂。在过道的墙壁上,镶嵌着许多石碑,镌刻着后人凭吊屈原的诗文词赋。屈原像位于后殿,神采感人。  玉笥八景是骚台、濯缨桥、独醒亭、桃花洞、寿星台、望爷墩、绣花墩、剪刀池。前5景与屈原有关,后3景与屈原的女儿有关。  骚台位于山右侧,建于屈子祠移建时。相传屈原的辉煌不朽诗篇《离骚》、《九歌》、《怀沙》等即写成于此地,故称“骚台”;濯缨桥位于骚台南,横跨在玉水上,亦建于清乾隆年间。桥为石拱桥,呈八字形。相传被放逐的屈原,常跑到此桥下的玉水中,洗濯冠缨,荡涤尘垢,故称濯缨桥;独醒亭位于汨罗江畔,紧靠渡口,亦称渡船亭。相传当年屈原即在此地与渔父对话,并留下“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名言,故清人于乾隆年间建此亭时,便以“独醒”命名;桃花洞是个土洞,位于山麓。洞内凉爽宜人,相传屈原在盛夏酷暑时,常来此洞读书养性,赋诗明志;寿星台亦在山下,清乾隆年间建。相传屈原遭谗被逐后,当地父老为之不平。于是,每适正月二十一屈原生日,都在此地载歌载舞,演戏娱乐,祝愿他长寿,故称寿星台。  望爷墩、绣花墩、剪刀池三景,也位于山下。相传屈原自沉汨罗江后,它们分别是屈原之女为父招魂处、为父绣像处、为父自刎处。  交通由岳阳乘火车至汨罗市车站或乘岳阳市直达汨罗市的汽车,再从汨罗市乘专线车行程约15公里至玉笥山屈子祠景区。    湖南岳阳市  屈原 (前339~前278)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2-3] ,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 详细++  屈原 (前339~前278)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2-3] ,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 详细++

营田砖拱仓库

营田砖拱仓库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营田砖拱仓库有两座,即推山咀砖拱仓库和团湖砖拱仓库,分别位于屈原管理区营田镇推山咀社区和营田镇团湖村,于2008年11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两座砖拱仓库分别修建于1958年和1961年,是当时专门为收集、储存棉花、稻谷等农产品而修建的集体仓库。两座仓库相距2.4公里,除屋面防雨采取的方式不同外,其大小布局、建筑用材、内部结构和建造工艺都基本相同。拱仓库平面呈长方形,屋顶呈瓜瓣连弧拱形结构。与大跨度的拱形屋面相对应,为增加券拱的稳定性和结构力,在大券拱的垂直方向做成17道小券拱形式。小券拱全部为侧向上下两层现代机制红砖(规格24×12×6cm)按 “四横一竖”的方式砌筑,而粘合料是则是采用本地村民建房时常用的三合土(石灰、黄土、沙子)。除屋面防水处理用水泥外,整个仓库粘全料没有使用水泥,主体建筑也没有使用钢筋。砖拱仓库总长42.5米、宽20.6米,拱高8.6米,总面积达875.5平方米。而每个小券拱宽2.5米,拱高约50厘米。砖拱仓库的两端均开有进出的大门,在两侧中间则对开一拱门。团湖砖拱仓库屋顶采用的是水泥抹面,同时在顶部开了四个圆形天窗;而推山咀砖拱仓库屋顶是采用专门制作的弧形水泥瓦作盖,水泥瓦通过在瓦背上安装四根铁丝与券拱上事先预埋的铁钉相连而进行固定。水泥瓦有沟瓦和盖瓦之分,这里的通风和透气孔除顶部4个外,在两侧各开五个。  营田砖拱仓库是在条件简陋、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人民群众依靠自己的智慧与才能而设计和建造的代表性建筑,是时代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无论从其建筑结构和工艺水平来看,营田砖拱仓库无疑是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2009年5月被推荐申报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已获得通过。

营田江防抗日遗址

营田江防抗日遗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①营田抗日阵亡烈士墓:岳阳市屈原管理区营田镇虎形山汨罗市航运公司院内  ②刘家山抗日战壕:屈原管理区营田镇义南村  ③磊石山抗战哨所:屈原管理区琴棋乡磊石山  营田江防遗址包括营田抗日阵亡烈士墓、刘家山抗日战壕、磊石山抗战哨所三处与抗日战争有关的遗址,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为防止日军从水路进攻长沙而在湘江和汨罗江交汇处的营田一带修建和留下的重要的抗战遗迹。  营田抗日阵亡烈士墓位于屈原管理区营田镇湘江东岸。墓冢正好建在汨罗市航运公司院内,其北、东、南三面全部为屈原管理区营田镇城区,西为湘江。主要是为纪念第一次长沙会战期间“营田之战”中死难的抗日军民,由国民政府于1940年所建,后又收集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营田江防一带殉难的抗日烈士遗骸并集中安葬于此。墓园四周有围墙,内有墓冢两座,纪念碑、说明牌各一块,墓庐为圆形,水泥砌筑,墓前原有碑塔,又称白骨塔,原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塔碑刻有捐躯壮士英名,并有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将军“永垂不朽”的题词,由于种种原因,碑塔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遭到破坏。1985年,该墓被汨罗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从1989年开始到2008年,汨罗市、屈原管理区政府和相关部门曾先后多次对该墓进行了维修,恢复了相关建筑和设施,并重修了纪念塔。2008年屈原管理区将抗日阵亡烈士墓确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已成为对广大市民和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  刘家山抗日战壕位于屈原管理区营田镇义南村刘家山上,其实,所谓的刘家山也只是一处调出周围约5~10米的临水高台。在屈原农场(今屈原管理区)围垦前,刘家山即为濒临湘江的一临水山坡。从现有地形看,刘家山基本呈东北-西南走向。抗日战壕就位处刘家山北部,现地表多种植橘树和蔬菜等农作物。从调查得知,在刘家山沿东北-西南方向分布了三个各自独立的战壕,因修建砖厂和修路取土等原因,两侧的战壕已遭破坏或掩埋,现仅存刘家山山顶中部的一处战壕。该战壕是一处大体呈圆角方形的环壕,开口宽约4米,周长为116米,环壕总面积约1330平方米。战壕呈口大底小的漏斗形,深约200~240厘米。因环形战壕没有向外排水和缺口,沟内形成了深约150厘米的积水。刘家山抗日战壕是民国30年(1941年)国民党军队为抵抗日军(三次长沙会战)时所挖的防御工整,战壕内及周围还经常捡到弹壳等战争时期留下的遗物。现义南村已在刘家山立了一块“义南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战壕”的警示和纪念石碑,用以昭示后人要: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磊石山抗战哨所位于屈原管理区营田镇北部约15公里的磊石山上。这里位处湘江和汨罗江交汇口,可以将两江及附近地区尽收眼底。哨所平面呈长方形,半地穴式,方向300°,墙基和底部墙体是利用自然石块砌筑,水泥抹缝,墙体上部四周用钢筋混凝土浇注,顶部用砖水泥券拱而成,门朝东,四个方向都有瞭望窗口。哨所长4.7m,宽3.1m,高2.65m,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扼守湘江和汨罗江时的重要哨所。文革时期曾被农场驻军改造利用,有战壕与之连接。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

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湖南省汨罗市境内,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幕阜山与洞庭湖之间的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7′38″~113°10′6″,北纬28°47′19″~29°3′59″。成立于2009年12月,规划面积2954.1公顷,湿地面积2812.24公顷。湿地公园共区划为5个功能区:湿地生态保护保育区1259.64公顷、湿地生态恢复重建区398.64公顷、湿地科普宣教展示区14.35公顷、湿地休闲游览区1278.15公顷、综合管理服务区3.32公顷。 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紧邻国际重要湿地洞庭湖,生态地理区位十分重要,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河流形态自然、岸线优美、植被景观秀丽、观赏性强,是我国中亚热带江河冲积平原向低山丘陵区过渡区域河流湿地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以自然的汨罗江以及溪流、沼泽、洲滩等湿地为主体景观,观赏性强,并以其特有的屈原文化、龙舟文化、端午文化等多种文化风格已成为汨罗市生态旅游的一个“亮点”、“金字招牌”,在汨罗市旅游中具有战略地位。 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紧靠汨罗城区,按照我市城市规划,不久的将来,汨罗江将成为汨罗城市的内河,且汨罗交通便利,南北紧依长沙岳阳,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和宜居城市目的地。 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对汨罗江河道行洪,保障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汨罗江水质,保障全市饮水安全;保护湘楚文化,保护汨罗人民精神文化家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汨罗江优良的水质和充足的水量对保证洞庭湖流域的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罗子国城遗址

罗子国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子国城遗址是湖南省人民政府1956年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汨罗市城关镇西北的罗城,现属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河市镇古罗城村一组。为汨罗江下游南岸自翁家港至马头槽之间一块广阔的土洲。汨罗江干流在罗城北自东南向西北流过,在罗城以南有其支流李家河,绕城址南面自东向西流过,在城址西南角向南经刘墩墈进桃木港在河夹塘诸如汨罗江另一支流河市河。罗城北与罗山(又名汨罗山、徽山、烈女岭)隔江相望,西邻鸡公滩东周遗址,南与刘墩墈隔李家河相眺,西北毗邻河夹塘。  1957年,湖南省文管会对罗城进行了小规模调查与试掘,1985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岳阳市文物普查办对罗城再次进行了全面调查,1992年底至1993年元月,岳阳市文物工作队对罗城进行了第三次考古调研和全面试测,并进行了小型试掘,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进行了复查。  罗子国城址整体略呈长方形,南面略向内凹。城址东南长约590米,西北宽400米,总面积约23.6万平方米。城址东面护城河原系李家河,南、西三面护存河均保存甚好,现存宽约5—10米,深浅不一,最浅处亦超过3米。北面城墙及西面大部城墙保存较好,墙基宽达14米,墙高3米,系用黄土分层夯筑而成。城址西北部,中部地面散见建筑遗存板压、筒瓦和生活器皿如陶鬲、陶豆残片。城址西南部位原有一小山丘名猪形心,只见建筑遗存,应为建筑基址。城址内试掘出土有陶鬲、盂、豆、罐。依据陶器的类型学研究,罗国城址内所出的鬲、盂、豆、罐年代在春秋中期,因此,城址始建年代至迟在春秋中期。  目前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汨罗书院

  汨罗书院位于湖南湘阴(今属汨罗。书院地处玉笥山麓,前临汨水屈潭。以屈原曾柄而名,汉代有祠祀之。宋大中祥符间,乡人又建为书院。元延祐五年(1318),追封屈原为忠洁清烈公,祠称“忠洁清烈”,院亦更名“清烈”。后至元间,茶陵人张希辙曾任山长。明嘉靖间,知县戴嘉猷“叹正学之不明,而异端之足以惑世”,乃重建。清乾隆十九年(1754),汨罗庙“为湖水浸啮,垣瓦仅存,榱桶将圯”(《重修汨罗三间大夫祠记》),湘阴知县陈钟理大兴土木,历时一年,将汨罗庙迁建于玉笥山巅,这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屈子祠。70年以前,虽然祠两侧有校舍庭厨,但找不到有关书院的记载,可见乾隆以后,这里再没有作书院用。到了清未民初,这里一度又用来设立“公学”、“私立中学”等教育机构,虽可算是书院的余脉,但已是后话了。  从此看出,书院自诞生起与庙合而为一,废兴同运,而实质上 书院与祠庙都具有教育功能,其共同点都是榜样教育,强调人格力量的作用,因此,书院建设与祠庙建设常常出现并行合一的倾向。一些卓越的文化大师的祠堂在书院出现之后,增加了教育功能,以所祭祀的人师的德行操守和学术著作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相反,一些著名的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增设了祭祀的功能,并逐渐演变成专门的祭祀书院,由此而形成了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交错发展格局。这种交错发展的状态,正好可以用来解释汨罗书院的出现与消失。  

红花山崇善古寺

红花山崇善古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崇善寺是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寺院,它创建于明末清初年间。湖南省湘阴县志记载,汨罗红花山崇善古寺重建于1624年,并正式命名崇善古寺,清末光绪20年又重新修建。1966年崇善古寺起建山门,挖掘几十颗彩色琉璃佛珠,经岳阳市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鉴定,此琉璃佛珠有300多年历史,这充分说明了崇善古寺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及在佛教界的地位。  崇善古寺在1991年得到了各方信众的大力支持,将古寺重新修建,初具规模。1996年又增建了专修净土法门念佛堂,总占地面积7亩,寺院各种设施更加完善齐全,是一所设施完备的净土道场,多次受到省、岳阳市、汨罗市主管部门和佛教协会的表彰。  寺内常住修行的四众弟子达50多人,崇善古寺紧靠在国道旁,交通方便,每年来寺修行信众达2万多人次。到目前为止,崇善古寺已累计投资达2000多万元,其中崇善寺敬老院占地70亩,投资1500万元,是湖南省佛教界的典范。崇善古寺在推动汨罗市佛教事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曾多次被省、岳阳市授予先进单位。该寺开放以来近十年中,为抗洪抢险、捐资助学、扶贫修路等活动累计向社会捐款达100多万元。崇善古寺今后的发展将按照党的宗教政策,努力跨入全国“五好”宗教活动场所行列。   

神鼎山

  神鼎山位于汨罗市东南部的黄柏镇境内,因相传黄帝采首山铜在此铸鼎而得名。国道107国道挨山而过,距长沙市城区50公里,距离岳阳市城区110公里。  神鼎山属东南大山脉,主峰岳峰尖海拔高464.3米,山地面积  2.4万亩。山体呈南北走向,鸟瞰如棱形,蜿蜒起伏,峰岭参差,山间林木翠绿,花草斑斓,自然景色十分秀丽。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在神鼎山上建资圣寺。寺前有五山环护,后人称之为“五龙捧圣”。宋仁宗御题“资圣禅林”。经元、明至清代,多次修葺扩建,资圣寺愈加宏伟富丽,气势磅礴;楼台亭阁结构精巧,雕刻雅致;常年梵音不绝,香烟缭绕。寺内藏经书万卷,住寺100余僧,自宋代从衡岳来的第一代洪湮禅师至清末已传40余代,其中,宏觉禅师系清世祖敕封。资圣寺佛章严谨,是包括长沙开福寺在内的湘北地区僧人-、诵经的中心。  清光绪十四年(1888),化成果禅师倡修、颚元元禅师纂修的《神鼎山志》载:神鼎山的景点有祖印池、罗汉洞(又称罗汉崖)、千峰顶(又称岳神峰)、万松岭、双虹桥、仙足石(又称仙迹石)、七星园、豢龙洞、猴子石、烟霞岭(又称烟霞仑)、钵盂峰、调狮岫、白云坞、金澜田等,还有万人床、千人锅、石炉等古物。1958年-时,资圣寺及所有文物古迹彻底被毁,建成神鼎水库。近来,在主峰岳峰尖建有电视差转台。神鼎山佛教圣地正在逐步恢复之中。   

屈子祠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白水村

----

楚塘村

----

翁家桥村

----

金钩村

----

枫树村

----

朱山村

----

楚南村

----

屈子祠村

----

黄兴村

----

金沙村

----

渔街市村

----

周家垅村

----

屈原村

----

栏湖村

----

荻湖村

----

农科村

----

屈子祠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