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仙家温泉 | 仙家温泉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仙家温泉位于源头镇高龙村,处于车田石林附近,源自地下岩层,水温为43℃,非常适合人体沐浴,经国家鉴定泉水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该温泉的安全用量为28吨/小时,充裕的泉水源,可兴办温泉疗养院、度假村。 |
平乐印山亭 | 平乐印山亭 位于广西平乐县平乐镇西面马河的三江回合处的江中小岛上,印山亭就是三条龙要抢的龙珠。为平乐古景之一,因其特别位置,亦为桂江首景。山于水中方正如印,山上修竹苍翠,顶端有米见方,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在山巅建亭,名日:“点翠亭”,“昭山点翠”由此而来。山入水,水露山,亭于山巅,妙不可言,游客至此,无不折服,真是: 谁道凭虚不可楼,波心一点柱中流。 鱼游过影知空相,人到惊云动远眸。 隔断红尘飞不到,回旋青气望来收。 江天寂宽难穷日,烟火渔灯乱客愁。 天下佳山水,屈指粤为最。岭外奇峰,苍茫三江会。拳三扼中流,千山称其介。鹤鹭任回翔,松星殊托赖。逝者果如斯,昼夜江声磕。蛮鸟不识名,奇花无根蒂,烟雨自溟溟。草木多荒味,常著绿苔衣。时有白云盖,永嘉吏似隐。右丞诗如绘,峰顶爱掌平。兴无败,江汉来士女,游泳不须戒。渔唱悠然来,赋客多慷慨。借问点翠亭,前贤几人在? 民国十五年(1926年),有人在昭山山腰镶嵌两块青石,长275CM,高66CM,石上刻有“中立不倚”四个楷书大字,使此景更添光彩,有诗云:“亭亭孤孤纵奇观,二水中生一石丸。无数横流经眼底,凭谁砥柱挽狂澜。” |
平乐温泉 | 平乐温泉位于广西平乐县源头镇南偏西5公里处,已于1997年12月建成对外开放。温泉分布在区域性的恭城——源头断裂带上。断裂带自北切穿牛头山进入本区。经半田岭山脚过仙家后。继续向南偏西方向延伸。断裂带在这一段向东倾斜,断裂两侧分布着泥盆纱的砂岩,石炭岩和伯罗系的的砂岩、页岩,在仙家一带,有花岗斑岩岩脉沿断裂带露出,在鱼堰一带有温泉出露形成了平乐温泉区。 平乐温泉水温41-44℃,年可采水量达44.9万吨。温泉于1988年9月28日在北京通过国家级鉴定,属硫酸重碳酸钙型偏硅酸含锶较高的热矿泉水,外用洗浴对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等有明显疗效。 现平乐温泉已初具规模,建有客房部、餐厅、歌舞厅、综合娱乐室、游泳池等设施。 |
冷水石景苑 | 冷水石景苑位于源头镇玄武村,距县城约45千米。东西长0.6千米,南北宽0.4千米,面积0.24平方千米,整个石景苑区呈倒三角形,为喀斯特地貌,由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发育而成残山和石芽,残山高约十米至二十五米,形成了怪石嶙峋、千姿百态的景观。奇特与象形山石有五羊迎宾、群众待客、龟兔赛跑、玉兔升天、睡佛等30多个,具有很高的观赏游览价值。区内有东溪西泉,位于一座250余米高的山下,山腰有溶洞。周边及田园、村落均未受污染。交通便利,距桂梧公路仅1千米,目前已有一条1.5千米的乡间大路直通景区。 |
感应泉 | 感应泉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感应泉位于县城北面的仙宫岭下。宋代邹浩(原吏部侍郎)建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井深3.3米,井口内径0.8米,井台占地面积约14平方米,井北面用石块砌有扇形护墙,护墙中间嵌有石碑,上刻“感应泉”三个隶书大字。井旁东侧立有石碑两块:一为民国8年里人陈炎武重刊立的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始得感应泉诗并序》,一为民国8年里人刘廷年立的《邹道乡平乐城北感应泉记》。据民国29年版《平乐县志》载邹浩《感应泉铭》曰:“昭州江水不可饮,饮辄发瘴,日用汲井乃在二三里外,又石路崎岖,忽于所居乐川之上仙宫岭之下有泉出焉,甘凉莹澈。一邦之井无与比者……日得四五斛,用遂有余,而人不劳,名之日感应泉。……惟泉沛然,莫遏其源,我感我应,其来自天。”井旁原建有“直接流风亭”,后改名“直接清踪亭”(已废)。感应泉为平乐九古井之一,1982年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平乐粤东会馆 | 平乐粤东会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粤东会馆位于平乐镇大街56号,系住在平乐县城的广东籍人士为进行交往和商业活动而兴建。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建成,嘉庆十一年(1806年)重修,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复修。为砖、石、木结构,由前厅、天井、天后宫、厨房等部份组成。总面积496平方米。该建筑形似“回”字,四角四檐天面盖有黄色琉璃瓦,檐下四角为雕花吊檐档板,屋脊高0.5米,绘有一幅幅古代故事人物画像。 历代重修会馆的碑刻共14幅也嵌入墙内。民国10年11月27日,孙中山北伐路经平乐时,曾应邀到此会馆参加广东籍人士举行的欢迎茶话会。馆中建筑上的雕画,在“文革”中被毁。 |
龙头矶堤 | 龙头矶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头矶堤位于平乐镇北面茶江河段,始建于明壬寅(1602年)八月,竣工于癸卯(1603年)四月。北起平乐镇正北街头的大榕树脚,南至令公庙渡口,全长280米、高6.6米、厚2米,堤外有三级防浪石。此建筑至今大部分仍完好。 |
儒林桥 | 儒林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儒林桥位于原府文庙(今中山公园)内,亦称“状元桥”。为府文庙附属建筑,建于明宣德五年(1430年)。桥为拱形,跨度为3.4米,以方块青石砌成。桥面长6.2米,宽2.9米,桥下有池形似半月,称“半月池”。桥面两侧及池边均有石雕栏杆,工艺精致,原桥面栏杆已遭损坏,今栏杆为后修。 |
石人山 | 石人山位于县城南部20千米,大发瑶族乡广运村北面,主峰海拔645米。因其主峰状似一无头石人而得名。相传宋杨文广征南路过此地,夜里疑为敌人,一箭将其头射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圣山 | 圣山位于县城中部31千米,阳安乡石面山村南,主峰海拔834米,环境优美,泉水甘甜清澈,森林茂密。东面与桂林市第二大平口水库相接。相传古时有潭氏二仙女在此-得道,以此得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天堂山 | 天堂山位于县城东南35千米,源头镇义洞村以东,主峰海拔1038米,主峰上云雾缭绕,树木茂盛,山脚为义洞水库。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九十九堆 | 九十九堆位于县城东南40千米,源头镇蓝洞村以西,主峰海拔1164.6米,为县内原始森林,榕津河发源于此。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葫芦顶 | 葫芦顶位于县城东南31千米,青龙乡大刚村南面,主峰海拔1271米,树木茂盛。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源头月亮山 | 平乐青龙月亮山位于青龙乡自道村,距乡政府约2千米,由石灰岩组成。穿洞为弯月形,远视如新月初升,故名月亮山。山上有三个峰,酷似一个笔架,故又名笔架山,山上有形状各异的钟乳石。穿洞跨度约为60米,高度为30米。一侧有巨石崩塌的残迹。处于田园、石山之间,环境优美。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青龙月亮山 | 平乐青龙月亮山位于青龙乡自道村,距乡政府约2千米,由石灰岩组成。穿洞为弯月形,远视如新月初升,故名月亮山。山上有三个峰,酷似一个笔架,故又名笔架山,山上有形状各异的钟乳石。穿洞跨度约为60米,高度为30米。一侧有巨石崩塌的残迹。处于田园、石山之间,环境优美。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令公庙 | 令公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乐水之滨有令公庙,是平乐最著名、最雄伟的古迹之一。(庙宇在前清时修缮多次,一九六六年文革期间被彻底毁坏)。这一带是平乐府城商业的繁盛地区,南北货物在此中转,邻近各县的土特产也在此集散,因此,日夜繁忙。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