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张家界 >> 慈利县 >> 龙潭河镇

龙潭河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张家界大峡谷

张家界大峡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张家界大峡谷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官寺乡,紧邻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张家界大峡谷是一个新近开发建设的旅游景区。张家界大峡谷原来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做烂船峡:来源与神泉溪,整个大峡谷和南方红旗渠的水流都来源于这里,传说以前从泉眼中涌出过很多烂了的船板,当地人们又无法知晓烂船板从何而来,所以这里得名“烂船峡”;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乱泉峡:是指峡谷中的两面石壁,溪泉众多,满峡飞流。  大峡谷中的飞瀑神泉比比皆是,一路游览下来,让人目不暇接。峡谷里植被繁茂,空气清新,凉爽舒适,溪水上弥漫着一层薄雾,宛如来到世外桃源,让人烦恼顿消。张家界大峡谷峡谷间是一条清幽的小溪,沿溪边是用木板搭建的游道,张家界大峡谷峡谷内不仅有传统的秀美自然风光,还云集有三朝数代的历史人文景观,如记录李自成与吴三桂惨烈决战的“千人坟”古战场,反映湘西历史特色的土匪洞及见证解放初期湘西人民靠天劳作在绝壁间挖凿的“南方红旗渠”等。  峡谷里植被繁茂,空气清新,凉爽舒适,溪水上弥漫着一层薄雾,宛如来到世外桃源,让人烦恼顿消。在峡谷的最后一段,是下游修建电站蓄成的小水库,需乘船出去,坐在船上,可看到野鸭戏水,也可见到白鹭不时从水面掠过……不经意间,峡谷已走完,出口原来就在进去的公路下。大峡谷游览时间需要2个小时以上,峡谷较窄、徒步时间长,需要体力好的才行。  一线天位于张家界大峡谷游道的入口处,是一处峡谷谷绝壁。一线天峡谷,又叫西天门,宛若张家界大峡谷开启的一扇大门,在欢迎大家的到来。不过,这扇大门虽然很大很高,可是很窄小,这就给予了游客零距离体验峡谷绝壁的机会。三千翠微峰,八百琉璃水。这是对张家界奇山异水的赞誉。在张家界其他景区游览的时候,大多只是远观或者是眺望张家界的奇山异水,一直没有近距离体验和触摸的机会。而在一线天就能够近距离接触我们张家界的神奇山水啦。从一线天所在的位置垂直向下,一直走到峡谷底部,步行的游道为700多米,垂直高差为300多米。  天梯栈道过了一线天就是天梯栈道了,这段游道的坡度很大,栈道的木板很窄,依次往下延伸,就像一架天梯,送往迷人的仙境。我们叫它天梯栈道。各位来宾,梯陡人多,大家一定要慢一点啊,一定要注意安全啊!接着天梯栈道向前行进约3分钟之后,可以到达俯瞰一线天的全景的位置。站在这里,朝下放眼望去,正可以俯瞰到一线天。  张家界大峡谷原来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做烂船峡:水来源于神泉溪,整个大峡谷和南方红旗渠的水流都来源于这里,传说以前从泉眼中涌出过很多烂了的船板,当地人们又无法知晓烂船板从何而来,所以这里得名“烂船峡”;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乱泉峡:是指峡谷中的两面石壁,溪泉众多,满峡飞流。张家界大峡谷中的飞瀑神泉比比皆是,一路游览下来,让人目不暇接。  关于张家界大峡谷,土家人世代还流传着了这么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龙王的小女儿偷偷地从龙宫溜出来玩耍,无意间来到这里,只见这里花香扑鼻,蜂飞蝶舞,流水淙淙……一下就被峡谷中的美景奇境深深吸引住了,竟产生了不想再回龙宫的想法,于是在这里潜心修道,最后修成正果,得道成仙。小龙女成仙之后,土家人来到这里,就着这条小溪世代繁衍至今。人们为了纪念小龙女的恩赐,就给大峡谷取了一个令人心动的名字——龙女河。  用时参考  3-4小时  交通  1、从武陵源出发最方便的客车就是(武陵源到慈利)的线路车,15公里(最多20分钟即到);  2、从张家界出发的话可以做(市区到武陵源)的公交车。在转上面到慈利的线路车(将近有50公里的路程,1个小时多一点,不等车的情况下);  3、从张家界市区广和购物中心前面坐(市区到江垭温泉的线路车)最为方便(一个小时,直达车路上不停)  门票  门票118元人民币  景点位置  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官寺乡张家界大峡谷

江垭温泉

江垭温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人间仙境张家界,圣水江垭好温泉。     张家界江垭温泉度假村由湖南澧水流域水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造,位于慈利县江垭镇,毗邻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张家界东线旅游的核心景区,她的诞生标志着张家界的旅游产品已经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型转变,开创了张家界旅游事业的新纪元。     江垭温泉度假村是张家界市第一家温泉度假村,也是目前湘西惟一一家仿古宫廷式半露天温泉,建有20余种各具特色、各富功效的高标准露天温泉池和室内温泉池。张家界江垭温泉度假村自2003年4月开业以来,以其优质的服务赢得了中外游客和业内人士的广泛赞誉,先后荣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湖南百景之一、张家界健康休闲精品旅游线路、水利部培训中心等荣誉称号。     温泉水滑洗凝脂,偷得浮生半日闲。张家界江垭温泉度假村欢迎您。    景区热线:0744—3355627    景区网址:Http://www.zjjwq.com    江垭镇  江垭镇位于娄水左岸的索溪之口,地处溇江中部,距慈利县城75公里,S305、S306穿镇而过,既是通往川黔要塞,又是湘鄂边陲重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网络构成了独有的区位优势。 我镇面积298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47个行政村,5个居民委员会,基础设施完善,通讯便捷,2002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7亿元,税收400万元,农民人均…… 详细++

张家界万福温泉

张家界万福温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张家界万福温泉,是一古老的天然自涌温泉,属地下深部构造裂隙水,可饮、可浴,观之清澈透明;浴之身心舒畅。常年恒流0.39M3/S,水温58℃,富含氟、锂、偏硼酸、偏硅酸、氡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天然矿物质,勤劳的土家族及当地居民亲切地叫她“万福温泉”。在姑娘出嫁前一定要沐浴此温泉洁身,以示祥和、健康,俗有“泡温泉赐万福”之说。万福温泉以福为文化为背景,建有四星级温泉酒店(万福楼),有140多间标准双人房、单人房、豪华套房及董事套房;中、大型会议室、多功能宴会厅3间;以福文化为基础,在万福温泉的朝阳地带建设40多个功能各异、大小不一、错落有秩的室内SPA池、露天温泉池,另有贵宾休息厅、香薰屋、山顶温泉冲浪、空中温泉漂流等静、动态温泉养生娱乐项目,把福文化溶入到自然的温泉沐浴中,使广大游客在福文化的环绕中享受大自然独特的恩赐;餐饮部拥有300多人的用餐大厅及包房,推出湘菜系列、突出地方名菜、土家风味,集百家之长,创独特风味。另有KTV、桑拿、保健、美容、棋牌、台球、健身房、购物中心等娱乐及其它配套设施。整个建筑别具一格,气势恢弘,功能完善,堪称张家界温泉旅游的又一大奇观。

龙王洞

龙王洞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4A级旅游区,大型石岩溶洞,距武陵源区约14公里,距张家界市城区约48公里,省道S306经过景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年龄达三亿八千万年,全长三十余公里,现在已开发4.5公里。洞中有58个厅台,28条石走廊,15处珍珠瀑布,3条地下阴河,2个湖泊,45处水花池,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石花遍布其中,琳琅满目,镇海宝柱称为天下第一柱。  王洞被溶洞专家称赞为“世界溶洞奇葩”,具有极高的考古和旅游价值。现已经探知洞内总长约30公里,平均高度50米,宽80米,有58个厅台,28条石走廊,15处珍珠瀑布,3条地下阴河,2个湖泊,45处水花池,洞中石笋、石钟乳、石幔、石花遍布,琳琅满目。更有“神僧沐浴”之称的龙王洞奇观,顶天立地、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漫游在这“奇潭异洞”,感叹于地下迷宫的鬼斧神工,惊诧于龙王潭的变幻莫测,将会打上一生中最美丽、难忘的“惊叹号”。  洞外右前方有一深潭叫做“龙王潭”,潭面有400多平方米,四周都是陡峭石壁,潭水深度至今还是一个谜,无从探知。龙王潭一年四季保持水位不变,在季节、气候变化中时有涨潮现象,人称“阴海”,潭中早晚雾气朦胧,隐约可见游鱼游弋、野鸭戏水,让人感觉如梦似幻。  因各种神秘的天文现象和诸多美丽神奇的传说,龙王洞誉为“地心之门”,具有极高的考古科研和旅游观光价值。与娄江小三峡漂流、江垭温泉等景区共同构成张家界东线旅游的黄金走廊。  地理位置  龙王洞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区向东10公里与慈利县之间主干公路53.8公里南侧10米处,交通极为便利,属张家界旅游核心景点之一,被溶洞专家称赞为“世界溶洞奇葩”,是中国最大、最古老的溶洞之一,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旅游开发的价值。  地址:张家界市慈利县江垭境内。(距张家界武陵源区20公里,1829省道干线边)  开放时间:  旺季(4月1日-11月15日)7:00-18:00,淡季(11月16日-次年3月31日)8:00-17:00  交通  景区公共交通并不是很便捷,游客可以先到武陵源镇,然后再换乘出租车前往景区。  门票  门票65人民币  武陵源宝峰湖石家檐索溪峪老屋场百丈峡

张家界溇江风景区

张家界溇江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溇江风景区位于江垭水库内,是张家界市新近开辟的一处崭新的游览胜地。它的出现,将张家界的旅游分为东西南北四大格局,溇江风景区的旅游文化因江垭水库的建成而兴盛。  溇江风景区以大坝为界,库内库外景致各异,各具特色。库内景区以自然风光为主,景色独特。整个景区山  水交融,孕育了溇水流域的幽湖、峡谷、奇山、古木和危崖等自然风光。特别是在江垭大坝建成后,形成了35.8km2的水面,湖水清澈,水质优良;湖面风光秀丽,峰林峡谷幽深。有30km2湖面的龙潭湾、超凡脱尘的五里溪,有高山峡谷林立的潭口、九溪卫四大险关之一红佳岭,有幽远神秘的穿眼洞、有着优美传说的-山,还有人间绝境、孤山廖城……如果是在雨后游景区,随处可见泉水和飞瀑,配上悬崖绝壁、青山秀水,让人恍若置身仙境。这里的植被覆盖率达85%。在游船上四处眺望,奇山怪石身披绿装,神态惟妙惟肖,极具吸引力。这是溇江风景区的核心资源。溇江风景区的库外部分主要分布在沿岸区域。包括九溪古城、江垭古镇、龙王洞、索水及溇水漂流等,旅游文化十分丰富。既有原始质朴的乡村吊楼,又有历史悠久的古城古街,更有浓郁的土家族、苗族风情,集人文于一体,熔山水在一炉。江垭水利枢纽不仅是水利工程,也是游人开阔眼界的人文景观。这里有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高131m,有湖南省最大的水电站地下厂房。在旅游规划中,整个大坝系统将被制成模型,江垭水力发电运行的整个过程可以通过模型来体现,游人在感受水利工程宏伟的同时,还可了解水力发电基本原理。  溇江风景区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是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的重要补充。武陵源核心景区主要以独特的峰林峡谷风光为主,山是武陵源的主体特色资源;其他景区如五雷山以宗教文化为主体特色,茅岩河以急流险滩为主体景观资源,黄龙洞、九天洞以洞景为主体特色。而溇江风景区是以水为主的景观资源,这里既有“小岛掩隐,小岛沉浮”的宽阔湖面,又有湘西地区最具开发潜力的温泉。因此,溇江风景区将在自然观光旅游的基础上,着重发展休闲度假游、健身体育游和生态旅游,并以此作为景区远期发展的拳头产品,这对以自然观光为主、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的张家界旅游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历史  张家界市近年来旅游业迅猛发展,2001年旅游人数达到627万人次,全年旅游收入26.86亿元,并且每年还将以20%~30%的速度增长。溇江风景区置身于张家界这一著名风景区中,作为水利风景区有其优势所在。  2002年9月,景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录。

孙开华故居及“二十八宿”古水渠

孙开华故居及“二十八宿”古水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孙开华故居,别名孙家寺溶,为明清时期名人故居。故居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岩泊渡镇星明村六组,东经110°57′0.54″,北纬29°21′44.1″,海拔131米,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平面呈长方形,南北深约52.6米,东西宽约93米,占地面积4890多平方米,坐南朝北,偏东6.5度,前后四进。中轴线是一条宽5.4米由大门直通第四进房舍的道路,两侧正屋间及横屋与围屋之间布置有天井。据星明村支部书记邹开定介绍,故居原有18个天井,屋架的“七”字挑均为“龙凤挑”,木柱基座都用石材雕花。现仅存左右门厅院落、右二进正屋、左三进正屋、右三进横屋,建筑面积426 平方米。这一门厅院落和三栋单体建筑物格局基本保持原貌,均为三至五开间木结构民居建筑,梁架有雕饰,以龙纹为多,且作法别致精美,从残留的房舍基础、天井、阶条石等遗迹现象可推断出原貌的形制规模。故居依山傍水,四周有人工水渠环绕,即“水绕四门”,“金、木、水、火、土”互生互映,以道路为轴线、横屋环抱正屋构成核心庭院,显现出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故居是一处具有典型意义的南方民居庭院,规模宏大、修造精良,庭院整体布局显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制作工艺十分别致,木雕构件大气磅礴,体现了庭院建筑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故居东侧有一座石砌基座、大青砖砌垛子的高架水渠,水圳由两块青条石凿拼而成,自南向北,全长69.5米,由二十八个砌垛架设,民间以风水星象称谓,故名“二十八宿”古水渠。经有关专家现场勘查,从建造工艺、所用建筑材料推断,与故居不是同一时期作品,应是明代晚期所建。早些年拆除了最北头的一个墩垛,现存二十七个墩垛,保存状况良好,至今仍能灌溉两百多亩稻田。  中国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集约化经济模式,该处并不十分巨大的水利设施沿用至今,可以一直受益数百年,这就体现了中华民族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聪明才智和深刻哲理。

江垭水库

  江垭水库位于张家界慈利县江垭镇境内。澧水支流溇水中游,距慈利县城57km、武陵源风景区37km。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3711km2,正常水位高236m,总库容17.4亿m3。水库尾水至湖北鹤峰县境内,全长74km,两岸群山俊秀,树木葱郁,风景秀丽,水质清澈。水库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31m,坝顶海拔245m,全长370m,水库总装机容量为30万千瓦,工程总投资为33.96亿元,由水利部和湖南省政府合资建设,始建于1995年7月,2000年10月完工。是一个以防洪、发电为主,兼水上娱乐、度假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水电国家重点工程,现已成为水上游览区。  江垭水库大坝的建立造就了山水交融的风光,既有浩淼的龙潭湾湖面,险峻的九渊关等峡谷,又有幽深如脱离尘世以外的五里溪、贝子溪等溪流峡谷,具有“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幽;山得林则妍,林因山而茂;景随俗而丽,俗由景而魅”的特点。  乘船游库区,“群山叠翠,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展现在眼前。库区几乎没有任何人工点缀,看不到亭台楼阁,看不到绿瓦红墙,只有碧绿的湖水,洁净的泉水飞瀑,峭拔的高山峡谷和一望无际的竹木。湖面上停着几艘渔船,完全没有城市的喧嚣嘈杂。  水库沿岸的区域分布着九溪古城、江垭古镇、龙王洞、索水及溇水漂流等景区,它们既有原始质朴的乡村吊楼,又有历史悠久的古城古街,更有浓郁的土家族、苗族风情,集人文于一体,熔山水在一炉。  此外,溇江水利风景区内还有湖南省唯一一家仿古宫廷式半露天温泉——江垭温泉。江垭温泉出-位于江垭水库大坝脚下热水坑,常年水温达五十多度。自然园林式布局,鹅卵石铺成的青石板小路,假山瀑布,小桥流水,江垭温泉池宛若明珠镶嵌其中,一派恬淡宁静的山野仙境,极具乡土格调。  景区地址: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江垭镇境内  乘车线路:在张家界市乘大巴到慈利县再转小巴前往景区

张家界五雷仙山

  五雷仙山是湖南省重点宗教场所,张家界东线旅游有名的风景名胜区,山上气候宜人,环境优雅,植被茂密,空气清新,不仅是旅游避暑胜地,更是道教圣地,素有“楚南第一胜境”之称。  五雷(仙)山,原名雷岳,海拔一千米,主峰金顶分出数脉,呈辐射状伸延,有如《淮南子.天文训》中的地维,因庙宇出现“雷扫其殿,钟鼓自鸣,尘埃自净”的奇迹,故更名为五雷(仙)山。山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植被茂密,沟壑纵横,空气清新,自然景观独特,是有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同时五雷(仙)山更是著名的道教圣地,素有“楚南第一胜境”之称。它与湖北武当山齐名,俗话说“北武当,南五雷”,二者如兄弟联袂,名闻遐迩,被尊为“中国南武当”。  五雷仙山其道教殿宇之多被《三湘之最》誉为湖南最大的道教文化群落。据史书记载,五雷(仙)山道教“始于唐、盛于明”。相传西域净乐国太子曾选中此地,垒石室苦修,“得道高升”,这就是著名的真武帝君。嗣后,唐代李靖慕名上山草创道观。元末翰林国史编修张兑辞官不做,归隐五雷(仙)山,在五雷(仙)山扩修殿宇,弘扬道教文化,并亲题“楚南名山推第一”,从此五雷(仙)山名声大振,所建殿宇“旁魄百里,列县俱瞻”。到了明代,常德荣定王、澧州华阳王对五雷(仙)山进行大规模扩修改建,建筑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有36宫,72殿。其建筑为石墙铁瓦构筑,随山脊沟壑纵横陈列,绵延15华里,奇险深幽,玄妙超然,独具一格,蜚声南北。明神宗得知后,封五雷(仙)山为“洞天福地”,道教信徒遍及鄂西南、湘西北两省十八县。  景区地址: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广福桥镇  乘车线路:在张家界市内乘大巴至慈利县再转小巴前往景区

九溪卫城及江垭古建筑群

九溪卫城及江垭古建筑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九溪卫城位于今慈利江垭镇九溪村。明洪武23年设九溪卫,同年筑城。清康熙时,迭修完善。陈宗瀛《九溪卫志》载:“卫城筑于宋索口寨遗基之上,周九里十三步,高丈八尺,门四,皆有楼。北门外濠堑四百八十丈,东西南三门以溇水为濠”。今卫城残存南北两门及部分明代房屋建筑,北城墙及其濠沟大部尚存。  九溪古为“索口市”后因土家族、苗族聚居,宋设口索口寨,立栅为城,依山傍水。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在九溪设卫建城。城墙用石块砖头叠就周九里十三步,高丈八尺,门四皆有楼,(东“朝天门”,南“迎熏门”,北“拱极门”,西“镇边门”),北门濠堑四百八十丈,东西南三门,以溇水为濠”。城似弓箭形。卫署设北门八宝街,住行政长官,主管卫辖区政治,其辖区甚宽,统麻寮、添平、安福、澧洲四所,北起湖北鹤峰,下至湖南安乡,纵长五百五十华里,即今湘鄂边区十县。卫城内还有游击衙门(今九溪完小地址)专管军事练武作战,现有校场坪、打靶坪等地名,存城衙门(西街中)专管卫城内民事纠纷。  九溪设卫之后,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朝廷为进一步巩固卫城,从湖北安陆调兵一协(相当于如今的一个旅)进驻九溪城。军中有四十八家官吏,见此地风光秀丽,交通方便,遂定居于斯。连同一户单身汉在内,共计四十八家半,其中有一个叫贺贵的小官,就是贺龙的祖先,他们夫妇住九溪南门右侧,殁后葬城北紫驼峰下(瓜凼)有碑可考,文曰:“创增修职郎贺公贵老大人之墓”。贺龙称九溪为第二故乡。解放前曾悄悄带几个随从人员于清明节前后来此扫墓祭祖。

张家界龙王潭

  龙王潭和张家界著名旅游景点龙王洞毗邻,是群山之中的一道长方形深潭,四周山石耸立,极为壮观,也极为惊险。从龙王洞牌楼右方,能看到一方石碑威严耸立,上刻“龙王潭”三字。被当地人称为地心之门,与之相关的许多稀奇古怪的传说也就流传开来。  龙王洞被探知的时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自从发现这片溶洞后,附近村民会经常结伴前来,或三或五,或单独行动。溶洞也成为了附近小孩们的天堂,他们经常会拿着火把进洞,探险或者是乘凉,由于龙王洞藏于深山,洞中常年恒温,即使是在最炎热的三伏天气,洞中依然凉爽异常,因此,附近村民会经常来此乘凉。有胆大者,还深入过洞底。在开发的龙王洞尽头,明显会看到两个洞口,经探明,向里依然是各种各样的石钟乳石笋。据当地老百姓讲,曾经有人进去过洞,发现洞的尽头是与洞外的龙王潭相连,洞中之水汇聚龙王洞,又延伸到别处,所以洞外的龙王潭会出现潮汐现象。  关于龙王谭在地下与别处相连的说法,村民还有多个版本,当地村民说,在距离龙王洞很远的某个山坳里,也有一潭水,地上并不与其他地方相连,但是水位会时涨时落,水的颜色和龙王潭一模一样。距离龙王洞十几分钟车程的S306旁边的深谷中,也有一方水潭,据说这也是与龙王潭相连的,因为这里也会有潮汐现象,里面也会有一种与龙王谭一样的鱼类。  景区地址: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江垭镇九溪村  乘车线路:在张家界市内乘大巴至慈利县再转小巴前往景区

慈利渔浦书院

  渔浦书院位于慈利阳和乡渔浦村,北倚太华山,南临茹溪,占地8000平方米。清光绪十一年(1885),慈利一代名儒田金楠首倡,议建书院,乡绅李德灼、王堂信等附而议之,并竞相解囊、慷慨捐资,八都九都(今宜冲桥、甘堰、阳和、许家坊、溪口诸乡镇)士人群起而效之。至半,因所募资金告磬,役用不敷,几临半途之废。时有乡富李长青,置酒集客,待酒至半酣之际,起而谓宾客曰:“天道恶盈我里,高赀率不逾三传破败,相踵吾辈,凭藉前荫,损智益过,群谤所的。即何苦更私货力诒子孙以不令?且乡校之兴,适届今日,前之富者,已不及待,兹不可以省乎!”遂慨然出资百万钱。李长青旧有啬名,人皆闻之并耻之,今日慷慨如斯,人尽愕其所为,由是,尽奋勇而前,争输缗钱。光绪十三年(1887)春,书院始成。  书院建筑主体为木结构,伴有风火隔墙,分正殿、东西二斋、藏书楼、彰义祠和教学楼5大部分。另有八角亭、校门亭及生活用房等。院内配有内外柏树同和鱼池。正殿有两进,中间用过道连接。过道深17米,宽12米,高6米,左右各有天台、花坛,东西两斋则建在正殿两侧,并向前延伸十四排扉;两斋前各设一墙壁,中间空出一操坪。坪的两侧至今尚存古柏10株,苍劲挺拔,生机盎然。校门前面设左右两舍,门两旁均有风火隔墙。头门墙上,有“忠孝廉洁”4个大字,据传亦是仿照岳麓书院门前的大字做的。大门横额有“兰芷芬芳”4字,楹联为“渔猎群经,导扬百氏;浦云十色,溪月九霄”(此嵌字门联系新化学者曾莆卿所作)。两边侧门额上写有“入德之门”。二殿匾额为“茹溪撷秀”(系光绪三十四年督楚使者陆宝所撰书),门联是:“他年新人物,从此诞生;今日小学堂,愿诸努力。”大门前有石级20阶,下了石级,即是约1000平方米的长方形操坪,以垣墙围住。彰义祠在东斋之东,系一四周围住的楼台式建筑,其匾额是“州壤雄风”。藏书楼位于正殿右后高俞处,为两层楼房。  渔浦书院与娄江书院(位于江垭九溪,今慈利二中前身)、娄东书院(位于杉木桥,今慈利六中前身)、两溪书院(位于零溪两岔溪,今废)共称慈邑四大书院。乡绅李德灼亲赴石门,延请名儒阎德珩(石门蒙泉人,著有《六典通考》、《北岳山房文集》等书)为山长兼主讲,李绍华掌管校务,讲师有何伯次、何尧次、向廷佐等。名师望重,九澧各县青年,闻风就读者,为数甚众。后田金楠亦曾主讲于此,他们阐扬新学,开一时之风。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称渔浦高等小学校(并附设渔浦国民学校),为官办新式学堂。  大革命时期,革命知识分子来渔浦发动民众,组织农民协会,打倒土豪劣绅,革命风云高涨。1938年,王育寅任校长,但他并未到职,由于伯圭处理校务。稍后,张沈川(地下党员)任县教育局代理局长。他曾派党的地下工作人员孙警世和另外七位思想进步的教员来渔浦小学任教。他们带来一些进步书刊,以学校为基地,动员群众奋起抗日,并进行党的地下活动,学校面貌为之一新。抗战胜利后,孙警世才离去。到解放战争时期,渔浦小学仍是党从事地下活动的阵地,对革命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其后,渔浦小学改成渔浦中心国民小学。  渔浦书院藏书楼原藏书近10万册,有《廿二史》、《万有文库》等珍本。每年夏出晒,两个人要晒一个暑假。抗战胜利后,驻浦渔书院的国民党某部某营一桃源籍营长抄走了大批书籍(传闻运走三船)。以后历经社会变革,书籍散失殆尽,藏书楼仅存一古老的菊花石砚池。书院建筑物如藏书楼、彰义祠和教学楼等在“文革”中破坏十分严重,所幸到了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政府的保护修缮。  

赵家垭朝阳地缝

  赵家垭,相传因赵匡胤早年到过此地,与这里山水有过不解之缘而得名。与离县城28公里。暗河溶洞位于赵家垭水库底部,是一个外河流入型的水底大溶洞,洞高30—80m,宽道5—25m,全长1550m,洞穴廊道呈峡谷状态,走向由南向北穿山而过,落差80余米,形成于高山峰丛喀斯特峡谷流域,深切河床渗漏石灰岩断层层里裂隙,向含水层集中循环,再经溶蚀、侵蚀崩塌作用,形成与原河道平行的地下通道,是喀斯特区过境河的伏流河。暗河发育史应该与当地的喀斯特化过程同步,是研究当地峰丛喀斯特发育阶段和形成年代的重要走廊,过境河流在峰丛喀斯特及喀斯特形成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有待科学家作出深入研究。  赵家垭水库建成后,载流了这过境河的入口水源,从而把暗河运行轨迹形成的各类奇异岩溶地貌型态全都显露出来,有溶痕、流痕、波痕、窝穴、天锅、槽穴、暗竖井、洞顶穹窿、孔窗、岩底坎、岩边槽、岩角、磨坑、沉积砂砾石等无奇不有,洞壁沉积物有石莲、石须、石幔、石瀑布、石壁流等气势磅礴、洞穴水文景观有水池、水潭、溶泉、流水瀑、滴水瀑等,神秘莫测。  景区地址: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三溶村  乘车线路:在张家界市乘大巴至慈利县再转小巴前往

娄江漂流景区

  娄江漂流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江垭镇,距武陵源区治约20公里,距张家界市城区约70公里,省道S305经过景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形成的自然风景区。从1998年开始开发娄江漂流线路,可供游客漂流游览,2003年向社会开放。  娄江漂流有“小三峡”之美誉,漂流江段长38公里,分上下两个漂流段,上游游程长16公里,下游游程长22公里,险滩18个,漂程2个小时,两岸悬崖绝壁,峡谷幽深,树木葱茏,滩多浪急,惊险刺激。娄江漂流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可观赏众多石峰、石柱、石象、石硅,还可眺望历史名胜古迹唐朝兴国寺、宋代索口寨、明朝九溪卫以及中国近代史南北大侠杜心武故居。  娄江漂流以水出奇,以峡谷称险,娄江漂流是离张家界核心景区最近、最精彩的水上娱乐项目,娄江漂流,乃张家界精品旅游线路。这是一段移动的风景。顺流直下,两岸风光变化无穷,如诗如画,时而古树、小桥、村庄,时而石壁、峡谷、激流、水回峰转,令人迷醉。一路走来,险绝处,承载着不尽的山水恋情,两岸青山,默默地批阅着古老的自然画卷。  景区地址: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江垭镇  乘车线路:在张家界市乘大巴到慈利县再转小巴前往景区

骑龙岗古墓群

骑龙岗古墓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骑龙岗古墓群位于湖南省慈利县零阳镇十板村零溪河东侧山岗上,山岗西600米为白公城城址,北为叶家凸古墓群。  骑龙岗古墓群墓葬沿山脊轴线分布,愈北愈密,墓内有墓、墓下有墓的现象比比皆是,打破关系常如拱璧连城,错综蟠结达十余单位。岗地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以2002年的发掘情况推算,整个骑龙岗古墓群的墓葬总数应超过千座。  方向  用罗庚格定,以东西和四维向最多。慈利古墓发掘凡战国墓都是东西向,坐东向西的多。西汉墓则偏四维,四墓向的多,将墓葬区选在县治的东面,可能与当时人们崇拜东方和东方之神分不开。至西汉时人们可能又认识到,人死了之后,只有葬入墓方,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息,所以墓葬多墓向。  方位  当阳的方位阳山和岗顶墓连墓,墓最多。当阴的方位,(阴山)没有墓。这与现代风水观念相同。不同的是现阳的方位东方即墓头方都是空方,脚朝实方,和现在葬法相反。骑龙岗东面偏坡中间的几个中型墓,主墓道在西,头朝东,脚朝岗岭,头朝空方。这可能是因为当时习俗深葬而不拘之故。再就是葬高岗,岗岭上墓连墓,墓内有墓,这除高处沥水外,可能与韩信葬母的故事有关。韩信年轻时,母亲死,家里穷,不能在村墓中葬母,就择“高敞地”葬母。后来他功成名就,封为楚王。这种葬法,可能受其影响。  葬法  在葬法上,古墓群都是深葬。如九号大墓,墓主为当时掌管湘西北地区征伐的大夫级武官,墓口(带墓道)长16米,宽6.2米,深5.3米。该墓保存有较为完整的棺椁,为一椁两棺,如中型55号墓,墓口长3.5米,宽2米,深4米左右。由于古墓群都是深葬,表面看不出任何墓形,所以整个古墓群保存完好,无一被盗。由于深葬对土质的选择一定要好。古墓群都是优质无杂的黄土,墓底呈金刚泥。  分金  9号大墓由于椁棺保存比较完整,考古工作者在棺的正中拉了一根中线,用罗庚测定,坐卯向酉,坐周天87度:丁卯分金。又测了几个中型墓,1号(以上编号为考古编号,以下编号为按顺序的自编号),为西汉墓,墓道在西,据考古工作者分析为当时土著猷长资格,坐辰向戌,坐周天l23度,庚辰分金。2号战国墓,坐乙向辛,坐周天l08度,辛卯分金。3号战国墓。坐乙向辛,坐周天l01度,丁卯分金。4号西汉墓,坐辰向戌,坐周天l07度,丙辰分金。5号西汉墓,坐未向丑,坐周天214度。辛未分金。以上大中型墓都具有一定规模,出土文物十分丰富,但坐度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坐正中线,而在左右120分金珠宝线上,这与现代风水应用坐度分金基本相符。  墓镇  在发掘出的一部分墓中,在墓的正中线的一端,有一个直径约一尺,形似罗盘的东西,十分精制,平放在墓中,上面有文字和图形,叫滑石器,是古人用来隔煞避邪用的。说明战国西汉时期,对风水术的神煞已经有所认识。把不能抗拒的自然灾害与凶煞联系在一起。只有避了凶煞,才能使灵魂得到安息,才能福荫后代子孙。  1986-1987年,湖南省文物考古所为配合慈利县水泥厂建设对古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古墓葬40余座。  2002年到2004年,因常张高速公路建设,省考古研究所对骑龙岗古墓群部分区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古墓葬300多座。  2011年,骑龙岗古墓群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骑龙岗古墓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国寺梅花殿

兴国寺梅花殿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兴国寺梅花殿  时代为宋至明。位于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九溪村,此为省内现存较早的古建筑之一。  据清《慈利县志》载:“兴国寺,在江垭九溪城,唐代创建。”相传为唐尉迟恭所修。大殿已毁,现仅存梅花殿,又名八卦楼,因其明间枋上原嵌有一黑石板,上置贝壳梅花,晶莹光亮,故名。  梅花殿实为兴国寺中之观音殿,为整体建筑中之第四进,部分构件尚保留明代或明代以前的建筑特点和风格。清咸丰八年(1859)曾予修葺。其平面呈正方形,三面有墙,边长12.4米,高12米,三开间,砖木结构。殿内有楠木金柱4根,高5.6米,直径约0.5米。檐柱12根,高3.9米,直径0.4~0.5米均为木櫍柱础。楼顶为八角出檐,檐下置斗拱八攒,用以承担屋顶。寺内尚存有明成化三年(1460)所铸大铁钟一尊。该殿现已重新修缮。  1983年10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85-28。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吊脚楼

  到了张家界,都想看看土家吊脚楼。由于历代朝廷对土家族实行屯兵镇压政策,把土家人赶进了深山老林,其生存条件十分恶劣,《旧唐书》说:“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腹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加上少田少地,上家人只好在悬崖陡坡上修吊脚楼。  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差瓦,只许益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差瓦”。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上归流”后才兴盖瓦。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洞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之意境。著名土家族诗人江承栋写道:奇山秀水妙交球,酒寨歇乡美尽收。吊脚楼上枕一夜,十年作梦也风流。  

龙潭河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龙潭河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