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益阳 >> 资阳区 >> 大码头街道

大码头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刘公馆

刘公馆为益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刘公馆  地址:益阳市资阳区大码头街道办事处聚庆街  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清代  保护范围:以建筑外墙基线,东向外延伸5米,南至15米,西至防洪大堤,北至廉租房范围内。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20米处  公布日期:2011年6月21日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海员俱乐部旧址

海员俱乐部旧址为益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海员俱乐部旧址  地址:益阳市资阳区大码头街道办事处群众街  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现代  保护范围:以该楼为中心,东、南、西各外延至10米处,北至20米范围内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公布日期:2011年6月21日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皇家湖水利风景区

皇家湖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皇家湖于2013年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坐落于“长沙—张家界旅游经济带”的黄金节点,距长张高速公路益阳幸福渠收费站仅12公里,距长沙市70公里。  该景区总面积约63.7平方公里,其中大湖水域面积20平方公里,庄园等陆上配套设施占地450亩,依托皇家湖,秉承湖湘渔文化,聚中外风情,熔古今元素,打造出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的都市水利风景区。  景区内景色优美,仿明清时期、欧式风格的建筑群、各类名贵花卉、草地、亭台、楼榭、假山相得益彰。大湖中天然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环湖山坡起伏,树木林立,翠绿充盈,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水利工程宏伟壮观,巧夺天工,防洪堤、涵(水)闸、泵站等水利工程设计精巧,气势非凡。人文资源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气势磅礴的皇家湖,靠会龙、云蒸霞蔚;倚军山,古木葱郁;接资水,两宝塔光射牛斗;拱起烟包山,影飞翅翼,常观鲤鱼飞过三眼塘;翻过狮子山,不期而遇,喜看仙鹿漫游油塘坪。波击金盆垸,浪打到神坡,全湖尽壮观,四周多佳景。皇家湖已成为集养殖、休闲、垂钓、体验、观光、美食、购物以及湖湘文化展示为一体的水利风景区。  主要景观:皇家湖秉承湖湘渔文化,聚中外风情,熔古今元素,打造出湖南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全的都市水利风景区。景区内景色优美,仿明清时期、欧式风格的建筑群、各类名贵花卉、草地、亭台、楼榭、假山相得益彰。大湖中天然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环湖山坡起伏,树木林立,翠绿充盈,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地址: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赤江咀村  交通:自驾从长沙出发,经岳麓大道上长张高速,在“益阳北”出口下高速,沿益沅一级公路行驶。  网址  http://www.hjhholiday.com/  门票  门票128人民币

黄家湖国家湿地公园

黄家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黄家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资阳区长春镇境内,益阳市中心城区以北7.5公里,主要包括资阳区境内的黄家湖、南门湖、甘溪港河的永兴至窑山口段及其周边区域,总面积2267.1公顷。规划为"两湖、一河、两片、五区"的布局结构模式。"两湖"即黄家湖和南门湖,"一河"指甘溪港河,"两片"指赤江咀村和七鸭子村范围及周边区域,"五区"指湿地保护保育区、湿地生态恢复区、湿地科普宣教区、湿地合理利用区、综合管理服务区。   黄家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类型多样。黄家湖国家湿地公园有湿地面积209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2.6%。公园内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四大湿地类别和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森林沼泽、运河、水产养殖场和稻田八个湿地类型。二是资源丰富。黄家湖湿地公园及周边地区内水域草洲辽阔,湖汊交错,水草丰盛,是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之地,据调查,有植物547种,脊椎动物316种,其中南洞庭湖及其邻近水系分布的有鱼类114种,鸟类91种,并有莼菜、白琵鹭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12种,生物多样性丰富。三是景观优美。湖南黄家湖国家湿地公园水域广阔,岛屿、湖汊众多,形成了湖泊、沼泽、洪泛平原湿地以及人工湿地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湿地自然景观与丘陵植被景观互相映衬,并且经长期的文化沉淀,湿地景观资源类型多样,水域景观,地文景观、生物景观、气候景观比比皆是,处处景色迷人。四是文化浓厚。周边稻作文化、民间弹唱文化、端午龙舟文化、历史文化、鱼耕文化、诗歌文化等民俗文化特色突出,沿湖人文景点、古迹遗产众多,文化底蕴浓厚。  公园规划区域内岛屿、湖汊众多,形成了湖泊、沼泽、洪泛平原湿地以及人工湿地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典型的洞庭湖湿地特征。民俗文化、湿地生态系统、湿地自然景观互相映衬,且经有长期独特文化沉淀,生态旅游基础较好。黄家湖国家湿地公园自2011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以来,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资阳区政府已将黄家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作为区域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实施,并坚持国家林业局倡导的"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遵照《湖南黄家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立足于公园的自身优势和特点,初步打造了一个集湿地保护、湿地旅游与湿地科普宣教为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益阳文昌阁

益阳文昌阁为益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益阳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旧址(文昌阁)位于益阳市资阳区汽车路街道办事处文昌阁社区。  文昌阁的前身称为学宫,始建于宋。大革命时期,为第一届中共益阳县委机关所在地。  1924年8月,熊亨瀚受“五四”民主思想影响,和进步青年夏时等,决心与封建势力决裂,投入人民革命洪流,组织益阳县公民自治会,并在县城文昌阁创办益阳最早的革命刊物——《资江杂志》,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开展对益阳县封建顽固派头目王建龙的斗争,影响波及湘中数县。1926年5月,益阳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革命的烈火势如燎原,革命的洪流荡涤着一切污泥浊水。文昌阁又成为了革命人民经常聚会之地。7月,临时中共益阳地区执行委员袁铸仁,先后与高文华、戴武仁、何凝庶、余璜、何圣等在南湖圫、龙洲书院、兰溪、双江等地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决定筹建中共益阳县地方执行委员会。1926年10月在兰溪高等小学召开了中共益阳县第一次党员会,有50多名共产党员参加,大会选举袁铸仁、何凝庶、高文华、余璜、何圣、彭梅生、何成舟、孙慕韩、龚宜家等10人组成中共益阳县地方执行委员会。袁铸仁任书记,何凝庶任组织部长,戴武仁任宣传部长。会后,益阳县执委机关即设县城文昌阁。圣殿石阁,一时成为益阳县革命活动的中枢。  1929年,文昌阁被民国当局改设教育机关,后附设民众图书馆。抗战时期,将中后两殿改为忠烈祠,神龛横匾书“浩气长存”。正中设有抗日阵亡将士牌位,两壁挂有将士遗像,共有将级军官3名、校级军官38名、士兵多名、益阳战亡团员8名,飞行员1名(系盟军美国人罗泊尔)。1944年,民众图书馆重新移入,接着开办益师附小。1963年,益阳县拆除忠烈祠,建立县花鼓戏剧院。至此,文昌阁仅存外壳作剧院前厅,其余部分荡然无存。  中共益阳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旧址(文昌阁)于1998年6月被益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益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益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麻绒塘古遗址

麻绒塘古遗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麻绒塘古遗址位于益阳市资阳区李昌港镇麻绒塘村,东经112°14’54.6″,北纬28°37’28.4″;海拔47M。南距资水约1.5公里,东南距益阳市区约7公里,遗址在高出地面1至2米的台地上,周围地势平坦,为资水流域的冲积平原,现存面积约5000平方米。遗址剖面深达标1.5米,堆积较为单纯,主要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  第1层:表土耕作层,土呈灰黑色,松散。厚15~25厘米。含现代的砖瓦瓷片等。  第2层:扰乱层,土色较杂,松散。厚10~25厘米,深25~40厘米。含近现代的青花瓷片,伴出泥质、夹砂陶片。  第3层:土呈灰黄色,稍紧。厚8~15厘米,深35~55厘米。出土有泥质红陶、褐陶、夹砂、夹炭陶片,有陶鼎足、罐、釜口沿等。  第4层:褐灰色土,较紧。厚10~25厘米,深50~65厘米。出土遗物主要为泥质红陶片,夹砂褐陶片,夹砂、夹炭鼎足、釜、盘、豆形器。  第5层:土呈褐色,紧实。厚15~30厘米,深70~110厘米。出土有夹砂褐陶釜口沿、豆柄、泥质褐红陶盘、鼎足等。  第6层:土红褐色,坚实。厚5~15厘米,深90~125厘米。出土遗物较少,较难辨识器形。  第6层以下为生土。除表土和扰乱层以外,第3层至第6层为同类性质的文化层。  历史沿革  1993年,因麻绒塘村修建水渠,遗址被暴露,地区博物馆盛定国、潘茂辉先生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并采集了陶片等标本。  1997年,因当地村民烧砖取土,遗址遭到破坏,市文物管理处潘茂辉、曹伟、姚笑天先生等再次到现场调查,并采集有陶器、玉器等标本。  1998年,为了进一步弄清楚遗址的文化面貌,市文物处的潘茂辉先生对该遗址进行了小面积的试掘,基本了解了遗址的文化内涵。  2004年,益阳市人民政府将麻绒塘遗址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加以保护。  2006年,该遗址在报请省文物局批准后,由省考古研究所胡建军先生领队,市文物处潘茂辉、熊有志等同志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出土有较多的陶鼎和玉璜等,这一现象在湖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较为罕见。  价值评定  1、麻绒塘古遗址是资水流域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中、晚器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时期一个重要的地域类型。  2、麻绒塘古遗址出土较多的玉器,是目前在资水流域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具有重要的特点,反映出该部落可能与长江下游地区周期文化有着某种联系的交换。  3、麻绒塘古遗址的发现对于丰富洞庭湖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建立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普系具有重要意义。

丰堆仑革命遗址

丰堆仑革命遗址为益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丰堆仑革命遗址位于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南丰村。  遗址始建于1922年,有大小房计19间,前有楼门,内有天井、厅堂,为青砖青瓦砖木结构的统子屋楼房,进深27米,高9米。  1925年,高文华以这里为据点,领导成立益阳县农民协会,开展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并创建了中共益阳南湖托党支部。马日事变后农运失败,协会骨干遭追捕,遇害者多人。1937年,高文华之父,同盟会员廖若冰受组织委托回乡,在此创办作育学校,宣传爱国、抗日进步思想。唐麟、苏镜、贾琏(高文华妻子)等曾以任教为名,来此从事秘密工作。该校有“益阳抗大”的美誉。由于受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该校于1941年被迫停办。随后,常益中心县委书记帅孟奇以这里为活动中心,在这里建立支部,发展地下党员数千人,成为益阳地下党工作的重要秘密据点,后遭叛徒出卖,罹难者、逃亡者、自杀者甚多。新中国成立后益阳地方政府将此地视为革命摇篮予以保存,并作为办学基地。  在“文革”十年中,旧址遭受了破坏,昔日的美观不再,至今未能修复。特别是1996—1998年间受洪水浸基,以及后来修长常高速公路时受震,致使樯墙身局部裂缝、窗片坍塌,椽断檐垮。2010年,益阳市委、市政府和资阳区委、区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就该遗址的保护与开发进行调研,准备按原貌进行修复,并将其开辟为益阳市党史陈列馆。  丰堆仑革命遗址于1987年被原益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被原益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2月被益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益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益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五马坊牧师楼

五马坊牧师楼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五马坊牧师楼位于益阳市资阳区沿江东路南门口社区城内办事处。东经112°20’80.4″,北纬28°35’41.1″;海拔46M。其南临资江,紧靠益阳故城南城墙,与信义大学教舍建筑群隔江相望,北距五一东路仅20米,东西原为老城区民房,现已拆除。  牧师楼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挪威牧师原明道和益阳教徒刘复生修建。该楼坐南朝北,平面呈T形,东西长18.7米,南北宽14.3米,通高14.3米,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单檐悬山顶,砖木抬梁结构,屋顶上盖绿釉琉璃筒瓦。整栋楼面阔六间,分东西两半,三层,北向门厅两边各有独立木楼梯至楼顶,每层独成单位套间;一、二层均设有前后凉台,凉台宽阔设木制护栏,廊柱采用青砖砌成,花岗岩条石屋基。  历史沿革  1904年,由挪威牧师原道明与益阳教徒刘复生修建。在牧师楼的东西分别还建有教堂与女子圣经学院。  1958年,教会停止所有活动,境外教牧人员相续回国,牧师楼另做他用。  1980年,益阳市基督教协会接管使用至今,居住教会的传教牧师、教师等。  2008年,益阳市基督教协会对该楼进行了维修。  价值评定  1、五马坊牧师楼是近代挪威建筑成功引进中国内陆的例证,是我市异国建筑文化的一朵奇葩。客观上,它打破了传统建筑的固有模式,丰富了我市近代建筑的功能类别。  2、五马坊牧师楼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充分体现了中国工匠在仿造北欧建筑方面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  3、五马坊牧师楼与资江南岸的信义大学教舍楼、教学楼形成犄角之势,均为我市尚存的较为完整的近代历史建筑群,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是资江之畔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五马坊牧师楼是我市人民接受西方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1904年,挪威信义会在我市广泛兴建教堂、信义学校、信义医院等,推行较之封建教育先进的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教育新理念,客观上为中国培养了众多的杰出人才,而五马坊牧师楼是挪威信义会在我市建筑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五马坊牧师楼是中挪友好的历史见证。抗日战争期间,挪威人曾一度无私的帮助抗战伤员和老百姓,改革开放后,又与我市基督教协会一起交流合作,共同促进宗教事业的发展。  6、五马坊牧师楼是我市旅游开发的重要文物资源,是资阳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是发展城市旅游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城市名片。

三台塔

三台塔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台塔位于益阳境内资水与长常高速交汇处,与斜对岸的斗魁塔及附近始建于明代的故城城墙遗址、资水二桥交相辉映,形成了一道富有文化品位的靓丽风景。塔周围还保存有一定的开阔地,塔内有双梯旋转而上至塔顶,益阳城郊及南洞庭湖美景尽收眼底,从而使三台塔具有特殊的保护利用价值。  三台塔呈楼阁式花岗岩石塔,体现建材高度本土化得特征。各层之间设飞檐,翼角高翘,通高(含塔刹)32米。基高1.1米,塔身八方七级,八方底层周长34米,占地66平方米。正南面设有拱门,门楣上镌刻“三台塔”。二至七层面积及层高逐层递减,东西南北均设拱门。自塔底东西两侧有石梯螺旋至顶楼,顶层绘有伏羲先天八卦图,八卦方位与现代指南针所测方位一致,塔尖饰三星宝顶,转轮塔刹。塔身内壁满嵌青石碑刻,大部分铭文可辨,记载皆塔之建始、圯复、人名以及名宦跋记等,保留了最为珍贵的原始史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从塔的造型来看,塔基装饰有莲花云气浮雕,塔刹系球形宝顶,整体气势壮观,其建筑技术充分体现了清代晚期湖南地区石塔建造技术的较高水平。宝塔其含义有两种:一是锁龙镇妖;二是使航行在江上的船只排筏,感到千年益阳古城的“威武”。  据三台塔塔内碑刻记载,明万历三十八年(1601年)益阳知县王德坤建三台阁于贺家州,后被毁(原因不详);崇祯十一年(1638年)益阳名士罗喻义、郭都贤(曾任江西巡抚)又重修建三台阁,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台阁被洪水冲毁。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改建于此地,并更名为三台塔;嘉庆二十年(1815)知县事介休任攀章重建;同治八年(1869年)塔基被水冲毁,县邑民众捐修三十丈石堤以保护塔基。清末至民国时期,因无人管理,石堤多处被人撬盗,东端出现十多米宽的豁口。  解放后修资江大堤时,陆续将石堤修固。  1981年,益阳县人民政府将三台塔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益阳市人民政府将三台塔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三台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保护范围为:以塔基为起点,东至资江二桥西侧、南至20米、西至100米、北至资水大堤。  2003年由益阳市文物管理处牵头进行修缮,主要针对塔顶开裂进行了维修和加固,另补配了部分掉落的翼角和塔檐、对塔身植物进行了清理。因当时维修理念和条件所限,裂缝加固主要采用水泥灌浆技术。  2014年由益阳市文物管理处牵头进行日常保养、维护及化解外力侵害造成损伤的预防性措施,主要进行了塔基护坡修缮、保护标志修缮、盗洞填埋和塔身污渍、勾缝、植物的清除及保护范围内广场清淤。  2016年8月,万里茶道世界申遗联合专家组的专家和申遗预备名单文本编制单位的专家,对湖南省境内的24个推荐遗产点进行了实地考察,三台塔被列入万里茶道世界申遗的申遗点。同年,市政府已启动“一江两岸风光带”项目工程建设,目前正在对三台塔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亮化。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丝茅岭遗址

丝茅岭遗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丝茅岭遗址所在地益阳市资阳区沙头镇友谊村。遗址地势平坦,紧靠资水,是人类理想的栖居地。在遗址附近发现有同时期的或稍晚的古文化遗址数十处,构成了古文化遗址聚落群。遗址现距资水约1.5公里,东西距沙头镇2公里。遗址自发现至今,保存完南北向水整。上世纪50年代至八十年代时期当地村民在遗址的中心部位处开了一条约4米宽,2.5米深的东西向水渠和一条约3米宽,1.5米深的渠。遗址上面的房屋尚未伤及到古遗址。遗址上面的公路、农田、蔬菜距遗址文化层有0.8-1.5米,没有对遗址造成破坏。  该遗址以夹砂夹碳陶为主,胎质多呈乌黑色,陶质较硬,表皮几乎全为酱褐色,陶器胎质厚簿不匀。有夹细砂白陶和泥质白陶。纹饰主要为戳印纹和刻划纹,夹细砂白陶阴文、阳文配合协调,具有立体感。其器形以鼎、罐、釜、豆形器为大宗。从该遗址的这些主要文化内涵分析,它与洞庭湖区大溪文化及周邻地区同期遗存相比,有某些共同的文化特征。遗址内众多的釜、罐在丁家岗等遗存中似可找到某些相类似的器形,三足盘与湖北枝江关庙山第一期遗存所出三足盘其风格相近,镂空杯形器与安徽望江黄家堰遗址出土的陶杯相类似,表明该遗址在受到周邻地区同期文化影响的同时,还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列冲击。但是,更富有特点的是自身的文化特征,它与资水沿岸的蔡家园、石嘴头、麻绒塘一样,以陶鼎、陶釜、陶罐、陶豆形器等为基本特征,构成了该遗址的主要文化内涵,具有资水流域大溪文化时期的特点。  通过该遗址与周邻地区同类文化遗存的比较和分析,它的文化内涵有别与周邻地区,是一支具有独立的器物群体的大溪文化时期的地方类型。从其年代来看,部分陶器具有大溪文化早期因素的特点,推测其上限可能相当于大溪文化早期,延续到了中期或略晚。  丝茅岭遗址是南洞庭湖区相当于大溪文化时期重要文化遗存,是继汤家岗文化之后,反映南洞庭湖区大溪文化的典型代表。  洞庭湖区在经历距今9000年的彭头山文化,距今7500年的皂市下层文化和距今6500年的汤家岗文化之后,大溪文化成为了这一时期洞庭湖和资水中下游沿岸的强势文化,影响深远,在整个洞庭湖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遗址中采集到的陶片标本形态原始,具有早期大溪文化的特点。其中白陶陶质细腻、形态规整、表皮磨光、纹饰繁缛,在汤家岗文化的基础上,得到了空前发展。丝茅岭遗址既具有洞庭湖区大溪文化的共同特征,又具有资水中下游地区的个性特点,与沅水、湘水流域形成鲜明对比。存在地方性差异,采集到的陶器标本具有早、中、晚各时期大溪文化的特点,文化序列清楚,演变过程有序,对研究洞庭湖区大溪文化的分期将提供珍贵的资料。丝茅岭遗址被上面1-2米厚的淤泥覆盖,使遗址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这是周邻地区同期文化遗存中不多见的。  调查证实,丝茅岭遗址聚落防御设施完备,壕沟绕遗址一周,与古资水河道汇合,形成了一道保护屏障,对该遗址实施保护。将为研究新石器时代的聚落形态,社会结构,当时的经济形态,生产生活状况提供科学的信息和数据。丝茅岭遗址地处洞庭湖平原与资水冲击平原,其原始地貌已被淤泥覆盖,原来的丘岗、台地已变成一片平原。通过对丝茅岭遗址的调查、发掘,可获取生态环境、地貌变化、古时植被、古时气候、古人文环境等一系列科研课题的重要信息和数据。

百竹园

  益阳百竹园位于桃益公路旁,距市中心6公里,距火车站5公里。第一期建设占地320亩(拟扩征1000亩),水域160亩。该处以竹类植物基因保存,珍贵竹种繁殖与培育,弘扬中国竹文化为主要目的,集科研推广、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等于一体。  园内三山夹两水,绿草如茵,花团锦簇。优美的自然风光,新奇的植物景观,幽静的地理环境,科学的园林设计,不仅构成了资江河畔的一颗绿色明珠,也是益阳第三产业中具有浓郁竹乡风情的多功能城郊型生态休闲基地。  益阳素有“竹子之乡”的赞誉,而益阳百竹园种植竹类百余种(规划栽植350种),园内建有名人竹园、纪念竹园。在99中国竹文化节期间,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中国林科院院长、中国竹产业会会长-亲笔题写了园名──“益阳百竹园”,并挥锹植竹以示纪念。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等中央领导,以及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在益阳百竹园植了竹。  益阳百竹园除以展示竹类植物为主要特色外,还建设有百花园、茶花园、梅花园、盆景区等专业园区和苗木花卉生产区。儿童游乐场、水上游乐园、竹乡风情园、休闲山庄、管理服务等配套设施齐全。    百竹园

资江一桥夜景

  资江一桥位于国道319线上,飞架资水南北,将益阳市连为一体。1972年5月动工,1974年12月30日建成通车。由湖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湖南省陆运公司第二、第三工程队施工。大桥全长618m,由四孔72m共长323m的主桥和北岸接线277m,建筑总长1257m。矢度:主桥1/8,引桥1/6桥面净宽13m,车行道9m,两侧人行道各2m。桥面纵坡2.2%。载重等级:汽—20、拖—100。通航标准:三级航道(通航净高8m,净宽60m)。全桥15个墩台。   

资江朝霞

  资江干流从新化县瓦滩流入安化县境后,自西向东横贯安化、桃江两县和赫山、资阳两区,至资阳区枫树塘附近注入南洞庭湖,长280公里。在安化、桃江县境内,分别建有柘溪和马迹塘两处水力发电站,干流在益阳市以上的南北两岸,共有5公里以上的支流272条,总长度3655.74公里(资阳区5条、长76.45公里)。   

古道街

  古道街位于益阳市资阳区大码头。街道主入口处在人民路与步行街的交叉路口处,穿越繁华的广场路和三益街,出口与向仓路、临池路交汇。该街为仿古商业步行街,总长约900米,主街宽度22米,其中两侧骑楼宽度各为3.5米。街区商业网络又一条主街、一个大型中央休闲广场、一幢大码头高级酒店和五个组团的商住楼组成。   

西施生态园

  西施生态园位于益阳市(州)资阳区(县)长春镇窑湾村。园占地100亩,园内拥有百年古树、珍稀树木、名花异草几百种,价值逾千万元,建有葡萄长廊、竹廊、苗圃园,兼营物业管理、绿化养护、餐饮、垂钓、住宿、休闲与娱乐等服务项目。   

益阳城隍庙

益阳城隍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益阳市城隍庙是道教守护城池的神庙,座落在资水之畔,位于资阳区北门巷,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现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0平方米,为省级宗教活动场所,益阳市道教协会所在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大码头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大码头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