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湖南琼湖国家湿地公园 | 湖南琼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琼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南洞庭湖与西洞庭湖2处国际重要湿地交汇处,资江、沅江与澧水三水汇合的半岛之上,包括以沅江市区为中心,互为连通的后江湖、蓼叶湖、上琼湖、下琼湖、石矶湖及胭脂湖等湖泊群构成,是洞庭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6′35″~112°23′58″,北纬28°44′36″~28°51′42″。 公园内水域阔广、港汊密布、岸线曲折、堤岸自然、林草丰茂、景色秀美、观赏性强,与沅江市城区形成"湿地-森林-城市"复合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特征典型、生物多样性丰富、历史遗迹文物众多,人文底蕴深厚、景观资源组合度高,是洞庭湖周边湖泊湿地的典型代表,保护意义重大。 公园总面积1760.4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702.9公顷,占规划面积的96.7%。涉及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3大湿地类和永久性淡水湖泊、草本沼泽、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库塘6个湿地型,湿地资源类型丰富多样。 公园及周边地区有种子植物543种,隶属于353属、119科,其中湿地种子植物138种,有金荞麦、中华结缕草等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古树名木70余株;有脊椎动物共计5纲30目73科198种,鱼类与鸟类资源突出,有鱼类48种,占湖南已知鱼类的27.9%;鸟类110种,占湖南已知鸟类的28.7%;有鸳鸯、雀鹰、鸢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7种,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动物众多,保护和科研价值极高。 公园所在地沅江市,被誉为"鱼米之乡",渔耕文化深厚,是湘楚文化的发源地,李白、杜甫、王安石、曾国藩、毛泽东等历代名人曾寄寓沅江,文化底蕴深厚;现在的沅江市有对洞庭渔耕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洞庭渔火节;有洞庭湖标志意义的双塔 "凌云塔"、"镇江塔";有百年历史的木质楼阁-魁星楼;有清朝学府-古琼湖书院;有展示洞庭湖历史文化的洞庭博物馆,此外还有湖区特有的防洪堤与防浪林;有纪念98抗洪胜利的洞庭阁,此外还有悠久的船文化、知青文化、美食文化、诗歌文化、傩文化等,文化资源多姿多彩,人文荟萃。公园内外的历史、湿地文化与风景资源具有很高的科学教育和旅游价值。 一、五湖公园 公园所在的沅江市2011年游客规模已超过180万人之多,在湖南省旅游中具有较高影响力,是长张国际黄金旅游线与环洞庭湖生态旅游圈的重要节点,因此,湿地生态休闲与科普宣教功能能够得到了充分展示。 二、胭脂湖公园 胭脂湖象一个张开五指的巨大手掌,四周茶山叠翠,桔岭摇金,一年四季鲜花常开,树木常青,环湖丘岗桔、桃、茶、竹葱郁,赤红色的湖岸线与青山碧水相映成趣。尤其是在春天,桔花喷雪,茶叶含香,处处香味弥漫。湖中香气袭人,游人不饮而醉,大有飘飘欲仙之感。到了秋天,亿万只红桔裹于翠绿之中,如同群山张灯结彩,给胭脂湖送去最美好的祝福。胭脂湖相传是当年范蠡偕西施泛舟湖中,玉人临湖妆扮,滑落胭脂,遂得名胭脂湖。 三、宣教中心 宣教中心由展示厅、阅览室、影音室和办公室四个部分组成,总面积700多平方米。其中,展示厅包括介绍琼湖国家湿地公演的由来,普及湿地知识,展示琼湖和胭脂湖常见的动植物及其标本,通过多媒体视频声画多面展示琼湖国家湿地公园。 四、人才建设 湖南琼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现有工作人员10人,琼湖管理站工作人员3人,胭脂湖管理站工作人员3人。其中本科学历13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以上7人。 |
沅江胭脂湖 | 在洞庭湖浪击涛拍的水乡城市沅江西南,长常高速公路东侧,有一个久藏深闺的胭脂湖。在人们叩问新世纪前夕,终于揭开了她神密的面纱。一泓碧水,遍野葱茏,鸡鸣犬吠,袅袅炊烟,陶醉着每一位慕名的游人。 碧波万倾的胭脂湖,“洞庭天下水,秀美胭脂湖”。胭脂湖流域面积近90平方公里,湖面面积21500余亩,湖水清亮纯净,达国家一级水质标准。或碧波鳞鳞,或雨露朦朦,她总是那样秀丽,总是那样美艳。胭脂湖水产资源特别丰富,著名的胭脂鱼,名贵的银鱼、鳜鱼,还有青鱼、甲鱼、河蚌等220多种水生动物和谐地生活在这个透明的水中乐园。胭脂湖赤红湖岸上,绵延的桔林茶树四季常青,清香四溢。数以万只的野鸭在青山绿水之间自由自在飞翔游弋,那此鱼燕、苍鹭、白鹭或翔或集,与伸入湖中的“鳄鱼咀”、“二龟拜美”、“玉蚌含珠”、“阴阳山”一个个美妙景点构成一幅秀丽无比的水乡画卷。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辅佑越王勾践功成身退,隐居洞庭赤山后,常携美女西施泛舟此湖。西施见湖水似琼浆玉液,欣喜之至,便戏水沐浴。她身上的香脂粉渐渐漂到湖边,染红了湖岸,胭脂湖便因美女而得美名。 魂牵梦绕的知青之家,座落在胭脂湖畔的大山咀,两栋简想方设法的茅屋为70年代沅江北部农村典型民居,两栋青瓦房是南部丘陵区典型农舍。知青之家再现了1965年至1976年间下放湖区知青的生产、生活原貌。在知青用品陈列室里,陈列了知青们当年使用过的农业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跨进水田,踏上坡地,徘徊在荷塘小路,小憩在桔林底下,特殊的年代,艰苦的岁月,一代人曾经挥之不去的回忆,默默地教育着年轻一代艰苦奋斗,创造美好的未来。 浪漫迷人的沙滩泳场,160多亩的天然湖滩,铺上厚厚的银沙,任你搏击的深水游泳区,诱你嬉戏的浅滩戏水区,还有激励遥河滩排球、绚丽的太阳伞、茫茫的白沙滩……,这里将建成一个湖南省内面积最大,环境最理想,条件最完备的内陆湖泊游泳,水上娱乐活动基地。 返璞归真的农家乐园,浪漫迷人的沙滩泳场,“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把酒话桑麻”。在胭脂湖岸的茂林修竹丛中,“桃林老屋”、“竹林老屋”、“禾青苑”等十几户湖乡农家乐园若隐若现,顺着幽静的乡村小路,你会发现家家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热情好客的主人会用芝麻豆子茶,地道的农家饭菜招待你,和你谈农家趣事,邀你钓鱼,教你种菜,带你摘果,让你地地道道地当一回农民,体验农家乐趣。 雄伟壮观的旅游大坝,横卧在秀美胭脂湖与水上画廊的白沙长河之间,她原是一座防洪坝,拦截着洞庭湖的汹涌波涛。2000年秋,由水利部门投资添建了精雕细琢的花岗岩护栏与码头,坝坡上铺植了绿茵茵的天鹅绒草皮,大坝的伟岸与胭脂湖的秀美搭配得竞是如此的和谐,犹如小夜曲中一组稳重和声。现在,大坝成为了胭脂湖北岸的一个旅游专用码头。站在大坝顶上极目四望,大坝两边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湖乡民居园、桃林山庄、湖乡农民博物馆、梦里水乡、-、水上活动中心……蓝图已定。胭脂湖景区正在努力为您创造一个休闲度假的桃源仙境。 景点位置 湖南省益阳市沅江三眼塘 |
南洞庭湖湿地 | 湖南南洞庭湖湿地和水禽自然保护区湿地位于长江中游平原最大的过水性淡水湖泊--洞庭湖的南部,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是白鹳、白鹤等等许多水禽的重要栖息地,经济动、植物产量高,价值大,对长江的洪水调蓄作用极其重要。 简介 南洞庭湖湿地和水禽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益阳市,面积168000公顷。地处长江中游平原最大的过水性淡水湖泊──洞庭湖的南部,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每年在保护区越冬的水禽约1000万只,是白鹳、白鹤等许多水禽的重要栖息地。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鱼类中华鲟的栖息地。该湿地对长江的洪水调蓄作用极其重要。 已被国家列为“湿地和水禽自然保护区”,南洞庭湖上生活着多种珍稀濒危水禽和其它野生植物。南洞庭湖有118个人迹罕至的湖洲和湖岛,有植物863种,鸟类164种,鱼类11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中华鲟、白鲟、白头鹤、中华秋沙鸭等10种。 地理位置 湖南省南洞庭湖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位于洞庭湖西南,沅江市境内,地跨东径112°18′15″至112°56′15″,北纬28°113′30″至29°3′45″。保护区内有15个乡、镇、场,30万人口,总面积16.8万公顷。 南洞庭湖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地处长江南岸,它的东、南是我省湘江和资水的出口。 自然条件 1、地貌:该区属长江中下游洞庭平原堆积而成的沼泽地貌。境内河岔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全区由118个湖洲和18个湖泊组成。 2、土壤:南洞庭湖湿地土壤,主要为潮土、沼泽土和沼泽化草甸土。 3、水质:洞庭湖属过水性湖泊,湖水更换周期最长为19天。据检测,水质属国家标准Ⅱ类。 4、气候:南洞庭湖区属华中地区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其特点是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日照和无霜期都比较长。 鸟类资源 保护区内鸟类资源极其丰富,据调查记录表明,本区有鸟类16目43科164种,其中鸭科30种,鹬科19种,鹭科14种,鹰科6种,隼科4种,雉科3种,雀科4种,秧鸡科9种,杜鹃科4种,翠鸟科4种,反嘴鹬科3种,伯劳科3种,鸦科6种。据专家测算,在此越冬的候鸟有1000万只左右,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白鹳805只,黑鹳300只,白头鹤200只,白鹤400只,白琵鹭1000多只,大鸨30只,白忱鹤400只,天鹅400多只,灰鹤1000只,中华秋沙鸭20多只,白额雁30000只,豆雁35000只。1997年,日本雁类协会池内俊雄测出此处小白额雁30000多只,远远超出世界记录的18000只。另外,保护区有植物154科475属863种,兽类23种,爬行类23种,两栖类8种,鱼类12目23科114种,虾类4科9种,贝类9科48种。 描述 由于湘、资、沅、澧和长江水汇流注入,使南洞庭湖湿地具有水浸皆湖,水落为洲的沼泽地貌特征,境内河汊纵横,洲岛密布,广阔的湖面上星罗棋布地散布着118个人迹罕至的湖洲和湖岛。2002年,南洞庭湖被确定为国际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其核心区在沅江市境内的鲁马湖,面积达80多平方公里。湖洲芦苇面积达2.4万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苇荻群落。湖洲上生长的野芹菜、野藜蒿、芦笋和蓼米被誉为“洞庭四珍”,是地地道道的野生的绿色食品,倍受人们珍爱。 用时参考 2天 交通 洞庭湖位于岳阳楼西北部 公交: 岳阳火车站乘坐2路或9路公交车抵达岳阳楼,岳阳楼边城陵矶港可以乘船游洞庭湖。 门票 60元 开放时间 洞庭湖景区范围太大,选乘交通上应根据不同景点而定,岳阳市内前往洞庭湖景区的公交较为方便。 一般说来,从岳阳火车站乘坐2路或9路等公交车抵达岳阳楼,约30分钟,在岳阳楼边城陵矶港可以乘船游洞庭湖。 06:30~19:00 景点位置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西北部南洞庭湖湿地 |
樟抱腊 | 在四面环水的赤山岛上,有一棵奇特的樟抱腊树。古老樟树的枝体上,长着一棵青翠的腊树,两棵树早已连成一体,相亲相爱的拥抱在一起,挺立在南咀镇的芭蕉村头。 腊,树高19米,胸围9.9 米,要6个人才能合围,树冠宽15米。抱在怀中的腊树,单高10米,胸围1.26米。腊树之所以长在樟树上,据科学分析,是小鸟啄食腊树籽,遗落在有腐植层的树桠窝里,后来种子发芽生根,日久天长,腊树根穿过腐蚀 的树洞,扎入地下吸取营养,年复一年,小腊树便在樟树怀中成了大树,根据林业专家的检测,古樟树龄已过千树已过千岁,小腊树芳龄也有400多岁。 腊生,这在绿色的自然界实属罕见。它们屹立在洞庭湖中的赤山岛上,饱受世间风雨,几经火烧雷霹,虽然烧坏劈掉了三、四个枝桠,但它们始终挺拔向上,生机勃勃,像一把绿色巨伞,撑立在赤山岛上,像一对生死相恋的情人,永远相抱在天地之间。 腊奇特的树型,顽强的生命力,日久天长,树上便派生出许多的传说。有人说它是青年渔民樟哥和腊妹,-渔霸,生死相爱的象征。但更多的人则说,它是范蠡西施的化身,相传在春秋时代,著名谋士范蠡,为帮助越王勾践复国雪耻,献出了一条美人计,让自己的情人西施美女,去侍候吴王夫差,磨灭吴王的斗志,使其沉于酒色,不理朝政。数年之后,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终于在范蠡的辅助下,打败了吴王夫差,重振了越国雄风。聪明的范蠡,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复国成功之后,便辞官隐退,先是带上西施北上经商,做了生意场上的“陶朱公”。 驾一叶扁舟,溯长江而上,云游五湖。来到洞庭湖,只见湖上烟波浩渺,秋水共长天一色,湖中渔舟来往捕鱼忙,渔民过着一网鱼虾一斗粮的安定生活。龙其是船靠赤山岛,小岛四面环水,与世隔绝,岛上树木葱绿,处处鸟语花香,岛上山民大都以捕鱼为业,待人接物满面春风。仙山琼阁的小岛,诚实纯朴的民风,促使范蠡西施下决心,在赤山岛上定居下来。 教书,西施纺纱,他们隐姓埋名,乐善好施,在小岛上安度晚年。他们死后几百年,山民才从发掘的遗物中,得知这对隐士夫妻,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范蠡和西施。为纪念先贤,人们把小岛改名为蠡山岛,在岛上修建了范蠡祠、娘子庙。后来在范蠡西施合葬之处,就长出了这棵奇特的樟抱腊树,激励启示后人。 |
洞庭渔村 | 到南洞庭旅游观光的人,都想亲眼看看渔村风貌,领略渔民风情,不深入洞庭渔村走访,怎么能说是到过洞庭湖呢? 地处南洞庭的万子湖乡,是沅江市一个纯粹的渔业乡。全乡7个渔业村,一万多人口,散居在万子湖的30多个小岛上,常年在湖上,以捕鱼为业,水退洲上住,水涨船为家。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如今渔民已集中定居在几个大点的湖岛上。 万子湖渔业乡人口虽不多,但管辖的范围很大,东西南北,方园百多里,过去乡村联络靠对讲机,如今上下联系靠“大哥大”。渔民生活过去主要靠外湖捕鱼,天养人捕。台今随着科技进步,渔民已迫不及捕养并举,以养为主,岛上鱼池精养,网箱养名贵鱼,加快了渔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洞庭渔村的景色,大都秀丽迷人,如东洞庭湖中的明朗山,景色壮美,可水路太远。处在万子湖中的莲花坳渔村路程不远,坐快艇业个小时可到,渔村的风格也比较典型。因此,游南洞庭的客人,大都是深入莲花坳渔村游览观光,实地探访渔村风情。? 莲花坳渔村的出名,一是由于它两个岛上的风光秀丽,渔村风格典型。二是因为莲花坳,是南宋农民起义军杨幺将军英勇牺牲的水域。公元1135年,杨幺率领义军,在洞庭湖区高举农民起义大旗,在湖区除暴安良,“等贵贱,均贫富”。南宋小朝廷吓得要命,忙人抗金前线调回岳家军,围剿农民起义军。开始义军发挥水战优势,连败岳家军,后来,岳飞收买义军0细,制造内讧,出战连连失利。?一次,杨幺率船巡逻,在犬口遭官兵伏击。杨幺指挥主力突围保子母城,自己则杀向敌阵拖住官兵,他单枪杀死了无数官兵,但终因寡不敌从,英勇战死在乱刀乱箭之中。在杨幺就义的水域,第二年长出一片美丽的荷莲,一只白天鹅从荷花丛中飞出,直上蓝天,人们说这是杨幺的忠魂,为纪念杨幺,人们就把这里命名为莲花坳,天鹅凼。 快艇船穿芦荡过洞庭,抵达莲花坳就可游览渔村,家家门前停着渔船,晾着渔网,有的在赶鸬鹚下水捕鱼,有的在查看鱼篆,游人可以在渔村,日吃正宗的全鱼席,夜宿渔家让,享受湖中特有的宁静。有时渔家姑娘,还会敲起渔鼓唱渔歌,与游客跳舞联欢,让你难忘洞庭渔村之游的欢乐。 万子湖乡 万子湖乡是全省唯一的专业渔业捕捞乡,下辖万子湖、加禾、明朗山、莲花坳、白沙湖、小河咀、管竹山、澎湖等8个村和船厂,37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10504人,其中农业人口6292人,非农业人口4214人,渔农业总产值496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07亿元,国内生产总值2.57亿元,财政收入389万元,农民可支配收入2750元。是年被评为沅江市“双文明建…… 详细++ |
沅江桃花江风景区 | 益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的洞庭湖畔,资水从这里滚滚注入洞庭湖。益阳在秦代设立县治,因地处益水(资水古称)之北,古人称山之南和水之北的地方为“阳”,故名益阳。 益阳文化历史旅游资源众多,市内被列入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42处,建国后发掘文化遗址23处,古墓500余座,出土历代陶器、玉器、木器、铁器、铜剑、帛画、漆器、玻璃器皿等文物3000余件。益阳有不少三国时代的遗址,著名的有关云长的“磨刀亭”,鲁肃的“鲁肃堤”等。 沅江是流经益阳地区的一条著名河流,这条河在古时就非常有名,以“流水归宿之地”而得名。沅江市区内主要文物景观有魁星楼、凌云塔、镇江塔、洞庭湖博物馆。沅江北岸为洞庭湖冲积平原,河渠纵横,农田和树林呈网状分布,十分壮观,其中还有35万亩芦苇种植场,一望无际的芦荡风光使人心旷神怡。 从益阳市往西28公里便是桃江县城,这里有一条全长58公里的桃花江。中国早期的音乐家黎锦晖曾写过一首《桃花江是美人窝》的歌,这首歌在1928年的南洋巡演时赢得了侨胞的喜爱,当时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用该歌名作商标,特制了桃花江香烟,桃花江的名声遂红遍中华和南洋。桃花江旁有羞女山,每到阳春三月,山上杜鹃盛开,景色绚烂。从桃江县城南行35公里,有一个水面万余亩的桃花湖,每年春天,沿岸满是桃花,水映花色,映红半边天。桃江是湖南著名的楠竹之乡,距县城5公里的洪山上有5万亩竹林,山风掠过,竹涛滚滚,景象壮观。 益阳、沅水、桃江旅游区的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的3至9月间,益阳境内水陆交通均较发达,来这一带旅游很方便。 附:益阳十景 关濑惊湍 志溪帆落 会龙栖霞 裴亭云树 白鹿晚钟 庆州唱晚 西湾春望 碧津晓渡 甘垒夜月 十州分涨 |
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 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简称南洞庭湖保护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的洞庭湖,距益阳市25km,距沅江市5km,行政区域包括沅江市、资阳区、赫山区、大通湖区。保护区属内陆湿地,主要湿地类型包括湖泊、永久性河流、人工湿地等,符合国际重要湿地指定标准的2、3、5、6,该湿地拥有易危、濒危和极危物种以及受到威胁的生态群落。于1991年建立保护区,1997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南洞庭湖湿地被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保护区总面积16.8万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9万公顷,缓冲区总面积6.8万公顷,实验区面积6.1万公顷,保护区范围涉及我市沅江、资阳、南县、大通湖四个县级行政区域。南洞庭湖保护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湖泊星罗棋布,河汊纵横,全区由18个湖泊分割成118个湖洲。 南洞庭湖接纳湘资两水,还有长江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及沅、澧等水的汇流,通过赤磊洪道流入东洞庭湖,出城陵矶注入长江。南洞庭湖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全区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73亿立方米,一般丰水年的径流量11.48亿立方米,枯水年径流量7.7亿立方米。地表径流年际差异导致干旱年、平水年、大水年交替出现。地表径流在季节上分布也不均衡,年内3月至8月为雨季,降水量大,9月至次年2月为旱季,降水量较少,径流量小,湖泊最深处在洪水季节4.2~10.03m,在枯水季节1.18~1.8m,冬季一般为0.45~1.0m。南洞庭湖属过水性湖泊,过境客水包括长江三口和资、沅、澧三水来水,湘水仅擦肩而过,多年平均过境水量2245.49亿立方米,丰富的过境客水有利于航运和灌溉,但是也带来大量的泥沙,使淤积日趋严重,使南洞庭湖形成了“平水年分,高洪水位,长期防汛”的局面。 用时参考 2天 交通 洞庭湖位于岳阳楼西北部 公交: 岳阳火车站乘坐2路或9路公交车抵达岳阳楼,岳阳楼边城陵矶港可以乘船游洞庭湖。 门票 60元 开放时间 洞庭湖景区范围太大,选乘交通上应根据不同景点而定,岳阳市内前往洞庭湖景区的公交较为方便。 一般说来,从岳阳火车站乘坐2路或9路等公交车抵达岳阳楼,约30分钟,在岳阳楼边城陵矶港可以乘船游洞庭湖。 06:30~19:00 景点位置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西北部 |
沅江琼湖书院 | 琼湖书院位于湖南龙阳(今属沅江)跑马岭周家湾。清乾隆十二年(1748)知县方廷机(一作方廷玑)率官绅建。东濒浩瀚洞庭,南望凌云塔,资水支流绕其前,背靠下琼湖,香炉山居其后,左有古木参天熊家山,右有坦道伸于橘园。山清水秀,橘柚飘香,渔舟唱晚,风景宜人。有讲堂、斋舍等80余间,集诸生讲学其中。嘉庆间学田增至150余亩。光绪间添置田亩,并修“学田院”,藏书增至2万余卷。初额定“沅学文童,岁科两试,皆取十六名”。学习年限不定,试中秀才即结业。当时主事有邑中名儒李拔贡永瀚、窦拔贡安敦、张解元闻铭以及禀生李芝山、方瑞安等。 光绪二十七年(1901)8月,下诏改书院为学堂。湘抚俞廉三即严札各府、州、厅、县筹款设立。光绪二十九年(1903),颁布《重订学校章程》。是年7月,县令杜鼎元,督同绅董李永瀚,改建琼湖书院为沅江县小学堂。其宗旨为“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知识,强壮国民之气(质)体”。设修身、读经讲经、国文、算学、史学、舆地、格致(声、光、电、化)、图画、体操、乐歌、习字等课。民国元年(1912)改制,实施新教育,其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沅江县小学堂更名沅江县第一高等小学校(简称“一高”)。民国九年(1920),知县张以祥令劝学所开办沅江乡村师范讲习所。 1946年8月,初中部奉准单独设校,是为沅江县立初级中学。1958年改为沅江一中。今仅存书院门楼一座。琼湖书院门楼为砖木结构,横梁和墙头上雕刻着人物山水鸟兽图,屋檐边嵌着曲线形天花板,屋面盖有黄色琉璃瓦,屋脊上装有红、绿色宝葫芦。正门上方悬挂的正是清末状元张建勋回沅朝祖时所题赠的“琼湖书院”匾额。 |
湖乡农家乐园 | 湖乡农家乐园位于沅江市西南,长常高速公路东侧。距沅江城区19公里,高速公路入口12公里。主要景点包括知青之家、农家旅馆、旅游大坝以及沙滩泳场;另有开始筹建的湖乡民居园(桃林山庄、湖乡农民博物馆、梦里水乡)、-和水上活动中心。 胭脂湖 流域面积近90平方公里,湖面达21500余亩,湖水清亮纯净,达国家一级水质标准。胭脂湖是一个天然鱼仓,著名的“胭脂鱼”、银鱼、鳜鱼等220多种水生动物和谐地栖息在这个水晶宫中。湖面野鸭成群,鱼燕飞舞。湖中有鳄鱼嘴、二龟拜寿、玉蚌含珠、阴阳山等美景相映成趣。赤红的湖岸上林茶树绵延,四季常青。 知青之家 座落在胭脂湖畔的大山嘴。茅草房、青瓦屋、知青用品陈列室,再现了当年下放湖区知青的生产、生活原貌,为一代人回味历史、体验艰苦岁月生活提供了一个仿真场所。 沙滩泳场 在胭脂湖闸山嘴,160亩碧-沙,分深水游泳区、浅滩戏水区、银沙沐日区、生活服务区。温暖的阳光、绚丽的太阳伞、洁白无瑕的沙滩,是人们夏日休闲的理想场所。 农家旅馆 在胭脂湖畔株木山村,目前群众自发创办了31户,有“桃林老屋”、“竹林老屋”、“禾青苑”等,家家环境优美,各具特色,服务设施齐全。芝麻豆子茶、农家饭菜、钓鱼娱乐、种菜摘果,在这里可以地地道道地当一回农民,体验农家乐趣。 旅游大坝 横卧在秀美胭脂湖与水上画廊白沙长河之间,她原是一座防洪坝,拦截着洞庭湖的汹涌波涛。2000年秋,由水利部门投资添建了精雕细琢的花岗石护栏与码头,坝坡上铺植了绿茵茵的天鹅绒草皮。现在,大坝成为了胭脂湖北岸的一个旅游专用码头。站在大坝顶上极目四望,大坝两边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
团山桔园 | 沅江团山,是洞庭湖畔有名的南桔之乡,全乡一万四千多亩面积,桔园面积就在万亩以上,是个名符基实的江南桔乡。团山农民种桔历史悠久,桔种独具一格,是灯笼型的南桔,表皮光滑,色泽红艳,甜度大,味道好。尤其是在秋天,桔果成熟皮变红,桔园景色格外迷人。 远看,万绿丛中点点红,近看,棵棵树上挂红灯,十里桔园十里景,处处景色都醉人。因此,秋天的团山桔园,是南洞庭湖边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住在桔园中的团山农民,家家房前屋后都是桔园,四季常青,空气新鲜。尤其是在春天,春风吹得桔花香,每棵桔树枝条上,千万朵白色花蕾含苞待放,微风吹起,花香四溢,此时此刻,如果游人漫步在桔园小道上,桔得扑鼻,沁人心脾,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从桔园归来,一身都沾上了花香哩。 南桔一身是宝,桔果可鲜吃,或加工成桔子汁、桔片罐头,还可加工成干桔饼。桔皮,剁碎可以作食品香料,晒干也是舒经活络,理气排瘴的好中药。南桔,过去是沅江人民特客的当家水果,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桔乡人民把把科技引进桔园,改造南桔,引进蜜桔,从栽培技术上,努力降低南桔的酸度和籽粒,用高芽接的方法,引接新的良种,改变桔园的品种结构,使老桔园焕发青春,重振洞庭桔乡雄风。 春秋游览桔园,虽是回归自然,享受大自然之美。如果你深入到桔园人家,桔园学校,实地看一看,问一问,你会收获更大。在桔园有一座团山中学,以前桔农子弟上中学,都是靠两条腿跑路。随着桔农收入提高,桔农子弟上学骑上了单车,学校把单车棚一改再改,扩大再扩大。早上校门前银轮飞转,铃声清脆,三、四百辆单车,在校园里摆了一大片,游人透过单车棚,就可看到桔农生活的巨大变化。 |
玉竹包遗址 | 玉竹包遗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玉竹包遗址发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89年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试掘,并于1990年5月被沅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沅江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位于益阳市沅江市茶盘洲镇玉竹包村一组的西南一块不规则的岗地上,建国初期围垦成茶盘洲农场,遗址在洞庭湖冲积平原之上,周围为1至数米深的淤积层,遗址高出周围1-2米,为一含有较多细黄沙的不规则岗地。遗址现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呈不规则椭圆形。文化堆积层厚薄不一,不同部位保存状况也不一致,在周围约5-6公里范围内还发现有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与该遗址构成了一个遗址聚落群。 遗址现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台地系河沙淤积而成。文化堆积层保存尚好,但厚薄不均。厚0.3-1米,经过1989年的调查试掘,出土石器有:斧、锛、镞等;陶片有泥质红陶、夹砂红陶、夹砂黑陶、夹碳黑陶,其纹饰有戳印纹、压印纹、刻划纹,器形有鼎、罐、釜、盘、豆、杯、器盖、筒形器,还出土了大量的玉器等,该遗址属于大溪文化遗存,并获得了大量珍贵资料。 发掘证实,玉竹包遗址是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1987年被录入《中国文物分布图集》湖南分册。玉竹包遗址自上世纪80年代发现至今,一直保护较好。现在遗址附近的表土上种植有大量的树木和油菜等经济作物,遗址南端建有一大型养牛场地,对遗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遭人为生产活动破坏,急待保护。 玉竹包遗址是洞庭湖区相当于大溪文化中晚期的重要文化遗存,它与环洞庭湖区以及湘水中下游地区的同期文化遗存构成了一个文化整体,在洞庭湖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 1、玉竹包遗址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里显现出它的重要特征,一是陶器普遍夹有细沙,使器物保持有坚硬的质地,二是它的器物形质与岳阳附山园中晚期遗存相同相近,与益阳蔡家园、麻绒塘、丝茅岭、湘潭堆子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与文化类型,是洞庭湖区大溪文化的典型代表。 2、玉竹包遗址出土有较多的玉器,这批玉器(有的称水晶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是整个洞庭湖区数十个大溪文化遗存中唯一出土有较多玉器的遗址,这些玉器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反映出当时人们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3、玉竹包遗址所出部分陶器和一批玉器,与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同期遗存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它们可能与长江下游地区同时代的人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亦有可能是从长江下游地区迁徙而来的一支部落,该遗址对研究新石器时代的民族迁徙、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信息。 4、调查与发掘证实,玉竹包遗址是一处具有较大规模的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遗址,保存完整,有壕沟环绕遗址,与古河道形成了一道保护聚落的屏障,遗址中有生产区、生活区、墓葬区等,功能区分明显,为了解史前聚落形态及其演变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 |
南洞庭水利闸 | 南洞庭水利闸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沅江市地处洞庭湖腹地,“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这里雨量充沛,土地肥袄、物产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素有“鱼米之乡”美称。黄茅洲镇、阳罗镇、南大膳镇地处沅江市北部,属长江流入冲积平原,南与赤磊洪道相连,东北紧靠漉湖,由塞阳运河贯通黄茅洲大闸、义南闸、大东口闸。 塞阳运河,共动用民工5万人次,开河长度44公里,投工250万个,完成土石方400万方。它位于大通湖大垸内,南起沅江市塞波镇到阳罗镇后分为东、北两支:东支经大东口闸后流入漉湖,北支经普丰垸东堤拐弯与全省最大的内陆湖——大通湖相通;南面通过黄茅洲船闸进入赤磊洪道,全长61.5公里。塞阳运河贯穿了大通湖地区,包括沅江、南县、华容三县市及大通湖等五个农场和大通湖渔场,成为这些地域水运交通的大动脉和主要抗旱、排渍、排灌的黄金水道。同一时间修成的还有大东口闸和义南闸。 大东口闸为大通湖垸渍水的重要排泄口,因闸有五孔,故俗称五门闸。现闸总宽25.6米,净宽20米,流量100m3/秒;闸门为提升式面钢门,用15吨启闭机开关,总投资83万元。该闸以排除大通湖冬、春季底水空湖待蓄为主,有三县五农场约90万亩农田受益。义南闸亦为排水闸,其结构形式为砼箱涵,工程规格:3.5×4×67(米),为手摇式钢门启闭。大东口闸、义南闸位于沅江市南大膳镇大东口村与大通湖管区接壤,东北隔洞庭湖与岳阳遥遥相望。两闸周围的人居状况共约160户,800人口数。以渔业生活为主,农耕种植为辅,经济作物主要是水稻和苎麻。 1956年,湖南省洞庭湖堤垸整修工程指挥部主持修筑了洞庭湖区第一大船闸——黄茅洲船闸。它是塞阳运河上的主要设施,对沟通5个农场、4个区段的水运交通起着极为重要的枢纽作用。其船闸工程级别为6级,是集防洪、灌溉、运输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闸身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78米、宽8米,分为上下闸首及闸室三部分;矩形槽闸室前后各有两扇钢质“人”字形闸门,手摇、电动均可启闭主体工程造价96万元。上闸首“黄茅洲船闸”闸名为当时湖南省省长程潜所题。 黄茅洲船闸也是大通湖大垸最大的抗旱补水闸,所辖工程有效保护了大通湖垸26个乡镇,555个行政村,受益面积169.02万亩,保护人口110万人,每年运输吞吐量达100万吨。塞阳运河沿线先后共建有大大小小涵闸约20座,我们现统称为“南洞庭水利闸”。 塞阳运河流域内的南洞庭水利闸,是沅江人民治理南洞庭湖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在内河航运梯级渠化开发中,它是许多先进技术的合成,开创了湖南省内船闸行业的先例,具有重要的工程技术价值和管理意义。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是本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最好见证和实物研究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
沅江凌云塔 | 沅江凌云塔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凌云塔,耸立在离沅江市区五公里的万子湖千秋浃水上,水退洲上立,水涨湖中浮。远看,艳阳映照的湖面,波光闪闪,凌云塔像一朵出水芙蓉,亭亭玉立于碧水之上,在笑迎游客。近看,塔身突起,直插蓝天,塔影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之中,秀丽的湖光水色,让人爽心悦目。 凌云塔修建于湖洲,奠基于1793年冬,竣工于1797年春,历时200余载。此塔每年春秋都遭受洪水浸泡数月,但迄今塔身坚固。整个宝塔用花岗岩石砌成,共用石料16.7万块,耗用白银4710两。至今保存完好。宝塔正门原有石牛一对,第一层门楣-刻有“凌云塔”三个大字。第二层北门则刻有“挺出一支挥翰墨,联登七级会风云”的对联。从二层到七层,每层有窗户两扇和东南西北四门,窗格图案多样,窗花格调清新,每层有左右旋梯相通,供游人登高远眺。 清代湖南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曾结伴游洞庭湖,于凌云塔前每人吟诗一句,联成七绝一首:咏凌云塔洞庭秋水砚池波,且把君山当墨磨。宝塔倒悬权作花,苍天能写几行多? |
龙虎山森林公园 | 龙虎山位于赤山岛(古称蠡山岛)南端(距沅江市区9公里),依洞庭湖西,属雪峰山余脉,吞沅澧清波,人杰地灵,山水迤俪。 龙虎山森林公园乃龙虎山之华冠,依山带水,植被繁茂,鸟语花香,名寺古刹。溶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身,是一处休闲观光的佳境。 公园占地500余亩,随空间移步易景。幽林鸟语,曲径连悠,松林听涛。园内有上百 种科系动、植物、四季花草争艳,鸟羽飞翔云天间,走兽流连树木中。亭阁、庙宇、茅 屋、柴篱、幽径点缀其间。茶道、棋牌、垂钓、水上娱乐、健身等休闲、游娱环境清幽 、餐饮颇具湖山农家特色;宾馆旅居、随心而就。蠡山之巅的云风寺(古范蠡祠)乃千 年古刹,带您往返于历史的烟云中。蠡山阻击战遗址、烈士墓址、名人遗迹以及蠡山“ 龙眼井”、“龙女牧羊”、“秦始皇赶山”等美丽的传说让您流连忘返。 龙虎山森林公园实乃天然氧吧,让您尽情享受大自然,感悟清心养性的美妙,是您旅游观光的胜境。 |
德群庄园 | 德群庄园为湖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级旅游景点。地处美丽的水乡城市沅江市南郊,是一个集优质葡萄种植、名贵种苗培育、栽培技术培训、园林绿化、农业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科技园。 庄园总面积128亩,其中园林绿化面积110多亩,园内花卉果木四季常青,芳香迷漫。德群庄园前身为德群葡萄种植园,专业种植葡萄,已有20多年研究、试种、示范的历史。1998年更名为德群庄园。目前共有名贵花木1200多个品种,其中世界珍稀花木有50多个品种。 庄园内除了有著名的植物活化石银杏,金叶国槐,金合欢,金桂,银桂,丹桂,美国红叶石楠等,可大饱眼福,不容错过。此外,还修建了垂钓池、网球运动场、游泳池、宾馆等配套设施,并为游客提供KTV、会务、餐饮等系列项目,是娱乐、休闲的绝佳场所。 |
沅江魁星楼 | 沅江魁星楼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魁星楼(以原有泥塑“魁星点斗”神像得名,俗称“八角亭”)位于沅江市城区沿河路东北角,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魁星楼系攒尖顶楼阁式土木建筑结构。楼通高15米,为三层三檐六方,建造美观。既具有南方古建筑的清秀风格,也具有北方古建筑的庄重气质,其楼基为花岗岩砌就高1.85米,六方,每边长5.4米,面积为76.14平方米。魁星楼外观三层言檐面都为琉璃筒瓦覆盖,二层和下层为黄色,中间为绿色,每层飞檐翼角高翘,角首均置琉璃饰品,底下层为龙,中层为凤,上层为鱼,造型生动美观,三层檐面的十八条屋脊,都置琉璃花格砖,花格上饰忍花冬草纹,楼阁尖顶为三个球状琉璃宝葫芦,远远望去,金光闪烁,十分壮观。 魁星楼的第一层外围为砖墙,墙厚35厘米,六方无窗,东南方为正面,正面开有一门,与万子湖中的凌云塔遥相对应,门洞为拱形,高2.56米,宽1.1米,安有两扇木制厚门,可以关锁,阁内有六根金柱,每根直径一市尺,金柱从底层直至楼顶,是此楼的主心骨。楼的第二层、第三层和顶部,全为木结构,二楼、三楼六面皆窗,都安有可以开合的窗页36扇,每扇窗页都雕刻了美观大方的图案,窗外均有回廊和挡风板。楼阁底层至三层,有木梯相连,游人可沿梯攀登,打开窗户可观赏到洞庭湖光水色和繁华的街景。 1963年沅江县政府拨款对魁星楼进行了修缮,1998年6月,沅江市政府拨款对魁星楼进行了全面维修,目前,保存完好。 历史沿革 魁星楼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为清代文人绅士捐款募修,由当时沅江知县博景錞主修。 魁星楼原二楼立有泥塑“魁星菩萨”一尊(建国初期被毁)。清朝时期,读书之人想求取功名,常常到魁星楼跪踌在魁星菩萨脚下,以求庇佑。 建国以前,魁星楼一直敞开,白天文人绅士来此烧香求赐,晚间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投宿之所。 二十世纪初,毛泽东青年时候在长沙读书时,于一次暑假期间到安化、宁乡、益阳、沅江进行社会考察,曾游览过魁星楼。 抗日战争时期,帅孟奇主管中共地下常益中心县委工作,曾在此楼召开过秘密会议。 1962年,帅孟奇回湖南视察工作,再次登楼观光,并指示要加以修缮保护。 1963年,沅江县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了修缮。 1980年5月,沅江县人民政府公布此楼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6月,沅江市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了全面维修。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