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郴州 >> 嘉禾县 >> 行廊镇

行廊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嘉禾钟水河国家湿地公园

嘉禾钟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嘉禾钟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湿地公园")位于湖南省南部的郴州市嘉禾县,地理坐标:东经 112°37′38″-112°40′39″、北纬 25°53′87″-25°72′88″,规划总面积 452.28公顷,湿地面积 268.77公顷,湿地率 59.43%。其中:永久性河流湿地248.29公顷,洪泛平原湿地20.48公顷。  钟水河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样化和复合交错的特点,从湿地生态系统格局上看,地表与地下水系交错。就地貌类型而言,"石、洞、峰、岩"齐具,喀斯特岩壁、溶洞、丛石均有。  湿地公园森林与湿地复合的生态系统孕育了较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据调查统计,嘉禾钟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内共有维管植物计 142 科460 属 704 种;其中蕨类植物 3 科 3 属 3 种;裸子植物 6 科 8 属 9种;被子植物 133科 449属 692 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包括香樟、金荞麦、野大豆、花榈木、喜树等。湿地公园内共记录到各类脊椎动物共计 26 目 59 科 102属 141 种,其中哺乳类 5 目 7 科 8 属 9 种;鸟类 13 目 35 科 56 属 78 种;爬行类 2 目 5 科12 属 16 种;两栖类 1 目 4 科 4 属 10 种;鱼类 5 目 8 科 22 属 28 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7种,分别为日本松雀鹰、白尾鹞、阿穆尔隼、红隼、东方角鸮、 斑头鸺鶹、虎纹蛙。湿地公园内野生动植物资类群多样,代表物种齐全,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7 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5 种,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湿地公园内景观与文化资源丰富,包括湿地景观、可借景观和湿地文化、地域文化资源几大类。其中湿地景观为湿地公园内水域、植被、动植物、水利设施等自然生物资源和人工设施所组成的景观;文化资源则包括以炎帝文化、昆曲文化、伴嫁歌文化、红色文化等主要文化资源;钟水河是嘉禾县境内最大的水流,蜿蜒流淌、其水洋洋,其势荡荡迂回而过,滋润两岸沃土,泽被沿途山林。水面宽处极目烟波,窄处激流洄旋,绵延近百里方入桂阳县境,沿岸居民,皆被其泽。

嘉禾龟山

  在嘉禾县城郊大坪岭村,有一座三面环水,面积约  1500  平方米的石山,就象一只巨大的乌龟在湖里昂头环顾,人称“龟山”。  上古时候,女娲氏这后炎帝神农,南下觅得嘉谷,住在九老峰东侧脚下的丙穴,教民耕种于禾仓堡,从此九州之人皆知谷食,结束了人类吃野物野果的生活。相传共工与祝融为争夺女娲的爱情,大战于撑天柱下不周山,结果共工因失败而撞击不周山,顿使天倾地陷。而女娲为炼石补天,杀死了一只神龟,用龟的四只脚当作四根柱头,把大地支起,方才转危为安。神龟之后龟丕为报女娲杀祖之仇,追寻神农经闽粤入湘南郴州,到达禾仓堡,与神农背山而居九老峰西侧一水湖。因龟丕明斗敌不过神农,便潜居水湖伺机破坏神农教民耕种百谷。龟丕趁神农夜宿之时,折其禾苗,毁其禾田,致使神农初试嘉谷无一收成。当神农知晓原因后,不但没有责备龟丕,反而把丙穴溪流里的田螺全部挪往水湖,供龟丕饮食,并对它晓之以理,要龟丕顾全百姓苍生,摒弃前嫌,一起培育,播种嘉谷。龟丕深受感情,悔过自新,不记前仇,配合炎帝教民耕作,从此谷穗收成年年见好。当时,位于九老峰西边的蓝岭山上有一群蛮人,见神农教民耕种出百谷,起了盗心,常来捣乱,夺掠嘉谷,并弄得村民不得安宁。这时龟丕便向炎帝-,戍守山西南,以防蛮人入侵,保百谷和村民平安。龟丕以水湖为营,抵御外侵,年复一年,风雨无阻,才使人们安心地跟着神农播种百谷,中华农耕业逐渐走向兴旺发达。年长日久,龟丕化为一座石山,镇守在九老峰西北面,保佑着一带人的健康平安和农耕业的兴旺。  2002年3月,龟山被县政府列为全县重点保所旅游景点。   

嘉禾珠泉书院

  珠泉书院位于湖南嘉禾。清道光三年(1823),知县鄢翔捐俸倡建,以地临珠泉井,故名。有大门、前厅、讲堂、后厅及正谊、明德、修德、进业四斋。订有《珠泉书院条规》,聘“人品学问优崇者”为山长,“按期讲贯经史”。道光二十四年(1844),知县达麟兴增建珠泉亭,撰“逢人便说斯泉好;愧我无如此水清”联以警士。然其时学田甚少,“延师主讲,左支右绌”。咸丰七年(1857),知县袁慧业、陈仲国相继增置田亩,聘请山长,费用始“可无虑不敷焉”。同治二年(1863),知县吴国仲重修,并增学田至229.6亩。光绪十五年(1889),重修院舍。先后主讲者有善化吴绂荣、临武黄云汉、桂阳邓丙明、祁阳李馥、县人廖如遂等,“皆重品节”,“笃学尚志,以励士习”。二十八年(1902),县人雷飞鹏以宜章县学训导兼主院课,“与诸生设论旧闻新制”。次年改为官立小学堂。民国间先后改为县立甲种师范、高等小学、嘉禾县中、二中等。今为嘉禾县一中,书院建筑尚存前厅、珠泉亭等16间,计2150平方米。前厅所悬“端品殖学”匾,及院长黄云汉所撰“珠自辉,玉自媚,怀抱有真,一出便为稀世宝;泉名廉,水名让,鉴观不远,他年应记在山清”,与“劝学莫先乎我;当仁不让于师”二联,皆为当时遗物。《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此联劝勉学生从我做起,认真读书,积极主动,决不退让。可见书院虽已今非昔比,而遗风却亘古长存。

嘉禾刘氏宗祠

嘉禾刘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刘氏宗祠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嘉禾县普满乡。宗祠结构严谨,布局合理,为湘南现存重要的古祠堂建筑之一。  清道光十年(1839)修复的刘氏宗祠,建筑面积758平方米,砖木结构,由戏台、中堂、神堂、走廊组成。前后三进,大门由一正门两侧门组成,硬山青瓦顶,大门过梁雕有二狮戏珠,正门书“刘氏宗祠”,两侧门左为“穆门”右为“昭户”。门上分别绘八仙等诸图案。石柱镌联“驷马跄跄光世德”、“鹿车拥拥振家声”。进正门为戏台,木石结构,戏台前石柱刻有对联一幅,有两只石狮抬一石梁,支撑戏台。戏台面阔6.4米,深5.3米,高2.2米。台顶有覆盆藻井,四角攒尖的歇山顶,总高11米。  中堂单檐硬山瓦顶,脊置葫芦宝瓶,封火墙上饰蝙蝠、麒麟、太阳和“寿”字,寓意“福禄寿”。中堂6根石柱中有4根刻对联。神主堂单檐硬山顶,脊中置葫芦瓶,封火墙上饰麒麟、蝙蝠和一把利剑,象征宗族的威严和权力。神堂4根石柱上亦镌刻对联。  青砖、青瓦、青石为刘氏宗祠建筑的特点,加之各种精湛的雕刻,使祠堂显得生动活泼。刘氏宗祠为湘南现存古宗祠建筑中具有较高艺术价值者之一。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47-6。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风宪牌坊

风宪牌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风宪牌坊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嘉禾县东头镇,此为精雕细刻的具有湘南文化特色的功德牌坊。  牌坊始建于明代,位于县城东南约4公里的东头镇荫溪村内,系明衡州知府李循义、临武知县刘熙于洪熙元年(1425)为当时任上京巡守御吏李裕兴建的功德牌坊。清乾隆十八年(1753),村民对牌坊进行了修葺。  牌坊为石质结构,分三间四柱三门。通高7.3米,面阔5.5米,呈“品”字形三楼,正楼题“恩荣”二字,两旁雕三龙,左右各一窗花,匾题“风宪”两字。上下额坊分别雕“双龙戏珠”、“双狮滚球”图案,二者均为高浮雕镂孔,龙、狮形态栩栩如生,中柱刻天宫。左右次楼均有兽形装饰,背面刻云中仙鹤等。  牌坊上的镂孔浮雕或整体建筑结构均有秀气挺拔、潇洒飘逸的风格,既有明代建筑韵味,又有清朝鼎盛时期的建筑风格,实为湘南少有的石构建筑之一。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46-5。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丙穴瀑练

  丙穴位于县城西效里许的丙穴山麓,穴口上方石壁有“丙穴”等石刻,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丙穴有钟乳石,地下流水清澈。秋冬水涸。漩人可备照明灯具入穴,行约2里,出石羔背山后洞。丙穴地下水注入小溪,“油鱼”沿溪流游入丙穴。“油鱼”骨软、味美,是上等佳肴,故有“丙穴嘉鱼”之称。20世纪50年代,兴修水利,溪中筑坝,游鱼被阻,“嘉鱼”绝迹。现丙穴山巅新建烈士纪念碑,自然景观加上人文景观,览物之清,又有不同。   

萧克故居

萧克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萧克故居位于嘉禾县泮头乡小街田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东南朝西北,是一座以砖木为主的古典建筑,俗称“大厅屋”。整个厅屋为长方形四合院式,青砖青瓦,穿斗式梁架结构,屋顶为硬山式,通面阔19.4米,通进深21.1米,占地面积409平方米。门口原有一对石狮昂首蹲坐,文革期间已被毁。大门两边嵌一幅钩边行楷对联:“门闾高大常依日月照映,子孙蕃昌不愧齐梁正脉”。跨入大门,右边是耳房,与左边厢房有一口天井相隔。过耳房即到正厅,正厅分上厅和下厅,两厅之间又有一天井相隔。厅两边有厢房12间,用木板隔开,是萧克将军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萧克将军就诞生在这里。故居一直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关注和保护,经常拨出专款进行维护。2008年,萧克故居遭受冰灾,部分厢房垮塌,县政府、县文物管理所筹资18万元,对故居进行了抢救性维修,并在大厅内部布置了萧克将军生平事迹展览,已成为嘉禾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故居保存较完好,但因产权分散,管理较困难。  萧克故居于2002年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以湘政发[2006]17号文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以湘南起义旧址群之一打捆申报第七批国保,获专家评审组通过,已于2013年5月公布。  萧克 (1907~2008)  萧克 (1907- 2008 )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委。 湖南省嘉禾县人,1907年7月14日生于嘉禾县泮头乡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受到古文训练,打下语言文学功底,养成心正、身正、纸正、笔正的书写习惯。7岁入私塾。1920年入高小。1923年考入县甲种师范。受到共产党员教师的教育,加入中国国民党,投身国民……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萧克 (1907~2008)  萧克 (1907- 2008 )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委。 湖南省嘉禾县人,1907年7月14日生于嘉禾县泮头乡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受到古文训练,打下语言文学功底,养成心正、身正、纸正、笔正的书写习惯。7岁入私塾。1920年入高小。1923年考入县甲种师范。受到共产党员教师的教育,加入中国国民党,投身国民……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嘉禾红军墓

嘉禾红军墓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嘉禾县晋屏镇甫口村“红军墓”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雷家祠堂

雷家祠堂为郴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雷家祠堂位于嘉禾县普满乡雷家村,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祠堂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030平方米,是嘉禾境内面积较大的祠堂。前后三进,由戏台、露天坪、厢房、中厅和神堂组成。门屋三间,设一条中门和两条侧门,中门上绘有两幅门神。两根柱子,一道横梁支撑整个明厅,门前额枋刻双龙戏珠浮雕(文革时被毁,现存残迹),两侧是耳房,三叠马头式封火墙,硬山顶。从左右侧门进入,即为戏台,穿斗式木梁架结构,四方藻井,歇山顶,戏台正前方曾绘有龙凤、瑞兽、云纹等图案,整个戏台线条流畅,简洁朴实,无奢华修饰。戏台正前方为露天坪,青石铺墁,四周排水,是村民看戏及活动场所。两侧是厢房,分上下两层,装木制窗棂,封闭式,两头连接戏台和中厅。过坪台是高大宽敞的中厅,硬山顶,由八根柱子支撑,穿斗式梁架结构,直接与神堂相连,梁头等刻有花卉图案。中厅与神堂间隔一天井,用于采光、通风和排水。中厅之上则为神堂,三开间,左右两侧为偏房,中间置神龛,是雷氏后裔祭拜先祖的场所。  雷家祠堂是集祭祖、议事、宗教、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场所,功能齐全,结构简洁,规模宏大,各类装饰简单朴实,线条清晰,具有鲜明的湘南文化特色。2007年元月,以嘉政发3号文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以郴政函88号文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李国柱故居及墓

李国柱故居及墓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国柱故居及墓   地址:嘉禾县城关镇   时代:清  李国柱 (1879~1949)  李国柱 (1879-1949) 孙中山-参军,民国初年将领。 湖南省嘉禾县人,1879年生。1905年留学日本,就读东京弘文专科学校。先后与黄兴、孙中山结识,积极参加同盟会的组建工作,并为实践同盟会的纲领而四处奔忙,成为同盟会早期的骨干成员。1908年从日本回国,变卖家产,开设东兴造纸公司,秘密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他任该公司经理兼……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李国柱 (1879~1949)  李国柱 (1879-1949) 孙中山-参军,民国初年将领。 湖南省嘉禾县人,1879年生。1905年留学日本,就读东京弘文专科学校。先后与黄兴、孙中山结识,积极参加同盟会的组建工作,并为实践同盟会的纲领而四处奔忙,成为同盟会早期的骨干成员。1908年从日本回国,变卖家产,开设东兴造纸公司,秘密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他任该公司经理兼……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水王庙

水王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嘉禾城关水王庙,东靠丙穴,北枕石羔。这里的石山古木撑天;石山底下,一股大水“哗啦、哗啦”从山洞里往外奔腾。是一个山青水秀、月明风清的好地方。从前,这附近还真是有一个庙,里面供奉着水王菩萨。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神农教耕的丙穴一带缺少水源,人们种田饮水都要到钟水河肩挑背扛,十分辛苦。有一天,不知从哪里走来一个念经的老和尚。只见他左手托着一个钵孟。右手拄着一根龙头拐杖,一步一步人禾仓沿石板路向西走来。走到石羔村前的石山面前时,他突然听到石山底里,象有大水哗哗作响,而山下却不见一滴水星。再一听,隐隐约约地还有阵阵吵闹声。爱水的老和尚是水王的化身,而水王就是东海的一只海龙。他从东海过洞庭,沿湘江进舂陵水,来到了这种植嘉禾的地方,独身旅游大小河道,微服视察各地水情。不想今日到此,听此奇闻,哪能不探个究竟呢?于是老和尚循声走过去,看见山下有一个大石缝。这石缝能容两个人同时匍匐爬进去,里头还有一个洞眼。老和尚有佛力,爬缝钻洞快,不一会,就进了深洞里。  石洞又大又长,有如宽敞的长廊。地下是一条阴河,自西往东,弯弯曲曲。昏暗中,老和尚隐约看见阴河里有一黑一白的两个人不象人、牛不象牛的怪物。黑怪手托一个瓦盆,正在行妖术,发妖风邪气,收集禾仓地面上的泉水溪流,又白白地倒在阴河里。白怪则横卧在阴河口,阻塞阴河水往外流。两怪不怀好心,专做害人的事。得意时哈哈大笑,稍不顺意便吵闹不休。老和尚分明看见两怪都是颈短肢粗,鼻子上面长有一长一短的的两个角,便知道他们是犀牛怪。不禁喝道:“孽障!你们不呆在森林里,却来此作祟,可知罪过么?”犀牛怪见进来一个老和尚,本来不屑一顾,听如此责问,更大为不满,便道:“来者是哪方老秃,何须多管闲事?”老和尚自视文雅,常常出口便是韵语,此时觉得还是先礼后兵吧。便慢慢念着:  我本就是水中王,江海水族由我管。  蓄积疏泄视民意,尔等不得任猖狂!  ——阿弥托佛!  可是犀牛却蛮不讲理,他们不知轻重利害,齐声回击:  管你王不王,看我角尖尖。  力气比你大,送你上西大。  接着,白怪拖住老和尚的袈裟不放,黑怪则低头舞角刺来。此时老和尚心不惊肉不跳,在阴河里现出龙身来。看那龙尾只一摆,便扫倒了黑怪;龙头只一翘,便推开了白怪。两怪明知自己斗不过水王,可仍旧胡作非为,强占阴河水。这时,水王心里想:水是宝,用于民。我何不将此阴河里的水,用到地上去帮助神农教耕的勤劳百姓呢?惩恶扬善,造福一方吧。于是水王施法术,鼓上劲,用龙尾卷起两个怪物,往阴河上游方向一甩。这一甩便甩了数里远,不知从哪个洞穴里甩出了地面。两怪物一见阳光,即时现了犀牛原形,又立即变成了两块大石头。据说现在车头镇的老牛涵村附近,可看到状如犀牛伏地的两块大石头,便是两怪变成的呢!却说水王神龙既用龙尾甩掉了作恶多端的犀牛怪,接着又用龙头上的角,钻大了阴河南端的洞口,疏通了阴河。使阴河水从这石山下奔腾而出,流向田野溪道。水王见妖孽已除。又喜泉水滚滚流出,涌泉处喝足了水,还装满钵孟,然后柱上龙头拐杖又上路了。  这时候,路边一栋小屋里,走出来一位农夫,突然看见自家门前有了水溪,有了清清的溪水滚滚流过,高兴得跳了起来。又见上头转身过来一位老和尚,使急忙迎着他,恭恭敬敬地开口道:“老佛,托您的福啦!请问山脚下这股水,是从哪里流来的呀?”老和尚这时候心情也特别畅快,见农夫发问,不由得口念韵语,从实回答:  神农教耕需水源,滚滚清水出石山。  莫问源头在哪里,东海水王助禾仓。  ——阿弥托佛!  老和尚念后,径自追随欢快流去的溪水走了。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人们都知道山脚里出水了,又都知道那是一位老和尚的佛力所为,最后又悟出了那老和尚原来是水王爷的化身。不久,附近的几位长老提议,在此建一座调,让人们装香点烛供奉水王爷。于是当地百姓筹集资金,修建了一座调宇。取名为“水王庙”。从此庙堂里香火袅袅,终日不断。如今,虽然庙宇不复存在,但是,一提水王庙,谁都知道那可是嘉禾的一处风水宝地、佛门胜地呢!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李必藩故居及墓

  李必藩故居及墓   地址:嘉禾县城关镇   时代:民国  李必蕃 (1892~1938)  李必蕃(1892-1938),字子琪,湖南嘉禾县城关镇人。幼年入塾读书,刻苦用功,又爱书画。十五岁入长沙陆军小学,后入武昌陆军中学。1911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毕业后奉命到湖南各地见习,受到沅江驻军朱泽黄旅长的器重,留在朱旅任团副两年,后调戴斗垣部任参谋主任。 1926年夏,李必蕃应同乡同学李云杰(唐生智第八军第三师第十六团团长)的……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李必蕃 (1892~1938)  李必蕃(1892-1938),字子琪,湖南嘉禾县城关镇人。幼年入塾读书,刻苦用功,又爱书画。十五岁入长沙陆军小学,后入武昌陆军中学。1911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毕业后奉命到湖南各地见习,受到沅江驻军朱泽黄旅长的器重,留在朱旅任团副两年,后调戴斗垣部任参谋主任。 1926年夏,李必蕃应同乡同学李云杰(唐生智第八军第三师第十六团团长)的……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珠泉涌月

  在嘉禾县城北郊的石板道旁,有一眼名泉,水从泉底如珠串串涌出。泉水碧蓝,清澈如镜,泉底鱼虾,一目了然。夜晚,天空圆月,映入水中,大珠小珠,尽有玉盘,故称珠泉。“珠泉涌月”为嘉禾八景之一……,民国《嘉禾县志》云:“北郊数百步,唯道旁田畔间,四空一亭,泉水碧蓝,大道迤逦,夕阳山色,月夜人静,坐听泉泡声,睡沫滴玉,凡籁皆寂。”泉侧,有一八角亭,名曰珠泉亭。亭柱原刻有一副对联:“逢人便说斯泉好,愧我无如此水清。”据传为一知县所写。  座落县城北门外,亭侧有泉名珠泉,水从泉底砂砾中如串串银珠涌月,泉水晶莹,清澈如镜。明月天空,映在水中,一轮涌起,金光闪烁,古题“珠泉涌月”,列为嘉禾八景之一。  该亭始建时,为青石杉木结构,四柱方形,双层飞檐,石柱上刻一联:“逢人便说斯泉好;愧我无如此水清。”以后几修修建,石柱改为钢筋水泥柱。  1986  年县拨款4.5万元重修,重修后的珠泉亭为两层,12根亭柱支撑,通高  13.1  米,长宽各8米,门匾“珠泉亭”  3字系萧克题书,园柱上新撰一联:“亭亭只为腾空近;泉好皆因爱土深”。亭侧新立石碑,碑长1.2米,高0.8米、厚0.2米,阴刻直排碑文《珠泉亭记》。文曰:  珠泉亭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至民国九年(1920)重修。新中国成立后,一九五八再次修葺。随着岁月推进已显简陋,乃鸠工重修,以偿众望。亭因珠名,朱以亭彰。珠泉之水,其质清醇,其味甘冽。泉水涌出,累累贯珠,酷似筛米,故俗称米筛井。每当月夜,一轮倒映,幻影浮光,俨然泉中涌月,更深人静,泉泡有声,凝神聆听,犹如唾珠滴玉。亭临泉上,圆柱挺立,朱黄辉映,八角飞檐。亭泉浑然一体,宛如玉盘托金冠,人们至此游憩,或坐、或观、或歌、或舞,赏心乐事,各得其宜。  放眼中华大地,山秀水美,此亭之重建,亦足以增文明幸福之乐,添祖国山河之美。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桐梁潜渡

  桐梁桥位于今行廊镇沙坪村西北侧,是陶家河、邝家河、神仙殿河三水汇集地。桥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长35.2米,宽5.4米,高6米,桥上曾建有路亭、茶屋,雕龙画凤,极为雅致。桥下流水潺潺,卷入石洞,潜渡而出,旧题“桐梁潜渡”,为嘉禾八景之一。现在陶家河河水已经上山,正是:千年难奈逝波何,留得声名无义河,今日人民揿电钮,上山水唱有情歌。1985年,在桐梁桥下游新建一座郴嘉铁路桥,陶家河又添新景。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南薰亭

南薰亭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薰亭位于嘉禾县泮头乡小街田村西面约500米处,系中共嘉禾南区支部活动旧址之一。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由小街田村人萧覃荫等人倡建。南薰亭为石木结构,坐南朝北,呈长方形,亭长10.1米,宽5.6米,建筑面积为56.6平方米。东西面山墙为石材砌筑,结构简单。山墙面顶部为宝葫芦,两边装饰以鱼吻,门上楷体阴刻“南薰亭”三字匾额,皆少一笔画,由萧覃荫进士亲笔题写。南北面无墙体,只砌40公分高的条石供路人歇息之用。亭北面墙排列石刻碑文两块,一块为叙事碑,一块为捐款姓名等。整个建筑为典型的湘南路亭风格。原南薰亭残损严重,只剩下骨架及石材等,2008年县文物管理所对其进行了重建,由原址平行移到公路上面,恢复了其原貌及风格。2009年以嘉政发4号文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元月以湘政函21号文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禹迹龙门

  桥位于今石桥乡仙江村侧,是横跨钟水两岸的天然大石桥,旧题“禹迹龙门”,为嘉禾八景之一。该桥东西向,中通一一孔,可通帆船。传说仙人用神鞭赶来两座石山,横截钟水,水阻不流,仙人用脚踢开一孔,呈上尖下宽三角形,水方畅流。桥两端各有一对石狮俯视,两侧为石栏杆,浮雕名人古画。西端建有石龙庙,全用浮雕火砖砌成,内塑齐天大圣等佛像,右旁竖一石碑,表面极为光滑,人称“石镜”,可照出人影,靠“石镜”右侧斜看,可见仙江村一角映影。桥孔旁有一天然石洞。县人贡雷德焕题“桃源洞”  3字。1962年改修为公路桥,为通往石桥、桂阳等地交通要道。有联云:“从来不信神仙,缩地鞭石,大有人在;此去直通岭桥,穿云破雾,试比天高”。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行廊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行廊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