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东南州 >> 从江县 >> 加鸠乡

加鸠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占里村

  占里村位于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距县城约25公里,全村现有180户8个村民小组722人,寨子虽不大,但这里的人们却创造了一项令世人惊讶的纪录:解放以来人口自然增长为零,被誉为“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  占里村坐落在深山秘林中,是一个植被良好、民族风情浓郁的美丽侗寨,村外苍山叠翠,门前流水淙淙,一幢幢吊脚-楼错落有致,鼓楼、风雨桥历历在目,小河边十几米高的禾廊架上在秋收的季节里挂满了金色的糯稻。走进寨子,从路两旁的木楼缝中散发出的腌鱼香伴合着糯谷香扑鼻而来,既感到新奇又觉得亲切。  据当地村民介绍,占里的祖先为躲避战乱,在1000多年前由广西的梧州迁徙而来,他们溯都柳江而上,最后找寻到这块风水宝地定居下来。  占里人历来团结和睦,互敬互助,他们辟山开田、创建家业,过着祥和的生活,人口由最初的5户,很快发展到百余户。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能开垦的山土几乎都被开恳尽了,和睦的大家庭开始出现争田斗殴等现象,子孙们尝尽了人多粮少、忍冻挨饿的苦头。于是,占里的祖先不得不理性地思考村民未来的生存问题:长此以往,子孙将无田可耕、无地可种。据老人介绍,最先提出控制人口增长的是清朝初期一个叫吴公力的祖先,他召集全寨村民在鼓楼开会,给子孙们订下了一条寨规:一对夫妇只允许生两个孩子,谁多生就依寨规进行处罚,严重超生的,永远逐出寨门,不得再回到这里居住。  这一寨规,在占里一直沿袭了数百年,至今还未有人违反过。如今,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和八月初一,全寨人都要聚集到鼓楼里听寨老训诫,并用侗歌传唱寨规;青年男女行歌做夜时,也要被要求先唱控制人口增长的歌,确保这一习俗一代代地延续下去,传到每一个后人心田。  如今,在占里村流行着许多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的歌词,比如:“一棵树上一窝雀,多一窝就挨饿”、“崽多了无田种,娶不了媳妇;女多了无银两,嫁不出姑娘”、“人会生崽,地不会生崽”等等,歌词含义深刻,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启迪。  这一有利于全寨安泰祥和的寨规,后人代代坚守不渝,形成了占里人独特的节育惯制,被人口专家称为“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提出了人口生产要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理论,而中国西部贵州的一个普通侗寨竟然在数百年前就认识到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可能无限发展,认识到“适度人口”的朴素道理,这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自然生命的奇迹。在这里,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已成为每一对育龄夫妇自觉遵守的准则,成为每一个人的共识,他们先进的人口意识、充满哲理的朴素思想,使这里真正做到了男女平等,人地均衡。这里的女性也得到了广泛尊重,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这里几乎荡然无存。占里,可以说是封建和文明的结合体。  在占里,还有一个令人费解之谜,那就是98%的家庭都做到了生育一男一女。难道这是冥冥天意?是占里人对医学的执着探索还是纯粹的巧合?这一千古之谜至今仍未得以破解。但是,占里人用祖传的草药和秘方来进行节育和选择性别,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他们将这种祖传秘方称为“换花草”,历代一人单传,且传女不传男,据说全村只有一个80多岁的老婆婆掌握这种秘方,对外从不宣扬泄露,外人想知道这些祖传秘方,是绝对不可能的,就是本村的男人们也不知为何物。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科学的上环、结扎等措施在这里也被接受。  “换花草”果真如此神奇吗?它真的能达到控制生男生女的目的吗?难道大千世界竟然还有这种奇妙的配方?对此我们不敢妄加评定。但是,耐人深思的是,占里人近千年来对人物均衡的苦苦追求,崇尚阴阳平衡的思想,不正是现代文明社会力求达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吗?它也许是占里人在控制人口的漫漫长路上,经过长期探索、朴素的人口生育观的一种物化的象征吧!  占里村  占里村距县城15公里,距乡政府驻地22公里,全村共179户,8个村民小组,837人。占里村是中国计划生育文化第一村,东邻岜扒村、南邻托里村、西邻付澡村、北邻谷坪乡五一村。道路、电、广播电视皆通,自来水正在建设。 村级集体经济来源是旅游和杉树林;全村有78人在广东务工,年人均收入3200元,全村有党员人数24人,其中女党员2人,35岁以下党员3人。初中及以上…… 详细++

小黄侗寨

  景点介绍  小黄侗寨距离县城20多千米,是小黄、高黄、新黔三个行政村的统称,共662户,3000多人。小黄四周青山环抱,一条小溪从寨中缓缓流过,吊脚木楼依山傍水。  小黄是侗族地区远近闻名的“侗歌窝”。小黄侗歌在侗语中被称为“嘎小黄”,意思是“小黄的歌”,足见其自成体系,魅力独特。当地人又一句口头语“饭养身,歌养心”。侗家人的历史、祖辈的艰辛均靠歌传给下一代。侗歌形式多样,生活、恋爱、劳作等均有歌,而侗族大歌则是所有形式中最高级的一种。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伴奏的合唱曲目,在小黄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拉起队伍唱大歌,歌队也不用指定谁唱高音谁唱低音,但演唱时他们都可以配合得天衣无缝。全村居然有歌队26支。小黄侗歌曾到过法国表演。小黄侗歌平常的时候只有独唱、对唱,几个人的合唱也可以听到,真正的侗族大歌只有在节日的时候才能听到。  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用时参考  2-4小时,可住一晚  交通   小黄侗寨位于高增后坡的山顶上,距高增乡约15公里,距从江县城20多公里。  从江至小黄27公里,柏油路面,车程约一个小时。每天两班从江至双江客车途经小黄,从江至小黄的车票约为10元/人,面的和的士包车费面议(100-150元/辆)。  门票   平时12元/人,节假日30元/人,侗族大歌400元/场。  

占里侗寨

  群山环抱的占里村距从江县城25公里,以自己独特的生育文化,保存完好的生态植被,错落有致的侗乡建筑及禾晾群,被世人喻为“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第一村”。占里至今保存着十分完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这儿森林密布,空气新鲜,几乎看不到任何现代化的污染;占里村本身亦被一片茂密的森林所履盖,浓荫下的低矮木楼,看上去很像一个原始时代的部落遗址,而不像是一处现代村庄,但真正深入其间,人们却又会被这儿独到的文化与文明所震撼。  很多人来到这里,大都不是因为寨子的古朴,而是因为这里有一个“换花草”的传说。传说中,这种“换花草”能改变婴儿的性别,使每个家庭只生一男一女,从而使生态平衡。故千百年来,占里村一直保持着人口的零增长!若大的中国,历史上人口压力从来较大,但却直到本世纪中期才由人口学家提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思想和建议,而占里一个小小的边缘山区小寨,却千百年如一日地自觉遵循着计划生育的原则,这确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地址: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占里位于从江县城正北20公里处的山谷中,但是没有班车,只有两条山路可以到达。建议从从江县包车前往, 单程差不多100元,往返150元左右。   门票   免费  

加鸠梯田

  加鸠乡和森林覆盖率“两高”的影响下,夏无酷暑,七月平均气温仅24.3℃。每到盛夏,犹如身处天然空调当中。加之无霜期长,降雨适中,森林调节作用明显,空气清新宜人,被誉为“天然氧吧”;境内自然风光奇特秀丽,层层梯田数百上千,层层叠叠,顺山环绕,气概非凡,蔚为壮观,形成独具特色的山区田园自然风光,素有“梯田之乡”美称;境内有著名的太阳山、月亮山、孔明山,古木参天,遮天蔽日,古树下是一望无垠的九月竹海;著名的孔明塘内有值得历史考究的孔明练兵场,谓三国时孔明曾在此屯兵习武,山下秀摆村就是“苗王孟获”的故乡;这里民俗风情浓郁,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有著名的苗族对山歌、踩歌堂,有热闹非凡的“斗年节”,有神秘壮观的苗族“牯藏节”等,是发展民族旅游业重要之地。   加鸠梯田,远不如它周边的兄弟-加榜梯田名气大,虽然相距只有几十公里的路程,却很容易被错过。相比加榜,加鸠梯田似乎更具山野气息,景色也是各具千秋,不尽相同。但罕有人至的加鸠梯田没有任何“旅游区”的痕迹,所有美景都要自己发现,多少有些不便,但也增加了探寻的乐趣。  景点位置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鸠乡  

高增侗寨

  高增侗寨高增离从江县城虽然只有5千米,但交通不太方便。村中依旧保持原始的民风,一座高大的鼓楼矗立在寨子的正中央,寨边则有一座精美的风雨桥。在寨中游走的时候偶尔会有妇女拉你到她们家中看她们的手工布匹或工艺品(其实就是生活用品),不妨跟她们去看看,价格很公道,也不会强买强卖,而且讲价空间比较大,还能拍到很好的图片。  特别提醒:离高增1~2千米的地方是银良村和平桥村两个小侗寨,有鼓楼,平桥村景致蛮好,溜达着就能去看了。餐饮/住宿/购物高增村口有吃饭和住宿的地方,5元/床。但因为离从江比较近,食宿均可以在从江解决。交通在从江客运站坐三轮摩托到青云桥(2元),再转到高增的二轮或三轮摩托车皆可(3元)。如果住在老城可从渡轮到青云桥转车。从江县有长途出租车去高增,来回要30元。      用时参考  2-4小时  交通  高增距离从江县城有大约8公里路。在从江县城的青砭河大桥搭乘农用车,2元每人,乘摩托车,3元。包乘三轮摩托前往比较贵,需要15元。  门票  到高增参观鼓楼等,需要购门票6元。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    高增乡  在从江县东部。面积149平方公里。人口1.33万,其中侗、苗等民族占99.2%。辖15村委会。1932年置高增、小黄、岜扒、弄尚等乡,属永从县。1941年划入从江,置高增乡。1953年析设高增、小黄、和平等乡。1958年撤乡并入丙梅公社。1961年析建高增、小黄、和平等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92年合并置高增乡。境内多林木。产香糯米。有小学17所。乡人…… 详细++

增冲侗寨

  增冲侗寨为中国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往洞乡所辖的一个自然村,“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是增冲侗寨的真实写照。  增冲侗寨自然的山水环境与古朴典雅的鼓楼、风雨桥、戏楼、禾仓、杆栏式民居,以及砖石结构、砖木结构的“封火房”,还有用整块青石雕凿、造型精湛的风水陵墓石碑刻等侗族建筑之交融,是整个侗族地区民族建筑与自然环境之完美结合的优秀典范。  地址: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从榕江、从江前往增冲交通都非常不方便,榕江方向前往全程33公里石子路,下雨的时候路况更差,最好是榕江包车去。行车约1.5小时到达村外路口,剩下20分钟路程需要步行进村。或在榕江县榕江大桥以北60米的岔路口东侧找一种三排座的农用卡车,每天早上7:30分左右自增冲出发往榕江,当天13:00-14:00从榕江返回。也可从榕江乘车往南到停洞,在路口林业检查站等候进山侗胞的拖拉机,搭便车进寨。   门票   无需门票

宰俄鼓楼

宰俄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仟村位于从江县北部,距县城65公里,海拔800余米,坐落在一田坝上。全村分为宰俄、宰养、宰雷三个自然村寨,村寨之间相隔一华里。400户,1607人。寨中较为有特色的是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仟鼓楼,15层重檐,双层斗拱结构,六角宝顶,通高22米,整个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部用桦槽衔接。建于河溪之上的花桥除了石砌墩以外,都是用杉或其他木材作建筑材料。桥面的楼、廊、柱、枋,都不用钉铆衔接。此外,寨中还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高20多米,胸径1米,寨子四周有著名的万亩原始森林,誉称“高仟大山”,山清水秀,景象迷人。高仟民居都为吊脚木楼,寨中有数条溪水环绕,是难以多见的小水乡。  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侗族采歌堂、琵琶歌、牛腿情歌、侗族大歌、行歌坐月等民风民俗形态各异的艺术形式在这里表现得淋漓致尽。尤具特色的是传承文明的古老而又传统的人工造纸,这一几乎失传的古老工艺在这里得以传存。高仟村已被列入全县的民族风情旅游点正在开发之中。

巨洞侗寨

  巨洞侗寨背靠莽莽青山,脚抵滔滔都柳江,321国道如一条乌龙在对岸的山麓间延深。  200多户侗族村寨依山而建,是都柳江边最美的一个侗寨。整个寨子错落有致地展现在江对岸的山坡上,像一面扇子。  特有的环境孕育出南部侗族地区特有的文化--八洞大歌(河边侗族大歌)。因为巨洞进村或出村都要靠摆渡,所以家家有小木船。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巨洞侗寨位于从江县,距从江约30公里  1、火车:由从江高铁站前往经厦蓉高速公路、G321约73公里,由榕江高铁站前往经中心大道、G321约56公里。  2、汽车:在榕江客运站乘至下江巨洞侗寨的班车,18 元/ 人,也可乘榕江至从江的班车,在巨洞下。   门票   无需门票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  

加车村寨

  加车村寨,是贵州苗族聚居区吊脚楼群保存完好的地区之一。因为加车村寨古吊脚楼群的存在,并于2013年8月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来到加车村,被这儿万亩梯田所环绕、村落位居山腰,两面梯田被加车河谷所分割,地势磅礴所吸引。加车村寨里古朴的石板路,建有错落交叉的古建筑,房屋都是木结构,灰瓦,偶尔一层有些墙体,完整的木屋与梯田和谐交融,清晨还可以看到一缕缕的炊烟,那是村寨里生活的气息。  地址: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乡加车村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交通   加车村位于加榜乡驻地东北部,距乡驻地15公里  在县城包车前往即可。   门票   无需门票

高阡鼓楼

高阡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阡鼓楼位于从江县下江镇高阡村,始建于雍正年间,具体年代不详。坐西向东。占地面积110平方米。密檐式十七重檐六角攒尖顶木结构,通高25米。设十八根落地柱,其中主承柱六根,檐 柱十二根,底层平面呈正六边形,边长4.2米。楼身十五级,双楼冠;屋檐平面为正六边形。各层封檐板彩绘风情图案,顶层檐下均置如意斗拱,斗拱下装漏窗。翼角起翘,彩塑鸟兽等,各级封檐板彩绘侗族风情画。鼓楼二层和顶层分别置有牛皮木质鼓。地面石板铺墁,有火塘四个,其中大火塘直径1.5米。设护栏、坐凳,以供对歌、休憩。正北设一出入门,门额上泥塑双龙抢宝,门边置混凝土塑狮子各一头。鼓楼现主体结构保存较好。

龙图侗寨

  龙图侗寨位于贵州省从江县东北部,因其北面有座高耸的山峰,其山势形壮象传说中龙的头部,龙头因此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龙图。龙图因此而得名。这里是典型的侗族山村,村中大小道路全是水泥路,新式的钢筋混凝土楼房和古老的叠檐鼓楼凌空呼应。人们既保守着古老文化的习俗,但又不拒绝现代文明的融入。  错落有致的龙图侗寨,200多栋气势雄壮的“碰柑洋楼”(种碰柑致富后修建的)散落在各处,象一局美丽的棋局尽收眼底。远远望去,那曲折的画卷,挺拔的院墙,水墨的砖瓦,宛如神雕仙塑,把美丽的龙图侗寨装点得秀丽多彩。   

停洞侗寨

  停洞侗寨以斗牛闻名,苗族人喜好斗牛,而停洞的斗牛更是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古老气息。  “斗牛”在停洞被称为“牛打架”,是当地人自发组织的。每逢斗牛,牛塘四周人山人海,彩旗飘扬,锣鼓冲天,场面极其壮观。  此外,每逢农历四、九是停洞人的赶集日,人们衣着鲜艳,服饰与其它格式苗族都有不同,尤以苗女的耳环最为出彩。  如果恰逢农历四、九在从江附近,可以去停洞参加赶集。   用时参考  半天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停洞镇  

银潭侗寨

  银潭侗寨是一个神奇而富有诗意的侗寨。该村距从江县城20公里,从江-谷坪公路从寨边经过。全村共323户,1669人,寨子周围青山环抱,古树参天,栉次鳞比的民居,杉木结构的吊脚楼依山傍水,13层鼓楼鹤立寨中,一条清澈的小溪穿寨而过,婉延奔流,村寨周围座落有序的稻田和溪流,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一片银光,故名银潭。这里民族风情原始古朴、独特,有金道抬官人、"腊汉""腊面"(侗语称男女青年)在红豆杉树下荡秋千传情等习俗。民族节日众多,主要有侗年、六月六月、牯藏节等节日。  用时参考  半天  交通  银潭侗寨距从江县城20公里  没有直达班车,从从江县包车前往,往返约1.5小时。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贵州黔东南州从江县谷坪乡  

从江鼓楼

  目前最宏伟的鼓楼当属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的从江生态广场鼓楼。中部总层数为27层。采用的是多柱结构形式。在两棵古榕树的掩映下,赋予了更多的神秘感。  从江鼓楼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卯榫而成。整栋楼均采用当地的杉木建造,支撑鼓楼由32根柱子顶立,其中楼中四根大柱每根胸围两个成人合抱有余。  地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平瑞村202省道旁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交通   从江鼓楼位于从江县平瑞村,在从江县成内步行前往即可。   门票   免费

金勾风雨桥

金勾风雨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勾风雨桥   金勾风雨桥位于从江县往洞乡增盈村金勾寨脚,始建于清代光绪十年(1884),1992年重建,重建后的风雨桥面十阔,间长33.60米,宽4.75米,桥屋中部抬升为五层密檐鼓楼楼冠,北端从第二间起南端从第一间起抬升为歇山式五层密檐屋顶,其于部分屋顶为单檐。长廊外侧半装木板,两端桥墩用片石和鹅卵石垒砌。中部桥墩为毛石凝土结构,墩上用原木作加长伸臂梁,一层比一层长用以此支撑桥屋。风雨桥2007年维修。保存完好。

增盈侗寨

  增盈侗寨可以说是从江最全面的侗寨,规模大且原生态、有和小黄大歌齐名的增盈大歌、有国家重点保护建筑,金钩风雨桥和贵州省保护建筑。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从江到往洞镇班车或榕江包车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年   景点位置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往洞镇增盈村  

加鸠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加牙村

----

光辉村

----

加鸠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