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亚东多情湖 | 亚东多情湖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多情湖,位于西藏亚东县的堆纳村,是世界上最美的湖泊之一。原名叫多庆湖,现在已经让大家俗称为“多情湖”了,也许这就是因为在卓木拉日雪山脚下,长久以来这位仙女日日盼郎归,夜夜郎不归,仙女只有以泪洗面,仙女的泪珠流淌洒下就有了这座“多情湖”。 由多情湖和卓木拉日雪山组成的景观带位于亚东县北部的高原地区。这里是进入亚东县城的必经之路。通往亚东的西藏S204省道纵贯宽广的帕里草原,多情湖宛如梦幻魔镜一般镶嵌在广袤的高原牧场之中。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湖中也会为我们呈现出不同风格、不同颜色的各种景象。不远处巍然屹立的卓木拉日雪山犹如忠贞不渝的情侣常年守候在她的身边。在西藏古老的神话里,卓木拉日雪山和多情湖被誉为神山圣湖。当地藏民经过神山圣湖时,都会献上洁白的哈达和青稞酒,以祈求保佑。在西藏高原典型的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多情湖碧水倾城,含情脉脉,依偎在卓木拉日雪山怀中,装扮着朵朵白云的雪山映衬在湖面之上,湖与山浑然一体,成群的牛羊在湖畔草场上闲庭信步,珍贵的黑颈鹤在空中展翅高飞,雪山、湖水、蓝天、红日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婉约动人的精美画卷。 |
亚东东嘎寺 | 亚东东嘎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亚东东嘎寺 东嘎寺,黄教寺庙,位于日喀则亚东县上亚东乡水电站西侧的一形似海螺的山坳上。“东嘎”藏语意思为“海螺”。该寺是扎什伦布寺的属寺,也称“东嘎·扎什伦布寺”。该寺有500多年的历史,1982年在旧址上重建,现有固定僧人11名。是亚东最大的格鲁派寺院之一。东嘎寺为四合院布局,寺后有新旧佛塔各一座,寺前有一排转经轮。再前面是寺僧过节时的场所,坝周围石头上有摩岩石刻、天然吉祥图案、佛塔及经幡等。 该寺大殿为二层建筑,一楼为八柱经堂,主供高约3米的强巴佛、金刚佛、阿底峡、宗咯巴等。经堂内置前世-宝座。二楼走廊尽头悬挂有清朝驻防济南使所书的“光明世界”牌匾,殿堂有0殿、千尊宗喀巴殿、-经堂、十四世0与张经武将军会晤室等。1950-1951年间,十四世0曾旅居东嘎寺达8个月,期间(1951年7月16日)他和中央代表张经武将军举行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饿会晤,张经武交了毛泽东主0-的亲笔信和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条协议的副本,因此,闻名遐迩。现该寺仍藏有毛泽东致十四世0亲笔信和著名的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条协议副本。 每年-正月1-15日间,东嘎寺有晒大佛和酥油花灯节等活 |
卓木拉日峰 | 卓木拉日峰海拔7314米,山峰西侧在中国境内,东侧在不丹王国境内,当地人民称它为“绰莫拉日”, 意即“王妃神山”。卓木拉日峰顶峰突兀,壁峭坡陡。西北山脊和西北斜槽岩石裸露,接近顶部才有积雪冰川。沿山峰北侧冰川至峰腰坳部向上有两条可供登顶的路线。从1954年起,就有英国人和印度人前来中国试登,1996年中日联合登顶。 喜马拉雅山脉中部的亚东县境内是一条狭长而宽广的山谷,人们称之为“亚东谷”。谷地北高南低,直通恒河平原,历来就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谷地的东西两侧沿国界是两列南北向的巨形山脊,两座高峰对峙而立:东边的一座叫卓木拉日峰,西边的一座叫泡罕里,两峰相距45公里,像是一对挺立的国门卫士。 地址:日喀则市亚东县(不丹与中国西藏亚东县交界处) 类型:雪山冰川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
卓木拉日雪山 | 卓木拉日雪山又名神女峰,高约7600米,位于亚东县帕里镇境内,距县城50公里,拉亚(拉萨—亚东)公路穿过山脚下。山顶终年积雪,白雪皑皑,随时可见神女漂亮的脸蛋和美丽的头发,雪山又位于多庆湖(多情错)湖畔,在西藏古老的神话里,卓木拉日雪山和多庆湖被誉为“神山圣湖”。 地址:日喀则市亚东县帕里镇 类型:山雪山冰川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
岗巴拉山 | 岗巴拉山位于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和贡嘎县之间,岗巴拉山5030米海拔,4990米(可以从山口海拔碑上看到)。发沿机场路到曲水县分路之后,沿着碎石路前行,之后就开始翻越岗巴拉山,翻越岗巴拉山时,路非常危险,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山峦。自从拉萨到日喀则的新路修通后,这条路就很少作为客运线了,只有少数的旅游车为了游客观赏羊湖而前往。 景点位置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亚东县 |
帕里草原 | 帕里草原 帕里草原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夏季的帕里草原绿草茵茵、野花遍地。对旅游者而言既能一睹骑士的风采,又能享受独特的民俗风情,加之在西藏及邻国享有盛名的帕里牦牛。 由于长期生长在卓木拉日雪山下的帕里草原上形成了体躯庞大、色泽亮丽、营养丰富、产肉、产奶多等特点。素有“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虫草”牦牛的美称。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帕里草原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北麓交界处,海拔4360米。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为充沛,成为西藏最为肥沃的草场之一。山谷山坡生长着300多种优良杂生牧草,组成了营养丰富的多汁草甸草原。 由于草甸草原根系十分发达,众多的根系纠结使之逐渐形成了像地毯般的草毡层,踩上去既松软又富弹性。每当盛夏,草原上开满五颜六色的小花,素有“五色草甸”之称。生活在这里的牦牛和绵羊的个体都高于西藏腹心地区。 在草原上,不缺的就是牧民的身影和他周围的羊群和牛群,而帕里又以其独特的牦牛而闻名西藏及周边国家。帕里牦牛躯体庞大,毛色亮丽,产肉、产奶多,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素有“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虫草”牦牛的美称,其美味可想而知。 在这里既能一睹骑士的风采,又能享受独特的民俗风情,酥油茶、青稞酒、手抓牛羊肉等应有尽有。如果遇到跑马射箭赛牦牛这样的节日,你就可以看到草原上的人们把平日里积聚在身体里的热情迸发出来后的壮观。如果你够胆量,也可以进场显示一下自己的身手。 地址: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帕里镇 类型:草原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交通 帕里草原位于日喀则地区亚东县的帕里镇,可以在日喀则坐开往亚东的班车,票价大概50多元。下车后步行1小时可到达草原。 门票 免费 |
多庆错国家湿地公园 | 多庆错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多庆错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日喀则地区的亚东县和康马县交界处。是典型的由降雨和冰雪融水补给的高原湖泊,堆纳沼泽湿地形成于一万多年以前,是典型的喜玛拉雅山北麓--藏南典型的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公园内的湿地基本以自然演替为主,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原生态特征。 公园范围包括东亚县和康马县的多庆错及周边沼泽草甸东以204省道为界,西南以亚东与康马之间的县道为界。北以康马县的工布桥为界,规划总面积32719.7平方公里。其中,亚东县境内23180.4平方公里。康马境内9536.3平方公里。 气候类型 公园地处高原寒冷带,半干旱气候区,气候严酷,雨量稀少,日照充足,无霜期短。 湿地特征 多庆错湿地基本上都是天然湿地,总面积26197.8平方公里。可分为湖泊湿地、沼泽与沼泽化草甸湿地、河流湿地3种。 典型突出 公园内的多庆错是典型的由降雨和冰雪融水补给的高原湖泊,堆纳沼泽湿地形成于一万多年以前,是典型的喜玛拉雅山北麓——藏南典型的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公园内的湿地生态系统是藏南高原湿地的典型代表。 原生态突出 公园内的湿地基本以自然演替为主,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原生态特征。首先,多庆错湖泊基本没有遭受人为污染,湖水清澈。其次,尽管湿地公园有一定的放牧活动,但由于沼泽湿地自身的水文条件,牛羊等难以进入沼泽湿地内部。 植被单一 公园内的湿地植被皆为草丛沼泽,主要是以藏北高草为优势组成的沼泽。 资源丰富 湿地公园共发现脊椎动物101种,隶属于19目42科。国家1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国家2级重点保护动物15种。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24种。 生态脆弱 由于湿地公园处于高原特殊的自然条件,价值全球气候的裱花,自然灾害的频发,导致湿地生态系统易受自然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生态平衡极易受到破坏。生态系统脆弱性强。 |
康布温泉 | 康布温泉为亚东旅游的亮点,温泉位于亚东县康布乡的上康布地境内,距离亚东县40公里,距离帕里镇27公里。温泉有14个泉眼(2个待开发),12间单独隔离浴室,各个泉眼水温、药效各不相同,可治疗骨科、皮肤科等几十种疾病,温泉显著和独特的疗效吸引着许多区内外和邻国人员来此洗浴治疗。 每年到温泉洗浴治疗人数上千人次,加上今年由上海对口支援投资新建的温泉理疗综合中心和康布电站的建成,可以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洗浴、旅游、治疗。 |
噶居寺 | 噶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噶居寺 噶居寺,亦称“嘎觉棍巴”、“噶举寺”,意为“噶举派寺院”。在亚东县境内,位于下亚东乡仁青岗村,离亚东县所在地下司马镇约10公里的乃堆拉山北侧半山上。该寺系木0歇山式屋顶结构,始建于1747年,由噶举派僧人珠旺阿达和贡玛丹增创建。寺院东西长50米、南北宽29米,四周砌以3米高的土坯砖墙。大殿平面呈“凸”字形。殿中经堂面阔3间进深3间,主供莲花生大师泥塑像,其两侧为0神殿,东西两壁绘有金刚持、依怙神、吉祥天母等神像。经堂东侧有0神殿。大殿上层为噶举颇章及-住房。该寺-已传承了十一代。 寺里保存残匾一块,系当年驻藏大臣升泰所立。匾额“大放光明”四个大字尚存,右行横书,字体雄健,刚劲有力。“大”字已残,仅存一半。一头的题款已全锯掉,钉在二楼地板上,只剩“大清光”三字,下残。另一端的落款为“口权大臣升泰敬僧”。残缺之字应为“全”字。 这块匾额不是为噶举寺题写,也不是为寺里的佛菩萨显灵而献,而是为升泰自己题写的纪功匾额,乍看起来,匾额内容不错,似乎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伟业,出现奇迹,致使世间“大放光明”。然而翻开西藏近代史一查实在让人感到憎然,升泰在当时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大放光明”实际并不光明。 事情发生在西藏第一次抗英斗争期间。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三月,英国侵略军经过长期准备之后,悍然发动了对隆吐山的武装进攻,这时西-民已下定决心,纵有男尽女绝,也要“誓死抵御,决无二心”。而且得到当时驻藏大臣文硕的同情和支持。 然而主张执行投降主义路线的清朝政府容不得主张抗英的文硕,并以“识见乖谬,不顾大局”为理由,革去文硕的驻藏大臣,换来昏庸主和的升泰接替文硕的职务。升泰到任以后,坚决执行清朝政府的对外屈服政策。 升泰进藏以后,首先寻找根据来说明隆吐山不是西藏的地方,证明双方发生战争,责任在藏方而不怪英国侵略军。 其次,升泰到藏以后所做的第二件事便是“严束藏兵,不准妄动”,积极要促成西藏地方政府与英人妥协。他责令藏军从仁岗撤回到帕里一线待命。以造成与英军谈判婿和的好形势。在升泰等投降势力的压制下,藏军抗英的锐气受挫,布署也遭到破坏,最后造成咱利、亚东、朗热等地相继失守。致使西-民第一次抗英战争遭到失败。 升泰到藏后所办的第三件事,是在战争结束后,迫不及待地去亚东前线与英方会谈议和。在谈判中,清朝总理衙门专门委派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的弟弟赫政去做升泰的翻译和助手。赫政以“中间人”的面孔出现,一面向英方暗送情报,出谋划策,一面又向升泰施加压力,迫使升泰屈服。而升泰身为清朝政府的封疆大使,不察实情,完全为英人赫政所左右,致使谈判中的许多问题,最终都向英国作出了让步。于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二月,升泰奉命去加尔各答与英印总督兰斯顿侯爵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这个条约不但肯定了锡金从此要受英国“保护”,而且根据英国片面提出的藏、锡分界线,中国失去了从隆吐山到岗巴宗南部的大片牧场和险要地带。 光绪十八年(1892年)九月,升泰在亚东仁进岗病故。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月二十八日,以四川越售营参将何长荣、税务司赫德为代表,去大吉岭同美国驻哲孟雄的长官柏尔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续约》,规定中国开放亚东为商埠,英国在这里可以享有治外法权;并规定在五年内,在藏锡边界进口的货物概不纳税等,丧失主权更多。 以上便是“畏葸无能”“刚愎自用”的升泰在西-民第一次抗英斗争期间,做的所谓“大放光明”的事。 升泰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进藏以后,差不多用了一年的时间,贯彻清廷对内强压西藏民意,对外乞怜谄媚的投降旨意,博得清德宗“深明机要”的赏识,并于光绪十六年正月初九日谕:“驻藏帮办大臣升泰作为全权大臣,与大英国所派全权大臣立约画押。”升泰乃于二月二十日前往加尔各答会晤印督兰士顿,于二十七日订立《藏印条约》。噶举寺的“大放光明”匾额即是在订约回到仁进岗以后,到他死前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立的。在升泰看来,订立《藏印条约》,“从此定界通商固修邻好,当可保藏中或少他故,藏事幸得挽回回。”世界也从黑暗进到了光明的世界,认为他是很有“功劳的”,并向清帝保奏出力-,给予“奖赏”。在上奏的同时,又在噶举寺立了这块为他自己脸上贴金的“大放光明”匠。 10年以后,驻防亚东地区的副将李正春又在上亚东(卓堆)噶林岗的噶林甘珠拉康的门上立了一块“世界光明”的木匠,右款直书“光绪二十七年清和月毂旦”,左题“驻防靖西游击留四川尽先补用副将李正春敬立。”光绪二十七年,即公元1901年,“清和月”乃阴历四月的别称。“靖西”,县名,在今广西自治区西南部,左江支流黑水洒上游,邻接云南省。李正春原是驻防靖西的一名游击,后来到四川准备提升补用,随即调来西藏驻防亚东,他也仿照升泰在噶举寺题写匾额的意思,在噶林甘丹拉康留下了这块匾额。其实这个时候的世界也并不光明,英国正在策划第二次侵略西藏,不久就采取了军事行动。只是李正春等视而不见,还要自欺欺人地说什么“世界光明”。匾的上方刻有“驻防靖西游击关防”一枚。文字都是汉、满、藏三体合壁。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绰莫拉日泡罕里山 | 绰莫拉日泡罕里山 绰莫拉日海拔7314米,位于东经89.2°,北纬27.8°。顶峰突兀,壁峭坡陡。山峰西侧在中国境内,东侧在不丹王国境内。至今还未曾有人登顶。 泡罕里山海拔7128米,东侧在中国亚东县境内,西侧属于锡金王国,距东面的绰莫拉日45公里。山峰坡壁陡峭,峰顶气候恶劣,登山难度极大,至今仍未有人从中国一侧攀登成功。 进山路线:从拉萨沿中尼公路经江孜转南行386公里后到达堆纳,从堆纳向东20公里即到达绰莫拉日峰底。如南下经扎康再向西行,到泡罕里山脚的距离也仅22公里。登山时节一般选在4—5月或10—11月。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