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郴州 >> 汝城县 >> 益将乡

益将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

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  “四面青山列翠屏,草木花香处处春”,欢迎您走进如诗如画、美丽多姿的湖南省九龙江森林公园。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具有四大优势:一是优越的区域条件。地处郴州、韶关、赣州“旅游金三角”地带,南直五岭之冲,北枕郴州之秀,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湘江、珠江、赣江)”之称,是湖南省郴州市通粤达海的“南大门”和粤、港、澳“后花园”。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区域优势十分明显,106国道和在建的深湘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公园北大门距离在建的夏蓉高速公路出口10余公里,南下广州,北上长沙均可朝发午至。二是典型的天然林区。总面积8436.3公顷,其中森林面积8216.9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7.4%,保存有完整的原始次生林群落及南岭山脉低海拔沟谷阔叶林,森林植物和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是一座巨大的生物宝库和天然氧吧,已整理出种子植物181科、1643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72科、217种,发现了湖南省被子植物1个新记录科、1个新记录属以及7个新记录种,为我国华南地区物种资源和遗传基因保存完好的典型天然林区之一。三是盛名的景观资源。九龙江公园山-复,生态秀美,划分为九龙奇岩、九龙飞瀑、九龙戏水、九龙觅仙、热水温泉五大景区,内有景点82处,集山奇、谷幽、林深、水美、石绝、泉灵于一身,融特、雄、奇、险、幽、秀于一体,天象、森林、水体、地质和人文等景观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水体景观的瀑布群是湖南省瀑布数量最多、落差最大、海拔最高的景区之一。境内有被誉为“华南第一温泉”的热水温泉景区,为华南地区水温最高(98℃)、流量最大(5540T/日)、水质最好的天然温泉,氡的含量特别高达142埃曼,是国内罕见的“氡泉”和洗浴疗养的“灵泉”。四是厚重的文化底蕴。景区内住居着数百年的九龙瑶族村,世代以耕作为生,民风古朴,习俗独特,从房舍到服饰起居、节日、歌舞、婚嫁、信仰等,独具地方特色。境内还有湖广古驿道、古炮楼、古驿站、古凉亭、太平天国兵马演练场、晒袍岭、寺庙遗址和红军长征留下的足迹,为历史寻踪和宗教朝拜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于2003年11月建立,2006年11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8年1月成立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版图面积与大坪国有林场一致,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机制。2009年,与热水温泉、黄石古冰川遗址进行旅游资源整合,请具有甲C级资质的湖南省林业科技大学作了《湖南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湖南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并经国家林业局专家组评审通过。2009年12月,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3年9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地址:汝城县三江口镇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  电话:0731-84427095,400-0073-177  官方网站:http://jl-jiang.com/  开放时间:  8:00-16:30  交通  公共交通:汝城县汽车站有开往景区的巴士。  自驾车:  (1)韶关市-G323-G106-景区。  (2)赣州市-X010-郴州-G106-景区。  (3)长沙市-G4-G72-G106-景区。  门票  门市价:80元  1.3米以下儿童免票;70岁以上老人、有陪同人员的残疾人凭民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残疾证免票。1.3米以上(含1.3米)购儿童票40元;60岁以上70岁以下持身份证购老人票40元;其它如学生(包括港、澳、台及国外学生)凭身份证和学生证、现役军人凭《军官证》票价40元。

汝城温泉福泉山庄

汝城温泉福泉山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郴州市汝城温泉福泉山庄为热水温泉,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的热水镇。福泉山庄是集住宿、餐饮、娱乐、温泉水疗、商务会议于一体,与湘南民居建筑群为主流风格的大型热泉天体疗养度假福地。  山庄占地130亩,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疗养泡池达33个,拥有舒适别致的各类客房86间(套),依山傍水、风光宜人,福泉四周万亩竹海,豪放大气,山庄格调,婉约温馨,热泉水出自地表深层、洁净如炼,系我国南方水温最高,流量最大,水质最好,热田面积最宽的天然温泉。山庄内有蛋趣泉、飞水寨瀑布、红军池、明代封泉遗址等多处景点,是您身心疗养、休闲度假的绝佳福地。  热水温泉,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的热水镇,是我国南方水温最高,流量最大,水质最好,热田面积最宽的天然温泉。热水水温一般为 91.5℃,最高达98℃。热泉水无色透明,稍有硫化氢气味,为低矿化、低硬度、高温弱碱性重碳酸、硫酸-钠型氟及硅质矿泉水,含硅、钠、钾、钙、锶、硼、氟、氡等三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其中“氡”元素正常情况含量30IMA即可做为生殖系统辅助治疗药物,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地考察,福泉山庄热泉水“氡”含量达到了130IMA左右,对治疗不孕不育的生殖系统疾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山庄共拥有泡池 33 个,其中温泉池 24 个,冷水池 9 个,并设有 800 平方米的室内温泉游泳池一个,按摩理疗室 13 间。美容护理项目所用产品为台湾佐登妮丝国际美容 SPA 馆 Q10 系列特色美容产品,采用欧式样经络按摩手法,配合呼吸、音乐韵律可有效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福泉山庄热泉水“氡”的含量达到 130INA ,正常情况下,氡元素含量达到 30INA 即可作为生殖系列辅助治疗药物。  景区亮点:郴州市汝城温泉福泉山庄的温泉是湖南省最大的天然温泉,是华南地区四大热田之一,也是我国水温最高的热泉,最高温度达 98℃。 汝成温泉福泉山庄    交通:  自驾车路线:  湖南方向:京珠高速(郴州段)宜章出口下——汝城县——热水镇(到达福泉山庄)176KM  江西方向:赣州市——上犹县——崇义县——古亭镇——文英乡——热水镇(到达福泉山庄)132KM  广东方向:京珠高速(韶关段)沙溪出口下——丹霞山——仁化县——城口镇——三江口镇——热水镇(到达福泉山庄)126KM  乘车路线:  郴州至汝城有客运班车,车程大约4小时,另外还可以乘坐郴州到赣州的客运班车,每天早上6:40开,途经汝城。  门票  门市价:88元  优惠价:78元  1.0-1.4米儿童 44元  ≥10人 68元  热水镇  汝城县辖镇。1949年设岭屏乡,1956年更名热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0年置镇。位于县境东部,东邻江西省崇义县,南接广东省仁化县。距县城23公里,面积141平方公里,人口1万。镇政府驻热水圩。通公路。辖热水、长塘、邓家洞、大水山、桃金洞、鱼王、东江水、高滩、黄家洞、黄石、星火、横瑞12个村委会和桥东、桥西2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造纸、…… 详细++

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汝城县濂溪书院始建于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距今已有785年历史,为纪念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而建的,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1041-1044年,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任桂阳(今汝城)县令。期间勤民耕读,风节慈爱,吏治彰彰,并在此写下《爱莲说》、《拙赋》等千古名篇。千百年来,汝城吏率其教,民怀其德,兴建书院永作纪念。从1220年县令周思诚建濂溪祠起,虽屚经盗火和沧桑变迁,但九异其址,薪火相传,一直保存至今。  濂溪书院为仿宋建筑,四合院砖木回廊结构,建筑面积1618平方米。自创办以来,书院人文蔚起,声名远播,濂溪遗韵历久弥光,历代名师在此传道授业,一大批经天纬地之才脱颖而出。明代两广总督、太子太保朱英,江西、福建布政使范辂,清代著名诗人郭远,当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朱良才、李涛,原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朱子奇等均在此求学立志,迈向辉煌人生。  2001年以来,汝城县委、县政府按照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濂溪书院进行了修复,完成了广场建设、前坪铺设、室内陈列以及美化亮化工程,全面提升了书院的文化品位,受到了上级领导和湖南省周敦颐研究专家的好评。重修后的濂溪书院成为了汝城文化事业发展的亮点和游览观光的热点,是爱国主义教育和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基地,党政要员、莘莘学子、文人墨客拜谒者络绎不绝。2004年11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以《爱莲说故地重游》为题进行深度采访报道,书院因此而名扬中国。

飞水寨南国天山大草园

飞水寨南国天山大草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飞水寨南国天山大草园(地址:热水镇)  飞水寨南国天山大草原位于南岭山脉中部和罗霄山脉南端交接处,素有“脚踏三省、鸡鸣五岭”之称。境内有高35米,宽26米的飞水寨瀑布;有海拔高1559米,总面积约6000亩的范水山高山大草原;有始建于民国三年,长8.9米,宽2.4米,高2.8米的仙人桥;这里高山耸立,四季如春,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风光猗旎。  门票  门票60人民币  景点位置  湖南郴州市汝城县  

汝城古祠堂群

汝城古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汝城县保有明清风格古祠堂700多处,规模大、结构美、功用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着极高的研究、观赏、旅游价值,有8处已列入省、市级文化保护单位。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姚守拙先生欣然题字“古祠堂之乡”。  汝城古祠堂是江南一朵瑰丽的奇葩。  汝城古祠堂多。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偏邑山县,36万多人口,280多家姓氏,保留着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710余座,大小不一,风格各异,星罗棋布,并有金山、津江等古祠堂群,有8座古祠堂列入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汝城古祠堂美。美在华丽、凝重、庄严,美在沧桑、古朴、久远,美在丰厚、载物、适用。从选址造型、布局朝向、风水环境到山水田林路、门坪巷房墙的整体和谐,从建筑法式型制、结构风格、取材用料到雕塑油画漆饰的精工细作,动静有致,流光溢彩,天人合一。欣赏一座古祠,犹如穿越一段历史的长廊;会晤一座古祠,犹如聆听一位苍老明世的长者心声。  汝城古祠堂价值高。作为历史的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历史的记载、历史的浓缩、历史的标本。作为建筑的遗产,其本身、其所附、其所载、其所涉,均有深厚的文物价值,是研究古文化、古建筑、古民俗、古宗法、古迁徙不可或缺的资源。作为文化的遗产,诗词楹联赋、碑刻雕塑镂、牌匾额堂号与族谱及族训家规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筑起了祠堂文化的大观园。  金山叶氏家庙、卢氏家庙、津-氏祠堂、广安所李氏宗祠、外沙太保第、益道绣衣坊(含范氏家庙、中丞公祠)等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工艺精湛,恢弘气派,保存完整,建造时代早,代表着汝城古祠堂文化之精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汝城古祠堂多达三百多个,在环境美学上很有特色,主要体现在以“天人合一”、因地制宜、利用和改善环境的传统环境美学思想为指导,根据实际地形空间和实际需要,采用多种不同表现手法,达到环境与自然和谐和激励后人的目的。由于祠堂的主要作用是供奉祖先和举办大型活动,是全村全族建筑的龙头。在民间,祠堂的好坏影响全村的发展。古祠堂因此在外形、选址、室内布置、座向、大门、门前门后的环境建筑、道路、水木等在环境美学上都得为祠堂占据龙头地位服务,从而确保祠堂在全村建筑中的首要地位。充分体现古人个体服务集体、局部服务整体、整体与自然和谐、和谐促进发展的设计理念。  汝城古祠堂三百个,每个祠堂所处的环境格局不同,环境美学设计也就不同,各有特色,无一雷同。但大多是以“天人合一”“五行和谐相生”“五气顺布有情”、以大局为重、与自然和谐为指导,根据当时所需、当地环境格局实情,以实用美观为主,采用多种表现手法,集各种艺术于一体,做到既外形稳重又气势磅礴;既整体气场温和,又与自然和谐相处。汝城古祠堂的环境美学理念仍可用于现代建筑,它的设计精神为未来讲究与自然谐调的建筑,“可持续发展”开辟了道路,为当今环境美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郴州万时山

  "飞水寨景区溯溪而上,沿途峡谷峭壁耸立,怪石突兀;溪水清冽甘澈,潭深难测;丹霞瀑布群空气清新,沁人心脾,景区内流水潺潺、涟漪清清、楠竹依依、山风徐徐、万亩竹海、峡谷梯田、原始森林、参天古村、山花烂漫、彩蝶纷飞……溪流、竹海、枫林、梯田、农舍、炊烟、牛群、雾海交织成一幅宁静幽美的世外桃源、田园牧歌画廊,令人向往,被游客称为“红三角最美的峡谷瀑布群”,享誉红三角。 飞水寨景区位于湘南温泉之乡、国家4A级景区汝城热水镇,距离丹霞山60公里,沿途道路平坦、风景如画,很适合自驾车旅游。飞水寨景区内世居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穿越景区,畲族古寨、万亩竹海、参天古树、石埂梯田、冰川峡谷、原始森林、杂花生树、异彩纷呈。沿溪而上,峡谷峭壁耸立,溪水清冽甘澈;怪石突兀,潭深难测;楠竹依依,山花烂漫,山风徐徐,空气清新;飞水寨景区瀑布群更是丹霞山周边最美丽最壮观的瀑布群!不同气势的瀑布让人惊喜叫绝!最为特别的是飞水寨瀑布,瀑布宽26米,飞流直泻235米,它是一个四叠状的差别侵蚀性瀑布,近观瀑布似九天银河,飞流直下,水声如雷,气势如虹。瀑布水源来自海拔1600米的万时山南国高山草原。 飞水寨景区上是一片缓缓的坡地,有连绵数百亩的草场。草场水肥草美,轻风一吹,绿波荡漾。身临其境,让人感觉似来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从飞水寨上行一公里,在坡地和草场上,耸立着一座山峰――万时山。万时山是横亘湘、粤、赣三省交界的氾水山上的一座孤峰,海拔九百五十多米,是三省交界之地,素以“鸡鸣三省”著称。万时山一峰独秀,像巨大的破土春笋,似倚天宝剑,直指蓝天。站在万时山顶放眼四眺,三省交界地的山水田舍尽收眼底。三省大地脚下踩,群山一揽入胸怀,迎长天来风,看云雾蒸腾,顿感到心旷神怡,豪情遄飞。高山铸志,瀑水流梦。飞水寨是立体的画,凝固的诗,流动的音乐。"  地址:郴州市汝城县热水镇东江水村  类型:山  游玩时间: 建议3-5小时  开放时间:  8:00-17: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80.0元

沙洲红色旅游景区

沙洲红色旅游景区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沙洲红色旅游景区位于汝城县西部,以沙洲瑶族村为核心,范围包括沙洲、韩田、秀水、文市、五一等村庄,西北至厦蓉高速文明出入口,东南至秀水村,面积约3.2平方公里。是按照“红色旅游+水果产业+电子商务+基层组织”建设“四位一体”模式,打造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  这是一块红色文化传承地。有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中央红军总部宿营地(含司令部、政治部、卫生部、后勤部、卫戍司令部)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医院旧址,中央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等;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宿营住房旧址;有“半条被子”、“珍藏红军书”等故事;还有红军井、红军墓、红色文化陈列室、纪念广场等红色景点;是朱毛联名签署发布《出路在哪里?》文告的首发地、红军书发现地。红军长征曾在此宿营休整前后达7天,谱写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一段历史。  这是一块民俗文化厚重地。沙洲村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湖南省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里祠堂老宅保存较好,有朱氏宗祠、罗氏宗祠、张氏宗祠、古桥、古庙、古井等民俗文化景点,还有大量湘南传统风貌的村民住宅和古巷,呈现独特的历史风貌。  这是一块生态发展富饶地。森林覆盖率高,滁水河、文市河穿境而过,有磐石公园、滁水河风光带、观光采摘园、水果采摘园、田园综合体等景点,自然景色秀丽;这里盛产特优奈李、水晶梨、百香果、杨梅、枇杷等20多种水果,是旅游观光、农事体验的好去处。  这是一块交通便利汇集地。厦蓉高速、省道324线贯穿全境,景区内有高速出入口,依托厦蓉高速和湘深高速在汝城县城形成的十字枢纽,景区到达湘东、井冈山、瑞金、粤北革命老区等红色旅游地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为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串联提供了便捷条件。

汝城祠堂群

汝城祠堂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角,东连江西,南接广东,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山区县,36万多人,280多个姓氏。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在这里发现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710多座,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之高,如果不是全国之最,恐怕也算湖南第一了。这些祠堂,大小不一,风格各异,星罗棋布,点缀着汝城的山山水水。汝城古祠堂群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南方民间的古建筑、古文化艺术、古民俗、古宗法、古迁涉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汝城古祠堂群中最具特色的祠堂有范氏家庙、中丞公祠、朱氏家庙、卢氏家庙、叶氏宗祠、李氏宗祠、太保第、周氏宗祠等。这些祠堂不仅造型美,而且历史悠久,功能广泛,文化底蕴也特别深厚。在这里,将这七座祠堂分别简介如下:  范氏家庙:始建于明成化乙已年(1485),占地面积1794平方米,建筑面积907平方米,三开间三进,两天井。门耧高大雄伟,飞檐凌空;门楼及梁柱间镂雕精巧,形象逼真。门前双狮拱卫,门上悬挂“翰林第”、“荣禄大夫”、“谏议大夫”、“通政大夫”、“朝议大夫”、“振威将军”等匾额。中厅两侧有楹联:“寰宇犹一家常存先忧后乐之志;本支垂百世宜敦上和下睦之风”。中厅内还悬挂有横匾三十多块,最引人注目的是明代兵部尚书王守仁赠的“世笃忠正”匾额。中厅内还保存两块石质恩荣碑,碑高80厘米,宽64厘米,厚17厘米,正反两面均浮雕“恩荣”二字,并饰以龙纹、云纹。上厅有一雕刻精美的神龛,安放先人神位。  中丞公祠(含绣衣坊):中丞公祠和绣衣坊均是为纪念明代监察御史范辂而建。中丞公祠始建于明嘉靖壬午年(1522),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2平方米。祠分三进,门楼双檐翘角。中厅有著名书法家范廷杨所书范辂传记雕匾。绣衣坊建造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座东朝西,青石结构,四柱三门,通高7.1米,面阔7.7米。中门门楣上方阴刻“绣衣坊”三个正楷大字,横额右上部阴刻“巡按湖广监察御史毛伯温,整饬郴桂兵备副使汪玉,郴州知州沈火召同、鲁王己,判官姚佐为邑人监察御史范辂立”。左下部阴刻“桂阳知县陈德本,典使张万釜,儒学教谕吴洲,训导李珍大明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立”。牌坊背面的形式、内容与正面相同。除了文字外,中门柱脚置石狮一对,四柱的护柱下部均置石豉,石豉中部刻浮雕异兽。牌访上的石构件上,分别镂刻双凤朝阳、双狮滚球、双猴摘桃、山鸪麋鹿等图案,还刻有老鹰、山羊、孔雀、麒麟、荷花、牡丹等许多动植物图案。  朱氏家庙: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门楼座南朝北,家庙座西朝东,占地面积1008平方米,建筑面积468平方米,由门楼、上厅、中厅、上天井、下天井、厨房六部分组成。家庙的门楼很有特点,斗拱飞檐,单檐歇山式。鸿门由木栅栏门、双扇门、拱式门组成。门前一对石狮,雄狮嘶吼,雌狮亲妮。鸿门粱镂雕三层双龙戏珠,栩栩如生。上端紧贴浮雕八仙、仙翁等神像;中端刻“砀山毓秀,汝水钟祥”八个大字,寓意朱氏始祖源于安徽砀山县;顶端饰以鳌鱼。门联为:“汝水自东来,汇津江达义井世代渊源可溯;朱门当北立,跨锦石跃金鱼瓜瓞德泽延绵”。家庙下天井东面的牌坊也很有特点,牌坊中上方堆塑“金鱼毓秀”,下方粱面刻石质三层浮雕“双龙戏珠”,梁下中央书云际会”,左右两边浮雕钓金龟和钓金蛙的人物图像,再两边还绘有八仙飘海等神话人物故事。另外,家庙内还有几件镇祠之宝,一是四盏祖传的古代宫灯;二是栩栩如生的鲤鱼跳龙门石雕;三是朱德同志手书的“世界一家”金匾。  卢氏家庙(叙伦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6),座西南朝东北,面阔三间,纵深三进,砖木结构,三重封火墙,占地面积367平方米。家庙的门楼制作十分考究,歇山式青瓦布顶,檐下施如意斗拱,斗拱下额枋浮雕多种彩绘图案,鸿门粱镂雕双龙戏珠,额枋正中兰底金字书“南楚名家。”对联是家庙的又一大特点,如门楼柱联为“君峰右列锦屏近,源水中环玉带长”。大门联为“高门迎晓日,望族重清明”。中厅厅柱联为“敬所尊爱所亲文内外贵交修,行其礼奏其乐述渊源忻勿替”。中厅进后厅木门联为“念祖承宗敢不聿修厥德,持身涉世惟时允报其中”。后厅神龛上悬“叙伦堂”匾,两侧联为“祖德高深惟报以春祀秋尝曷淇奈何弗敬,孙谋远大必斯夫行成名立应亦莫若为仁”。家庙的神龛雕刻精美绝仑,内供卢氏始祖及历代有名望的族人神位。庙内还有几块石碑,均为历代重修家庙的碑记。  叶氏家庙(敦本堂):始建于明弘治至嘉靖年间(1488—1528),由朝门及家庙组成,均为砖木结构。朝门座西南朝东北,建筑面积70平方方米;家庙座南朝北,建筑面积378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三进,两天井。家庙的朝门与家庙主体分开,建筑风格别具一格。朝门青砖青瓦青石地板,门前黑漆廊柱上 书“世系由来根叶尹,家声自昔著崖州”,点明始祖来自河南叶县,本系源于崖州都督。打开中门,两侧有两副红底黑字的对联,分别是“七叶重光辉翰苑,三枝毓秀耀庐阳”和“政声传东鲁,世泽著南阳”。进朝门,过一小坪,才是家庙门楼。门楼比起朝门来,显得特别精致,鸿门梁三层镂雕双龙戏珠,云水纹环绕,层层相扣,形象逼真。梁枋上悬挂“叶氏家庙”匾额,两边门柱有对联。门楼下的大门为四对落地隔扇门,雕刻工艺精美。进入前厅,厅柱挂一长联:“地分东南橘绿柚黄敢思异地忘真本,天共楚粤湖深海阔总为同天溯大源”。中厅正中悬挂“敦本堂”匾额,左右各一匾,左匾题“太守”,右匾题“太傅(该匾己失)”。中厅的后壁为一全落地木板墙,墙上挂“府参军”匾额,落款“叶正馨,道光壬丑年”。匾额下方有一木板画屏,画海水之上二龙腾飞,。画下红色底板上 书子孙外出做官人员的姓名、官职。墙后为天井,木板墙两边各开一门通后厅。后厅专用于供奉祖先,厅柱题“世德作求笃宗盟以睦九族循循仁让规矩,彝伦攸叙肃家法而振三纲奕奕尹姑衣冠”长联。神龛十分精致,5对精雕隔扇,精巧秀丽,熠熠生辉。  李氏宗祠:始建于明永乐甲辰年(1424),由两个朝门及宗祠组成,砖木结构。宗祠座西朝东,占地面积364平方米,面阔三间,纵深三进,由门楼、前厅、中厅、后厅、厨房组成。门楼单檐歇山式,鸿门粱镂雕双龙戏珠,顶棚彩绘历史故事,露台青石铺就。大门及两边的侧门门板上均彩绘门神,形象威猛。大门前立一对石鼓,石鼓顶部各卧一石狮。大门上方悬“钦赠铁券”匾,门楣上方书“李氏宗祠”。前厅、中厅、后厅之间用两个天井隔开,便于采光排水。中厅两边山墙上各有四幅祖传彩绘画及一幅对联。左联为“金堂玉马风云际会,苍松翠柏雨露长新”;右联为“爱日依庭祥云在户,潘圮为质松柏居心”。后厅设神龛,上悬“奉天敕命”匾。祠内现还保存一块石雕圣旨碑,正中浮雕“圣旨”二字,两侧饰以龙纹;背面正中浮雕“恩荣”二字,两侧饰以凤纹。祠内两侧山墙上,现还保存有明、清时期的石碑十七块,大部分是维修宗祠的功德碑。据说,宗祠内原来还有十多块牌匾、楹联,均巳毁失。宗祠有两个朝门,在宗祠前坪的东北角;两门之间,有一段围墙连接。两个朝门中,有一个比较简单,称便门。另一个则富丽堂皇,为古典门楼之精典,称八角楼。八角楼除石柱础和门前的一对石鼓外,为木结构建筑,歇山顶,琉璃瓦(原为小青瓦,应恢复),飞檐翘角。主楼有如意斗拱出七跳,左右两侧间衬如意斗拱,出四跳。前后檐斗拱斜向挑出楼粱外35厘米,主楼脊两端饰以陶质鳌鱼,脊中央饰葫芦宝顶。  太保第:这是为明代的太子太保朱英而建的祠堂。始建于明嘉靖元年(1552),座北朝南,砖木结构。占地48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面阔三间,纵深三进。一进为门楼,楼前两侧筑八字形照墙,墙上题写明代太子太保朱英吟咏家乡风物的诗文。门楼歇山顶,屋脊饰葫芦宝瓶,两端饰鲨鱼、陶狮,飞檐翘角。主檐下正中额枋浮雕“太保第”三个大字,额下镂雕双龙戏珠门楣,两侧或精雕、或泥塑古代人物故事和戏剧传说。大门门板上彩绘门神,门两侧立石鼓,门两边悬挂浮雕对联:“间气锤东南笔峰天马;旧家碌史传名宦乡贤”。门楼内檐下上部悬挂“户部检校”、“两广总督”、“内京都察院”、“诰授刑部郎中”、“钦点刑部主事”、“诰授奉政大夫”、“封奉直大夫”七块旧匾。中厅悬挂陈献章题写的“柱石名家”和张廷玉题写的“世臣故家”两块匾。后厅挂朱英画像,像侧有联“父子一时名题雁塔;祖孙三代燕饮鹿呜”。厅柱联为“勋业焕三朝,立德立功,两文生民依保障;本支绵百世,以享以祀,千秋俎豆亘烟明。”

叶氏家庙(敦本堂)

叶氏家庙(敦本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叶氏家庙(敦本堂):始建于明弘治至嘉靖年间(1488—1528),由朝门及家庙组成,均为砖木结构。朝门座西南朝东北,建筑面积70平方方米;家庙座南朝北,建筑面积378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三进,两天井。家庙的朝门与家庙主体分开,建筑风格别具一格。朝门青砖青瓦青石地板,门前黑漆廊柱上 书“世系由来根叶尹,家声自昔著崖州”,点明始祖来自河南叶县,本系源于崖州都督。打开中门,两侧有两副红底黑字的对联,分别是“七叶重光辉翰苑,三枝毓秀耀庐阳”和“政声传东鲁,世泽著南阳”。进朝门,过一小坪,才是家庙门楼。门楼比起朝门来,显得特别精致,鸿门梁三层镂雕双龙戏珠,云水纹环绕,层层相扣,形象逼真。梁枋上悬挂“叶氏家庙”匾额,两边门柱有对联。门楼下的大门为四对落地隔扇门,雕刻工艺精美。进入前厅,厅柱挂一长联:“地分东南橘绿柚黄敢思异地忘真本,天共楚粤湖深海阔总为同天溯大源”。中厅正中悬挂“敦本堂”匾额,左右各一匾,左匾题“太守”,右匾题“太傅(该匾己失)”。中厅的后壁为一全落地木板墙,墙上挂“府参军”匾额,落款“叶正馨,道光壬丑年”。匾额下方有一木板画屏,画海水之上二龙腾飞,。画下红色底板上 书子孙外出做官人员的姓名、官职。墙后为天井,木板墙两边各开一门通后厅。后厅专用于供奉祖先,厅柱题“世德作求笃宗盟以睦九族循循仁让规矩,彝伦攸叙肃家法而振三纲奕奕尹姑衣冠”长联。神龛十分精致,5对精雕隔扇,精巧秀丽,熠熠生辉。

白石岩

  白石岩风景旅游区位于汝城县外沙乡外沙村,省道S324线左侧,与白石书院、白石庵、太平天国古战场一起被列为县级文  物保护单位。经过几年的开发,已形成了山、水、洞、庵、书院、古战场等人文景点和自然景点交汇相融,集中连片的旅游风  景区,是“一日游”的最佳去处。  【白石岩神秘军事洞】此为天然溶洞,全长四公里,洞内流水潺潺,钟乳奇秀,形态万千。七妖精、岩公菩萨、翼王三门  楼……似幻似真美不胜收;企鹅、猴子、石花……惟妙惟肖忍俊不禁。坐于洞内天仙茶楼,一杯淡茶,清幽洞景,退去尘世铅  华,独享桃源纤影,别有一翻隐士超然绝尘的情趣。白石岩洞还曾是个军事用地。沉淀了如荼的年代,历史的反差引来多少长  叹!  【白石庵】这座历经兵火烧劫的古楼,沧桑斑驳中记载了一段段历史,讲述着一个个幕鼓晨钟的故事。通过重新修整,庵  内现供奉着身高3.9米的如来大佛,灵光祥瑞,引来无数善男信女到此烧香祷告,抽签祈福。庵内有千年佛教消灾古泉盆,于盆  中洗手,能消灾生财,好运常驻。  【白石书院】汝城县三大书院之一。曾出进士36个,明朝太子太保朱英、一代名将朱良才少年时都曾求学于此。书院古朴  的建筑,幽雅的环境,汇集山川之灵气,天地之精华,激发学子无限才气和灵感。  【古战场】方圆300多亩,芳草萋萋,残横断垣,静默中把你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置身其中,感受当年英雄的壮志  豪情,沙场的悲壮肃穆,无不承载了当年的壮烈,给人以历史的震撼。  风景区距离汝城四公里,交通便利,客车每5分钟一趟。景区内提供24小时导游服务,各类风味小炒,特色小吃。服务周到,  物美价廉,是休闲聚会的好去处。  外沙乡  汝城县辖乡。1949年属八区,1958年置外沙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2公里,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1.4万。乡政府驻外沙圩。汝宣公路经此。辖梅木、高村、外沙、冲头、坳头、梓里、珠目、荷塘、下洞、盘溪、长春11个村委会和外沙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石灰厂、片石场、红砖厂、煤矿、陶器厂、水电站。为解放军高级将领朱良才出生地。.…… 详细++

汝城“绣衣坊”

汝城“绣衣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绣衣坊”今年483岁有“湖南第一坊”之称的绣衣坊,位于汝城县城郊乡益道村范氏宗祠前之道口。坊为青石结构,四柱三门,高6.8米,宽6.5米,额柱镂雕有龙、凤、狮、麒麟、猴、白鹭、鹤、鹰、马等,中门门额正中刻着“绣衣坊”三个大字。门额右前款为:巡按湖广监察御史毛伯温等字样,左尾署为(当承右前所款):桂阳县知县陈德本等字样。据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长何强介绍,绣衣坊是巡按湖广监察御史毛伯温领衔率领郴州和桂阳县(今汝城县)的一批地方-于正德十四年十二月(1520年元月)专门为监察御史范辂所建。“绣衣”为古代监察御史别称,故牌坊冠名为:“绣衣坊”。  “绣衣坊”反映了古代两位监察-为了维护封建的统治秩序,不畏强权,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的事迹。系古代表彰功德的纪念性坊表建筑物。绣衣坊座东朝南,横跨在范家通往县城的主道之上,造型精美,结构科学,工艺精巧生动,运用阴刻、浮雕、圆雕、漏雕各种手法,把绣衣坊雕琢得玲珑剔透。“绣衣坊”三个正楷大字工整秀劲,主题突出。整座石坊上下协调,沉稳秀丽,是一件精彩的石坊艺术杰作。  2003年4月2日至4月4日,汝城县委政府联合湖南省文物局邀请省内著名专家学者40多人到汝城进行现场考察活动,4月5日,在省博物馆举行“汝城文物新发现专家座谈会新闻发布会”。专家们一致认定汝城绣衣坊堪称“湖南第一坊”。  城郊乡  汝城县辖乡。1949年属一区,1956年属城关镇,1958年属附城公社,1961年属城关公社,1981年设城郊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1.2万。乡政府驻县城劳动路。106国道和汝宜公路经此。辖云善、锦堂、津江、益道、横巷、东正、予乐、甲享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机砖、硅铁、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加工等厂。有厚坊岩景点。.…… 详细++

汝城李氏宗祠

汝城李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李氏宗祠:始建于明永乐甲辰年(1424),由两个朝门及宗祠组成,砖木结构。宗祠座西朝东,占地面积364平方米,面阔三间,纵深三进,由门楼、前厅、中厅、后厅、厨房组成。门楼单檐歇山式,鸿门粱镂雕双龙戏珠,顶棚彩绘历史故事,露台青石铺就。大门及两边的侧门门板上均彩绘门神,形象威猛。大门前立一对石鼓,石鼓顶部各卧一石狮。大门上方悬“钦赠铁券”匾,门楣上方书“李氏宗祠”。前厅、中厅、后厅之间用两个天井隔开,便于采光排水。中厅两边山墙上各有四幅祖传彩绘画及一幅对联。左联为“金堂玉马风云际会,苍松翠柏雨露长新”;右联为“爱日依庭祥云在户,潘圮为质松柏居心”。后厅设神龛,上悬“奉天敕命”匾。祠内现还保存一块石雕圣旨碑,正中浮雕“圣旨”二字,两侧饰以龙纹;背面正中浮雕“恩荣”二字,两侧饰以凤纹。祠内两侧山墙上,现还保存有明、清时期的石碑十七块,大部分是维修宗祠的功德碑。据说,宗祠内原来还有十多块牌匾、楹联,均巳毁失。宗祠有两个朝门,在宗祠前坪的东北角;两门之间,有一段围墙连接。两个朝门中,有一个比较简单,称便门。另一个则富丽堂皇,为古典门楼之精典,称八角楼。八角楼除石柱础和门前的一对石鼓外,为木结构建筑,歇山顶,琉璃瓦(原为小青瓦,应恢复),飞檐翘角。主楼有如意斗拱出七跳,左右两侧间衬如意斗拱,出四跳。前后檐斗拱斜向挑出楼粱外35厘米,主楼脊两端饰以陶质鳌鱼,脊中央饰葫芦宝顶。

金山古村

  金山村位于汝城县土桥镇,距县城东7公里处,辖区面积5.6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820多年的历史。“金山”村的“金”在古代是“荆棘”的“荆”,后来通过金山村民众的辛勤劳动,变“荆棘”之地为金银膏腴之地,“荆棘山”由此也改名为“金银山”了。  金山村现有人口2400多人,居民主要以叶、卢、李三姓为主,在1平方公里面积范围内分布有古祠堂6座。其中叶氏家庙(敦本堂)、卢氏家庙(叙伦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氏家庙(陇西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村由湖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金山花卉基地是龙腾集团2015年依托金山厚重历史文化的古祠堂群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全资投资的全自动、智能化红掌种植基地。基地占地150亩,是汝城县政府在土桥镇做强农业支撑产业、做美生态环境、做精旅游元素、做深文化底蕴、提升管理服务、融合发展三大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的示范项目。  金山荷花基地我们所看到的1200多亩金山荷花基本均为食用莲,品种为广昌太空36号莲。所有的种植工作均是由政府组织50位专业人员进行播种施肥。栽种完毕后,由土地所有农民进行护理,进行收莲售卖工作,这也是土桥村针对政府精准扶贫方针进行的一项尝试,有力促进了农民护理荷花的积极性,同时可极大提高农村整体收入水平,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金山古村结合花卉基地与荷花基地,成为带动汝城未来旅游发展的先驱景点。  

石泉村古建筑群

石泉村古建筑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泉村是三塘胡氏家族聚居地,因“胡氏先祖淑政公号石泉”,故村以其号名之。现在村内的大部分古建筑建于清末,至今有几百年的历史。村落以清代建筑为主,民国“欧式建筑”自成一派,建筑形式保存完好,村落内部特色较强,功能布局精巧,外部形成独特的村落布局,可观性较高;聚落式的格局使得村落自成一派。古民居内部朴素无华,十分内敛。附属在建筑上的装饰物则是石泉古民居的精髓,门坊、石额、墙裙、梁柱、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人物鸟兽栩栩如生,山水花卉妍秀多姿。  村口最打眼的六幢民国时期欧式风格的建筑,恰好围成一个院落,这里曾是“湘南王”胡凤璋的住所。胡凤璋曾任蒋介石国民革命军第一游击中将司令、汝桂警备团团长,是湘粤赣边界武装力量最强的土匪。传说中他“有六个老婆”,所以在1933年修建住宅时,6幢规模相差无几,且单独成栋,以前都有走廊相通。  (一)胡凤璋故居  胡凤璋故居始建于1933年,朝门北向。砖木结构,三层青砖瓦房,由六栋正房、厨房、柴屋、巷道、空坪组成标准的四合院落。每栋长30米,宽11米,栋高12米,总占地面积18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875平方米。房屋建筑宏伟,装饰考究,水磨青砖净水墙,青瓦覆盖硬山屋顶,屋墙全由青砖、青石板、石灰砌成。正门前均安有门簪,门簪上均饰有龙凤呈祥图案,雕工精细,形象生动,立体感颇强。每栋门窗结构相同,大小相等。栋与栋之间既独立又有木质走廊(回廊)相连。每栋楼房的角落都设有枪眼。旧居前是一个数亩大的半圆形的水塘,清波荡漾,天光云影倒影其中,平添了无限风光。  (二)胡湘旧宅  胡湘旧宅是建于民国时期的建筑,由东西南北个一栋三层楼组成了一个封闭的独立空间,建筑欧势风格浓厚,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中西合璧,极富特色,门罩、雕花窗、转角石雕刻精美。  (三)上古寨遗址  上古寨遗址坐东朝西,距村左旁300米左右,山上奇峰突兀,上下怪石嶙峋,地势非常险恶。山寨依山而建,四面均为悬崖峭壁,峭壁上全用大青石、青砖砌成,墙厚约1米,高约3米,围墙全长500米,从山脚到寨顶仅有一条狭窄的青石板阶梯可通,计有400余级。上古寨东西长180米,南北宽70米,占地面积29472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沿上山石阶和寨顶四周筑有9座炮楼,最高的炮楼有5层,寨上有大小炮眼400多个,房屋100多间,最高处有座八角楼,高达4层,全部用石头和三合土筑成。上古寨东面两座山头筑有碉堡,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这就是人称湘南王——胡凤璋为匪时期建筑的巢穴。  (四)真武阁  真武阁位于石泉村西,始建于明正德中期(1511——1561年),为一村之保障。清乾隆葵未(1763年),嘉庆乙巳(1809年)曾经增修。后数十年遭寇毁。同治三年(1864年),重新修建。建筑面积81平方米。现由于年久失修,已是断壁残垣。  真武阁坐西朝东,为双层楼阁,攒尖顶,覆青瓦,四角飞檐,由朝门、庭院、0组成。其墙体采用鹅卵石砌就,开拱形门,两侧各开一空形窗。真武阁为一深进,有两对立柱,原有红彩绘蟠龙,因为岁月剥蚀,只有一柱还保留有原来的色彩纹饰。关内保留有五通碑记,记载着真武阁的兴亡衰败。

热水河水利风景区

热水河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热水河水利风景区位于汝城县热水镇境内,依托乐洞水及两江口水库而建,属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规划面积134.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6.8平方公里。乐洞水也称热水河,全长25公里,流域面积125平方公里。热水镇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也是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  水文景观  1、河流  望城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有湘江纵贯其全境,其主要支流有沩水河、马桥河八曲河等。  (1)沩水河  沩水河发源于湖南省宁乡县扶玉山,又名“沩水”,古名“玉潭江”,为湘江下游左岸一级支流,自西向东流经宁乡县城、双江口,于望城区新康乡与高塘岭镇交界处流入湘江。沩水流域面积2209平方公里,河长144千米,河床平均宽180米,平均坡降1.16‰。  (2)八曲河  八曲河发源于长沙市岳麓区雨敞坪镇甑皮岭,属湘江二级支流,沩水河一级支流。于望城区高塘岭镇胜利村与沩水河汇合后流入湘江,望城区境内流域面积190平方公里,河长40.3千米。  2、湿地  景区内自然湿地、人工湿地资源丰富,湿地在净化水质、为区域居民带来生态人居环境的同时,更为居民及游人提供集休闲游憩、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活休闲好去处。  (1)斑马湖湿地公园  斑马湖湿地公园包括斑马湖生态公园、东湖、张家湖和马桥河湿地公园,其中斑马湖生态公园、东湖和马桥河湿地公园已全面建成。  斑马湖生态公园:总面积0.27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0.13平方公里,护坡绿化面积0.07平方公里,山体植被0.077平方公里。园内树种丰富,乔、灌木及水生植物超过60种,新种植大小苗木10余万株。  东湖湿地公园:总面积约0.93平方公里,其中水面近0.33平方公里,分为文化活动区、河流娱乐区、休憩教育湿地区三个部分。湿地公园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贯通了东湖与湘江及整个斑马湖片区水体,使之形成活水,还尊重场地原始地形格局,最大限度就地保留原生树木,科学整治生态驳岸,营造出“宜人亲水”的绿色空间。市民可在公园体验到绿坡柳岸、霞飞鹭栖的湿地原生态风情。  3、河流交汇口  景区内河流水系丰富,造就河流交汇口众多。  八曲河汇入沩水后并流汇入湘江,这里形起伏有致,水面开阔,自然风光优美。极具欣赏价值。  (二)地文景观  景区地处湘中丘陵与洞庭湖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处于沩水河和湘江交汇的河谷台地,属于丘陵地带的冲积小平原。景区内有极具代表性的高沙脊遗址地层,另有有丰富的山平原、滩地、岛屿等地形景观。景区内水系发达,岸线类型丰富,水岸地形景观千姿百态,有如鬼斧神工、妙趣横生。  (三)天象景观  景区一年中雨、雾、雪、霜四季可见,气候湿润,季节分明,适游期长。最为壮观的景观是水面夕照、渔歌唱晚、水面折鳞等特色风光。  1、霞景  每日的精彩莫过于日出与日落,日出之时,一道璀璨的日光划破天空,从河流的尽头冉冉升起,引的整条河水兴奋不已,躁动的河流爆发出火一般的热情,带着霞光从源头奔涌而来;日落之时,太阳的光芒变得那么的温柔,倒影在入江口上,金灿灿的柔和的光辉洒向每一滴河水,让人沉浸在绮丽的遐想之中。  2、雨景  风雨中漫步,但见星星点点的雨丝飘洒下来,渐渐地结成滴、连成线,近处湖面上的涟漪变成了绽放的朵朵水花,雨雾像烟一样飘荡起来和天空连成一处;经过循序渐进的细细铺垫,伴随着隐约的春雷,雨索性瓢泼下来,一时间天地成了白茫茫的水世界。雨雾渐渐散尽,湖面回复了平静浩淼,天空也恢复了湛蓝空旷,只是绿的更绿了、翠的更翠了、蓝的更蓝了。青山绿水中每一眼都是喜悦、每一眼都是享受。  3、雪景  每当冬季来临,万物休眠等待新春的到来,却总有一个地方仿佛没有冬季,依旧勃勃生机、绿意盎然,那里便是沩水河的两岸,密植的东方杉总是那么的充满活力,即使严寒来临,也倔强的不肯脱去自己绿色的外衣,如若碰上冬雪飘落,银衣裹身,则仿佛是春天里的白雪公主,美艳的姿态令人艳羡不已。  4、雾景  春夏季节,风景区时常雾气缭绕,扑朔迷离;每逢雨后初霁,青雾缥缈,万顷卷舒,茫茫白雾象浩瀚的潮水在千沟万壑间缓缓流动,泛舟-在河流中,宛如在仙宫游憩,若隐若现,烟波浩渺。  (四)生物景观  景区地域气候湿润温和,林木水草丰茂,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植物的生长、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条件,为区域的生态环境修复做出贡献,为区域居民提供生态人居环境,并为周边居民及游人带来生态科普知识的普及。  1、植物景观  区域内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林为主,树种资源丰富,自然生长和引进栽培树种70科、274种,竹类7种,主要林木有杉、松、樟、椿、柑橘、楠竹等。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树种有水杉。重点保护的野生树种有刺楸、水青冈、构栲、山拐枣、中华猕猴桃等,均为少量分布。20世纪80年代在白箬铺白鹤山麓发现的朱砂玉兰,亦为长沙地区首见,属落叶乔木,先花后叶,花型大,洁白如玉,早春时节开放,已培育成庭院观赏树种。  2、动物景观  景区内林间百鸟欢鸣,洞穴蛇栖,江湖鱼跃,物种资源非常丰富。境内有野生动物216种,属湖南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哺乳纲类:刺猬、华南兔(野兔)等;鸟纲:白鹭、池鹭、牛背鹭、赤麻鸭(野鸭)等;爬行纲:中华鳖(地方名脚鱼、甲鱼、团鱼、水鱼)、乌龟、石龙子(地方名四脚蛇)中国水蛇等;两栖纲:东方蝾螈(地方名旱金龙)、中华蟾蜍、黑框蟾蜍、棘胸蛙、虎纹蛙等;此外风景区内江河湖泊有各类鱼种资源89种。  (五)工程景观  景区以“典型水利工程”为突出特色之一,工程类型丰富全面,并极具代表性。具体有如下几种:  1、防洪工程景观  景区为区域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等配套建设了一系列的防洪工程。具体如下:  (1)沩水水闸  沩水水闸位于湘江下游左岸一级支流沩水河河口,2014年底建成,主要由水闸和交通桥组成,水闸共12孔,总净宽144米,挡水前沿长度178.0米,闸顶配套建设了总宽为13.25米的交通桥,建成后的交通桥与城市规划道路潇湘大道北延线连接,将望城区河西片区南北串联,有效解决大众垸与城区的交通瓶颈问题,对带动望城区滨江一线资源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2)黄金水道  黄金水道起于湘江西岸荷塘撇洪渠,流经联合垸、同福垸,于胜利垸高沙脊注入沩水,形成了以大泽湖、张家湖、马桥河、斑马湖、东湖等大型水面为骨架的完整河湖水系。  黄金水道建设一方面将望城滨水新城水系全面打通,增加了区域内雨水调蓄面积,湘江水可自流进入黄金水道并注入沩水,且水道地势由高至低,区域内雨水可实现自排,节约了大量运行费用;另一方面狭长的水道长度和广阔的水域面积将形成望城滨水新城独特的水景观,提升区域的城市品位。充分体现了黄金水道的水生态、水景观的特点,做活了“水”字文章。  (3)城市防洪工程  包括高裕垸城市防洪工程和胜利垸城市防洪工程,其中高裕垸城市防洪工程位于八曲河右岸,上起高乌大道,下止白马巷,总长度1.93km,建设内容为按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对八曲河右岸1.93km堤防进行堤防加固、生态护坡以及沿线涵闸改造等,工程已于2013年全面完工。  胜利垸城市工程位于沩水河、八曲河右岸、湘江左岸,全长9.25km,建设内容为按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培修加固自白马巷经沩水水桥、沩水水闸至湘江长沙综合枢纽的堤防,并进行沿线堤坡护砌,涵闸建设等,工程已于2014年完成。高裕垸城市防洪工程及胜利垸城市防洪工程与湘江大堤实现了无缝对接,形成了望城主城区的百年一遇闭合防洪保护圈,为区域防洪保安提供了保障。  2、生态修复工程景观  景区贯彻实行生态治水、科学治水的理念,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发展区域经济。  望城区污水处理厂,于2012年4月开工建设,2013年1月5日投入试运行,2013年3月5日-7日通过了长沙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2013年8月通过环保竣工验收,2013年10月完成了道路、围墙、厂区绿化等配套工程建设。并配套建设了雨水提升泵房、旋流沉砂池、MSBR生化池、紫外光消毒池、鼓风机房及配电室等设施。污水处理厂采用BOT运作模式,主体工艺采用MSBR处理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B类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能有效处理城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避免污水及其带来的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造成水体污染,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绿化工程景观  景区内在防洪工程—堤垸建设的基础上配套建设了水利风光带。  景区内风光带主要为“两河两垸”风光带,其是在八曲河、沩水河堤防工程的基础上进行的附属景观工程,主要以沩水河、八曲河为主体,休闲长廊和雕塑为主景,配以形式各异的小广场、景观小品、灯光亮化等配套设施,组合种植多品种乔木和灌木,体现江水两岸相互映衬的独特景色。  全线风光带充分体现了望城自然风光,环境优美,是游人观光小憩的好去处,也是市民晨练晚游的佳境。  (六)文化景观  景区文化底蕴深厚,是历史成就与现实效益的完美相合,是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1、高沙脊商周遗址  高沙脊商周遗址,位于湘江西岸的望城区高塘岭镇胜利村大堤旁。出土文物在省博物馆有专题展出。1996—1997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发掘,遗址中以铜器为主要随葬物的5座墓葬是近年来湖南商周考古的重要发现。出土铜鼎、铜尊、铜刀、铜戈等,它们既有中原特色,又有本地特点,反映了湖南地区青铜文化的特殊内涵。  2、名人  景区名人文化丰富,最广为人知的当属雷锋、郭亮等名人。  (1)雷锋  雷锋原名雷正兴,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时无刻不熏陶鼓舞中国人祖祖辈辈的做人法则,深入贯彻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雷锋精神才能在两个百年之际怦然落子。  (2)郭亮  郭亮,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湖南省委书记,工人运动领袖。毛泽东称他是“著名的工人组织者”。中共中央理论刊物《布尔什维克》发表文章,称他是“湖南职工运动的开创者。江西之安源、湖南之水口山、长沙,横亘湘鄂赣三省之粤汉、株萍两路,这些地方工人及其他产业职业工人,都是在他的直接和间接指导下而组织而斗争的。  3、宗教  景区内宗教文化气息浓郁,为区域宗教文化的传播做出贡献。  望城基督教堂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团山公园中,宗教氛围浓郁,每日前来做祷告的人带着虔诚的心,吟唱着祷告的词句,夹杂着鸟儿的啼鸣,令人心情舒畅,整个氛围宁静和谐、使人向往。  4、戏曲  景区戏曲文化流传已久,最为出名的当属新康乡,这里被称为“浪漫戏乡”。  新康东面依傍着滔滔北去的湘江,南面曾有沩水、八曲河以及无数细小支流贯穿其间,水系复杂而水网如织,加之地势平坦开阔湖塘众多,江南水乡特色极为明显。  这里的人都喜欢花鼓戏,人人都会哼上几句戏腔,处处都有花鼓戏曲的旋律,这是新康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新康特有的文化传承。新康一地因有这种现象和传承,人们的生活潇洒而浪漫、活泼而丰富。这让新康周边的人们羡慕不已,向往不已。  新康享誉大江南北,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戏文—《洪兰桂打酒》。这出戏中的故事,发生在新康;这出戏中的语言,来源于新康;这出戏中的主要人物,居住在新康。  交通条件  景区紧邻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并地处望城区城区的核心位置,紧靠望城区政府,可谓地理优势、区位优势独特。  

蜗牛塔

蜗牛塔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蜗牛塔又称热水塔,坐落于汝城县热水镇背面一公里的热水河大水口畔,与仙人桥遥相呼应。蜗牛塔始建于元朝初年,现存为清代所建。相传,古代“蜗牛精”常到热水镇兴风作浪,毁坏禾苗,危害百姓,百姓深恶痛绝。为对付“蜗牛精”,热水有识之士多方筹资建造了该塔,才镇住了“蜗牛精”,蜗牛塔由此得名。蜗牛塔又称热水塔,坐落于汝城县热水镇背面一公里的热水河大水口畔,与仙人桥遥相呼应。蜗牛塔始建于元朝初年,现存为清代所建。相传,古代“蜗牛精”常到热水镇兴风作浪,毁坏禾苗,危害百姓,百姓深恶痛绝。为对付“蜗牛精”,热水有识之士多方筹资建造了该塔,才镇住了“蜗牛精”,蜗牛塔由此得名。  整座塔为六方七级楼阁式砖塔,葫芦宝顶,塔高21米,底面积18平方米。第一级用青石条砌成,高1.7米,边长2.35米,周长14.1米。二级以上为青砖结构。二、四、五、六层门楣分别阳刻有“天开文运”、“文昌阁”、“奎映灵泉”、“文光射斗”等额题,每级之间有6个真假券门,间隔分布。  蜗牛塔矗立在青山绿水之间,结构灵秀,文采焕然,加上有动人的传说,更增加了神秘的气氛。2004年,已同塔下仙人桥一起列为汝城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益将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益将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