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郴州 >> 桂东县 >> 新坊乡

新坊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湖南八面山自然保护区

湖南八面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桂东县西部,地处罗霄山脉中南段,南岭山脉北端,东连湘赣边界的万洋山和诸广山,南抵洪水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7′39″~113°50′08″,北纬25°54′02″~26°06′59″,南北长24公里,东西宽21公里,东、东南与桂东县四都乡和青山乡交界,北与炎陵县相连,西与资兴市毗邻。总面积10974公顷。  该区内从震旦系至志留系长达四系的地质历史时期曾是一片海洋,为一个湘中、湘东南“华夏古陆”的边缘古海槽沉积区,而我省西北部的雪峰山一带为江南古陆,区内接受了从古陆上携带下来的泥沙和有机物等,堆积了区厚的浅海碎屑岩建造。志留纪末,加里东运动表现为大面积的上升运动,海水退却,隆起为陆。而且,它经南北向强烈的水平挤压力,引起东西向和北西向的褶皱、断裂,出现了蛮人坳—带东西向岭脊和北西向断裂的形迹;并使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发生区域变质作用,成为变质程度不深,结晶程度不高的浅变质岩系。后来,地壳相对下降为水,沉积了泥纪中统跳马涧组砂砾岩。中三迭纪末的印支运动,表现为强烈的挤压褶皱,产生长约45公里的水口——八面山一带的S状旋卷构造。中侏罗统末发生的燕山运动,表现为明显的断块运动,形成了近南北向的褶皱山。这种南北向构造迭加了古老的东西向构造,而使褶皱、断裂复杂化。伴随这次运动是接连几次的中酸性岩浆侵入。其中,第一次桃寮花岗岩侵入皮山里向斜,规模比较大;第二次侵入本区未有出露;第三次侵入规模较小,在军营铺和小屋溪一带出露了一系列小岩株。此后,其热液顺裂隙和带理灌入,形成石英脉、花岗伟晶等;地壳不断上升,八面山掘起成为山原形态。燕山运动后,构造运动以间歇性抗升剥蚀夷平,造成现在所见的海拔1000米以上五级剥夷面,形成八面山“H”形地貌轮廓的雏型。晚第三纪开始的新构造运动继承了燕山运动的特征,继续断块上升,且明显地表现为间歇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使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五级剥夷面上升到现在的高度,而呈现出现在的地貌基本轮廓。由于一系列地地质构造运动,坚硬的岩石不易风化,多发育垂直节理和劈理,坡上风化物少,且难以堆积而土层浅薄,其中以40~80厘米厚为最多,土壤的水分、有机质滞留困难,特别是阳坡。  区内岩石的组合主要有花岗岩类、砂岩类和变质岩类三大类。花岗岩类主要分布在桃寮、军营铺和小屋溪等地,约占全区面积的10%,主要岩石有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伟岩、花岗斑岩、长石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砂砾岩类主要分布在桃寮与小桃寮间山脉及八面山主峰周围,约占全区面积的12%,主要岩石有粉砂岩、石英砂岩、砂砾岩等。区内花岗岩类和砂砾岩类以外的广大地区为变质岩类,约占全区面积的78%,主要岩石有砂质板岩、千枚状板岩、变质粉砂岩和变质砂岩、石英岩和角岩等。  地貌  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貌类型是以纵谷岭脊和横谷岭脊为主的中山地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00座,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2051米,高差达1200多米。全区东西两边大致是南北向的山脊,中间是三平行排列的溪谷,为纵谷岭脊地貌类型。  其地貌的基本特点是:东西两边高中间低,中部突起,向南北倾斜,呈现“H”型轮廓;地表切割强烈,山陡坡度大。一般切割深度达500~800米,最大达1100多米。沟谷多呈“V”、“U”形的峡谷。纵谷较长,与主山脊线基本平行排列;地势起伏大,背风和向风、阴坡和阳坡差异显著。  土壤  本区成土母质母岩有变质岩(如砂质板岩)、沉积岩(如砂岩)和岩浆岩(如花岗岩)三大类。这些成土母质母岩在水、热条件和生物作用下,经过长期淋溶过程和湿润森林植物区系的生物积累过程的物质能量的交换和转化,结果形成具自然肥力的土壤。保护区内土壤根据湖南省土壤分类系统,可分为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和水稻土4个土类、6个亚类、17个土属。由于保护区地貌起伏,引起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异,便产生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同时,也就形成了土壤垂直带谱明显,根据调查结果,保护区海拔1300米以下为山地黄壤的主要分布区,海拔1300~1800米以山地黄棕壤为主,海拔1800米以上为山地灌丛草甸土。  山地黄壤为本区基带性土壤类型,一般较深厚肥沃,土壤质地在轻壤——重壤之间,表土层有机质含量为6.51%左右,pH值为4.90~5.80。山地黄棕壤属于北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本区分布面积较大,土壤厚度为50~110厘米,质地变化大,结构多为粒状、小块状和块状,土体较疏松,表土层有机质含量为9.54%左右,PH值为4.0~5.52。山地灌丛草甸土,多为砂岩风化的残积或坡积物,土壤层次发育不完全,粗骨性明显,土层厚度多为30~40厘米,呈棕黑色,表土层有机质含量在9.0%以上,全氮量为0.35%,速效氮321ppm,可见土壤自然肥力较高,pH值为4.5~4.9。  水文  八面山水系为湘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湘江一级支流洣水和耒水的重要发源地。由于八面山呈东西两边高中间低,中部突起,向南北倾斜,呈现“H”型轮廓的地貌特点,使得其主要溪流被围于中间,发源于保护区的中部,自此分别流向南北两个方向。桃寮水、脚盆寮水、水斜水向北方汇入炎陵县斜濑水,流入洣水,注入湘江。青山水、左溪、东水、西水、彩洞河向南方汇入淇水,流入东江水库,经耒水注入湘江。  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前身为桂东县宋坪国有林场。宋坪国有林场始建于1957年元月,场部设两水口,距县城57公里。1958年3月,宋坪国有林场在八面山建立了八面山分场。1977年12月,县革命委员会决定扩大宋坪林场,将青山乡红光村的解放垅划入林场。1978年,将四都乡西水村的军营铺和红卫村的桃寮两个生产队纳入林场管辖。1988年创办大丰山联营林场。1992年创办左溪联营林场。1995年创办西水联营林场。宋坪国有林场隶属桂东县人民政府,为正科级事业单位,业务归口于郴州市林业局和桂东县林业局。  198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以湘政发[1982]29号文批准建立湖南八面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984年湖南省林业厅、湖南省编制委员会、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劳动人事厅以湘林森[84]10号、湘编[84]43号联合下文,正式下达了编制和经费,1984年9月中共桂东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根据上述文件精神,同意设立湖南八面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所,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管理所所址设于军营铺,对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保护管理。2000年3月,桂东县人民政府决定保护区保护管理范围扩大至10974公顷,在土地所有权不变更的前提下,扩大部分的管理权亦归八面山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范围包括八面山自然保护区、宋坪林场一部分及青山乡麻斜村、罗家村、彩洞村和四都乡新龙村、双溪村、文阁村、西水村的部分集体山林,保护区面积10974公顷。为切实保护好八面山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拯救珍稀濒危物种,湖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申请将该省级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8〕5号)批准八面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聚龙居

聚龙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聚龙居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桂东县贝溪乡,此为省内保存较好的集两湖两广建筑精粹的特色民居。  聚龙居,因山脉走向似群龙聚首,故名。俗名戏台背,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广东、海康县清道分司巡检官郭同朝所建,占地18亩,建筑面积2553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为硬山式砖木结构。有3进9厅18井,前后两院,东西外大门。大小居室99间半。入东大门,见墙联:“贝山气灵钟鸿开甲第,溪水源流远蔚启人文”,把贝溪的山水人物概括于此。门楣上为“红光萃”。门柱有联“红映兰阶生瑞草,光凝桂柱长灵台”。正厅大门前檐挑梁木雕双龙抢珠(已毁),门额上为镀金楷书“聚龙居”。双页大门,门上绘门神,中厅前为天井,檐柱左右上方雕刻刘海砍樵故事。檐角饰以花鸟图案,神龛上供列代祖先灵位,后厅设左右厢房。  左边司厅门上 书“胜金谷”。右边司厅门上 书“赛玉川”,两边为厢房、耳房、厨房、浴室,往左巷门进入主人居室,名“雅而幽”,牌楼式隔墙,两边拱门,三层重檐翘角。从后厅可进入左右花厅。右厅名“居易所”,设左右厢房,楼上为绣花楼,左右回廊书“富贵花开、长草名科”,巷门上 书“宽上步”、“省三思”等。右偏厅楼上为私塾,供孔子像。照壁上有慈禧御赐楹联“霁月光风况此胸臆,春葩丽藻粲于齿牙”。左右杂屋为马厩、牛栏、猪圈、厕所,楼上为粮仓。  聚龙居藻井彩绘,窗棂槅扇上精雕细镂的各种人物、动物、花草图案,形态逼真,雕工细腻。近百副楹联、诗对,有行、草、楷各种书体。这里的楼台亭阁,蜿蜒曲折,设计精巧,布局合理,汇集了两湖、两广民居之精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建筑特点,成为省内保存较好的具有特色的民居建筑。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02-61。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贝溪乡  贝溪乡、沙田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沙田镇 桂东县辖乡。1950年设乡,1958年改沙田公社,1965年更名贝溪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33公里,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0.5万。乡政府驻南边。106国道经此。辖贝溪、双洞、南边、壕里、大岭、牛江6个村委会。.…… 详细++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桂东沙田万寿宫

桂东沙田万寿宫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桂东沙田万寿宫——毛泽东等革命活动地位于郴州市桂东县沙田镇万寿宫居委会。  1928年3月底,毛泽东应湘南特委要求,率领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前来湖南策应湘南起义,于3月30日到达桂东沙田墟。师部、团部均设在万寿宫。毛泽东寓此上殿右厢房,在此处中殿厅主持召开了工农革命军第1团负责人会议、工农兵代表会议等重要会议,研究、部署在沙田一带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将桂东赤卫队改编命名为“湘赣边区游击队”。毛泽东在沙田期间,在沙田戏台召开了群众大会,多次登台演说,宣讲革命道理,号召劳苦大众起来打土豪、分田地。  同年8月,红4军28团、29团攻打郴州受挫后,朱德、陈毅率红4军主力转移至沙田一带,开展革命活动。陈毅寓于万寿宫内耳房。朱德、陈毅多次在沙田戏台召开群众大会,动员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桂东的沙田一带,三月、八月两度分配土地,建设了党的组织。”  万寿宫又是新四军驻沙田留守处驻地。1938年初,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支队在沙田改编为抗日义勇军开赴抗日前线后,正式成立了新四军驻沙田留守处,驻万寿宫,顾星奎担任留守处主任,在此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万寿宫建于清未,古寺观建筑,悬山式砖木结构,三进厅,依次增高,建筑面积421.7平方米。前厅有歌台与回廊相接,中后厅木障相隔,两侧各有厢房。民国初期因道士失火烧坏,后经江西商贾集资修建为“江西会馆”,保留了原有殿堂布局结构及其宫门外观。  桂东沙田万寿宫于1972年9月被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10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2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西边山桃寮村

西边山桃寮村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湘粤赣红军游击队桂东活动旧址——西边山桃寮村  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这里有离天三尺三的八面山。有古树参天,密林簇拥的原始次森林。现在,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看到了附近那一排排高大的核桃树吗?正是有了这一片的野生核桃林。所以当地人把这个小村庄叫“桃寮”。  桃寮村是有名的红军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湘赣边区游击队、湘南游击队在这八面山的桃寮村一带进行艰苦卓越的革命活动。  西边山中心苏维埃政府革命旧址  大家随我来。现在我们站在的这个地方,地名叫长排脑。是西边山中心苏维埃政府革命旧址。  桂东分东西两边山。诸广山脉的群山桂东人叫东边山。而八面山脉一带地区叫西边山。东边山与西边山在桂东基本是这样划分的,  1935年5月,红军的副政委游世雄和政治部主任李国兴率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支队中的一支队伍,从普乐的赤水仙到西边山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很快成立了西边山中心苏维埃政府。西边山苏维埃政府的办公地方就在这栋房子里。  现在这土坯房(干打垒)的民房就是当时的西边山中心苏维埃政府。这是一栋有桂东特色的一字栋分两层的土坯房子。中间一个大厅,左右两边有两间房间。用了一间做厨房,其余三间与楼上的房子,当年红军游击队队员作住房。每个住房的土墙里有很多个步枪射击孔。  在这栋房子里,曾经与敌人展开过激烈战斗。土坯墙上还留下许多敌人射击过来的子弹洞。  在这房子里红军游击队召开了桃寮村群众大会,在群众大会上钟为忠被推选为西边山苏维埃主席。钟为忠在党和红军游击队的培养下,懂得了革命的道理,决心为革命事业贡献一切。在他的带动下,钟为忠的父亲和妻子李凤才也参加了红军。  桃寮村仅有17户人家分钟、郭、李、杨、曾等姓,钟姓居多。全村六十余人,以林海茫茫的八面山为革命根椐地,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西边山的所有村民,在西边山中心苏维埃政府主席钟为忠的领导下,打土豪,战土匪。后来桃寮村中心苏维埃政府扩大了工作范围,在桂东、资兴、汝城等地边界上也建立了五个区域性的苏维埃政府。  在极为艰难的岁月中,钟为忠与战友们为了巩固和发展西边山游击根据地,在支援红军队伍、动员群众参军参战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年,在红军的副政委游世雄和钟为忠的发动之下,桃寮村先后有23个男女青年参加了红军游击队。为革命补充了力量。后来有部分战士随王震的队伍前往井冈山跟着毛主席进行革命斗争。  党组织和红军游击支队为了更好地开展地方工作,在八面山的桃寮成立了三个工作团,分赴资兴、汝城、酃县开展革命活动。他们努力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帮助当地成立苏维埃政府、向殷实富户派粮捐款;探敌情、送情报、抬伤员,动员老百姓为红军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等等。组织上又安排钟为忠担任酃、桂边工作团主任。工作团为积极配合革命队伍打击敌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桃寮蛮人坳的战斗旧址  朋友们,我们继续前住桃寮蛮人坳的战斗旧址参观。请大家在行进的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拥挤,防此跌跤。  好,到了。这个地方叫蛮人坳,又名埋人坳。  在这里红军游击队和敌人多次展开激烈的战斗。有一次最大的战斗被称为《蛮人坳大战》。游世雄、钟为忠指挥红军游击队与国民党四十八军进行交战。红军未有伤亡,敌人就死伤13人之多。随后敌人很不服气,趁着红军不备,马上调来大批人马进行反击,在这车湾竹林中的小坡上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炮火连天,子弹如雨。红军游击队终因寡不敌众,损失惨重。这次战斗造成红军伤亡二百余人,钟为忠与刘凤才等几位红军战士在一块巨石后面阻击敌人,才幸免于难。  大家看,就是这块大石头。当时红军就是在这石头后面向敌人开枪射击。这是一块英雄的石头。  现在我继续来讲讲关于蛮人坳古时的故事与桃寮村的红色故事。  建国前,桂东人一提起西边山的蛮人坳,就会联想到这是土匪打劫的地方。有钱人经过此地得带上几个保镖。  在西边山的这条山路上,却是当时桂东通往酃县唯一的道路。这条山路必须经过八面山桃寮,这条路叫“上路”。(西边山有三条路,上路、中路、下路)。进京赶考和酃县商贾贸易等都是从这条路上经过。从军营铺到桃寮得翻越海拔1670米以上的山,爬上这座高山一般二个小时左右。人们爬到山坳上,已经筋疲力尽。一般情况会在此歇歇脚,喘口气。往往在这个时候,土匪出现了,趁机出来抢劫,行路人如果不从,土匪就会将路人处死。  西边山的土匪有三支队伍,一支匪首叫“尺八仔”、另一支匪首叫“黄鼠狼”和一支匪首钟亚川的。经常在整个西边山区域打劫,其中在汝城、资兴、炎陵、桃寮一带活动最为猖狂,欺压老百姓,常常成群结伙地下到村子里抢东西。  更为可恶的是帮助敌人刺探红军游击队的行踪,三支土匪队伍中以钟亚川与敌人的关系最为密切。他还能请来敌人的部队来攻打红军游击队。  蛮人坳大战之后。敌人叫嚣着树林要过火,石头要过刀。钟为忠一家全被杀光,杨家、曾家等全家老少被杀光。全村有10多人遭到国民党政府的严刑拷打,有的还用铁丝穿透手臂,造成终生残废。20多栋茅草屋无一幸免,全部被烧毁,山林也被烧毁数十亩。如今桃寮再无杨、曾二姓。全村仅17户人家,先后46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钟为忠在1936年7月中旬到墩里开展工作时,不幸被捕,铁丝穿手腕,五花大绑押至县城,英勇就义。  钟为忠的妻子刘凤才擦干自己的眼泪,接过烈士的枪,重展旗鼓,担起了西边山中心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担子,把全部烈士的遗霜及家属组织起来,为红军游击队打草鞋、送粮食、购药品和其它物质,及时传递情报等等,并领导他们拿起刀枪和敌人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直至1949年桂东全部解放。  桃寮村的人民为全国的解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西边山桃寮村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用鲜血染红的。桃寮村不愧为令人敬仰的红军村。  作者:郭名德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位于湖南省桂东县沙田镇。桂东县位于湘赣边界、井冈山南麓,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就要求部队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同年10月在江西省遂川县荆竹山动员部队向井冈山进发时,站在雷打石上首次规定了三项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1月部队进驻遂川县城,分散到县城周围农村发动群众时,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1928年4月3日部队到达湖南省桂东县沙田村,毛泽东在沙田镇沙田圩“三十六石丘”田边的土台上,向工农革命军和地方赤卫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建军宗旨教育,向全体官兵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三大纪律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从而奠定了红军统一纪律的基础。《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些纪律,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人民军队的建设起了重大作用。此旧址197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建有萧克将军题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纪念碑”一座,2005年被列为了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唐家大屋

唐家大屋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迎还红军大队旧址—唐家大屋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桂东县城关。此为毛泽东迎还红军大队并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纪念建筑之一。  唐家大屋始建于清末,原为唐姓居住。因年久失修于20世纪50年代倒塌,1967年按原貌修复,旧址土木结构,面积36.平方米,硬山式,小青瓦,厅屋居中连接左右厢房,为两层。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军部负责人会合于此,现旧址内毛泽东、朱德的住房和前委扩大会议室等均作复原陈列。  民国17年(1928)4月,毛泽东、朱德率部在井冈山会师。8月,由于中共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坚持中共湖南省委6月26日要红四军向湖南发展的指示,把红四军两个团拉往湘南,在郴州遭到失败,退回桂东,毛泽东率领部分红军往桂东迎还红军大队。8月23日,两军在桂东会合。毛泽东在城西的唐家大屋召开前委扩大会议,总结失败的教训,决定重回井冈山。  城隍庙在桂东县城内,正面呈长方形,分前厅歌台、墀亭、中厅,正殿城隍神位、拜台,后厅土地神位及厢房三进。  1928年8月,毛泽东从唐家大屋到城隍庙召开群众大会,登台演说,宣传革命道理,多次在此与桂东党组织和湘赣边游击队负责人商讨革命大计,帮助恢复城厢苏维埃政府。城厢苏维埃政府及农民协会即设于此。  1983年10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41-41。

寨前圩红军长征先遣队寨前誓师西征旧址—寨前圩

寨前圩红军长征先遣队寨前誓师西征旧址—寨前圩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长征先遣队寨前誓师西征旧址—寨前圩(含朱氏宗祠、扶氏宗祠)   地址:桂东县寨前乡   时代:清-现代  1934年8月7日下午3时,红六军团全军9700余人在任弼时等率领指挥下,告别湘赣革命根据地,从江西遂川的横石和新江口出发,踏上了西征的征途,揭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红军不顾酷暑炎热、饥饿疲劳,昼夜兼程,突破敌人几道-线,8月11日中午抵达桂东县城以南的寨前圩,当晚摧毁寨前圩至沙田间由当地民团把守的20余座碉堡。至此,红六军团胜利突破重围,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8月12日上午,在寨前圩的河滩上,红六军团召开了连以上干部西征誓师大会,庆祝突围成功。会上正式宣布成立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对全军下一步行动作了战斗动员。寨前圩誓师大会,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斗志,增强了西征必胜的信念和决心。  红六军团的胜利突围,极大地震惊了敌人。蒋介石急令广东军阀陈济棠,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派兵分别在湘粤、湘桂边境堵截,同时电令湖南军阀何键派出主力部队追击。为防堵红军深入湖南,何键急派刘建绪为前敌总指挥,坐镇衡阳指挥作战。  由于敌情变化,红六军团放弃在湘南桂东地区发展游击战、求得暂时立足的计划,8月12日晚,乘敌人围堵部署尚未完成和湘江防御还较薄弱之际,迅速甩开敌人,从寨前圩出发,继续踏上西征之路。  黄维意摄

桂东南华青青竹林

  走进桂东黄洞南华的山山岭岭,举目望见的就是青青的竹林。竹林密密匝匝、厚厚实实,一片葱笼一片翠绿,竹韵悠悠,满含山乡幽深的风情。常有山风拂过。吹得片片竹叶如细雨沙沙跌落,是一曲缠缠绵绵、如泣如诉的乡间浅唱。清晨,竹林袅袅腾起一袭袭的霭气山岚,片片指头宽的绿叶上晶莹的露珠儿一颗一颗往下滚,鸣奏一曲竹韵悠长的旋律。倘若逢上春季的傍晚,那隐藏于竹林中的竹蛙一定会来凑热闹,“呱哒呱哒”地叫着,满林子里就是乡村古朴风格的合奏了。  竹林是一座宝库。竹叶是国宝大熊猫的美味佳肴;粗一些的竹可以用来盛水,做竹筒米饭;竹子还可制成许多农家用具:捞饭的竹篱、挑粮的扁担、装米的竹箩、挡雨的竹笠等;竹子又是绝好的建筑材料,搭架子、竹棚、竹楼等,在我国西南的少数民族用竹搭建起来的吊角楼里住起来既舒适又凉爽;竹子剖成蔑还可以编筐、篓、竹席等;竹子做成工艺品有竹刻、竹雕、竹玩具、竹屏风等。古人对使用竹产品早有记录:“食者竹笋,庇者竹瓦,戴者竹笠,烧者竹薪,衣者竹皮,载者竹筏,履者竹鞋”。  难怪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会洒脱地道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离开老家好多年,我常常想起家乡那青青的竹林,在山边、在溪畔、在屋后,它的那种幽静,那种纤尘不染,真让人割舍不得。真是“野竹野笋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   

石林景观

  在桂东县四都乡青鹅仙山上发现一处天然石林景观。  这个石林群在四都乡大坳境内,距离县城40多公里。在1700多米的青鹅仙山顶,意外的发现掩映在一片高山草原中的石林景观。青鹅仙巨石峥嵘,奇石林立,岩壁俊俏,依山临险,姿态万千,随势自然,有的宛如千斤鼎,有的橡一只大海龟依依不舍回头张望这片美丽的风光,有的似海螺……站在石林景区的山顶远眺,不仅可看到秀美入画的高山草原风光,而且可以看到四都|、贝溪、大塘、流源、寨前等5个相知的村庄景观,指向苍穹,让人怀疑这是一个被时光凝固下来的“古战场”,不由惊叹鬼斧神工之精妙。  根据桂东县志记载,约4亿年前,桂东境内为华夏古陆与江南古陆之间的汪洋大海,由于地壳造山运动开始将这片海域缓缓抬升。经过数千万年的演变,沧海变桑田,那些昔日隐藏在海底的岩石逐渐暴露在空气和阳光只下,接受天然降水中的低酸和一些生物分泌的有机酸的雕蚀,日夜不停的对这些山石精心雕琢。  当地向导介绍,石林景观一带经常有野兔、野猪等野生动物出没。桂东县政协副主席、县旅游协会主席邓建中说:“象这样集高山草原风光与石林之美于一体的风景区在郴州被发现尚属少见。桂东四都境内近年相继发现天然溶洞和石林景观,只要稍加投资、整修开发,即可开发出一条生态旅游路线。   

邓力群故居

邓力群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邓力群故居,坐落于湖南桂东县西南部流源乡山口上屋的邓力群故居是一栋历史悠久的古民居,建筑气势磅礴、建筑手法细腻,始建于清朝乾隆27年左右,逾今已有近300年历史。该房屋为砖木结构,青砖瓦屋,占地约5亩,有大小房间20余间,具有典型江南民居特点。房屋中厅有藻井,后厅有格扇,正厅、书房、卧室、厨房等一应俱全。同时,该房屋前有鱼塘,前坪上建小花园,后有竹山,整个环境典雅舒适。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纪念意义吸引了众多人士前来瞻仰参观,成为了流源乃至全县最具特色和意义的景点,也成为了老区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因而具有极高的保存和保护价值。修缮工作现已经完成,再进行开发利用,为流源村添加“红色”人文资源和“绿色”旅游资源。  第一大看点:古色古香的床,根据当地老人介绍:邓力群就是在这张床上出生的。  第二大看点:能工巧匠的手工  第三大看点:充满岁月沧桑感的天井和台阶  第四大看点:内牌坊。在修葺故居的时候,在内墙上清洗之后,不仅内牌坊露了出来,而且内牌坊这两个字也显露出来,这两个字有人说是村德,也有人说是树德。  第五大看点:灶台。俗话说的好:一个人家兴旺不兴旺,看看这家的灶台修得好不好。谁都不希望家里出了个倒灶台。看看故居这个灶台,临窗而建,光线充足,视野开阔。从这个家里走出去的人,怎么不会前途光明呢?邓焱萍摄    邓力群 (1915~2015)  邓力群(1915年11月—2015年2月10日),原名邓声喈,湖南省桂东县人,北京大学毕业,1935年12月参加革命。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邓力群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思想理论宣传战线的杰出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书记。 人物生平…… 详细++  邓力群 (1915~2015)  邓力群(1915年11月—2015年2月10日),原名邓声喈,湖南省桂东县人,北京大学毕业,1935年12月参加革命。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邓力群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思想理论宣传战线的杰出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书记。 人物生平…… 详细++

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

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位于郴州市桂东县城关镇红军路6号。  纪念馆筹建于1966年,1968年8月竣工开馆,原名“毛泽东同志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馆名系郭沫若手书。1983年,改为现名,由王震题写馆名。纪念馆与“唐家大屋”毗邻,院落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陈列展室面积428平方米,设有序厅及三个展厅,共展出文字、图表、照片等118个版面,陈列实物和复制文物57件。纪念馆属地方党史博物馆,馆藏文字资料555卷,1000多万字,革命文物63件,反映了毛泽东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迎还红军大队重回井冈山、红六军团誓师西征等我党大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任务是宣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农红军和桂东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史实,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2008年进行了全面维修和版面翻新,整体保持完好。  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于1995年8月被郴州市委宣传部公布为郴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沙田戏台

沙田戏台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沙田戏台位于桂东县沙田圩万寿宫前坪。建于清代。平面成“品”字形,建筑面积98平方米,前为台,后为房,前后连接一体。戏台为歇山式土木结构,青瓦覆顶,雕塑压背。侧春云龙导前,中狮子滚球尾后;中脊,去鹊瓶塔;脊端,鱼龙戏水。台前黑漆木柱一对,题联为:“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新世界建设灿烂光明。”联语虽为两句口号,其中却深深地打上大革命时期的历史烙印。   

天鹅山

  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东江湖畔。相传明嘉靖年间,久旱不雨,山岭荒凉。一群白天鹅忽从天飘来,落于山顶。三天后喜降大雨,山上随之生机勃勃,万木葱茏,山名因此而得。园内群峰竟秀,绿树如飞,飞泉流瀑,白鸟争鸣,美丽的天鹅间或从云空缓缓飞国。更有品种繁多的国家保护动物和世界第一银杉群落,名誉中外。好一座如书如画的天鹅山,相依相傍万顷东江湖。

红四军普乐活动旧址群

红四军普乐活动旧址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革命旧址群”包括红四军军部、红军兵工厂、朱德旧居、红军医院、苏维埃政府、刘雄故居、刘彬故居等。还有一条红军路、一座红军桥、一个红军亭。这里是名符其实的红色旅游第一村。  红四军部旧址与朱德旧居  大家随我来。看,这是红四军军部。1928年,朱德与陈毅率领红四军进驻普乐东水,将红四军军部旧址设在这里——东水老屋。这座房子是当时东水的一栋比较宽敞的大屋。  红六军军部设在此地,可退可守。在这里可以看出来,屋后靠着一座小山,并且有路通东洛往东边山,也有路可以从红洞进入齐云山。左方路通南口山至沙田仅五公里左右。右方沿河而上油箩口至龙溪约十公里。  这座房子原为清代刘氏家居。一式两厅的干打垒房子。上盖当地做的小青水瓦,厅堂中二边有厢房,天井采光,布局合理。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房侧有炮楼遗址。炮楼傍边为食厅。食厅隔墙有一间小屋,是当年朱德军长住在这一间。屋内的照壁到处可见红军标语。  朱德与陈毅在东水进行了访贫问苦,发动群众,打土豪,斗地主,重新插标分田等一系列的革命活动。领导东水人民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  随后,成立了东水苏维埃政府农会,建立了革命政权。会址设刘家祠堂。在东水的群众大会上,朱德宣布当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的要具备四个条件……接着朱德亲自向东水苏维埃政府农会授了枪。  最后,朱德在大会上说:“过去土豪劣绅剥削我们,种田的没饭吃,织布的没衣穿。他们把我们穷人压榨得喘不过气来。我们要团结起来,推翻土豪劣绅的统治,实现耕者有其田。”农会的会员们的革命斗争情绪高涨。推动了周边乡、村土地革命斗争蓬勃发展。现在红四军军部旧址已成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第一兵工厂  好,下一个革命旧址是红四军的兵工厂。距离这里不远,不到二十米。  这里就是红军兵工厂。这个地方东水人叫老河汾。红六军兵工厂是朱德和陈毅亲自缔造的。是红军史上的第一兵工厂。  红军兵士与东水工农武装一起在这里垒起二座炉子。共同制造大刀、梭标、匕首、鸟铳、火枪、土步枪等武器,修理红四军部队在战斗中损坏的0配件。并将东水村全村老房子起白硝的老墙体的墙土泥取出来。集中在这里熬制土硝配制火药,进行有效地补充红四军部队的武器装备。战士们把火药装鸟铳和松树炮上,在战场作战杀敌,威震敌胆。太太地提高红军的战斗力。  大家看看这房子的墙体,全栋房子是干打垒的,东水人叫抖墙的。现在大家可以见到这些墙体就有好几处挖了墙洞,这些墙洞全补上了泥砖。搞得象和尚披的袈裟似的。其实这些墙洞就是当时起了白硝,而是红军战士挖出墙泥去熬制火药。把泥砖补上是免得房子倒下来的。  后来东水的铁匠方师傅和几个结壮的青年随朱德的部队上了井冈山。  红军桥  大家随我来,一起去参观红军医院。红军医院设在东水塘下(今鹅公口组)。离这里步行要十五分钟。我们边走边看路上的风景,我一边向大家介绍东水具有纪念意义的红军路、红军桥、红军亭。参观红军医院之后,还有时间我再带大家去参观。好吧。  那我从红军桥讲起吧。红军桥是东水古凉桥,位于在东水峒中心,从沙田路过东水进入齐云山的路上。红军桥是一座木廊桥结构,说是桥吧,远处看是一座大花轿。桥有八根大柱子,桥顶用土窑烧成的小水瓦盖就,桥两边用木板挡住成封闭式。无论风雨来侵,过路人亦可在此歇息。桥板用苦珠树锯成的大木板排成。苦珠树锯成的木板,当地人称为石麻条(方经石),百年不朽,千年不烂。至今任凭几百年来再大洪水也从未冲垮过此桥。东水古木桥,是东水村民的活动中心场所,常有村民在桥上聊天下棋、打牌误乐。古凉桥两边有很长凳供过往客旅歇坐。  1928年朱德经常来此桥上与群众下棋,密切联系群众。利用下棋的机会向群众们宣传革命道理,号召农民群众起来闹革命。  后来,东水人民为了纪念朱德同志与红四军的战士们,把这座古凉桥命名为红军桥。  红军路  东水村至沙田有一条古道仅有五公里,从东水不用一个小时可到达沙田。是一条名符其实的红军路。当年,由朱德与陈毅率领红军部队就是从这条路进入东水的。  现在我们走的就是这条红军路。前面登山路却是乱石铺成苞谷式的山道。红军路上的寺前那地方,有一株高大的百年古枫树。到了秋天红叶满树,让人感到“霜叶红于二月花”。还有一株古松。这古松象一株迎客松,松枝伸展,绿叶婆娑。红军路的半路上有一股山泉水从山崖源源不断地流出,泉水清凉甘洌。一个人可喝,再多的人也喝不完。  这条红军路,从东水缓缓地上坡登南山坳,过了南山坳,可看到沙田全景了,那么就是下山道了。这一段是非常险要的石阶道。看似是从这悬崖石壁上开凿出来的。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在南山坳左侧山高峰叫牛氏仙。是个仙场道观。大家顺着我的手往那里看看牛氏仙。当年在那里设有红军岗哨。红军哨兵可通观从沙田往东水行进的敌人部队。如果发现有敌情。马上在牛氏仙山顶上点放烟火。东水村的红军看到牛氏仙的烟火,就知道沙田方向有敌情,红军战士有充分时间提前做好应战准备。  红军亭  我要向大家讲的红军亭就是在红军路上,正好座落在南山坳。红军亭是干打垒泥墙,亭上盖小水瓦。红军亭中两边各有一条长凳可让行人坐谈歇脚。亭旁有古树绿色葱茏。  每一年东水村都有人义务地为红军亭添瓦捡漏,打扫卫生。现在依然保存完好,是东水村人民对当年朱德与红军的一种思念。  红军路上有古松,有人便在亭中的内墙壁上写一副对联“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上联嵌有“南山”“松”字。下联嵌有“东”“水”字。虽说这对联是牵强,亦可说是巧合。  朱德军长也觉得这联在此地也很有味。在东水农会主席刘继昆家里喝茶时,谈起这亭里的对联。朱德军长觉得有人能为这凉亭的亭门作一副对联也是不错的。刘继昆说,我一直想为南口山坳拟副对联。也只是拟了个上联。随口念出声来:  “四面皆空,非宅非店谁作主?”  朱德军长听了,觉得这农会主席还挺有才的。朱德军长沉思片刻把下联也作了出来。他作的下联是,  “二头有路。是站是坐我当家”。  这凉亭联后来有人用木板刻好挂在凉亭门口。此对联在东水沙田一带传为佳话。  红军医院  好,我们已经到达红军医院了。这里地名叫东水塘下(现在是鹅公口村民小组)。红四军部医院设在山脚下房子里),同样是为了有敌情便于撤退。这房子是一进二厅,盖小水瓦。屋前的土坪还是很宽厰。  1928年8月初,攻打郴州失败的红四军28团、29团,伤亡很严重。在战斗中负伤的红军战士全部安排在这里疗伤,在缺乏药品的情况下,并请东水的草药郎中一起上山采集草药,采来一篓篓草药,桂东是中草药基因库,山上有一千多种中草药。如三七、石猴子、黄精、黄莲、半边莲、半枝莲、早禾子藤、金银花、金毛狗、一枝黄花等等。军医与当地郎中一起自行配制跌打药酒。止血生肌的药粉,还有特制的刀枪药等等。使伤病员得到了很好的疗效。农会的组织十几名革命积极分子去护理伤员,洗衣做饭,烧水种菜。当时也有很多群众送来鸡蛋和三黄鸡,让红军伤病员得到营养的补充。让红军战士伤病员早日重返前方。保持红军的作战力。  红军在东水,处处体现了军民鱼情。1828年8月22日,毛泽东、宛希先率部进入桂东县城后,就派人来到东水红四军军部,与朱德和陈毅取得联系。第二天上午,朱德、陈毅从沙田赶到桂东县城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在桂东唐家大屋召开有营以上干部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8月25日,红军大队分两路回师革命摇篮井冈山。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桂东土陶古窑址~老碗厂

桂东土陶古窑址~老碗厂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桂东土陶古窑址~老碗厂  地址:桂东县普乐乡   时代:清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龙溪瀑布

  龙溪瀑布位于新坊乡龙溪村,沿清澈的小溪而上,有上、下两潭,称为白龙潭和黑龙潭,传说有蛇龙蜷卧于潭底,每当电闪雷鸣,一声霹雳,蛟龙跃水而上,腾云而去。小溪两岸,群山耸翠,傍水逶迤,袅袅雾气,宛然龙的灵气。溯流而上两里左右,便可闻瀑布下坠声,震天巨响,瀑布高126米,涨水时宽达36米,水从陡峻处飞泻而下,遥望若银河倒泻。水坠深潭,溅起的水珠如玉屑纷飞,水气蒸腾弥漫。三伏酷暑,赤日当天,置身其间,暑气顿消,如入仙境。瀑布的右边镶嵌着一幅天然的浮雕人像,两位长者拱手做揖,步履趋前。顶部有一股暗色的锈水渗下,远看似蒙文,村民称为“雷公镌字”,传说雷神不时在上面留言,预示吉凶祸福。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新坊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新坊村

----

泥塘村

----

溪源村

----

新坊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