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涧岩头周家大院古建筑群 | 涧岩头周家大院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涧岩头周家大院古建筑群 涧岩头周家大院古建筑群位于富家桥镇东南18公里何仙观涧岩头村。始建于明世宗嘉靖年间(1550年),完成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因聚族而居于大院里的世代子孙均为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的后裔,故名“周家大院”。涧岩头周家大院位于零陵区何仙观镇境内涧岩头村,是一处古民居群落,由六座庞大的民居宅院组成,包括老院子,红门楼,黑门楼,新院子,子岩府四大家院。具备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较好的开发前景,自2000年以来国家、省级旅游、文物部门多次来这里考察,2006年被列为湖南省第八批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9--11日,由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上,在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举行了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授牌仪式,正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后裔人才辈出,如:周崇傅(1830-1892)字少白,号子岩,清零陵人(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干岩头村)。有文武才。同治元年(1862)举京兆乡试,观政兵部。七年(1868)成进士,入翰林,散馆授编修。光绪元年(1875)改官中书,旋以军咨酒随左宗棠进军天山南北,收复新疆。其间,他参与决策,督办军需,攻绩卓著,赏戴孔雀花翎,同都转三品,权摄关内关外镇迪、高平等处观察使。光绪八年(1882)以后,又随左宗棠到江苏、浙江整饬盐纲,处盐场腥膻之地而两袖清风,以廉洁为时人所称。不久,乞归永州,主讲苹州书院。后起为喀什噶尔兵备道,转署理镇迪道兼按察使。 周希圣,字维学,号元汀,零陵县进贤乡(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干岩头村)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授四川成都府华阳县令。上任后,勤躬善政,爱民如子,被誉为“青天”。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上疏直言,触怒皇帝,被贬为灌阳典史。被贬后,没有因官小而荒废事业,也没有感到自卑。与巡按等公,历时二年,修成《王文成公集》。尔后,他告假还乡,闭门读书。万历三十九年(1611),李廷机为相,周希圣被起用为太仆寺丞。次年,转为尚书司丞。再次年升为光禄寺少卿,典试陕西,量才录用,深得民心。万历四十五年,奉旨到江西迎接益王还朝,被子封为左通政。天启元年(1621),改任南京大理寺卿。次年,迁南京刑部右侍郎,天启五年,升南京户部尚书。后因得罪权宦魏忠贤,被削职为民。 罢官回乡后,潜心著作,主要有《退思堂集》、《怀柳赋》、《寻芝赋》、《湘南志》、《森阁诗稿》等。明思宗崇祯元年,魏忠贤罪行败露被处死。周希圣以名德旧臣,原官起用。周此时无意仕途,坚辞不赴。崇祯八年(1635)十月,病卒于家,享年85岁。 根据史学界对周敦颐的出生地道县楼田村的《濂溪故里周氏族谱》和浙江《诸暨丰江周氏宗谱》、《周氏破塘祖茔祭簿》、《越城周氏支谱、周氏一世公世系表》和何仙观周姓的《周氏宗谱》记载的考证,鲁迅是周敦颐31代孙,周恩来是32代孙,比鲁迅小一辈,与何仙观周姓同是周敦颐次子周焘之后裔。 周家大院典型地体现古代建筑的“风水”思想:大院三面环山,前景开阔。周家大院古建筑群时代跨度大,包括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样式。大院平面呈北斗形状分布,规模庞大,由六个院落组成,占地百余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其布局井然有序,层楼叠院,错落有致。从整体上看,六座院落有分有合,浑然一体,既各自独立成院,又相互和谐勾连。 |
淡岩石刻 | 淡岩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淡岩石刻 时代为秦至清。位于湖南省永州市芝山区富家桥镇。淡岩石刻具有重要的历史与书法艺术价值。 淡岩石刻在淡山下之淡岩内,传说昔有澹姓者居此故名。史载:“有周贞实者,秦始皇时人,遁居于此……始皇三召不起。”淡岩最早的石刻“回中”二字似可作证。 自唐始,即有人为周贞实建祠,并在此建淡山寺。宋熙宁七年(1074)柳应辰题记后,宋黄庭坚、周敦颐、范祖禹、杨万里,明张勉学、王泮、清周崇傅等即于此留下大量诗文。黄庭坚之“永州淡岩天下稀”又使淡岩驰名寰宇。 淡岩石刻见诸记载的为220块,现存的有35块。淡岩石刻的书法风格,真草隶篆一应俱备。有人称赞宋代书法家李建中的淡岩诗为“辞翰双美”,清时即有人拓片收藏。《唐节题名》、《盖侗题名》、《朱正诗》极似米芾书。《李昭辅等题名》篆法秀劲。曾纡书法,其篆隶行草沉着痛快,黄鲁赞之。《柳应辰题名》、《荆延年题名》极似颜真卿之《大唐中兴颂》。“洞天福地”、“同游胜境”等大字,雄健浑宏、气势磅礴,其书法艺术价值极大。 1996年1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45-2。 |
柳子庙 | 柳子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柳子庙是柳子景区的核心景点。公元814年,永州人民为纪念唐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文学家永州司马柳宗元而建。 柳子庙坐落在永州潇水之西的柳子街上,始建于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南宋始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清朝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建。 柳子庙占地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面对愚溪,背靠青山。庙门上镌有柳子庙三字石刻,两边有联。进入大门可见庙为三进三开,首先一座双檐八柱戏台。后行至二进中殿,再后为三进,是正殿、殿中有柳宗元塑像供人祭祀。历代碑碣甚多,其中《荔子碑》、《捕蛇歌》、《寻愚溪谒柳子庙》等堪称文物珍品。正殿后墙的石碑,亦是三绝碑,碑文为韩愈所撰,由苏轼书写,内容却是颂扬柳宗元的事迹,此碑首句为“荔枝丹兮焦黄”,故又名荔枝碑。 小知识: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改革失败遭贬至永州谪居10年,写下了《永州八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同时因心系民众而广受百姓爱戴。永州虽有胜景恐亦在闺中人不识,但柳宗元在永州写下那么多关于永州的华文诗赋,为永州传播声名作出了贡献。柳子庙就是永州人民为纪念他而筑建的。 门票 门票25人民币 开放时间 08:00~18:00 景点位置 湖南永州市零陵区柳宗元纪念馆 |
迴龙塔 | 迴龙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迥龙塔建于明代万历甲申年(1584),塔高37.25米,简体砖石结构,平面八角形,外观七级,里面五层,塔身中空。挺拔雄伟,屹立于永州市城北潇水东岸。塔为邑人左佥都御史吕藿倡建。底层门额行书“迥龙宝塔”为钦差巡抚湖广右佥都御史闽人陈省所题,塔身腰身檐斗拱结构造型保存了宋代建筑艺术遗风,为湖南省重要的砖塔之一。 永州城北约两华里的潇水东岸,屹立着一座古塔,磴居危石,高凌碧汉。这就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迥龙塔。传说,在明朝以前,永州经常阴雨连绵,潇水洪峰瀚漫,白浪滔天。或说是孽龙兴妖作怪。洪水每年不知要夺走多少人的生命财产,老百姓苦不堪言,求神拜佛,都无济于事。因而当时永州人烟稀少,田园荒芜,直到唐元和年间,据传是柳宗元写了《塑螭文》以后,灾情才有所减少;到明万历甲申年间(公元1584年),邑人钦差巡抚操江右佥都御史吕藿,捐金建造了这座宝塔,“回”住了孽龙,镇住了水患.这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现今塔的最下有钦差巡抚湖广右佥都御史闽人陈省题书“回龙定塔”四个行书大字。 迥龙塔作八角形,上小下大,高27.25米,下层宽5.67米;塔身五级,三、四两层各加腰檐一层,因而外表为七级。下层为青石造作,无斗拱饰物,仅在顶部砌出线道一层。从第二层以上均系大条青砖及砂石砌成;每方均设有卷门,卷门两侧砌有假窗,檐部设有斗拱。第一跳头上为瓜子拱,每朵之间,间作鸳鸯文手;第二跳头上置檐头,檐角徐徐翘起。斗拱或腰檐斗拱顶部有一定的空间平面,可由卷门走出塔身,沿塔绕行。塔顶置覆钵,其上置铁相轮。铁相轮上放有一宝葫芦。塔虽系明代建造,但尚保存宋代建筑手法。塔身雄伟,结构精巧,匠心独运,为我省少见的古代建筑。塔身中空,每层有石级,可绕行至最上层;登上塔顶,纵目远眺,云蒸霞蔚,山峰连绵,一碧潇水,环绕塔前;河上孤帆远影,两岸奇石嶙峋,市区全貌,及“潇湘江夜雨”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
朝阳岩石刻 | 朝阳岩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阳岩位于永州市零陵城区大西门对面,潇水河西岸之临江峭壁,是永州八景之一,这里泉水激石、红霞映阁、鸟鸣雾林、风景旖旎,素有“朝阳旭日”之称。 唐永泰二年(765)道州刺史元结诣都计兵,途经永州,维舟岩下,喜其山水秀丽,崖石奇绝,因其岩口东向,取名朝阳岩,并撰《朝阳岩铭》及《朝阳岩》诗,飧于石壁。柳宗元贬居永州后,常到此游览,著有《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朝阳风光,从此闻名。 柳宗元在永州10年间,常来游岩赏景,赋诗述怀。写有《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渔翁》及《江雪》等诗。现岩口石壁上还有他的《渔翁》诗摹刻:“鱼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矣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渔翁夜傍西岩宿"的"西岩"即指"朝阳岩"。黄庭坚、何绍基等均有诗文留于此地。 朝阳岩洞口石壁上有宋嘉祐年间的张子谅所题刻“朝阳岩”三个大字,岩洞左右壁互抱,形成天然的拱形,壁上自唐以来,文人题刻甚多。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明代地貌学家徐霞客,清代诗人兼书法家何绍基,都在这里留下了游迹和著述。 朝阳岩很富诗情画意,她真正地称得上是“诗岩”。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人写诗赞她。唐朝的诗人元结泊舟岩下,挥笔赞其胜景:“朝阳岩下湘水深,朝阳洞口寒泉清。零陵城郭夹湘岸,岩洞幽奇当郡城。荒芜自古人不见,零陵独有先贤传。水石为娱安可羡,长歌一曲留相劝。”宋朝黄庭坚更是赞道:“拂石弄潺湲,俄顷生白云,似欲驾我仙。”把朝阳岩的石、崖、涧、泉之幽奇、幽远刻画得栩栩如生。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的《路过永州游西岩作》诗却别有情调:“洞泉冷冷似清磬,危倚石栏恰可听。一滴终须归大海,几人到此悟平生。”诗中包含了多少人生哲理。 有景才有诗。朝阳岩胜景是诗魂,古今佳吟绝唱咏成了朝阳诗岩。 |
萍岛 | 永州城北8华里,潇水和湘水汇合的地方,有一个小岛,原名频洲,又名萍岛、浮洲。这里四面环水,高洁幽静,环绕一周,约600余米;岛上古木参天,竹蕉繁茂,风光旖旎。柳宗元写的《湘口馆潇湘二水所汇》诗,记叙了频岛风光。传说,很早以前,这里是一个大仅一弓的沙洲。湘水从西,潇水从南奔腾而来,每当春雨瓢泼,洪水暴涨之时,便把此洲吞入腹中。皇娥女英,沿河而上寻找虞舜,路过永州时,正逢大水茫茫,艄公不慎,船只触滩摇震,女英抛下罗巾一块;龙神得报,慌忙放出三只金鸭,将洲高高拱起,从此这个萍岛,便随水浮沉。水涨洲高,满头珠翠。 这里地处潇湘二水汇合口,往来船只如梭,风帆与洲中竹林相映,橹声与洲上鸟语共鸣,诗情画意,风物宜人,故有“萍洲春涨”之称。它系永州名胜之一。潇湘八景中的“潇湘夜雨”指的就是这个地方。萍岛上过去设有潇湘祠和供发蒙读书的湘口馆,清光绪年间,王德榜等创建频洲书院于此。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湖南乡试,频洲书院学生有八人考选贡生。自此频洲书院之名益盛系永州八县的最高学府.辛亥革命后改为频洲学堂。古代建筑现大部分已拆除改建,但学校中心的石板古道,仍青光锃亮,萍岛两边金桂绿叶满枝,与吊竹古樟并茂.高楼大厦掩盖在绿荫丛中,春花秋桂,浓香远溢,沁人心肺。站在洲头望湘江奔腾北去,仰视蓝天,乱云飞渡,使人浮想联翩,留连忘返。 景点位置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西北郊 |
潇湘风景区 | “潇湘”是潇水和湘水的简称,二水在永州市北苹岛汇合。 湘江发源于广西临桂县海洋山。海洋山水向西南流向桂林的叫漓江,向东北流向湖南的是湘水,秦始皇为了制服南越,在灭楚后,曾“发卒五十五万为五军”继续南进,其中一军“守九嶷之塞”(《淮南子·人间训》,为了解决转饷的困难,命御史监禄率卒在湘水和漓之之间,开凿了一条长达30公里的灵渠,从此沟通了长江与珠江水系。湘江从东安渌埠头进入零陵地区,就象一条宽厚的碧绿线带,曲曲折折,绕丘山,越田洞,航程216公里;两岸不仅花黄苗绿,田园似锦,而且鬼斧神工的石炭岩摩崖踞岸削立,奇兀壮观。 潇湘不仅神奇绮丽,而且文人学士辈出,或谪贬永州,或落魄江南,或仕宦荆楚,或旅游潇湘。他们既讴歌潇湘胜境,又抒发思古幽情。宋朝的宋迪,于嘉祐八年春来永,画成潇湘风景平远山水八幅。《梦溪笔谈》载:“宋迪工画,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远浦白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谓之八景。”李宗澍集景成诗,题为《八景》云:“雨入潇湘阻夜游,月华空忆洞庭秋。帆扬远浦归心切,雁觑平沙落势遒。夕照卦村渔唱起,晚钟出寺茗烟浮。晴岚山市宜沽醉,莫待江天暮雪稠。”唐代杜牧,宋代米芾,五代张松龄,宋代柳永等等,都留下不少关于潇湘的题咏,潇湘从来就是诗化了的祖国河山,成了湖南的雅称。 |
回龙塔 | 回龙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龙塔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潇水东岸。该塔建于明代中叶,为一砖石结构八角七级宝塔,分为五层,高近30米。塔内有旋梯至塔顶,每层东南西北四方均开有券门,由此可以走出塔门,外绕塔身环行,远眺四周景色。每层平座和腰檐之间的高度不等,使塔身立面具有变化丰富的韵律感。平座和腰檐下设有五镇作斗拱,斗为砖制,拱为石作,形制上保留了宋代建筑的遗风。 据《零陵县志》载:“因郡城水势瀚漫,吕藿捐金造回龙塔于此口,以镇慑水患。”现塔门额有“回龙宝塔”四字。属省重点保护文物。 回龙塔位于市区潇水东岸。该塔建于明代中叶,为一砖石结构八角七级宝塔,分为五层,高近30米。塔内有旋梯至塔顶,每层东南西北四方均开有券门,由此可以走出塔门,外绕塔身环行,远眺四周景色。每层平座和腰檐之间的高度不等,使塔身立面具有变化丰富的韵律感。平座和腰檐下设有五镇作斗拱,斗为砖制,拱为石作,形制上保留了宋代建筑的遗风。现塔门额有“回龙宝塔”四字。 回龙塔虽系明代建筑,但檐下砖石斗拱仍保存宋代木构建筑的某些特点和手法,结构精巧,凝重挺直,加之各层平座与腰檐之间高度不等,使塔身外形富有变化,为我省现存砖石塔中所少见。登上塔顶,纵目远眺,一碧潇水,环绕塔前,市区全貌,尽收眼底。 1959年1月24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02。 景点位置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柳子街上 |
愚溪眺雪 | 出永州市大西门,过黄叶渡到柳子街,街后有条小溪,水流淙淙,汇入潇水,原名冉溪。因冉姓人家住在这里而得名;又说,从前溪水浑浊如黑染料,不能饮用,因而又名染溪。唐元和五年间(公元810年),柳宗元迁居溪旁改名愚溪。溪水与潇水的汇合口,有一座两拱的石桥,名愚溪桥。桥头怪石嶙峋。明代地貌学家徐霞客曾留下游踪。 传说,自从柳宗元定居愚溪后,与当地人民一道筑堤治水。从愚溪的三处发源地----戴花山、太古源、小桃源起,在数十里的水路中,受尽了千辛万苦,筑成了72座水堤.这一行动感动了苍天。从此,两岸柳绿竹翠,溪水澄清,游鱼可数,溪底及两岸的石头,都变成了白色,群众高兴地叫愚溪为“玉石港”。 柳宗元写有《冉溪》、《愚溪诗对》、《愚溪诗序》等诗文,他在《愚溪诗序》说“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诗刻何处,已无迹可考。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由于时代的变迁,也多不可复识,但愚溪风光,仍为游人向往。特别是深冬季节,雪花纷飞,水天一色,西岸石木参差,寒鸭数点。宛然一幅绝妙画图,真是美景天成,因有“愚溪眺雪”之称。 |
永州武庙 | 永州武庙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永州武庙 时代为明。位于湖南省永州市芝山区东山乡。武庙建筑雄伟古朴,两根大龙柱鳞爪飞扬,堪称国宝。 庙原系明代建立的“蜀汉前将军壮缪侯祠”,以祭祀关羽,清初毁于兵火,清顺治十三年(1656)重修,题“关帝庙”,清雍正三年(1725)加春秋祭,始称武庙,乾隆、嘉庆重修。现存建筑为光绪十年(1884)修建。 武庙原来规模较大,现存正殿,殿前有抱厦、五龙丹墀等。 正殿,坐东朝西,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高台围栏式,面阔5间进深3间,红墙青瓦,脊中竖宝葫芦,两端置吻兽,其余檐角置鱼形吻。两山置博风板和悬鱼。殿前设6柱单檐歇山抱厦,抱厦后脊延伸,与大殿重檐连为一体,做成双沟,抱厦脊中亦竖宝葫芦,造型别致。 武庙位于东山之巅,上凌青汉,前瞰清流,建筑雄伟而古朴。青石龙柱、五龙丹墀、圆雕石狮等,雕刻细腻,功力透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殿前两根青石龙柱,高4.73米,柱径0.41米,浮雕石龙从下而上缠绕其中,威武有力,实属罕见。 1996年1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39-15。 |
湖南零陵潇水国家湿地公园 | 湖南零陵潇水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零陵潇水国家湿地公园于2016年12月30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建设(林湿发【2016】193号文件)。包括潇水、贤水零陵区河段,河洲漫滩及周边部分山地等。由南向北贯穿零陵区,在蘋洲汇入湘江。潇水湿地公园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11°29′56"~111°41′6",北纬 26°1′29"~26°15′28"之间,南北长 25.8 千米,东西宽18.6 千米,总面积 1549.5 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376.2公顷,占88.82%。涉及永州市零陵区的七里店、朝阳、徐家井、南津渡、菱角塘、富家桥、凼底等 7 个乡(镇、街道)48 个村。分为管理服务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五大功能区。湿地公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资源极其丰富,水质良好。潇水湿地公园内生物种类繁多,共有种子植物 555 种,其中湿地植物 235 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6 种;野生脊椎动物 204 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13 种,中国特有动物 17 种。 |
黄田铺石棚 | 黄田铺石棚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田铺石棚位于零陵区黄田铺镇老街口。它由四块硕大的天然巨型石灰岩石堆垒架构而成(计顶石一块,墙石三块),顶面形似山峰,顶石九棱九面,面面光滑,留有人类加工痕迹。顶石高2.9米,厚3.4米,墙石高1.1—1.2米,为不规则棱形石柱。重量约10吨棚口坐地朝西南,前后口相通,棚内室宽1.5米,纵深3.4米,高1.2米,其间可以通人,棚底前后有槽,前槽内嵌有一小石块,形式别致据考证,石棚为距今二万年前的石器时代遗物,被考古学者称之为“世石文化”。石棚的作用,学者们看法不尽相同,有的说是古人类居住的洞穴;有的说是世石坟墓,意义如同埃及的金字塔;有的说是一种宗教祭祀建筑物;有的说是古代氏族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 整个石棚基于天然岩石构成的台阶上,反映了原始永州人择居的聪明才智。 黄田铺石棚是我国历史上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用天然巨石构建的棚式敞洞穴遗址,对于探求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的宗教、思想观念,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2006年被列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零陵文庙 | 零陵文庙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零陵文庙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文庙之木、石雕技艺精湛,为本省文庙建筑中之艺术珍品。 宋嘉定元年(1208)始建,清乾隆四十年(1775)重建。清嘉庆、道光年间均进行修葺。现存建筑主要为大成殿,砖木结构,面阔5间,进深3间,高17.1米,重檐歇山顶,翼角高翘,黄琉璃瓦,正脊置宝鼎,占地700平方米。 文庙建筑的主要特点:木雕、石刻技艺精湛。殿前汉白玉龙柱,青石凤柱,殿前石狮、石象、五龙丹墀、大成殿高台、殿周石围栏、月台四周等利用阴刻、浅浮雕、圆雕、高浮雕、镂空雕等手法,表现永州山水风物、历史典故。殿前木额枋高浮雕、镂空透雕龙凤、禽兽、花卉纹饰,线条流畅,雕刻精细。这些均为省内文庙建筑中之艺术珍品。本省古建筑中多广泛应用石材料作建筑构件,而采用汉白玉柱,制作或透雕各种精美的动物或花卉图案者,则属少见。 1959年1月24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01。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
黄阳司窑址 | 黄阳司窑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阳司窑址 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黄阳司镇陶家洲与钱家洲之间的湘江河岸。共五处依次排列,各相距50~70米。窰室呈长条形斜坡状延伸,用匣缽装烧。釉色青黄或浅黄,开片或不开片,90%坯胎涂化妆土,胎色成砖红色。器形以碗、碟为主,兼有杯、瓶、坛、罐。碗、碟内印团花或文字,图案有莲花、菊花、蝴蝶及几何图形,文字印有“唐、何”姓氏题记,“开元通宝、宋元通宝”等钱文,碗90%为圆口。 |
零陵文武双庙 | 零陵文武双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零陵文庙位于永州市零陵古城东门岭路(永州市五中旁,零陵文物管理所内),原为“零陵县文庙”,又名“县学宫”、“先师庙”、“孔子庙”、“圣庙”等,始建于宋嘉定初年(1208年),原址为潇水西岸愚溪桥左,后曾六次迁移改建,四易其地。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重建,但今仅余大成殿及东西两庑,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 大成殿为歇山重檐,翼角高翘,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殿前廊有石柱四根,两根为汉白玉柱,两根为青石柱,分别浮雕着蟠龙与飞凤。殿前月台及丹墀两旁分立石狮、石象各一对,丹墀则为汉白玉浮雕云龙。大殿台基及四周的石围栏上,以及各廊柱、殿柱之石础,均雕刻着人物故事及飞禽、走兽、花卉等图案,选型古朴,精致细腻,栩栩如生,可谓件件珍品。 2013年,零陵文庙与零陵武庙合为零陵文武双庙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地区 | 景点 |
---|---|
小江河村 |
---- |
高贤村 |
---- |
秧丘埠村 |
---- |
西山村 |
---- |
鲁塘村 |
---- |
民族村 |
---- |
眭家铺村 |
---- |
天神观村 |
---- |
仙神沟村 |
---- |
龙家园村 |
---- |
将军滩村 |
---- |
干岩头村 |
---- |
涧岩头村 |
---- |
阳河村 |
---- |
新屋湾村 |
---- |
回龙山村 |
---- |
大仙观村 |
---- |
马鞍岌村 |
---- |
茶叶湾村 |
---- |
荷叶塘村 |
---- |
板栗江村 |
---- |
观音冲村 |
---- |
小乙垒村 |
---- |
黄沙岭村 |
---- |
高车头村 |
---- |
大庙头村 |
---- |
栗山铺村 |
---- |
何家坪村 |
---- |
杨柳塘村 |
---- |
水平村 |
---- |
旺洞村 |
---- |
青山桥村 |
---- |
渔池头村 |
---- |
桃华洞村 |
---- |
高山岭村 |
---- |
荷塘复村 |
---- |
船头村 |
---- |
张阿复村 |
---- |
栗山里村 |
---- |
福兴观村 |
---- |
石角塘村 |
---- |
晓里塘村 |
---- |
神福塘村 |
---- |
峦石山村 |
---- |
木山底村 |
---- |
古木头村 |
---- |
王何村 |
---- |
四山头村 |
---- |
车田村 |
---- |
富家桥村 |
---- |
永兴桥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