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永州 >> 宁远县 >> 九嶷瑶族乡

九嶷瑶族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九嶷山

九嶷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宁远县境内,宁远县城南60里,属南岭山脉之萌渚岭,纵横2000余里,南接罗浮,北连衡岳。素以独特的风光,奇异的溶洞,古老的文物,动人的传说,驰名中外,令人神往。《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水经注》云:“苍梧之野,峰秀数邵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  九嶷山-得名于舜帝之南巡。这里峰峦叠峙,深邃幽奇,千米以上高峰有90多处,  多为砂页岩、花岗岩、变质岩组成。主峰畚箕窝,海拔1985米,在宁远县境内。道县部分在县境东南部,距县城48公里。东起癞子山(海拔1834.6米),西至丰村大岭,横跨30公里,南北纵跨29公里。在四马桥镇有大风坳、牛銮心、西岭、大河坳等山,在洪塘营瑶族乡有老虎坳、大风坳、野人冲、锅巴山、大盖坳、小盖坳、彭子厂岭、老山冲源、茶坳等山,在蚣坝镇有丰村大岭等山,组成道县东南山地区,是人稀地广之地,中山地貌类型。  传说,舜帝死后,二妃娥皇女英千里迢迢前来寻觅,溯潇水而上,沿大小紫荆河而下;由于九峰相仿,令人疑惑,终未得见。九嶷山,九峰耸立,山峰耸翠,巍峨壮丽,溶洞密布,绿水常流,自然风光十分秀丽。舜源峰居中,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域、石楼、朱明、潇韶八峰,拔地而起,如众星拱月,簇拥着舜源峰,紧紧依偎在两旁的娥皇峰与女英峰,特别端庄秀丽,婀娜多姿。登临舜源峰,极目远眺,莽莽群山,绵延起伏,如千帆竞发,奔腾而来,不禁使人想起“万里江山朝九嶷”的佳句。舜源峰下,有舜庙,红墙碧瓦掩映在绿树丛中,秦松汉柏高耸入云,香杉修竹茂密苍翠。碑碣林立,古迹甚多。最著名的景点有舜源峰、舜帝庙、三分石、宁远文庙以及紫霞岩、玉琯岩等。九嶷山是一个瑶族聚居区,瑶族的瑶歌、长鼓舞,以及瑶家姑娘出嫁“坐歌堂”的婚俗,都是风趣而极富情致的活动,可使人永志不忘。此外瑶家的银饰、刺绣、编舜帝陵  织、挑花等,都是久负盛名的手工工艺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前人有诗云:“万里辞黄屋,千秋寄碧岑。莫嫌山庙冷,方称土阶心,木石时为偶,英皇恨转深。微闻松林里,佻偬凤仪音。”召集这里办起了九嶷中学和九嶷山学院,琅琅的读书声,代替了古时的木鱼声,给九嶷山增添了生气。  一作“九疑山”,在今湖南省境内,传说舜葬于此。《山海经·海内经》云:  “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云:“营水出营阳泠道县南山,西流径九疑山下。蟠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九嶷山风光  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太平御览》卷四一引《郡  国志》云:“九疑山有九峰:一曰丹朱峰;二曰石城峰;三曰楼溪峰,形如楼;四曰娥皇峰,峰下有舜池,池旁春月百鸟生卵,人取之则迷路,致本处可得还;五曰舜源峰,此峰最高,上多紫兰;六曰女英峰,舜墓在此峰下;七曰箫韶峰,峰下即象耕鸟耘之处;八曰纪峰马明生遇安期生授金液神丹之处;九曰纪林峰,周义山字秀通,开石函得《李山经》,读之得仙也。九水七则流归岭北,二则翻注广南。”九疑之形胜大略如此。  交通  从永州市出发可以直接驱车行经永连公路到宁远县,也可以从广州市乘坐火车至郴州市后,再换乘到宁远县的中巴。如果你没有去过桂林市,先游桂林,把宁远当做第2站也是一个不错的计划。从桂林到宁远需4小时。宁远县城的水市停车场有面包车或中巴直达九嶷山景区,路程约30公里,车费只需5元。中巴终点站为舜陵,若需到其它景点游玩,可步行也可换乘摩托车,摩托车一般3元钱即可。  汽车线路  宁远县城有班车到九疑山(每10分钟一班),出租的士30分钟可达九疑山景区  衡昆高速公路、永(州)连(州)公路、永州机场构筑九嶷山交通三大体系,驾车从桂林、长沙、广州至九嶷山分别只有3、4、5个小时。-  自驾线路  永州到九嶷山自驾车路线:永州至宁远县(走永连公路)至九嶷山景区,车程2个半小时,路况较好九嶷山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广州到九嶷山自驾车路线:广州-九疑山(370km)广州-广清高速-清远-清连高速-连州-永连公路-宁远九疑山  郴州到九嶷山自驾车路线:郴州-九疑山(127km)郴州-桂阳-宁远九疑山  长沙到九嶷山自驾车路线:长沙-九疑山(480km)长沙-京珠高速-衡阳-衡枣高速-永州-永连公路-宁远九疑山  桂林到九嶷山自驾车路线:桂林-九疑山(200km)桂林-道县-宁远九疑山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瑶族乡(宁远县城南60里)  等级:AAAA  电话:0746-7583398,0746-7583913  开放时间:  9:00-17:30  门票:  40元

九嶷山舜帝陵

九嶷山舜帝陵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舜帝陵位于宁远县城南三十公里处的九疑山,是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舜帝的陵庙。舜帝陵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分为两个自然院落,九个单体建筑,从外入内有玉带桥,仪门、神道、山门、干门、拜殿、正殿、寝殿、左右厢房、左右碑房和碑廊,三面宫墙环绕;气势恢宏,结构严谨,是我国始祖陵中最高最大的陵,被称为“华夏第一陵”。  舜帝陵  庙前广场东侧,有手书“九嶷山舜帝陵”汉白玉碑一块,北边是长长的神道,两旁并立石人石兽,神道尽头建三桥,横跨九嶷河。对面有山峰矗立,秀丽端庄,丰腴俊美,与舜源峰遥望,相传为娥皇峰。西北不远,又有一峰,清秀挺拔,亭亭玉立,这就是女英峰了,两旁还有小山,叫美女峰和梳子峰,据说是女英的侍女。娥皇女英两峰并峙,脉脉含情,似与舜源峰相偎依,不禁使人想起二妃的凄美的传说。有诗道:“云际两峰立,相传是二妃。山山朝帝寝,树树带春晖。有泪洒斑竹,无人尚举衣。依稀松柏里,还见彩鸾飞。”  进了午门,左右有钟楼,东西设厢房。迎面就是拜殿,陈列了九疑山地形模型和一套仿古铜编钟在内,三面墙上有刻书,古文隶体,介绍舜帝生平及业绩。  拜殿之后是陵庙的主建筑——正殿,气势宏伟,庄严肃穆。殿前东北有“抚瑶颂”碑一块,高约3米,为明万历四年(1576)立。大殿四周,古木参天,据《九疑山志》载,庙旁原有香杉十五株,入夜,其稍常见亮光,称“天灯”,可惜杉树皆已老死。今距舜陵15里的将军庙,仍有香杉四株,九嶷山  枝干粗大,须三人合抱。香杉为九嶷三宝之一,虽形与一般杉树无异,但其皮色较深,针叶较细,木质也较普通杉木坚韧,扣之作铜铁之声,去皮,则有芳香如檀,故名香杉。邑人李郃有《咏舜庙古杉》一首:“总负亿年质,高临千仞峰。贞心欺晚桂,劲节掩寒松。任彼风飚折,挺然霜雪冲。茎凌霄汉表,根蟠龙窟中。仙客频栖舞,良工何渺逢。枝头连理翠,拥护圣神宫。”郃(808—873),字子玄,号西贞,下灌人,唐太和二年(828)举贤良方正,擢进士第一,为湖广首位状元。现仅在大殿西北存古柏一棵,虽历经千年风雨,仍苍翠满枝,被尊为神树,枝上挂满祈福绸带。  正殿内有舜帝铜像一尊,只见他正襟危坐,右手持剑,气宇轩昂。铜像背后为万山朝舜图画,其景在下灌东南,灌溪仙境景区内,极目远眺,但见山势逶迤,如屏如障,绵延数十里,且山山皆向九嶷,故有“天下万山朝九嶷”之说。背面有“二妃图”,图中娥皇女英抚竹而泣,竹枝尽斑,左右书屈原《湘君》诗:“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为隶体。正殿四周的护栏上,刻着九疑风光、舜帝传说和历代名人与九疑的故事,都有文字说明,简单扼要。  出了正殿,拾级而上,就到了寝殿,为一敞开式建筑,紧邻舜源峰,正中为“帝舜有虞氏之陵”碑,相传是汉徐俭所立。祭舜,历代皆有之,明洪武年间,定下了三年一大祭,一年一小祭的规矩,沿用至今。大祭由朝廷派钦差或大臣,亲奉诏书来舜庙祭奠,小祭则由当地县令和地方生员陪同完成。寝殿下方,左右设碑廊,陈列从清朝到民国的祭碑32块,其中何绍基的“谕祭文”,被誉为书苑珍品。2000年9月9日,永州6万多干部群众和来自中央、省直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美国、泰国、和台湾、香港地区的舜裔宗亲代表在舜陵隆重-,公祭舜帝,规模空前。  舜源峰  山中海拔最高的是舜源峰。这座山与舜帝的传说渊源很深。传说舜帝到南方巡狩,走到九嶷山时不幸驾崩,他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听闻噩耗一路哭泣来到这里,她们的泪水洒落在竹上,于是湖南就有了斑竹,这种竹子也被称为湘妃竹。九嶷山一带的人感念舜帝为百姓做了很多事,于是在山下为他修陵筑庙。除了美丽的神话传说和舜陵、舜庙外,九嶷山有挺拔雄伟的山峰、郁郁葱葱的-、千奇百怪的溶洞及汩汩流淌的溪泉。  舜陵后的舜源峰,现已开辟为公园。山峰海拔600米,因属舜葬之所,历来就为封禁之地,所以古木参天,怪石嶙峋。山上林木覆盖率98.5%,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4.8万,是纯天然的氧吧。舜源峰为九嶷九峰之首,位居中央,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楼、石城、朱明、箫韶如众星拱月,环而护之。其峰南北走向,三峰并立,山势雄奇,北边为悬崖绝壁,上有千年石枞一株,干大数围。石枞也为九嶷三宝之一,与一般枞树相似,只因其多长在峰巅石崖之上,故名石枞。其性耐寒耐旱,主干笔直,皮色深红,木质坚硬,了又有五叶、七叶、九叶之分。据旧志载,九嶷九峰之巅皆生石枞,如今只有舜源、娥皇、石楼、桂林四峰有之,他处均无。有人曾试将山上生长的石枞移至别处种植,终不见有存活者。舜源主峰上猕猴成群,常与游人相戏,别具情趣,登顶四望,九疑山光水色尽收眼底,使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宁远文庙

宁远文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远古城西廓有一群巍峨的宫殿式建筑,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十分显目,它就是名闻遐迩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疑山风景名胜区重要人文景观——宁远文庙。  宁远文庙,原建在距宁远县的城东11公里的冷道县故城,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县城易名迁址,随县城迁建于今地,又名学宫,是祀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堂,又是古代社会官办的学堂,它是庙学合一的教育机构,是传播儒文化的神圣殿堂。  宁远文庙历史上曾多次进行修缮。明代洪武二年(1369)、永乐十七年(1419)至成化十一年(1475)、嘉靖十五年(1536)、嘉靖二十六年(1547)数次重修;清代康熙七年(1668)至二十年(1681)、乾隆三十三年(1768)两次重修。清同治十二年(1873),县人黄习溶因军功被清朝迁授四品顶戴,为振兴人文,捐银倡修,筹集白银六万余两,历十个冬春,于光绪八年(1882)竣工,成为当时“湖湘之最大”。近代,教育的普及,推动学校的教育功能,被辟作“民众教育图书馆”。1926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被作县农运的中心,成了农会、工会的办公地点,后又在庙内先后办了平民女子习艺工厂、县立女子高等小学等。1937年,日寇进逼长沙,省会湖南私立育群中学(长沙市八中)迁来宁远,占用作校舍,直至1951年迁出。随后,被占作县直属粮库的粮仓。直到1959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粮仓才迁出。  1959年3月,省文化厅拨款3000元,对乡贤、名宦两祠作了简单的装修,县文化馆及县文化艺术学校迁入,乡贤祠改作图书室,名宦祠作为文艺学校的办公及教师、女生住房,西庑作教室,当时大成殿的廒仓尚未来得及拆迁,作艺校的男生宿舍。后来男宿舍搬到二中建在后园内的一栋平房里。外园东边围墙一带,则被县发电厂占用,电厂在围墙上挖了两个大洞,作为锅炉门,墙外盖起了锅炉房,南边照壁下搭建了厂棚,堆放燃料(当时以木柴作燃料烧锅炉)。这期间,尽管先后被各机关、学校、仓库占用,但均未开前门,来文化馆借书的读者,也只能从东侧腾蛟门进入,仍然是封闭状态。  1963年10月,省拨款5万元整修屋面,防渗治漏,保护和延长这处古建筑的使用寿命。1996年,“文革”开始后,文庙首当“破四旧”之冲,一批造反冲进文庙,半天内砸毁文庙精美的石雕受到摧残,并准备下午来卸瓦拆房,后来,据说是为首的“头头”回家后肚疼不止,又遭其母责骂,才没有率队再来,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1967年,县文化系统“造反派”为紧跟“大好形势”,表现自己是革命群众组织,将两侧厢房辟作展厅,用胶合板封上大成门的浮钉,写上毛主席手体诗词,在照壁上开了可供汽车进出的大门,园内立满了水泥预制板语录牌,拆除大成殿的孔子神龛、皇帝题匾。以毛泽东历史照片为主要内容,把命名为“毛泽东同志光学形象敬仰馆”。  1973年,国务院再次行文,要求各地保护历史文物,重新立起了“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牌。1974年夏,省拨款3万元,翻修大成殿。1976年,文化馆、图书馆恢复建制,两单位分别以作办公用房和住房,1979年,县文化局从文教科中分出建制,借住西厢房办公。1981年,省拨款4.2万元维修大成殿及崇圣祠。1983年,省人民政府重新颂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财政拨款1.4万元为大成殿、大成门、乡贤名宦两祠重施油漆。1984年,修复“文革”中-闭的步贤坊,封闭了开在照壁上的大门。自1982年起,开始在大成殿售票参观,每票人民币两分,后改为五分,并在步贤坊收票,收入主要用于解决内卫生维护支出。1985年,县政府限期拆迁了“文革”中建在步贤坊门口的水果店。这年的3月,县文物管理所正式成立,作为群众游览的场所,正式开放。9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周令钊先生带领九名学生来宁远采风,对的高浮雕镂孔石雕,作出了可与故宫太和殿丹墀比美的评价。1987年,九疑山风景名胜区正式经省人民政府公布,我们印刷了胶印彩色门票,并标上了九疑山风景名胜区游览纪念,将宁远作为九疑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景点,对外宣传和对外开放。1989年,省文物局拨款2万元,我们修复了大成殿木质页子门,县财政拨款1万元,在大成殿重塑了孔子座像。  自1987年,县图书馆开始迁出起,占用的老年人体协活动中心、县文化局陆续外迁,至1989年冬已全部迁出。为了加强安全保卫与售票参观,占用后园的县文化馆也另辟大门出入,不再由进出,开始向专供游览的景点过渡。1995年8月6日,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的古建专家郑孝燮、罗哲文先生来宁远考察,被宁远精美壮观的石雕龙凤柱群所吸引,留连忘返,赞不绝口称其为“不愧国宝”。1996年11月21日,国务院正式行文公布宁远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中国文物报》刊登了我的文章《中南最大的孔庙——宁远》,宁远正式通过国家级媒体走向海内外。嗣后,台湾喜义市崇圣博物馆又发行了明信片《宁远大成殿》的照片。1997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编撰的大型文献性图书《中国风景名胜大观》(古迹券)收入宁远照片。此书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并向各国驻华使馆赠送和向海外发行。宁远作为国家著名名胜古迹,由国家主管部门和出版机构推向世界。每年接待游客逐年递增。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一些学者访问了宁远。  宁远文庙座北朝南,东西宽60.2米,南北长170.8米。占地10282平方米。建筑物采用中轴线对称式布局,中轴线上自南至北建筑分别为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两侧对称式排列着登圣坊、步贤坊、腾蛟门、起凤门、乡贤祠、名宦祠、东西庑、尊经阁、明伦堂建筑。大成门及乡贤、名宦两祠建筑相连形成一道东西屏障,将分隔成前园与后院两进院落,园中池映风荷,绿树扶荫,棂星门石坊峙立,一派中国园林景色;院内建筑,曲廊环回将东西庑、大成殿、尊经阁、明伦堂、崇圣祠连接在一起,为典型的中国四合院式建筑风格。中国石雕是宁远建筑装饰的特色,它不仅拥有全国古建筑中唯一的龙凤石柱群石雕,还有月台围栏石雕、丹陛石雕、棂星门石坊石雕,及三对立狮石雕,这些石雕的工艺手法囊括了高浮雕、镂孔、浅浮雕、线刻等,工艺精湛,造型生动,线条柔和。壮观的石雕与朱梁黄瓦的宫殿式建筑相映生辉,吸引了无数来九疑山旅游的客人,为之惊叹。  门票  门票20人民币  景点位置  湖南永州宁远县城西南隅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水市革命烈士陵园

水市革命烈士陵园为宁远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水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永州市宁远县水市镇水市圩,宁远县城南18公里处,为纪念红军烈士以及1950年在三二九-暴-动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立。  1949年11月17日,宁远县和平解放,但是一小撮-分子不甘心失败,妄图死灰复燃,梦想夺回他们失去的天堂。以郑元赞(国民党团长、县长)、欧平成(军统特务)、欧隆(国民党营长)为首,组织了中国国民党华南铲共总司令部-组织,进行-活动。1950年3月29日,“华总”-组织在宁远二区的水市、和平、下陂等地进行-武装-。王昆、郭金生、龙进星、欧燕、赵岐山、石朝生、蒋化坤等7位革命干部惨遭杀害。3月31日,宁远县委依靠广大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清匪反霸和镇压-运动,参加三二九--的犯罪分子,除首犯郑元赞潜逃台湾外,其余全部逮捕归案,欧成平等114名主犯被依法镇压。郭金生、石朝生、欧燕、何班长、龙进星、赵岐山等6位烈士的忠骨安葬在二区水市烈士陵园内。1964年,红军长征牺牲的11位红军烈士的尸骨也从水市田家、小南海、天堂太阳洞迁到水市革命烈士陵园内安葬。  水市革命烈士陵园占地面积约20余亩,大门上方书有“革命烈士陵园”横额。烈士陵前,立青石墓碑块,高2.5米,宽0.95米,上 书“革命英雄永垂不朽”楷体阴刻大字。碑后排列烈士墓,依次为龙进星、欧燕、赵歧山、11位红军战士(姓名遗失),郭金生、石朝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何班长(名字不详)。沿墓道而上为八角五级烈士纪念塔,塔身镶有“革命先烈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的石碑。陵园最高处建有纪念亭,为单檐六角六柱飞檐混凝土结构,亭中有石桌、石凳,可供小憩。  水市革命烈士陵园于1996年11月被宁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宁远县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8月被永州市委宣传部公布为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舜庙

舜庙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舜庙  时间为现代。位于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舜源峰下。此为祭祀舜帝之大型建筑物。  庙原在九嶷大阳溪,唐僖宗时(874—888)徙建于九嶷玉琯岩前,明洪武四年(1371)迁入现址。明清两代每年一小祭,三年一大祭。每遇大祭,朝廷钦差祀官持诏至。庙屡经修葺。明徐霞客在《楚游日记》中谓:“陵有二大树夹道,若为双阙然,其大俱四人围。庙僧呼为珠树,……由二珠树中入,有屋三楹,再上一楹。上楹额云‘舞于遗化’,有虞帝牌位,下三楹额云‘虞帝寝殿’,列五、六碑,俱世庙、神庙二朝之间者。”现存殿宇为清末及民国31年(1942)修复。1962年失火,拜殿焚毁。后正殿、寝殿、碑亭塌毁。20世纪90年代末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扩建,已恢复明清时代格局。陵庙占地两万多平方米,从山门到寝殿,进深244米,东西宽101米,四周宫墙长160米,宽60米,总面积9600平方米。山门外神道两旁有11对石狮、石俑,并有一对汉白玉龙腾华表耸立两旁。  陵庙内主要建筑有午门、拜殿、大殿及厢房、碑廊等。午门面积240平方米,高14.8米,有三券门。拜殿为232平方米,重檐飞角高14.4米。大殿前有月台120平方米,面积232平方米,高16.68米,殿前有汉白玉雕龙丹墀及高浮雕青龙石柱,抬梁式构架,重檐歇山顶,盖黄琉璃瓦,并有琉璃双龙脊饰,宏伟壮观。  殿内有舜帝铜像,三面殿墙上,有大型彩画,讴歌舜帝的功绩,以及二妃从征及泪洒斑竹的悲壮场面,寝陵中立有“帝舜有虞氏之陵”石碑,左右碑廊中立有明清以来祭舜碑文。  1983年10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97-40。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李郃状元楼

  李郃状元楼位于宁远县湾井镇下灌村,西临泠江,历经元、明、清数代,几经修缮。楼为纪念唐文宗太和元年及第状元李郃而修建。楼高10米,宽8米,长9米,为12根木柱台梁式楼阁建筑,悬山顶屋面,拱棚飞檐,宏伟壮观,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状元楼乃一方形楼阁,四面二层,飞檐斗拱,历经元、明、清数代,几经修缮。0坐东朝西,有“状元世家”匾额于其上,阁中有“复修状元楼碑”,立于光绪三年(1878)季春。郃(808—873),字子玄,去道辨公十六世,为湖广第一状元。唐太和二年(828)举贤良方正,擢进士第一。调河南府参军,时刘賁对事切直,考官畏中官,不敢取。郃曰,刘賁不第,我辈登科,能不厚颜。又疏请以所受官让賁,帝不纳。后历贺州刺史,晚年退职还乡,寄情山水,写下许多诗篇,但存世甚少,有《骰子彩选格》、《李贺州集》。《全唐诗补编》录其诗四首,皆为咏九嶷山水秀色之作。又创叶子戏,为麻将、扑克始祖,至今乡人仍以此牌为乐,曰“上大人”。  复修状元楼碑  溯夫疑山毓秀,赴鹿鸣以先登灌水,钟灵跨鳌头而独占,久仰谪仙之才名列首屈,预弹指。冠(蓝)群英,一疏留让,斯世罕闻,成千秋之佳构也。我祖郃公,丁午年选士,庚科夺魁,建楼阁于桑梓。彤管扬(休),表姓李,于凌烟簪缨继美欲垂常带砺,永报血食否,经(回)禄,仍基鸠造,奈主未择才,工不胜,是捐资再修,爰邀我辈仝志,然而工浩用繁,几破多金,告竣,玆制广阔宇宙,何劳后嗣补葺,将见贯仍旧,而制维新,可仕一时之美丽,甚或蛟之腾而凤之起空,光我族之门闾也,是为序。光绪三年(1878)岁次丁丑季春月   

舂陵侯城遗址

舂陵侯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舂陵侯城遗址  时代为汉。位于湖南省宁远县杨家坪镇。此为省内保存较好的汉代古城址之一。  舂陵侯城遗址呈方形,四周夯土城墙犹存,东西宽135米,南北长158米,城墙残高2~6米。城墙夯土层次分明,西、东、北墙有城门遗址,四周有护城河。现城墙上被村民辟为菜土,城中及护城河垦为稻田,城东2公里处有舂陵侯刘买墓。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设舂陵县,汉景帝时隶属长沙国。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长沙定王封第十三子刘买为舂陵节侯,建舂陵侯国。汉元帝初元四年(前65),刘买孙刘仁乞请迁往南阳白水(今湖北枣阳东),计建县99年,立侯国79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形图》上有舂陵县的标志,城墙基与城内文化层较为丰富,对探讨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983年10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36-11。

舜帝大庙

舜帝大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舜帝庙遗址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城南30公里九疑山瑶族乡舜源峰北麓,又名“舜祠”、“舜殿”。原有仪门、拜亭、正殿、寝殿等,今仅存仪门、拜亭、寝殿部分建筑。“帝舜有虞氏之陵”碑两侧碑林犹存部分碑刻。殿前古香杉、古槠树已枯凋。庙后舜源峰,庙前娥皇、女英双峰玉立,清泉飞流,环境秀丽。  舜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经四岳举荐,尧帝考察即帝位,他身先士卒,恭谦忍让,举贤任能,政绩卓著,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代明君。  舜名重华,字都君,有虞氏部落。相传舜为上虞人,有名的孝子,是“孝感动天”的楷模,被后世奉为“二十四孝”之首。生于上浦镇虹漾村,该镇握登山上旧时不但有舜母庙、墓,还建有“祥虹阁”。  舜帝庙遗址是我国唯一一处从汉代延续至明初为祭祀舜帝而建的大型祭祀建筑,前后达1000多年,是一处有传世文献、存世碑刻、出土古地图以及发掘资料彼此印证的舜帝庙遗址。作为一处古代建筑遗址,舜帝庙遗址反映了我国历史上自唐宋至明初建筑工程中的设计、规划、选址、布局、排水、建筑材料的建筑理念和技术水平,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2006年5月,舜帝庙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黄家大屋

黄家大屋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家大屋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瑶族乡九嶷山村,此为湘南地区具有瑶族风格的民居建筑群。  清咸丰二年(1852)由裁缝黄知保修建,1950年土地改革中分给农民居住,至今绝大部分房屋保存完好。大屋长方形,坐西南朝东北,中进房屋为中轴线,两侧对称式排列,每进三座正房。每进三座一门(双开门),门檐覆小青瓦,共4门。每座正房为一照壁,3天井,1厅堂,1过厅,两居室,两厢房,两朝门(对称开设),各房之间相通。东西两侧建廊式畜圈、仓房。廊式房与居室封火山墙相连处,用三级马头封火墙,以阻火患。  大屋选址于群山环抱的九嶷山中,显得十分古朴典雅,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通风、采光、排水等设计科学,尤注重安全防范。实为中国古代庄园式农业经济建筑的一个缩影。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62-21。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泠道故城遗址

泠道故城遗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泠道故城遗址  时代为汉。位于湖南省宁远县泠水镇,城邑保存好并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对于研究秦汉以来的历史、政治、经济具有重要价值。  城址南北长170米,东西宽87米,总面积14790平方米,夯土城墙残高4米,厚16米。护城河宽17米,深2米。城墙、护城河遗迹及地下遗存保护较好。东、南墙部分遭到破坏。  泠道县为秦置,经两汉至南北朝称泠道,隋废泠道并入营道,县治仍旧。之后县名多次变动,至宋乾德三年(965)改宁远县,县治迁今址,故城废。泠道城作为县治长达1100余年,为马王堆汉墓出土《地形图》所标城邑之一。是目前保存较好的古城址之一。城附近有长达十余里之古墓群,并有聚落遗址,其丰富的文化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  1996年1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60-15。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九嶷湖湿地公园

九嶷湖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宁远九嶷河湿地公园  地处宁远县水市镇、九嶷山瑶族乡境内,位于南岭山脉生态屏障区(全国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腹地,湘江之源潇水源头的上游水源集聚区。主要包括九嶷湖(水市水库)、九嶷河及周边部分山地。九嶷湖东西宽12.2千米、南北长11.8千米,湿地公园北起九嶷湖大坝,南接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26.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21.2公顷,湿地率61.1%。  湿地发源于被誉为楚南奇峰九嶷山的主峰“三分石”下,沿九嶷河一路斜穿九嶷山,途中汇集大小30余条支流,奔流穿梭20余千米,最终在九嶷湖形成宽阔的湖面。九嶷湖波光潋滟、山水辉映,宛如高峡平湖、镶嵌于群山中的翡翠。公园内历史文化积淀丰富,九嶷山是千古名山,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写下大量诗文讴歌九嶷山,留下众多文物古迹。

云龙牌坊与王氏虚堂

云龙牌坊与王氏虚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龙牌坊在距宁远县城20公里的湾井路亭村。始建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为旌表该村举人王姓所建。坊高14米,宽14.3米,进深4.35米,全木结构,歇山单檐,檐下饰蜂窝状,“如意斗拱”七层,6柱穿梁,斗拱重叠出跳,飞檐宝顶。檐坊上木雕人物,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牌坊与王氏虚堂相连,王氏堂内厅堂广阔、壮观。门厅上建有戏楼,是湖南民居的一大特色。旧志记,历代祭舜-文人墨客,常在此小憩,曾与村主人唱和吟咏,留有不少诗文题墨。明代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游九疑,曾在此住宿两晚。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述了美丽的九疑山傍晚田园景观。  堂后王氏宗祠内有“奉宪禁革”碑一方,立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上刻禁止祭舜-征夫扰民的条文,是迄今发现较早的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文字记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牌坊与王氏虚堂相连,王氏堂内厅堂广阔、壮观。门厅上建有戏楼,是湖南民居的一大特色。

云龙坊

云龙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云龙坊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宁远县和城乡路亭村,此为湘南具有地方建筑风格的牌楼建筑之一。  明崇祯十二年(1639),王氏宗族为旌表王性建举人所建,清道光十三年(1748)又重新修建,民国11年(1922)曾加修葺。  坊系纯木结构,为牌楼建筑,高14米,宽14.3米,深4.35米,占地73.26平方米,重檐歇山顶,布小青瓦。正脊中置宝瓶。两端饰鸱尾,两边戗脊,翼角高昂。正面檐下施如意斗拱,多至八层,斗拱交叉处嵌有方形或菱形花纹木雕。斗拱上横枋内收,刻有各种飞禽走兽及花卉图案。  云龙坊后建有戏台、祠堂,其中尚有正殿、后殿等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观,此为具有艺术价值和地方特色的一处古代建筑。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63-22。

久安背翰林祠

久安背翰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久安背翰林祠   位于湖南宁远县湾井镇久安背村内。宋代建下座三厅,明代建祠前牌坊,后经清代同治三年修葺,清光绪乙酉年(1885)修上座二厅,始成现存的一坊、一门楼、一戏楼、五厅堂、五天井、两厢房的格局。该村村人李世南于宋真宗祥符元年(1017)乙卯科登蔡齐进士榜,授大理寺评事兼太常博士,宝元元年受诏升理寺丞正。后世为纪念李世南而命名为“翰林祠”。久安背翰林祠占地1856.32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湾井镇  湾井镇位于县境东南,离县城23公里。东临蓝山县,南接九嶷瑶族乡,西界水市镇,北与冷水镇相连。镇政府驻湾井村,辖路亭、湾井、和城、桥头、黄花园、石坡脚、朵山、丰收、大岭尾、久安背、田心、周家坝、东安头、四公塘、白水源、梅子窝、下寨岗、马脚洞、新屋里、状元楼、泠江、下灌、大屋地、羊蹄岭、水上洞、韶水、彭家洞、青山尾、姚家29个村和湾井1个居委会。 镇沿用驻地湾…… 详细++

灌溪学校早期建筑群

灌溪学校早期建筑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灌溪学校早期建筑群   地址:宁远县湾井镇   时代:现代  灌溪学校始建于1936年,为村民集资而建,该学校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所有建筑现均保存。特别是正面教学楼既采用了西方建筑风格,又保持了中国建筑风貌,对东西方建筑特色的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被公布为湖南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神下李氏宗祠

神下李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神下李氏宗祠   地址:宁远县冷水镇   时代:清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九嶷瑶族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九嶷瑶族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