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塔下寺 | 塔下寺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塔下寺旧称回龙山寺,又名净住寺,因誉为“峭塔凌霄”的传芳塔建在寺中,寺处塔下,故习称为塔下寺。位于蓝山县城东,寺区辖地二十余亩。寺宇依山傍水而建,四周香樟古槐,苍松翠柏环绕,清清舜水绕寺而过,环境清幽有如仙境。是湘南地区环境和风景保存较好的一处游览胜地。 据民国《蓝山县图志》载:塔下寺传为唐代古刹。明万历以前称净住寺,寺宇座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大雄宝殿、传芳塔、东侧有观音阁、观浪亭、厢房、西侧有小山门、戒堂等、除西北角新建的解放军烈士纪念亭外,形成为塔寺并重,浑然一体的古建筑群。现存传芳塔为明嘉靖四十二年至万历八年(公元1563-1580年)重建,历时十六载竣工,塔门-“峻塔凌霄”四字,冠名传芳塔。登塔远眺,群山重峦如黛、平畴铺殿如画,城郭村庄尽收眼底,与距约四公里的童峰塔相映成趣,别具秀丽风光。塔以天然岩石为基,基底周长32.3米,塔高40.18米,七级八画,全部青砖砌就塔中砌有宽0.55米,高2米余的内族式阶梯186级直达塔顶,塔内各层供奉佛像和数十幅壁画,以祷以游,其乐融融。据现存碑刻和县志记载,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对塔下寺均有修葺之举。 塔下寺现有的传芳塔,为明代重建,七级八角,高插云霄;塔左有戒堂,为封山式0建筑;塔前是大雄殿,硬山式殿堂建筑,占地一百九十二平方米,内原供设如来佛祖,左右立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神,门首悬“大雄殿”匾额;再前是山门,为砖构牌坊式建筑,正面-“三蓝一景”,联为“源流舜水,道衍湘山”,背面有联曰“举足登阶,便抵乘灵飞锡杖;回头是岸,未妨送客过溪桥”,横批为“境胜祗园”。山门左侧有观浪亭,四角攒尖重檐回廊式建筑,上奉奎宿,称魁星楼,底层悬“观澜亭”石刻匾额,在石门框上阳刻联曰:“层出云亭光翼轸,环吞舜水化鱼龙”,亭与山门之间有观音阁,内原供千手观音,门前联为:“度一切苦,现千手身”。该寺原有记述塔寺的碑刻数十坊,现只镶嵌在墙中的十三块幸存。登临游憩,宝塔高耸,寺庙错落,寺前钟水奔腾,寺后古木参天,遥望西南群山,一片深蓝,城郭村庄,炊烟缕缕,别具秀丽风光。 一九九○年至九五年县财政和部门投入共30万元,修复了大雄宝殿、观音阁、观浪亭。一九九六年至九八年,个体私营投入50万元,新开辟了儿童乐场、溜冰场、避暑山庄(内设蒙古包厢、卡拉OK、情侣茶座等项目),现在塔下寺景区成了全县娱乐休闲的好场所。 一九七九年,塔下寺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省、县拨款维修,一九八一年为利用保护古建筑,将塔下寺辟为县图书馆,一九八四年春,民政部门将安葬在塔下寺北侧的解放军烈士墓改建成烈士纪念亭(为钢筋混合土结构),千年古刹又添新景。一九九六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塔下寺革命烈士亭 | 塔下寺革命烈士亭为蓝山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塔下寺革命烈士亭位于永州市蓝山县城东塔下寺西北角的丛林内。 1949年随着全国解放的脚步日益加快,但仍有一小撮国民党反动派负隅顽抗。是年冬,国民党湖南保安军第1师师长谢声溢率残部来蓝山,国民党交通警察总局东南办事处主任王春晖率交警第4、14、17、18总队也尾随而来,组建了“湖南军政委员会”和“-救国军”。1949年12月5日我中国人民解放军46军136师奉上级命令攻克县城,解放蓝山。在这次战役中解放军某排排长黄福生等6位解放军战士为解放蓝山县城英勇牺牲。1950年党组织将牺牲烈士葬于塔下寺丛林内,砌方形墓地。1984年3月蓝山县武装部和民政局根据上级要求在原墓葬址上重拾烈士遗骸重建圆形烈士纪念亭。亭高6米,拱形圆顶,檐呈18角,亭周立大柱6根,占地面积20平方米,亭中央屹立的花岗石墓碑上镌刻蓝山县人民政府题词:“为蓝山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塔下寺革命烈士亭于1991年10年被蓝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9月被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007年9月被永州市委宣传部公布为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虎溪村古建筑群 | 虎溪村古建筑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古村——蓝屏虎溪村位于县境西北与宁远县交界之地,紧靠“一圩跨两县”的宁蓝古圩场。因村后石山如虎形。村落溪水潺流不绝,故村以“虎溪”为名,唐宋年间始有谢姓人居住,明末清初黄姓人迁居于此,至今已历千年,全村约900人,绝大多数为黄姓。该村山青、水秀、石奇、洞幽,其古建筑群以“黄氏宗祠”为中心,向左右及祠后依次修建,石板作路,卵石修坪,或单门独院,或依墙而建,门头题字,左右对联,檐下彩画栩栩如生,鲜艳如初,更兼巧夺天工的飞檐翅角、门窗雕花、木狮雕绘等等,显示出浓郁的古代湘南居民建筑特色。 |
湘江源水利风景区 | 湘江源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湘江源水利风景区位于蓝山县境内,依托板塘和高塘坪两座中型水库而建,景区面积17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5平方公里,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 景区为湘江和潇水的发源地,是湖南省重要的水生态涵养区和保护区。景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原生态特征明显,生物物种极为丰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8种、动物30种,区内峡谷幽深,森林茂密,瀑布云集,空气清新怡人。蓝山县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高度重视景区保护工作,严控人为扰动,推崇自然生态自我修复,水质常年保持在I类。景区现为国家森林公园。 |
南风坳候鸟观赏处 | 南风坳候鸟观赏处海拔860m,是南岭山脉最低垭口之一。每年2~3月及立秋之后10~11月之间北归南迁的候鸟上万只在此停留1个多月,目前已采集到的候鸟标本达30多种。每当候鸟来临之际,这一带的山坡、树梢、竹林、电线、屋顶满是停愁的鸟类。青山绿林,时飞时慈的鸟群,构成一幅秀丽迷人的风景画。 |
蓝山秀峰塔 | 蓝山秀峰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秀峰塔位于龙溪、毛俊两乡交界海拔735米的山上,又名东塔。明万历年间,由百叠岭移建于此,清道光年又重修。七级八角,塔高17米,砖砌实心,因位于山巅,目标明显,数十里之外亦清晰可见,群众称之为“望乡塔”。七级八角,砖石结构,砖石实心,每层各有装饰性的券门4扇。“秀峰夜月”为蓝山县八景之一,保存完整。 |
南平故城 | 南平故城 位于蓝山县城东3公里许城腹村。汉高祖五年(前202)至宋绍定年间,南平县、蓝山县治均设于此。今留有方形土城遗址。东墙长224米,墙高2.5米,宽22米。墙内发现大量秦汉砖瓦和印纹硬陶残片,还有战国铜矛。除表层发现部分唐代陶瓷外,大部分是秦汉时期的遗物。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