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怀化 >> 沅陵县 >> 借母溪乡

借母溪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五强溪水力发电厂

五强溪水力发电厂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五强溪水电厂位于湖南省沅陵县境内,是中国十大水电站之一,是湖南省最大的水电厂,是沅水干流上的综合利用工程,又是著名旅游区。去五强溪库区旅游,从长沙走高速公路至常德,然后沿319国道经桃花源到五强溪,全程共需4个半小时左右。  五强溪水电厂枢纽工程建成后,形成了170平方公里的湖面库区,是一座真正的高峡平湖。从湘西大山中奔腾而出的五条溪流在这里汇合,形成了一片浩淼烟波,大大小小的山头变成姿态各异的小岛,五溪湖变成了高山千岛湖。它与相邻的凌津滩库区明月湖,岩屋潭库区的蒙湖,高滩库区明溪湖和凤滩库区猛洞湖一道,组成人工湖泊群,如从高空俯视,则可看到“铁坝飞桥,五湖如镜”的壮观景象。  来五强溪水电厂首先当然是看坝,其坝高117.5米,坝顶长724.4米,整个大坝气势巍峨,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它的弧形闸门,居世界第二位,引水压力钢管名列亚洲第一,是一座由高科技组成的水下迷宫。  距五强溪水电厂大坝不到20公里处就是五溪湖最大的港湾——陈家滩。从陈家滩金滩往上经过唐代贡茶基地碣滩,便是肖家桥库区。这里有大渔港,满库皆鱼。青山、绿水、渔港、果园、茶园、吊脚楼——此处的确是休闲度假的绝好去处。  从肖家桥再往上行便是河涨洲了。洲上有一座鹿鸣塔,宝塔七层八角,高42米,是湖南最高佛塔。该塔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密檐式砖木结构,其顶用黄铜铸成,今已长出一棵苍劲的大树,树上飞雀如云,树冠张开如一把绿色的大伞,显出巨塔的苍老久远。  与河涨洲紧邻的就是距今1400多年历史的沅陵县城了。这座千年古城三面环水,如同一巨大的弯弓。现在,五强溪库区正按照“十里桃花、十里板栗、十里杨梅、十里红枫、十里茶花、十里楠竹”的规划,加快了生态工程项目的建设步伐,百里画廊风光带将把五溪湖打扮得更加美丽。  五强溪千岛湖境内到处是乡土文化风情,水上龙舟赛、湘西咔嘣嘣、斗鸟节、茶山品茶会、民间的“过红山”、“上刀梯”,抑或是号称“戏剧化石”的48本目连戏、傩神戏、坐堂歌以及土家苗家侗家等25个少数民族的情歌对唱、嫁聚婚俗表演、民间刺绣、竹木工艺品等等,无一不展示出湘西民俗风情的斑斓多彩。  五强溪库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它东接桃花源,北连武陵源,西邻猛洞河,并与沅陵龙兴讲寺、虎溪书院、凤凰山、二酉藏书洞等风景点连成一片。目前,“湖南五强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已开辟了库区一日游、消夏、夜游等服务项目,开辟了沅陵至桃花源、至武陵源、至猛洞河、至芷江抗日战争胜利受降坊等多条旅游专线,极大地方便了中外游客。

凤滩水力发电厂

凤滩水力发电厂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湖南省凤滩水力发电厂,是我国大型水电厂之一,位于沅水支流酉水下游的沅陵县境内,西北与古丈县比邻、东北与永顺县交界。  电厂由原水利电力部长沙勘测设计院设计,湖南省凤滩电站工程指挥部组织主体工程施工。工程于1970年10月1日开工,1978年5月1日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1979年11月四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设计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年发电量20.43亿千瓦时。总库容17.4立方米,属季调节水库。电厂除发电外,兼有防洪、航运、旅游、水产品养殖等综合效益。  介绍  凤滩大坝是我国最高的混凝土空腹重力拱坝(坝高112.5米),拥有国内目前传送距离最长的过坝滑道(全长1060米)。大坝空腹高40米,长256米,空腹内安装有4台1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4台共72万伏安主变压器、220千伏开关站、600吨重型行车。六回高压输电线从坝体内引出,三回220千伏线分别送往常德、益阳、吉首,三回110千伏线分别送管理方式沅陵、古丈、张家界。  由于大坝的建成,使凤滩上游形成了一个蓄水13.9亿立方米的人工湖,上游100公里变成深水航道、下游45公里也因枯水季节流量增加而改善通航条件。更为显著的是,由于水路交通运输的开通,使因交通闭塞而长期沉睡于深山老林的猛洞河旅游区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形成了一个以库区上游永顺县城“不二门”为中心,以猛洞河为轴线,向四周辐射的水陆旅游自然风景区。水道全程175公里,沿途风光集三峡之雄伟,汇张家界之神奇,溶漓江之秀丽,怀西湖之温馨,四季鸟语猿啭,古木参天,深洞吞宝,河谷幽深,千姿百态的画景,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湖南凤滩水力发厂电站大坝  中国的水力发电厂,微也足道参观过三峡大坝(那时还没有发电)、葛洲坝水力发电厂、郴州的东江水力发电厂、怀化五强溪水电站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是大坝雄姿,至于水电站的建设过程、内部结构、技术特点、发电过程等倒是兴趣不大,常以为凭自己那点普通物理知识,基本能明白它就是通过强大的水流推动水轮机转动,然后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实话实说,微也足道参观水力发电厂最感兴趣的倒是那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泄洪放水,若能有幸看到那惊天动地、一泻千里的壮观飞瀑,那才会感到心满意足并深深陶醉。  从沅陵县城出发,沿沅江支流酉水下游河谷蜿蜒曲折的山间公路驱车逆流而上约45公里就到了凤滩水力发电厂的生活区。如今中华大地到处是旅游经济,这山沟里的水力发电厂也成了国家级旅游AAA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游客要想参观大坝必须先购票(50元/人),电厂的解说员(兼导游)只凭你的参观券发放安全帽(参观结束后只要清点安全帽数量就能明白游客是否都出了电厂)。当然,朋友单位与凤滩电站是友好单位,参观费用免收,微也足道理所当然地逃了回票。于是,我们一行人人头顶安全帽,俨然大领导视察电站一般在电厂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大坝顶部。站在坝顶边缘朝里看,因酉水截流后形成的凤滩水库如明镜般清澈,微也足道感觉水库里水位很低,估计这是为了迎接春季洪峰的到来特意腾出库容。据同行的朋友讲,大坝所在地属沅陵,面朝水库左边是属古丈县,右边属永顺县,此处即有一脚踏三县之称。当转过身来站在百多米高的大坝上朝下张望,真有点让人不寒而栗。此时若遇上泄洪,估计那雷霆万钧的气势一定会让你回肠荡气、叹为观止。若将目光移向远去,但见崇山峻岭间奔流不息的酉水象似从你脚下开始,带着发电奉献后的快乐一路向沅水奔去,奔向洞庭。  从坝顶坐电梯就能直下坝内厂房,高度大约下降80米。在电厂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老发电厂区的水轮发电机房。此时所有4台水轮发电机都在例行检修,为此我们得以近距离接触这些庞然大物。只见空旷的坝内厂房内4台绿色的水轮发电机静静地呆在那儿,此外再无多余的一点东西了,若不去深入了解电厂建设与发电的有关知识,你会觉得参观电厂是很无聊的。不过当这4个家伙若一齐转动起来时,瞬间强大的电流将呼啸而出并立即输送到华中电网的各个角落,这时你才会真正感到他们才是力量的源泉。  从坝内老厂房到左岸的新厂房有一隧洞相通,当然也兼有紧急避险的应急通道作用。进入新厂房比老厂房更觉无聊,因为厂房巨大的空间里更是空无一物,上面只有两个巨大的铁质圆盘覆盖其上,如果不能再往下面的第二三层看看你一定会很失望。当然,即使你下到第二层、第三层除几根管道外再也没多少可以直接看到的东西。其实,越是先进的东西越是简单。我们参观过程中自始至终也没有看到一名操作员工。据讲解员说,从理论上讲这么大的电厂其实只要留几名维护人员就行了,管理电厂的工作完全可以坐在长沙的办公大楼里通过电脑操控完成。  从新厂房坐电梯上来,就到了电站的变电所,这里将水轮发电机发出的电变压成11万伏和22万伏并入电网,至此算基本完成了从水到电的转换过程。  微也足道了解到,湖南省凤滩水力发电厂简称“凤滩电站”,1970年10月作为“三线建设”的全国十大水电站开工兴建,至1979年底四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凤滩电站修筑在永顺、古丈和沅陵三县的交界处,西北与古丈县比邻、东北与永顺县交界。水利资源由截断后的酉水河形成的凤滩水库提供。水库正常蓄水位205米,死水位170米,总库容17.33亿立方米。如今的凤滩大坝坝顶高程为211.5米,最大坝高112.5米,坝顶弧长488米,最大底宽65.5米,溢洪道为开敞式自由溢洪,共设置有13个溢洪孔。它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旅游、养殖、生态保护等综合效益。  有人说,凤滩电站让人引以为荣的是凤滩大坝独特的构造设计。据称,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砼空腹重力拱坝。此坝建筑新颖,结构复杂,气势宏伟,被称为“世界第一空腹坝”。凤滩电站枢纽建筑物由砼空腹拱坝、坝内厂房、坝内坝后式变电站、坝顶开敞式溢洪道、放空底孔、船筏道等组成,其坝内装有4台1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据导游介绍,这种大坝施工时做到了筑坝与水轮发电机安装两不误,且这种坝具有造价低廉、经济效益可观的特点。1987年水电部对工程的竣工预算报告显示,全部工程花费仅3.5个亿,每度电的投资成本仅五厘钱!还有一个值得特别记住的地方就是,此坝的泄洪与冲砂孔同时放水进水时,泄洪的水流从上往下流,冲砂的水流从下往上冲,使水的动能刚好抵消,这样能很好地起到保护坝基的作用。  追溯历史到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我们就知道,那时的生产力十分落后,物质相当匮乏,要在这么一个山沟里修筑一座这样当时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大坝并且完全得由万余劳力每天肩扛手提真是难以想象。据说,当时筑坝实行的是军事体制,曾调集了相邻十余个县的数万劳动力搞了数年的大会战,硬是凭劳动群众勤劳的双手建成了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电站的建成,除发电外与之其相关效益就是改善了库区上游永顺县的生态旅游,形成了以永顺县城“不二门”为中心,以猛洞河为轴线,向四周辐射的水陆旅游自然风景区,极大地提升了永顺县的旅游品质。  然而,尽管大坝的设计很有独创性,但因种种条件限制,当时的装机容量并没有达到水库的最大负荷,水利资源利用率不到70%。1987年时任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女士来凤滩视察时,听了汇报看了现场后认为这么大的库容不止于只装4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建议利用已有建大坝和水库资源来个“扩机工程”,扩机后完全可以实现发电量倍增,将一个电站变成两个电站。于是,从1991年开始,凤电人又马不停蹄地展开“扩机”立项申请,即从现有电站大坝的左边山体里新装两台20万千瓦的机组,这样一来凤滩电站二期工程投入发电后总装机容量就达到80万千瓦。经过不懈努力,“扩机工程”终得当时的国家计委立项,2002年开始动工不到4年就完全竣工。从此电站迈入快速发展轨道。此事让人看出,真正的领导确实是运筹帷幄、-远瞩,一句话就相当于又为湖南投资新建了一座同等规模的水力发电厂,你不得不佩服这位专家型的钱部长。  凤滩电站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那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可以说是湖南全省人民无私的奉献与八方支援才有了凤滩电站的今天。据了解,凤滩电站已累计赢利近50亿,如今凤电人用这些钱为职工在省会长沙,湘中重镇常德等地建起了许多高档职工住宅与高级宾馆,他们以这种方式作为对工作在山沟里的电厂人的一种补偿。其实,微也足道认为凤电人更应该想到是如何感谢国家,回报为建设凤滩电站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那些像父老乡亲与库区百姓。  门票  成人票:68元  开放时间  08:00~17:00  景点位置  湖南省怀化沅陵县辰州东街二号  

沅陵凤凰山

沅陵凤凰山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沅陵凤凰山位于沅陵县城东南沅水之畔,沅陵凤凰山海拔200米,沅陵凤凰山面积约0.6平方公里,沅陵沅陵县凤凰山  凤凰山西北临沅水,为陡峭山壁,东南群山连绵。沅陵凤凰山因山体貌似凤凰展翅,故得名“凤凰山”。  凤凰山林壑幽深,村落暖暖,炊烟依依,山顶古树参天,修篁遍地,风光旖旎,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列为黔中郡第一胜景。明代诗人张志遥曰:“晴峰缥缈出云端,野经迂回挠曲栏;人向绿杨荫处去,隔江指点画中看”。  凤凰山有凤凰古寺、凤凰古井、送子观音樟、钓鱼池、石龟、雪仇洞、屈将室、望江楼、凤鸣塔、叙丞墓、咪子山、水上游乐场、河涨洲岛等30多个景点。  1936年12月,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终身-。1938年10月,特务头子戴笠受蒋介石旨意,指使特务队长刘乙光把张学良从苏仙岭秘密密转押沅陵,囚禁在凤凰寺内,过着“山居幽处境,旧雨行心寒,辗转眠不得,枕上泪难干”的痛苦生活,因此,在凤凰山的墙壁上题写了“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渐渐鬓发老,惟有春风今又还”的憾作。由于局势的进一步恶化,1939年12月转押贵州息峰,修文等地囚禁。  沅陵凤凰山古寺  沅陵凤凰山山顶建有凤凰古寺,为明万历年间(1573~1620)所建。寺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南山香炉山建有“风鸣塔”,塔高7层,气势雄伟;沿峭壁砌有石阶路,宛如彩带飘落江边。1938年,爱国将领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于沅陵凤凰山古寺内达一年之久,沅陵凤凰山因此为中外所知。  沅陵凤凰山景色  沅陵凤凰山林壑幽深,村落暖暖,炊烟依依,山顶古树参天,修篁遍地,风光旖旎,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列为黔中郡第一胜景。明代诗人张志遥曰:“晴峰缥缈出云端,野经迂回挠曲栏;人向绿杨荫处去,隔江指点画中看”。沅陵凤凰山有凤凰古寺、凤凰古井、送子观音樟、钓鱼池、石龟、雪仇洞、屈将室、望江楼、凤鸣塔、叙丞墓、咪子山、水上游乐场、河涨洲岛等30多个景点。  昔日沅陵凤凰山,几经兴衰,受尽摧残。解放后,沅陵凤凰山省政府列为重点保护单位,国家拨专款修复和重建。现在沅陵凤凰山以崭新的风貌接待中外游客。  门票  30元  开放时间  8:00至17:00  景点位置  湖南怀化市沅陵县凤凰山省级森林公园  

二酉山

二酉山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二酉山坐落于湖南怀化沅陵县城西北15公里处的二酉苗族乡乌宿村,因酉水和酉溪在此汇合而得名,山梁起伏,状如书页,所以又称万卷岩。主峰海拔为509.8米,山上植被可分为森林、灌草两种,山间气候四季分明,灵气十足,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古今文人向往之地。相传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朝廷博士官伏胜冒着生命危险,从咸阳偷运出书简千余卷,辗转跋涉,藏于二酉洞中,使先秦文化典籍得以流传后世。  翠山书院为明朝进士董汉策所创办的沅陵第一所私人书院。董汉策,自称是汉代醇儒董仲舒的后人,在教书育人上,处处以董仲舒为典范。董仲舒学有“源委”,曾说过:“仁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汉策因此在书院堂上高挂“正谊”匾,时时提醒自己,鞭策学生。尤为难得的是,从翠山书院出来的学生,都能秉持董汉策的教诲,重视人才培养。例如向琪,不论身居何处,也不论职位高低,公务之余,惟一爱好就是聚人子弟学于书院,称望山先生!  地址:湖南省怀化沅陵县二酉苗族乡乌宿村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   门票50人民币

借母溪自然保护区

借母溪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球200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态区之一(武陵山系和雪峰山脉范围内),是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陵县境西北隅,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的第二级阶地,与旅游胜地张家界为邻,南北宽15.0公里,东西长15.5公里,土地总面积13041.0公顷,占沅陵县总面积的2.7%,湖南省总面积的0.62‰。保护区内现有居民8300余人,且大部分为苗族、土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密度为30人/平方公里。  保护区内层峦叠翠,壑谷幽深,古树参天,涧水潺潺,沟谷地貌和岩溶地貌十分突出,多处形成槽谷、石笋、石钟、漏斗等千姿百态的岩溶奇观。区内的石灰岩区原始次森林是湖南省石灰岩地区海拔最低、植物种类最多的低山常绿阔叶林;有国内海拔最低的常绿阔叶林,最低海拔高度250米;有国内分布海拔最低且面积最大的桂花群落,海拔高度350—450米之间,最大面积约200亩;有国内分布海拔最低的伯乐树群落,海拔高度400—550米之间;在山脊和陡峭的岩面上有数百公顷保存完好的岩栎、乌冈栎和巴东栎组成的纯林。  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2368种,隶属于206科,894属,其中蕨类植物38科85属311种,裸子植物7科19属28种,被子植物161科790属2029种。其中土著种子植物161科727属1934种。维管束植物科、属、种占湖南省维管束植物科、属、种比例分别为78.33﹪、61.27﹪、42.46﹪,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南方红豆杉、银杏、伯乐树4种;二级19种。区内有脊椎动物242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颈长尾雉、林麝等,其中白颈长尾雉为湖南首次发现地,且数量在国内为最多;二级保护动物33种。  区内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动植物基因库和宝贵财富。神秘的悬棺葬、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狃花文化与神奇秀美的借母溪自然风光构成了一部盛大的民族风情宝典,因此,有人称之为“湖南的九寨沟”,是生态休闲、科研考察的理想之地。

湖南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

湖南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沅陵县境内,是以中亚热带独具魅力的河流、人工湖、沼泽和环湖森林组成的湿地-森林复合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五强溪水库水面及其周边消长带、酉水及其河岸、入库溪流、五强溪下游沅水段和岩屋潭水库。公园由西南向东北呈狭长型廊道走向,最南端至五强溪水库沅陵县与泸溪县交界处,最北端至沅水沅陵县与桃源县交界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10°10'19"-111°4'53",北纬28°15'24"-28°48'11"。湿地公园东西垂直长约为160公里,南北垂直宽约为60公里,规划总面积20613.9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19789.3公顷,是湖南省现有1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中湿地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是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球200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态区之一。  区域内水系发达,水能资源丰富,百里之内汇集了五强溪、凤滩、髙滩、岩屋潭等十处水电站,总装机212.408万千瓦。自五强溪大坝锁定了沅水,婀娜多姿的沅水和酉水婉转于山峦峻岭中。二百里峡谷便成了仅次于洞庭湖的水乡泽国,这里花红水碧,鱼跃鸟飞,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水上行,两岸游"是沅陵具有特色的旅游黄金线路。从坝区上溯,一马平湖,碧波粼粼,千岛突兀。沿岸雄奇险峻的群山,万古峥嵘的岩壁,披霞带雾的峡谷,婀娜妖娆的林泉实属耐人寻味,令人陶醉。  该区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据调查,湿地公园内有湿地植物64科171属268种(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1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2种兰科植物被列入国际公约保护植物名录);有鸟类15目35科118种;有鱼类4目12科57种(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06种湖南省重点保护动物)。  沅陵县历史悠久,湿地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各具特色。世界文化遗产专家邓微说:"沅陵传统龙舟十分有代表性,它拥有历史最悠久、参赛规模最大、运动员最多、观众最多四个世界之最,将填补世界遗产项目空白。"对这一民俗奇观,刘禹锡倾倒过,王阳明感动过,沈从文心痛过;神秘莫测的巫傩文化源远流长,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对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原生态的山歌号子文化已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傩戏、传统龙舟、山歌号子已被列入全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沅陵县委、县政府-远瞩,十分重视湿地建设发展工作,刚刚闭幕的中共沅陵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旅游富县"的发展战略。顺时应势地规划了湖南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遵循"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湖南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周边的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将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成湿地-森林复合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示范点;整体形象突出、基础设施完备、湿地景观独特、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兼备,具有浓郁湖湘文化和湘西文化特色的湖南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湿地资源"保护-利用-提高"的国家示范点;湖南湿地科普教育基地。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二酉是一个地名,历史上流传有二酉藏书的故事。若干世纪以来,人们对二酉藏书经过众说纷纭。后来,《辞源》对“二酉藏书”作了较明确的注释:“二酉,指大酉小酉二山。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北。太平御览四九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后称藏书名二酉”。从沅陵县城驱车,沿着沅水最大的支流酉江北岸的“沅凤”公路,向西北方向行驶,出城不远,便见奔腾的酉水,两岸群山起伏,公路紧紧缠住酉水的北缘,向西北方向蜿蜒盘曲。车行不到30分钟,便到了二酉山对岸。向导告诉我们:“二酉山是一座山,并不是古人流传说的有大酉、小酉两座山。因为发源于四川酉阳县的酉江和源于湖南古丈县的酉溪河流,在这座山西面汇合,故名此山为二酉山。”  渡过酉水,来到二酉山山脚,只见那二酉山气势磅礴,二酉藏书洞就深藏在悬崖峭壁的正当中,好像燕子垒窝在屋梁。扒岩贴壁,牵藤伏葛,好不容易寻到一个出处。当我们站起身来,只见在一个不到1米宽的长形台阶上,矗立着4块大石碑,上面刻着“古藏书处”4个斗大的楷体字,旁边刻着一排小字:  “清光绪庚寅年(即1890年)湖南督学使者闽张亨嘉书。”  在古藏书处的石碑后面,是一丈多高笔直的岩壁,无法往上攀登,只好绕道前行,最后终于找到了二酉藏书洞。进入洞内,只见二酉洞洞口宽阔,洞内敞亮。在入洞二三步处,地面有一块很大的平板石块。这是一座天然的石洞,整个洞的洞身由半山腰舒展内进,而后倾斜向下延伸,在洞深15米处,宽度最大,相传藏书就在此地的右侧。右侧的石阶上,当年有“藏书箧”。洞的上方有炼丹池。炼丹池岩缝里,常年喷水,清澈明净。再往洞内倾斜深入,不少地方已倒塌,显得阴森。相传洞的尽头,通向酉江河底。我们走到倒塌处,不敢再进,便折身而返。  站在二酉洞洞口,面对前方起伏如涛的群山,凝视着奔腾不息的酉水,心头便想起那古老的传说:相传2000多年前,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京都咸阳儒生惨遭坑戮,眼见经书古籍行将灭迹之时,两个“秃发老伏生”,偷偷将家存书籍,从咸阳经河南,水舟陆车,日夜南奔,然后经洞庭湖再乘小船,沿沅水转酉水逆江而上,把1000多卷竹简书籍藏在这“鸟飞不渡”、“兽不敢临”的二酉山古洞里。刘邦建汉以后,竹简木牍,经典书籍很快受到重视。这两个秃发儒生把竹简书籍带去京城求见,一时间,满朝文武无不感动!书史学人,不惜花钱,千金争购。正是“二酉奇篇人鲜识,焚书翻遣书遍存。”历代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都专程到二酉山访古朝圣,顶礼膜拜。清朝光绪年间,湖南督学使张亨嘉,奉朝廷圣旨,到二酉藏书洞树碑立传。从此,每年到二酉山朝拜的书生、秀才络绎不绝。  二酉藏书,对于继承、延续、发展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史和文明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二酉藏书洞历来受到重视和保护。现在县文物部门正着手准备进行修复整理,以供游人参观。   

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

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十七军根除湘西百年匪患的不朽功绩,缅怀在剿匪斗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湘西行署于1950年12月26日召开会议,决定在沅陵老县城北面梧桐山上将原抗日时期的中山公园改建为胜利公园。工程于1951年元月1日动工,4月4日竣工。湖南省人民政府于1988年元月25日将胜利公园更名为沅陵县烈士陵园,同年又定名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列入湖南省十八个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之一,并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10月,在省民政厅的关怀重视下,经多次协商努力,通过测绘制图,整理,完成了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纪念建筑物永久性档案的建档工作,这对于纪念建筑物的保护和纪念园的规划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2009年3月,国务院又将纪念园列为国家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6712.4㎡。正南面矗立着气势雄伟的胜利门,上刻原四十七军军长曹里怀为“胜利门”亲笔题词。它象征着湘西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彻底胜利。纪念园北面建一座16米高的纪念塔,塔顶缀一红星,塔的正面镌刻着曹里怀题写的“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9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塔座正面建有一尊1982年重新修建的解放军塑像,高3.2米。塑像身着金粉,手持钢枪,威严挺立;塑像下嵌一块紫铜质板建塔序文,湘西人民对人民军队的感激和对牺牲烈士的眷恋之情都镌刻在这块铜牌上。塔座的另三面刻有:原省委书记黄克诚、省长王首道、湘西区党委书记兼四十七军政委周赤萍、省军区司令员黄志勇、四十七军军长曹里怀、副军长兼湘西行署主任晏福生等党、政、军领导的题词;纪念园内建有纪念亭四座,六块纪念碑分别竖立在纪念亭内,石碑上刻着1005名在剿匪中牺牲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地方工作人员的名单,以志功勋、永垂千古。纪念塔建成后,经过了多次维修保护,规模最大的一次是2009年,县民政局向上争取了450万元,维修了纪念塔、胜利门、纪念亭,新建了纪念园北门、休闲长廊、休闲亭及花架。现在纪念园内,纪念烈士建筑物雄伟肃穆,休闲廊亭整洁清爽;园内绿树成荫,并设有运动场、门球场,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励志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接待各界来园凭吊人数已达30万人左右,同时也是人们旅游观光、运动休闲、娱乐身心的理想场所。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凤凰寺——张学良囚禁地旧址

凤凰寺——张学良囚禁地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寺——张学良囚禁地旧址位于怀化市沅陵县城东沅水南岸凤凰山森林公园内。  1938年10月,因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而被蒋介石囚禁的张学良将军,被秘密从郴州苏仙岭辗转押送到沅陵,幽禁于凤凰山凤凰寺内,直到翌年12月转押贵州修文。山上遗留有张学良与赵四小姐曾活动过的放生池、钓鱼台、网球场、防空洞、船亭子等场所和实物,寺内建有张学良将军陈列馆,收藏了张学良将军一生中珍贵的照片和用过的文物。张学良将军在囚禁他的居室送子殿有题壁诗《自感遗憾作》一首:“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鬃发渐渐老,惟有春风今又还。”并令人在其躲避日机轰炸的防空洞石壁上刻下“0”二字。吸引了众多仁人志士、海内外游客,寻少帅足迹,游凤凰名山。  为纪念张学良将军爱国赤诚,1981年沅陵县人民政府拨款对古寺进行维修,内置张学良将军塑像。恢复原有建筑物——船形亭、水池。1988年,凤凰山园林利用凤凰寺的古建筑建立起了张学良将军陈列馆,开辟有四个陈列室。整个陈列内容充分再现了张学良将军忧国忧民和威武不屈的大无畏爱国主义精神。  凤凰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崇祯七年(1634)重修,清康熙七年(1668)维修。乾隆二十三年(1758)建“一天门”,道光三十年(1850)重修古寺,在观音堂左修精舍三间。由大雄宝殿、大佛殿、天王殿、送子殿、弥陀阁、观音堂、玉皇楼等古建筑构成,占地2000平方米。  凤凰寺所在地凤凰山森林公园于2002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7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学良 (1901~2001)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 求学经历 1917年在其父张作霖军中服役。1919 年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 详细++  张学良 (1901~2001)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 求学经历 1917年在其父张作霖军中服役。1919 年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 详细++

宗教一条街

  宗教街在沅陵城内马路巷。马路巷宽近3米,长不足500米,却设有天主教天主堂、基督教永生堂、伊斯兰教清真寺及佛教自圆寺等四大宗教的教堂和寺庙,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宗教文化现象。  天主教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传入沅陵,教堂由沅陵天主教会西班牙奥斯汀建立,有男女教徒931人,1925年,沅陵教区划归美国苦难会。教区辖辰溪、浦市、芷江、溆浦、龙潭、高村、凤凰、王村、永绥、花垣、安江、保靖、沃溪、柳林汊等分堂。教徒最多达1410人。1950年,沅陵天主教会成立。1952年,美国传教士翁明德、欧克澜、武平舆等6人,因进行间谍活动被押送出境,其余传教人员回国。  伊斯兰教明末传入沅陵。清嘉庆八年(1803年)修建清真寺。目前,沅陵仅有回族、维吾尔族居民30余户,共120余人。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基督教传入沅陵,光绪三十三年,美国复初会利用"辰州教案"清政府的赔款,修建永生堂,开始正式传教。后陆续在花垣、茶洞、保靖、古丈、乾城、所里和县内的马底驿、凉水井等地设立支堂和讲道所。外国传教士20余人,教徒多达1184人。  白圆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旧名云栖庵。寺内现有菩萨近600尊,和尚3人,皈依弟子12人。每月初一、十五日,朝香参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马路巷四家宗教团体,虽然各自信仰有别,教义不同,但同居一巷之中,相互为邻,和睦相处,各自弘扬各自教义,成为独一无二的宗教街。   

月岩石刻

月岩石刻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月岩石刻  时代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道县月岩村,此为湘南地区石刻聚集地之一。  月岩在远古时期由于河流冲刷,形成河道穿山溶洞。后洞顶部塌陷,堵塞河道,河流变成阴河从附近岩洞中流出,这里成为天然岩室。洞中顶部塌陷部分形成大圆形天窗。东西两洞口高大如城阙。游人入岩洞,仰望天空,初如月的上弦,再进入中央,天空如满月,将出洞口宛如月的下弦,故称月岩。明地理学家徐霞客游此,谓“永南洞三,月岩第一。”洞内两侧岩壁题刻甚多,共有明清题刻54方,如“月岩”、“寒岩”、“鸿门窍”、“理学渊源”及诗词游记等。当地群众谓:清咸丰元年(1851)洪秀全率太平军进道州时,曾游此,并题词镌于岩壁,今已不存。岩上有0,传为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濂溪)讲书处。名濂溪读书室。石穴、石床犹存。  1983年10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21-13。

龙兴讲寺

龙兴讲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龙兴讲寺在沅陵县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距今已138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学院。  龙兴讲寺是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称帝第二年下旨修建的专门用于传授佛学的寺院。讲寺之所以用龙兴为名,是比喻帝王之业的兴起。《尚书序》载:“汉室龙兴,开设学校,九五飞龙在天,犹圣人在天子之位,故谓之龙兴也。”由此可见,唐太宗敕建江南讲寺并赐名龙兴,是有其深刻政治含义的,希望籍此通过佛法传播,感化“判服无常”的西南群蛮,实现教化一方,稳定一方,进而达到稳固朝廷对江南的统治。龙兴讲寺也因此为唐代建筑最早的佛学书院,后来直到玄宗开元六年(718),才建立丽正书院,725年更名集贤书院,比龙兴讲寺要晚建90年。以宋代著名的岳麓、白鹿、石鼓、应天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为例,它创建于宋开宝八年(973),要比龙兴讲寺晚建345年。而在此之前,世界上还没有发现建筑年代明显早于岳麓书院的学院。  明正德六年(1511),三十九岁的王阳明自贵州龙场驿转任江西庐陵县令,坐船顺沅水东下,到达湖南沅陵。据同治十二年(1873)《沅陵县志》载,阳明“喜郡人土朴茂,质与道近,因留虎溪龙兴寺,寓凭虚楼弥月。与武陵蒋信往来讲论,进士唐愈贤从之游,刘观时、王嘉秀诸人咸执贽受学焉”。据《年谱》知,当时冀元亨亦在。蒋信、冀元亨、刘观时、王嘉秀列楚中王门主将,是阳明的湖南籍弟子。当时王阳明曾作《与辰州诸生论收放心书》,以明致良知之道。后来他有诗回忆当时在龙兴寺的情景:“记得春眠寺阁云,松林水鹤日为群。诸生问业冲星入,稚子拈香静夜焚。”(《与沅陵郭掌教》)  龙兴讲寺山门面南,正对沅水,其建筑布局大体上是依佛教寺庙规制,次序是:头山门、过殿、二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观音阁。大雄宝殿是其主要建筑物,该殿虽经明、清多次修葺,但其主体木构架、柱、梁、枋等,经碳14测定,皆系唐代遗存。大殿正面高悬一块大匾,上刻“眼前佛国”4字,为明礼部尚书董其昌的字迹。沿着这条轴线,两边还有一些诸如旃檀阁之类的配殿。观音殿后面50米是一个牌坊,便是“虎溪书院”的入口。  嘉靖二十年(1541),同知徐珊访其师当年讲学遗迹建虎溪精舍,后又改为虎溪书院。有亭、轩、楼、阁等,辟修道堂,“大集多士,以倡明其学”,并辟祠以祀守仁,请罗洪先作记。“四方志学之士,日彬彬焉集”。隆庆四年(1570),知府徐廷绶“虑其无以容”,增建讲堂(称当仁堂)6楹,翼以号舍,“教诸士以同仁之学”。崇祯中守道樊良枢重修,改名“阳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知府迟煓重建。雍正十一年(1733),知县赵念曾改名“虎溪”。乾隆三年(1738),同知何璘捐经史古文等书籍数百卷。十二年(1747),巡道永贵倡捐银2000两以供膏火。道光十八年(1638),知县方传穆重修,并增生额10名。咸丰十年(1860),知府刘位坦捐书数百卷。次年,知府李明握增设诗赋课,每月一试。山长如蔡用锡、张本先、向岚、罗以纯等,皆一时名儒。光绪间欧廷飏主讲,订《阳明守则》以规范生徒。二十九年(1903)改为辰州府中学堂。民国间继续办学。1937年10月,讲寺主持妙空长老约南岳名师到寺中讲经,轰动沅陵。此次讲经后,成立了沅陵佛教会、沅陵佛教居士林、沅陵佛教四众教义研究所和沅陵佛教阳明小学等四个组织。1949年后,并入沅陵一中。如今山门下的坪里,还存有王阳明先生的石雕像、修建虎溪书院的纪念石碑。  地址:湖南怀化市沅陵县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  开放时间:8:00-17:00  门票:门票40人民币

沅水古纤道遗址

沅水古纤道遗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沅水古纤道遗址”位于沅陵县五强溪镇夸父山村的沅水河北岸,长约2公里,宽0.6到1米。由河岸小道、石板路、崖壁石凿道和一座单孔小石拱桥组成,始建于明朝时期,后来经过多次复修,才得以保留到现在。  “沅水古纤道遗址”因其历史久远,形成独特,文化底蕴深厚,2011年5月,在省政府公布的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作为民国时期物质文化遗产榜上有名。随着这一公告的颁布,填补了我县水上交通文化遗产的空白。  纤道,是古代逆水行船时纤夫们背纤常年累月行走的小道。有的是在悬涯绝壁上开凿而成,极为惊险,它是河运上急滩险流中的安全保障通道,更是古代船工和纤夫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据了解,以往的纤道大多数是官方出资修建,与现在的公路建设由政府投资一样,唯有这条“沅水古纤道遗址”是民间集资和善款修建。  “沅水古纤道遗址”的形成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密不可分。提起“沅水古纤道”还得从沅水说起,沅水又叫沅江。她的年平均流量比黄河还大。是洞庭湖水系中水量最大、水能资源蕴藏量最丰富的河流。在沅陵境内全长100多公里,纳大小溪河910条,有1000多米的落差,滩多水险,素有“三脑九洞十八滩,滩滩都是鬼门关”的说法。悠久的历史,繁衍了许许多多地民间传说和古朴独特的民风民俗。行走在沅水两岸,那些远古的故事和传说会像浪花一样涌来,最有代表性的是公元48年,62岁的伏波将军马援在这里征战。因为江水太险恶,久战不果而诞生了“马革裹尸”“老当益壮”两个耳熟能详的成语。还有盘古、善卷、屈原、李白、沈从文等都在这条河流上,留下过生命的轨迹。沅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处处是景,步步有诗。  根据《沅陵县志》记载。瓮子洞,在县城东面一百八十里的地方,形状如仓,流水的回声瓮瓮作响,沿河岸上是峭壁,下边是深潭,潭下有一滩,曾经暗礁密布,浪高水急。明朝时由民间集资在瓮子洞一带的沅水河北岸修建开凿纤道,方便船工和纤夫行走。  行走在沅水古纤道遗址上,我们会发现古纤道沿途的石头上密密麻麻到处都是细长光滑的石槽和蜂窝状小孔,当地人都叫它“纤夫槽”和“蜂窝岩”。这“纤夫槽”和“蜂窝岩”,有的是船工和纤夫们长年累月撑篙、拉纤着力而成的,也有工匠开凿而成的。它们主要用于船工和纤夫们撑船篙、蹬脚板、抠手指的支撑点和作力点,还可用来停船系船固定船只。除此之外,细心的人还会看到古纤道的崖壁上挂有不少的穿壁铁环,据说这就是传说中的串连“寡妇链”的铁环。“寡妇链”的铁链因年久失修,几经风雨,已被损毁,再也看不到原来的样子了,唯有深陷在岩石中的铁环仍依稀可寻。“寡妇链”“纤夫槽”和“蜂窝岩”一起,被称为见证沅水河运史的三大奇观。  说起“寡妇链”,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凄美的故事。传说就在沅水河北岸瓮子洞一带有一个名叫缆子湾的小村子,生活在这个村子里的男人世代靠拉纤为生。村里有一对夫妇养育了一个女儿。女儿长到十六岁时,她爹在一次拉纤时失足生亡。十六岁时她也嫁给了一个纤夫。结婚只有三天,丈夫为了生活,就出门帮人拉纤,又是船过瓮子洞时,不幸落滩而亡。寡妇在丈夫死后,历尽艰辛地养大了遗腹子。儿子长大后,重操先父旧业。最不幸的是,儿子十八岁那年,还是在过瓮子洞拉纤时坠落险滩,尸骨无存。寡妇在经历失去父亲、丈夫和儿子三代亲人割心之痛后,为了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她下定决心要在沅水险滩上安装铁环,再配上铁链,供纤夫们抓手用,不再让纤夫跌落悬崖。她把几十年来乞讨的钱打造成铁链,先是安在了夺去了她亲人生命的瓮子洞滩边。她的这一善举,感化了所有缆子湾的人,特别是那些和她有相同经历的寡妇。一时间,不论年轻的还是年老的寡妇们,纷纷外出乞讨筹钱修链。后来,纤夫们拉纤时,再也不用害怕失足坠滩了。为了铭记那些乞讨筹钱修铁链的寡妇的恩德,人们便把这条铁链亲切地称之为“寡妇链”。  现在,沅水两岸的辰河人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得到了明显提高,随着凌津滩和五强溪水电站的建成,将沅水流域的急流险滩夷为碧波荡漾的五溪湖泊,百十吨的船舶上下行驶自若。319国道、沅五、五常公路、杭瑞高速交通道路的通车,昔时纤夫们佝偻着身躯,顶风吃力拉纤的身影,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帷幕里,成为沅水流域留给后人的不老传说,成为了丰富这一方山水的文化内涵。这条沅水古纤道上由寡妇靠乞讨得来的银两打造而成的铁链中的悲情凄惨故事,催人泪下。它见证了悠悠沅水的沧海桑田,是一部诉说沅水河运纤道上的血泪史。  “沅水古纤道遗址”作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民间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沅水文化中一个不老的神话,具有永恒性的、象征智慧和知识的特征。对研究沅陵宗教信仰、神话传说、地理文化、民间习俗、日常生活、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给艺术家们崭新的创作灵感和不竭的创作素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当地政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载体。

沅陵胜利公园

  沅陵胜利公园位于湖南省沅陵城内梧桐山上,现龙舟广场左上角,占地18000多平方米。元、明、清和民国时期为路、道、府所在地。三面群山环抱,原名西园,抗日战争时期,辟为中山公园。  1949年9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解放沅陵。1949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奉命挺进湘西,深入大湘西山区,浴血奋战,仅用一年多时间,肃清土匪8万余。解放湘西22县,长达三百年的匪患,为人民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湘西人民为对剿匪有功的四十七军全体指战员表示深切的缅怀和纪念在剿匪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于1951年元月,将中山公园改建为湘西剿匪胜利公园。园前修有胜利门,气势雄伟。园中建有高16米的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连塔台共18米;塔身正面立有一尊高3点2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塑像,下嵌有建塔序文。塔的另三面有党、政、军领导人黄克诚、王首道、晏福生、黄志勇、曹里怀等同志的题词。公园两侧建修纪念亭四座,内立石碑,刻记剿匪牺牲的烈士名单1024人,以志功勋,永垂千古。园内林木青翠,百花吐艳,鸟语花香。1988年1月,湘西剿匪胜利公园列为湖南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沅陵龙兴寺

沅陵龙兴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兴寺座落于中国中部湖南省沅陵县城西虎溪山的南麓,是一座保留有宋代(公元960~1279年)至清代(公元1644~1911年)建筑风格的佛寺建筑,也是湖南省内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群。  龙兴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以后历代曾多次修葺。该寺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气势宏伟,现存有山门、大雄宝殿、观音阁等10余处建筑。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重檐歇山顶,殿内明间开阔,立有8根直径达80多厘米的楠木内柱。柱基与础石之间嵌有鼓状木枝,石础呈覆莲花状。大殿前还悬挂有明代(公元1368~1644年)书法家董其昌所书的“眼前佛国”匾额。此外,寺内还保存有多处历代名人留下的遗迹。  龙兴寺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等方面,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为108-30号。龙兴讲寺

辰州三塔

辰州三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龙吟塔  龙吟塔位于县城东河涨洲,因洲旁水声似龙吟而得名。塔高42米,是湖南省现存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石塔。1996年元月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清同治十一年《沅陵县志》和清道光二十年碑文记载,龙吟塔建于明代,道光二十九年建成七级宝塔。龙吟塔各层檐下的装饰不拘一格,有石制的斗拱、佛像等,溶合了明、清两代建筑风格,且溶入了湘西地方特色,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塔内置有旋梯直通塔顶,塔身结构严谨,装饰精巧、典雅,整体造型完美,表现出极高的科学艺术水平。  凤鸣塔  凤鸣塔位于城东沅水南岸香炉山顶。明万历中,辰州知府毛允让倡建浮屠七级。清道光三十年(1850)重加修理。塔身置八方形台基上,高25米,底层直径4米,八方七层。檐面布筒板瓦、檐口施勾头滴水,泥灰饰葫芦宝鼎,檐角微翘。底层正南开圆拱门,门嵌横额“凤鸣塔”。  鹿鸣塔  鹿鸣塔高踞于县城东沅水北岸鹿鸣山顶。始建年代不详。道光二十九年重建龙吟塔碑文载:“建龙吟塔所剩余钱,又整修鹿鸣塔成七级”。清同治《沅陵县志》载:“鹿鸣塔,七级,半塔残破,屡建屡塌。”   

借母溪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军大坪村

----

筒车坪村

----

叶口村

----

汆水溪村

----

南溪坪村

----

两岔溪村

----

学宗溪村

----

借母溪村

----

洪水坪村

----

管山村

----

刘家塔村

----

教家坪村

----

枫香坪村

----

曹家村

----

赵家山村

----

寨溪坪村

----

张家村

----

符家坪村

----

上马山村

----

竹坪村

----

八渡溪村

----

田家村

----

石牌村

----

借母溪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