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怀化 >> 新晃县 >> 中寨镇

中寨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凉伞公、母岩

  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乡西北角的凉山岭上,屹立着两座巨石,一座上面宽大下面窄小,像一个撑着雨伞的巨人,肃立峰顶;一座婀娜多姿像一位美女亭亭玉立于峰顶侧面的悬崖之上。人们叫它们为公岩、母岩。  传说很古以前,这凉山岭下有个寨子叫枫木塍。寨里有个勤劳、朴实、憨厚的青年叫曼郎。隔河也有个寨子,叫紫竹坪。寨里有个财主的女儿叫耶娘。曼郎家里穷,从小就在耶娘家看牛帮工。小时候,曼郎和耶娘非常要好,常在一起玩耍,曼郎每次从山上赶牛回来,都要摘些野花、野果给耶娘。耶娘虽然生长在富豪之家,可一点也没有小姐的娇气,常常闹着要同曼郎一起上山玩耍。有时,还把家里的米粑偷偷送给曼郎。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后来,二人渐渐长大,两人的心像牵了一根无形的丝线,它们常私约幽会,倾诉衷肠,并发誓终身相伴,永不分离。后来,耶娘的父母知道了,他们把曼郎叫去,狠狠地骂了一顿之后,将曼郎赶出家门,并不准他再踏进这紫竹坪寨门半步。同时,又把耶娘关在绣楼里,叫丫环看守着。接着,又在卡玛媒婆的撮合下,给耶娘找了个婆家,那男人的年纪比她大三倍。嫁日就定在三月初三。耶娘死活不愿,哭得像泪人一样。而曼郎眼望紫竹坪,想着耶娘,相思成病,身体也一天天地消瘦下去。  三月初三,耶娘的嫁日到了。不管她如何-,终被强迫背上花轿,抬着就走。  接亲的队伍越过西溪,登上凉山。突然,耶娘从轿里钻了出来,一边喊着曼郎的名字,一边拼命向凉山顶奔去。接亲的人没命地追赶,没等耶娘被接亲人拉住,耶娘已像一片红叶从凉山顶上侧面的悬崖壁上飘了下去。这时,天空中闪出一道白光,顿时裂开了一条缝,雷声不断轰鸣,雨水不断地从裂缝中倾泄出来,大地也剧烈地抖动。那些迎亲的人,尽被抛下悬崖。眨眼间,枫木塍、紫竹坪,整个凉伞地区一片汪洋,变成了一座天湖。人们和曼郎绕着这茫茫的天湖,呼唤耶娘的名字,寻找耶娘。整整找了七天七夜,可始终找不到耶娘的踪影。  为了寻找耶娘,也为了帮助灾民恢复家园,曼郎决心在天湖北面挖一道缺口,把水放干。他挖了几天几夜,挖得精疲力竭,可山口一点也没有挖开。但他不灰心、不气馁,继续坚持挖。也许是他的精神感动神灵吧,一天,他正挖得起劲的时候,天湖北面一片通红,接着是一声巨响,北面山口裂开了,天湖水从裂缝中汹涌地往外奔流。  天湖水慢慢退下去了,曼郎又撑着伞四处寻找耶娘的踪迹。当湖水退到凉山岭的悬崖半壁时,只见耶娘纤细的身躯,静静地依偎在悬崖古松旁,脸上浮泛着甜甜的微笑,好像这里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曼郎见了,呼唤着耶娘的名字,朝悬崖奔去,奋身跳下悬崖,奔向耶娘……。  从此,这对情真意切的恋人,化为一对石像,巍然挺立在风景旖旎的凉山顶上,人们都叫他们为公岩、母岩。他们真挚的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男女青年。为了纪念他们,每年到了农历三月初三,当地青年男女,都梳妆打扮,呼朋引伴,到这里来幽会,唱歌、黄斗带,尽情玩乐。年复一年,渐渐成了当地的习俗。  凉山顶上,至今耸立着这对形象奇特的公岩、母岩,成为独特的稀世奇观。古老的民间传说,吸引着各地游客慕名而来,都以一睹他们的姿容为快!      

方家屯·大湾罗景区

  从县城沿龙溪上,前行四公里便开始进入风景区的大门——方家屯白岩湾村的大岩屋风景点。大岩屋风景点,静的,有大小不一、错综怪异的天然假山石;动的,有白帘般飘动的小瀑布;上,有悬崖倒立;下,有长年浅唱的龙溪。观赏完这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风景大门,往前约两华里,便步入左右两侧、相隔三华里的猪槽洞和牛司洞风景区。牛司洞风景区险峻。这里,石壁巍然矗立,默默地对峙着,不知是哪个世纪前石壁突然断裂而成,还是愤怒的山神不满大自然的造化而将其一劈两半,置身于狭窄幽深的夹壁下面,只能望见一丝儿天空,倘若稍不留神,你会误以为走进了铜仁一线天景区。贪领略过牛司洞的阳刚之美,沿公路和溪流上行至岩板田村的香树脚,便可仰观有名的川岩洞风景。自川洞风景前行两华里,便到了该风景区的中心地带——大湾罗向家地村的望瀑台了。  望瀑台四面悬崖千丈,时有麝羊及其它野生灵出没,这给望瀑台的寂静增添了几分灵气。望瀑台的西、南、北三面各有一挂瀑布飞流直下,那长年不断的飞瀑声,有如一曲曲永远唱不完的大合唱,让人常听不厌。那飘洒有致的飞瀑,有如一个个五线谱,让人百赏不烦。早在解放前,望瀑台就已建有雕窗画梁的古建筑,每年阴历三月三、六月十九,总会有上万人在此游览观瀑和朝圣。每到这时,庵内终日烟雾绕梁,瀑下昼夜笑声弥漫。  望瀑台风景区地下还潜藏着二个溶洞。溶洞里景致千姿百态,各有千秋。隔望瀑台不到一华里远的新岭湾溶洞,全长约十二华里,游览时间要三四小时。里面有各种钟乳石,有白石堆砌成的梅花桥。洞两侧崖壁上,有长约4米的天然水渠,  渠里有水常年流动,那轻飘的流水声,仿佛是在向游人讲述一个古老而优美的传说。洞底还有拔地而起的长短石剑,若有灯具照射,石剑即闪闪发光。  与望瀑台遥遥相望,有万山洞风景点,两景点相距三华里,这里,有万丈悬崖拉凑成的轿子岩,轿子岩分大轿和小轿,轿子岩对面,蹲着个若大-岩,-岩旁边又有高于千丈的一副磨子岩,磨子岩下面,还有一顷形态逼真的千丘田。田里储着清亮亮的水,常年不干。  游览完向家地村的几处景区和大小二十几个溶洞,即可沿公路回县城。途中还可以游览酸广冲村公路旁悬崖下的封洞岩溶洞。封洞岩溶洞钟乳石各有奇异,洞身很长,至今仍未有人到过溶洞的终点。  从封洞岩溶洞往县城方向不到四华里便是破岩脑风景点,破岩脑风景点有约二十几人合抱大的冲天石柱,石柱对面岩山并立,下有飞瀑点缀。破岩脑风景点的坡背近三华里远之地还座落远近闻名、老少皆知的仙人桥风景点。仙人桥风景点以其险峻和神奇,早已引来了远近游人的中外游客。  以上十个风景点,三十余个溶洞组成的风景区,天然地组成了一“∩”形游览路线图,全景路线长约30公里。该风景区将成为湖南西部、贵州东部最大的风景区。   

新晃鼓楼

  鼓楼与侗寨的风雨桥、凉亭一样,是侗乡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夜郎古文化的象征。  鼓楼是密檐塔形,酷似塔杉。侗家有这样的传说:古时候,有个后生想造一座楼供大伙议事,但是不知造成什么样子。老人告诉他,“杉树又高又大,砍了又发,就照杉树王的样子修造吧!”这就是鼓楼的由来。  鼓楼中间的四根主柱,象征四季:十二根环柱,象征十二个月;合起来象征岁岁平安,四季祥和。  侗乡的鼓楼很有讲究,端庄典丽,结构严谨,雄伟壮观,技艺精湛。它的立面都是单鼓重檐结构,少则三层,多则十多层,平面是偶数,或正方形、或六边形、或八边形。鼓楼全用合抱杉树凿榫而成,不用一钉一铆,最上头为如意头攒尖顶,顶上复压空葫芦。每层飞檐装饰着彩画,或龙凤呈祥,或昆鸟鹏展翅,或奇花异卉,或奇禽异兽,或历史名人,或神话传说,形形色色,描绘传神,很耐观赏。鼓楼下宽上窄,层叠上去,由八根大杉柱支撑飞檐角,或四角、或六角、或八角,四方瓦檐上,对称地塑有龙、麒鳞、凤凰、孔雀、鳖鱼、雄狮、奔鹿等吉祥和幸福的动物图象。横掾上也绘画有历史名人,或者是鸟、鱼、花、草等装饰彩画,描述神奇、传神,色彩绚丽,线条分明,是侗乡一大奇观,堪称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一朵奇葩。侗民常在鼓楼聚集决议大事、喜庆活动。  侗乡鼓楼,是侗民族团结拼搏精神的象征,记载着侗民族历史上的艰辛和今日的欢快。侗族最早称鼓楼为“百”、意为“堆垒”、“扎堆”、“聚集”。每到农闲或耕作之余、人们三五成群来到鼓楼,扎堆聊天、唱歌、讲故事,这是鼓楼最初的功能。又称鼓楼为“堂瓦”,意为“公共场所”,可以聚众议事、排解纠纷、申诉评理、接待宾客、摆席吃饭、赛笙“哆耶”,教歌练唱,请师办学等。还有人在此悬挂拾物招领,施舍草鞋(把草鞋挂在柱子上,供远行者任取),后来因为鼓楼顶置一能震响四方的“桦鼓”,以召示侗民。桦鼓是将一节大桦树中心掏空风干后,将两头蒙上牛皮而成,它由乡佬(村中公认的德高望重的老人)掌管,每当侗民制定和执行“乡规民约”,实施“法治”;或集合侗民决定战争、抗御外侮;或有违反族规,进行“惩罚”;或有纠纷争斗,实行仲裁等,乡佬就将桦鼓敲响,召集侗民前来集合,布署和商讨严肃而紧张的事情。可见,鼓楼是侗民族历史上的司令台、战斗部、议事楼。每逢三月三、六月六侗乡人民喜庆的日子,侗胞们便欢聚在鼓楼下,吹起芦笙,跳起侗舞,喜气洋洋,歌舞升平。后来青年们干脆利用这个场所谈情说爱、对歌叙情,幽会意中人,鼓楼又成了庆典堂和谈爱厅。侗乡鼓楼,它深深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燕来寺

燕来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湘黔边境佛教圣地——燕来寺有“三奇”。  一是“奇寺”。燕来寺的前身叫龙溪寺,古老的龙溪寺座落在云盘山民宅中心,且面积十分拥挤、狭窄。于是,多方人士提出,要求龙溪寺迁址。当时还是个小沙弥的释演道法师刚从佛学院毕业归来,听说龙溪寺迁址,心里为此事感到担忧。后几经周折,就定址在新坪村的“螺丝坡”上,此处三面环山,前临舞水,景色迷人,风光秀丽,又可眺望全城美景,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左右两座山脉恰似两条龙,螺丝坡又象一个元宝位于其中,形成一幅双龙戏珠的自然优美图画。龙溪寺迁址一事确定后,释演道法师就忙着准备龙溪寺迁址的奠基仪式。  2002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这天,是龙溪寺迁址奠基的大好日子,螺丝坡周围挤满了数千群众观看热闹。释演道法师按佛教的规矩,在山前烧香,举行洒净仪式,此刻壮观的一幕出现了:不知从哪儿突然飞来数千只春燕,在螺丝坡燃香洒净处的上空盘旋,时而组成一个∞字状,时而又组成吉祥喜旋的造型,时而又上下分飞,组成一个活鲜鲜的莲花图案。燃香洒净将毕,乘回绕空三圈,忽而春燕不见了。众人惊叹,奇哉!奇哉!!  说来也真的有点奇,不见春燕的季节却突然见到这般奇景,至今仍还是一个迷。释演道法师于是以此景为据,拟将龙溪寺改名为燕来寺。近年新晃全力挖掘、开发夜郎旅游文化资源,打造夜郎国际文化品牌,“夜郎”与“燕来”相似近音。于是,按宗教管理程序,报上级宗教部门审批正式定名“燕来寺”。  二是“奇人”。燕来寺主持释演道法师,身高不高,而且很年轻,许多游客常误认为她是新到的弟子。年纪轻轻的释演道法师,在创建燕来寺的过程中除了她那满腹的-外,在经济上是两手空空。她为了建好燕来寺,十多年来踏遍湘黔边界的村村寨寨化缘,磨破了一层又一层的脚板皮,二元、五元、十元数千张不等的纸币,逐日揍拢来,经受了不知多少风风雨雨和饥饿,多少不理解和奚落。如今,燕来寺形成了这么大的规模,释演道法师没有憔悴,仍焕发出佛光的风彩,而且在建寺过程中她还继续承担扶植着六位贫困儿童的上学经费。燕来寺大雄宝殿高15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坐像和十八罗汉像。大雄宝殿右侧为客堂、伽兰殿、斋堂、念佛堂和僧寮,总计建筑面积1923.6m2,大雄宝殿正面还将续造山门,左侧建天王殿、祖师殿、地藏殿、讲经堂、五百罗汉堂、藏经阁和琴、棋、书画室等。据燕来寺主持释演道法师本人的规划,要将燕来寺建成基础设施好,教务管理比较完善的湘黔边界名寺。现在,燕来寺已规划征地20多亩,总建筑面积达到4000多平方米,投资的资金已近一千万。但是,释演道法师说,这样建筑面积还达不到燕来寺规划图里的三分之一,后面的建设还任重而道远呀。  三是“奇石”,那就是寺后的祥云石群。这里在燕来寺的规划图里原来是建藏经阁的地方。2008年奥运年,释演道法师开始动工建藏经阁,就请人来挖走这些石头,好平整土地,但是越挖发现石头越大,就像和这座山长在一起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出现,并且石头上还有着美丽的纹路,就像奥运火炬上的祥云一样。于是释演道法师当机立断,不在这里建藏经阁,把这些美丽的石头都保留下来,命名为祥云石。

新晃仙人桥

  仙人桥在新晃城西9公里的大湾罗乡高寨村。清代道光五年(1825)刊印的《晃州厅志》状其景:“两峰对峙,溪壑幽深,宽约二三丈,石块垒成雁齿,悬架沟上,如一线千钧,欲坠不坠。游览者莫不却步震骇。桥下有洞,曰龙潭。渌沱渊源,一若与桥别成幻景。”传说这座石桥是一位仙人在一夜之间架设的,所以叫做“仙人桥”。仙人桥是新晃县内极负盛名的名胜之一,历史上曾经有不少墨客骚人到此吟诗作赋,亦有僧侣为迷恋它的景色而在此栖居终身。  仙人桥,多麽美丽的名字,多麽令人向往的地方。它是故乡的一座自然奇观。在巍巍两峰夹峙之间,鬼斧神工般地,重重石块垒成一座天然的桥梁。桥面两侧怪石突兀,下面是深深的溪壑。桥底杂花生树,古洞瀑布飞溅,随风飘散出轻烟纱雾,构成了一幅梦幻般动人的图画。  遥望仙人桥,但见青色的山岩上覆盖着绿树芳草,拱形的桥下更显得别有洞天,流水如同白练,飞泻入深潭。在雾气蒙蒙中,美景若隐若现,更增添几分神秘感,给人一种朦栊美的感觉,而且会引发人们浮想联蹁……   登上仙人桥山顶凉亭,望四野群山环抱,绿意袭人。仙人桥上清风入怀,花香扑鼻。仙人桥下流水潺潺,山花摇曳,彩蝶纷飞。喧嚣的市声消隐了,纷杂的尘烟飘散了。人们可以忘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让心灵痛痛快快地得到青山绿水、天风林涛的荡涤……  是仙人们着意修建了这座神奇的石桥献给人间,还是仙人们看中这山川钟灵毓秀,而在此潜心-,一朝羽化而去呢?  总之,仙人桥的神韵,可以给游客们留下很多想的余地,让人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昔人有诗赞其景:  胜境巍峨不计年,  无边幽景妙难传。  马蹄石径留山躅,  雁齿飞泉响素弦。  四面奇峰撑碧落,  三环古洞绕青烟。  红腰远望波前卧,  流水桃花别有天。  现在,每逢工余节假,成群的游人专程到仙人桥领略大自然的绮丽风光。   

贡溪溶洞

  贡溪,与贵州接壤。这里林木葱茏,草青竹翠,谷物丰茂,牛壮羊肥;溪水潺  ,清澈见底,山雨涌洪,朝涨暮退。如你初来乍到,惊羡于这一方山水,那不妨在此小住。好客的乡民会将另一份惊喜奉送给你,他们会放下手头的活计,或持手灯,或秉蜡烛,带你尽情地游玩于地下溶洞,准叫你神痴情迷。初次去,如艳遇,心情酣美;二次往,如逢旧交,脉脉相对。  贡溪山地多溶洞。73平方公里的地域里,有溶洞几十处,或长或短,或独存,或连通。溶洞内,大洞套小洞,石洞连水洞,时而狭窄,仅容一人侧身过;时而宽敞,可建几座吊脚楼;时而陡峭难行人,时而平坦好跑车。  洞内有水,有时洞顶流泉,飞珠溅玉;有时沟壑游蛇,婉蜒盘旋;有时在石缝岩隙间穿梭,叮咚有声。有时聚成一口深潭,碧蓝闪亮;时而岩缝滴水羞答答,时而石洞泄流情急急;一忽儿欢歌笑语,一忽儿销声匿迹。水,冬日暖,光身入潭,如浴温泉,通体舒泰;夏天凉,捧口水喝,清凉透骨,唇齿留香。  洞内岩石千奇百怪。石笋,簇簇拥拥,或圆或尖。有的像米粑,散落一地,有的像苞谷,籽粒毕显;有的像铁塔,四平八稳;有的像钢枪,宁折不弯。石柱,有的粗犷如铁路桥墩,顶天立地;有的瘦长似密林杉条,亭亭俏立。钟乳石,冰凝玉塑,鬼斧神工。有珊瑚,不见海水。有木鱼,却无僧人。有猪肝牛肚,铁锅岂可煮烂?有山精水怪,大圣哪能降伏?有冰条倒挂屋檐,愈挂愈长。有奇花怒放,越开越艳。还有石瀑、石帘、石龙、石马,五彩缤纷。让你赞声不绝,叹为观止。 偶遇峭壁横亘眼前,抑或陡洞现于脚下,也不必惊慌失措和叹息。乡民自会找来,粗大棕绳、麻栗条,青木冈棒扎成软梯,帮你上攀下行,去欣赏万状千态的奇丽景色。  溶洞深处,五米一池,三丈一潭,栖息着一群群石蛙和鱼类,其中就有扁脑壳,黄身子,有手有脚的娃娃鱼。它们因溶洞的庇护,在此优哉游哉,无忧无虑。   

新晃夜郎谷

  夜郎峡谷在湖南省最西部的新晃侗族自治县方家屯乡与贵州省万山特区高楼坪乡的结合部,有一条呈英文字母“V”字形,全长15公里、谷底展宽不足30米、山谷直接切割深度200—300米的大峡谷——夜郎谷。由于它天生的山、水、崖、瀑,使之赢得了“三十里幽谷,三十里画廊,三十里世外桃源”的美誉。  夜郎谷位于湖南省最西部的新晃侗族自治县与贵州省最东部的万山特区接壤的风景区内,是近年在景区内发现的诸多奇峰异水中独领取骚的神秘之谷,它西起我国第一个特区,万山特区的高楼坪乡,西止湘西明珠,新晃侗族自治县县城郊,谷长15公里,山谷切割深度200-650米。谷底均宽30米,从高处往下看,似人在重霄,云汉低矮。狭长的幽谷,好像是被巨人将地球撕开的一道深不可测的裂缝。神秘兮兮,令人遐想无穷。从下往上看,一线天空白云空远,危崖耸立,云飞山动,令人惊心动魄。且高崖之上悬洞之中,吐出20多条瀑布,竞相抛珠撒玉投空而来。三十里幽谷,三十里画廊,三十里世外桃源。夜郎谷由于长年封存,谷内草木自然繁衍,青秀无比。元古界上震旦系亿万年的运动,又造就了此谷峰崖壁立、奇形怪状的喀斯特地形。峡谷的水来自地底,清爽洁净,远视有若乳玉,加上沿途落差逐步递增,造成了漂流的绝佳去处。游过猛洞河的人说:“在夜郎谷的漂流,刺激!”  夜郎谷漂流项目开发以后,消息不胫而走,吸引了南北游客,香港媒体作了专门报道。夜郎谷漂流,这是一个有世界级的文化背景,有保护完整的原始生态环境,有世界级的幽谷景观,有最优质的地下水作漂流,真是世间一绝的精品旅游圣地,有专家语言,千古以来,夜郎文化曾作为一个世界级的文化品牌早已声名远播,如今,夜郎谷漂流将作为世界级的具有新的经济文化意义的多彩风姿而艳惊天下。  自古以来,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先民创造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现夜郎谷仍有许多与夜郎王有关的传说,猿回头、双狮护王、夜郎王峰、夜郎王印、夜郎王庙、古栈道、悬棺洞、娘娘播梅、仙女下溪、侗妹漂布等景观和大量流传的风物故事,使夜郎谷增加了许多使入回肠荡气的神秘色彩。夜郎谷对夜郎文化的积淀和神秘,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李白、王昌龄、陆游、林则徐、沈从文等均在夜郎县境留下了许多奇文佳句。同时,夜郎谷位于湘黔铁路、320国道、铜玉高等级公路之间,从湖南怀化、芷江、新晃、贵州铜仁、万山、玉屏等地乘车可直达,与湖南张家界、芙蓉楼、受降城、贵州梵净山、九龙洞等著名风景区和纪念地招联,交通和旅游条件得天独厚。

新晃龙溪古镇

  龙溪古镇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三大商埠之一。人们在龙溪汇入舞水河的入口处集结成市,形成了清同治年间曾繁荣一时及“南方水上丝绸之路”重要驿站的龙溪口市场,也建成了各种风格独特的高楼连着高楼,屋檐挨着屋檐的明清窨子屋,成为中国东西部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合璧的历史见证,它的水上商务流通开发,比汉代张骞通西域还早1000多年。  龙溪窨子屋与明清窨子屋相同的是,它形式为四合院,双开门,小窗户,高高的封火墙内,屋顶从四方成比例的向内中心低斜,可吸纳空气和雨水,也应了商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理念。上天赐与的雨水,也可用这天井的形式收为已用,用来防火。窨子屋防火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高大的封火墙来阻止火势的漫延;另一种就是将这天井上流下来的“肥水”储存起来作为火灾来时灭火之用。所以,当时,家家窨子屋的天井里都会放一口很大的缸用来储存上天所赐的“肥水”,这缸就叫“太平缸”。进入里屋,就可以看到龙溪窨子屋的与其他窨子屋不同之处,里屋全是典型的侗家吊脚楼的木建筑。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是唐代诗仙李白为其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时所写下的不朽名句。龙溪的镇江阁始建于唐代,后毁于文革一场大火,新晃县政府于1989年在旧址上复建,并建成龙溪公园。

八江口温泉

  八江口温泉出露于新晃县凉伞镇冲首村,流径深度1100米,水温40-60度,自涌型温泉,日涌量2000吨左右,为剑河温泉主水系带,地质构造属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经国家权威部门鉴定,其水质为医疗氟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O3-Na,属含偏硅酸碱性碳酸氢钠型氟氡泉,未发现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元素,对各类皮肤病、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老年人骨质疏松、银屑病具有较好疗效,特别是对运动员大运动量后体力恢复效果明显,同时能滋润皮肤,有美容作用。  八江口温泉景区作为夜郎文化生态旅游的一个点睛元素,是新晃县旅游开发重点项目,并已纳入市重点考核项目。项目作为AAAA级景区打造,核心景区规划面积18.6公顷,包括夜郎动感水上苑、养生文化苑、夜郎御苑(VIP)、入口广场接待区、养生温泉沐浴区、西溪漂流六个功能板块及凉玉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便水战役暮山坪前线指挥部旧址群

便水战役暮山坪前线指挥部旧址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便水战役暮山坪前线指挥部旧址群   地址:新晃侗族自治县波洲镇   时代:清-1936年  1、唐伯赓故居便水战役前线指挥部  2、红军战地医院旧址  3、五里卡13位红军烈士墓  4、门垅坳战场遗址  5、枫树屯36位红军烈士墓  6、龙溪口烈士陵园旧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龙溪口古商号建筑群

龙溪口古商号建筑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溪口古商号建筑群位于湖南省新晃县新晃镇龙溪口社区,较好地保存了明末至民国不同时期的古商号及宗教建筑特点。现有68栋古建筑,古镇内街道保存较完整,共有街道、胡同16条,留有原貌,为青石板铺漫。古镇有古宗教场所建筑3座,古商号建筑42座分别位于龙溪口正街,贵州街、福寿街、万寿街、斌星街。古商号建筑均分布在贵州街、龙溪口正街、万寿街和福寿街。龙溪口古商号建筑均为四面封火墙构成每一栋封闭式的庭院,多栋院内为穿斗式木质结构的两层楼房。每栋庭院两侧的封火墙多为双马头门墙,内有天井、太平缸、墙头多的彩绘,庭院内的木结构楼房、门窗多有精美的雕饰。  龙溪口古商建筑群以古商铺为主,其中有祠堂、寿院等,古商号建筑群街道、古巷纵横,均以青石板铺成。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中寨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中寨社区

----

半江村

----

比足村

----

大寨村

----

地堡村

----

计寨村

----

降溪村

----

赛容村

----

祥冲村

----

上公道村

----

头家村

----

中寨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