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坪坦村古建筑群 | 坪坦村古建筑群位于通道县坪坦乡坪坦村,由坪坦鼓楼、孔庙、飞山庙、高坪鼓楼及坪坦鼓楼的附属文物南岳宫、戏台等4处共6栋建筑物构成。2010年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坪坦鼓楼始建于清同治年间(有题梁可鉴),为纯木穿斗构架。五层檐,均施小青瓦,其中一层和第五层为双坡屋面,二至四层为四角四面倒水,四角分别有翼角弯月起翘。鼓楼后方建有一座南岳宫,内供奉神像。鼓楼西南面10处有一座戏台,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为纯木构架。 孔庙位于坪坦鼓楼南面,始建于民国23年,为纯木结构建筑,双坡屋面,原为供奉孔子之处,后辟为学校,现做为仓库使用。后因民国中晚期的战乱和“文革”期间的-,孔庙惨遭破坏,并改为它用。2010年由县民宗局依照原貌进行修缮。 高坪鼓楼位于村北面,鼓楼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为纯木穿斗抬梁构架。鼓楼分三层,一、二层为四坡屋面,顶层为双坡屋面,四角均塑有弯月起翘,覆小青瓦。整个建筑呈正方形,占地面积约70平方米。 飞山宫:有杨氏和吴氏二座飞山宫。吴氏飞山宫始建于年代不祥,原为木质结构,清末,族人集资,在原木质基础上加封砖混结构外墙;杨氏飞山宫,始建年代不祥,为木质结构,“文革”时期被拆迁它处作粮仓。上世纪80年代又迁回现址,现为2011年重建,宫内牌位为历史文物。 谢华辉摄 |
阳烂鼓楼 | 阳烂鼓楼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阳烂鼓楼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阳烂村,此为省内少有的门厥式鼓楼建筑。 鼓楼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道光及光绪年间以及20世纪80年代曾进行维修。 鼓楼坐北朝南,占地242平方米,纯木结构,分门楼、主楼、后楼和连廊4个部分。门楼两阙重檐式,双阙主楼均用穿枋和鼓楼檐柱连接,组合成一个整体。屋檐采用如意斗拱出挑,使门楼屋顶均成歇山形。主楼系三重檐歇山顶式,上盖青瓦,高8.2米。4根金柱至第三层支撑主楼屋顶面;12根檐柱至第二层承接二檐跳枋,出跳翘角。从主楼第二层正立面左侧,用连廊连接后楼,构成前呼后应,形成别具风格的建筑体系。 阳烂鼓楼属门厥式鼓楼类。在侗族地区,对鼓楼类型的称呼有区别,门厥式鼓楼,意即用木棒做的柴门,此种鼓楼常建于村寨出入口上,使村寨显得典雅端庄。 1996年1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38-14。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
迥龙桥 | 介 绍 又称风雨桥、花桥。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坪日村小溪河上。始建于清代,曾两度被水冲毁。此桥为1931年重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身是石墩木梁,长62.4米,桥面宽3.75米,高4米。桥廊两侧有栏杆和木凳。上面覆盖重檐屋顶。桥两端及中部复造楼阁共3座,中为文昌阁,两旁楼阁额题“迥龙桥”三字。阁为三层檐,东0北面廊房内及走马板上有题词和山水花鸟等彩绘。全桥除桥墩为石结构外,全部用杉木拼接而成,没有一颗铁钉和其他铁器,体现了侗族的建筑艺术风格。 门 票/开 放 时 间 20元 湖南怀化市 坪坦乡 坪坦乡 通道侗族自治县辖乡。1951年由绥宁县八区半里乡划入通道县,属四区都垒乡,1953年改陇城区,1955年改都垒乡,1958年与陇城乡合并建立陇城公社,1961年析设都垒公社,1962年更名坪阳公社,1984年改坪阳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4公里。南与广西龙胜各族人民自治县瓢里镇、乐江乡接壤,面积19.9平方公里,人口0.7万。乡政府驻坪阳。有公路…… 详细++ |
坪坦古村 | 坪坦村位于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是通道县百里侗文化长廊的腹心地带。丘陵山地地貌,坪坦河由南而北穿寨而过。拥有侗家吊脚楼236栋,风雨桥(普济桥,第六批国保)1座,古水井4处,鼓楼3座,寨门3座,古萨坛1处,古树11株,古石板道1条,古飞山宫2处,古孔庙1座,古大南岳庙1座,古城隍庙1座,李王庙遗址1处,雷祖庙遗址1处,古碑文12通。 |
怀化万佛山风景区 | 怀化万佛山风景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万佛山位于怀化市南端通道县,主要有丹霞地貌风景区94.4平方公里,保存较为完好的原始次森林和100万亩松涛森林风光,有马田鼓楼、百衣观、回龙桥等人文景观。1997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万佛山丹霞峰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湖南省长沙规划设计院设计的《万佛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获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怀化万佛山风景区位于通道县临口镇太平岩村,距离县城双江20公里,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品相较为罕见的特大型丹霞地貌群,这里“万座丹峰拥翠环”,融峰、林、洞、水于一体,集雄、险、峻、秀于一身,一步一景,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 万佛山丹霞地貌“境幽、景秀”,山外有山,林外有林,青松傲雪,竹刺蓝天,隔绿叶丝丝,望白云点点,蔚蓝的天空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正是那“丛丛青竹重重松,点点行行隐隐空,坐爱听蝉林愈静,临风把酒有无中。” 多年积累的落叶厚厚地铺在丛林里,巨大无边的地毡,踩上去软绵绵的,倘佯其间,惬意极了。攀独岩峭壁,登丹峰极顶,看野草丰茂,观百花盛开,听松涛阵阵,闻小鸟啼唱,神怡之感,殊为难得。简直是一个天然的野生植物园。让人流连忘返。 静静的湖、青青的水,流动的船,秀美的山。80多平方公里的晒口湖区水上乐园,一片浩淼烟波的高峡平湖。湖光山色,碧水蓝天。可戏水荡舟,孤帆远影入山去,唯见鸳鸯湖中游。唱几首山歌,喝几盅米酒。尝几片腌鱼,吃几块酸肉。可湖边垂钓,立顶帐篷搭在林间,拉张摇床挂在树上,撑把阳伞遮在身边,垂钓鱼翁。 2009年10月中旬,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名录,通道万佛山·侗寨风景名胜区榜上有名。这是我省继2006年新宁崀山后获此殊荣的又一风景名胜区。由万佛山丹霞地貌区、百里侗文化长廊和红军通道转兵会址3部分组成。 景区吃住行 吃:有黔阳大红甜橙、沅陵酥糖、雪峰乌骨鸡、红薯果脯等特产和小吃。 住:怀化市内有众多的酒店、宾馆可供住宿。 行:1、公共交通线路推荐:县城有至景区班线车(通道至临口、通道至万佛山)。 2、自驾游线路推荐: (1)线路一:怀通高速已开通,从怀化南经怀通高速到通道汽车站约2小时30分 (1)线路二:怀化沿G209往南经洪江市、会同县、靖州至通道县。 (2)线路三:桂林沿G209往北经龙胜至通道县。 景点位置 湖南怀化通道县临口镇太平岩村 门票 120元 开放时间 08:00—17:00 |
通道皇都侗民族文化村(皇都侗寨) | 通道皇都侗民族文化村(皇都侗寨)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皇都侗寨位于湖南怀化通道县,并坐落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百里侗文化长廊”中心地带的黄土乡,现已建成为“通道皇都侗民族文化村”,为国家AAA级景区。 传说古夜郎国天子路过此地,被其浓郁的民族风情所迷恋,故建“皇都”城。皇都侗文化村由头寨、尾寨、新寨、盘寨四村组成,历史悠久,民风民欲最为完整亮丽。鼓楼里、凉亭内、风雨桥边,处处琴声悠扬,歌声如潮。要到侗寨必须先过一座名为普修桥的风雨桥,河对岸的山脚下有一座别致的寨门,六只铁炮依次鸣响,数十名侗家汉子吹着欢快的芦笙曲翩翩起舞,一群穿着节日盛装的侗家姑娘,端着一碗碗芳香四溢的侗乡佳酿拦在路中央,这是侗家迎接贵宾的一种最隆重的礼仪。来到镶有太阳花图案的演出场,观看皇都侗族文化村艺术团的精彩表演,则是另外一番享受,《敬酒歌》、《扯扯摸》、《踩簸箕》、《禾杆歌》、《闹茶》《抢蛋》、《板凳情歌》、《筒地咯罗闹歌堂》等一组民族色彩十分浓厚的文化节目汇集了侗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轻歌曼舞,回肠荡气,于行云流水间透出一种阳刚之美。 景点位置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皇都侗文化村通道皇都侗民族文化村 |
恭城书院 | 恭城书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恭城书院原名“罗蒙书院”,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罗蒙山下,始建于宋1105年,占地面积2830平方米,后被大火烧毁。清乾隆57年,即1792年,侗家的能工巧匠将“罗蒙书院”在原址重建,更名为“恭城书院”,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侗族古书院。 这座经历了210年风雨历程的古书院,由门楼、斋舍、讲堂、通廊4个部分组成,建筑群完整而有序,两层木楼建筑以一条中轴线排列在一起,中有通廊串联,四周青砖护墙,院外有桂花树两株。。飞檐翘首的门楼雄伟壮观,布满青苔的石阶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拾级而上,进入书院就是长长的走廊,两边对称地分布着6栋斋舍,上下两层,每栋斋舍有4间讲堂和1间宿舍。 恭城书院在中国革命史上是一座不朽的丰碑。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通道时,在书院内召开临时紧急的“通道会议”,形成历史上著名的“通道转兵”,挽救了红军,拯救了中国革命。从此,古老的恭城书院就与伟大的长征联系在一起而彪炳青史。 1934年12月12日,红军七位高层如开政治局会议,商议行军方向。既定方针是进军湘北与贺龙陈毅的红二、六军团会合,但当时北上线路已被蒋军层层把守,几无通途。毛泽东力主进军敌军防守薄弱的贵州,后被大多数与会者采纳。于是有了军委的“万万火急”电报,有了“通道转兵”。 在会议旧址中看到,参加会议的七人中,只有毛泽东没有坐椅子,坐了一条条凳。其余六人为周、朱、张闻天、王稼祥、博古、李德。实际上,周、博、李组成的“三人团”是当时的最高领导。 除了红军通道会议外,恭城书院还有很多其他内涵。书院始建于宋代,之前几经损毁搬迁。我们所见的书院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有清一代至民国,这所书院在湘、桂、黔三省交界地带都享有盛名。书院坐东朝西,后靠罗蒙山,前延恭河水,有藏龙之势。而犹让人醒目的是,民国十年,通道一位名叫翁信浮的县长在书院前厅立柱上刻下的一副对联,上联是“小学毕业的一定要升中学,中学毕业的一定要上大学”,下联为“家境富裕的固然要升学,家境贫困的也要想方设法升学”。 这幅对联能引起三个推测:一是这个翁县长没文化,连幅对联也写不工整,但他号召民众读书上进的赤心若揭;二是这个县长太具新思想,故意用新白话体冲击旧思潮;三是此地民智开化,求实创新,包容并蓄。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地处三省交界穷乡僻壤的小小恭城书院都似乎深藏有先机。而这种先机与毛泽东力主西进的发言,以及整个通道会议的民主决策是否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呢? 县溪镇 江口乡、锅冲苗族乡、县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县溪镇 县溪镇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北部,东傍菁芜洲镇,西连锅冲苗族乡,南界地阳坪,北临江口乡。从宋崇宁元年(1102)建县至解放后的1958年,一直为县治所在地。1984年9月,社改乡时,与县溪公社合并,组建新的县溪镇至今。枝柳铁路、209国道和渠水支流通道河、与播阳河交汇于镇,构成水陆交通网。通道火车站、通道贮…… 详细++ |
芋头侗寨古建筑群 | 芋头侗寨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芋头侗寨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始建寨,明嘉靖三年(1524年),户增人旺,建筑规模扩大,形成村寨。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修驿道,清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遭火灾,复建后形成以芋头溪流为轴线向两边分叉布置的七个聚居群。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建寨脚桥及龙氏鼓楼、牙上鼓楼;清嘉庆五年(1800年)建塘头桥。清光绪七年(1881年)建塘坪桥。 芋头侗寨古建筑群因山就势,结构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风格。鼓楼、门楼、芦笙场、古井、凉亭、萨岁坛、古墓葬群、侗族楼屋及青石板驿道等一应俱全,其中古楼4座,风雨桥3座,门楼1座,古井2口,萨岁坛2个,吊脚楼居室78栋,古驿道1.6公里。寨内民居采用“杆栏式”建筑为多。有的采用架立的吊脚楼式,以适应南方山区气候湿润,多蚊虫的特点。屋顶悬山式,施小青瓦或覆盖杉皮,使得建筑物色彩朴实,质感宜人。村寨现有鼓楼4个:寨中鼓楼简朴地立于田中;龙氏鼓楼昂然立于山上最高处;芦笙鼓楼雕梁画栋最漂亮,为九层密檐攒尖芦笙顶木楼,下五层为四角,上四层为八角,翘檐上下都塑有龙凤花鸟图案,金光闪亮;牙上鼓楼最为奇险,一半搭在山坡上,一半悬于山坡下,由17根梨木柱子支撑,最长的一根有9.1米高。 芋头侗寨,从建寨选址,布置建筑物,到规划村寨于周围环境的协调及人们衣食住行、祭祀,都是传统堪舆学说在侗民族地区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寨内各类建筑因地制宜,依山势,顺风水分别布置建筑物,将自然风光与人为创造结成天、地、人三位一体,充分展示了侗民族的古朴憨厚和聪明才智。芋头侗寨的建筑属于典型的山地沟谷侗寨山脊型和山谷型建筑模式。寨内所保存的建筑,无论是从整体到局部,还是从布局到工艺,都融汇了侗族工艺的传统和山里人的朴实风格,全面反映了侗族的民族史和民俗史。 2001年6月,芋头侗寨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 门票35人民币 景点位置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 双江镇 马龙乡、传素瑶族乡、双江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双江镇。 双江镇是通道县城关镇,成立于1957年,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域中部,处于贵州、桂林、张家界旅游线路的中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该县百里侗文化长廊文明示范带建设的起点,2004年被命名为全国城镇建设重点镇。全镇总面积10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 详细++ |
通道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 | 通道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通道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中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9°32′12″~109°49′5″,北纬26°12′59″~26°22′33″之间,范围包括临口、下乡、双江、菁芜洲、县溪、播阳、锅冲、江口等8个乡镇29个行政村,玉带河涵盖了临口至江口水域、河洲漫滩、滩涂、晒口水库和周边部分林地,湿地公园总面积1503.8公顷,其中湿地面积984.5公顷,湿地率为65.46%。 玉带河是湖南四条主要河流沅水流域的上游是维系云贵高原与雪峰山脉间的生态屏障,是全国珍稀野生动物重要的栖息地,公园内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共有种子植物153科533属832种,发现新种湖南报春。珍稀野生植物有香樟、闽楠、银杏、野大豆、金乔麦、花榈木、中华结缕草等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野生脊椎动物共5纲29目80科224种,其中有白颈长尾雉国家保护动物1种。鸳鸯、白鹇、斑头鸺鹠、褐冠鹃隼、黑冠鹃隼、红隼、阿穆尔隼、灰背隼、雀鹰、日本松雀鹰、黑耳鸢、红腹锦鸡、白尾鹞、褐林鸮、虎纹蛙、东方角鸮、领角鸮、领鸺鹠、猴面鹰(草鸮)、灰鹤、猫头鹰等2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是全国重点鸟类迁徙地及通道。区域外为侗族群众聚居地,传承延续至今的民族文化仍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稻作文化金光闪耀,建筑艺术流光溢彩,侗医侗药疗效独特,侗族大歌天籁之音,道德规范和谐为上。特别是重大历史事件红军长征“通道转兵”,就发生在湿地公园的县溪镇,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教育意义。玉带河蜿蜒流淌,沿岸有大量绿洲、浅滩,两岸绿树青葱,古树藤蔓缠绕,风光不与四时同,春天百花盛开、树发新芽,夏天鱼游浅滩、水鸟嬉戏,秋天稻穗金黄、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是湖南省现存保护最完好、景色最优美的湿地之一。 |
坪坦风雨桥 | 坪坦风雨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坪坦风雨桥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百里侗文化长廊,坪坦河上,共有9座桥组成。9座桥分别为普修桥、回龙桥、普济桥、永定桥、永福桥、回福桥、观月桥、文星桥、中步头桥,均始建于清代,为木结构桥。在建桥过程中,不用钉铆,只采用木榫卯,甚至使用了古老的湿藤绑扎法。 风雨桥是由桥墩、桥身、桥廊和桥亭等组合而成的。桥墩承重;桥身跨河;桥廊,上铺有木板,两边设有长凳,供人们休息,齐腰处开栏杆,可观赏两岸风光;桥亭则根据桥的长短而设,一般有3亭,长的有5亭。它是桥,横跨河流,联结两岸;它又不仅仅是桥,造型如长龙,是一方风水要素,象征着保护一方平安的力量,也寄托着人们带来福气的企盼;它是廊,既能给人避风挡雨、遮阴躲阳,又能给人启蒙教育和美的熏陶,因为桥廊内绘的壁画是那么丰富多彩;它是塔,桥面长廊上座座宝塔,飞檐翘角,彩绘雕塑,真像一座民间艺术陈列馆。 风雨桥在实用之外,还有着丰富的文化隐喻。风雨桥除了供人们躲避风雨、歇息乘凉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容。侗族建村寨极讲究风水地势,既要依山又必傍水,但为了不让风水福气随水流去,每寨都要在寨边的溪河上建一座桥来“堵风水、拦村寨”,侗家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村寨平安,又能让财富积聚,所以桥上大都设有神龛,让神灵镇桥护寨。风雨桥的选址兼顾实用功能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与侗寨标志性建筑鼓楼、吊脚楼民居遥相呼应,有机地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突出了人居环境之美、风水之美。 2006年5月,坪坦风雨桥作为清朝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兵书阁与文星桥 | 兵书阁与文星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兵书阁与文星桥 兵书阁位于通道县西北50公里的戈冲乡占字岩村。它的始建年代,以遗存迄今的0梁记载,为清朝嘉庆十五年(即1810年)。与兵书阁一箭之隔,遗存一座三亭式廊桥,名叫文星桥。清道光五年(1825年)和清道 光二十七年(1847年),兵书阁和文星桥相继进行过维修,属于集桥、亭、阁、殿为一体的古建筑群系。兵书阁和文星桥坐西朝东,南北通面阔19.2米,东西通进深15.4米,通高14.72米,西侧建有一座祠庙,总面积为420平方米。 兵书阁系穿斗与抬梁混构纯木件楼阁式古建筑。清嘉庆年始建时为双坡屋面单层民居建筑。清道光五年(1825年),村民集资,重建兵书阁和文星桥,并在原阁殿的明间伸出二座高14.2米,三层六角翘角檐攒尖葫芦顶式楼阁,使其“整新俾宇,巍峨再出冲霄之像”。文星桥也颇有建筑特色,东头是双肩庶殿顶盖八字门坊入口;西端与山欹侧,建单檐庶殿顶门坊作出口;桥中部建重檐歇山顶式0,构成整长19.2米的廊桥,此桥不架于水上,而傲立于陆地。 兵书阁和文星桥的独特建筑风格,在通道侗族建筑史上亘古未有。它那浓厚的民族文化韵味,飘香四溢;在漫漫的历史风尘中,磨砺迄今,数百年不衰,实为侗乡苗寨文化之瑰宝。 1988年通道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发文公布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最近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横岭鼓楼 | 横岭鼓楼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横岭鼓楼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横岭村,横岭鼓楼是鼓楼与寨门建筑工艺巧妙“联姻”的一个典型例证。 横岭是依山环水的侗寨,明天顺间(1457—1464)始建寨,因位于横向的山岭延伸处而得名。寨内现存鼓楼四座、寨门两座、廊桥一座、庙宇两座、戏楼一座、家祠两幢、萨坛两个等。寨内鼓楼均为清代中、晚期的建筑。 横岭鼓楼群由小寨鼓楼、大寨中鼓楼、河坎鼓楼和河边鼓楼组成,其中以河边鼓楼最为壮观,主要由南岳宫、圣母庙、款场坪、鼓楼及一号、二号寨门组成。南岳宫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圣母庙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款场坪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鼓楼则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为三重檐歇山顶式。1号寨门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55),为三重檐歇山顶式。1号寨门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2号寨门始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一、二号寨门采用如意斗拱出 挑。寨门与鼓楼一檐相交处用排水天沟连接,形成稍呈弧线的建筑整体,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民族建筑风格。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01-60。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
马田鼓楼 | 马田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 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阳乡马田寨,侗族鼓楼在建筑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 马田鼓楼,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高18.72米,宽12.5米,南北19.2米,占地面积240平方米,纯木结构,四角攒尖顶。其制作工艺全部以榫卯结构衔接而不用任何金属构件。 鼓楼系正方形,边长8.4米,立面四角九层,顶部一层为八角攒尖葫芦顶。1984年,在原主楼的南北两侧各增建了一间两层楼房,使主楼两层与新架空偏楼持平,平面构成长方形,南北对称。偏楼为歇山顶,其顶部檐口与第二层平行,而下一层檐口与主楼第一层连接,造成底层空间。二层戏台,使偏楼与主楼浑然一体,蔚为壮观。 马田鼓楼为九重密檐式木楼,一至八层为四边形,第九层为六边形。8根檐柱直抵第一檐。从第二檐起,以0.3米内收瓜柱代替檐柱,依次上升至第六檐,并与4根金柱顶端相平。七、八、九檐依次内收,全部承托于金柱之上。第九层顶部为八角攒尖葫芦顶。楼内挑枋、柱、瓜形式各异,分布参差,错落有致。 鼓楼外部每层封檐上都装绘有各种花卉、虫、鸟,线条明快,色彩绚丽。一至八层翼角上,分别塑有虎、龙、蛇、凤等象征吉祥、幸福的泥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美丽的装饰与精巧的造型,使鼓楼显得更加典雅端庄。鼓楼确为侗族建筑艺术的珍品。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为178-100号。 坪阳乡 通道侗族自治县辖乡。1951年由绥宁县八区半里乡划入通道县,属四区都垒乡,1953年改陇城区,1955年改都垒乡,1958年与陇城乡合并建立陇城公社,1961年析设都垒公社,1962年更名坪阳公社,1984年改坪阳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4公里。南与广西龙胜各族人民自治县瓢里镇、乐江乡接壤,面积19.9平方公里,人口0.7万。乡政府驻坪阳。有公路通209国…… 详细++ |
陈团寨门 | 陈团寨门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陈团村寨门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通道侗族自治县文管所获悉,陈团寨门由寨门2座、鼓楼3座组成,并分别建于上、下陈团侗寨入寨处。寨门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乾隆五十九年),鼓楼建造稍晚数年。 寨门为穿斗抬梁式木构架。上寨门系重耳厢楼式,双坡面单脊人字形,盖青瓦,挂白檐,悬空吊脚并置美人靠,架木板作凳,供人们聚集休闲,建九级石阶入鼓楼、进入村寨。下寨门系牌坊式,采用全斗如意斗拱出跳,呈骑头墙状,分明、次间作立面,明间洞开为进出入口,次间槛壁不承重仅为装饰,而自成风格,一破陈俗。为阻碍建筑内-空间,填补建筑实体质感,建鼓楼,巧设排水天沟。建筑外部敦实,内结构严谨。装饰不牵强作秀,追求朴实无华。 2004年,由怀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菁芜洲镇 菁芜洲镇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中部,东与临口镇,下乡相邻,西与地阳坪、县溪镇毗连,南与双江、牙屯堡镇交界,北与江口、溪口镇接壤。辖兴菁居委会;菁芜洲、地朗坪、车控、地连、水南、里勇、寨头堡、銮塘、小江、马头、地会、八路、老王脚、江口、曹家冲、蒋家堡、九龙桥、芙蓉、坪溪19个村委会。 境内群山起伏,溪河环绕,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高峰塘头岭,海拔…… 详细++ |
地区 | 景点 |
---|---|
横岭村 |
---- |
坪坦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