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黔阳古城 | 黔阳古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黔阳古城位于沅水上游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黔阳古城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环水,是湘楚苗地边陲重镇,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比云南丽江大研古镇早1400年,较湖南省内的凤凰古城早900年。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 如果你早已厌倦了都市嘈杂而冷漠的惯性生活,如果你有能力和兴致突出重围去寻一方宁静而亲切的故园,如果你已经不再愿意插足那些人群摩肩、人声鼎沸的胜景热地,如果你决意将古城探秘当作休息和充氧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么来吧,请跟随我们热情而贴心的指南,来一次遇合隐逸之都的五溪水滨游! 也许你去过晋商文化源起的平遥古城,去过小资情调姿肆的丽江古城,去过能够“邂逅爱情”的凤凰古城……但也许你还不知道:就在离凤凰仅百公里的怀化洪江,还蕴藏着一方四围群山、三面环水的大隐之都,它就是素有“楚南上游第一胜地”之称的黔阳古城。 黔阳古城,自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在沅江和潕水汇合处设立县治,至今绵延2200年,比云南丽江大研镇早1400年,比同在湘西境内的凤凰古城早900年,它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也是中国难得留存下来的、最具原真风貌的隐逸之都。 黔阳古城,顺水路兴而盛,随水路衰而隐。明清时期“浩浩皇木、滚滚洪油、屡屡烟土、列列0船……”的景象,曾使得这座军事重镇成为了中国南方丝路上的商贸名城。然而,当进入了陆地交通日兴、水运商贸渐落的近现代以后,这个历史上曾经辉煌了许多朝代的“第一古镇”,便被隐没在了大湘西神秘的王国中。 黔阳古城,正是因循和顺应了“始建于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衰于民国”的自然发展命脉,才使得这个文化名城有幸避开了可能发生的过热追捧和惨烈损毁,在悄悄流淌的岁月长河里得以静静呼吸和自在生存;才使得这个曾经商贾云集、富甲一方的繁华边城能够顺其世运,苏醒沉醉的灵魂,重获隐逸的新生;也才使得我们有幸能在“城墙变马路、民居变大厦、石板巷变商业街”的今天,去从容地遇合古城所蕴含并彰显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大义。 【“遇合”--相遇且投合;“隐逸”--隐秘且安逸。】 如果说,隐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现象,那么,中国历代文人志士从来都不乏对其的孜孜遇合。从社会政治上看,自西周建立一直绵延到晚清的宗法制度和君主-,都是隐逸的政治土壤。从文化渊源上看,支撑中国文化的儒释道三家都有归隐的理想。随着历史的发展,隐逸更是渐成一种自我价值的选择。人们越来越追求清高的人格理想、淡泊宁静的生存方式和典雅的文化品位,并树立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超越世俗精神境界、对后代充满感召力的审美理想。 黔阳古城乃多元文化隐汇之所在--其风水格局和建筑空间结构,无不暗合着“潜、藏、隐”的特征,而诞生并延展于这方水土的隐逸文化,便是其多元文化的核心。 黔阳古城的城市精神是“隐逸”,诗人王昌龄隐逸在此,便留下了“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千古佳句;黔阳古城的气质是冲淡,其千百年来荣辱不惊、与世无争、闲云野鹤的淡定,就是其生存并延展的理由。 来到五溪之滨,与黔阳古城遇合,无论置身旧宅古巷,还是歇憩新城秘境,隐逸之感总会油然而生,居者访客,都能得到一种安逸脱俗、自适其然的精神享受。 地址:湖南怀化市洪江市黔城镇 等级:AAAA 电话:0745-7312000 官方网站:http://www.zgqygc.com/ 开放时间: (5月-10月)8:30-17:30;(11月-次年4月)9:00-17:30 |
黔城南正街 | 黔城南正街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黔城南正街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此为省内第一个受到保护的省级历史文化的街区。 南正街位于黔城镇南面,为旧县署所在地,系清道光十八年(1838)知县龙光旬修建,有《修城厢内外街道记》可证。路面中间以一米宽的青石板横铺,下有沟渠,两侧以0.36米宽的石板作走线连接,全长200米,宽80米(含民房基地),总面积16000平方米,并有石牌坊一处,街道两侧民居屋檐板均成“S”形起翘,并有封火墙,成为典型清代建筑群。 区域内主要建筑: 旧县署。南宋熙宁时为茅草盖顶,宝庆元年(1225)“易茨以瓦”。明洪武后毁以兵火,景泰元年(1450)复建,成化二十年(1484)增修赞政厅、架阁、库房、常平仓、八字衙门、鼓楼等。雍正六年(1728),大堂侧建西廊、琴房、甬道、戒石碑亭等。道光十七年(1830)造书房、横屋、男女监房,丁夫住房共27间。民国间有石板路宽3米,由头门直达大堂。新中国成立后,由黔阳第三中学使用。 万寿宫。建于清中叶,建筑占地1000平方米,正面墙宽25米,门坊高8米,,为桶形窨子屋,头们有青石方柱,门侧有青石浮雕、有立体人物塑像,室内有旧戏台,台顶圆棚呈斗拱式,做工精细,地面铺石板,两侧看戏台完整。 太平宫。建于清中叶,占地400平方米,青石板铺地面,室内戏台、天井、厅室、门坊保存完整。 1983年10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96-39。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黔城镇 黔城镇位于洪江市西南部,现为新洪江市政府驻地和市治所在地。黔城历史悠久,自西汉初年置县至1949年,一直为县城所在地。1998年,黔阳县和洪江市合并成立新的洪江市,新洪江市人民政府驻黔城镇。2004年12月,新洪江市政府搬迁至黔城镇,至2012年所有单位全部搬迁至黔城镇。黔城从此又恢复了县城的地位,洪江市政府对市治新城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从2000年至今,黔城…… 详细++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
芙蓉楼 | 芙蓉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芙蓉楼座落在沅、舞水汇流之处的黔城镇,为古典园林建筑,筑叠巧思、错落有致,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据传,唐天宝七年(748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即今黔阳县)尉后,曾建芙蓉楼,为饮酒赋诗、宴宾送客之地。因年久失修,旧址荒芜。清嘉庆二十年(1815),当地为纪念这位著名诗人,在城西香炉岩辟地作园,依名修建芙蓉楼。现建筑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 芙蓉楼有“楚南上游第一胜迹”之誉。主楼背廊临江,纯木结构,正面三间,重檐歇山顶,二层有明轩可供远眺。周围有冰心玉壶亭、耸翠楼、半月亭等古迹,与自然的山石、江水、林木巧成布局,构成了“登眺则群山拱翠,俯视则万木交阴,沅水自北来环其下”的壮丽景象。芙蓉楼侧坚立80多块历代题诗作赋的镌刻、碑石,其中有《王昌龄宦楚诗》十五首,以及颜真卿、岳飞、米芾等人的手迹。四周竹木相错,绿荫如盖,奇草生芳,环境十分清幽。 从龙标胜迹门拾阶而上,右边就是重檐歇山顶的芙蓉楼。古楼占地约120平方米,全楼48块门窗精雕细刻,刀法细腻,风格古朴,有“喜鹊串梅”、“金鱼闹莲”、“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蟾”等,为江南木刻之一绝。在芙蓉楼的一楼,可一睹“诗家天子”的风彩。王昌龄的画像慈眉善眼、若有所思,表露出他对百姓的同情与关切。王昌龄任龙标尉期间,政善民安,为政以宽,深得苗、侗、汉等各族百姓的敬仰,当地至今尚有“苗女听歌”、“侗蛮乞诗”、“佳句退兵”、“昌龄补靴”等动人传说。 门口对联“天地大离亭,千古浮生都是客;芙蓉空艳色,百年人事尽如花。”这是晚清黔阳县举人陈柄卓(字庆臣)所撰。陈庆臣在外为官50多年,看透了官场,告老还乡后在芙蓉楼撰此联感叹人生。 芙蓉楼二楼可眺望楼外绿水青山。大厅悬挂的楹联“楼上题诗,石壁尚留名士迹;江头送客,冰壶如见故人心。”是清代黔阳县的最后一位知县所撰写。 门票 48元/人。儿童1.2米以下免票;学生票与老人票半价。 开放时间 08:00~18:00 景点位置 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湘西古镇黔城西北隅 黔城镇 黔城镇位于洪江市西南部,现为新洪江市政府驻地和市治所在地。黔城历史悠久,自西汉初年置县至1949年,一直为县城所在地。1998年,黔阳县和洪江市合并成立新的洪江市,新洪江市人民政府驻黔城镇。2004年12月,新洪江市政府搬迁至黔城镇,至2012年所有单位全部搬迁至黔城镇。黔城从此又恢复了县城的地位,洪江市政府对市治新城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从2000年至今,黔城…… 详细++ |
赤峰塔 | 赤峰塔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赤峰塔,座落在黔城镇高桥村沅江边,巍峨雄壮,高耸入云,与黔城古城一水之隔,遥遥相望。距离洪江城西22公里的赤宝山顶。塔因山而得名。 宝塔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有建塔碑记一块,塔身全部为青砖垒砌,塔周长29米,内园直径4.6米,厚2米,高约28米,共七层八方,每方有绘画及小窗,每层相接处为花纹角砖砌成。顶角8方有铜铃,被风一吹,铜铃发出优雅清脆之声,远近皆闻。位置:位于黔城镇高桥村。 清嘉庆年间(1796—1821),在黔城对岸赤宝山又建有赤峰塔。由于颓废已久,莫知其处。清咸丰九年(1859)己未,黔阳知县黄杰将蟠龙山浮屠拆迁于此,建七层八方浮屠于此,每层相接处为花纹角砖砌成。原名文峰塔,现名赤峰塔,为湖南怀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巍峨雄壮,高耸入云。与黔城古城一水之隔,遥遥相望。黄杰有建塔碑记一块。塔身全部为青砖垒砌,塔高28米,外方边长3。65米,塔周长29米,内空直径4。8米,厚2米。每方有绘画及小窗,每层相接处为花纹角砖砌成。顶角八方有铜铃,被风一吹,铜铃发出优雅清脆之声,远近皆闻。 相关传说 王昌龄少伯来黔阳时,有芙蓉楼伫立,楼下有一潭,名为芙蓉潭,芙蓉潭水升千尺,早有妖精在此时,黔城历来就是苗侗汉争夺之地,而在芙蓉潭中,躲着一个修炬千年的青鱼精! 这个青鱼精,总想在知当的时候出来兴风作浪,那时芙蓉楼下也有一个芙蓉也是-很久而成真身的仙女,叫芙蓉仙子,非常仰幕王少伯的风流才气,而青鱼精却不懂风情,直接向美凡而又有才的芙蓉仙子求婚,芙蓉仙子琼瑶仙子下凡似,怎么回答应这个青鱼精呢?当时就拒绝了他。青鱼精,因此而怀恨在心,他便恿怂附近的山娇水怪兴风作浪,想一举淹掉黔阳城,而迫使芙蓉仙子就范,其实现在芙蓉仙子己经另嫁给江山稳,可是这个青鱼精哥哥确想霸王硬上,欲直接杀死了芙蓉仙子的丈夫,可是这个江山稳,的确非常有本事,与青鱼精,大战了三天天夜终于在猴子山下一举擒得这条青鱼精。 正在九天-的托塔李天王担心这条青鱼精再兴风作浪,便用手中的神塔将青鱼精压在了玉皇阁对面的赤堡寨上,以镇南下北上的妖气,化成了这一座“赤峰塔”。 赤峰塔因此曾一度作为“镇河之宝”“镇邪之器”而被人们顶礼膜拜,一直以来,镇住了来自于沅河下面的“河邪”。直至今天,这下面的铁路通道,和对面的雄厚伟的“虎山”、以及盘踞在塔身后的“睡狮岩”都还在,塔下还有一座五六十年代的坟,据说是某官过沅江而落水。现在己经杂草丛生,不知其后了。塔身镌刻碑文有记载:塔重建于清代,塔身全部用青砖垒砌,塔围29米,内圆直径4.6米,厚2米,七层八角,高28米,每层均有彩绘小窗、漏窗,塔层相接处用花纹角砖砌成。塔内曾有木质旋梯螺旋而上至塔顶,塔顶八方翘角曾悬挂有铜铃,风动铃响,十里之外也可听到悦耳的铃声,现在梯和铃都有失迭,塔身满目疮疤,甚是不爽。古城内,不少老人家,只要坐在家门口,就能目入塔影,塔门向江而开,春风轻拂下的沅江碧波荡漾。 赤峰塔是黔阳古城名胜之一,“古塔遗韵”、“雪中云梯”被列为“古镇八景”而闻名遐迩,无人不晓。赤峰塔也是我儿时踏春嬉戏、跑步登高常去之地,曾经有与家父、哥夜两点跑大桥,登宝塔,应约高桥地的小朋友“战于”宝塔山下,现在不知道当年的“小对手”身在何处了。 民间故事,正是体现黔阳人的智慧,也体现黔阳人反抗不合理、丑恶势力的一种心理愿望,虽然很多故事都借上天神力而最终消灭妖怪,但最终结局和向往都是美好的,古代的劳动人民都能此向往美好、积极面对生活,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落后呢!? 交通信息 公交:市区内无公交直达,可乘坐旅游大巴前往景区。 自驾:怀化火车站出发1.沿鹤洲北路向西南150米2.稍向左转,继续沿鹤洲北路前行220米3.在迎丰西路向左转1.5公里4.右转走红星北路/209国道继续沿209国道前行43.0公里5.在芙蓉东路稍向右转450米6.继续前行,上芙蓉中路1.1公里7.继续前行,上芙蓉西路500米8.稍向左转,继续沿芙蓉西路前行16米9.稍向右转550米到达景区。 旅游时间 最佳旅游时间:10月,9月 开放时间:8:30-17:00 |
黔阳万寿宫 | 万寿宫规模宏大,其建筑格局堪称古城之最,它是沅水上游最大的商业会馆,两侧还有附属的民居群,沿街望去,围墙、马头墙高大绵延,十分壮观。它见证了当年黔阳古城的繁华景象,现为怀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宫也称“江西会馆”,它是沅水上游最大的商业会馆。当年,因沅水流域各商埠江西商人踊跃捐资支持,黔城万寿宫才建得如此恢宏。万寿宫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占地1000平方米,正面墙宽25米,门坊高8米,为桶形窨子屋,头门以青石作方形石柱,门两侧嵌青石板作花卉浮雕,半立人物泥塑。大殿立柱直径40厘米,柱础鼓形,下面还有八方形基座,各面雕刻有花卉图案。大殿三开间,明间6米有余。进深四间,第一、三间间距略大,第三间地平抬升二级,第二间藻井极其精美。室内有旧式戏楼,台顶顶棚呈斗拱式,做工精细,两侧看楼完整,地面全用青石板平铺。正殿东西两侧分别是财神殿和观音殿。进门由戏台下穿入,戏台比大殿明间略窄,为木质歇山顶结构,出门便可见沅水东流,并有相当气势的青石码头连接沅水,选址极是精到。 万寿宫正门牌坊石雕十分精美,文革时古城百姓为防止这些石雕被毁,便用石灰将其全部覆盖,直到2009年才将石灰清除,露出石雕的真面目。 信息来源:黔阳古城 黔城镇 黔城镇位于洪江市西南部,现为新洪江市政府驻地和市治所在地。黔城历史悠久,自西汉初年置县至1949年,一直为县城所在地。1998年,黔阳县和洪江市合并成立新的洪江市,新洪江市人民政府驻黔城镇。2004年12月,新洪江市政府搬迁至黔城镇,至2012年所有单位全部搬迁至黔城镇。黔城从此又恢复了县城的地位,洪江市政府对市治新城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从2000年至今,黔城…… 详细++ 信息来源:黔阳古城 |
黔城钟鼓楼 | 黔城钟鼓楼位于黔城镇内龙标山上。据《黔阳县志》载:宋熙宁四年(1071)在龙标山建普明寺,明正统十四年(1449)毁于战火。成化八年(1472)重建,并拓建钟鼓楼,成化二十三年(1487),铸大钟于楼上,清咸丰十一年(1861)寺毁于兵乱,钟鼓楼仍幸存。中国古代城镇中的钟鼓楼主要是用于报时,所谓“晨钟暮鼓”,也有军事上的报警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报时和报警的功能逐渐发展到后来的景观功能,甚至成为城市的地标。 1958年大炼钢铁时,黔城钟鼓楼大钟被毁。1984年原黔阳县人民政府拨款进行全面维修,该楼为方形平面,抬梁穿斗式组合木结构,高14米,占地面积200平方米。楼分二层,每层均可登临。二三层无门窗,仅设围栏,登临远眺,水光山色尽收眼底。(图黔城钟鼓楼)夜晚登楼,看小城万家灯火,街巷鳞次栉比,很容易使人想起柳永的《观海潮》里“…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俯瞰沅江两岸风景,夜里的山,肃穆宁静。沐浴夏夜晚风,心旷神怡。 |
洪江古建筑群 | 洪江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江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怀化洪江市沅江北岸。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建洪江寨,元末时已成为湘黔间商镇。明代设洪江驿,清置洪江镇,民国时有“小南京”之称。迄今完好保存有三百多栋古窨子屋,六十余座庙、堂、祠、院及一些旧报社、学堂、钱庄、戏台、作坊、商铺、青石街巷冲等。明清窨子屋和会馆是这里最有特色的古建筑。 窨子屋形似四合院,多为二进二层,或三进三层。三层以上南北间有天桥连通,高耸的封火墙内,屋顶从四围适当向内中倾斜,靠方形小天井采光通气。依山傍水,或处于深巷或吊脚于岸边,屋檐高墙接踵,石板巷道与石级码头相连。镇内有山西、常德等十大会馆,大多靠近水码头,伸展到深巷高坡。会馆一般有正殿、偏殿,正厅、客厅,客房、戏台等。太平宫(宝庆会馆)青石门楼浮雕有岳母刺字、八仙过海等历史传说故事人物。 2006年5月,洪江古建筑群作为明至民国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景点位置 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 |
芙蓉楼碑廊 | 芙蓉楼碑廊为文化旅游景点。 芙蓉楼共保存古代石碑128方,是湖南省保存古代石碑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地方。 芙蓉楼碑刻是黔阳古城文化的精华,其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芙蓉楼本身碑刻,包括文人墨客雅集唱和的诗词碑,芙蓉楼复修碑和在芙蓉楼刊刻的古代名家书法碑。二是文物部门从古城征集的清代政府文告碑、记事碑。 碑廊分两面,一面是诗词书法碑,有沈从文老师田名瑜的碑体行书、湘西军阀周则范的“溆浦行营绝笔”、清代大书法家、黔城长坡人王继贤字碑、元大书法家赵孟頫字碑、宋代爱国将领岳飞字碑、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米芾字碑,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字碑等。 “古龙标山”碑由黔阳县教谕袁淑先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庚子题刻,道光二十三年(1843)癸卯重刻。 碑廊的另一面多为记事碑,头前两块为复修芙蓉楼碑记,其他有抗战标语碑,清代祠堂庙宇碑和政府文告等。对研究黔阳县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有很高的价值。 信息来源:黔阳古城 黔城镇 黔城镇位于洪江市西南部,现为新洪江市政府驻地和市治所在地。黔城历史悠久,自西汉初年置县至1949年,一直为县城所在地。1998年,黔阳县和洪江市合并成立新的洪江市,新洪江市人民政府驻黔城镇。2004年12月,新洪江市政府搬迁至黔城镇,至2012年所有单位全部搬迁至黔城镇。黔城从此又恢复了县城的地位,洪江市政府对市治新城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从2000年至今,黔城…… 详细++ 信息来源:黔阳古城 |
芙蓉池、玉壶亭 | 芙蓉池位于半月亭和芙蓉楼之间,为园林水景,池中山石天然生成,水中莲花为睡莲。半月亭相传是王昌龄抚琴吟唱的地方,相传王少伯在池畔月夜吟诗,芙蓉仙女常吹箫作伴。对联“鱼游水底寻明月,树插石缝遮青天。”是凤凰籍人士、中华民国总理熊希龄先生所作。 沿长廊走近玉壶亭,亭内有石桌、石凳,旁边立有“冰心玉壶碑”。这是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县令龙光甸和其子辛丑状元、江西布政使龙启瑞集王昌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七字合篆而成壶状,构思十分巧妙。 亭柱对联:“风动铃声穿楼去,月移塔影过江来”是黔阳县人民抗敌后援会主任委员、黔城名士危善定(字慈一)所撰。 半月亭旁的大树是豹皮黄药楠,树根部萌发五棵小树,将古树环绕,故又名“五子登科”树。 耸翠楼相传是王昌龄宴宾饮酒的地方,现有纪念品出售。 信息来源:黔阳古城 黔城镇 黔城镇位于洪江市西南部,现为新洪江市政府驻地和市治所在地。黔城历史悠久,自西汉初年置县至1949年,一直为县城所在地。1998年,黔阳县和洪江市合并成立新的洪江市,新洪江市人民政府驻黔城镇。2004年12月,新洪江市政府搬迁至黔城镇,至2012年所有单位全部搬迁至黔城镇。黔城从此又恢复了县城的地位,洪江市政府对市治新城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从2000年至今,黔城…… 详细++ 信息来源:黔阳古城 |
中山街 | 府前街,解放后也叫“南正街”,民国时名“中山街”,系道光十八年(1838)由知县龙光甸主持修建。街区总面积1.6万平方米,街长690米,宽3.5米,街道中间一米用青石板横铺,街区民房之间有封火墙,为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其中200米至今保持原有风貌,古建筑完好无损,1983年10月被省政府公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二十年来,几乎每年都有一部以上电影或电视剧在此拍摄,如《风吹琐喇声》《任弼时》《雷锋》《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恰同学少年》等等。特别是《恰同学少年》,所有的古城镜头都是在黔阳古城拍摄的。剧中少年毛泽东漫步、奔跑、活动的长沙老街巷,其实就是府前街。此剧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特别奖。 信息来源:黔阳古城 信息来源:黔阳古城 |
龙标胜迹门 | 送客亭旁的门坊原是芙蓉楼的老大门,建于清代晚期,名为龙标胜迹门,也称“三绝门”。 龙标胜迹门的门高12米,门宽7米,门坊正中为大型泥塑的王少伯送客图,左右为春、夏、秋、冬四季图。泥塑使用古代“堆塑”工艺,材料主要是桐油、石灰、糯米。这些泥塑造型精美,栩栩如生,世所罕见,为第一绝。令人赞叹不已的是,牌坊高达三丈多,却面向临河处倾斜了两尺多而不倒,是为第二绝。据专家考证,其倾斜度已超过了意大利比萨斜塔的斜度。门楣正中是一个指南针,上南下北,与常人见到的指南针上北下南正好相反,是何缘故,至今仍为千古之谜,此乃第三绝。龙标胜迹门是黔阳古城旅游的标志,旧时行船看到此门,便知黔阳县城到了。 信息来源:黔阳古城 信息来源:黔阳古城 |
小墨莊大院 | 位于“延陵世第”对门的小墨庄,系清末民初黔城豪绅、慈善家、红十字会负责人刘熙懋(字玉和)的后院,现为本土侗族画家张国雄的字画博物馆。张国雄出生在托口古镇一个印染世家。他经过探索,运用油水分层原理和传统民间印染工艺,创造了一种新型装饰工艺字画,被著名书画家赵朴初誉为“继古创新,斯为第一”。其书画作品融工艺美术的自然机理和国画的泼墨技法为一体,大气、含蓄、沉着、飘逸,其作品参加过北京科技成果展览,其弟子遍布全国各地,并有作品被海外友人收藏。2008年,洪江市人民政府将其“速成无笔画”逐级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息来源:黔阳古城 黔城镇 黔城镇位于洪江市西南部,现为新洪江市政府驻地和市治所在地。黔城历史悠久,自西汉初年置县至1949年,一直为县城所在地。1998年,黔阳县和洪江市合并成立新的洪江市,新洪江市人民政府驻黔城镇。2004年12月,新洪江市政府搬迁至黔城镇,至2012年所有单位全部搬迁至黔城镇。黔城从此又恢复了县城的地位,洪江市政府对市治新城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从2000年至今,黔城…… 详细++ 信息来源:黔阳古城 |
芙蓉楼牌坊 | 芙蓉楼牌坊位于湖南洪江市黔城镇的芙蓉楼园林入口处,“芙蓉楼”是一座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处。据史书记载,此楼与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生平有一定的渊源。唐天宝七年(748),“诗家天子”王昌龄因“不矜细行,谤议沸腾”,被贬为龙标尉(今黔城镇)。在此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其中一首《芙蓉楼送辛渐》诗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千古名句使芙蓉楼闻名天下。王昌龄在龙标为官期间,为政以宽,政善民安,深为龙标百姓所称颂,被誉为“仙尉”。 牌坊位于芙蓉楼园林入口处,是进入园林的必经大门,属于标志性牌坊。牌坊用青石嵌砌。平面呈“八”字形,牌坊造型四柱三开间,四根石柱冲天耸立。中间开拱形门洞,两侧封闭,建筑造型具有西洋风格。此牌坊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后来经过多次重修,显然受到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牌坊高7.5米,宽5.8米,中间拱门高2.8米,宽1.7米。门楣上首为构图精致的《王少伯送客图》,顶部是指南针泥塑形象,两侧由四个宝葫芦护顶。牌坊正中门洞上方书“龙标胜迹”四个苍劲有力的泥塑大字,成为芙蓉楼建筑群的醒目标志。两边八字墙上画有大幅壁画。此牌坊造型在湖南较为少见,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 |
注礼堂 | 老爷巷位于县衙外东侧,可从府前街中段转入。巷子狭长幽深,全长300米,是黔阳古城内最长的巷子,因清代县衙-从此巷行走于衙门与公馆之间而得名。 注礼堂位于老爷巷南端,为民国三十六年(1947)黔阳县县长戴成哲故居。民国三十八年(1949)“三.二五”事变后,其携妻女前往台湾,曾任台湾省-政府驻韩国大使参赞。 老爷巷古有“烂头簰,冷土街,老爷巷子挂招牌”之说。烂头簰是指破烂不堪的水手街、贫民窟;冷土街是富豪居住区,平时少人迹;老爷巷清末民初是城内手工作坊、商铺集中之地,曾经招牌满巷。 信息来源:黔阳古城 黔城镇 黔城镇位于洪江市西南部,现为新洪江市政府驻地和市治所在地。黔城历史悠久,自西汉初年置县至1949年,一直为县城所在地。1998年,黔阳县和洪江市合并成立新的洪江市,新洪江市人民政府驻黔城镇。2004年12月,新洪江市政府搬迁至黔城镇,至2012年所有单位全部搬迁至黔城镇。黔城从此又恢复了县城的地位,洪江市政府对市治新城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从2000年至今,黔城…… 详细++ 信息来源:黔阳古城 |
危泽甫宅 | 危泽甫宅,位于老爷巷北端左侧与西正街交汇处的高大围墙内,为桶形窨子屋,有前庭后院、天井、厢房,院内有太平缸及石凳,外墙高达8米,规模宏大,空间轩敞,雕梁画栋,十分华丽精致,曾为县衙门小公馆。 该窨子屋始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清同治十三年(1874),五品衔加直隶州同知危锡瓒将其购为私宅,一直由危家子孙居住,传至第三代危泽甫后,被人民政府没收,曾作为黔城镇政府办公之用,2003年失火被烧毁。现在,我们只能从保存的高墙和宽阔的废墟想象它的恢宏气势了。 信息来源:黔阳古城 黔城镇 黔城镇位于洪江市西南部,现为新洪江市政府驻地和市治所在地。黔城历史悠久,自西汉初年置县至1949年,一直为县城所在地。1998年,黔阳县和洪江市合并成立新的洪江市,新洪江市人民政府驻黔城镇。2004年12月,新洪江市政府搬迁至黔城镇,至2012年所有单位全部搬迁至黔城镇。黔城从此又恢复了县城的地位,洪江市政府对市治新城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从2000年至今,黔城…… 详细++ 信息来源:黔阳古城 |
三绝树根雕 | 根雕陈列室里的大型古香樟根雕,为湖南著名民间雕刻家傅振源老先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带弟子耗时两年多雕成,重约一吨,直径1.89米,高1.54米,雕完后因其体量为全国最大、人物故事多、工艺精湛而被誉为“三绝树根雕”、“芙蓉仙境”。树根上雕有30多个民间故事和历史典故,共100多个人物和动物,为芙蓉楼最年轻的文物藏品。 根雕背后雕有一颗大白菜,有故事说,当年傅老先生雕刻时工钱很低,还不能按时领取,他最后就雕了这棵大白菜。所长见后连忙给傅老先生改善待遇。 信息来源:黔阳古城 黔城镇 黔城镇位于洪江市西南部,现为新洪江市政府驻地和市治所在地。黔城历史悠久,自西汉初年置县至1949年,一直为县城所在地。1998年,黔阳县和洪江市合并成立新的洪江市,新洪江市人民政府驻黔城镇。2004年12月,新洪江市政府搬迁至黔城镇,至2012年所有单位全部搬迁至黔城镇。黔城从此又恢复了县城的地位,洪江市政府对市治新城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从2000年至今,黔城…… 详细++ 信息来源:黔阳古城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