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娄底 >> 双峰县 >> 洪山殿镇

洪山殿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蔡和森纪念馆

蔡和森纪念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蔡和森纪念馆位于双峰县城复兴路与书院路交汇处,与蔡畅图书馆面对。1987年7月1日建成开馆,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展厅面积近1000平方米,正门上方是聂荣臻元帅题写的蔡和森同志纪念馆馆额。  蔡和森,中国无产阶级杰出的革命家、中国0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著名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宣传家,新民学会发起人之一,法国勤工俭学组织者、实践者之一。0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蔡和森纪念馆内陈列有蔡和森同志从青少年时代勤奋学习到为中国革命奋斗终身的文物、照片、著作等140多件,设有六个展厅。  门厅陈列着蔡和森半身铜像,铜像是1988年由其孙女蔡予、女婿徐龙森捐赠。铜像高1.15米,通高2.68米,以-1979年9月27日题词作背景。馆外有蔡和森同志光辉一家群雕,人物包括蔡和森、向警予、蔡畅、葛健豪、蔡鹿仙、李富春6人群塑。  白色的麻石雕像在阳光的衬映下,熠熠生辉。屹立在中间的蔡和森,深邃的目光仿佛在洞察着世界的风云,仿佛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羸弱的身躯上留着西式的发型,穿着修长的西服,扎着整齐的领带。  1995年,该馆被确定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自建成开馆以来至今,共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达80多万人次。  地址:双峰县永丰镇书院路70号  联系电话:0738-6821647    蔡和森 (1895~1931)  蔡和森(1895—1931),字润寰,号泽膺,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 蔡和森同志是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三、四届中央局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担任过中共中央代理秘书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两广省委书记。 1895年3月,蔡和森出生于上海,后随…… 详细++  蔡和森 (1895~1931)  蔡和森(1895—1931),字润寰,号泽膺,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 蔡和森同志是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三、四届中央局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担任过中共中央代理秘书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两广省委书记。 1895年3月,蔡和森出生于上海,后随…… 详细++

双峰朱家大院

  朱家大院坐落在双峰县甘棠镇香花村、嘉祥村,村庄四面环山,一条小溪从两村中潺潺流过。朱家大院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完成于民国初年。主建筑群由家训堂、松翠堂、绍子堂、伟训堂四堂组成,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500多间。  朱家大院由朱膺锡和朱雁峰两兄弟及其子女所建,朱膺锡是清朝的奉政大夫,朱雁峰是通议大夫,所以朱家大院也叫“大夫第”。朱家大院由家训堂、松翠堂、绍子堂、伟训堂“四堂”组成,共有大小房屋500多间,青瓦白墙,画栋雕梁,蔚为壮观,有“湘中第一大院”之美称,具有很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和文化旅游价值,2004年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家训堂建于清末,砖木结构,整个建筑格局对称,占地面积为478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由过厅、正厅及厢房、耳房、杂屋等组成,青砖院墙圈围。大门口左右各安放一座石狮。整个大门用铁皮包着,门内视野开阔,木雕石刻细腻、严谨。该堂分三批、历经十余年建成,第一批修建了正厅和正屋,第二批修建了左右两纵,第三批修建了杂屋和猪圈。  松翠堂建于民国初年,砖木结构,全堂三进三横,占地面积为432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与家训堂相对,是四堂中建筑时间最晚的一个堂,四合院结构,左右对称。  绍子堂始建于清末,与伟训堂相连,由门楼、正厅、花厅、正屋、杂屋等组成,整个建筑占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格局对称,栋梁横枋和其它构件上均有浮雕和彩绘图案。绍子堂分四次建成,时间跨度三十多年。  伟训堂始建于清咸丰年间,这是四堂中修建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堂,四纵三横,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以雕刻精美、繁冗见长。大门前有方形水塘,内院宽阔,铺有青石小道。整个建筑环彻青石围墙,围墙四角设有四座碉堡,宅中还设有五层楼高的凉台,厅堂后建有巨大壮观的彩塑照壁。

九峰山森林公园

  九峰山森林公园立于双峰县东南面30公里,在马鞍乡、荷叶乡与衡阳县接界,因九峰并列而故名,海拔750.4米,面积约212.7公顷。相传姜子牙斩将封时,武将崇黑虎受封南岳圣帝,玉帝命坐九峰山,崇飞到此处,坐峰一数只见八峰,再坐另峰一数,仍只八峰,乃回禀玉帝:天下只有八峰山,却无九峰山。玉帝只好命坐祝融峰(即南岳),故称九峰山为南岳七十二峰之“少祖”即由此而得。  九峰山由飞形山、铁钉寨、双乳峰、新亭子、鸟飞山、木鱼岭等九峰组成,笔架形排列,由此而得名九峰山。主峰正托峰海拔750.4米,位于公园南端,登临其上,远眺紫云、白石、回雁、祝融诸峰,湘中美景尽收眼底;近观-,云雾飘缈,只闻流泉叮咚、林涛阵阵、鸟语兽突之声,有临仙境之感。  九峰山东侧蟠固刹,唐时僧人定静、慧极建定慧庵于此,为湘衡佛教发源地之一。定慧庵前有始于唐代的三棵银杏和一株皂角树,胸径均在1.4米以上,高超27米,至今枝叶婆娑,青翠欲滴,有着“少祖”之威严;北面飞神山,海拔500米,山顶宽敞平坦,坪内稍为下陷,有五棵高25米,径围1米的百年迎客松,围成一圈,参天耸立;主峰之上美女梳头,形态逼真迷人。  森林植被良好,珍稀植物种类繁多,独特的自然环境,也为野生动物的栖身和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云豹、穿山甲、白鹭、画眉、鹰、猫头鹰等。公园分为古罗坪、槐花托两个景区,共有一级景点4个:定慧庵、千年连理枝、揽胜峰、五松迎客;二级景点4个:神鳅吐水、美女梳头、铁钉寨、雷祖殿;三级景点有钵孟山等十余个。   

体仁堂

体仁堂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体仁堂是红茶商人刘麟郊故居,位于双峰县域的西部,三塘铺镇枫树山村。西距三塘铺镇城区5公里,西邻架子塘村,北与山冲村相邻,东与石排上村毗邻,南与胜云村接壤,前有八湾河流过。  在咸丰初年的纷飞战火中,他经商于汉口等各商埠,以外销红茶为主,短短数年便积累了巨额财富。刘氏致富后,以重金聘请名师教其二子刘校亭、刘良丞,两兄弟不负厚望,成为名重双峰的乡绅,于清光绪十六年(1891年)开始在家修建这座气派的豪宅-体仁堂。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大宅院,横跨棉花、洋楼、年丰三个村民小组,前后分四次历经二十余年才建成。第一批修建了正厅和正屋,第二批修建了左右两侧厢房,第三批修建了槽门、杂屋等,第四批增建了一幢小洋楼,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整个建筑三进六出,正厅堂3个,侧厅堂6个,三厢九进,厢房厅房18个,以天井为中心营造小院,院中有院,院中套院,以亭廊相连,辅以廊房、轿厅、花厅、书楼、花园、佛堂、戏台,左有守经别墅,右为小洋楼式的凉亭,木雕华美,石刻精致,富贵堂皇,气势雄伟,总占地面积为20000㎡。2009年,枫树山村被省政府核定并公布为湖南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   体仁堂是一处颇具晚清风格、规模宏伟、带明显防御功能的古建筑。距省城长沙200余公里,离县城32公里,紧邻潭邵高速公路。

万宜堂

万宜堂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万宜堂,位于双峰县荷叶镇峡石村,建造于曾国藩去世后的同治十二年(1873年),是由曾国潢主持建造的一座颇具明代风格、规模较为宏大的住宅,名字寓意“万代千秋”和“宜室宜家”。  万宜堂建筑占地面积达30亩,东西两侧各三块高大的山字墙显得格外雄伟壮丽。万宜堂的西面有一口泉井,泉水冬热夏凉,甘甜可口。万宜堂的山字墙都是由青一色的子母砖砌成,内墙则是由土砖砌成,至今毫发无损。据说在制作土砖时,加了不少食盐进去,加之泥巴又和得很熟,所以干后日晒雨淋而不烂。  万宜堂建成后,曾国潢就移居于此。曾国潢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曾纪梁和曾纪湘分家,各占一头。曾纪梁之孙曾昭伦后来担任过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在娄底市博物馆二楼的展室里就有他的大幅照片和生平事迹简介;曾纪鸿的孙女曾昭燏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担任过南京博物院院长,万宜堂可谓代代有名人。现在,万宜堂除了围墙、槽门和东西亭子拆毁以外,主体建筑完好无损,墙壁上的雕刻和彩画还清晰可见。万宜堂交通十分便利,周围还分布有华祝堂、大夫第,彼此之间都很近,前往参观,可一举多得,大饱眼福。

富厚堂

富厚堂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岳如立、北岳如卧、中岳如坐、西岳如黛、南岳如飞。南岳欲飞之处,便是一片碧绿的“荷叶”——双峰县荷叶镇。十九世纪中期,一颗晶莹的露珠跃上了这片荷叶,这就是清代重臣曾国藩故居——富厚堂。  富厚堂始建于清咸丰7年(1857),大体照候府规制建造的,宅有中东西叁门,中门外有半月型石板大坪,坪外有一半月型水塘,有如“洋宫”。中门上有“毅勇候第”四个金字直匾。原名“八本堂”,后曾国潘之子曾纪泽据《后汉书》“富厚如此”而改名——富厚堂。富厚堂座落在位于双峰县东部的荷叶镇富托村的鳌鱼山下,与湘乡市、湘潭县、衡山县、衡阳县毗邻,总占地面帜四万多半方米,主体建筑近一万平方米,砖木结构,内有八本堂皇、求阙斋、筱吟斋、勤敬斋、归朴斋、贲宏斋、艺芳馆、思云馆、八宝台、缉园(含花圃、风月亭)、凫藻轩、棋亭等,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是典型的沿中轴线对称的宋明回廊式风格的古建筑群体。富厚堂座南朝北,背倚的半月形鳌鱼山从东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围住。从远看去,富厚堂好似坐在一张围椅中。周围自然环境优美,后山上树木茂密,古树参天。门前是一片较开阔的平地,平地中有小河向东流去,平地四周峰峦叠嶂,群山环抱。  曾国藩作为晚清第一名臣,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在立功、立德、立言以及治身、治家、治学、治军、治国多方面独树一帜。  曾国藩故居已被有关部门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旅游局已将其纳入“湖湘文化名人故居游”和“湘中山水游”旅游热线中,重点向海内外推介。   

柏荫堂

柏荫堂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柏荫堂是中国茶业一代名商戴海鲲(1890—1965,班名丹楹、字鹏翔)于1934年所建。清光绪十六年(1890),戴海鲲出生于习文讲武世家。曾祖父为太学生,诰封建威将军;祖父亦为太学生;父亲24岁英年早逝,未及3岁的戴海鲲,只好依靠母亲刘氏佣工及二伯父的资助长大。  戴海鲲8岁入私塾,18岁入湘乡简易师范。学成回乡,设馆授徒度日。由于谋生艰难,奉母命弃教经商。民国4年(1915)春,经二伯介绍赴汉口,入郎怡泰茶叶店当职员,开始从事茶叶商务。戴海鲲处事周详,待人谦和,对茶叶收购、加工、鉴别及装箱、运输等工作,都用心操练。久而久之,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业内有了较高声誉。民国16年(1927),时局动荡,茶市疲软。来汉口经营的湖南茶商,或将茶叶寄存到他那里代销,或-转让给他。数月后,市场复苏,茶叶价格飙升。他将茶叶全部售出,获利甚丰,成为他经商起点的“第一桶金”。从那年年底开始,他在汉口开设“戴海记茶庄”,并在湖南安化和新化等地独资经营“孚记”、“益川达”、“泰安”等茶号,专门收购制作红茶,运至汉口销售。同时,他被汉口一家资本雄厚的外贸茶叶公司“忠信昌茶栈”聘为茶师。由于他十分重视信誉与职业道德,深得买卖双方信任,因而声名鹊起,生意兴隆,资金积累渐趋雄厚。仅是代销茶叶业务一项,他每年收入即达10余万银元。  幼年丧父的戴海鲲经商致富,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建一所“感谢母恩”的大宅子。出于这个想法,读书出身的戴海鲲在巨宅还没有破土之前,便将其命名为“柏荫堂”,以彰显母亲的“柏舟清操”。   柏荫堂是一处仿明清建筑老宅,规模宏伟,美观华丽,其建筑工艺称得上是湘中地区明清建筑物中的精品。  柏荫堂当时建筑面积达5400平方米。解放后,先后为双峰八中、茶冲人民公社、茶冲乡人民政府、茶冲供销社、茶冲中学所在地。现在的柏荫堂大宅,正厅部分闲置,其后办起了铸钢厂;东厢为三塘铺镇大马冲责任区办公及干部住宿地,在大马冲责任区后边,还改建了一座“三塘铺镇大会堂”;西厢为三塘铺镇中心小学校舍,除前面一栋两层的教学楼是改建的外,其余的都是当年的原作。  从外观看,柏荫堂以坚固的带有枪眼的外墙和炮楼而具特色,反映了民国时匪盗兵患危害乡里,时局混乱民不聊生的历史状况。  从结构来看,柏荫堂既形似北方的四合院,宽大的坪地后边是正宅,又具有湘中地区“几进几横”的建筑特色。两厢以天井隔开,既独立成院,又与正宅构成完美的整体。尽管地大房多,因为设计了宽阔的宅内天井,对房子内的取光没有多大影响。  从建筑艺术来看,柏荫堂确实是当时方圆百十里的建筑艺术杰作。每一个外花窗都以木料为骨架,外饰各种栩栩如生的图形,并绘以鲜明的色彩,即使在历经近八十年风雨的今天,仍然引人注目。在建筑用材方面,渗入了近代科学中的水泥材质,突破了传统的纯砖木结构。正厅阶基上的廊柱都是整根的大圆木,连接廊柱和墙壁的横梁上都置有一个磨盘大小的圆形雕花木盘,上面浮雕着各式动植物,象征着富贵吉祥,每个图案都不完全一样。在柏荫堂院内,只要是使用石头的地方,石头上就有各式各样的图案雕刻。尤其是大门石框、地方石、廊柱基石、天井砌石等处,图案格外鲜活逼真。  柏荫堂落成后,戴海鲲先后担任汉口长郡会馆会长、汉口茶叶工会主席等职。民国25年(1936),又被民国政府任命为中国茶叶公司总茶师兼汉口茶业分公司经理。民国29年(1940),戴海鲲返湘,任中国茶叶总公司顾问兼湖南分公司副经理。以后又供职国民政府中央财政部,并兼任安化第一、第二制茶厂厂长,其资金积累更丰。  戴海鲲经营茶叶能够获得成功,与搭救苏联洋行买办邓以诚有很大关系。邓因被指控为共产党嫌疑分子遭捕,他闻讯后亲赴法院,将其保释出狱。邓即以3000银元酬谢,他婉言谢绝。自此,他运去苏联洋行销售的茶叶,经邓以诚关照,一律高价收购。洋行还替他广为宣传,说“戴海记茶庄”的茶叶价廉物美。于是,欧美各国茶商纷至沓来,戴海记茶庄形同闹市。  抗战胜利后,戴海鲲辞去中茶总公司一切职务,令长子戴鹤林去安化东平,将“孚记”等3家茶号历年积存的3000余吨茶叶粉末制成茶素销售,获利100万银元。又令三子戴鹤皋去汉口,租用民权路73号恢复“戴海记茶庄”。民国35年(1946),他相继在广州、香港设立“太孚商行”、“戴海记穗庄”、“太孚行港庄”、“戴海记港庄”等茶号,并在上海、重庆及新加坡等地建立联号,主营茶叶。1950年秋,他携继配夫人周德章往香港经营戴海鲲记港庄,将内地茶叶经香港转销欧洲。后在九龙葵诵葵芳村购置住房安居,信奉基督教。  戴海鲲对家乡的公益事业很关心,声名远播。他曾主修木刻活字印本的《湘上戴氏四修族谱》六十卷,还慷慨乐捐以助修路建桥并兴学育才,他多次资助起陆学校的兴办,是起陆学校的第一届校董。  现在的柏荫堂,已是湖南省“不可移动”的保护文物。

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曾国藩故居,包括富厚堂、白玉堂、得见斋、万宜堂、黄金堂、大夫第等曾氏家庙和曾氏祖坟,旅游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目前正在按规划将其建设成为文化氛围浓郁、建筑风格独特、接待设施齐全、旅游环境舒适的4A景区。  曾国藩,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其立功、立德、立言和治身、治家、治学、治军、治国等方面给后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和启迪。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言:“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富厚堂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唯一保存至今的“乡间侯府”。白玉堂是曾国藩出生地,也是我国著名化学家曾广锜先生的故居。万宜堂,是曾国藩的大弟弟曾国璜于1873年继修善堂之后建造的一座颇具明代风格,规模较为宏丽的庄园。大夫第,是全国妇联副主席曾宪植,清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宪楷,著名国画家曾厚熙的故居。  开放时间  08:30—17:30  景点位置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曾国藩 (1811~1872)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道光…… 详细++  曾国藩 (1811~1872)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道光…… 详细++

洛阳湾古建筑群

  ◆闻名遐迩的洛阳湾古建筑群地处双峰县城北面的测水镇。洛阳湾是明朝前人对测水镇的雅称。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至1423年)的古建筑群由关圣殿、观音阁、龙王阁、文昌阁四大建筑组成,四者背山面水,互为犄角,连成一体,整个建筑朱栏画栋,亭角峥嵘,气势雄伟壮观。江心有一巨石,其上建石塔,巍峨雄伟,与四大建筑相映成趣。塔上有对联云:“为学相期登道岸,余灰尽使付东流”。  ◆  观音阁临江骑石,一线青石板傍江而上,古人诗称“蹬道盘旋出空际,楼层直上入青冥。”历代不少骚人墨客观光写景赋诗,“阁中碑版尽知名,阁外阑干几曲横?”其中有王开锦五绝一首云:“石路非无倚,凌空一线微;垂檐照清水,登殿迷矶:涧指新沙通,云从古树飞;钟声传晓夜,静悟疑皈依。”石径凌空,朱檐映波,洲涌新沙,古树浮云,晓夜钟声,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难怪古人赞其地为“灵山法雨从空至,南海明珠入夜还”。  与观音阁毗连的龙王阁前有古岘峰,峰中有石高1米,宽0.8米,长1.6米。正面刻有“峰平传古岘,阁水壮观音”的对联。龙王殿右侧有“憩息亭”,专供游人休息。后为“荒客”歇宿之所。上有对联云:“岂非穷士乎?不远千里来,势逼处此;是乃仁术也,聊备一宿之栖,居无求安。”  龙王殿左侧有文昌阁,再左侧有水口庙,门-有“一点波心含测水,数寻庙宇壮宣风”的对联。  关圣殿与观音阁隔一天井,在伴河石山上,凿成高六米,面积约五十多平方米的殿房基脚。殿厅中排列四个大圆柱,正面是关圣帝君塑像,高四米,红脸青髯,神态逼真。塑像之下有神橱,橱房小圆柱上刻有“得文昌为邻,握手讲春秋大义;与菩萨说法,同心觉海宇群生”的对联。殿前有清泉井一口,四时不涸,夏凉冬暖,甘香可口。  古建筑群临时建有走廊栏杆,供游人观赏眺望。到清水季节,楼阁塔尖倒映水中,东面丫头山,北面铃子山,南面葫芦山,互相映衬,阳光反照,测水泛漪,帆船上下,渔歌互答,形成一幅生动优美的图画。如今殿阁虽已部分拆毁,但旧貌仍清晰可辨。   

双峰葛氏宗祠

双峰葛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葛氏宗祠坐落在涓水河畔的荷叶镇长塘村。  葛氏宗祠为砖木结构,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是娄底市境内现存的规模较大、保护较好的宗祠之一。葛氏宗祠分东西两个祠门,祠堂前是宽阔的坪地。“葛氏宗祠”四个大字书在正面的山字墙上,大门上悬挂“上达学校”牌。两侧各有一处小门,分别谓“义路”、“礼门”。葛氏宗祠建筑外观宏伟,内部布局合理。过大门为过厅,过厅楼上为戏台。空阔的祭厅名为“敦伦堂”。神龛上安置着葛洪、鲍姑始祖神像和迁湘始祖葛琳等七尊神像塑雕。祭厅两门各有一个椭圆形门,连接左右两厢的教学用房。椭圆形门上分别书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既是族规,又为校训。2003年12月,娄底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保护文物。2011年晋升省9。  同治年间,这一大片良田曾为曾国荃所有。但这里的集居者却均姓葛,习称“湘乡葛氏”,是双峰境内唯一的一支葛氏。湘乡葛氏的迁湘始祖为葛琳(1417-1481),字贡玉,系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第35代嗣孙。明朝宣德年间,出身医药世家的葛琳为避兵乱,从江苏吴县(今吴中区)太湖西洞庭包山葛家坞起程,一路上施以祖传秘方,用中草药为民治病。他跋山涉水,来到楚国(今湖南),南至衡州(今衡阳),西止宝庆(今邵阳),最后落籍湘乡县城,附郭而居。贡玉公配何氏,生“经、纶、缙、绅”四子,为湘乡葛氏四大房。后裔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择荷叶长塘之地建葛氏宗祠,年年岁岁祭祀始祖及其先辈。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葛氏宗祠得到改扩建,达到占地15亩之规模。

白玉堂景区

  白玉堂与“曾氏祖坟”、“天子坪地下军事工程”相邻,是构成“富厚堂(富托村)—秋瑾故居(神冲村)—唐群英故居(当先村)—葛健豪故居(星球村)(注葛健豪墓在永丰镇金田村石板冲)—曾氏祖坟(泥鱼村)—白玉堂(天坪村)—天子坪地下军事工程(天坪村)—大夫第:敦德堂、奖善堂、竹亭公祠(天坪村)—万宜堂(硖石村)—华祝堂(硖石村)—修善堂(良江村)—黄金堂(良江村)—有恒堂(新建村)—九峰山省级森林公园—罗泽南故居(石牛湾洲村)”旅游线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门票   门票60人民币  景点位置  湖南省娄底双峰县曾国藩故居管理处  

蔡和森、蔡畅故居

蔡和森、蔡畅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和森、蔡畅故居  蔡和森、蔡畅故居光甲堂,位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杨球村,东经112°24′54.4″,北纬27°25′43.6″,建于清朝末年,砖木结构,总面积550余平方米。是蔡和森、蔡畅同志亲少年时期的故居。1900年5月14日中国妇女运动卓越领导人蔡畅诞生在这里,并与哥哥蔡和森在这里度过了8年多的童稚时光。

山斗华天洞

  华天洞,位于双峰县西北的甘棠镇山斗石灰岩区。洞穴自东向西延伸数十公里,洞厅相连、各有景致,胜似仙境。阔处如厅、能容数千人,高数十丈,厅顶石笋林立,在电灯光线反射下,犹如各色华灯闪烁,气势恢宏,富丽堂皇,令人叹为观止;窄处亦宽如街道,遍布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如神、如佛、如龙、如龟、如虎,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洞口处有一终年不枯泉井,泉不经洞中河道向西流去,水流潺潺,如丝竹之声,徜徉于此,将使你感受别致的山水意境。现已经初步开发,并修建改造了由甘棠镇通达华天洞的公路线,兴建了华天招待所,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观赏。   

溪口风景区

  溪口风景区,是以水府庙水库为主体,江口为中心,连接湄水、涟水而成“丫”字形的风景带,位于双峰县北部偏东方向,与湘乡、娄星区交界。这里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无论您顺河而下还是逆水而上,两岸茂林修竹夹道相迎,奇山异水扑面而来。仁者爱山,山有三峡之雄伟险峻;智者爱水,水具桂林之秀美清澈。徜徉于这山水之间,看那农人荷锄,牧童骑牛,美女浣纱,渔歌唱晚,你一定会荣辱皆忘。  景区内拥有旅游观光景点10多处:  ——  水府庙水库。水府庙水库又名溪口水库,库容5.6亿立方米,水库面积相当于9个杭州西湖,为韶山灌区的源头。水库有100多公里的库岸线,拥有100多个库湾,34个岛屿,最大的3平方公里。库中水质优良,碧波荡漾,水鸟嘻戏,库面冬春多雾,夏秋多云,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沿岸半岛鳌突,港湾纵横,岸柳成行,花木繁茂,是旅游、度假、水上体育训练的理想场地,已列为湖南省旅游资源重点考查区,正规划建成一个水上风景旅游区。  ——  洛阳湾古建筑群。“远近形胜不可比,万象森罗入眼底”的测水古建筑群  。这座古建筑群体包括: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的观音阁,面积100平方米,依山傍水,雕梁画栋,寺塔剔透玲珑,河岸怪石峭立,和梅龙山、丫头山融为一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曾为湘乡四大景观之一;建于明代的惜字塔,三叠一顶,依河而建,上有对联:为学相期登道岸,但使余灰付东流。另还有明末加建的关圣殿、文昌阁、水府庙、龙王阁、憩息寺,七座建筑有机结合,结为一体,亭阁峥嵘,蔚为壮观。  ——  江口。该处是涟水、湄水交汇之所,三面环水,背靠大山,形如半岛,如今岛上广种桃树,有桃花岛之称。岛上建有沙滩游泳池。  ——  冯子振墓。冯子振,元代散曲家、诗人、书法家,死后葬于故土铃子山下。冯墓为土坑墓,有墓碑,两旁勒石对联,仍清晰可见:“一丛芳草先人冢,百树梅花学土魂。”  ——  梆潭:位于测水下游,因两岸之石敲起来有“梆梆”作响而得名。梆潭水之深,深不见底,当地百姓曾用千米长绳结石探底,只见绳子人,不见石打底。古时有诗形容梆潭的险要:测水滔滔去不回,倒尽湘江入净瓶。  ——  白鹭洲。系水府庙水库的一座小山包,因岛上常年聚集上百只白鹭而得名,帆船路过,人声鼎沸,常惊得白鹭齐飞,与蓝天竞美。   

青树坪

  青树坪镇位于双峰县境西部,西与邵东县交界、东与本县印塘相邻、南与花门、锁石两镇毗连,北与三塘铺镇相接。自古为驿站要塞,早在清咸丰年间,这里已商贾云集、商业贸易十分活跃。1912年建镇,历史悠久,故有“历史名镇”之称。  青树坪镇的经楚村有一贞节牌坊,这座建于清代道光元年(1821年)的纪念性建筑。尽管芭蕉树遮挡了它的英姿,坊上石匾也在文革中用石灰掩盖了它的面目。而代之以“愚公移山”、“建设经楚”等字句,但是,人们仍为它能较为完好地保留至今而庆幸,更为它精湛的石雕艺术而惊叹!该坊是当地人奉旨为故儒郭氏缵之妻李氏建造的贞节坊,高7.3  米,宽6.8米,系四柱二门三楼式牌坊。四柱立于四个长约2米的须弥座上,以6个抱鼓石将立柱牢牢护住,鼓上倒柱垂兽,下镇石龟,用8根粗大横枋将四柱连接,每根横枋都有浮雕。楼盖为庑股式,以整块巨石雕凿,翼角稍翘,正中有葫芦型宝顶压脊,雨端有脊兽,楼盖四兽头翘嘴张,呈仰天长啸状。该坊共有六块题匾,所有题匾均为正楷线雕,书法动力深厚。该坊建造工艺有两大特点,一是整座坊用107块青石,都不用灰浆灌缝衔接,全靠榫卯结合得天衣无缝,可谓鬼斧神工,二是全坊十几个人物,十多个动物,还有花草、祥云、器物、图案,一个个造型优美,动感强烈、气润盎然,无论是阴雕阳刻、无论是实琢空镂,神态栩栩如生,其技艺雕功可谓叹为观止。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双峰书院

  双峰书院,位于湖南湘乡(今属娄底双峰)永丰镇。清乾隆十年(1745),知县张天如设立义学。二十五年(1760),知县张董达和少尹沈苔溪各捐助俸银,倡议新建学舍,中里人士纷纷响应,共集银千余两,购买永丰用家码头园土作地基。因学舍对面有双峰屏立,遂名双峰书院。且临近二水(湄水、四安河)合流,环境幽静,宜于教学,邑士朱尧阶曾撰联云:“两派交流好向此间寻活水,双峰对峙更从何处仰高山。”  道光五年(1825),知县胡钧、举人黄庭等在书院增建讲堂和斋舍。同治二年(1853),增建文塔于书院对岸,从学者日众。同治八年(1869),地绅曾国潢、程以敬、程经内等又在书院增建斋舍16间、厅堂3间和门前石路,规模益宏,成为中里第一学府。  书院主厅大成殿,供孔子和“万岁”牌位。两庑配享“先哲”,每逢春秋仲月上丁日举行丁祭,8月27日举行孔子诞祭,全院师生和地方官绅都须参与祭祀。每月朔、望,每年上学、散学,师生都要列队在“万岁”和孔子牌位前行三跪九叩礼,一遇皇室婚、丧、喜、庆时,也同样跪拜。  书院设山长一人,综理全院要务。山长由地方官从境内“经明行修”的举人中择优聘请,先后有邓林皋、朱道谈、谢效漠、曾希文、蒋惩秋等应聘任职。另选科甲出身的宿儒担任经师,与山长分工授课。至于膏火、膳食等杂事,概由生徒轮流兼管。  生徒统称生员或生童,由地方官选择“乡里秀异”,保送入院,没有一定的修业年限,有不听教导的,即予斥退。乾嘉年间,常年有生徒三四十人;咸丰八年(1858)以后,增至五六十人。  书院以替封建王朝培养统治人才为宗旨,生员以内科举、登仕途为目的,故重视读经史、习时艺、试帖、写白招、兼论《大清律》和性理之学,以自学为主,经师只择要讲授,做个别指点。罗泽南、王龙文等曾肄业其中。  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校士馆,次年改为高等小学堂,蔡和森曾就读于此。1941年改为湘乡县初级中学。1951年始置双峰县时,与湘乡第二女子职业学校合并为双峰县一中。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洪山殿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洪山殿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