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乾州古城 | 乾州古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凤凰的兵、乾州的城”——这是在湘西流传甚广的一句话。乾州城是苗疆首府,是大气的,是宏伟的,是苗疆文化的融汇与传承之地。相比之下,凤凰只是一个驻兵的小镇。是小气的,精致的。 俗语云:游湘西,奔乾城。早在4200年前,乾州城就成为了千里苗疆的首府。明清时期,为了镇压苗人起兵,朝廷大将必定镇守乾州。如贝子福康安(亦为《还珠格格》中福尔康之原型)、和珅之弟和琳、清末名将罗荣光、陕甘总督杨岳斌等,均先后驻兵乾州。 沧海桑田,历经风雨,古城依然气派依旧,古建筑群保存完好,石板古街、十里河道、荷塘月色等,古迹繁多,独具特色,令游人流连忘返。 用时参考 半天 交通 从吉首火车站乘1路公交车,到福佳堂站下车即到(世纪广场附近) 门票 门票108元/人 开放时间 8:00-17:30 景点位置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乾州古城 |
矮寨奇观 | 湘西矮寨是一个具有浓厚的苗族风情的村寨。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百狮会”、“四月八”和“赶秋节”等较大的传统节日都在此举行。每逢场日,边区山寨苗胞欢欣汇集,相互交流花带、蜡染、花边、剪纸、丝线、竹器、药材及各种农副土特产品。青年男女常在这天留步路旁,约会场边,寻侣结伴,悄悄许下私情。苗民俗称“赶边边潮。 湘西矮寨是一个以苗族人口为主的山区生态名镇、文化大镇和旅游重镇,辖16个村、1个社区和1个居委会,55个自然寨,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680人。周围有大龙洞风景区、古苗河风景区、边城风景区和吕洞山风景区,境内有开路先锋铜像、国家级风景区——德夯民俗风情园,更有闻名遐迩、雄奇壮丽并诞生了我国第一座立交桥的中国公路奇观,是张家界——猛洞河——吉首——凤凰古城大湘西黄金旅游线路的中心名镇,是国家西南地区新兴的旅游热点地带,被誉为武陵山区的明珠城镇。 震撼世界的湘西矮寨奇观,包括奇桥、奇路、奇谷、奇台、奇瀑、奇俗,由峒河、矮寨、德夯、小龙洞四个区域组成,总面积108平方公里,“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万年峡谷风光”,被称为“天地奇观”。随着2012年3月31日跨峡谷特大悬索桥正式通车,湘西矮寨再次被世界瞩目。 湘西矮寨奇观的奇俗——传承千年的苗寨风情。矮寨奇观地处苗族聚居区,因为数千年来深山峡谷的闭塞,源自苗族祖先的独特习俗,依然活在苗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矮寨特大悬索桥下的矮寨镇,农历每月逢二逢七,都有盛大的赶集。有山货,有烟丝,有土布服饰,有竹篾背篓,有小孩玩具,有大人烟斗,价格都地道。集市上,放眼尽是身穿苗衣、背着背篓、头戴斗笠或头巾的苗人,慢悠悠地边走边逛,让人仿佛有一种回到几百年前的时空错觉。再往前走,就是峡谷深处的德夯苗寨,这里被誉为“天下鼓乡”,苗族民俗节庆活动众多,内容丰富多彩。每天上午十点,有免费的大型苗族婚俗表演;下午0,有免费的大型苗族服饰表演;周末,还有参与式大型苗家跳歌晚会。苗族特有的赶秋节、过苗年、百狮会、“四月八”庆典、“三月三”歌会、“椎牛”祭祀活动、“六月六”远古遗俗、吃新节、“吃排家饭”等等,应接不暇。中午,在德夯苗寨吃饭,爱憎分明的苗人擂起拦门鼓,唱起拦门歌,请喝炒米茶,席间,苗歌绵绵不绝,时而高低婉转,如攀高峰,如临低谷。 湘西矮寨奇观 湘西矮寨奇观的奇路——堪称中国公路奇观的盘山公路。近代,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撤往重庆,中国大后方仅有两条公路通往外界:一条是滇缅公路,一条是湘川公路。湘西矮寨公路奇观经过德夯大峡谷,盘桓而上,是湘川公路最为险峻的一段。这段盘山公路有6.2公里长,却修筑在水平距离不及100米,垂直落差达440米,坡度为70-90度的单一坡面上。矮寨盘山公路最宽处不超过7米,最窄处不足4米,迂回转折13道急弯,为了能顺利攀上峰顶,还修建了一座中国最早的公路立交桥。 矮寨盘山公路修建于1936年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此时正值日本侵略中国。为了方便撤退和运送军用物资,蒋介石亲任总指挥修建湘川公路,矮寨盘山公路就是湘川公路上的一道自然天险。为了赶进度,修建这段盘山公路,2000多民工死亡200多人。山上,竖立有一尊“开路先锋”铜像,并建有一座“湘川公路死事员工公墓”。 湘西矮寨奇观 湘西矮寨奇观的奇桥——世界之最的跨峡谷特大悬索桥。历史上,中国中原地区有过三大族群:炎、黄、苗。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逐渐融合,成为汉族;苗人远徙武陵深山;现在,所有中国人共同组成华夏民族。历史的刀光剑影早已远去,民族的融合与沟通愈加紧密。在大湘西矮寨特大悬索桥就是这样的见证。 主跨1176米的矮寨特大悬索桥,在矮寨镇上空355米处跨越险峻的德夯大峡谷,是长沙至重庆的湘渝高速公路吉(首)茶(峒)段的控制性工程,上有游客观光通道。春天的早晨,浓雾逐渐散开,遥望矮寨大桥,像隐在云中的神秘天宫一样飘渺。走上大桥,则带给你前所未有的感受,像鸟飞上了高空,与四周群山并肩,临空俯瞰下方的德夯大峡谷、矮寨苗镇及盘山公路奇观,世界为之开阔。心在峡谷中遍地亮黄的油菜花海上飞翔,体味无尽的喜悦。 湘西矮寨奇观 湘西矮寨奇观的奇台——鬼斧神工问天台。在德夯玉泉溪大峡谷中,问天台在群山之间,孤峰独耸,与四周隔绝,可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要登问天台,必须经过一条崎岖的山路,没有缆车,也没有盘山公路,只能全靠步行。登上问天台顶,站在面积狭小的平台上,周围都是深不见底的峡谷山涧。往下看去,头晕目眩,感觉人都要往下栽去;抬眼四周,却能体会到一种轰然出世、脱颖而出的壮美。 相传这里就是两千三百年前的战国时期,屈原曾经含悲问天的地方。战国末期,楚国的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流放到沅、澧一带,后来来到此处,登问天台,作出了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天问》,问天台因此得名。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拍摄《茶歌》MV,就曾经登临问天台,在群山峡谷中望天倾情演唱。 湘西矮寨奇观 湘西矮寨奇观的奇谷——美丽的大峡谷德夯。德夯大峡谷位于武陵山脉深处,苗族聚居。“德夯”在苗语中,意思是“美丽的峡谷”。德夯的美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它是原始自然与苗家人文的完美融合,被誉为湖南省唯一集自然山水风光与苗族风情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德夯大峡谷地处云贵高原与武陵山脉相交所形成的武陵大峡谷中段,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峡谷地貌。它包括玉泉溪大峡谷、夯峡溪大峡谷、九龙溪大峡谷、德夯冲峡谷、大龙洞峡谷、小龙洞峡谷、峒河峡谷七大峡谷。全长约48公里,宽约1.5公里至3.5公里不等,海拔高度在680米至900米之间,峡谷垂直高度在400米至600米之间。 谷内绝壁高耸,峰林重叠,溪河交错,瀑布繁多。春天,花红柳绿,水车石磨,苗寨掩映,苗女浣衣,苗夫荷锄,空谷鸟语,铃铛黄牛,戏水鸭鹅,食草山羊,一派自在……高,户外滑翔伞盘旋空中的悠然,低,山地自行车穿梭林间的快意,都能让人全身心地融入这美丽的德夯大峡谷之中。 湘西矮寨奇观的奇瀑——全国落差最大的流沙瀑布。矮寨有七大奇瀑,流沙瀑布、燕子峡瀑布群、夯峡瀑布群、玉带瀑布、银链瀑布、大龙洞瀑布、小龙洞瀑布,各有奇妙。流沙瀑布,落差216米,是全国落差最大的瀑布,并被评为2011年中国游客最喜欢的十大瀑布之一。仿佛流动的薄纱,左右摇摆,缓缓而落,一团团一簇簇一丝丝,一层追一层。如在巨大的瀑布后湿身而过,迎着阳光抬头看去,只见下起了一阵亮闪闪的“发光雨”。 湘西矮寨奇观 燕子峡瀑布群,由10道落差在200米左右的瀑布组成,雨季时瀑布群连成一片,宽约300米,景象壮观。夯峡瀑布群,悬崖石壁上排着七个圆洞,洞口先是冒出缕缕白烟,轻若流云,而后数条瀑布显现在青色岩壁上。银链瀑布,有三叠,时而飞扑跃出树林,为人所见,时而又钻入树林隐于绿色之中,俏皮可爱。 矮寨的奇,与这人、这山、这水、这峡谷,融为一体,只有身处其中,才能细细体味。到湘西,除了张家界还一定要去矮寨。 景点位置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
黄永玉艺术博物馆 | 黄永玉先生(1924--),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艺术家和文学家,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大师,自学美术,文学,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美术成就曾获中国美术金彩奖,终身成就奖(2003),并获得意大利总司令勋章(1986)和团结星二级骑士勋章(2006)。 2003年7月,黄永玉先生偕同美国著名博物馆专家哈维·韦斯特先生造访吉首大学,表示愿将毕生收藏的文物约200余件捐赠给家乡的大学——吉首大学。以后又表示愿将自己创作的部分书画作品及文稿捐赠给吉首大学。为感谢黄老对家乡和家乡大学的厚爱,学校决定创办黄永玉艺术博物馆,以张扬和宣传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和智慧创造,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一份有益的工作。黄永玉先生收藏的文物是各个时代人类文明的实物例证。黄永玉先生创作的大量美术和文学作品极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性,是中西文化合壁的绝妙佳作,是人类智慧的象征。创办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是黄永玉艺术成就和思维特色研究的重镇;是启迪心智,开发智力的锁匙;是探讨社会人生和艺术创作规律的阵地;是承传文明,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黄永玉艺术博物馆由新中国一代建筑大师,北京建筑研究中心主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北京非常建筑设计室主任张永和教授(1956——)领衔设计,是其非常建筑代表作之一。 黄永玉艺术博物馆建筑面积4200㎡,展厅面积2600㎡,分序厅,艺术人生,书画天地,收藏世界等厅。 序厅陈列有大型青铜雕《山鬼》(800cm×300cm),黄永玉在吉首大学现场作画的巨画《采芰荷以为裳》,沉睡三峡江底1.5万年之久的阴沉木和大型黄永玉摄影照,以及大型壁挂土家织锦和工艺图案。 艺术人生展厅以文化为视角,以黄永玉人生和艺术世界为轨迹,以《永不回来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描画新生活的贵才》,《“文革”中的“湘西刁民”》,《十万狂花入梦寐》五大人生阶段,以文字,图表,照片。实物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全面描述黄永玉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人生,凸显黄永玉独特的人格特征和艺术魅力,为人类文明和智慧作一个生动的诠释,并提供一个鲜活的范例。 书画天地展厅陈列黄永玉先生创作的部分美术作品(含雕塑,木刻,绘画,书法等),以水墨画为主,这是学习和研究黄永玉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极具个性化色彩的世界。着重展示黄永玉融汇古今中外文化于一身的高超本领和艺术风格,从中窥视黄永玉对人类智慧的不懈追求和不断创造的智者身影。其中有巨幅《松风如涛》(1500cm×5500cm)等作品。 收藏世界展厅展出文物近200件,其中有中山国陶塑群,唐代石椁宋代人翁仲等珍贵文物。文物展品上之龙山,仰韶,下迄明清,以战国至汉代的陶器为主,从中窥视黄永玉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识涵养及其审美取向。汉代精美绝伦的各种工艺品,在造型,纹样,技巧和意境上凸现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和古拙气势之美,尤为黄永玉所钟情喜好。 “艺术作品始终象它应该的那样在后世得到复活,穿过拒绝接受它的若干时代的死亡地带。”这是黄永玉先生喜欢的勃洛克的名句。 2006年10月1日,黄永玉艺术博物馆在吉首大学风雨湖畔隆重开馆。 景点位置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人民南路120号吉首大学内 |
湘西德夯苗寨 | “德夯”意为美丽的大峡谷,德夯苗寨是美丽峡谷中古老而神奇的苗寨,是镶嵌在神密湘西的一朵奇葩。 德夯苗寨位于德夯风景区的核心,苗寨依山而建,千山飞瀑环抱,民居飞檐跷角,半遮半掩,封火墙,吊脚楼,雕花窗,造形奇特,格调鲜明,色彩纷逞,丰富多彩,无不显示出远古遗民的氛围。 德夯苗寨居住着百余户苗民,至今留存着千年古俗。是天下闻名的苗鼓之乡,男女老少皆爱“跳鼓”,曾出过五代苗鼓王。繁衍于斯的苗族同胞,千百年来安居乐业,他们讲苗语,穿无领绣花衣,以歌为媒,自由恋爱;晨昏作息,等闲生死;歌舞沉酣。姑娘喜欢用银饰打扮自己,男人爱结绑腿,吹木叶,喜武术。他们自己种棉,养蚕纺纱织布,用古老的方法榨油,造纸,碾米,织布,用筒车提水灌田。 有朋自远方来,必以种种方式令其愉悦,到其耳热心跳,眼朦身轻,这里每年定时举办的过苗年、百狮会、四月八、三月三歌会、赶秋、接龙、椎手、大型苗家跳歌篝火晚会等苗族民间民俗活动,特色浓郁;吹笙跳鼓,拦门敬酒,隔山盘歌恋爱等古朴的画卷俯拾皆是,定能把您带进一个神奇的世外桃源,一个古老的童话世界…… 由于德夯苗寨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浓厚,1986年吉首市人民政府将这里开发成风景名胜旅游区。 用时参考 0.5-1天 交通 1.汽车:在吉首火车站乘坐吉首至德夯对发旅游专线车,票价5.5元/人,发车时间6:30-19:30,每20分钟一班(如果德夯景区有大型跳歌晚会,在晚会结束后会有最后一趟车送回吉首);或从凤凰汽车站乘车到德夯,票价8元/人 2.自驾:长沙—G5513—G56—G209—吉首—德夯;或张家界—S306—S228—G319—G56—G209—吉首—德夯 门票 德夯苗寨+德夯大峡谷通票100元 开放时间 8:00-16:00 景点位置 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镇德夯风景区内湘西德夯苗寨 湘西德夯苗寨 |
德夯大峡谷 | 德夯大峡谷地处张家界-凤凰一线的必经之路上,东南距吉首市24公里。有别于属石英砂岩地貌的张家界显现出的阳刚之气,属石灰石岩溶峡谷地貌的德夯大峡谷具有婀娜之秀美。 沿着幽长的峡谷,可以登上峡谷中的一个至高点——天问台,看四周环绕的石笋般的山峰,追忆当年屈原含悲问天的情景;爬一爬海拔700多米的盘古峰,在峰顶能俯瞰德夯苗寨;造访落差达216米的流沙瀑布。 而最值得一看的是矮寨大桥和矮寨公路两大路桥奇观。主跨达1176米的矮寨大桥悬于山顶,看上去晃晃悠悠的悬索桥是通汽车的,桥下云雾缭绕,底下是在13个180度发卡弯间就上升数百米的矮寨公路。人一眼见到悬索桥和底下的公路就觉得胆战心惊,别说坐在车上走悬索桥和公路的人了。 坐落在大峡谷中间的德夯苗寨,上午10:00-10:40有苗族婚俗表演,下午15:00-15:40有中国苗族服饰展,演出开始的时间可能有30分钟的误差,以景区实际时间为准,这两场白天的表演是免费的。晚上逢周三、周五、周六、周日有苗家跳歌晚会,夏季19:30开始,冬季18:30开始,晚上的表演是收费的。 苗寨就其本身来说比较一般,但是因为周边风景如画,而且安静人少,时间充裕的话也可以在这里住上一晚,不过这里的住宿条件有限,很多客栈是没有一次性洗漱用具的,需自备。景区内吃饭也较贵,记得砍价。 特别提示 1. 景区内出售的苗族银饰有不少是假的,需一定的鉴别能力。 2. 去流沙瀑布的路上会经过九龙泉瀑布,这个瀑布是别村的,不算在德夯大峡谷门票内,要另外买票。 地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德夯大峡谷 电话: 0743-8665350,0743-8758777 开放时间: 9:00-17:30 门票: 德夯大峡谷(矮寨大桥景区)门票100元;德夯苗寨+德夯大峡谷通票100元 |
乾州文庙 | 乾州文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州文庙位于湖南省吉首市乾州古城的中部,南临万溶江,北截古城墙,原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呈塔式、竭山、硬山三种形式,庙高约20米,为两层木质建筑,下方以青色条石为基,上以鳞灰瓦盖顶。由数十根大红柱顶立,每根红柱下都有鼓石基。全部砖木结构,四周环以青砖院墙,是古城三大古建之一(即:乾州古城墙、贞节牌坊、文庙学宫)。 乾州文庙始建于清雍正七年至十一年(1729—1733年),乾隆六十年焚于兵燹,唯崇圣祠留存,1801年重建,1810、1836、1846年又相继扩建和修葺,文庙楼阁日臻完善,气势恢宏,十分壮观,一座绝无仅有,庙学合一的孔圣之庙傲然屹立于万溶江畔,堪称湘西建筑群体之最。 结构 乾州文庙左为孔庙,右为学宫。文庙中轴线上,前置照墙,两边分设黉门,进而是红石棂星门、月桥(俗称状元桥)、泮池、戟门。戟门左为名宦、右为乡贤两祠,此为一进。二进正中为大成宝殿,前侧即为东庑和西庑,院中置条石,石径直达月台,台前有五龙奉圣红石卸路,大成殿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风铃飘响,拱棚、藻井、撑拱、雀替、柱础石墩十分考究,且置丹桂两株于侧。三进即崇圣祠,右为学宫、明伦堂和儒学教渝署(习称老师衙门),照墙南向外为头门,中为大堂,左有文昌宫,中有明伦堂,右为教渝署(民国时为县党部)。其间间以厢房,后有居室。在清代撰修的《乾州厅志》中有记载和描述:“文庙在城东土垣内,大成殿五间,东西庵各三间,戟门三间,棂星门三间,泮池一区,圆拱桥一道,尊经阁一所,名宦祠一间,乡贤祠一间。”这样的规模算不得宏大,却也是湘西文人们的精神沃土,是一片历史的宝地了。 乾州的文庙构思精巧,楼台、过厅、通道、花坛、天井各具特色,那斗拱飞檐,凌空翘角的独特造型,充分展现湘西民间建筑的特色。 现在经维修后的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为两层木构,由数十根木柱撑架,青瓦屋面,飞檐斗棋,凌空翘角,充分展现了湘西民间建筑的特色。现存还有泮池和石拱桥,泮池上的石拱桥名曰状元桥。古时每有乡人科举中榜,必经状无桥进大成殿参拜孔子,其他人不能从桥上进入大成殿,只能绕泮池两边进殿。 |
潕溪书院 | 潕溪书院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潕溪书院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原名沅溪书院,由苗族教育家吴鹤创建。吴鹤是明代苗族儒士、教育家,湖南吉首(镇溪)人。曾随大思想家王阳明游学江西,为其著名弟子。耿直不阿,不乐仕途,拒官不就,坚持在乡里设馆办学,为唐宋以来苗族第一代汉文化知识分子。后人为其建祠立碑,开设沅溪书院以为纪念。 清乾隆三年(1738年),乾州厅同知王玮在书院内设立义学,聘请常德龙阳举人龙升明讲学,高朋满座,人才济济,盛况空前。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书院改建。乾隆六十年(1795年)苗民起义,书院被毁。光绪年间,在外做官的徐凤翔为给家乡子弟营造读书环境,募集股金筹建书院,其中一股作为“文昌会”经费,仿照长沙岳麓书院规模建造书院,光绪十八年(1892年)落成。戊戌变法后,废书院设学堂,1936年,国民政府在此创办“湘西特区师资训练所”,成为公立学校。此后一直为师范学校所在地,原有书院建筑得以保存。“文革”期间,部分建筑遭到破坏。20世纪80年代,潕溪书院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建筑进行了维修。1999年,全校师生集资重建已经被毁的文昌阁,书院原貌得以基本恢复。 书院严谨的建筑群体,是社会群体意识的表现,反映了“礼乐相成”的思想。一般而言,每所书院都有包括讲堂、斋舍、书楼、祠堂的建筑群,体现书院讲学、藏书、供祀的“三大事业”。潕溪书院建筑群力求中轴对称的理想布局,以居中为尊;通过轴线层次序列,以别尊卑、上下、主次、内外,达到由序达敬的目的;又通过不同特点的庭院天井的空间组合,达到以和至亲的目的;以此形成一个序中有和、和中有序、和序统一的整体。建筑布局分为前院,主院和后院。前有大门、前厅,前厅之后是前院,庭院比较宽敞,院中绿树成荫。进入主院内是讲堂、藏书楼等教学建筑,左边有魁星阁。后庭院内主要是为祭祀而设的建筑文昌阁和大成殿,分奉文昌帝君和先师孔子牌位,每年祭祀。后部庭院左右两边分别为教师宿舍和学生宿舍,最后一进为后门。 |
南方长城 | 南方长城为世界文化遗产。 南方长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2年)。 南方长城南起与铜仁交界的亭子关,北到吉首的喜鹊营,全长三百八十二里,被称为“苗疆万里墙”,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其中大部分在凤凰古城境内贯穿而过,大致经过新凤凰营、阿拉营、古双营、得胜营、镇溪营、振武营。城墙高约3米,底宽2米,墙顶端宽1米,绕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沿途建有800多座用于屯兵、防御用的哨台、炮台、碉卡、关门,当时沿线一般驻有4000-5000人的军队,最多时曾增到7000人左右。明朝,湘黔边境的苗人被划为生苗和熟苗,生苗是不服从朝庭政府管辖的少数民族,他们因不堪忍受政府的苛捐杂税与民族欺压,经常揭竿而起。为了安定边境地区,镇压-,明朝廷拨出4万两白银,在生苗与熟苗之间修筑起了长城。清朝统治者后来也对苗疆长城作了部分增补修建。也许由于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实力不如北方少数民族强大,苗疆长城也就没有修筑得像北方长城那样雄伟壮大,所用石块只有北方长城的1/10到1/6大小。 明清以来,苗疆长城上的石块不断地被当地人拆去建房、垒坎。今天我们只能看到时断时续的城墙和一些保存完好的城堡。苗疆长城是中国长城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存在任何争议,景点应和北方长城一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南方长城 |
玉泉溪 | 玉泉溪位于德夯苗寨景区内,全长2000米,途中有椎牛花柱、玉泉门及玉带瀑布。这里岩壁陡峭,峡谷幽深,山竹油绿,古木葱茏。属岩溶峡谷地貌。玉泉溪从这关隘般岩门中挤石而出,清澈晶亮。溪水所含矿物质比一般的水要重一些,村民们打豆腐洗糍粑米以及加工银首饰都喜欢挑玉泉溪的水。游客至此,手捧着洁净的溪水抹抹身上的汗珠,再喝上几口玉泉水,真有如“历经清洗烦恼尽,突破险阻英雄来”的坦荡胸怀。 地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德夯苗寨景区内 交通 1.汽车:在吉首火车站乘坐吉首至德夯对发旅游专线车,票价5.5元/人,发车时间6:30-19:30,每20分钟一班(如果德夯景区有大型跳歌晚会,在晚会结束后会有最后一趟车送回吉首);或从凤凰汽车站乘车到德夯,票价8元/人 2.自驾:长沙—G5513—G56—G209—吉首—德夯;或张家界—S306—S228—G319—G56—G209—吉首—德夯 门票 包含在德夯风景区门票内 开放时间 8:00-16:00 |
中黄村古建筑群 | 中黄村古建筑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依山而建的中黄村曾有“五岭七寨八百家,三个岩门打不开”之说。依山傍水的独特民居、飞檐翘角的大院、防匪保安的四合院落、木质结构的亭台楼阁,都是难得一见的风景。 中黄村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距吉首市区19.8公里,属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 特色 中黄村原名“重午”苗寨,“重午”即纯朴的苗族语言,意味着吉祥美丽的地方。中黄村全村使用苗语,被业界认定为最具典型性的纯苗寨,是湘西苗族文化研究的“活化石”。 建筑 现存留苗族古建筑民居68栋,200多间,约13000平方米,村内有保寨楼及岗哨,设垛口、枪眼,地方建筑特色明显。 文化遗产 保存有苗族古老的原生态祭祀娱神节目,如猴儿鼓、舞狮、法术等;传统的民间工艺文化,如打花带、织布、传统手工造纸等。 荣誉 2009年,中黄村被评为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后,又成功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旅游特色名村、历史文化名村、美丽村寨等。2013年,中黄村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
杨岳斌故居 | 杨岳斌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岳斌故居位于乾州古城,为陕甘总督、太子太保、光复台湾的一代名将杨岳斌于同治、光绪年间所建。故居座北朝南,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三间五进,烽火墙式砖木结构庭院,住宅深邃,院中有院,是乾州古城统一建筑格局的典范。 杨岳斌原名杨载福,苗族人,为晚清爱国将领,曾于中法战争期间率军赴台抗击法军。据古文献学专家、吉首大学教授吕华明介绍,杨岳斌故居修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千余平方米,青砖黑瓦,庭院深深,如今已成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岳斌故居门上的匾额写着“宫少保第”四个大字,讲述着主人曾经的荣光与地位。走进门内,人们更能强烈感受到这名湘军骁将生前的威望和功勋。故居虽已无当年的华丽陈设,但一块光绪帝手书“教忠衍庆”的御赐匾额,悬挂于中堂之上,光彩照人。 故居卧室内,摆放着杨岳斌当年治军时的奏章和皇帝圣旨的复制品。他身穿清代朝服顶戴的画像,也被放置于此。画像中的杨岳斌正襟危坐,颇有大将风范,眉目间英气勃发。 杨岳斌 (1822~1890) 杨岳斌(1822-1890) 晚清湘军水师统帅。原名载福,字厚庵。湖南善化(今长沙)人,行伍出身。1853 年(清咸丰三年)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调任右营营官。1854年4-11月,先后在湖南湘潭、岳州(今岳阳)城陵矶、湖北嘉鱼黄盖湖、武汉襄河(即汉水) 与太平军水营作战。12月,偕彭玉麟等在田家镇(今湖北武穴西北)砍断太平军横江铁链,毁其船数千号,…… 详细++ 杨岳斌 (1822~1890) 杨岳斌(1822-1890) 晚清湘军水师统帅。原名载福,字厚庵。湖南善化(今长沙)人,行伍出身。1853 年(清咸丰三年)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调任右营营官。1854年4-11月,先后在湖南湘潭、岳州(今岳阳)城陵矶、湖北嘉鱼黄盖湖、武汉襄河(即汉水) 与太平军水营作战。12月,偕彭玉麟等在田家镇(今湖北武穴西北)砍断太平军横江铁链,毁其船数千号,…… 详细++ |
德夯地质公园 | 德夯地质公园系湖南省唯一集自然山水风光、苗族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湘西州府——吉首市西郊23公里处。景区高216米的流纱瀑布被称为中国之最。德夯拥有着遮天蔽日的原始次森林,是艺术家们酷爱的影视拍摄基地。其中,孤悬峭壁的天问台、直插云端的盘古峰,更为景中绝景。矮寨公路奇观显示了先人们的能耐和智慧;有中国路桥史上的第一座立交桥和绿岛,开中国公路之先河。而今,一条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高速公路斜拉式大桥正横跨峡谷南北,融路桥之奇观,化天险为通途。 景点位置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
吉首峒河国家湿地公园 | 吉首峒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吉首峒河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峒河湿地公园)位于武陵山脉中段、云贵高原东部边缘,享有"湘西门户"之美誉的吉首市境内,地处我国素有华中"植物基因库"美誉的武陵山脉的核心区,为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是我国武陵山生态保护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建设对于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
德夯风景区 | 德夯风景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德夯位于吉首市西郊24公里处,面积580平方公里。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是一颗天工巧的风景明珠! 这个自成一体的德夯风景区内,溪流纵横,峡谷深壑,瀑布飞泻,群峰竞秀,古木奇花,珍禽异兽,苗族风景,皆在其中。那200多米高的统纱瀑布,400米深的玉泉门峡谷,500多米高的天险盘古峰,还有那人迹末至的原始次森林,古朴优雅的苗家风景,无不千姿百态,气象万千,令人叹为观止! “德夯”,为苗语,意为美丽的峡谷。在这里,巨大的奇峡就有六 七条,小小峡谷处处皆是。在地学上,被称为是一个高山台地边缘的岩溶峡谷、隘谷和嶂谷地貌。因此神奇而深壑的峡谷成为德夯自然景观的特色。 由于这里是纯苗区,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对德夯影响很大,苗族人民的四月八、跳鼓舞、三月三歌会、赶秋、接龙、推牛以及苗岭情歌,无不吸引着中外游客。因此,古朴优雅的苗族风情又成为德夯人为景观的特色。 凡游人来到这里,都被德夯神奇的自然风景和浓烈的苗族风情所陶醉,令人有诗赞曰: 一人盘古到如今,佳境蓬莱何处寻?莫向仙神询去路,湘西德夯醉游人。 门票 60元 景点位置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 |
苗民起义古战场 | 吉首市郊平陇至后山贵鱼坡一带广阔的山川曾经是苗族起义军与的多万清军最后大决战的战场。至今在这一带还经常拾得碗口粗的铁炮、铜炮及其弹丸,有的已珍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和自治州博物馆。古战场为平陇地形,中间为长条状盆地,四面为高山,山势雄伟,峭壁环峙,地形险要。平陇的东面水门岗是人平陇的门户,是一道地理位置十分有利的最重要的关卡,两山夹江对峙,壁陡如削,仅一线羊肠小道过,易守难攻。起义军就是利用平陇这个能守能攻的地理条件多次打败了清军的进攻。 嘉庆元年,三任元帅的额勒登保统10多万清军分五路会攻苗民起义军的核心地平陇。由于起义军与清军实力悬殊过大,因而水门岗这个军事要地失守了。水门岗失守后,清军沿九龙河直驱平陇,义军英勇善战,在平陇的广阔田野上与清军展开了决战。但终因清军人多势大,起义军只好退往平陇后山贵鱼坡、石隆上,后任吴王的吴庭义、开国将军石柳邓率义军在这里与清军展开了最后决战,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罗荣光故居 | 罗荣光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罗荣光故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位于乾州古城解放路51—53号。穿斗抬梁、烽火墙式庭院。 占地面积1500m2左右,原故居临街一面均为铺面,二进以后均为居室,中有天井,后有山石和花园,构筑十分新颖,门窗雕花刻木,工艺精湛,庭院内外十分别致。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