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湘西州 >> 永顺县 >> 毛坝乡

毛坝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永顺李烛尘故居

永顺李烛尘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烛尘故居   地址:永顺县毛坝乡  时代:清  李烛尘 (1882~1968)  李烛尘 (1882—1968) 天津久大盐业公司总经理,轻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湖南省永顺县人,1882年9月16日生于永顺县毛坝寨。7岁入私塾读书,勤奋好学,颇得先生赏识,认为是建国之材。1898年参加童子试。1901年参加永顺府会试,名列榜首。他憎恶腐败的现实社会,不愿再致力于科……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李烛尘 (1882~1968)  李烛尘 (1882—1968) 天津久大盐业公司总经理,轻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湖南省永顺县人,1882年9月16日生于永顺县毛坝寨。7岁入私塾读书,勤奋好学,颇得先生赏识,认为是建国之材。1898年参加童子试。1901年参加永顺府会试,名列榜首。他憎恶腐败的现实社会,不愿再致力于科……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猛洞河漂流景区

猛洞河漂流景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猛洞河因“山猛似虎,水急如龙,洞穴奇多”而得名。“张家界看山,猛洞河玩水”已是湖南湘西旅游精髓。猛洞河水量丰富,河流坡降大,水急滩多浪奇,高大的峭壁直插水面,两岸并相靠拢,形成幽深的峡谷景观。沿河两岸古木苍天,苍翠欲滴,奇石错落,流泉飞瀑随处可见,下游一路水碧山青,风光秀丽,野猴成群,溶洞奇特。现在猛洞河上开展了上游的天下第一漂和下游的平湖生态游两个项目。    天下第一漂,起点哈妮宫距王村约40公里,行车1小时,终点牛路河距王村30分钟的车程,漂流水路长17公里,漂流两个半小时。从哈妮宫放舟而下,一路是古老的河道,绝壁百里,怪石嶙峋,滩奇水异,两岸苍翠的林木,云雾缭绕,飞瀑流泉与溶岩峰林交相辉映。拐一百五十五个弯,在一百三十三个滩潭中穿梭而行,迂回流连,驰魂奔魄,心旷神怡。猛洞河漂流被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誉为“天下第一漂”,也被中国旅行社总社评为中国仅有的两家四星漂流项目之一。    哈妮宫:    这里河水幽清澄碧,两岸石壁嶙峋。前方有一束似白纱的小瀑从断崖顶直挂下来,吊在绿茵茵的斜坡上,那是哈妮宫瀑布。在左边笔直的石壁上有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题写的“天下第一漂”几个字,这是他漂过猛洞河后感慨万千,挥笔写下的。哈妮宫的得名源于一个传说。古时候科洞出了个叫“科洞毛人”的土家汉子。他饭量大,力大无比,勇敢好斗善斗,而且极有心计,因此成了土司王魔下的“镇乱大将军”。毛人有个女儿叫哈妮,生得活泼灵巧,长的聪明过人。毛人将她视作掌上明珠,为了让女儿大气成才,就在这画山秀水之中修了座宫殿,请来先生教哈妮吟诗作画。人们便把这里叫作哈妮宫。据说哈妮还曾经留下了一首描写哈妮宫的诗,诗中写道“绿水依青山,竹木掩瀑泉,清风拂鸟脆,鱼跃合水欢”。哈妮宫的人工建筑已无遗迹可考,但这里的自然风光与诗中描写的相比毫不逊色.   山脚岩:    水明石美,如一湾天然盆景,美石堆堆,水波摇影,有的像野马奔弛,有的如绵羊吃草,有的若猴儿捞月,有的似玉兔临空飘摇。这里岸边的岩石就如溶洞里的一个样琳琅满目,无奇不有。所不同的是钟乳石长期裸露,都不同地 蒙上了苔藓的绿色,一些绿草和灌木穿插其间,使自然光照的美与溶洞之美融为一体。这里传说是古时候科洞毛人征战凯旋返回司城途中,百姓唱山歌,跳摆手舞,庆贺战斗胜利的场所。现逢节日,附近的男女青年便汇集于此,欢聚一堂,洗衣,撒网,谈笑嬉闹,更多的是对歌谈恋爱,因此此地又叫山歌台,这儿还留下了古时候的一首山歌:鹦哥燕舞情满山,锣鼓声声落水天,极乐仙竟在何处,借问此地山歌郎。    捏土瀑布:    捏土是土语,最美的意思。此瀑布高达30多米,宽50多米。瀑布上面飞云走雾,下面一派烟雨,绿树葱茏,怪石嶙峋。捏土的奇妙在于水潭中的这两块石头。这石头嵌在水中,宛若沉舟,又似石屏。这里有努力卡巴大王断船故事。当初这两块石屏本为一体,后来不知哪山仙人在石屏上题七律诗一首,并说有谁能通读此诗河中献金船一首。说来也怪,一晃不知过了多少年,从此经舟人千万,无人通读,有一天努卡巴大王乘舟经过此地,也想破石屏之读出26字时,大王见远远的水潭中浮现一金船,高兴不已,心想破二字金船就可手,水中之物变成独家之宝、享不尽的富贵。大王又破一字,字出船到,大王见金船已眼前,惊喜如狂,不觉最后一字读错。随着错字音出,金船忽然离去,慢慢欲沉,大王见势不妙,忙拔剑去挑,不料金船成两截,沉落潭中,变成两具彩石,大王百思不解,带着遗憾的心情离开了,后人又留下一诗:“莫笑古人莫骂天,天财地宝在眼前。待到天地人和时,金船总会来人间”。如今已是天地人和时,金船也确实来到了人间(指漂流船)。    回首峡:    现称阎王滩。阎王滩峡而曲、凶且险,是一处易进难出的天然峡关。舟行其中一沉浮、左右猛拐、浪花袭人、惊险刺激、游人惊呼,可谓是“舟沉舟浮浪花里,人歌人笑烟雨中”。此峡,原无旱道,又无栈桥,不知河情的人,往往望峡叹息,拨船回首而归,相传:玉皇大帝的真经天下只有三部书,半部在北京故宫,还有一部在祖师殿皇经台内五彩花轿里,一天,有伙强盗,盗了真经,乘船沿司河下游潜逃,到船行至此处,突然风怒云愁破天地,飞沙走石鬼神衰,接着雷雨大作,天昏地暗,擎天立地的石壁,顷刻坠落,堵住了河谷,强盗知是天兵来了,于是负剑回首循陆路返回祖师殿还书谢罚,从此这里便有了回首峡这个名字。    落水坑瀑布:    瀑布高200多米,上窄下宽,活似从天边撒下的一具银线网。是猛洞河最  大的瀑布。它是一条水量丰富的小河,在此处突然失去河床的依托,水流飞奔直下,临空跌落到底下的陡坡上,然后呈弧行展开,直飞到司河。此瀑布近观滔滔、涸雾朦胧、凌空习坠、漫天飞珠,奔腾直下。流水传说,这里原来没有瀑布,只是一山石壁高耸蓝天。壁下只有这具隋园形澄潭。古时候,潭中鱼妖成群,作恶多端,其中一黑鱼妖,每每掀翻船筏,揽人落水,以供餐食,据说在这里翻船破筏的人落水后没有一个人能出来。人们苦叫这里为落水坑,年复一年,人们无奈,求上天保佑,于是玉皇派观音下尘明查,查知黑鱼作崇便挥手出线,招手成网,一句咒语,黑鱼妖落入网中,为了让世人咄言黑鱼,便将黑鱼挂在石壁之上,遗臭万年。观音走后,鱼网变成了这个大瀑,故名落水坑瀑布。现远观瀑布还可看到淹留在瀑内的黑鱼,隐隐约约在流水下闪动,那情景象是在缓缓向上游呢。    梦思峡:    峡谷长100米,宽7米,高200多米。无数细流从绝壁上檐直垂河面,挂满了峡谷,形成一条瀑布长廊。一缕缕、一丝丝、一串串宛若银丝晶莹透明。瀑布下面是一些奇形怪状、滑得出奇的石头露出水面,表面上青苔如茵,湿露露的、蓬松松的,像姑娘没有织完的绿色地毯。谷中的渍石,塞在河心,酷似一头牯牛,在河水的映衬下,轻缓移动,安然而富有生机,游近瀑布,瀑声如一群姑娘嬉笑逗闹“咯咯”不停。远离瀑布,瀑声又变得轻细,似情人秘语没完没了,只不知牛郎织女躲到那里。如果说,落水坑瀑布气势磅礴,不可阻挡,那么梦思峡瀑布,情意绵绵,亦情亦景,若置身于梦幻般的童画世界,那无端的情思和无由的惦念一起涌来,使人飘然作相思梦,所以名梦思峡。有人诗曰:梦思峡水清悠悠,玉帘挂在天里头,乔木昂首接青天,泛舟胜似画中游。    牛路河大桥、接待站:    牛路河是上程漂的终点,这里设有完善的综合性功能服务区,漂流完后的游人从这里起岸乘车返回。-统治时期,永顺府专员张忠宁曾兴工修桥,由于谷深壁峭,没有修成功,解放后,0领导下,牛路河飞架长虹,从而,涉水爬岩的现象不存在了。桥高80米,宽50米,属永顺第三大桥,而今,牛路河大桥变得更加重要,它既是漂流的中转码头,也是永顺县城——芙蓉镇的旅游、经济主要通道。猛洞河漂流景区 猛洞河漂流景区 猛洞河漂流景区

芙蓉镇

芙蓉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因小说《芙蓉镇》改编的同名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得名。  芙蓉镇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位于酉水之滨,距县城51公里。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  芙蓉镇不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也是融自然景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又是猛洞河风景区的门户、一个寻幽访古的最佳景点。四周是青山绿水,镇区内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临水依依的土家吊脚木楼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处处透析着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让游人至此赞不绝口,留连忘返。胡绩伟先生游览猛洞河和芙蓉镇以后作词赞道:“武陵山秀水幽幽,三峡落溪州。悬崖壁峭绿油油,悠悠荡华舟。烹鲜鱼,戏灵猴,龙洞神仙游,芙蓉古镇吊脚楼,土家情意稠。”  芙蓉镇不仅景观秀丽,民族风情浓郁,还有记载土家族政治军事历史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溪州铜柱”和电影《芙蓉镇》外景拍摄现场等人文景观。  溪洲铜柱现存于芙蓉镇民俗风光馆内。公元940年,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使彭士愁多年交战媾和,缔结盟约,划疆而冶,铸5000斤铜柱为证。据史截:“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溪州刺史彭士愁与当时占据湖南的楚王马希范发生溪州之战。彭士愁战败后于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与马希范议和,把战争的经过和议和的条款,镌刻于铜柱之上。铜柱重五千斤,高丈二尺,入土六心,形为八面,中空,内实钜钱,柱端覆盖铜顶,铭誓状于铜柱之上,立于会溪,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重立时,又羼刻了一些土官衔名。清中叶,柱上铜顶被盗,沉于江心,柱内铜钱亦被人以饴粘钱殆尽。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永顺府知府张曾扬建亭保护。民国年间亭被毁。”铜柱的铜质,精纯光润;八面所镌颜、柳体阴文,虽经千载风雨洗刷,霜雪蚀磨,仍清晰如初。溪州铜柱是研究土家族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土家族视铜柱为神物。  古镇石板街远远望去,总感觉芙蓉镇五里青石板街就像一本线装古籍的书脊,书页被上苍之手打开,静谧而又稳重地摊在酉水河边,那书页上凌空的吊脚楼和发生在楼里楼外的悲欢离合便随岁月而动,演绎出许多铿锵温馨、跌宕起伏的故事来……  湘西芙蓉镇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村落,原来是秦汉时土王的王都,古称酉阳,五代十国时称溪州。后因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于是人们便把此地叫做芙蓉镇。  史书记载“位酉水北面,是酉水的重要码头,通川黔、达鄂泸,舟楫之便,得天独厚”。  从码头开始绵亘而上的石阶,那是一条长达五里贯穿古镇的青石板路,它没有名字,于是人们就直接管它叫五里长街。踏上古街,似乎踩在被悠长岁月遗落的碎片上面。不知不觉走到挂有“土家观瀑吊脚楼”牌匾的民俗博物馆前,从手摇脚踏的棉花机、阉猪鸣号的羊角到世代相传的雕花牙床,近百件散发着乡土气息的民间用具,展示着土家族古老丰富的历史。看护人说,这是一位土家族年轻人爬山涉水收集来的,静静地诉说着这个小村古老的过去。这栋三层的小楼,一半落在河岸上,另一半却是由水泥柱支撑着,水泥柱直插河底,任水流日日夜夜地冲刷,小小的吊脚楼仍稳稳当当站在那里,任凭时间的流逝。好聪明的土家人,巧借一片水面,竟建起了如此妖娆的住房。  拾级而上,山路一般的陡峭。两旁的青瓦木房鳞次栉比,顺山势而错落有致。几家织锦商店已经开门,说是商店,不如叫作坊更确切些,因为店里的主要面积,都为织锦机所占领,色彩斑斓的挎包、壁挂、床上用品等都挂在墙上,游客不仅可以驻足欣赏姑娘们的手和梭子在织锦机上飞动的潇洒,还可以慢慢观赏陈列品的艺术特色。据说,当地的姑娘原来只给亲人和情郎穿针引线,如今却生产出异彩纷呈的土家织锦来卖给陌生人,从情感所系的“非卖品”到只有技巧表现的商品,这种生活方式和情感上的跨越,仿佛不过是一夜之间的事。  有趣的是,米豆腐沿街都是,每一家都挂出电影《芙蓉镇》的剧照,以示自己的正宗。其实在电影拍摄之前,米豆腐就早已是这里的特色,为什么要依赖那一个虚构的故事呢?20年前,一部电影把“深居闺阁人未识”的这个小小村镇,从地图上寻找出来,放在世人面前,然后将影响这里的多少代人,甚至深入到他们的骨髓。从那以后,曾经与世隔绝的宁静被打破了,而这种深刻的影响,大概就是从一碗米豆腐开始。  傍晚还刚刚来临,长街上的小吃店就纷纷亮起昏暗灯光。这些家庭式小店,全都是当地人从自己家分出一块地方来顺带做的。鲜甜的桂花鱼,以及肥美的“天下第一螺”,和米豆腐一样,成为那里最难忘的美味。在村子里一座贞节牌坊旁,又发现清心透凉的另一种美味———冰镇土家自酿糯米酒。聪明能干的土家人,他们自给自足,自在悠闲地生活着,男人在外打渔,女人在家织布,世世代代,沉浸在自己的文化里面。  相比之下,更喜欢地道而不施粉黛的老名字——王村。  芙蓉镇交通线路  从吉首火车站乘赴芙蓉镇的班车,2小时抵芙蓉镇汽车站,票价22元/人;  从张家界汽车站乘赴吉首的班车,在芙蓉镇下车,车程1.5小时左右,票价18元/人;  用时参考  1天交通  1.、汽车:在张家界汽车站(火车站旁)乘直达芙蓉镇的班车,车程约1.5小时,票价25元/人;或在吉首新车站乘直达芙蓉镇的班车,2小时抵芙蓉镇汽车站,票价23元/人;  2、自驾:永顺县—溪洲路—猛洞河路—河西路—永顺大桥——S230—家塔桥—转弯进入S230—狗爬岩隧道—转弯进入S230—S229—芙蓉路至终点;或怀化—G209—吉信路—吉凤路—人民中路—S229—芙蓉路至终点  门票  门票100元/人(含讲解)  开放时间  7:00-17:30  景点位置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芙蓉镇芙蓉镇 芙蓉镇 芙蓉镇   芙蓉镇  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永顺县因小说《芙蓉镇》改编的同名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得名。  芙蓉镇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位于酉水之滨,距县城51公里。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   芙蓉镇 芙蓉镇不仅是一…… 详细++

塔卧湘鄂川黔省委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省委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塔卧湘鄂川黔省委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城东北40公里处的塔卧镇原丁家院子。  1934年11月26日,根据党中央电示,红二、六军团在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宣布成立湘鄂川黔边区临时省委,以任弼时为省委书记,贺龙、关向应、夏曦、王震、萧克、张子意、刘士杰等及少共省委一人为省委委员,秘书长王恩茂,组织部长甘泗淇,宣传部长张子意,民运部长刘俊秀。省委成立后,首先是进行宣传与发动群众,开展壮大革命根据地的工作。省委考虑湘鄂川黔贫苦农民对土地的合理要求,立即开展了土地革命斗争。1934年12月1日,省革委会颁发了《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暂行条例》。1934年12月16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作出《关于创造湘鄂川黔边苏维埃新根据地任务的决议》,《决议》分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和建立湘鄂川黔边区苏维埃根据地的可能性,着重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建党建政及建立各种群众组织等根据地的各项任务。经过省委及工作队的积极努力,到1934年12月底止,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扩建工作已出现新的局面,形成了西起龙山洗车河东到慈利溪口,北起桑植南到永顺石堤西,以大、永、桑、龙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省委注重加强根据地的组织建设。1934年12月,省委从大庸迁往塔卧,随即作出了《关于新区党的组织问题决议》。为了保证党对《决议》的贯彻执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935年1月6日,省委在塔卧召开了第二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郭亮、永保、龙山等县党的积极分子、党校毕业生、省级活动分子。任弼时在会上作了报告,指出党在当时的紧急战斗任务是动员、组织、武装广大工农群众,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在省委的领导下,各级党组织组织了工作队,深入到每个乡发动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从群众骨干中发展党员,然后建立各乡的党支部、区委和县委。  此外,省委的重要工作是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反“围剿”斗争。1934年12月,省委印发了《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保卫新的苏区宣言》。在省委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迅速进行思想动员,积极采取措施壮大革命队伍。经过扩红,红二、六军团由会师时的7000多人扩大到2万多人,仅永保、郭亮两县就有1万人参加红军。地方武装也同样达到很大的发展。在省委和各县委、区委的领导下,根据地人民进行了清剿地主武装和反“围剿”的斗争。  塔卧湘鄂川黔省委旧址为三合院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积1600平方米,正屋坐东朝西,五柱四棋,左厢房配有吊脚楼,正屋对面的木房为警卫人员住处,西南角为木朝门。院内为任弼时、贺龙、萧克等领导办公地点及住处。旧址的壁板上保留有红军标语:“驱除帝国主义出中国”、“只有苏维埃才是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者”、“反对国民党出卖中国”、“争取独立自由领土完整的苏维埃中国”、“彻底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等。  塔卧湘鄂川黔省委旧址于1996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塔卧红军第四分校旧址

塔卧红军第四分校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塔卧红军第四分校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塔卧居委会。  1934年12月,红二、六军团政治部在塔卧雷家新屋办了一所红军学校,全称叫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分校,校长由萧克兼任,副校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张平化。学员主要来自红军,部分学员由郭亮、永保、龙山、桑植等县保送。学员必须是身体健康、社会关系好的青年积极分子,共有600余人(郭亮、永保两县约保送了60余人),编成了两个营,学习期限为一个月。主要学习军事、政治,培养红军排级以上干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直观教学,如用木柴作山,火柴盒作屋,粉笔做人……教师给学生假设一次战斗,叫大家提出战斗方案,然后讨论,选择。除学习战略战术外,还学习一般军事常识,如枪弹射击的有效距离、射击要领,学习投掷手榴弹等。当时红军的物质条件极为艰苦,这所学校也就因陋就简地开办起来。学校专门设有“列宁室”,壁上贴有革命导师马克思和列宁画像。在列宁室的中间,摆着一个很大的沙盘。教室也没有什么宽大正规的房间,都是普通的木房,一般是在坪院里讲课。学员听课,也就是坐在破旧的杂木凳上,各色各样,五花八门。那时,物资供应十分紧张,没有纸张笔墨。讲课就只能是由教师讲授和学员们认真地进行心记和讨论座谈。有时也能领到从前线寄来的少量的纸、铅笔、墨和练习簿等战利品,要抄要写,大家都以大地当纸、木棍当笔,在地面泥沙上划来划去。在这种艰苦的环境里,由于红四分校师生的努力,学校搞得生动活泼。学员除少数住在校本部外,大多数学员是编成连队在校外群众家里住宿。红校的老师基本上是一些20岁左右的红军干部。除红校的主要领导干部外,政治教员有李信,他是省军区的宣传部长,也兼任红校工作。还有李朴、陶汉章、方振生、刘品玉、戚德元等。省委书记任弼时既忙于省委的工作,有时也来讲课作形势报告。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由政治部主任张平化负责。当时的政治课,讲的是《俄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也讲时事和政策方面的问题,还讲《政治经济学》以及马列主义等。在军事理论课方面,主要是讲《战术概则》以及战略战术问题,这也是高级班学员应学习的主要课程。在文化生活上,红校的教员和学员团结活泼,经常教唱革命歌曲,如《国际歌》、《当兵就要当红军》、《暴-动歌》、《十送红军》、《农友歌》等等。1935年4月上旬,陈家河、板栗园战役后,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四分校由永顺县塔卧迁到桑植县城澧源书院(今桑植一中校址内)和伪县长王兴仁家里,并改名为红军大学。  红四分校旧址位于塔卧镇中心,原是雷家新屋,为四合院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周围砌有封火墙,青石板天井,面积1600平方米,正屋坐东朝西。旧址正面墙上保存有当年蹇先佛所书的红军标语“提高战术素养,巩固思想一致”。  塔卧红军第四分校旧址于1996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塔卧湘鄂川黔省革委会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省革委会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塔卧湘鄂川黔省革委会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中心原雷家老屋。  旧址为四合院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积1480平方米,周围砌有卵石围墙。正屋坐南朝北,五柱四棋,五开间,中为堂屋。厢房为三柱四棋,四开间。大门与堂屋相对,两侧为粮仓。院内为贺龙、夏曦、陈希云等领导的办公地点和住处。  1934年11月26日,湘鄂川黔边临时省革命委员会成立于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同年12月10日迁至永顺县塔卧,机关设在塔卧雷家老屋。省革委会主席贺龙,副主席夏曦、朱长清,秘书长张启龙。内设劳动部,部长朱长清;财政部,部长喻杰(代理)、陈希云、虞志清;粮食部,部长张经展;土地委员会,主任王邦秀;没收委员会,主任陈希云;肃反委员会,主任吴德峰。  为了开展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1934年12月1日以省革命委员会的名义颁布了《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条例》。《条列》分为五部分,共34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没收土地的范围,分配土地的方法及其他注意事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小范围土改工作阶段和全面展开阶段。小范围土改是1934年底前在基本苏区——大庸城郊附近及永顺塔卧、刘家寨、龙家寨、颗砂等地进行。1935年1月,根据地大规模的土地革命运动在大庸、永保、郭亮、龙山、桑植等县的广大地区开展起来。  为了搞好乡、区、县的政权建设,在湘鄂川黔省委的领导下,以省革委会的名义翻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组织法草案》,作为政权建设的指南。在乡、区普遍建立革命政权的基础上,县一级的革命政权也相继建立起来。1934年12月至1935年春,先后建立了永保、郭亮、桑植、大庸等县革命委员会(或苏维埃政府)。  湘鄂川黔省辖区域:1935年1月,从龙山洗车河到慈利溪口有200多公里,从桑植北到永顺石堤西以南有120多公里,有四五十万群众。至1936年红二、六军团长征前,区域已是以湖南的永顺、大庸、龙山、桑植4县为中心,包括湖南的保靖、沅陵、桃源、常德、石门、临澧、澧县、津市;湖北的宣恩、来凤、咸丰、松滋、鹤峰、利川;四川的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贵州的沿河、印江、德江、松桃、江口、石阡、思南等20多个县的部分地区(其中大部分为游击根据地)。  1935年4月,湘鄂川黔省革委会迁往龙山兴隆街。  塔卧湘鄂川黔省革委会旧址于1996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老司城祖师殿

  老司城祖师殿位于永顺县老司城(今司城村)太平山南麓,距老司城约二公里。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917年),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重修。前临灵溪河,后靠太平山,景色优美。  祖师殿为当年老司城五大庙宇之一,是老司城目前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古建筑。主体建筑有祖师殿、皇经台和玉皇阁,三座殿堂坐落在同一条轴线上,沿着陡峭的山坡层层而上,重重叠叠,殿阁飞檐,蔚为壮观。据《永顺县志》记载,“祖师殿在旧司城,晋天福二年建正殿”,正殿祖师殿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重檐歇山式屋顶,上布小青瓦。屋角起翘较为平缓,戗脊上排列走兽。大殿面阔五间,宽16.9米,进深13.0米,脊高9.9米。明间屋架为九架抬梁式,犹以金柱和檐柱之间的乳栿、剳牵做法特殊,留有古风。柱础石为覆盆式,其上置有木横。各开间檐下均设斗棋。殿内柱网布局运用减柱法,以扩大内部空间,满足祭祀活动的需要。全殿采用楠木、马桑等珍贵木材,榫卯结构,不用铁钉,充分体现了土家工匠的聪明才智。此殿1972年被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经台建在祖师殿和玉皇阁之间的陡峭山崖上,三重檐歇山式屋顶,上面两层后部连接一座纵向的悬山式建筑,成为连接皇经台和玉皇阁之间的过殿。建筑为穿斗式结构,屋顶飞檐翘角,与前殿建筑风格迥异。底层面阔7.80米,进深5.60米,建筑结构依山势层层退进,巧妙地结合了地形。据《永顺县志》记载,“台阁是后建,为明天启元年(1621年)专为收藏玉皇真经而盖”。  最后一进是玉皇阁,面阔三间,宽8.20米,进深6.80米,屋架为抬梁式七架梁,重檐歇山式屋顶,覆小青瓦。上下层均有斗棋,典型的南方如意斗棋做法,经后世修复,有所变化。梁枋上有墨绘,年代不详。  

塔卧湘鄂川黔省委党校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省委党校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塔卧湘鄂川黔省委党校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原涂家大屋。  旧址为三合院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积540平方米,正屋坐东朝西。教室和宿舍设在西厢房,东厢房放置一些通讯器材,又称无线电分台。旧址系任弼时、王恩茂等同志办公地点和住处,也是根据地区、乡政权里的青年男女干部、学员学习的场所。  1934年12月,为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培养党的地方工作干部,湘鄂川黔省委在塔卧丁家院子建立了一所党校,省委委员张子意兼任校长,王恩茂任教务处处长。教员有唐天哲、唐康林、戚德元等。学员是军政干部和苏区县、区、乡青年干部,先后有数百名干部参加学习。学校根据“新区党组织应保存着秘密状态”的指示精神,没有对外公开。教室无桌椅,听课带一条小凳,一块木板垫在膝上作笔记。学习内容有:省委《关于创造湘鄂川黔边苏区任务的决议》、《新党员训练大纲》、《优待红军及其家属的条例》以及劳动法、怎样划分阶级等。教学多采用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的方式。任弼时、夏曦、王恩茂、吴德峰等多次来校讲课。学员结业后仍回原单位工作。同时,县、区党的组织还经常开办短期训练班,培训党的支部骨干。省委党校先后为根据地和红军培养了上千名优秀党员。1935年4月,省委机关迁往龙山,党校随之迁到龙山。  塔卧湘鄂川黔省委党校旧址于1996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溪洲铜柱

溪洲铜柱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溪洲铜柱现存于王村民俗风光馆内。公元940年,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使彭士愁多年交战媾和,缔结盟约,划疆而冶,铸5000斤铜柱为证。据史截:“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溪州刺史彭士愁与当时占据湖南的楚王马希范发生溪州之战。  彭士愁战败后于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与马希范议和,把战争的经过和议和的条款,镌刻于铜柱之上。铜柱重五千斤,高丈二尺,入土六心,形为八面,中空,内实钜钱,柱端覆盖铜顶,铭誓状于铜柱之上,立于会溪,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重立时,又羼刻了一些土官衔名。清中叶,柱上铜顶被盗,沉于江心,柱内铜钱亦被人以饴粘钱殆尽。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永顺府知府张曾扬建亭保护。民国年间亭被毁。”铜柱的铜质,精纯光润;八面所镌颜、柳体阴文,虽经千载风雨洗刷,霜雪蚀磨,仍清晰如初。溪州铜柱是研究土家族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土家族视铜柱为神物。   

塔卧湘鄂川黔省军区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省军区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塔卧湘鄂川黔省军区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城东北40公里处的塔卧镇丁家院子。  该旧址紧靠湘鄂川黔省委旧址,为三合院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积750平方米,正屋坐北朝南,东头与省委旧址相通,南西设木朝门。院内为王震、张子意、李达等领导人办公地点及住处。  1934年11月26日,根据中央军委电示,红二、六军团在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成立湘鄂川黔省军区,贺龙任军区司令员,任弼时任政治委员。12月10日,省军区机关迁往永顺塔卧。省军区在塔卧,一是建立各级地方武装,开展军事斗争。省委在1934年12月22日和省军区政治部一道发布了《关于游击队中党的工作的指示》,为开展军事斗争指明了方向;二是清剿土匪武装。猫儿山攻打顾桓臣,惩罚“义勇队”头子顾定三,破趴水洞伏击张玉阶;三是开展反“围剿”斗争。1935年2月11日组成了由贺龙任主席,以任弼时、关向应、夏曦、萧克和王震为委员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湘鄂川黔分会(简称军委分会),领导红军取得高粱坪-王村战斗、陈家河战斗、桃子溪战斗、忠堡战斗等反“围剿”战斗的胜利。1935年4月,实行战略转移,4月12日,省军区机关迁往龙山兴隆街,后又迁至茨岩塘。  塔卧湘鄂川黔省军区旧址于1996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军兵工厂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军兵工厂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军兵工厂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和万坪镇。  1934年12月,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省军区迁到塔卧后,在塔卧涂家台办起了临时修械厂,厂长是当时能造步枪的铁匠马立盛,政治指导员曾陆生,经理田端武,管理员周锡鹏,工人来自红军和当地的铁匠、木匠,共50多人。  1935年春,红二、六军团从慈利缴获敌保安团兵工厂的两台车床和一些原材料,俘获 40多名兵工人员,连同涂家台修械厂迁到龙家寨多士坪,扩充为兵工厂,共380多人,厂内设有红炉、翻砂、修理、木工等车间,主要生产刺刀、火药、子弹、炸弹、手榴弹和0零件,修理和组装一些0。厂里还有负责保卫的警卫连,共50多人,连长朱曹文。工厂原材料的来源,一是缴获战利品;二是收购破铜废铁;三是发动学生、儿童收捡弹壳;四是设法从白区采购。1935年1月至4月,约生产刺刀450把,子弹22500发,修理长短枪2700支。工厂都是以产品直接支付的方式向红军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需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政上的军费支出,间接增加了财政收入,直接地支援了革命战争。1935年4月,红二、六军团实行战略转移,兵工厂随军迁到桑植五里桥的尚家坪和龙山茨岩塘的半寨坪。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军兵工厂旧址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无线电台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无线电台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无线电台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湘鄂川黔省委旧址后面的民房内。  旧址为三合院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积192平方米,正屋坐北朝南,右厢房为吊脚楼,楼上为无线电总台。正屋为宿舍和学习班教室,左厢房为厨房。系当时总台长苏林,密码翻译陈琮英,教官王永浚办公地点和住处。  1934年12月,省委迁至塔卧后,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带来无线电台2部,有线电话总机1部,任弼时夫人陈宗瑛任通讯负责人,并担任密码译电,工作忙碌时任弼时、李贞也前来译电。无线电台设有总台和分台,总台负责与中央红军,红二、六军团各团部的联系,分台负责指挥本地各师军队,还兼管有线电话。苏维埃政府各机关装有电话单机,初步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通讯系统。为了发展红色邮电,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由王永浚、陈琮英担任教员,在塔卧举办了一次无线电训练班,共培养了红二、六军团中20多位报务员。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无线电台旧址于1996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老司城子孙永享牌坊

  老司城子孙永享牌坊位于永顺县老司城南面若云书院前的雅草坪,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上刻“子孙永享”四字,系明廷为表彰第26代土司彭冀南率土兵抗倭有功而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明朝官兵对进犯东南沿海的倭寇屡战不胜,年仅18岁的土司彭冀南,受朝廷之命率五千土兵奔赴江浙一代抗击倭寇。土兵善使钩刀,队列灵活,骁勇善战,王江径一役歼敌一千九百余人,《明史》称:“自有倭寇以来,东南用兵未有逾此者,此其第一功云。”彭翼南因此受到朝廷嘉奖,赐服三品,授昭毅将军,立“子孙永享”牌坊以昭纪。历史上的土司均有数量不等的军队,俗称“土兵”,都是从勇士中精选出来的。当时还有这样的说法,“湖广土兵,永顺为上,保靖次之,其兵甚强。”明代,永顺土司奉中央朝廷之命率兵参加战斗三十多次,北到辽宁,南至广东,都有他们的足迹。今天,牌坊依旧,虽已破损,更显古朴,老司城人还能从中找到当年的荣耀。据说当时土兵受命出征的时间是除夕前夜,家乡百姓为了给将士们送行,提前一天过年,后来土家族就形成提前一天过大年的习俗,并沿袭至今。

羊峰古城遗址

羊峰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羊峰古城遗址位于永顺县石堤镇羊峰村,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总面积1156334平方米,是目前武陵山区发现最大的古城遗址。古城坐南朝北,设东、西、南、北四门,城内布局为衙署区、居住区、墓葬区、街道、桥梁、古井等,布局严谨,保存完整,对研究武陵山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  2013年,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1943处,永顺县“羊峰古城遗址”被列入其中。

土司古都老司城

土司古都老司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老司城位于县城东20余公里处的麻岔乡司城村。这座古城,本名福石城,因是土司王朝八百年统治的古都,亦称司城、老司城。土司时期,福石城是古溪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十分繁华。百姓流传,老司城分内罗城、外罗城,有纵横交错的八街十巷,人户稠密,市店兴隆,史书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万里之边城”的记载。清贡生彭施铎作《竹枝词》赞“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老司城留存遗址很多,现成为游客、专家、学者了解研究土家族历史和文化的珍贵的人文景观。主要有祖师殿、彭氏宗祠、土司德政碑、翼南牌坊、土司地宫、土司古墓群等。      地址:湖南湘西州永顺县老司城村  开放时间:  8:00-18:00。  交通:  从张家界汽车站乘发往永顺的班车,票价25元/人,发车时间为7:00-16:30,每30分钟一班;从吉首汽车站乘发往永顺的班车,7:00发车,每小时一班。从永顺县城乘小巴车即达老司城  门票:  免费土司古都老司城

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

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小溪国家级保护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永顺县的东南角,地处东经110°6′50″——110°21′35″,北纬28°42′15″——28°53′55″,东西长23.5公里,南北宽20公里。湖南小溪是198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东与湖南省沅陵县交界,南与湖南省古丈县接壤,西与永顺县长官乡相连,北与永顺县的回龙乡、朗溪乡毗邻,总面积26347.6公顷,属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林业用地24290.8公顷,占总面积的92.2%。2001年6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2003年3月经湘西州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行政级别为副处级单位,其主要职责是对保护区资源环境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实行统一管理。管理局与小溪乡人民政府合署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直属永顺县人民政府管理,业务上接受上级林业部门指导;保护区管理局总核编60人,内设四科一室、五站一所,即:资源保护科、科研科、宣传教育科、计划财务科、办公室、小溪管护站、回龙管护站、镇溪管护站、毛坪检查站、十二湾检查站、小溪派出所。  保护区位于云贵高原、武陵山脉西北与鄂西山地交界处,属中山地貌,由武陵山脉的人头山为主体组成,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9座,山体多呈北南走向,地势呈东西北三面高,南面低的不规则“册”字形,最高海拔人头山1327.1米,最低海拔162.6米,相对高差1164.5米,溪谷发育多呈“V”字型,开阔度小,800米以下的山坡陡峭,坡度多在35以上,是常绿阔叶原始次生林的主要分布区域,海拔800米以上具有山原地貌特点,坡度较平缓,是当地农民农耕、居住的主要地方。地层为元古代的板溪群、震旦系。基岩主要有板面岩、砂岩。  保护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2-14°C,海拔每上升100米,年均气温递减0.5-0.68℃,全年≥10℃的活动积温5196.7℃,年降雨日170多天,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多集中在4——7月,属永顺县多雨中心,年相对湿度79%;海拔800米以上山地无霜期262天,海拔800米以下无霜期290天。  土壤垂直带谱分布明显,海拔400米以下为红壤,海拔400-500米为黄红壤,海拔500-800米为山地黄壤,海拔800米以上为山地黄棕壤,土壤深厚肥沃,呈酸性,PH值多在5-6之间,适宜多种植物生长。  保护区内山高谷深,溪河纵横,主要有小溪、鱼泉溪、茶园溪、大明溪、杉木溪等呈掌状分布,贯穿全区,长度64千米,水系由北往南流入沅江,具有径流量大,冬不结冰,水质优良等特点,是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主要的水源。季节性降水是本区河水的主要来源。由于降水分配不均,导致河流年内水位差异大,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4—7月,在此期间暴雨频繁,7月以后降水较少,河流流量最小,水位最低,为枯水季节。  保护区植被属泛北极植物区系,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中区。植物种类繁多,根据历年来许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专家教授的考察及多次调查统计,本区有植物222科974属2702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树种有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银杏等7种,有银鹊树、黄杉、香果树、红椿、楠木等二级保护树种36种,有药用植物985种,芳香植物306种,是湘西青冈、湘西石栎等21种植物模式标本的产地。同时植物区系构成复杂,有13个地理分布类型,含3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31个群系(丛)。且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海拔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海拔800米以上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中科院专家吴征镒教授考察小溪后认定:“小溪是中南十三省亚热带低海拔遭受第四纪冰川侵袭而唯一幸存的常绿阔叶原始次生林天然资源宝库”和“植物资源基因库”。  保护区内植物区系成份的古老、完整、残遗及特有性突出,单种、少种的植物科、属多,具华中植物区系的典型性。如单种、少种的科中有珙桐科的珙桐和光叶珙桐、钟萼木科的钟萼木、杜仲科的杜仲等,还有古老的孑遗植物银杏等,另有中国特有的属39个,特有植物21种,最近发现的新种11种。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从张家界汽车站乘发往永顺的班车,票价25元/人,发车时间为7:00-16:30,每30分钟一班;从吉首汽车站乘发往永顺的班车,7:00发车,每小时一班。从芙蓉镇码头乘坐开往小溪的船,每天13:00左右发船,票价20元/人,3-4小时后到毛坪码头下船,步行至公路上乘坐面包车或三轮车即到,票价10元/人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湖南湘西州永顺县东南部小溪自然保护区  

毛坝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毛坝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