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上海市 >>静安区 >> 石门二路街道

石门二路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静安寺

静安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静安寺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号。向为著名江南古刹。据碑志,建于三国吴大帝孙权赤乌十年(247),创始人为康僧会。寺址原在吴淞江(今苏州河)北岸,初名沪渎重元(玄)寺,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禅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改名静安寺。南宋嘉定9年(1216)因寺址逼近江岸,昼夜受江水冲击,寺基有倾圮之危,住持仲依乃将寺迁至芦浦沸井浜一侧,即现今寺址。  静安寺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上海市真言宗古刹之一,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静安寺建筑布局在严格的中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座落着山门钟楼鼓楼、大雄宝殿和法堂。静安寺山门朝南,与天王殿合一。山门地面层铺砌优质花岗岩,半椭圆型拱门门券雕刻着宋代云纹花饰。钟楼鼓楼各侧东西,钟楼底层是重新恢复的“天下第六泉”——涌泉,上悬精铸7.3吨的和平钟。鼓楼采用架空方式将地铁出入口覆盖起来,上置直径3.38米牛皮大鼓。  法堂  静安寺法堂位于大殿北面,紧连大殿。柚木结构,铜瓦屋顶,共7层,高32.22米。上海静安寺沿袭“宋营造法”,采用屋顶脊吻(有正吻、蹲脊兽、垂脊吻、角戗兽、套兽等)、挑檐和斗拱装饰,在此基础上结合佛教特点,用大象、0、莲花等具有鲜明佛教色彩的图案进行装饰。选用缅甸进口柚木为寺庙主结构用料,黄色和深灰色琉璃瓦及铜瓦覆顶,主要饰物(脊吻、塔刹等)皆贴金装饰。布局上沿袭中国传统建筑风格,门、堂、廊结合。  山门  静安寺山门与天王殿一体,上下两层结构。花岗石料贴面,柚木木作,黄色琉璃瓦屋顶,屋脊上“正法久住”四个字正见佛陀心意。下层正中三扇柚木大门,上覆铜钉装饰,门洞一围石刻佛手、莲花、八吉祥等图案。正门石刻对联“愿祈佛手双垂下”、“摩得人心一样平”,山门左右两侧各饰一只万年青石雕刻0。二层回廊汉白玉围栏,内为柚木。  钟楼  静安寺二层悬挂和平钟,钟高3.3米,口径2.1米,重7.3吨,用青铜浇铸而成,钟声浑厚,尾音绵长。下层恢复“静安八景”之一“涌泉”,人称“天下第六泉”,与新打的156米深井地下泉水相溶,涌泉观赏井深6米,井口为六边形,用整块金山石加工制成,整个涌泉井用666块花岗石砌成,一块井底石重达6000斤。  观音殿  静安寺观音殿位于东厢房正中,殿高20.6米,供奉由整颗香樟木雕刻的观音菩萨一尊。屋顶为黄色琉璃瓦,与东厢房深灰色琉璃瓦对比明显,突出殿堂庄严。东厢房上下两层回廊结构,与山门、钟鼓楼、大殿及法堂连为一体。  牟尼殿  牟尼殿位于西厢房正中,殿高20.6米,供奉白玉牟尼佛一尊。屋顶为黄色琉璃瓦,与西厢房深灰色琉璃瓦对比明显,突出殿堂庄严。西厢房上下两层回廊结构,与山门、钟鼓楼、大殿及法堂连为一体。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殿高26米,庑殿重檐,内竖46根直径0.72至0.8米、精心加工的柚木柱子,建筑用木料达3000多立方米,大雄宝殿以铜瓦为顶。殿内供奉一尊15吨纯银铸造的释迦牟尼佛像。大殿底层为千人讲经堂,地下为1000平方米的藏经库,内将存放13万片石刻藏经,以保后世流传。大雄宝殿两旁是东西厢房,有两层雕梁廊道与整个寺院相连,廊道边缘建有汉白玉莲花立柱和围栏。东厢房设观音殿,内供高6.2米千年香樟独木观音像,西厢房设牟尼殿,内供高3.87米、重11吨,用整块缅甸白玉雕刻的释迦牟尼佛坐像。大雄宝殿殿前广场正中,是新落成的福慧宝鼎。用白铜铸造的福慧宝鼎,重15.5吨、高10.23米,矗立在重36吨、以整块万年青石雕刻而成的宝鼎基座上,宝鼎侧面铸有慧明大和尚亲自撰写的、详细记载这座古寺历史之传承的铭文。  静安宝塔  静安宝塔,为7层平面方形,宝塔占地面积85平方米,建筑面积952平方米,塔刹为金刚宝座塔样式,青铜浇铸,表面贴金。金佛殿座落于大雄宝殿后面的法堂最高层,仿宋代建筑风格,柚木铜顶架构,殿内将供奉一尊两吨重纯金释迦牟尼佛像。法堂东、西顶端20米高处,建有知恩阁和报恩阁,与庙前的钟、鼓楼遥相呼应。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686号  类型:历史建筑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21-62534419  开放时间:  5:30-17:00,香期4:30-17:00开放  交通  地铁2号线、7号线静安寺站,21、825路终点站(胶州路)、37、62、562、838路终点站(美丽园)、40路终点站(国际贵都大酒店)、57路终点站(安义路),途经静安寺的有15、20、45、71、76、93、94、113、138、506、824、830、831、921、927、925、939、机场各班次  门票  30元,香期免费静安寺

ERA-时空之旅

ERA-时空之旅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介 绍 ERA-时空之旅融杂技、舞蹈、戏剧、音乐和世界一流多媒体技术于一体,中国元素、国际制作,打造全新舞台艺术样式,原创音乐、现场演奏、电子投影、数字舞台、超大水幕、巨型镜墙,如梦似幻……感人、神奇、震撼,给人以超凡享受,堪称“中国娱乐第一秀”。   ERA-时空之旅深入挖掘和利用中国特别是江南特有的民族艺术元素,以时空交错为表现手法,艺术地展现昨天、今天、明天,展示中华民族悠悠历史、灿烂文明。该剧运用高科技手段打造充满惊奇和魔幻的神奇效果,采用特殊装置以及声、光、电、水幕、烟雾、特效等现代化手段,使舞台立体化、-化,其独创的大型水幕、全息投影、多媒体应用等将带给观众穿越时空的独特经历,唯美,浪漫,娱乐,惊险,在匪夷所思中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悟豪迈奋进的中华未来。交 通 地址:共和新路2266号   地铁一号线上海马戏城站3号出口。公交95、46、253、912、916、114、893、210可到达。 门 票/开 放 时 间 票价按等级划分,分别为80元、180元、280元、380元、580元。    上海闸北区

同乐坊

同乐坊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占地约2万平方米的同乐坊,坐落在静安区西康路、余姚路一带,60多年前就集聚了一批上海特色的里弄工厂建筑,有中国钢铁工厂、马宝山糖果饼干制造厂、增泰纺织染厂等十几家小厂。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功能定位调整,老厂房因赋闲而冷落。  2005年4月,同乐坊被市经委确定为首批上海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通过保留形态丰富的弄堂厂房建筑,打造一流的娱乐和生活休闲聚集地。来到这里,就好像翻开了一部小型的上海弄堂工业发展史画卷。改造中的同乐坊将创意产业导入弄堂厂房,以“整旧如旧”为原则,以“制造快乐”为宗旨,外部环境保持上海传统弄堂工业厂房的特色,内部改造成为集国际性、文化性、湖互动性于一体的艺术创意、时尚创意空间。交通可乘公交824、830、24、112、36、19、922、941、950、966、837、738、765、768、40、54、516、138、148、206路前往。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海防路555号  类型:历史建筑创意园区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21-52131717  官方网站:http://www.thenewfactories.com/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二大会址位于静安区,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这里召开了党的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中共二大。纪念馆展区由“序厅、中共二大展厅、党章历程厅、中共二大会议旧址、平民女校旧址展厅”五个展区组成。展出珍贵史料300余件,辅以先进的展示手段,真实再现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峥嵘岁月。  地址:静安区老成都北路7弄30号  交通:黄陂南路站-地铁1号线、南京西路站-地铁2号线;公交952B/南新专线成都北路延安中路、36/253/869/933/974/机场五线/沪朱专线成都北路延安东路、146//大桥一线马当路淮海中路、23/49/935武胜路黄陂北路48/71/108/127/518/952B/936延安东路重庆北路、20/112/921南京西路成都北路42/167/911/920/926/986淮海中路思南路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9:00—11:30(11:00停止入场);13:30—16:30(16: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  门票:免费

马勒别墅

马勒别墅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现延安中路陕西南路拐角处,有一幢极具北欧风情的花园别墅-马勒别墅,于1936年落成。传说这所房子的设计是依照当年花园主人马勒最宠爱的小女儿一个梦境设计的。当初小女儿梦到自己拥有了一座“安徒生童话般的城堡”,于是马勒请来了设计师,在陕西南路30号设计了这座有着北欧挪威建筑风情的城堡式别墅,并投入巨资,历时7年造成。  马勒别墅主楼的室内装饰十分讲究,过道、走廊等处都装有护墙板,到处都雕着美丽精致的图案,室内穹顶上装有彩色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斑斓柔和的色彩。  主楼为三层,顶部矗立着高低不一的两个四坡顶,东侧的坡屋顶高近20米,上面设有拱形凸窗,尖顶和凸窗上部均有浮雕装饰物;西侧的坡屋顶高约25米,屋顶陡直。这一建筑具有典型的挪威建筑风格,采用高尖陡直的屋顶,有利于抵御北欧寒风侵袭和减少屋面积雪。  主楼南立面上有三个垂直于主屋脊的造型优美、装饰精细的双坡屋顶和四个老虎窗,连同东西两座四坡屋顶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座华丽的小宫殿。中间双坡顶的装饰木构件清晰外露,构件间抹白灰缝条,比较典型地表现出了斯堪的那维亚情调的乡村建筑风格。主楼的外墙用泰山面砖镶嵌,颇具特色。  花园设在主楼南向,花园四周用彩色花砖铺地,并植有龙柏、雪松等名贵花木,中间是一片草坪,放置一匹青铜马。为美化园景和便于室内赏花,园中还设有赏花房,房内原装有暖气设备,室内雕花精美绝伦,地上铺有彩色瓷砖。  马勒虽是英籍犹太人,但他发迹却在中国,所以楼房的外形虽是北欧挪威式,但花园和楼内装修的许多细部却颇有中国味道。大门口就像中国传统的豪门大宅一样,放置了一对中国式的石狮子;花园四周高大的围墙用耐火砖铺贴,以黄绿色中国琉璃瓦压顶;走在楼道里,时不时地还能撞上佛龛,就像渔民在船上供养的菩萨,保佑着主人一帆风顺一样。  马勒一家在此没住多久就遇上了抗日战争。1941年日本人进入租界后,马勒一家被赶往集中营,住宅成了日本人的军人俱乐部。抗战胜利后,这里又成了-的一处特务机关。  1949年后马勒别墅成为共青团上海市委办公场所。1989年被列入上海市首批近代优秀保护建筑。2001年1月由上海大型旅游集团-衡山(集团)公司管理,改建成小型精品酒店。2002年5月正式对外经营,命名为衡山马勒别墅饭店。  交通地址:上海市陕西南路30号   

上海蔡元培故居

上海蔡元培故居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海蔡元培故居是一幢独立式花园洋房,黄色的卵石墙面,山墙一段露出深色的木构架,加上红瓦屋顶,在葱郁树木的衬托下显得亲切而高雅。这里是蔡先生在上海的最后一处住所,也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故居。1984年,故居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蔡元培先生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比较教育季刊》1993~1994年评选出的全世界各国100位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记者、心理学家、诗人、宗教家之一。漫步在保持原样的故居间,观赏精心设计的先生生平陈列,瞻仰先生生前使用过的打字机、行李箱等文物,听听仍居住在故居里的伟人之后娓娓道来的故事,足以感悟到“应使翰墨常留香”的含意。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华山路303弄16号  类型:名人故居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21-62484996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上午9:00-11:30,下午13:00-16:30.11点、16点停止入馆。周一休馆。  门票信息:  陈列馆对学生团体预约参观免费,学生个人参观半票,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子女免票,成人票价5元。  交通  地铁二号线静安寺站下  蔡元培 (1868~1940)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孑民,号孑农,绍兴山阴(今越城区)人。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十六年会试贡士,未殿试。十八年补殿试,为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二十七年七月奔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 详细++  蔡元培 (1868~1940)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孑民,号孑农,绍兴山阴(今越城区)人。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十六年会试贡士,未殿试。十八年补殿试,为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二十七年七月奔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 详细++

上海毛泽东故居

上海毛泽东故居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海毛泽东故居在威海路583弄(原公共租界慕尔鸣路甲秀里)。是一幢二楼二底、砖木结构、坐南朝北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这幢楼的七号,就是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在1924年2月至年底住过的地方,这里现已建成毛泽东旧居陈列馆,1920年5月5日,毛泽东率领“湖南驱张-团”来沪,住在哈同路民厚里29号(今安义路63号),时间达两个多月。民厚里29号是一幢两层楼砖木结构的房子。毛泽东和随同来沪的15岁的张文亮住在前楼下房。1999年12月26日起对社会开放。  基本信息  毛泽东一生曾50多次来上海,其中,1927年之前就曾10次到过上海,因此在上海不少地方都保留有毛泽东的旧居。此处是他第9次来上海时居住的地方,这里不仅是他住得最长的一次,也是最富家庭生活气息的一次。当时,毛泽东除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外,主要是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任组织部秘书和文书科代理主任,为巩固国共合作,推进国民革命而工作。杨开慧除料理家务,帮毛泽东整理文稿外,还去工人夜校讲课,从事工运和妇女工作。在石库门楼上,有《毛泽东在上海》图片资料展。参观者可以看到孙中山亲自提名毛泽东等十七人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的公函,以及毛泽东出席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时在签名簿上的签字等珍贵史料。  地址:静安区茂名北路120弄  邮编:200041  电话:62723656  传真:62723656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9:00~11:30(11:00停止入馆)下午13:00~16:30(16:00停止入馆);周一馆休  公共交通:925、127、71、936、48、01、49、23、935、37、20、148、轨道交通1、2号线  

上海铁路博物馆

上海铁路博物馆为科普教育基地。  2004年8月上海铁路局建局55周年之际,上海铁路博物馆建成开放,成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馆大楼共四层,底层为展区,面积约1000平方米;二楼设反映上海铁路局管内铁路发展状况的沙盘室和机动展区以及科技资料阅览室;三楼设多功能报告厅。大楼总面积为3000余平方米,室外展区约为1300平方米。上海铁路博物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史料和实物为主要载体,展示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铁路进入中国后,上海及华东铁路一百多年来所走过的历程,突出反映铁路生产力的变化、发展。馆内分6个部分,有50余个展项,近千件展品。  一走进铁路博物馆大门,便是一处宽敞的广场,广场左侧的月台旁威风凛凛的火车头和老式车厢仿佛整装待发。左边这个100多吨重的火车头叫KD7型641号蒸汽机车,目前存世量极少,仅有几台。它是上世纪40年代美国机车工厂制造的,1947年由联合国救济总署捐助给中国。排在蒸汽机车后面的那节墨绿色车厢是民国时期政府要员的高级公务车,据说曾为宋美龄女士专车。在站台最后的小机车是SN型26号窄轨蒸汽机车,它的轨距连一般火车的一半还不到。别看个头小,它的最高时速可达45公里,一次可以拉动200余吨货物。小个子转弯也非常灵活,曾经在崎岖的云南山区大显身手。而车头旁竖立着的那个貌似站立的仙鹤的铁家伙叫做水鹤,是用来给蒸汽机车上水的。  进入博物馆大厅,左侧有两个展区,分别是铁路建设部分和铁路运输部分。进入铁路建设展区,映入眼帘的是馆中极具特色的展品,一台按照原比例复原的“先导号”火车头模型。它是1876年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一条营业铁路--吴淞铁路上使用的第一台机车。陈列在火车头右边橱窗内的那段钢轨,是从淞沪铁路上拆来的旧钢轨,“工龄”已达百年以上。在展厅内游客还能看到晚清的列车时刻表,近百年前的铁路界碑,孙中山先生绘制的《实业计划图》,还有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特大型两用双层桥—钱塘江大桥的历史照片等珍贵的展品。另外一组展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铁路建设成就。其中有一个黄铜头盔,是工人潜入长江建造南京长江大桥时使用过的。紧接着这组展品的是一个轮渡作业多媒体演示台,游客能在屏幕上亲手操控渡轮运送火车过江。  在铁路运输展区里安放着一台大型机车动轮模型,它可以告诉你蒸汽机车飞驰的奥秘。除了动轮模型,展区里还陈列着蒸汽机车的有关部件和检修工具。尤其推荐你关注一下大厅中央的两座铜钟,它的外形酷似庙宇里的钟,挂在蒸汽机车上,火车在站内行驶时敲响它可警示旅客避让。展厅内还能看到各种铁路养护工具,信号通讯设备,还有上海铁路局的品牌列车“东方号”的相关展品,“东方号”列车是往返于上海和北京之间的一列客运列车,车名是2002年-同志亲笔题写的。展厅的尽头有一间50年代火车小站的行车室。木桌、电话、热水瓶和铁路行车的专用设备都是当时的实物。墙上的老式温度表至今还能准确显示温度。  在铁路天地展区,能看到不同时期的铁路制服。不过最有趣的还要数一辆标着“跨越”字样的机车模拟驾驶室了。它和真机车的操纵台设置几乎一样。机车车内主副驾驶座位、操纵杆、制动手柄、仪表等一应俱全。登上火车可以亲身体验一下火车风驰电掣的感觉。在机车模拟驾驶室对面陈列着于2006年7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的上海南站沙盘模型,这个车站可是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铁路建设水平。看着眼前的袖珍版南站,再回到楼外广场上的老站台,这今昔的巨变真是令人无限感慨。  相关信息  票价:个人票10元/人 中小学生、铁路职工及退休人员 5元/人;团体票8元/人 中小学生团体4元/人;离休干部、现役军人、残疾人、70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可免票参观。  开放时间:周二~周六上午9:00~11:30;下午14:30~16:30。(仅供参考,以当地景点公告为准)  乘车线路  地址:上海市闸北区天目东路200号(近浙江北路)  交通指南:公交18、63、302、308、318、319、329、502、537、922、948、952路可达。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为科普教育基地。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站在人类历史发展需要和缔造未来的高度,以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创立的综合性、群众性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共有编制数131人。少年宫现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20人,中级教师40人。教师平均年龄35岁。  60多年来,少年宫始终坚持“实验性、示范性,加强科学研究和对外交往与合作”的办宫方针,以365天天天为少年儿童服务的理念,策划开展了一系列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丰富多彩的公益性少年儿童群众性文化教育活动,首创了“布谷鸟歌咏节”、“小孔雀舞蹈节”、“戏剧节”和“少年儿童游戏节”等一系列在上海乃至全国颇有影响的少儿阵地活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全面素质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4至16岁教育服务对象不同的年龄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设立了100多个科技、艺术兴趣小组,在培养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发挥了少年宫教育特有的功效。中国第一位造船工程师、中国最年轻的计算机博士、著名画家陈逸飞、著名歌唱家黄英、作家陆星儿、影视明星孙俪等都曾是少年宫的小组员。  迄今,少年宫共为2700余万少年儿童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为40余万上海中小学生提供了兴趣培训和社会实践舞台,接待海内外宾客20万人次和60余位国家元首、总理、部长、元帅、将军、政党领袖以及他们的夫人等重要贵宾,成为上海少年儿童精神风貌的展示窗口。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先后出访美、英、德、法等23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上海的城市名片”、“中国的小大使”。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始终以开放、合作、竞争的姿态,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创新和实践,并坚持科研先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先进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提升理论,先后承接完成了八五国家重点课题《少年宫教育发展史》、九五国家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中国少年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十五国家重点课题《21世纪少年宫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开发》等多项重要科研任务,为全国校外教育理论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09年,少年宫又承担了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流动少年宫——适合中西部地区校外教育发展的活动模式研究》和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在“特殊”学校开展校外科技文化教育的运行模式》,以及两项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受国家教育部委托成立的“全国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培训中心(上海部)”、受团中央委托成立的“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分会研修基地”作为全国校外教育师资培训的两大机构,成立以来,举办了近40期各类培训班或研讨会,培训覆盖面涉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4000余名校外教育机构管理人员、骨干教师,为推广校外教育的教育科研成果起到指导和示范作用。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青少年宫,荣获上海世博先进集体(小伙伴艺术团)、上海市绿化先进集体、花园单位、外事接待先进单位、上海市群众文化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市劳模集体等荣誉,还连续17次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命名为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实践基地、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先进单位等,并被广泛誉为少年儿童快乐成长的“金色摇篮”。

美琪大戏院

美琪大戏院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美琪大戏院,MAJESTIC THEATRE,位于上海江宁路66号,解放后,曾改名北京影剧院,1985年初恢复原名,建于民国30年(1941年),由范文照建筑师设计,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成之时,定名美琪,原是取其“美轮美奂,琪玉无瑕”之意。10月15日开幕之际,被海内外人士誉为“亚洲第一”。戏院共1261个座位。  美琪初由联怡股份有限公司集资创建,是该公司继北京大戏院、南京大戏院后,所建第三家戏院,董事长、总经理何挺然,注册美商。英文名MajesticTheatre,美琪大戏院名,为向社会公开有奖征名而定。民国30年(1941年)10月开幕,首映美国片《美月琪花》,为专映西片的首轮影院。1954年11月公私合营,王瑞为公方经理,1956年归新成区管理,1958年5月起直属市文化局,改建为演出场所兼映电影。1966年更名北京影剧院(1985年5月恢复原名),1985年1月起由市演出公司管理至今。解放前美琪偶有演出,如梅兰芳抗战胜利后复出,首次营业演出10天,在此举行,轰动一时。解放后特别是改建为剧场后,成为全市以歌剧舞剧为主的大型综合性演出场。同时也是接待世界各国表演艺术团体来沪演出的重要场所。中央歌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及各省大型团体先后来此演出;上海歌剧院多部歌剧、舞剧首演于此。1964年上海人民沪剧团演出《芦荡火种》(参见样板戏《沙家浜》)达半年,共284场。解放初,美琪还一度成为上海重要政治活动-场所。如1954年8月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此举行;1955年2月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此向参加全国省市委书记会议的干部作关于知识分子改造的重要讲话。  美国现代式样建筑,但有装饰艺术派的风格。占地面积2612平方米,建筑面积5416平方米,观众席2层1328座,舞台设施、冷暖空调齐全,80年代首家建造使用液压升降乐池70平方米,观众休息大厅采取一、二楼共用空间设计,高敞宽广、美观大方,1989年被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入口处前厅设计成大圆形门厅与内部休息厅、售票厅联系,建筑外立面做直线条长窗,休息厅宽敞,门厅、楼厅、楼梯、穿堂等各部门功能明确,布局合理。楼梯与地坪采用磨石子材料,柱子壁面设色新颖,表现了近代建筑的设计手法。  美琪大戏院是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它典雅、独特的风格,融合现代与古典建筑美之精华,入口处圆形巨塔,气势磅礴,大型水晶吊灯灿烂缤纷,大、小两座灯光喷泉流光溢彩,青铜艺术雕塑造型典雅,观众休息大厅视觉富丽庄重,宏伟壮观。它的风貌赢得了国内各名牌高等院校建筑系师生的赞赏和青睐,被列为“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  美琪大戏院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是上海市以演出大型歌剧、芭蕾舞剧、音乐舞蹈为主的综合性剧场,是国内外文化交流的主要演出场所。解放前和解放初,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和世界著名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都先后莅临美琪演出经典剧目。近年来,中央文化部直属和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部队60多个艺术表演团体先后在美琪演出,欧、美、亚、大洋洲17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具有世界知名度的艺术表演团(组)也都竞相来美琪献艺。  1989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旧址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旧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宝山路584号(原宝山路东宝兴路口)是东方图书馆所在地,1927年3月至4月,东方图书馆中的商务同人俱乐部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总指挥部。1977年12月7日,该址被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公布为上海市级纪念地。原建筑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日本侵略者炸毁。现为上海市市北高级职业中学。1987年3月21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在校内立“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旧址”纪念碑。  1927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召开联席会议,会上决定准备发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此次会议指出,第三次武装起义要吸取前两次武装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要加强共产党对工人武装起义的统一领导和全面指导。为此,会议决定要组织建立“特别委员会”,作为最高决策机关。  该委员会中央层面的领导人有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中共中央局委员彭述之、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地方层面的领导人有上海区委书记罗亦农、组织部部长赵世炎、宣传部部长尹宽、职工部部长、上海总工会委员长何松林(汪寿华)等。特别委员会在筹备和组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过程中起着领导核心作用。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召开31次会议,在斗争紧张的日子里,一天开会二至三次。从3月5日起,规定特委会成员每日7时和12时碰头联系和研究工作。若一些委员因工作关系不能出席时,特委中的核心人物“独、恩、亦、松”,即陈独秀、周恩来、罗亦农、何松林等四人必到场,负责处理紧急之事。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打响后,闸北作为起义的主战场,其声势规模是最大的。自十二时起,到街市罢工工人逾10万,起义枪声四起,巷战遍于全境。在对各个敌据点展开决战时,敌据点之一的东方图书馆驻有千人,处在起义总指挥部与起义前线指挥部之间,严重威胁起义的交通联络。工人纠察队一时难以攻下。据时任闸北区委成员黄澄镜(即黄逸峰)回忆:“周恩来听了此情况报告,即率领一些干部亲自到前线察看地形,看后指示:‘这个地方暂时可以围而不打,一方面进行政治喊话,促其投降;一方面为了保护交通线的通行安全,可动员纠察队在东方图书馆的东边马路旁,挖一条一百余米的交通壕,以掩护我们与居民的通行。’直到22日中午,敌因待援不至,企图从后门逃走,被武装工人纠察队全部俘虏。”  攻下东方图书馆后,武装起义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设在底楼的商务同人俱乐部内,并在大门上方悬挂“上海总工会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横幅。周恩来坐镇指挥了总攻北火车站的战斗。起义胜利后,周恩来仍暂住东方图书馆大楼四楼的一间房内。直到四一二-政变发生当天,周恩来才秘密离开东方图书馆。  东方图书馆:始建于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资建造。1926年5月3日对外开放。东方图书馆底楼为流通部、商务同人俱乐部,二楼有阅览室、阅报室、办公室,三楼为善本室、装订室及商务印书馆出版图书保存室,四楼为书库,五楼为杂志、报章及照片库。馆内图书绝大多数是由“涵芬楼”移入所藏,收藏的书籍总数达463083册[](1931年统计)。被誉为远东第一图书馆。一·二八事变中不幸毁于战火。

上海市商会旧址

  上海市商会旧址位于北苏州路470号,此处原系清政府出使行辕旧址,近代上海已是个江海之通律的城市,中国派外大使大多从上海港出发,为了保佑海上的安全,仿照闽南渔民建“妈祖庙”或“天后宫”祭神保佑平安的习俗,光绪十年(1884年)在这里征地8000平方米分别建造天后宫和出使行辕。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会址在大马路(今南京路)五昌里。光绪三十年(1904年)二月,公所会址迁到爱尔近路(今安庆路),并为上海商务总会沿用,以后易名为商埠公所、上海总商会。宣统三年十月(1911年11月)至十二月十九日,上海军政府划定铁马路(今河南北路)天后宫(原清政府出使行辕),作为上海商务公所的办公地址。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上海商务公所与上海商务总会合并成立“上海总商会”后,在天后宫原址建造议事厅和办公楼,新会址就设在今北苏州路470号。  1911年上海光复,南、北市商界会议另设商会,改组合并有代表公所、会馆及其他行业入会者100名,合称帮会员,代表各银行、钱庄、公司等;不合帮会员89名,推举浙江黄岩人、商界巨子朱葆三为商务总会协理。  1914年起总商会商务先后创设商品陈列馆、国货商场、商业学校,并创刊“商业月报”。1915年迁入原出使行辕旧址建造的上海市商会旧址新址,占地3300平方米,沿苏州河大门牌楼用西式柱和花饰装饰,额匾上 书写“上海市商会”五个大字。进门是甬道,甬道北端西辟小花园,内有童子军四烈士纪念碑一座(童子军罗云祥、毛征祥、应文达、邹正武四人,于“一·二八”之役赴前线救护伤员,被日军杀害)。主要建筑有南大楼和北大楼,均是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筑由通和洋行设计,建筑决算计十二万余两白银。南大楼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底层系会场,二、三层为办公室。北大楼建筑面积3016平方米,系是商品陈列所、国货商场和商业夜校等。两幢建筑外墙采用清水红砖墙,壁柱、门窗等有巴洛克装饰,会场两边为回廊及包厢,风格典雅、雕饰精美。总商会会所仪门是一座仿罗马梯铎凯旋门式样,一对复合柱式,威武庄严。商会新址为当时显赫的工商界名流的聚会之地,共谋发财大略,成为民营经济社团中心。  1929年上海市商会改为上海特别市总商会,翌年又改为上海市商会,并分设南市、江湾、浦东、吴淞四个办事处。解放后改租为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1979年迁往香港路51号,北苏州路的建筑由电子元件研究所等单位租用。现在原建筑已破旧,内部作了很大改动,唯有陈旧的西式门楼还可以使人们追忆起那个辉煌的年代。  地址:上海市闸北区北苏州河路470号(河南路桥北堍)  交通指南:公交14、19、66路等可达。  周围景点有河滨大楼、河南路桥。

八路军、新四军驻沪办事处

八路军、新四军驻沪办事处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延安中路504弄21号(原福煦路多福里),1937年8月至11月,是八路军驻沪办事处所在地。这是一幢坐北朝南两层楼的老式石库门房屋,底楼东厢房是会客室,二楼东厢房是卧室,后楼是报务员、译电员宿舍,楼梯拐角处的墙上挂着一架电话机。1960年前后,旧址先后经孟进、刘少文、张纪恩、李克农等回忆或踏勘,并访问附近居民而确认。1962年9月7日,该址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民宅。  深入开展-工作 团结各界爱国人士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局面形成,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八路军驻沪办事处(简称“八办”)成立,负责人先后为李克农、潘汉年,由周恩来直接领导。11月,上海沦陷后,八办迁至萨坡赛路(今淡水路)274号,转入地下,由刘少文负责,1939年底被撤销。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的公开活动机构,八办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壮大。  八办与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郭沫若等著名人士密切联系,上海沦陷后,安排这些著名人士撤退;与社会其他各界爱国进步人士、抗日救亡组织领袖广泛接触;以星期聚餐会的形式,向工商实业界等各界上层人士通报共产党的政策和八路军、新四军战绩,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使上海成为全国抗日救亡重要阵地。  积极宣传抗日形势 组织各类支援活动  八办重视宣传工作,出版了《内地通讯》《民族公论》《文献》等刊物,宣传抗日形势,推动各界人士参加抗日斗争;促使国民党同意共同出资创办以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名义发行的《救亡日报》,推荐郭沫若担任社长,使其在抗战时期发挥重要作用;协助中共江苏省委出版《译报》(后更名为《每日译报》),使其成为抗日的战斗号角。  八办还积极输送干部、捐募财物,组织各类支援抗日活动。曾派何克希到江阴梅史迪部队开展工作,梅史迪部队后来发展成为江南抗日义勇军。1937年10月,致函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要求支援防毒面具,该会同意支援1000个从荷兰进口的防毒面具;1938年下半年,以各界救亡协会等名义,开展“节约献金”“劝募寒衣”和“节约救难”运动;1939年发动义卖义演,从财力、物力上支援新四军。  出色完成情报工作 做好各项营救谈判  从公开到秘密,八办建立的电台始终同延安中共中央保持空中联系,及时向中央汇报上海斗争情况,为中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接收中央对上海工作重要指示,对上海及整个沦陷区的工作起重大作用。八办还在营救被捕同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就释放政治犯多次与国民党谈判。共产党的许多干部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八办报到,通过安排,重新走上革命工作岗位。

上海展览中心

  上海展览中心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专业从事会议、展览业务的经济实体。   上海展览中心主体建筑建成于1955年3月,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建成最早的会展场所。五十多年来,在这里举行过重大政治、外事活动,接待过党的三代领导人以及数十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常年担负着市委全会、-会、市人代会、市政协会议、八一建军节招待会、国庆招待会、春节团拜会等市重大政治任务和市委、市府、市人大、市政协日常重要会议的服务保障工作。每年还组织和举办数百个国内外展览会和许多国际著名品牌的商业推介活动,已成为全市主要的会议中心和著名的展览场馆,是本市重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和对外交流的窗口之一,为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上海展览中心建筑在上海建筑群中独具一格。其俄罗斯风格建筑雄伟典雅、装饰华丽,1989年被评为“1949—1989上海十佳建筑”,1999年被评为“建国50周年上海十大金奖经典建筑”,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载入上海建筑史册。上海展览中心已连续六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上海展览中心占地9.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坐落在繁华的南京西路和交通主干道延安中路之间,具有十分优越的地理条件。历经多次扩建改造,2001年又进行了保持原有建筑风貌、提升功能的全面加固大修改造,造就了“南展北会”的新格局,现有展览面积2.2万平方米,大小40多个能分别容纳数十人至上千人的多功能会议室和会议厅。南部以序馆、中央大厅、东一馆、西一馆和西二馆组成展览区,北部以友谊会堂和东二馆组成会议区。两个区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南展北会、能分能合的功能格局。 上海展览中心以现代会展业的经营理念,一流的会展设施,优美的人文环境、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和诚信的人性化服务,在上海会展行业中将发挥更大作用,为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网址  http://www.shzlzx.com.cn/  交通   乘坐65路或928路公交车到新开河站下车,往后走,换乘71路公交车到延安中路铜仁路站下车。  15、20、21、24、37、41、48、 49、57、104、127、548、921、925、936、地铁二号线(静安寺站)等可达。   门票   上海展览中心本身不收门票.但有些展览需要买票.  开放时间   9:00-19:00 (全年无休)   景点位置  上海市中心静安区延安中路1000号  

中共淞浦特委办公地点旧址

中共淞浦特委办公地点旧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山海关路387弄5号(原山海关路育麟里5号),1928年底至1930年,为中共淞浦特委(简称“淞浦特委”)办公地点。  这是一幢旧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砖木结构,二层,坐北朝南。机关撤销后,一直为居民住宅。旧址于1959年经薛潮声回忆踏勘后确认,1987年11月17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淞浦特委的成立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为贯彻八七会议精神,中共江苏省委挑选了150名党员干部,深入到全省各地农村组织开展工作。中共六大后,江苏省委进一步开展农村工作,初步有了建立淞浦、沪宁、徐海等六个特委的构想。  1928年9月上旬,江苏省委巡视员视察枫泾、浦南地区的工作,决定建立淞浦特委。9月13日,淞浦特委在松江县钱家草村正式成立,由杭果人、陈云、林钧、严朴、顾桂龙等5人组成。杭果人任书记,陈云任组织部部长,林钧任宣传部部长,统一领导上海松江、金山、青浦、南汇、川沙、奉贤、嘉定、崇明、宝山、太仓等10个县的党组织工作。1928年冬,淞浦特委迁往上海,曾设在同孚路(今石门一路)和长浜路(今延安中路)交界的一家烟店楼上(今延安中路1013弄2号),后改设在山海关路育麟里5号。为了掩护,对外声称是小学,门口挂着正德小学的木牌。  经过陈云等特委委员的努力,淞浦特委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党员数量和质量方面进展很快,成效卓著,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党员骨干,为组织群众运动奠定了坚实基础。至1929年冬,松江、金山、南汇、青浦、川沙、奉贤等各县县委得到恢复和建立,党员数量上升至1000余人,党支部129个,农民支部121个。就连1927年农民暴-动后党的力量遭到重创而暂停活动的嘉定、崇明两县也重建了县委。  淞浦特委作为上海郊县农民武装暴-动的指挥部,发动并领导了多次农民武装斗争。1928年秋收时节,在淞浦特委的领导下,奉贤庄行暴-动爆发,农民武装迅速冲击了当地的反动势力,公安分局被攻占,奸商、地主的店铺房屋也被摧毁。暴-动虽然有力地打击了豪绅地主的嚣张气焰,却也震惊了国民党当局,暴-动群众随即被当局派兵搜剿围捕。革命暴-动一时间遭遇了挫折。1930年10月,淞浦特委撤销,特委所辖各县工作由江苏省委直接领导。

宏恩医院

宏恩医院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延安西路221号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叫做宏恩医院,是一位无名氏赠给租界工部局的一家综合性的医院。今天的位置在乌鲁木齐路与延安西路高架的交会处西侧,曾经是上海有名的为-、高知看病的华东医院。上海优秀历史建筑__宏恩医院  1950年10月,解放军上海市军管会接管这家医院,移交给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第二年的8月,改建宏恩医院创办华东医院,设病床60张,担负华东及上海市局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一等2级以上专 家教授和外宾的医疗保健任务。  1965年2月与比邻市公费医疗医院合并,改称上海市公费医疗医院。次年3月又改名延安医院。  1967年12月,医院南、北楼分列建制,南楼复称华东医院,北楼仍称延安医院。  1970年5月,延安医院迁云南昆明,院舍划归华东医院,北楼仍向市民开放。  1986年成立上海市老年病医学研究所。  1990年底,有病床400张,卫生技术人员985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107人。  1987年成为上海医科大学教学医院。  1994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   1926年建成的宏恩医院已有近80年的历史了,但仍保存的很完整。今天的延安西路当时叫大西路。宏恩的建筑属欧洲文艺复兴样式,设计者是后来设计国际饭店的匈牙利建筑设计师邬达克,由潘荣记营造厂施工,占地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649平方米。  楼的东面是花园,靠近海格路,今叫华山路。楼髙5层,局部6层,钢筋混凝土与砖木混合结构。平面呈“工”字型,分南楼、北楼、门诊楼三部分,南楼是医院的病房楼,每层面积1200平方米左右,北楼每层约500平方米左右,两楼之间有宽10.5米、长18米的门诊楼。南立面东西两翼对称,底层东西及中部均排列券门,门旁有双柱,门内有廊。中部有5个券门,入口处约20米,中央大厅,占2层高度,约8米。二至五层有敞廊式阳台。  东西部较中部凸出,五层上边是三角形拱顶,顶尖距地面24米,整个立面呈富有变化的三段式。大楼内部装修考究,大厅地坪为大理石,各房间地面所用材料不同,有水泥、马赛克、水磨石、木地板,还有橡皮地板等。有客、货用电梯各一部。

石门二路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华沁社区

----

恒丰社区

----

新福康里社区

----

达安城社区

----

培德社区

----

西斯文社区

----

东斯文社区

----

光明社区

----

祥福社区

----

张家宅社区

----

郑家巷社区

----

新德社区

----

东王社区

----

奉贤社区

----

石门二路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