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南京 >> 浦口区 >> 汤泉街道

汤泉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珍珠泉风景区

珍珠泉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珍珠泉风景区,位于南京市浦口定山西南麓。本景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位于浦口以西6公里处,现已建成南京地区唯一的省级旅游度假区,面积1400多公顷。相传明万历年间,金陵大旱,唯浦口以西一带因得益于珍珠泉水,农作物依然丰收,当地农民居然不知旱情。当时人认为这是龙王爷的保佑,纷纷捐资兴建龙王阁及其它园林建筑,以表示对龙王的感谢,这就是珍珠泉的由来。  珍珠泉的泉眼,泉水从石缝中涌出,酷似成串的珍珠,因此得名。泉边石壁上有古人刻下的“万斛明珠”四字。泉眼前是一个水池,远远望去,池中水珠像雨点在水面跳溅,如同晴天细雨,故称晴雨泉。如在此鼓掌或唱歌,则池中水珠又随声音大小而变化,是极为罕见的自然声控喷泉,其状仿佛喜迎宾客,又称“喜客泉”。  珍珠泉风景区依山傍水,明代建有以龙王阁为主体的楼、台、亭、榭30余座,形成了融山水、园林于一体的优美景观,被誉为“江北第一游观之所”,驰名大江南北。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长江北岸,东临南京长江大桥,西靠安徽滁河。公园占地8000公倾,森林覆盖率80%。山峦起伏,古木苍翠,秀竹林立。本景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景区四季景色宜人:春季桃红柳绿,夏季林木葱郁,秋季天高气爽,层林尽染,冬季红梅傲雪。全年适宜旅游。区内丘陵起伏蜿蜒,为老山东延的一部分。主要由白云岩、石灰岩组成,怪石嶙峋,山峰嵯峨。妙高峰、狮子峰、芙蓉峰矗立于区北侧,最高峰为妙高峰,海拔255米,山峰环合,林木葱茏,谷深幽峻,碧水涟涟,泉逐云影,明珠万斛,情趣横逸。以山秀、石美、水丽、泉奇之雅誉著称。  1984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重建景区,并列为江苏省重点七发旅游项目——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度假区以“金陵四十景”之一的珍珠泉风景区为中心,占地区14.76平方公里。区内除有诸多南朝、明清等文化遗迹,还有为人们所欣赏及正在开发建设的景点及娱乐场所:珍珠泉源头,镜山湖游船、竹筏,观鱼、垂钓,媚泽亭,春风亭,梅海凝云,野趣及林下活动区,高尔夫球场,扬子鳄养殖园,跑马场,射箭场,木屋,石窟,幸运游乐宫,万国山庄,定山阁餐厅等。  珍珠泉风景区对于生活在日益拥挤喧嚣的城市人来说,环境的清新与宁静已是金钱难买之物了。景区内的湖光山色,足以将纷乱繁杂的心绪滤净,让人获得少有的静谧与清鲜,似有一种回归大自然母亲怀抱的温馨舒适感。她是南京市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好去处。  地址:南京市浦口区珍珠街178号  类型:山泉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5小时  电话:025-58601545  官方网站:http://www.zhenzhuquan.com.cn/  开放时间:  8:30-17:00  门票  珍珠泉公园40元,动物园60元,珍珠泉+动物园联票70元。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费;儿童身高1.2-1.4米之间购儿童票35元;60岁以上老人持老年证购老人票35元;军官凭军官证35元;大学生票凭学生证购买。  

求雨山文化园

  求雨山文化园  求雨山文化园素有“江北兰亭”之称。可想象,这里是古代人们设坛求雨的地方,看来真是个风水宝地,目前,这里已建成了林散之、萧娴、高二适、胡小石四位享誉海内外的当代杰出艺术大师的书画陈列馆。林散之原名林以霖,出生于  1898年,去世于1989年,享年92岁,祖籍安徽乌江七棵松村,后全家迁至今江苏乌江江家坂村,两村相距不远,林散之的大伯父自幼膂力过人,18岁从军,因屡立战功,后被官封至建威将军,驻守山西大同,并在家乡盖了50多间房子,准备告老还乡后颐养天年,但因其性格刚介而遭到仇家暗算,死于任所,林散之就出生于这样一个没落的大家庭里。乌江在历史上是一个久负盛名的地方,两千多年前的西楚霸王项羽败走乌江,乌江亭亭长准备了一艘小船要送其过江,项羽因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留下了千古名胜“乌江霸王祠”,那里还诞生过唐代大诗人张籍,宋代大词人张孝祥,大书法家张即之等诸多名人。  林馆是一座有着典型明清建筑风格的园林式陈列馆,进入园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这座亭子叫“束筠亭”,“筠”是竹子的意思,结竹为束,取其风雅之意。亭内陈列的是林散之书画陈列馆碑记,从碑记中我们可以看出,林馆奠基于  1988年,开馆于1992年。林散之本人捐献书画精品210件,古砚两方,分别是庄昶砚和吕留良虫蛀砚,吕留良是明末清初的一位义士,也就是武侠小说中女侠吕四娘的父亲,碑文是我国当代山水画大师李可染的女婿俞律所撰。在去碑廊的路的左手有一个水池,边上有一块碑,写着“墨池”二字,说道这两个字就不得不提起原江浦的前任县委书记戴宗宝,是他在任期内力排众议,建起该园,给我们浦口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碑廊共有43幅作品,前两幅作品分别是两位中、日书法家所作,后41幅足林老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书法佳作。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原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先生写的,碑文为“不须纸背认仙骸,照眼琉璃万顷堆。风雨萧萧惊笔落,精神跃跃看花开。庄严色相臻三绝,老辣文章见霸才。三载感翁勤拂拭,愧余心境未离埃。”不难看出,前四句是赵朴初对林散之书法高超技艺的赞美,后四句是说林散之不仅书法写得好,而且诗、书、画样样精绝。我们都知道赵朴初是原中国佛协主席,然而他却说,通过三年以来你我的书信往来,却发现我的心境还没有象您那样完全超脱尘埃,可见林散之除了有着高超的书画技艺,同样也有着高洁的精神境界。你可能觉得这第二块碑上的字写得怪怪的,在这里我想把林散之到底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而出名介绍一下。70年代以前,林散之只是在当地有些名气,却并不为世人所知,1972年8月为了庆祝中日恢复邦交,人民杂志社准备出版一个特辑——《现代中国书法作品选》,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书法精品。当时杂志社有个叫田原的人早年接触过林散之,他让林老也写一副作品参加征集,这样,林散之的一幅草书条幅毛主席诗词“东方欲晓”就被送到了北京,事后田原写了一首打油诗“乌江有林散,耳聋号半残,三绝诗、书、画,一池归复返,启功三脱帽,立夫两眼翻,朴老致敬意,气死幺、二、三。”诗的意思是:乌江有一个叫林散之的老人,因为耳聋自号半残,诗书画样样精绝,有一年冬天洗澡,不小心掉进了开水里,后在鼓楼医院抢救了过来,林老开玩笑的说是王母娘娘不收我,并刻了一方印章“瑶池归来”。在北京,启功看了林散之的字后,仔细端详了一会儿,便把字贴在墙上,朝着字脱帽三鞠躬,顿立夫看了林散之的字后,两眼一翻,翘起大姆指并说:“这个才叫字”,赵朴初看了林散之的字后说:“代我向林老致意,并希望能得到他的墨宝。”“幺、二、三“指的是革委会里的一、二、三把手。就这样,林散之的字被作为该特辑的首页送到了日本,很快在日本国内掀起了巨大反响。1984年,以日本最负盛名的大书法家青山杉雨为团长的日本书法家代表团访华,点名要见林散之。当时的南京市政府安排林散之在莫愁湖的郁金堂与青山杉雨进行了会晤,在整个谈话期间,青山杉雨一直以晚生后学而自居,谈话完毕后,互相题字留念,青山杉雨就写下了这“草圣遗法在此翁”七个字。从此林散之‘草圣’之名开始名扬海内外。

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老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老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京长江北岸江浦县中部的老山林场。西临滁河,东南靠长江,东北端延伸至浦口与市区隔江相望。从东北到西南,绵延30公里,宽3至5公里,面积76.5平方公里。1991年8月2日,国家林业部批复南京市农林局,同意在老山林场的基础上,建立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老山山势呈西南——东北走向,且西段较高。有3座山峰高度在400米以上,其中龙洞山海拔442米,为江北地区最高峰。龙洞山以东,山体分为南北两列,南列由西华山、馒头山、大马山等山峰组成,北列由太平山、钓鱼台等山峰组成。山体由震旦系灰岩、千枚岩及寒武系灰岩、白垩系砂岩等构成。老山位于流水作用特别活跃的地区,石灰岩溶洞发育良好,已知溶洞有天井洞、龙洞、大小观音洞、文殊洞、仙人洞、白鳝洞等,其中以龙洞最著名。龙洞在龙洞山西南坡,洞口西南向,高约10米,宽50米,洞深40米处分为两岔洞,左岔洞已被碎石堵塞,右岔洞延伸至距洞口约80米处,又有一小岔洞,小岔洞深约30米。  老山地区的泉水大都为温泉,已被开发利用的有五柳泉、珍珠泉等7处,日出水量在1000吨至2000吨之间,且富含矿物质及放射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  老山地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28天,年降水量1000毫米。土壤种类受成土母质影响,有石灰土、黄棕壤、紫色土等。自然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民国5年(1916),江苏省教育团公有林第一林场创办并开始在老山小规模造林,至民国21年(1932),共造林18.23万亩,育苗9277.6万株。抗战期间,造林成果付之一炬。1949年,森林覆盖率仅有0.5%,木材蓄积量尚不足1000立方米。1950年,教育林场更名为老山林场,并承担老山山脉的开发、保护、经营。此后,逐年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至1985年,35年中累计造林12.2万亩,每年平均造林3400多亩。在大面积造林的同时,共抚育幼林12万多亩次,对封育的次生林抚育管理面积达3.2万亩次,森林覆盖率已达79.4%。境内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种子和蕨类植物148科,226种,其中乔木68种,中药材150多种。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黑松、水杉、毛竹、刚竹、槐、栎、朴、榉、椿等。还有秤锤树、短穗竹、明党参、青檀、野大豆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老山森林公园现有林地9.4万亩,其中针叶林3.7万亩,阔叶林3.5万亩,杉竹1万余亩,果园0.2万多亩,茶400多亩。林木蓄积量约23万立方米,是国内良种林木培育基地之一,也是江苏省重要用材林基地。  老山茂密的森林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现有动物50余种,其中鸟类20多种。国家公布的珍稀动物獐、灵猫、鹗等在老山常有出没。此外,老山地区文化古迹较多,著名的有兜率寺、惠济寺等佛教古寺。惠济寺内的一株千年古银杏树,为南京地区罕见。  老山林场在开发的同时对这一国家级的森林公园进行了科学保护。80年代初期,每年松毛虫危害林地0.6~1.0万亩的,治虫施用农药达30~50吨/年,造成土壤、水体、作物受污染,害虫天敌同时受到伤害,使林木生长衰退。1983年,老山林业科学研究所开始人工驯化灰喜鹊,进行生物防治松毛虫的试验。翌年,在市、县环境保护局的支持下,研究所人工驯化灰喜鹊治虫获得成功,试用区农药施用量大幅度减少,直至停用,松毛虫害得到有效控制,消除了长期化学治虫造成的污染,恢复了森林良好生态环境。1986年,老山林场着手建立5个林区生态良性循环系统工程试验点,在保证环境质量和松林安全生长的前提下,在林下种植绞股蓝、平菇,养殖蚯蚓等,进行立体经营,为恢复生态平衡和发展生态林业,发挥森林效益创建了新的模式。至1989年,林区木材总蓄积量增至25万立方米,蓄积年增长率为6.72%。  地址:南京市浦口区黄山岭路90号  类型:国家公园森林  游玩时间:建议3-6小时  电话:025-65010323  官方网站:http://www.laoshangy.com/  开放时间:  8:00-17:00  信息来源:江苏省林业局  信息来源:江苏省林业局

抗日英雄壮士纪念碑

抗日英雄壮士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该纪念碑座落在全国内河最大煤港——南京浦口新炭场煤港内。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该煤炭港成了日本侵略者掠夺中国资源的港口码头;而在码头毗邻处,即是日军设立的两座“战俘集中营”。    浦口新炭场一带,在日军占领以前,是英国人办的打蛋厂(专用蛋清)。日军占领后,这里成了日本三井洋行经营的三井码头。日本侵略者为了实施他们在中国的疯狂掠夺和镇压抗日力量,1940年初,在三井码头的临江地带,建立了两个战俘集中营,占地约三、四千亩。集中营三面环水,一面为日军严加防守的进出口,周围架设有三道二米高的铁丝网(中间还有一道电网)。集中营内建有一座碉堡并驻有一个日军看守小队和一个炮兵连,相当于一个营的兵力,与浦口镇的日寇宪兵队联合看押战俘。    从1941年开始,日军先后分六批从太原、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向浦口战俘营押送来5000多名抗战中被俘的新四军、游击队和-抗日将士,也有少数因没有“良民证”而被抓的小商、小贩和孩子。    战俘在战俘营内,成了日军不花代价的苦力,每天一早就被驱赶至码头,将中国的矿石、煤炭装运上船,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一天工作达十六小时。    战俘们在营内受尽非人折磨,吃的不是发了霉的豆子就是山芋干,或者是烂蚕豆、高粱面,而且还吃不饱。开始连衣服也没有穿,天寒地冻时,战俘们就用稻草裹身,或用草包戳个洞套在身上。住的条件更为恶劣,几百人挤在一间低矮的木板房(稻草顶),遇上下雨,到处滴嗒漏雨。与此同时,还经常遭到日寇的残酷-。打骂是常事,稍有-即被刺杀或投到江里。大冬天,甚至还将人浑身0,用水喷后,将人绑在树上像冰棍一样地死去。还有人被绑在树上,灌了一肚子水,被日冠用粗木棍猛敲开肚皮致死。日冠暴行罄竹难书。今浦口新炭场坝子窑一带,就是日寇当年埋葬中国战俘的乱葬岗子。至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时,已有4000多名爱国志士被日寇在此-致死。幸存者仅800多名。    集中营内鬼子的暴行,终于激起了战俘们的联合-。从1942年5月到1944年4月,他们先后组织了四次-,但冲出去的仅有一百多人,大多数死在日军的炮火和刺刀下。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和一些将士,曾自动捐款集资,在当年战俘尸骨横陈之地的中心立了一个纪念碑,碑后建纪念塔一座,塔身书“抗日蒙难同志纪念塔”九个大字。解放后,由于人们对-抗日爱将士的认识不足,塔和碑均被毁。    1982年南京市文物普查后,这里被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国庆前夕,在浦口区人民政府和南京港务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今新炭场民生街口重建一座“抗日蒙难将士纪念碑”。并常在此对浦口区青少年和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浦口明城墙

浦口明城墙为文化旅游景点。  浦口明城墙遗址[浦口区泰山街道、顶山街道·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江浦埤乘》和明顾起元《重修浦口城记》记载,浦口在隋始建城,名晋王城,南宋改名“宣化城”。明初筑城浦子口,即浦口城,平面略呈圆形,周16公里余,东有沧波门,西有万峰门,南为清江门,北为旸谷门,另设南便门名望京。明初江浦县所治。明、清二代多次修葺。泰山、顶山街道境内还断续留城墙、城河、护城河桥等城垣遗址有:西敌台段、附凤门段、长安巷至浦子山段、沧波门至泰工路段、黄姚五组段、南京社会福利院至旸北门段、城墙根至浦厂综合厂段等七段城墙遗址,金汤街至西敌台段、沧波门外段城壕遗址,以及沧波门外桥——朱石桥遗址。    2010年文物普查结束之后,当时的城墙状况如下:西敌台段只有城墙西南城角,现存城墙为多边形,边长为10、9.7、7.8、11.6、4.6米,台上还有雕堡一座。附凤门段约150米,附凤门门洞被砖砌死,浦镇车辆厂和原两浦中学围墙建在该段城墙上。长安巷至浦子山段又可分为山下和山上两段,一段是从长安巷口向东,鼓楼岗左街部分房子盖在墙基上,至鼓楼岗28,29号止,约有60米长,一段是浦子山山顶段,约有60米长。沧波门段目前保留门洞大石,门宽4.9米,城门洞5.6,两条马道长25米,城墙向东约至下官林巷10号、大码头西7号,向西经过油坊巷21号、东门大街64,然后再从54-3号处折向北至泰工路,该段约长50米。黄姚五组段为浦口城墙北部东段,该段东起农业大学东北角围墙,西边到点将台路止,该段约长1000多米、只剩下城墙基石。南京社会福利院至旸北门段,是浦口城城墙北部中断部分,又可以铁路为界分为两段,东边一段在南京社会福利院后山上100米长,残存一段城墙长16、宽5.55、高4.1米;西边一段是铁路向西至旸北门遗址,该段位于山顶一线存有部分基石,旸北门遗址上有许多大条石。城墙根至浦厂综合厂段,早年在厂门前断开约60米远,沿山大道修建后城墙根南部被挖去一半,浦厂综合厂段城墙是厂房的一面墙,目前尚保留约50米。金汤街至西敌台段城壕遗址,从西敌台外原浦口城西门桥遗址向东经过铁路桥再向东至金汤街中部街南;沧波门外段城壕遗址,南至泰西路、北至泰工路。浦口东城壕桥名朱石桥,也名流花锁翠桥、猪市桥,该桥目前仅剩桥基石,明代、清代砖均有。2012年,泰工路南边桃花坞山上和浦厂二村后山上又发现城墙遗迹。1983年附凤门、沧波门、点将台(又名中敌台)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浦口中敌台遗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浦口明城墙遗址被公布为市级保护单位,原有的市级、区级文保单位一起并入。   

江浦文庙

江浦文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江浦文庙位于江浦县珠江镇东门大街,座落在县城东北隅的凤凰山下。文庙是供奉和祭祀“德配天地、道贯古今”,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的庙宇,因孔子曾被追封为文宣王遂得以称名。它与祭祀仁义至上的“忠义先贤”关云长的武庙相配而珠联璧合。据县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知县仇存仁自浦子口城迁建旷口山县治东。其中为大成殿,两翼为东西庑,左右为祭器库、为斋湢房。(大成殿)前为戟门,门右为乡贤祠。(戟门)前为棂星门、为屏门,左右栅栏一座,中为泮池,池南为照墙,墙南为天开楼。(大成殿)以东为门屏,(门屏)右为文明楼,(楼)后为明伦堂,(堂)东为日新斋、西为时习斋。(大成殿)最后为崇圣祠。”县志还罗列了这组建筑之东的一组县学建筑,于此可见洪武二十四年修建的江浦文庙这组建筑已是规制毕具。此种形制,后为清代所沿袭。清代文庙的一般格局为:由南向北依次有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等。江浦文庙,自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迁建旷口山后至清咸丰之前,一些建筑屡经重修和重建。宣德五年,知县严迪等重修并立科贡题名碑。天顺中,知县彭烈重建戟门。成化十二年,重修大成殿。二十一年,知县肖育重建棂星门、-十二年,知县胡昉大修(文庙)。康熙十年,知县徐龙光重修大成殿,二十四年(1685年)知县甘国埏等重建大成殿,雍正四年,知县项维正等重修大成殿,重建东西两庑、戟门。乾隆二十六年、三十九年、嘉庆十五年、道光十八年又多次重修文庙。时至咸丰年间,这组建筑的绝大部分便毁于兵燹。咸丰以后,清廷又复建江浦文庙。“同治五年,总督曾文正以浦邑应缴牛本银八千两檄县留存兴建。知县吉昌挪用未还。光绪四年,知县李春藻倡议集捐并以邑人禀请移建县署旧基。六年(1880年),金陵善后总局檄委候补知县朱之干督造大成殿、戟门五楹,环以墙垣。十四年(1888年),知县程鑫续造东西两庑。”这次复建的文庙已规制不全,仅有大成殿、两庑、戟门及垣墙。此组建筑历经六十余年至解放时尚基本完整。此后,因年久失修,戟门及两庑相继残毁,到了五十年代中期,文庙就仅存大成殿。这座仅存的大成殿先后被用做粮仓库、剧团排练房,十年-期间,一度成为武斗场地,嗣后,又为无线电厂用做烤漆车间,再以后,便被变压器厂改做仓库。1998年5月,县文化局呈文县政府提出文庙修复管理的建议。此建议很快就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市文物局的支持。市文物局拨款20万,县政府配套60万元人民币,再现它初建时的雄姿和风采。  

浦口泰山寺

浦口泰山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浦口泰山庙又叫“东岳庙”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泰西路24号。始建于明初,后毁于清咸丰年间战火。清同治五年(1855)僧德缘重新募建,当时只有中殿和后殿,没有前殿。歇山造,后殿面阔五间21.2米,进深七檩8.9米,檐高5.6米。清光绪五年(1879),浦口防军提督黄士林命人从山脚到庙门口铺有132级台阶。1952年泰山庙悉遭破坏。  1986年6月,浦口区政府将该庙移交给南京市佛教协会。市佛教协会先后拨专款10多万元,从山门至庙堂进行全面修缮。经市宗教局同意,市佛教协会将泰山庙改名为“泰山寺”,专派尼师隆月师太主持庙务,恢复教务活动。1996年新建藏经楼,1999年重建山门和新建山西边围墙,同年底东廊房、内院墙开工建设。  泰山寺供奉大、小金装菩萨27座和16幅尊者画像,还有质地缅玉的高1.2米坐佛1尊,泰山老姥和使女神像各1座,其中以泰山0碧霞元君为主。传说她是泰山神黄飞虎的女儿,能为芸芸众生造福,消病禳灾,很受人们的崇敬,香火鼎盛。  解放前,农历三月二十八,是泰山庙会的正期,天亮出会,人们撑着由善男信女们捐款做的“万民伞”,抬着“泰山0”神像巡街。与此同时,江北地区四乡八镇(包括浦口、江浦、-及安徽省滁县、和县、来安等地)的民间文艺节目,会聚浦口东门镇。等神像一出庙宇,就紧跟在后,上街表演龙舞、狮子舞、高跷、旱船、渔翁捕蚌等节目,在鞭炮声中,越舞越欢;翻筋斗、叠罗汉,时出高招,围观群众无不欢呼雀跃。“出会巡街”仪式完毕,人们再将神像送回庙堂原位上供奉起来。  庙会期间,宣化山巅又是一番景象:前来烧香许愿的、还愿的,求神赐福、赐子的、消灾灭病的,人来人往,终日不断;还有一些虔诚的佛教徒,背着香袋,从泰山庙脚下的石阶第一级开始,一步、一跪、一叩首地直至庙堂。庙堂内外,木鱼声声,香烟缭绕,宗教气氛很浓,堪称是江北地区佛教胜地之一。解放后,借庙会举办物资交流会,每年一次,一直延续至今。  景区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泰西路  乘车线路:南京市内乘131、174、174路区间、602、606路、636、825、d10、d2、d3、d4、汉六线; 中六线等路公交在泰山新村站下车,后沿泰西路西行可达。

林散之纪念馆

      南京林散之纪念馆坐落在南京市江浦县城北凤景秀丽的求雨山上。山上多竹,四季常青,象征着林散之先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品格和不畏冰霜雨雪的风骨。纪念馆始建于1988年元月,占地面积一万两千多平米的纪念馆在翠绿的竹海中,恬淡脱俗、质朴自然,给游人一种尘襟尽涤、俗虑俱消的感觉。         林散之是当代“草圣”。步入馆内,便有翠绿的墨池映入眼帘,似有墨香阵阵扑鼻,使人心生许多感慨。向右弯便是一百多米的碑廊,黑色花岗岩制成的书碑镶嵌于上,林散之的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牵人眼目,即使外行看热闹的,也能感到书法的遒劲和飘逸。“草圣”的草书气势奔放,跌荡疏狂,独步当今,日本著名书法家青山杉雨先生赞为“草圣遗法在此翁”。        曲径通幽,花香阵阵,引游人走到“散之山房”,这是主展厅,陈列着林散之书画精品400多幅。书法作品最大的是整张丈二宣纸书写的自作诗,最长的是7米多的手卷,最令人称奇的是一幅“江浦春修图”,画的是江浦县人民兴修水利,图长237.5厘米,宽33厘米,画中有635人,30条牛,40余头驴,53间房屋,木船27艘,轮船2艘,形态各一,情景交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透着蓬勃的活力,让人赞叹不已。早知赵朴初先生誉林散之为诗、书、画“三绝”,但久闻不如一见。        站在半山腰上的“散之山房”放目,可见别有韵味的白马亭、连理亭和爱雨轩,挑檐飞角,青瓦覆顶,与主体建筑浑然一体,在花草树木的衬托下,如林散之先生风格各异的画,似有凝重、舒淡、空灵、朦胧之墨趣,那流动的气韵让游人驰骋想象。 节假日,去闻闻墨香,赏赏书画,观观山景,那是对心灵最好的滋润。     林散之纪念馆环境优美,藏品丰富,每年吸引数万名海外游客前来观光,日益成为传播民族文化、弘扬书法艺术的重要渠道,成为国内外书画界人士交流经验、切磋技艺的重要场所,成为江浦、南京乃至江苏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林散之 (1898~1989)  林散之(1898~1989),和县人,初名以霖,字蓬生,此后自取学名林三痴,老师张栗庵嫌“三痴”名不雅,故为其更名林散之。5 岁入塾读书,偏爱写写画画,8 岁学艺。14 岁父亲病故,跟张青甫学画,16 岁从乡亲范培开学书法,这是他走向艺术道路的开始。两年后,回到乌江先从范柳堂学诗文,20 岁又从张栗庵学诗古文辞。此后在乡间以塾师为业。 民国18 年(19…… 详细++  林散之 (1898~1989)  林散之(1898~1989),和县人,初名以霖,字蓬生,此后自取学名林三痴,老师张栗庵嫌“三痴”名不雅,故为其更名林散之。5 岁入塾读书,偏爱写写画画,8 岁学艺。14 岁父亲病故,跟张青甫学画,16 岁从乡亲范培开学书法,这是他走向艺术道路的开始。两年后,回到乌江先从范柳堂学诗文,20 岁又从张栗庵学诗古文辞。此后在乡间以塾师为业。 民国18 年(19…… 详细++

南京泰山庙

南京泰山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泰山街道泰西路宣化山泰山寺  泰山庙始建于明初,原名“东岳庙”,人们习惯称之为泰山庙,它起先供奉的是“东岳大帝”,即道教泰山神黄飞虎。传说黄原为殷纣王的臣子,后受-而投奔周武王,在讨纣战争中卓立战功牺牲生命,被姜子牙封为东岳大帝,总管人间吉凶祸福。传说黄有个女儿,人称泰山0碧霞元君,能为人间带来众多福址,泰山庙后又供奉她的神像。受佛教影响,泰山庙从原先的道教场所逐步转变为以供奉佛像为主、以供奉道教神像为辅,释道合一了。明初所建的泰山庙毁于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战火。同治五年(1855)庙内僧人德缘化募重建泰山庙,但只有中殿和后殿等建筑。光绪五年黄仕林修建了从山脚到中殿门口的132级青石台阶,民国25年泰山庙重修一次。1952年泰山庙神像被山下农民-干净,只剩下空空庙堂。其后,泰山庙所在的宣化山顶为部队营区直至八十年代中期。1986年,南京鸡鸣寺释农月来此,她主持修复了泰山庙明清建筑,陆续修建了高5米的简易山门、山门边门面房和泰西路边一段院墙等建筑,正式恢复了佛教活动。从1999年开始,泰山寺陆续拆掉原有建筑,现在的建筑物基本上新建的。泰山庙虽几经沧桑,但泰山庙会一直兴盛不衰。泰山庙祭祀的日子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这天是黄飞虎的生日,也是庙会前后三天的正日子。传统庙会之时,江北四乡八镇民众齐聚这里,上庙进香祈福,交流农副产品,观看文艺表演,庙会期间泰山庙和东门街道上人山人海。当人们抬着东岳大帝和泰山0的神像“出会巡街”时,舞龙、耍狮、路花船、踩高跷等紧随其后,一路上鞭炮锣鼓不绝于耳,万民瞻仰欢呼雀跃,至此庙会达到热潮。有时,人们还会将西边城隍庙的城隍老爷、北边都天庙的菩萨神像一起抬出来巡街。“文革”期间,庙会仍年年进行,只是不允许上香拜佛。近年来,政府为保证群众安全,对庙会进行干预和疏导,庙会的规模已难现历史盛况。  

南京萧娴纪念馆

  南京萧娴纪念馆   南京萧娴纪念馆占地5000多平方米,建筑物充分体现中西结合的特点,既有欧洲建筑的明快风格,又具云贵少数民族地区竹楼风格。与古朴典雅,墨香浓郁的林馆,相映成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整个纪念馆掩映在一遍竹海中,四周松竹滴翠,环境十分优美宁静。  萧娴,字稚秋,号蜕阁、枕琴室主,贵州贵阳人。生于1902年,1997年辞世,当代著名的女书法家。自幼随父习书文,十三岁就以丈二匹大字对联震惊广州,十五岁应邀参加-发起的名家书画义卖,受孙中山赞赏。二十岁在上海拜康有为为师,书艺更为精湛。此后,因外祸内乱,一家人辗转流离,历经艰辛。  新中国成立后,萧老定居南京。1964年为江苏省文史馆员。1984年入省美术馆,成为专业的书法家,曾任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走进纪念馆,映入眼帘便是“萧娴纪念馆”五个遒劲大字,为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大门的左手为萧老“故居”,完全按萧老生前居住的南京百子亭房屋样式复制,一些萧老生前的生活用具也按同样的方位置放在故居内。正对大门前方的为展厅,门首悬挂“蜕阁”二字为萧老的号,展厅建得高大宽敞,内部陈列和珍藏萧老不同时期的书法精品122件,为其子女捐赠,藏品中以其擅长的擘窠大字居多,长撇长捺,如快马斩阵,极饶痛快沉着,爽利豪放之致。  在展厅后建的是墓园和绿地。墓型设计为三块叠放的石头,象征萧老的书法渊源主要来自于“三石”,即石鼓文、石门颂和石门铭。旁边的墓靠上镌铭刻的为康有为赞萧老书法的诗:“笄女萧娴写散盘,雄深苍浑此才难。应惊长老咸避舍,卫管重来主坫坛。”虽是七十年前一位老人的寄语,回顾萧老的一生,应当之无愧。    萧娴 (1902~1997)  萧娴(1902-1997), 中国现代负有盛名的女书法家,字雅秋,号枕琴室主,又号蜕阁,1902年出生于贵阳。萧娴自幼随父萧铁珊遍习名家墨迹,为后来书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923年,萧娴女士随父迁居上海。每日临书,创作不辍。她临写的《散氏盘》篆书册更受到康有为的高度评价。随后,师从康有为,得其谪佳。1932年,萧娴 女士的篆书《临碣石颂》集刊于《当代名人书…… 详细++  萧娴 (1902~1997)  萧娴(1902-1997), 中国现代负有盛名的女书法家,字雅秋,号枕琴室主,又号蜕阁,1902年出生于贵阳。萧娴自幼随父萧铁珊遍习名家墨迹,为后来书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923年,萧娴女士随父迁居上海。每日临书,创作不辍。她临写的《散氏盘》篆书册更受到康有为的高度评价。随后,师从康有为,得其谪佳。1932年,萧娴 女士的篆书《临碣石颂》集刊于《当代名人书…… 详细++

绿水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绿水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江苏省南京市绿水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主要位于江浦街道,东南滨长江,上游自南京长江三桥始,下游至纬七路过江隧道。规划绿水湾地区跨长江大堤两侧,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绿水湾地区以湿地地貌为主。包括两大类湿地:淡水湿地中的河流、沼泽湿地以及人工湿地的淡水养殖,农用湿地、蓄水区。  该地区处于亚热带北源,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存在多种湿地类型,对各种动物生长极为有利,大片水生树林、芦苇、多种鸟类等乡土水生、湿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植物包括人工培育植物和乡土野生植物。人工培育的有水稻、大豆、玉米、莲藕、茭白及多种蔬菜瓜果农作物,桑、柳、杨、柿等乔木。野生的有水花生、芦蒿、水烛、菱角、苍耳等草本植物,构树、乌桕、山槐等乔木。动物资源中较多的是各种昆虫、鸟类以及养殖的鱼、蟹,昆虫主要有瓢虫、蚱蜢、蝴蝶、蜻蜓等常见种,鸟类有鹭科、鸭科斑鸠、棕背伯劳等。  绿水湾隶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地理地区,地处长江之滨,由长江泥沙淤积形成,地质上主要是河漫滩沉积物,土质松软肥沃。绿水湾下游接纳城南河入江,局部受其水影响,规划范围内水域和沼泽分布广泛,在夏季来水期水面占总面积近70%。绿水湾地区被长江大堤分为两部分。堤内地势平坦,堤内水系渠塘相通,水位通常维持在5至6米,占地22500亩(含滨江大道一段)。以稻、田菜地为主,多藕塘鱼池,地坪称高多在6至7米之间。大堤外又主要分为三部分,即大堤与外堤围合的环境、绿水湾水域、东侧的江洲。  绿水湾长江大堤地势高视线好,东望长江茫茫苍苍,西瞰田野阡陌纵横。清晨时可以欣赏太阳从南京城市中升起的绮丽景象,黄昏时可以领略“苍山如海、残阳如画”的意境。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长江大堤两侧  乘车线路:南京市内乘开往浦口区的班车,至浦滨路可达。

庄昶墓

庄昶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庄昶墓 [浦口区珍珠泉风景区定山寺遗址后·明代·市文物保护单位] 庄昶(1437-1499)字孔旸,号木斋,晚号活水翁,浦口人。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后授翰林院玦泡。明成化三年,庄昶因反对皇帝朱见深-元宵节大张灯火,不仅不写青词进赋,反而上呈《培养圣德疏》,疏中写到:“……今烟火之举,恐非尧舜之道,烟火之诗,恐吓非仁义之言……省此冗费以活流离困苦之民、赏征伐劳役之士,则干戈可息,灾异可消,百姓可以富庶,四夷可以宾服”。因言事得罪宪宗,被贬官,时称“翰林四谏”。后隐居定山30年,在珍珠泉附近修筑“定山草堂”、“天峰阁”、“半云亭”等建筑,又在草堂周围建了“双泉桥”(珍珠泉、卓锡泉汇合处)及“活水”、“春风”、“溪云”、“鸢飞鱼跃”、“回海”、“天地一我”、“东顾”七亭,开珍珠泉园囿建设先河。著有《定山文集》被收入《四库全书》。庄昶墓冢直径6米,封土存高3米。墓前原列两碑,一为明嘉靖十三年(1534)南京国子监祭酒湛若水撰写、江浦县令刘缙刻石的“定山庄先生墓”墓碑;一为万历十年(1582)吏部尚书-撰写、南京户部贵州清吏司郎中沔阳博作霖刻石的庄定山诗碑。两碑高均为2、宽0.85、厚0.2米。墓碑现存定山寺遗址上,左上角缺损,记载了庄昶一生的经历和对他的高度评价。而诗碑则立于墓侧,诗云:“此老生平铁做肠,诗篇每带梅花香。若知出处唯渔父,自信粗豪过楚狂。江海高风元滚滚,乾坤正气尚堂堂。至今人到坟头上,松柏常时有雪霜”。以诗句赞扬他的才华和浩然正气。1983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陵四老馆

金陵四老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  享誉海内外的“金陵四家”——林散之、萧娴、高二适、胡小石纪念馆于1992—2004年相继建成,座落在南京市浦口区主城风景秀丽的求雨山上。“四馆”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5200㎡,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馆藏一千余件大师级书画精品,其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可估量。  求雨山地处沿江一带,南临长江,北枕老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南京地区稀有的一块风水宝地。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空气清新,四季宜人,闹中取静,交通便捷。无论是自然景观,或是人文景观,都令人叹为观止。  十多年来,数以万计海内外各界人士怀着朝圣者的虔诚之心,走进了求雨山艺术殿堂,于书画、诗里行间追寻大师的踪迹,顿生仰慕之情,其心灵无不受到春雨般的润泽。中央领导-、-、-起、-等,中国书协前主席沈鹏、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以及日本、韩国、法国、菲律宾、美国、新加坡、港台地区等国家文化旅游代表团都曾多次前来景区参观考察。  目前,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景区已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独具特色、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群体名人纪念馆;是省、市、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省、市、区级文明单位,江苏省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基地,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二十家名人馆之一,是市区内大、中、小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外各界人士切磋书艺的理想场所和文化交流的一扇窗口,并正以当代书法圣地的独特地位在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将于2016年10月28日22时起封闭维修,历时27个月。  南京长江大桥是南京市的地标之一,横跨长江之上,南端在鼓楼区,北端在浦口区,建于20世纪60年代。大桥未建造前,旅客过江只能靠摆渡船,火车得靠车轮渡。1968年通行后,为南北两岸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南京长江大桥是继武汉长江大桥、重庆白沙陀长江大桥之后第三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是三座中最大的一座,也是第一座完全由中国人建造的长江大桥,有"争气桥"的美誉。大桥南、北有引桥,正桥长1576米,分两层。上层为公路桥,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为铁路桥,铺-,可容两列火车同时对开,纵横交错的钢筋构成了铁路桥的护栏。桥下净空高度24米,可通过千吨巨轮。  桥头堡  桥的南北两侧各有4个桥头堡,总共8个。每一侧有大桥头堡2个,小桥头堡2个。大桥头堡高70米,顶上有象征着50年代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的"三面红旗"雕像。小桥头堡高10余米,突出公路桥面的部分为"工农兵学商"人物雕像。桥头堡下的墙上则写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国家"等红色标语。整座南京大桥都充满着那个时代的回忆。  上桥方法汽车或者火车开过南京长江大桥时,都可以顺带欣赏大桥的宏伟,若想要步行上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南边或者北边的引桥徒步上桥,南边的上桥点在大桥南路大桥饭店附近,北边的上桥点在海德北岸城那。由于引桥比较长,走引桥还是比较累的,不过这样可以免费上大桥。另一种方法是付15元进长江南岸大桥下的大桥公园(南堡公园),坐桥头堡电梯到公路桥面,再往上还能到桥头堡的观光平台。不过只有南边的桥头堡能上大桥,北边的桥头堡已被封了。  眺望南京城景  从这边的桥头堡步行到对面的桥头堡大概需要30分钟-1小时,可以看到公路桥两边的栏杆上镶嵌着约200块描绘祖国风景和当时社会主义成就的浮雕。感受着脚下隆隆的火车经过,看桥上车水马龙,看桥下滚滚长江上的船只。天气好时,往南眺望南京城景,狮子山、阅江楼、紫峰大厦、江苏广播电视塔(紫金塔)都能看到。长江上的日出和日落也份外瑰丽。到了晚上,大桥上千盏路灯齐亮,像长江长的一串夜明珠。不过早上看日出或者晚上看夜景,桥头堡电梯没到运营时间,只能徒步由引桥上桥;或者只在桥下看看,也很有气势。  南京长江大桥是从1958年开始勘测,在1960年到1968年的这段特殊历史时期,新中国建桥大军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自行设计、施工,建造而成的。这是继白沙陀和武汉长江大桥之后,在长江上建成的第三座大桥。  众所周知,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全长6300公里,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逊河,为亚洲第一大河流,世界第三大河流。它的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长江流域,居住着3亿5千万人口,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条河流能够像长江一样哺育着这么多的儿女。  被誉为"黄金水道"的长江固然为我国的内河航运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它也造成了两岸居民经济文化长期无法交流的局面。南京段的长江一般是指从安徽采石矶到江苏镇江这一段江面。这里的地形似一个肚兜,水深浪急,江宽平均1500米以上,最狭处也有1100米,水深多在15~30米,最深处超过70米,流速为每秒3米。险要的地势,形成了"长江天堑"。  长江天堑,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202年,楚霸王项羽被刘邦所困,突围向南,可到了江北的卸甲甸,无法过江,折往江西,在安徽乌江镇走投无路,只好拔剑自尽。至今在大桥北面的大厂镇还保留着卸甲甸、霸王山的地名。以蒋介石为首的-也曾幻想着凭借长江天险,继续负隅顽抗,但是英勇的解放大军在1949年4月23日,凭借木船,以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气势胜利渡江,解放了南京。  人民取得了胜利,然而,滔滔江水依然阻隔了南北交通,影响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南京这个交通要塞城北的长江上架桥成了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但是,长江水流急、江面宽,要架桥谈何容易!早在解放前,-政府曾邀请美国桥梁专家来此考察,终因水文复杂、地质条件差,而得出无法建桥的结论。  1960年我国建桥大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扬大无畏精神,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苏联单方面撤走桥梁专家和研究人员的艰难情形下,奋斗8年,耗资1.8亿人民币,耗用50万吨水泥,100万吨钢材,终于建成了这座举世闻名的长江大桥。从此“天堑变通途”,使大江南北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了外国人认为办不到的事中国人办到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南京长江大桥,由引桥和正桥两部分组成,上层为公路桥,正桥长1577米,引桥长3012米,宽19.5米,可供4辆大卡车同时并行;下层为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铺设-,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两端接地部分建有22个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桥孔。  桥的南北各有一对桥头堡,高为70米,桥头堡上各有三面红旗,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和总路线。而塑像上5个人物,是当时中国社会的5大组成部分,即工、农、兵、学、商。他们共举五星红旗昂首向前,象征着团结一致革命的苦干精神。大桥两侧整齐地排列着的是150对白玉兰花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万盏灯火,把大桥雄姿勾勒得更加清晰、迷人,着实是一幅“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画面。“天堑飞虹”作为金陵四十景之一,可谓名副其实。  特别提示  1.南京长江大桥全天禁止10座(含)以上客车通行,公交车和办理了通行证的南京市号牌企事业单位自备通勤班车(含包车通勤车辆)除外,禁行后车辆可绕行南京长江二桥、三桥、长江隧道等过桥。  2.桥上两边过往的车很多,在桥上行走要注意安全。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横跨长江之上,南端在鼓楼区,北端在浦口区)  交通  公共交通  132、156、157、157区、168、172、174、175、175区、637、鼓扬线、汉江线(大桥附近)  12、15、38、67、69、117、809南堡公园站(公园)  类型:桥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

浦口城隍庙

  

顾昊墓石刻

  

汤泉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大黄社区

----

龙井社区

----

龙山社区

----

龙华社区

----

新金社区

----

瓦殿社区

----

泉西社区

----

三泉社区

----

高华社区

----

泉东社区

----

滴水珠社区

----

陈庄社区

----

九龙社区

----

金泉社区

----

汤泉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