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无锡 >> 新吴区 >> 梅村街道

梅村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夫差 (前495~前473) 春秋吴国君主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前473)春秋末吴国国君(前495—前473)。阖闾子。阖闾为越王勾践打败伤死,他立志复父仇,终败越兵于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使越降服。又开挖邗沟,北向败齐。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与晋争霸获胜,但被越乘虚攻入都城。公元前473年吴为越所灭,他自杀。姬夫差(?-前473)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前496-前473)太子泼长子。家族庙号吴英宗,谥号吴末王,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共23年。为遵从败于越王勾践的父王阖闾的遗训,即位当年就以伯嚭为太宰,与老将伍子胥操演军队,以图0。次年在夫椒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今浙江绍兴),使越屈服。公元前486年,开邗沟,连接长江和淮水,开辟出一条通向宋、鲁的水道,进逼中原。此后,又在艾陵(今山东泰安)打败齐国。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大会诸侯,与晋争霸,适逢晋室内乱,夫差一度夺得霸主地位。连年的兴师动众,造成国力空虚。越王勾践不忘会稽之耻,国力逐渐恢复。趁夫差率精锐赴黄池之会、只有太子与老弱留守之机,越军乘虚而入,并杀死吴太子。夫差匆匆赶回与越议和。吴长期穷兵黩武,民力凋敝,难以与越抗衡。公元前473年,越再次兴兵,终灭吴国,夫差自杀。  [以上内容由"pp"分享。]

季札 (?~前507) 春秋晚期政治家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季札(?~公元前50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春秋晚期政治家。季札德才兼备,多次辞让王位,以美德称于世。馀祭元年(公元前547年)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后又封州来(今安徽凤台),又称“延州来季子”。馀祭四年(公元前544年)出使北方。在鲁国欣赏周代传统音乐、诗歌时心领神会,分析了周与诸侯列国的盛衰大势。考察齐国时,劝齐相晏平仲:“献出封邑,以免日后有累。”至郑,目睹郑国君臣奢侈,对子产说:“国难临头,需子出而掌握政事。”至节,见形势大变,预告叔向:“韩宣子、赵文子、魏献子三分节国势在必行。”他这些预测,经历史验证都是准确的。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延陵。相传孔子为其墓碑题字:“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后人称之为“十字碑”。今碑在丹阳九里。江阴申港亦有墓碑。   吴王寿梦少子,孔子的老师,与孔子齐名的圣人,同时也是孔子最仰慕的圣人。称为“南季北孔”,历史上南方第一位儒学大师,也被称为“南方第一圣人”。先秦时代最伟大的预言家、美学家、艺术评论家,中华文明史上礼仪和诚信的代表人物。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后又封州来,称延州来季子。父寿梦欲立之,辞让。兄诸樊欲让之,又辞。诸樊死,其兄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将授之国而避不受。夷昧之子僚立。公子光使专诸刺杀僚而自立,即阖闾。札虽服之,而哭僚之墓,贤明博学,屡次聘用中原诸侯各国,会见晏婴、子产、叔向等。聘鲁,观周乐。过徐,徐君好其佩剑,以出使各国,未即献。及还,徐君已死,乃挂剑于徐君墓树而去。  家世  季札是周朝吴国人,因受封于延陵一代,又称“延陵季子”。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经被孔子赞美为“至德”之人。泰伯本是周朝王位继承人,但父亲太王,有意传位给幼子季历以及孙子昌。于是泰伯就主动把王位让了出来,自己则以采药为名,逃到荒芜的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  寿梦  数代后,寿梦继承了吴国王位。他的四个儿子当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季札的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但是季札不肯受位,坚持把王位让给哥哥。  立德  哥哥诸樊觉得自己的德能,远在季札之下,一心想把持国的重任托付给他,但被季札婉言谢绝了。他说:曹国之人想拥立贤能的子臧为国君,来取代无德的曹王,但被子臧所拒绝。为了坚守臣民应有的忠义,并打消国人拥立的念头,子臧离开曹国,奔走到了宋,使曹国的君主,仍然得以在位执政。子臧谦恭无争的美德,被人们赞美为能“守节”的盛德之人。前贤的殷鉴历历在心,国君的尊位,哪里是我季札所希求的呢?虽然我无德,但祈求追比贤圣,则是念念在心啊。  季札的厚德感动了吴国之人,他们如同众星拱月般,一心想要拥戴季札为王。不得已之下,季札退隐于山水之间,成日躬耕劳作,以表明他坚定的志节,才彻底打消了吴人的这个念头。  使鲁  有一次,吴国派遣季札出使鲁国。到了鲁国,季札听到了蔚为大观的周乐。季札以深密的感受力和卓绝的见识,透析了礼乐之教的深远蕴涵,以及周朝的盛衰之势,语惊四座,使众人为之侧目。听到《唐》,他听出了思接千载的陶唐氏遗风,听到《大雅》,他在乐曲深广的气魄里,听到了文王之德。当《魏》歌四起,那“大而宽,俭而易”的盟主之志,辉映着以德辅行的文德之教。一直到《招箾》舞起的时候,季札惊叹道:这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至德乐章,就如同苍天无不覆盖,大地无不承载。就算是盛德之至,  使郑  季札出使郑国之时,见到了子产。他们一见如故,就好像是多年的知心之交。季札对时局有着异常明晰的洞察力,临别前,他语重心长地对子产说:“郑国的国君无德,在位不会很久,将来国主的王位,一定会传到你的手中。你统理郑国的时候,务必要谨慎,务必以礼来持国。否则郑国很难避免败亡的命运。”言之谆谆。当子产目送季札远去时,仍然觉得音犹在耳,心里不禁万分怅惘。  吴王诸樊一直到过世之前,都还念念不忘弟弟季札。他留下遗训,让后人将王位依次传给几位弟弟,这样最终就能传到幼弟季札的手里,以满先王寿梦生前的遗愿。继位的吴王夷昧临终前,要把王位传给季札,但被季札再一次拒绝了。为了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他再度归隐而去。  使卫  季札又来到卫国。通过与新老朋友的交往,季札发现卫国有许多贤明之士,卫君也很开明。于是他对人说:“卫国有很多贤士良臣辅佐卫君,卫国是一个政治十分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家。”“卫多君子,其国无患。”果然卫国在一个不短的时期内,一直是平安无事。  孔子之言  孔子曾经说过:“泰伯(季札的祖先吴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司马迁赞美季札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贤者的谦恭礼让、非凡气宇和远见卓知,一直在中国历史的长空中,闪耀不绝。  在这个“季札让国”历史故事的背后,还有一个溯源主题余韵不尽。中原地区与句吴一带的人们,都是同祖共宗的兄弟。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千百年来,人们本就同根同源,同体相依!  季札,又称公子札,太伯十九世孙也,吴王寿梦之四子,封於延陵(今常州),称延陵季子,后又封州来(今安徽凤台),又称延州来季子。季札贤,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乃以长子诸樊摄政行国事。寿梦薨,诸樊让位於季札,季札谢曰:“昔曹君不义,诸侯与曹人欲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称‘能守节义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於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舍而耕,吴人乃立诸樊为王。及薨,有遗命授国予余祭,欲以次相传,必致国於季札而止,以嘉季札之义。吴王余祭四年(前五四四年),使季札聘於鲁,请观周乐,逐一品评剖析,说周与诸侯之盛衰。及见舞《招箭》,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焘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无以加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观矣。”去鲁,使齐,说晏婴,晏子听之,是以免於栾、高之难;至郑,见子产,如旧交;至卫,见卫多君子,以为无患;至晋,将宿於舍,闻钟声异,曰:“异哉!辨而不德,必加於戮。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於幕也。”遂去,季文子闻之,终身不听琴。又见赵、韩、魏三家强,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必思免於难。”及余祭薨,传余昧。四年,余昧薨,欲传弟季札,季札让,逃去,乃立僚为王。及公子光刺僚而立,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王,社稷有幸,乃吾君也。吾敢谁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乃哭僚墓,复位。  昔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上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何再予之?”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而背吾心哉!” 季札庙在东洞庭之武山锦鸠峰。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像赞曰:“有吴君子,让国退耕;脱屣千乘,永垂令名。”  [以上内容由"☆风★狂☆"分享。]

吴太伯 春秋吴国君主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太伯,一作泰伯,姬姓,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长子,周代诸侯国吴国第一代君主。古公亶父欲传位季历及其子姬昌(即周文王),太伯偕仲雍让位三弟季历而出逃至荆蛮,建立国家号勾吴。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封泰伯曾孙仲奕于阎乡为伯爵。  太伯被后世奉为东吴文化的宗祖。泰伯庙楹联中认为泰伯“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功同开辟一抔万古江南。”意思是泰伯公多次让位,让位三弟季历成就了八百年周天下,让位二弟仲雍成就了诸侯吴国。司马迁认为吴是诸侯国中资历最深的西周姬姓同姓国,所著《吴太伯世家》在《史记》的所有“世家”中排第一。  [以上内容由"米格儿"分享。]

阖闾 (?~前496) Lu578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前496)又称“阖庐”。春秋末年吴国国君(前514—前491)。名光。他用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获君位。灭徐,破楚,占领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因秦救楚及其弟夫概反叛而受挫。后被越王勾践败于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伤重而死。1、阖闾(?—前496),又作阖庐,姓姬,名光,吴王诸樊之子,故又称“公子光”。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14至前496年在位,著名军事家,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515年,因王位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王僚伐楚班师设宴招待。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故事,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史称“吴王阖闾”。  阖闾上台后即开始实施强国富民振兴计划。他广泛搜罗人才,重用伍子胥、孙武等人,并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施恩行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吴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逐渐得到加强。阖闾九年(前506),吴王阖闾率师会蔡、唐之师伐楚,柏举之战,五战五捷,大败楚军,仅10天即进入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西北),创造了春秋时期攻占大国都城的先例。翌年,越国君主元常率师进攻吴国,阖闾亲自出征,大败越军。阖闾十一年(前504),吴师再次伐楚,迫使楚国迁都于鄀(今湖北省宜城东南)。从此,吴国威震中华。阖闾十九年(前496),吴王阎闾兴师伐越,两军在今浙江省嘉兴南交战。越大夫灵姑浮以戈击阖闾,斩落阖闾大趾。阖闾-还师,死于陉,后葬苏州虎丘山。  [以上内容由"462981627"分享。]

仲雍 吴国第二代君主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仲雍,吴国第二代君主,姬姓,名雍,商末周族领袖古公亶父(后称周太王)次子,史称仲雍,又称虞仲、吴仲、孰哉。古公亶父生有三子,钟爱幼子季历之子姬昌(后称周文王),意欲传位于季历后立姬昌。仲雍与兄太伯体父意,主动避位,从渭水之滨(今陕西省岐山县)来到今无锡、常熟一带,断发文身,与民并耕,当地人民拥戴太伯为勾吴之主。太伯身后无子,仲雍继位。仲雍死后,葬于虞山,其子季简继位。仲雍历来被奉为吴地和常熟的始祖。今江苏常熟市虞山东麓有仲雍墓。  [以上内容由"诺微"分享。]

诸樊 (?~前548) 春秋吴国君主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吴王诸樊(?―公元前548年),姬姓,吴氏,名遏 (一作谒),又称吴顺王,吴王寿梦长子,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60年―公元前548年。  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去世,吴王诸樊代掌国政。公元前560年,吴王诸樊正式继位。同年击败楚军,俘虏楚国公子宜谷。  公元前548年,楚军攻打舒鸠,吴王诸樊派兵援救舒鸠,吴军兵败,舒鸠灭亡。公元前548年,吴王诸樊在攻打楚国附庸国巢国时,中箭身亡,时年48岁。  继承王位  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二十五年),诸樊的父亲吴王寿梦去世。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即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眛(夷末、夷昧),四子季札。季札最贤德,而寿梦想要立他继位,季札谦让不应承,于是就立长子诸樊,代理行政掌权。   公元前560年(吴王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满,让位给季札。季札推辞说:“曹宣公死后,诸侯与曹国人认为新曹君不义,将要拥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新曹君。君子说子臧是‘能坚守节义’。您是合法的继承人,谁敢干预您呢?享有国家并非我的节义。我季札虽然无才,但也希望能效仿子臧的节义。”吴国人坚持拥立季札,季札便抛弃家室跑去种地,此事只得作罢,于是诸樊继承王位。   击败楚军  公元前560年(吴王诸樊元年)秋天,楚康王由于庸浦战役的缘故,让子囊在棠地出兵,以攻打吴国。吴军不出战,楚军于是返回。子囊殿后,认为吴国无能因而不加警戒。这时吴军从皋舟的险道上拦腰截击楚军,楚军不能彼此救应,吴军于是打败他们,俘虏楚国公子宜谷。   援救舒鸠  公元前548年(吴王诸樊十三年)秋天,舒鸠背叛楚国,楚国令尹屈建率军攻打舒鸠。楚军到达离城时,吴王诸樊派兵援救舒鸠。屈建急忙让右翼部队先出动,子强、息桓、子捷、子骈、子盂率领左翼部队向后撤退。吴军处在左右两军之间七天。子强说:“时间久了将会疲弱,疲弱就会被俘,不如赶快打仗。我请求带领家兵去引诱他们,你们选择精兵,摆开阵势等待我。我得胜就前进,我败逃就看情况办,这样就可以免于被俘。如果不这样,一定回被吴国俘虏。”大家听从他的建议,五个人带领他们的家兵先攻吴军,吴军败逃,登山而远望,看到楚军没有后继,就再次追赶,迫近楚军。楚军精选部队就和家兵会合作战,吴军大败。楚军乘机包围舒鸠,舒鸠溃散。同年八月,楚国灭亡舒鸠。   战死沙场  公元前548年(吴王诸樊十三年)十二月,吴王诸樊率军攻打楚国的附庸国巢国,进攻巢国国都的城门。巢国牛臣说:“吴王勇敢而轻率,如果我们打开城门,他将会亲自带头进门。我乘机射他,一定能射死。这位吴王死了,边境上或可以稍为安定一些。”将士们听从他的意见,于是打开城门让吴军进入城门,吴王诸樊果然亲自带头进门,这时躲在短墙后的牛臣用箭射吴王诸樊,吴王诸樊中箭身亡,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战死沙场的王国元首。   吴王诸樊死后,遗命将王位传给次弟余祭,想依次相传,定要将国家交给季札才罢休,以满足父亲吴王寿梦的遗愿,并褒奖季札的节义。  [以上内容由"飞扬"分享。]

周章 吴国第五任国君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周章,生卒年不详,姬姓,名周章,吴侯仲雍曾孙,叔达之子,周朝诸侯国吴国第五任国君。自吴国国君仲雍下传四代至周章,周章在姬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念念不忘自己是周人的后裔,故名为周章。  发现的文物宜侯夨簋的资料,与史记记载的吴国国君有出入,显示周章是周朝所分封的诸侯国宜国的国君。  周章继位做吴君时,武王已灭商,建立了周王朝。  周初实行分封制,封周王亲族、灭商功臣、历代先圣后裔到各地做诸侯。周王朝寻找太伯、仲雍后裔封诸侯,因周章已做吴君,就因地正式封周章为句吴国君,周章之弟仲被封在周原附近的虞(今山西平陆县境内),列为诸侯,建立了虞国,其后人以虞为姓。仲因此称为虞仲,如其先祖仲雍同号。周章卒后葬于常熟虞山东路,在其高祖仲雍墓旁。  [以上内容由"qq-qq"分享。]

寿梦 (前620~前561) 春秋吴国君主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吴王寿梦(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1年),姬姓,名寿梦(一名乘 ),字熟姑,亦称攻卢王、吴兴王,吴侯仲雍十九世孙 ,吴侯去齐之子 ,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85年―公元前561年在位。  公元前586年,吴侯去齐去世,寿梦继位。寿梦在位期间,奠定吴国的强盛基础,始称吴王。 公元前561年,寿梦去世,其子诸樊继位。  [以上内容由"小狐狸"分享。]

句卑 (前671~?) 吴国第十七任君主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句卑,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之一,在位50年(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2年在位),为吴国第十七任君主,承袭父亲颇高担任吴国君主。当时,晋献公通过假途灭虢之计,灭掉了和吴国同宗的虞国。句卑死后,儿子去齐继位。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颇高卒,子句卑立。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公,以开晋伐虢也。句卑卒,子去齐立。  [以上内容由"qiancq"分享。]

余祭 (前587~前544) 春秋吴国君主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吴王余祭(公元前587年—公元前544年),姬姓,名余祭,又称吴安王,吴王寿梦之子,诸樊之弟,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48年─公元前544年在位。公元前548年,诸樊去世,余祭继承王位,以公元前547年为元年。公元前544年,余祭去世,其弟余眛(一作夷末、夷昧)继位。  吴王余祭,姬姓,名余祭(《左传》作戴吴) ,  又称吴安王,是吴王寿梦次子,吴王诸樊之弟。  吴王诸樊十三年(公元前548年)十二月,诸樊去世。诸樊临终前,遗命将王位传给次弟余祭,想依次相传,定要将国家交给四弟季札才罢休,以满足父亲寿梦的遗愿。余祭继位后,将季札分封在延陵,故称延陵季子。   吴王余祭三年(公元前545年),齐国国相庆封有罪,从齐国逃来投奔吴国。余祭将朱方县赐给庆封,作为他的奉邑,而且将女儿嫁给庆封为妻,使得他变得比在齐国时更富有。   后来楚灵王召集诸侯攻打朱方,吴国反击时占领棘、栎、麻三城,之后楚国又攻打吴国两次,第一次打到雩娄,第二次在干溪被击败。  余祭在位四年(前547年─前544年,《史记》作前547年─前531年,此处从《左传》),被越人俘虏当的守门人杀死。  [以上内容由"爱上你之后"分享。]

屈羽 (?~前795) 春秋吴国君主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屈羽,周代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之一,在位34年,(公元前828年―公元前795年在位)为吴国第十二任君主,承袭父亲周繇担任吴国君主。屈羽死后儿子夷吾继位。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周繇卒,子屈羽立。屈羽卒,子夷吾立。  [以上内容由"阿秀"分享。]

柯卢 (前919~前861) 吴国第十任君主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柯卢,在位59年(公元前919年―公元前861在位),西周时期吴国的君主之一,为吴国第十任君主,承袭父亲余桥疑吾担任吴国君主。柯卢死后,儿子周繇继位。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馀桥疑吾卒,子柯卢立。柯卢卒,子周繇立。  [以上内容由"花无道"分享。]

去齐 (前621~?) 吴国第十八任君主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去齐,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之一,在位36年(公元前621年―公元前586年在位),为吴国第十八任君主,承袭父亲句卑担任吴国君主。去齐死后,儿子寿梦继位,寿梦开始称王。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句卑卒,子去齐立。去齐卒,子寿梦立。  [以上内容由"我是红眉毛"分享。]

颇高 (前681~?) 春秋吴国君主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颇高,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之一,在位10年(公元前681年―公元前672年在位),为吴国第十六任君主,承袭父亲转担任吴国君主。颇高死后,儿子句卑继位。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转卒,子颇高立。颇高卒,子句卑立。  [以上内容由"goingwind"分享。]

姬转 春秋吴国君主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转,《史记索隐》作柯转,春秋时期吴国第十四任君主,承袭父亲禽处担任吴国君主。转死后,儿子颇高继位子。在位41年(公元前722年―公元前682年在位)。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禽处卒,子转立。转卒,子颇高立。  [以上内容由"不回贴大王"分享。]

鸿山遗址博物馆

鸿山遗址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鸿山遗址博物馆、中国吴文化博物馆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鸿山墓群为依托,在特大墓葬邱承墩原址上规划建设的专题博物馆,重点开展鸿山遗址出土文物的展示和研究,吴文化展示和研究,以及邱承墩的原址保护和展示。  博物馆的规划建设工作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保护、高效率建设”的宗旨,邀请国内名家和权威机构,开展了一系列设计工作,其中博物馆建筑设计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恺建筑设计工作室负责,博物馆展陈设计由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建松负责,博物馆周边景观设计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景观所负责,邱承墩本体保护设计由南京博物院负责。  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采用泥墙、草顶、坡面等简朴造型,使博物馆与环境融为一体;突出了遗址的平面形象,使墓制、形制等历史信息得到充分展示,从而突出了本体保护和展示;整个设计平面象一把弓箭,象征吴越争霸历史,及吴地人文独特的进取心和力量;设计风格简洁大气,同时极具亲和力。  博物馆功能布局:体现为“一体两馆”、“三个展示主题”、“四个辅助功能”。即一个建筑群体,挂设“鸿山遗址博物馆”和“中国吴文化博物馆”;突出“鸿山遗址出土文物展示”、“吴文化主题展示”、“邱承墩原址展示”三个展示主题;附设临时展厅、公共活动区、行政与库房、设备机房四个辅助区。博物馆总建筑面积9139平方米,其中吴文化展馆1655平方米、鸿山遗址出土文物展馆1345平方米、丘承墩原址保护特别展厅1193平方米。  地址:无锡市新区鸿山街道飞凤路200号  类型:博物馆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电话:0510-88529586  官方网站:http://www.hsyzbwg.cn/index.htm  社交帐号: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售票,16:30闭馆);周一闭馆。  门票信息:  50元  

梁鸿国家湿地公园

梁鸿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梁鸿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无锡市东南部,位于无锡新区中国吴文化博览园区域内,紧依泰伯渎,东临漕湖,南傍望虞河,因梁鸿孟光“举案齐眉”的美好传说发生于此地而得名。公园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2平方公里。公园融自然野趣的生态湿地、富有魅力的水文化和纯真质朴的田园风光为一体,是富有生物多样性的野生种群繁衍栖息地、颇具人气指数的休闲游乐胜地。  园内河泊连片,草木成荫,舟楫摇曳,禽鸟翻飞,令人心旷神怡。公园提供餐饮、会议、茶吧、卡拉OK,以及自助烧烤、野外拓展、野外垂钓、湖面荡舟、真人CS、自行车等户外拓展功能设施,是您体验乡野风趣、感受自然、疗养身心的理想场所。  作为中国吴文化博览园的特色景点之一,该湿地公园将建设六大功能分区、两大特色旅游线路,可坐古朴摇橹,学吴侬软语,听吴地民歌,享水乡风情。还可以江南始祖泰伯治水、梁鸿孟光举案齐眉爱情故事的历史背景为线索,进行陆路旅游,体会梁鸿湿地的水利、农耕、土桥、农居、爱情等吴地文化。在2011年10月于无锡召开的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亚洲湿地论坛上,梁鸿湿地公园等12处试点湿地公园升格为首批正式国家湿地公园,与杭州西溪湿地并驾齐驱。  游玩线路  梁鸿湿地游玩线路:獐子观赏区→和平鸽广场→桥→香樟林→袁家湾→水西巷→鹤来庄→荷花池→鸿昇阁→水竹坊→梁鸿水坊。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锡梅路与占桥路交会处  类型:湿地  游玩时间:建议3小时  开放时间:  9:00-16:30。

中国工业博览园

  中国工业博览园,纵跨无锡新区、锡山区,规划面积8.6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3.9平方公里,位于新区江溪街道,是全市重点打造的八大博览园之一。2009年9月,无锡新区工业博览园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历经三年磨砺,依托于从“后工业时代”向“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两端延伸的超前视野,工博园核心区———一个以承载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为主要任务的功能园区正在无锡新区迅速崛起。  中国工业博览园核心区的开发建设始于2004年,其前身为无锡新区商贸商务功能区,是无锡新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区之一,是无锡新区大力推进转型发展的重要阵地。2009年,按照中国工业博览园核心区的功能定位,编制完成了新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形象设计方案,不仅对产业布局和功能配套进行了完善调整,而且更加注重了环境生态和建设品位的提升,同时完成了园区的CIS设计,并正在全面实施。  中国工业博览园核心区规划布局呈“三轴五区”格局。“三轴”即沿纺城大道的产业发展轴、沿金城东路的城市发展轴、沿协新浜的生态景观轴,“五区”即产品展销区、商务金融区、物流服务区、电子商务区、配套服务区。  发展规划  工博园核心区基础开发建设正在快速推进。“五纵五横”路网体系中,纺城大道、金城东路等五条主要道路全线贯通,其余道路局部竣工并正在迅速向全境贯通延伸。工博园综合管理服务大楼集办公、会议、展示多种功能于一体,于2009年9月落成,工博园管理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同时迁入新址办公。无锡汽车东站开工建设,2010年建成启用后,成为无锡市东部城市公交和长途客运的副中心。2009年以来完成了纺城大道、坊和路、协新浜(部分)城市化景观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城市亮化工程和以交通节点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园区形象品位实现了质的提升。三年来,重大服务业载体项目已达到8只。工业设计中心(总部经济园)、五洲国际、新世界国际、深港国际、南方不锈钢、东方汽车、寰宇国际、物流中心八大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370万平方米,现累计开工已达210万平方米,累计竣工(开业)已达150万平方米。  工博园核心区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加快显现。园区已经集聚了中国工业博览园工业设计中心(国际总部经济园)、无锡东方国际汽车展示交易中心、中国南方国际不锈钢交易中心、无锡五洲国际工业品交易中心、无锡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交易中心、无锡深港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六大服务业载体项目。六大项目总规划占地面积2.01平方公里,建筑面积346万平方米。建成面积105万平方米,在建面积84万平方米,其中五洲国际工业品交易中心一期工程、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交易中心一期工程已建成开业。  

鸿山泰伯陵景区

  泰伯墓,又名“吴王墩”、“皇陵”,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鸿山街道风景秀丽的鸿山南麓。墓区内有吴文化广场、石牌楼、仰止阁、御碑亭,还有明代建造的月牙池和四棱碑等。1999年,相关部门对泰伯墓进行了扩建。墓区面积从原来的3亩地扩建至近50亩。墓区以吴文化为内涵,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以丰富的资料、塑像、碑刻、实物为形象手段,展现了三千多年吴地生产、人文、民俗的情况。  古代周族领袖亶父(世称周太王),即古公亶父,生於殷朝第23代商代国君武丁40年左右(约1284年),至殷朝第25代国君祖甲5年(1253年)遂建都陕西岐山周原,并生有泰伯、促雍、季历三子。长子婚后无子女,三弟有子昌,聪明伶俐即周文王。亶父暗示王位传季,日后传孙昌。长子孝父让贤,冬去春来,泰伯和二弟带领一支人马迅速南下,渡河过江,直抵太湖北部经无锡坊前直达梅里,安营扎寨,建城立国。时值殷朝第27代国君庚丁8年(约1212年左右)。  泰伯在梅里造墙建城,定为国都,号称句吴,这是三千二百多年前江南地区最早城墙。他把西北文化带来江南,并入乡随俗,把古代绘画艺术用在人体皮肤的美化上来,带头实行对百姓的理发制度,把披头散发的长发剪成具有时代特色的短发,促进人们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即历史上著名的“断发纹身”。  次年闻父病重,上慧(即惠)山采约,收集治父病的药方,与弟北上控父治病后返梅里。尔后建立城邑、开发江南、变渔狩之地为稻田,扩大耕地面积,深受百姓爱戴。年后,至殷朝第27代国君庚丁10年(约1210年左右),古公亶父病亡,兄弟返岐奔丧,把王位继承权让位于三弟季历,并速离岐带孝返锡,为创建的句吴古国不辛劳,呕心沥血,是创建古代吴文化的先驱。  孔子曾评论泰伯,有“志让两家天下,功辟万古江南”的至德圣人尊称。  泰伯先让贤后开辟江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他融合全国东、西文化,奠定了江南古文明的基础,他不仅仅是吴国的创始人,更重要的,泰伯是一位杰出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和群众领袖,他不坐享其成,而是历尽艰辛,去创建、去开发、去为百姓服务;他不因循守旧继承父业王位,而是去拓新,造就新天地。当弟季历为殷朝第29代商王太丁杀害后(约1193年),泰伯再次让位于侄昌(周文王),时已年迈,不久病故。无锡人民为永远怀念这位开国国君,厚葬于鸿山(皇山)。泰伯生于约殷朝商王祖甲5年(约1253年左右),病故于殷朝第30代国君帝乙4年(约1187年左右),享年96岁,无子,死后传位于大弟仲雍。从此,这位伟人就长眠在无锡梅里(今梅村)鸿山之麓,泰伯墓作为千年古迹供后人瞻仰。

无锡中华赏石园

  中华赏石园位于中国吴文化博览园主体功能区北入口,北依泰伯渎,向东毗邻梁鸿湿地公园,向南与鸿山遗址公园接壤,由中国吴文化博览园与中国观赏石协会合作共建,2008年9月8日开工建设于2011年11月28日正式开园,园区集科普、鉴赏、旅游、展销、交流、培训于一体,融园林文化、赏石文化、吴文化于一炉。  建成后的中华赏石园占地约300亩,包括石博馆、淘宝城、赏石园林三部分,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其中中华赏石园的主体建筑石博馆设有一个门厅和10大主题展厅。展示精品1000余件,涵盖造型石、图纹石、矿物晶体石、化石、特种石五大门类。  相关展厅  门厅:门厅面积900平方米,作为石博馆的入口,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引人入胜,展示了造型石、图纹石、矿物晶体石、化石、特种石等五大类观赏石的代表石种。  绪厅:绪厅集中展示了来自全国30个观赏石之乡(城)的代表石和各类地质奇观,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化石厅:化石厅的展品均来自刘光华博士的个人收藏,展品采自世界各地,极具科学性、稀少性和艺术性,有助了解地球生命进化过程。  矿晶馆:矿晶馆展出了大量美轮美奂的矿物、宝石精品,显示了地球内部的神奇和美妙。大部分展品为国际珍稀品种,数块为世界之最。  西北厅:西北厅汇聚了新疆和青海的奇石,既有新疆大漠的硅化木、和田玉和风凌石,也有青海三江源的星辰石、乌金石和画面石。  老丁石馆:老丁石馆展示了丁凤龙先生收藏的的大理石精品,既有汉王刘邦的盖世风采,又有阿诗玛的绰约之美。  中西南厅:中西南厅展现了广西,云南,安徽和河南的精品,有玉中新秀黄龙玉,珠光宝气大化石,清音灵石灵璧石和绚丽多姿国画石。  静思园厅:静思园厅的展品多来自于当代民营企业家陈金根先生收藏的灵璧石和钟乳石精品,布局巧妙,气势恢宏。  台湾厅:台湾厅展示的是来自宝岛台湾林同滨先生的个人收藏,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海峡两岸赏石人对观赏石理解的差异和互溶。  上海厅:上海厅展出的藏石,既有瘦皱透漏丑的古代赏石,又有形色质纹韵的当代赏石,包罗万象,海纳百川。  江苏厅:江苏厅的展品涵盖四大名石中的太湖石、昆石与灵璧石,更有雨花石、吕梁石、栖霞石、水晶等赏石精品。  淘宝城:汇聚全国20多个省市以及日本、台湾、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等奇石原产地的精品藏家、优质石商,共设立70余家商铺,建成中国最高端的奇石市场。  赏石园林:则是一幅富有江南神韵的清新画卷,村舍依傍,河泊连片,草长莺飞,让人们在赏石的同时感受着江南吴地特色文化的魅力。

鸿山怀海义庄

  怀海义庄位于江苏无锡市鸿山镇七房桥村,是目前江南地区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传统民间慈善机构之一,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怀海义庄”起先是七房桥村族内长辈聚会的地方,后来改为义庄。乾隆在1739年下令嘉奖义庄,并颁布法令禁止转让宗族财产,义庄才得到保护与发展。其宗旨是“救灾周急、恤孤矜寡”。族内凡孤寡鳏独者均能领到义庄的钱粮,贫困学子都能在义庄的资助下上学。  怀海义庄为钱令希的族人所创办,已有500年历史,是目前江南地区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传统民间机构之一。现在负责人是钱煜,他是无锡市钱缪研究会理事,与钱令希为同辈兄弟。  钱氏为无锡望族,始祖为吴越国王钱缪,因平息叛乱,唐昭宗特设铁券,“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刑。”按钱氏家谱记载,钱令希为钱缪的第36代传人。钱氏获此铁券后,视为传家之宝。1951年,钱家后人将这件宝物交给国家,8年后,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现属国家一级文物。不过历经沧桑,铁券上的金字已剥落不少,也缺了一角。  怀海义庄前有一条河流,名为流啸傲,相传为吴泰伯所开凿,“怀海义庄”创建后,这条河改为放生官河,据传,七房桥无外姓,只钱姓一族,“放生官河”石碑由七房桥老三房济美公钱福基(清同治年曾诰封奉直大夫,赏戴蓝翎,钦加盐运使)报县衙后所立。  当时七房桥正值鼎盛时,房屋整齐,街道整洁,族规严谨,正如钱氏家训所述:“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街道上不准牛羊牵入,孩童不准抛砖块到河里,如发现,族规无情,罚家长行差。河中平日不准捕鱼,平日里官河中只能放生,每逢农历初一、月半,各地百姓买了活鱼虾到此焚香放生,特别是农历三月十五,放生官河边到处都是手拿燃香、活鱼虾祭河放生的百姓,以此缅怀泰伯开凿啸傲泾,恩泽乡里,造福百姓。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江苏省无锡市鸿山镇七房桥村  乘车线路:无锡市内乘712、721等路公交在泰伯工业园站下车可达。

太湖广场

  太湖广场  从空中俯瞰,城市南部渐显迷人风采,14.5公里长的太湖大道如一条绿色缎带横贯在太湖北岸,而部分建成、渐显绿意的太湖广场如镶嵌  其上的一颗半露明珠,在共和国华诞来临前开始闪耀璀璨光彩。是的,这是无锡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是无锡人民的骄傲。  太湖广场规划面积67万平方米,东临清扬路、西接运河东路,北抵永和路,南至图书馆一带。整个广场被太湖大道分割成南、北广场,经  下沉式地下人行景观通道相通。景观通道则是整个广场的南北轴线,其中心为直径280米的圆形广场,成为整个广场中心。  广场北端为人民大会堂和市人大,大楼前方是可供万人以上-或举行盛典的礼仪市政广场;图书馆前为文化广场;东南角为清扬公园;西北角为生态绿地和工商大楼和行政审批中心……  广场地面铺设的花岗石平整光洁,不少每块有100多公斤重,有“天山红”、“黑金砂”、“福建灰麻”等10多种。广场中央花岗石铺就的  地面上,还镶嵌着不少新奇的铜质浮雕,有波  浪、渔船、花卉等图案。  北广场处处有令人兴奋的地方,那就是令人悦目的绿色。杜瑛、香樟、含笑、桂花……还有珍贵的金合欢。一团团绿,一簇簇红,一层层  黄,煞是好看。园艺专家表示,在设计施工时,他们不去刻意将广场变成一座公园,而是注重将现代都市风情和江南绿化氛围结合起来,这就  需要从人们的观赏角度,来关注景观的构图连续、色相的四季变化,同时考虑植物在造景上的观形、赏色、闻香、听声等作用。北广场生态绿  地就是一例,这儿已到位的3.5平方米面积的绿地,40%左右面积为大片的观赏型草坪。人们流连其间,与水池、喷泉、实木步道为邻。

鸿山墓群

鸿山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鸿山墓群是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鸿山镇东部,北依太伯渎,南靠九曲河,东接漕湖与苏州相望。  鸿山墓群为春秋战国时期吴越贵族的墓葬群。墓群首次完整地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越国贵族墓葬在同一墓地的埋葬规律,并将墓葬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墓,代表了越国贵族的5个等级。7座墓葬共出土2000件随葬品。  其中丘承墩一座长57米的“中”字形特大型越国贵族墓葬,是仅次于绍兴印山越王墓的越国第二大墓,分为墓道、主室、后室3部分,主室还用木板隔成南北侧室。该墓共随葬各类器物1100余件,大多为精美绝伦的成组成套的青瓷礼器、乐器和玉器,展示了迄今为止江浙一带所发现的最高等级的越国随葬品的风采。500余件青瓷和硬陶乐器堪称庞大的地下乐器库,既有中原式甬钟、磬,也有越式的淳于、丁宁、铎、铃形器,还有以往从未确认的缶,乐器的数量和品类可与曾侯乙墓相媲美;玉器中既有葬玉、剑饰,亦有佩玉,而成双成对的“五璜佩”,当为春秋战国时期最高等级的配饰;尤其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玻璃釉盘蛇玲珑球形器,是研究玻璃起源与中外文化交流的难得材料。  在鸿山遗址约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大型土台、土墩约118余座。其考古发掘成果被评为“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鸿山贵族墓地的时代为战国早期,即越国最强盛的越王勾践时期,出土文物丰富,等级差别明显,是继印山大墓之后越文化考古的重大突破,对越文化及越国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6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听松亭

  听松亭  惠山寺大同殿下,听松石床旁有一棵古银杏树,树干直径1.91米,高21米。相传在明代洪武初年,惠山寺僧普真(字性海)所植,迄今已600余年,浓荫蔽日,生机盎然。唐朝时惠山寺里有两棵六朝松,大可容抱,苍翠浓郁。松下,安置着一块天然大石,石身长1.99米、阔0.87米,石质坚润,呈暗紫色,石面平坦,翘起一端若枕,俨然一天然石床。在石上坐卧,可静听松涛。唐大历年间,李阳冰篆书“听松”两字,“听松石床”便由此而得名。晚唐诗人皮日休在这里谛听松涛后,写有诗:千叶莲花旧有香,半山金刹照方塘;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  现被列为无锡市级文物保护。1984年,冯其庸书有“听松亭”额。听松石床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宋时,金兀术被岳飞打得大败而逃,躺在石床上暂憩。忽然风声飒飒,松涛滚滚,犹如万马奔腾,好似岳家军追到,惊恐万状,滚下石床,由于用力过猛,石床边上竟被他揿起一个手掌印和抓出三条指甲痕来。如今石上痕迹犹在。到山门周围的区域便是康乾的广大游乐园。大门东边立乾隆碑一,故称御碑亭。御碑亭前为宋代金莲桥和金莲池。所谓金莲,指的是亭前满池开花金黄的一种莲。唐皮日休《题惠山寺》:“千叶莲花旧有香,半山金刹照方塘。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据明《惠山记》邵宝说,金莲花乃寺僧从西域传入,宇内(全国)存三:一为华山,一为庐山,一为惠山,惜时过境迁,“金莲池水浸莓苔,千叶莲花不复开。”其实这种莲花真正的名字作“萍蓬莲”,在从前的江南比较常见。

中国吴文化博览园

  中国吴文化博览园位于江苏省无锡高新区,2008年6月由无锡市决定兴建,定位于以长三角吴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景区。主体功能区占地18平方公里,辐射区亦达18平方公里。景区北临3200年的古运河泰伯渎,南面太湖支流望虞河,东与苏州漕湖接壤,生态环境优美,是一个三面环水的金三角地带。景区区位独特,距无锡市区20公里,距苏州市区23公里,是连接苏锡两市的纽带。园区交通便利,距苏南国际机场、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无锡站仅7-8公里,距沪宁高速公路,环太湖高速出口均在10公里以内。  景区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有“三泰一址”(泰伯渎、泰伯陵、泰伯庙、鸿山大遗址)、梅里古镇、昭嗣堂、怀海义庄等诸多历史遗迹,另有无锡梁鸿国家湿地公园、中华赏石园、无锡高新区丽笙度假酒店(五星级酒店)、都市农业生态园等已建项目,以及8090吴地新乡村、万顷良田、鸿山文化新城等在建项目。  18平方公里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六个板块,分别为:鸿山遗址保护区、梁鸿湿地生态保护区、吴地文化娱乐体验区、大坊桥创意生活社区、鸿山生态休闲度假区、吴韵新城商业居住区。

张中丞庙

张中丞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中丞庙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1995年4月张中丞庙清代无锡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梅村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茅塘桥社区

----

梅荆花苑一社区

----

梅荆花苑二社区

----

梅荆花苑三社区

----

泰伯花苑一社区

----

泰伯花苑二社区

----

泰伯花苑三社区

----

香梅第一社区

----

香梅第二社区

----

梅村社区

----

梅村街道社区

----

繁荣社区

----

梅新社区

----

新宅社区

----

梅北社区

----

新南社区

----

新北社区

----

南石园社区

----

协丰社区

----

东元社区

----

张公桥社区

----

群力社区

----

永新社区

----

荆心社区

----

梅村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