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无锡 >> 江阴市 >> 江阴高新区(城东街道)

江阴高新区(城东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江阴要塞国家森林公园

江阴要塞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滨江要塞,又名江阴要塞森林公园,位于长江南岸,以海拔91.7米的黄山(不是黄山市的黄山风景区)为主体,还包括西侧的黄山湖公园和鹅鼻嘴公园,以及北侧由长江边的滩涂改造的高尔夫球场。从明清到民国,这里一直是地势险要的军事要塞,炮台遗址、大炮散布在山上山下,适合军事迷造访。作为国家森林公园,虽然是迷你版的,但植被茂密,环境不错,可以爬山、看长江和江阴长江大桥。  如果不爱爬山,可以就在山脚免费的黄山湖公园玩玩,公园的湖水边有人工沙滩。若要去黄山,一般都从黄山湖公园东边停车场这的路上山,爬到山上标志性建筑望江楼便处在黄山的中心位置了。望江楼附近有黄山炮台旧址,主要有一些民国的军事遗址,陈列着一些大炮,原民国要塞炮台前沿指挥所是后来复原的。  另一处集中看军事文物的地方在黄山西麓的江阴军事文化博物馆,围墙和大门造成城墙和城楼的模样,仿佛一座军事堡垒,门口摆着一艘在渡江战役中使用过的船。进入大门先走一段陈列着照片的军事坑道,然后进入博物馆所在的楼,在里面可以了解到江阴的军事历史,看到各种古代兵器等文物。博物馆和大门间的广场上则陈列了很多各个时期的大炮。  黄山虽然可以登高,而且江阴长江大桥就从头顶跨过,但茂林挡住了视线,不是看长江最好的地方。看长江最好在鹅鼻嘴公园,有军事隧道,有贴着江边的木头栈道,有可以登高观景的小山,山上也有炮台。  江阴要塞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江阴市郊,经营面积273公顷。境内黄山海拔91.5米,与江北的孤山对峙,形成长江继吴凇口以上的第二道门户,历来为天堑要塞。抗战时期为日寇轰炸目标,绝大部分树木被毁。建国后大搞植树造林,山地林木郁郁葱葱。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火炬松、刺槐、麻栎等,还有大片的竹林和茶园。古澄江(江阴)八景的石湾春霁、扬子秋涛、海门宾日、淮甸晴眺、沙屿晚渡、鹅鼻积雪等六景就在森林公园内。黄山炮台是境内最重要的历史遗迹,1982年以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还建有陈毅诗碑、望江楼、君山公园和鹅鼻嘴公园,供人瞻仰和游览。1998年建成的江阴长江大桥,主跨1585米,为世界第四、中国第一的悬索公路大桥,给森林公园增光添彩。  地址:无锡市江阴市山前路  类型:城市公园森林山军事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510-86851868  开放时间:  景区全天开放,各小景点开放时间大致在8:00-17: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景区免费开放;鹅鼻嘴公园30元,江阴军事文化博物馆20元,两者联票35元。  信息来源:宿迁市湖滨新区网  信息来源:宿迁市湖滨新区网

江苏学政文化旅游区

江苏学政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江苏学政文化旅游区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占地7万多平方米,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作为学政文化旅游区的核心——江苏学政衙署是昔日江苏八府三州考秀才的地方, 其规模宏大,设施完备,园内景点众多而号称“江南官署之冠”。学署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建立,至1904年科举制度废除,历时292年,有124任学政。  江苏学政,是整个江苏省科举时代主持考试秀才的官署。学政的全称提督学政,又称提学使,掌一省教育事务,每省一人,以侍郎、京堂、翰、詹、科、道、部属等-中进士出身者派充,三年一任。世称“学台”。其品级从从九品到正二品大小不等。由于朝廷对科考的重视,所以不论学政原来品级高低,地位与本省总督、巡抚平等。  历史沿革  江苏学政衙署的前身可以上溯到北宋初年,那时称万春园,是一位孙姓人家的私家园林。明代初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吴良镇守江阴,则改建为吴侯官署。弘治年间,又建为巡抚行台。  明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学政衙署从宜兴移建江阴,始称“督学察院”。明代崇祯《江阴县志》曾记载:“督学察院,在县治东,由首任学政王以宁,移文邑令许达道建造驻扎。北负万寿山,西连雪浪湖,东界广福寺,宏敞壮丽,称江南官署之冠。”  从明代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始建,至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5年)随着科举制度废除,学政衙署裁撤,前后总共历时292年。学政衙署先后为各朝政权驻地。辛亥革命后,后花园更名寿山公园。  辛亥革命胜利后的1912年10月,刚卸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受袁世凯之命,担任全国铁路总办的职务,来视察江阴黄山炮台,进城后又在桐梓堂发表演说,要求江阴人修建马路,发展交通,引进文明,并号召“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一番话深深地鼓舞着江阴人民。为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者,江阴民众选择在公园的显赫位置,重建了孙中山先生纪念塔,移建桐梓堂,丰富了景点的内涵。  2002年,江阴市人民政府投资近5000万元重建江苏学政衙署遗址公园(即中山公园),于2003年1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现在江苏学政衙署遗址公园是一座敞开式的、集市民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园林,整个景区占地7.25公顷(7.25万平方米),计108亩土地,分成学政文化区、生态休憩区、游乐活动区等多个功能齐全的区域。在整体规划设计时,充分挖掘了历史的文脉,遵循传统和现代相融、东西方造园艺术相结合的理念,用现代科技手段演绎传统文化,再现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学政衙署包括后花园的部分景观,从而创造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城市休闲的园林空间,使古代与现代两大文化景区合二为一,成为现代都市中的一片绿洲。

滨江要塞

滨江要塞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江阴市滨江要塞旅游区位于江阴市区东郊,北滨长江,因境处江阴黄山炮-事要塞之地,民国以来即以要塞为乡、镇名。滨江要塞旅游区由黄山湖公园、鹅鼻嘴公园组成。 江阴市滨江要塞旅游区  江阴黄山滨江而立,高91.7米,东西连绵3.2公里,是茅山余脉颠连向东,在长江南岸起伏的山脉之一。黄山西衔鹅鼻山、君山,东接萧山、长山、巫山,临江逶迤10余公里,构成了江阴古城“枕山负水”、“水环峦拱”的天险形势。黄山与靖江孤山隔江对峙,俨如扼守大江咽喉的两名卫士。长江自京口折向东南流到这里骤然紧缩,然后放宽,滔滔入海,所以这里素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  要塞镇环居市区东南,东以白屈港与山观镇分界,南以花山、绮山与南闸、云亭镇接境,西至锡澄运河,北面是澄江镇和经济开发区。  黄山西衔鹅鼻山、君山,东接萧山、长山、巫山,临江逶迤10余公里,构成了江阴古城“枕山负水”、“水环峦拱”的天险形势。  著名景点  江阴长江大桥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是我国首座跨径超千米的特大型钢箱梁悬索桥梁,也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钢箱梁悬索桥,是国家公路主骨架中同江至三亚国道主干线以及北京至上海国道主干线的跨江“咽喉”工程,是江苏省境内跨越长江南北的第二座大桥。 江阴大桥无论从炮台远观还是从江边近看,都非常雄伟壮观,尤其是夜晚,在灯光笼罩下的江阴大桥,更是别有风味。  黄山炮台    黄山炮台位于江阴黄山风景区,又称江阴要塞。   黄山炮台享有“江河门户”,“镇航要塞”之称,自古为军事要地。黄山炮台遗址,废垒犹存,12座分布在各个山湾、山头的混凝土炮台,7座清理出土的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古炮和2尊“耀武大将军”万斤铁炮及弹丸,构筑了古今战场胜迹。在黄山,还出土万斤古炮一尊,身铸“耀武大将军”字样。如今,这里成了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每当中秋时节,江潮汹涌,甚为壮观,这就是江阴著名的八景之一“黄山秋涛”。长江上最大的公路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也屹立于此,可在这里俯瞰观赏。  鹅鼻嘴公园    “山环芙蓉城,私怪鹅鼻状”。美丽的鹅鼻嘴公园位于江阴长江大桥西北部,距市区一公里,逶迤蜿蜒多姿,形如鹅伸鼻江中而得名。   景区占地1280亩,以山体为主,森林茂密,野趣浓郁。雄伟壮观的中国第一悬索桥横贯旅游区中部,形成以大桥为标志性景观,明清古炮台、要塞森林公园相匹配,拥有江尾海头、澄江古渡、鹅鼻积雪、盘古流泉等四十个景点的大森林、大花园、大博物馆格局,立体旅游蔚成大观,别具魅力,吸引万千游人。  黄山湖公园    黄山湖追求生态环境、田园诗意与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黄山湖公园水秀山青,林幽石奇。有湖自然就有水,使这里每一条道路都打上了秋的底色。烙上了春的印记。是回归自然的写照,让生活返朴归真,让繁乱的心绪得到适度的沉淀与整理,是工作一天后抒缓压力的最佳场所、这里还有郭璞草庐西侧,通过自然环境衬托出古代文人雅士的别样情趣。

江阴中山公园

  江阴中山公园原为江苏学政衙暑遗址公园,总面积为7万多平方米。园内许多建筑物、构筑物的造型均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色。整个工程建有“荷花厅”、“永慕庐”、“学政区雕塑广场”、“中山纪念塔”和水溪项目等景观。江苏学政衙署,是科举时代主持考试秀才的官署。官署的前身可以上溯到北宋初年,那时称万春园,是一位孙姓人家的私家园林。明代初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吴良镇守江阴,则改建为吴侯官署。弘治年间,又建为巡抚行台。    直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学政衙署从宜兴移建江阴,始称“督学察院”。明代崇祯《江阴县志》曾记载:“督学察院,在县治东,由首任学政王以宁,移文邑令许达道建造驻扎。北负万寿山,西连雪浪湖,东界广福寺,宏敞壮丽,称江南官署之冠。”从明代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始建,至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5年)随着科举制度废除,学政衙署裁撤,前后总共历时292年。学政衙署先后为各朝政权驻地。    辛亥革命后,后花园更名寿山公园。辛亥革命胜利后的1912年10月,刚卸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受袁世凯之命,担任全国铁路总办的职务,来视察江阴黄山炮台,进城后又在桐梓堂发表演说,要求江阴人修建马路,发展交通,引进文明,并号召“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一番话深深地鼓舞着江阴人民。为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者,江阴民众选择在公园的显赫位置,重建了孙中山先生纪念塔,移建桐梓堂,丰富了景点的内涵。    2002年,江阴市人民政府投资近5000万元重建中山公园,更名为江苏学政衙署遗址公园(即中山公园),于2003年1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现在的中山公园是一座敞开式的、集市民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园林。整个景区占地7.25公顷(7.25万平方米),计108亩土地,分成学政文化区、生态休憩区、游乐活动区等多个功能齐全的区域。在整体规划设计时,充分挖掘了历史的文脉,遵循传统和现代相融、东西方造园艺术相结合的理念,用现代科技手段演绎传统文化,再现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学政衙署包括后花园的部分景观,从而创造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城市休闲的园林空间,使古代与现代两大文化景区合二为一,成为现代都市中的一片绿洲。  历史沿革     宋创万春园,于万寿山立万寿亭,山下立状元亭,建万寿琼楼数处,建存雪亭,赐闲堂游园,墨华榭长廊,观音殿[心经碑殿],有宋植千年紫藤,迄今1300余载,仍绿叶苍隆。    明代改为“清和园”,僻建江苏学政衙暑,树碑坊,建头门、仪门、龙门、大堂、左考棚考场,于龙门左右立钟鼓亭,生员膳食宿舍等建筑。    清代称“季园”,到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的292年里,明清两代有124任学政大人在此地主持了江苏八府三州的秀才考试,该园就成了学政衙署的后花园。学政王先谦监建雪浪湖,湖上架荷叶桥,湖中设喷泉,湖坡植林带,湖旁建列轴亭,船亭,于万寿山引水上山建山泉,山下依湖建一水上茶楼。    民国建博雅亭,为政府驻所,建中山纪念馆,始更名中山公园。民国元年,孙中山视察江阴,园中建有“中山纪念塔”和“中山纪念堂”,就易名为“中山公园”。1912年孙先生考察江阴曾倡言“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因为有了这段渊源,也就有了从1925年沿用至今的“中山公园”。    二十一世纪初,江阴市政府投资1亿元将学政衙署遗址及其后面的中山公园扩建,改为开放式公园,集市民休闲娱乐为一体,增建多处建筑,添设儿童游乐场地,翻新中山纪念塔, 已经成为江阴市人气最旺的“城市大客厅”。新中山公园由学政历史文化区、生态休憩区和游乐活动区三大板块组成,其中,学政历史文化区最能体现江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江阴城市旅游业的新的亮点,也是江阴城市文化旅游的新品牌。  主要景点  孙中山纪念塔     民国14年(1925)10月,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江阴南菁、励实两校学生会在园内捐建孙中山先生纪念塔。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10月来江阴视察时,曾提出“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的口号,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民国19年更名为中山公园,从1925年沿用至今的“中山公园”的名称。现有孙中山先生纪念塔,为民国25年南菁、励实两校学生会重建,塔高5.40米,塔座有7棵石柱穿链卫护。现在这座塔已安放在一个大的玻璃罩中,被保护了起来,改变了它的简小的状态,增加了现代气息。  忠邦亭     忠邦六角亭,为纪念明末江阴典史阎应元而建。他率众抗清守城81天,与城共亡。清道光年间,江苏学政姚文田手书“忠义之邦”四字,嵌于南城门上。1937年,遭侵华日军炮击,只剩下“忠、邦”两字,被移置六角亭中。现将留存的“忠、邦”两字建成碑状,既成了一景,又保存了文物。“忠义之邦”是对江阴明末81天抗清的史实的评价,江阴当时不过是座只有10余万人的小城,由于江阴多的是炮台和壮汉,所以更象是一座要塞。在清军铁骑长驱直入,各大城市沦陷之际相继,江阴6万义民力拒24万清军于城下,孤城血战81天,连折清军3王18将,毙敌75000余人。后有对联云:“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杀敌,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江南一带流传着‘江阴的强盗无锡贼’的说法,也印证了这里了的民风之强悍。至今江阴人民仍以此为荣,感到骄傲。  心经碑  人文荟萃的江阴有“三奇”:千古奇人徐霞客、海内奇木红豆树和旷世奇碑心经碑。“游圣”徐霞客的“奇”在于他传奇的一生和那本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几乎所有领域的奇书——《徐霞客游记》;江阴顾山的红豆树“奇”在它是中国纬度最北的一株千年红豆树,“奇”在其它“生南国”的红豆树都是常绿乔木,而惟独它是冬季落叶乔木,“奇”在它被作为独科分支列入《世界植物大辞典》。奇人和奇树的“奇”通过资料就可以体会到,而心经碑的“奇”只有到了现场、站在它面前才能感受得到。    心经碑,为唐代异僧道松所书,碑原嵌砌在乾明广福禅寺弥勒殿大铁佛神龛后墙壁间,于明万历年间毁于大火。宋志称“观音大士木榻下,有草书心经满壁。”今碑为清嘉庆三年(1798)照摹本重刻。心经碑嵌砌在中山公园铁佛寺壁间,由6块长方形大青石拼组而成,通高2.87米,宽5.12米,上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卷,计279字,分13行坚刻,字体为狂草,笔走龙蛇,气势恢宏,结构严谨,字形多变。其中“多”字一撇长2.07米;“声”字径横宽达55厘米,最细一笔宽仅1厘米,粗笔宽达7厘米;全文有6字一笔长度均超过2米。各字上下左右大小斜正,相互呼应,一气呵成,书写刚劲有力,字体雄健古怪,而又婉转流畅;初看似反写,实为正书,奇妙异常。该碑不仅书法艺术高超,而且镌刻技法精湛,在光线折射下阴刻碑文却让人感受有浮雕立体之感,堪称中国现存古代碑刻之最,为我国古代书法和镌刻艺术之珍品。  千年紫藤    江阴中山公园引人注目的活文物--紫藤,粗大的枝干苍劲有力,势如盘龙虬曲,缠绕在钢架之间。这15株紫藤中有两棵相传是宋代所植,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故亦可称"寿藤",它比苏州拙政园内明代文征明手植紫藤早了将近五百年,因此更显得珍贵。白居易有诗盛赞这种植物,江阴人十分崇拜紫藤,每年的春节起都要来看紫藤,常年络绎不绝。江阴中山公园内的千年紫藤,由于年岁悠久和近年气候变化较大,不再年年按时盛开。开花的年份,在3-4月可见到别样的千年紫藤,它的根枝遒劲,虽经千年风雨却仍坚硬,开出的淡紫花朵,牵扯出满枝芳馨,因传说为僧人所栽,有人称它在“倾吐隔世的梵语”。  孙中山 (1866~1925)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 详细++  澄江街道  澄江街道地处江阴市中心城区,是江阴市委、市0所在地及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24.3平方公里(含新城东办事处),下辖49个社区居委会和22个村民委员会,2008年末有户籍人口22.9403万人、外来人口10.8458万人。 澄江自古人才彪炳,孕育过“刘氏三杰”、教育家吴研因、爱国高僧巨赞、中国中草药化学研究先驱赵承嘏、“中国机器人之父”蒋…… 详细++  孙中山 (1866~1925)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 详细++  澄江街道  澄江街道地处江阴市中心城区,是江阴市委、市0所在地及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24.3平方公里(含新城东办事处),下辖49个社区居委会和22个村民委员会,2008年末有户籍人口22.9403万人、外来人口10.8458万人。 澄江自古人才彪炳,孕育过“刘氏三杰”、教育家吴研因、爱国高僧巨赞、中国中草药化学研究先驱赵承嘏、“中国机器人之父”蒋…… 详细++

鹅鼻嘴公园

鹅鼻嘴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景点级别:3A  景点介绍:"山环芙蓉城,私怪鹅鼻状"。美丽的江阴要塞景区(鹅鼻嘴公园)位于江阴长江大桥西北部,距市区一公里,逶迤蜿蜒多姿,形如鹅伸鼻江中而得名。  景区占地1280亩,以山体为主,森林茂密,野趣浓郁。江阴要塞风景区由鹅山景区(原鹅鼻嘴公园)、大湾景区、东山景区三部分组成,雄伟壮观的中国第一悬索桥横贯旅游区中部,形成以大桥为标志性景观,明清古炮台、要塞森林公园相匹配,拥有江尾海头、澄江古渡、鹅鼻积雪、盘古流泉等四十个景点的大森林、大花园、大博物馆格局,立体旅游蔚成大观,别具魅力,吸引万千游人。  置身要塞景区,得到的享受是多层次的。入山门、看神龟、越仙鹅洞、听传说故事,你会感受到鹅山之神奇;凭吊"霞客寻源"、唐公碑,谒咏江诗碑、摩崖石刻,你能会悟古文化的璀灿光芒;被长江冲刷历史风云际会的古渡口、渡江第一船、石湾古炮等文物古址,带给你的是怀古之幽思;古鹅鼻积雪、看听潮阁,临江品茗,仰看云舒、俯瞰水湍水缓,听涛声阵阵、佛习习江风、俨若仙境;沿江滨栈道,"寒江独钓"、水边渔网、渔猎烧烤,顿使你回归自然,情生野趣;在各式小木屋小憩,将让你体验到真正的渡假感受;登上观光塔、望江楼,极目千里,雄伟壮观的中国第一桥横空出世,气势磅礴,大江两岸,一马平川,尽饱江天一色,江桥一体奇观;随观光游轮劈波斩浪,领略号称黄金水道上江海锁钥的黄山全景,你会看到在水天相接处峰峦突兀江心,似一把碧色巨钥横阵在江海门户上,尽显威严伟之美......  江阴要塞景区,一幅绚丽的画,一座秀美的园,她因山而势,将楼、亭、阁、廊等组成的建筑群落与山、水、桥、炮等人文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虽由人作、宛若天成,成为人们旅游、渡假、休闲的理想之地。  交通路线:江阴坐6、8路公交车  门票价格:25元/人  地址:无锡市江阴市黄山路288号  类型:城市公园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510-86851598  开放时间:  9:00-16:30    澄江街道  澄江街道地处江阴市中心城区,是江阴市委、市0所在地及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24.3平方公里(含新城东办事处),下辖49个社区居委会和22个村民委员会,2008年末有户籍人口22.9403万人、外来人口10.8458万人。 澄江自古人才彪炳,孕育过“刘氏三杰”、教育家吴研因、爱国高僧巨赞、中国中草药化学研究先驱赵承嘏、“中国机器人之父”蒋…… 详细++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霞客故居位于徐霞客镇南阳岐村,始建于明代,占地116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现有房屋三进两侧厢。花厅布展介绍徐霞客的生平事略及其对岩溶地貌、水道地理的研究成果;正厅名“崇礼堂”;天井有徐霞客手植罗汉松一株。故居东南有始建于明代的胜水桥,相传徐霞客每次乘船出游,徐母都会在此送行。故居西南的晴山堂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壁间嵌砌石刻76块,其中有倪瓒、宋濂、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黄道周等大家手迹。晴山堂后园有徐霞客墓。  晴山堂在马镇南肠歧村。初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崇帧十七年(1644)毁于兵燹。石刻幸存,后移于徐氏宗祠壁间。1978年,在村南璜溪河畔重建晴山堂。堂坐西朝东,三面环水,占地538平方米。仿明式建筑,3间敞连,10架进深,古色古香。正中“晴山堂”匾额,为朱穆之所书,前置1.8米高徐霞客母子塑像,南、西、北壁间嵌砌着晴山堂石刻76块、《晴山堂帖叙略》木刻2块。   徐霞客墓在晴山堂后院。仿明式移葬墓。1978年从马湾迁入,1985年按《徐氏宗谱》 所附墓制图重建。墓地面积754平方米,墓圈青石砌就,高1.50米,墓围7.93米,土堆坟尖高0.37米。墓坐西朝东,竖有清初花岗石原碑,碑高1.20米,宽40厘米,碑顶横书阴刻“十七世”3字,中间直书阳文“明高士霞客徐公之墓”。碑前有青砖侧砌铺成的祭台,长6.20米,宽4.90米。祭台前立有1尊高2.7米的徐霞客全身塑像。塑像左右两侧各立卧式纪念碑1块,左为-题词“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右为周宁霞撰文、潘琪所书徐霞客塑像碑文。墓园内遍植松柏花卉,并有鹅卵石小径环绕。   胜水桥在晴山堂东首。始建于明,民国13年(1924)重建。桥长19.40米,宽2.5米,高3.20米,麻石单孔石板桥,南北走向,有石阶24级。桥顶东西侧各有阳刻“胜水桥”3个楷书。桥墩两侧石柱上刻有桥联,均为阳文,内联“曾有霞仙居北宅,依然虹影卧南阳”,外联“胜境重新,舟驶人行通海宇;水影依旧,清流激湍映天然”。据传,徐霞客每次乘船出游其母亲都要到此送行。  晴山堂石刻砌嵌在马镇晴山堂壁间。晴山堂原系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为纪念其 母重病痊愈在老宅旁所构筑。徐霞客为晴山堂及《秋圃晨机图》求人所作的赋引诗文,连同祖上徐麒留下的名家墨迹共85人94篇,镌刻于石。其中有元代倪瓒,明代宋濂、董其昌、米万钟、李东阳、文征明、祝允明、黄道周、顾鼎臣、高攀龙、倪岳、吴宽等名重海内的书画家、文学家及士大夫的手迹,计76块,保存完好。     徐霞客 (1586~1641)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人。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徐霞客游记》中对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都有记载。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徐霞客不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文学…… 详细++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   徐霞客镇  徐霞客镇(XūxiákèZhèn)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南部,面积110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700公顷,户籍人口10.725万,镇人民0驻地在璜塘金凤中路67号,在市0驻地向南24千米处。东接祝塘镇、周庄镇,南邻无锡市惠山区堰桥镇,西至青阳镇、月城镇,北靠澄江镇、云亭镇。辖北渚村、马镇村、湖塘村、红星村、上东村、璜东村、阳庄村、金凤村、璜塘村、方园村、新须毛村、…… 详细++  徐霞客 (1586~1641)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人。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徐霞客游记》中对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都有记载。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徐霞客不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文学…… 详细++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   徐霞客镇  徐霞客镇(XūxiákèZhèn)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南部,面积110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700公顷,户籍人口10.725万,镇人民0驻地在璜塘金凤中路67号,在市0驻地向南24千米处。东接祝塘镇、周庄镇,南邻无锡市惠山区堰桥镇,西至青阳镇、月城镇,北靠澄江镇、云亭镇。辖北渚村、马镇村、湖塘村、红星村、上东村、璜东村、阳庄村、金凤村、璜塘村、方园村、新须毛村、…… 详细++

江阴君山寺

江阴君山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君山寺的前身是江阴乾明广福禅寺。据史料记载,该寺初为二院。一为唐乾贞(927-928)时建,名崇圣。宋太平兴国(976—983)赐额乾明。二为北宋至和(1054-1055)时建,名华藏,为乾明子院。治平(1064-1067)中,赐名寿圣。南宋绍兴(1131—1162)中,改广福。乾道九年 (1173)始并为一寺。该寺殿阁崇严,规制宏敞,为邑中诸刹之冠。僧令司(即今佛教团体)设在其中。千百年来,历经兴衰,最后毁于太平天国战争。一代诸山领袖,就此衰落。乾明广福禅寺原址在现城中民运巷、中山公园、澄江福地一带,现已成为繁华城区。然其址尚存有千年古膜、四眼古井、心经碑刻等佛宝古迹,并得到妥善保护。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满足信徒开展宗教活动的需要,江阴市人民政府特辟君山宝地50亩,易址重建乾明广福禅寺(简称君山寺)。  君山位于江阴市区西北端,背临长江、海拔 72,5米,面积40.4万平方米。旧名瞰江山,后以春申君得名:旧志称“此山隆起平踌,拱枕大江,邑中诸峰、四面环拱。北眺维扬,南挹姑苏、 乐望海虞、西跨京江,为一方之大观,列群之雄胜。”在此山建寺,取山色之美,揽形胜之优,呈祥瑞之气,显仙境之灵,具有得天独厚之地理优势。  君山寺重建工程立意旨在扬古刹灿烂、创新寺辉煌,刻意建成“苏南名刹、港城名胜、旅游名景”规划设计以君山南坡(向偏西南)山脊为中轴线,开辟五级台地,按佛教规制由下而上依次布置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山顶建菩提塔,左右附设祖师殿、罗汉 堂、经堂、禅堂,层次推进,蔚为壮观。因规 模宏大,决定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1993年开始艰巨的地形改造,并以大雄宝殿为标志推进一期工程建设。大雄宝殿在1996年2月6日奠基,1996年10月上梁,1997年竣工,这期间又相继建成了大殿前平台及天王殿、山门、祖师殿等主要殿宇。至此君山寺已初具规模,雄姿显现,具备了举办大型宗教活动和接待海内外旅游团的能力。  如今从宽敞的城市干道君山路走近君山寺,抬级而上进入山门,沿中轴线向上的各进殿宇都是 明清风格,敦厚稳重,飞檐翘角,屋面均采用黄色琉璃瓦铺盖,更显得金碧辉煌,熠熠生辉。山门上的“君山寺”,“天王殿”匾额为松纯大和尚亲笔所题,字体端庄浑厚。殿高22米,建筑面积达 925平方米的大雄宝殿巍然耸立,飞椽重檐下的“大雄宝殿”匾额,则是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的墨宝。大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三尊大佛,中间释迦牟尼佛法身净高6.8米,法相庄严慈祥。东西两侧为二十四诸天彩绘塑像。殿后正中为汉白玉海岛观音立像。大雄宝殿东西外墙面镶嵌着两幅大型浮雕,东侧为释迦牟尼佛说法场景,西侧为十方佛像图,场面十分壮观。

赞园

  赞园位于江阴市东的贯庄村,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约合22.2亩),分为巨赞法师纪念堂、巨赞故居和巨赞文化园三个部分,于2008年3月18日奠基开工建设,2008年11月份正式开园,赞园主体建筑采用清末民初江阴民居建筑风格,在恢复巨赞法师故居的基础上,统一风格,辅以点缀园艺景观小品。  巨赞法师是深受海内外敬重和爱戴的当代著名佛教高僧、佛学家、佛教教育家和爱国活动家,是中国新佛教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和中国佛教协会创始人之一。巨赞法师是我国当代佛学界的泰斗,杰出的宗教领袖,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巨赞法师是被邀请参加天安门城楼观礼的唯一僧人代表。  巨赞法师纪念馆原址位于君山寺内,后搬迁至此。巨赞法师纪念馆是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一落三进建筑。正厅上面的匾额“巨赞法师纪念馆”由我国当代书法家张瑞龄题写。正厅匾额“道契真如”由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题写。“道契”是说一-行,思想一致,真如是佛教术语。是指脱离一切俗物,达到自由的心境。  巨赞1927年在上海大夏大学读书时认识田汉。抗战时期,又在南岳、桂林共同相处,成为知心朋友。巨赞发起成立南岳佛道救难协会,田汉赠诗巨赞。巨赞在桂林创办《狮子吼》杂志,田汉热情支持,撰写稿件。1942年年底,巨赞《寄怀桂林田汉》诗云:“崎岖山下路,恻怛佛家情。对镜憎华发,年来白几茎。”1950年,田汉为巨赞题诗。田汉-中受破孩致死,后平反昭雪,巨赞有悼诗。  1998年重建后的巨赞故居,为三间三进传统江南民居,门口植二棵罗汉松,墙门上金碧辉煌的“巨赞法师故居”题词气势恢宏,壮观夺目。巨赞法师故居六个大字,是松纯法师写的。松莼法师,常州天宁寺主持,君山主持,江苏佛教协会副会长,江阴市佛教协会会长,是巨赞佛学院毕业的第一批学生。  景区地址:江苏省无锡江阴市东外环路名贤路交汇处  乘车线路:江阴市内乘21路在赞园站下车;乘31、36等路公交在神宇科技站下车可达。  澄江街道  澄江街道地处江阴市中心城区,是江阴市委、市0所在地及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24.3平方公里(含新城东办事处),下辖49个社区居委会和22个村民委员会,2008年末有户籍人口22.9403万人、外来人口10.8458万人。 澄江自古人才彪炳,孕育过“刘氏三杰”、教育家吴研因、爱国高僧巨赞、中国中草药化学研究先驱赵承嘏、“中国机器人之父”蒋…… 详细++

长泾老街

  长泾老街的出现,初始于明代咸化年间(1465—1487),由长泾大族夏氏从习礼村定居于泾里,疏通东泾河、西泾河、并市河,逐成三泾为一水的泾水河,泾水南北两岸逐渐形成街市。至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规模大定,民益庶繁",成为江阴东南一大市镇。清康熙二年(1663),泾里定名为长泾镇。  为了方便南北两街之交通,从明代建市镇始,夏希明先建兴顺桥,其子夏良惠续建兴福桥,后有镇上贤达和政府陆续建有兴寿桥、兴隆桥,兴定桥(即原东木桥)、大福桥(蚕种场自用桥现已拆去)等石拱桥,如道道垂虹卧波,分外壮观。  长泾老街分为南北两街,皆长度为1.5公里,统称千米石板街。河南街从兴福桥至陈大同米行,延伸至牛腰坝;河北街从大福蚕种场至兴寿桥(即现在的虹桥)。街道两边,商号林立,店铺相望,皆为两层小木楼,临街人家大多有地楼水榭,石阶河埠头通向泾水河,而河边公用河埠头,皆为元宝码头,中间平台,左右石阶河滩,供汲水、洗涤、装卸货物之用。  老街的石板,都是山麻石,大小一式,规格统一,每块为1米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每块石板上都刻有标号。石板横铺南北向,旁有青砖为边,下有雨水通道,雨后街净,设计极为科学合理。数千块石块,成街,成景,成为一个个历史符号,成为一个个古代建筑印痕。南北老街联通一条条小巷小弄,有庙弄清、曹家弄、杨树弄、汪家弄、后街、祥东弄、南巷门、南街弄等,每一条弄堂,同样铺设石板,下为雨水通道。  老街两侧,临街为店面,后为厅堂,往往每户有三五进,天井中种植花木,客厅中悬挂字画,楼上卧室中有琴瑟丝竹之音,有书卷翰墨丹青之香。现保存张厅、宋厅、李厅、汪厅、黄石山墙(张大烈故居)、五房墙门(明代建筑)等明清建筑,每一处古建筑紧连石板老街,是石板老街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老街的一个个古老典雅的音符,是一幅幅老街的古朴浑厚的画卷。  长泾老街,是历史的积累和延伸;长泾老街,是市镇商贾居民、名流贤达数百年来共同创造的艺术杰作。风雨沧桑,南街于1974年因拓宽泾水河而去旧易新,然而北街面貌依旧,古韵古味,古风扑面,情韵动人,今日修缮,焕发青春。长泾老街   长泾镇  长泾,故称东舜城,江南古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考证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5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文字记载史。全镇面积5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6万,下辖12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长泾镇隶属江苏省江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苏、锡、常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北依长江,南临太湖,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这里四季分明、…… 详细++

江阴革命烈士陵园

江阴革命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江阴市革命烈士陵园地处风景秀美的黄山脚下,依傍山势,座北朝南,下设革命烈士纪念馆和渡江战役纪念馆。始建于1994年4月,建成开馆于1997年4月,占地36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绿化面积20000平方米,累计投资1500余万元。这是一座融合古今建筑风格的现代建筑群,庄重古朴,气势雄伟而肃穆,远远望去就象一艘扬帆远征,正乖风破浪、驶向胜利的渡江战船,令人浮想联翩。  走进革命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鲜花和绿树簇拥着的一块巨石,上面篆刻着江阴籍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的“江阴革命烈士陵园”8个大字。前行数米,是绿色小刺柏组成的“浩气长存”4个字,把人带进瞻仰烈士前特有的凝重肃穆的氛围之中。紧隔几米,竖着一堵壁刻,上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手书《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篇。在壁刻的北侧是一泓长方形的水池,水池东西两侧是55米长的壁刻长廊,汇集了江阴书法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咏颂江阴的诗词碑文。拾级而上,东侧是1100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纪念馆,1997年4月开馆展出,一组由“中共六大代表”蒋云、朱松寿、钱振标、茅学勤、陈叔璇五烈士组成的群雕,栩栩如生。馆内陈列着727位烈士的英雄事迹,展出的300多张照片和大量烈士的遗物最直观、最生动、最富有感染力地展现烈士英雄事迹。西侧是1100平方米的渡江战役纪念馆,1999年4月开馆展出,馆内陈列着165件革命文物、211幅图片,生动翔实地反映了渡江的整个过程,通过声、光、电现代布馆手段再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阔场面。再北上若干个台阶,是一片可容纳数千人瞻仰的平台,平台的中央,耸立着由3叶帆形建筑组成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所书,组成了江阴革命烈士陵园的主要象征。  江阴市革命烈士陵园开馆展出以来,始终以“褒扬先烈,教育后人”为宗旨,开展入党、入团宣誓、祭扫活动和成人宣誓等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充分发挥革命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独特作用,走进军营、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为江阴三个文明建设作贡献。

江阴绮山森林公园

  绮山森林公园位于云亭镇花山村和佘城村,建设面积共6380亩,由江苏阳光集团和云亭镇共同投资建设。它是连接绮山、花山的绿色廓道,设计时充分考虑生态功能和防护功能,同时体现应天河、白屈港河滨江景观特色。该片绿地结合山体地形作自然式布置,开挖了450亩的湖面,沟通绿地内所有水系,形成水上旅游线。公园内道路全部环通,总长31公里。绿化工程除湖景区外,苗圃种植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其中杉木园7万平方米,桂花园1.6万平方米,竹园5万平方米,行道树主要树种有28种、苗圃树主要树种有41种,种植苗木数量约150万株。  绮山森林公园中,青山绿水,碧水蓝天,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傍晚,晚霞、青山、山村、杨柳、绿景、健身人群、文化会所等融为一体倒映在人工湖的湖面上,若影若现,散发出迷人的色彩,更有一番情趣,既富有江南水乡特色,又富有城市风光,城乡一体,美轮美奂。  绮山位于江阴城区的东南,距离市中心约4公里,在原要塞和云亭交界处,高135.1米。相传吴王泛舟经过这里,看到漫山遍野野花茂盛,五颜六色,竞相开放,如同绮丽的丝绸(野花错绣如绮),绮山因此而得名。清代诗人祝纯瑕在《绮山》诗中不仅写到吴王游绮山的盛况及所见美景,同时又抨击吴王生活糜烂,出巡游山玩水时还不忘寻觅美人,诗是这样写的:“锦帆摇曳荡轻舟,树影山光到处留。怪少吴宫采莲曲,美人还在百花洲。”  古时绮山有秀丽的自然景色,有很多景观,寺庙林立,山上原有白云庵、虎砺石、善利泉等名胜古迹,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踏青郊游的好去处,吸引了很多江阴的文人墨客来此游览。明代藏书家、出版家常熟毛晋曾专程来绮山游览,并留下诗篇。  景区地址:江苏省无锡江阴市云亭街道云南路附近  乘车线路:江阴市内乘76路公交在绮山森林公园站下车可达。

黄山湖公园

  黄山湖公园  黄山湖公园是国家的AAAA级旅游区,位于江阴黄山南麓,倚山枕江,与鹅鼻嘴公园、长江公路大桥和龙涛国际乡村俱乐部等组成江阴要塞旅游度假区。黄山湖以1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为主体,取土成山,依山起势,因势理水,临水造景,显示雄浑博大的气势和澄澈清明的意境。黄山湖为全开放式公园,总投资l.6亿元,占地35公顷,其中湖面15公顷,绿地面积15公顷,其他配套设施5公顷。  整个公园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自然生态是黄山湖公园的一个重要主题。公园由广州筑原设计事务所设计,由上海园林工程公司和深圳北林地景园林工程公司建设,上海外建建设监理咨询公司监理,2004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黄山湖追求生态环境、田园诗意与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  四大功能区,二十余景以湖为中心,西边是水边景观区:对弈角远眺,桥下黄金水道,千帆竞发,看远处则是江海门户,锁航要塞,是为兵家必争之地。登云月桥,热情豪宕;步澄观桥,大彻大悟;漫步圣堤两岸,极目远眺,一桥横空出世,飞架南北,江桥一体,江天一色极富雄伟壮观之姿.东边是水边活动区:金沙湾嬉憩,忘情开怀;磐石飞泉,清音委婉动听。置身东方之舟广场,云帆塔、云帆阁、银珠港和大观台,充满港城气息;湖中游船游艇、水上自行车,泛游荡漾;鱼鹰表演,领略水乡风情;水上舞台、流水餐厅饶有现代生活趣味。  东西两区动静各异,魁力无限。南边是广场活动区:穿越樟林大道,绿意生机盎然;品茗郭璞草庐,吟咏“半乡半郭村舍,半山半水田园”的诗境。水生植物区:涵春坞、秋水潭;呈现自然生态;烟雨廊桥,凭添浪漫情致。黄山湖公园水秀山青,林幽石奇,以其宜游宜居的生态理念,演绎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章,成为江尾海头的翡翠碧玉、现代港城的风情画卷。  地址:无锡市江阴市崇安区公园路88号  类型:城市公园湖泊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510-86852928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黄山湖公园   澄江街道  澄江街道地处江阴市中心城区,是江阴市委、市0所在地及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24.3平方公里(含新城东办事处),下辖49个社区居委会和22个村民委员会,2008年末有户籍人口22.9403万人、外来人口10.8458万人。 澄江自古人才彪炳,孕育过“刘氏三杰”、教育家吴研因、爱国高僧巨赞、中国中草药化学研究先驱赵承嘏、“中国机器人之父”蒋…… 详细++

大福蚕种场旧址(长泾纺织博物馆)

  大福蚕种场位于江阴长泾镇老街最东端,是由长泾镇民族资本家宋楚英、宋楚材两兄弟于国民十七年创办。民国十七年,宋楚材联合友人袁瑞甫、华孟英等集资法币38500元,以每千元为股,共计38.5股,在长泾南街东首野坟冈创办“大福蚕种繁殖场”。共建有蚕室两栋,簇室3栋,冷库1座及制种辅助用房等共104间,建筑总面积3559平方米。聘苏州浒墅关蚕桑专科学校教授姜白名为总技师,招收职工181人,年产优质杂交蚕种50000多张,以“帆船”牌注册商标,产品远销苏、浙、沪和新疆等地。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又扩建了原种生产部。那时的大福蚕种场,已是江浙一带蚕种制种业的“龙头”企业。民国二十五年,宋楚材又投资在大福蚕种场的河北东街增办了“大福二场”。建造了两栋标准化蚕室,都是地下一层,地面两层半的建筑格局,其他辅助设施用房两栋,共124间,建筑总面积达5346平方米。所有建筑都以连廊沟通,蜿蜒曲折,其间小院错落,深邃幽雅,极其江南水乡民居的建筑风格和时代特色。抗战时期,在日机的轰炸下,场内被毁房屋一百余间;二场曾一度被日伪军所占据。蚕业生产处于萧条期,大福蚕种场几濒倒闭。  解放后,大福蚕种场走上了恢复生产的道路。在修复被毁房屋的同时,又先后建起了蚕室、簇室、地下储桑室、机冰冷库和一百余间辅助房屋,并增添了加温设备,具备了催青孵化的育种能力。1956年,公私合营开始,云亭双利蚕种场并入大福,更名为“公私合营大福蚕种繁殖场”,后又更名为“国营江阴市蚕种场”,这时蚕种场建筑面积已达12000平方米,至上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产出蚕种五万七千多张;1995年时,最高年产蚕种大一十六万八千多张,为我国丝绸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江阴兴国公园

  兴国园坐落于江阴市中山南路与南街十字路口的西北角。兴国园古朴典雅,历史悠久,是一个景观精致的园林公园。兴国园原本无园,因保护古塔而萌生建园。兴国塔位于市区南街,建于北宋太平兴国(976—983)年间,原为太平兴国教寺之7级浮屠,楼阁式砖木结构。元至正年间遭战火毁坏。明正统年间修复,塔身增为9级。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塔内架木及顶毁于火灾。民国14年(1925)1月26日,直奉军阀混战时,奉军发炮中残塔之巅,遂成钢笔尖形。  解放后数次维修,现6层以下仍为宋时原物。2002年,市政府将兴国园建设工程列入十件实事项目,由江阴市园林旅游局组织实施。明确了以兴国塔为中心,以宋代园林风格特色的文化建园理念。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常熟古典园林建筑工程公司中标建设。于2002年7月8日动工,2003年1月28日竣工。兴国园建设,搬迁了江阴职业高中和拆除民宅共2.5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建设的。  新建成的兴国园,东至中山南路、南至南街、西至兴国巷、北至青龙巷,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共分为凭吊纪念区、怀古赏景区、诗文化景区三大功能区。开挖了水池,种植了绿化,新建了广场,制作了大型浮雕,再现了江阴已消失的“善政桥”、“圣母桥”、“小虹桥”、“太平桥”、“暨阳桥”、“进贤桥”、“鸿渐桥”等7座古桥,建造了以历史文化传承为脉络的大雅堂、椒山亭、磬音亭、鱼声阁、悔余庵、颐春阁、上湖草堂等仿古建筑。成为现代都市的一座“城市绿洲”,怀古赏今的教育基地,市民休息、健身的极好场所。  景区地址:江苏省无锡江阴市中山南路58号(近南街)  乘车线路:江阴市内乘128、15、16、23、29、30、37、38、53、76等路公交在兴国公园站下车即到。

泰清寺

泰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泰清寺坐落于江阴城东20公里的鸡龙山麓,华士镇向阳村境内。南临“天下第一村”江阴华士镇华西村,北靠向阳度假村。泰清寺又名太清寺,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公元238-250年)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东吴大帝孙权之母吴国太所建(孙权之母吴国太在江南建有七寺八塔,泰清寺就是其中之一)。  唐天估三年(906),民人戴思逵、陆顿相谋,召僧徐灵祀立为刹。宋景德四年(1007)真宗赵恒赐额“景德院”。天圣三年(1025)更名为“泰清院”。元至正年间(1341—1367),开山僧宗愿更名为“泰清寺”。  明洪武元年(1368)重建“泰清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太祖敕令归并天下寺庙,凡龙砂以南,西起花山,东至顾山的东南乡各庵寺业林11座尽并入泰清寺。是时,裹人李侄施米百石移造泰清寺佛殿。成化元年(1470),住持僧德濡重修殿宇廊庑。邑人户部郎中卞荣撰《泰清寺重修碑记》,并刻有"泰清寺重修记"碑文一块。碑刻现存寺内。鼎盛时期共有殿宇5048间,山门设在太石桥,寺僧开闭门户,需策马而行。明贡鹤桢《遇泰清寺》诗云:“入奄不见人,但闻鸡犬声,移步松江间,山僧归绝献”,以后几经过破落,几经修复。  清康熙三十六年,僧人浩然募建大殿,雍正十二年重建天王殿,道光七年僧人达如重建后院。至清咸丰十年(1860)毁尽兵灭。后又经兴衰,渐起破落。同治四年(1865)李周良捐资重建。民国9年(1920)泰清寺捐田18亩,创办皇始小学,19年(1929)时有寺房50余间,寺中佛像已捣毁一空,曾设县立农民教育馆。24年(1935)时有地10亩,寺房40间。寺僧香火、田产以及地方捐助,用于地方教育。1937年,日军入侵江阴,泰清寺遭到严重破坏,殿宇被毁,主持净玉被杀。时因修建澄琴公路而北移缩小,此后,寺院年久失修,日趋破落。  解放初,寺僧仅2人,政府划给山地以生产自给,尚存大殿,天王殿21间。文革中,泰清寺的佛像全部被毁,寺僧遣返,仅存大殿、天王殿数间寺房。佛教活动停止。  1993年江阴市人民政府批准重修泰清寺,恢复佛教活动,由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圆明讲堂主持明旸法师亲笔题额“泰清寺”三字,并题山门楹联一幅:“泰岳高千丈一尘不至菩提地;清净古道场万善同归般若天”。如今欣逢盛世,古刹呈春,殿宇巍峨,法相庄严,佛事兴旺,泰清寺瑟华西风光相映成辉,乃江南旅游胜地。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华士镇澄鹿路  乘车线路:江阴市内乘202、203、205、222等路公交在泰清寺站下车即到。  华士镇  江阴市辖镇。宋、元时为当地棉花市集,曾称花市。1949年为华墅镇,1957年建华墅乡,1958年改公社,1962年复改华墅镇,1965年更名华士镇,1984年改乡,1985年复设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江阴市城区25公里、无锡市区46公里。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5.8万。澄鹿公路横贯镇区东西,接华陆公路、华西公路,秦清河东西流经镇中部。辖华西、向阳、华士、华明…… 详细++

嘉茂国际花鸟园

  嘉茂国际花鸟园位于江阴市青阳镇。2007年上海升力投资、利安达集团投资兴建升泰现代农业园,农业园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农业”为一体的都市农业园,嘉茂国际花鸟园是其中最富特色的一景。花鸟园以“花、鸟、鱼、禽”的现代化生产、培育、养殖为主要中心工作,分吊花厅、莲花厅、如意岛、鸟览厅四大功能厅。  吊花厅所有花卉都是从日本引进的名贵花卉,有球根海棠、吊挂金钟、凤仙花、常春藤、天苎葵、杜鹃等12大类百余种,其中尤以球根秋海棠和吊挂金钟较为有名。  鸟览厅中,左手打造的是模拟沼泽湿地,主要养殖的是鹤类、鹳类等大型涉禽,如丹顶鹤、东方白鹳、蓑羽鹤、灰鹤、大白鹭、琵琶鹭;右手打造的是模拟沙漠环境,主要养殖飞鸟、走禽等,如亚历山大鹦鹉、各类观赏鸽、金丝雀、红嘴山雀、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白鹇等。  如意岛模仿自然生态,打造了一个上有飞鸟、中间有游禽、下有游鱼的纯自然鸟园,主要有牡丹鹦鹉、玄风鹦鹉、百灵、喜鹊等飞鸟16余种;黑天鹅、白天鹅、鸳鸯、针尾鸭、鸿雁、赤木麻鸭等游禽18余种;还有绿孔雀、白孔雀、锦鸡、贵妃鸡、芦花鸡、锦鲤、观赏鱼等。  莲花厅主要有印度红莲、粉莲、紫莲、黄莲、热带水生植物等,水里有嬉戏的红鲫鱼。嘉茂国际花鸟园在为游客提供自己生产的农产品销售的同时、游客还可以尽情享受、休闲、观光、餐饮服务。  景区地址:江苏省无锡江阴市青阳镇霞客大道  乘车线路:江阴市内乘501、502、512环线等路公交在悟空寺站下车可达。  自驾线路:自驾的游客上-在锡澄高速路段的璜塘收费站下,在第一个路口右转至第一个红绿灯处右转,直行至-处右转既到。  地址:无锡市江阴市青阳镇霞客大道与新青璜路交界处  类型:动物园植物园  电话:0510-80283777  开放时间:  09:00-17:00。

江阴高新区(城东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杨市社区

----

东新社区

----

肖山社区

----

山观社区

----

长山社区

----

滨江社区

----

双牌社区

----

石牌社区

----

金山社区

----

锦隆社区

----

许姚村

----

团结村

----

红岩村

----

金童村

----

勇峰村

----

山源村

----

洪流村

----

寿山村

----

任桥村

----

白沙村

----

心经村

----

香山村

----

杨宦村

----

长山村

----

陈桥村

----

山观村

----

安全村

----

朝阳村

----

江虹村

----

江海村

----

胜利村

----

双牌村

----

杨市村

----

石牌村

----

江阴高新区(城东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