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徐州 >> 云龙区 >> 大龙湖街道

大龙湖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徐州汉文化景区

徐州汉文化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为中国西汉物质文化的杰出代表——徐州汉兵马俑和狮子山楚王陵自成功发掘并对外开放以来,以其“粗犷、雄浑、博大、超越”的汉文化精神享誉海内外,成为“两汉文化看徐州”的窗口。徐州汉文化景区位于徐州市区东部,风景优美,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最大的主题公园,主要包括楚王陵、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为主题的三个博物馆,以及解忧公主纪念馆、贵族陪葬墓、骑兵俑坑等景点。它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历史文化胜迹与山水美景交相辉映,创造了人文自然并举,历史现代共生的现代精品旅游区。  核心区主要以“两汉文化”——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汉文化交流中心三个博物馆、羊鬼山展亭(王后陵)、水下兵马俑博物馆为代表,通过对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挖掘、修复和保护,重现汉文化精髓;外延区包括汉文化广场、市民休闲广场、棋茶园、考古模拟基地、划草场等,通过建设独具特色的景观、景点和配套设施,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丰富的参观游览路线和休闲娱乐场所。  景区内的园艺绿化也堪称一绝,先后投资2200多万元,在景区栽植银杏、国槐、栾树等大型乔木40余种、2.6万棵,桂花、梅花等灌木2.8万株,草坪13万平方米,营造出了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季相交替的景观群落,将山园融为一体。景区二期工程主要是建设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包括解忧公主纪念园、刘氏宗祠、竹林寺、仿古文化街等项目。汉文化景区三期工程将把景区内原有的文物资源,挖掘其内涵,拓展其延伸,丰富其陈展形式及效果,与一、二期互为补充,真正将汉文化景区打造成为一个集历史博览、观光游览、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汉文化保护基地和特色鲜明的世界级名园,成为徐州乃至江苏的金名片,“传承汉代文明,弘扬民族精神”。  地址:徐州市云龙区兵马俑路1号  类型:博物馆陵园/墓地历史建筑寺庙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5-6小时  电话:0516-83566263  官方网站:http://www.hwhjq.com/  开放时间:  8:30—17:00(夏季)8:30-16:30(冬季)

徐州滨湖公园

徐州滨湖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滨湖公园,坐落在徐州市西南风景秀丽的云龙湖畔,东接云龙山,西连韩山,南依云龙湖,北靠市民广场,三面青山叠翠,一湖波光浩渺。滨湖公园以回归自然为主题,分为东西两园,东园以动为主,集休闲旅游与健身娱乐为一体;在青草茵茵与绿树掩映之间人工作品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各景点高低跌宕,错落有致,游乐设施新奇刺激,极富动态之美;西园以静为主,欧式建筑和中式园林有机融合,相得益彰,散发独特魅力。  滨湖公园作为云龙湖山水文化的中心自建成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客3000余万人次,先后有10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考察,成功举办了三届亚洲铁人三项赛、第五届全国冬泳锦标赛、中国滑水精英赛、全国摩托艇锦标赛等重大赛事活动近10次。  开放时间:  全天  地址:徐州市云龙区云龙湖风景区  类型:城市公园山湖泊  等级: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516-560901,0516-5609012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徐州竹林寺

徐州竹林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竹林寺,徐州八大古寺之一,坐落于徐州市和平大桥东首的骆驼山,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历史。竹林寺初名青园寺,净检法师应邀驻锡青园寺,晋穆帝“敕改”为竹林寺。据南朝梁朝宝唱所撰《比丘尼传》记,中国第一个依戒律削发受戒的比丘尼是洛阳竹林寺的净检。净检俗姓仲,名令仪,彭城(今徐州)人。洛阳竹林寺是中国第一座供女性出家人修行的寺院,徐州竹林寺则是中国第一比丘尼道场。徐州竹林寺于2009年9月落成开放,明道法师应邀住持。2013年成为国家3A级景区。  

戏马台

戏马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6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城南里许的南山上,构筑崇台,以观戏马,故名戏马台。历代在台上营建了不少建筑物,诸如台头寺、三义庙、名宦祠、聚硅书院、耸翠山房、碑亭记等。   景点介绍  戏马台是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6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城南里许的南山上,构筑崇台以观戏马,故名戏马台。  戏马台依山岗地形,逐步上递,错落有致。历代在台上营建了不少建筑物,诸如台头寺、三义庙、名宦祠、聚硅书院、耸翠山房、碑亭记等。戏马台北侧有曲廊、追胜轩、集萃亭和系马桩、鸟骓槽等景点。曲廊内嵌有历代文人雅士吟咏戏马台的诗词石刻50余通。  戏马堂是主殿,堂周环以回廊,24根丹柱绕堂排立,四壁为雕花窗棂。堂中屏风为“秋风戏马”图;反映当年项羽在虞姬陪侍下,观看士卒驰马操练的场景。东配殿的壁画,由144块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砖坯雕刻烧制而成,长9米,高2米。项庄舞剑画面,描述了当年鸿门宴的紧张气氛。西配殿为一大型壁画,勾勒了兵败垓下后霸王诀别爱姬的离愁场景。  由于戏马台地势较高,登台四眺,古城尽入眼帘,所以也是徐州市区观景的好地方。  交通  火车站乘19路到戏马台下车。  地址:徐州市云龙区户部山项王路1号  类型:古迹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516-83827740  开放时间:  夏季:8:30-17:00,冬季:8:30-16:30

云龙山兴化寺

云龙山兴化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兴化寺是苏北地区闻名遐迩的古刹,位于景色宜人的徐州云龙山东麓。该寺缘北魏大石佛修建而成,灯燃千载,历久不衰,现为苏北第一大丛林。  云龙山乃中国五十大名山之一,位于徐州城南三里。山有九节,蜿蜒如龙,逶迤数里。宋代大学士苏东坡在《放鹤亭碑记》中,对云龙山曾有这样的描述:“春秋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云龙山又名石佛山。石佛指山巅石佛像,即北魏大石佛。“躯高三丈余,左右侍卫小佛像,皆凿石所为。”  有关云龙山石佛。据《州志》载:“正平元年(公元451年),北魏拓跋焘率30万大军南下侵宋,驻扎于云龙山、戏马台一带,攻彭城3月不下,其士卒闲暇,用兵器依崖而凿,时只雕一佛头,方面大耳,法相庄严,人呼佛头岩。”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知州王黾承为石佛续凿两臂及胸,成阿弥陀佛半身像,像高三丈六尺余,左右近千尊小石佛和有关佛教故事的摩崖石刻均为唐代所作,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兴化寺的庙宇,据兴化寺碑文记载,宋梁时代此即有庙,后失修葺而倾圯。明洪武戊寅年(公元1398年),高僧胜吉缘山构宇,建大殿覆盖石佛。明宣德已丑年(公元1426年),正殿焚于大火,殿堂残缺,石佛独好。  明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住持僧文安扩大殿五间,殿依崖而造,顺山而成;前壁高三丈有余,而后壁仅三砖叠成,高尺许;整体设计奇绝,建筑巧妙,荟萃古典建筑之精华,故有“三砖殿覆三丈佛”之称,为历代名人所咏叹。  明成化丁未春(公元1487年),太监高公瑛等游兴化寺,见寺院倾圯,不胜惋惜。后由高公瑛倡议,各方资助,复使鼎新。大殿日光霞彩,顿还旧观。  文安圆寂,石佛寺又现断壁颓垣状。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606年),宁波天童寺密云悟祖禅师,往朝五台,游燕都胜迹,路经彭城,见石佛寺冷落,发心修葺,遂派法孙谷庵来彭城化缘置办斋田,修缮兴化禅寺,重燃香灯;后经天池、奎章、月天、舍珠、汰广、登洲、善堂、妙源、仁山、效周十一代住持,香火延续至六十年代初期。  1966年,“文革”开始,历经沧桑,灯燃千年的兴化禅寺,经书被烧,法器被劫,大石佛被砸,两旁近千尊小石佛被毁坏殆尽,效周老和尚被批至死,寺庙由园林部门管理使用。  1986年1日20日,徐州佛教协会筹委会重新接管兴化寺。在养熙老和尚、隆启法师、果光法师的努力下,重塑法身,增置法器,焚香续灯,兴化禅寺从此得到复苏。  1998年9月,果光法师膺升兴化禅寺第十三任方丈,为重振祖业,提出对兴化禅寺的整体规划和改扩建设想。2001年8月,徐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立项;2002年12月兴化禅寺改扩建工程奠基,山门、天王殿、天桥、玉佛殿、十三层宝塔正式动工修建。  从西门入,游兴化寺,有月状山门。山门内外分别嵌有大理石刻“兴化禅寺”和“云龙古刹”八个大字。西山门北有碑廊,建于清末。廊壁满镶碑碣,共三十余方,其中唐太宗为玄奘法师所撰文《圣教序》碑,为碑中有珍品。  大殿两山墙之侧,各有耳旁,为钟鼓二楼,皆建于明宣德年间(公元1420-1435年)。北为钟楼,先悬铜钟,于“文革”时被砸,今所悬为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之铁钟,重约三吨,是兴化寺现存古文物之一;南为鼓楼,所置大鼓亦毁于“文革”,今置新鼓,僧众每日上殿功课钟鼓齐鸣,梵呗佛曲,令人陶醉。  钟、鼓二楼东,为南北罗汉堂。原为明宣德年间,高僧文安率徒所建,供奉十八罗汉。“文革”时,被-焚毁,后重塑。今北罗汉堂供奉西方三圣等诸像;南罗汉堂改为法物流通处,现十八罗汉供奉于大雄宝殿内。  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文安和尚曾于大殿前建弥勒殿三间,形成寺院院落。据兴化寺残碑,有“康熙丙辰岁十月一日,三韩祖文明重建弥勒殿”字样,知此殿曾一度修缮,又据《重修大佛寺前屋碑记》载:清同治时(公元1862—1874年),寺遭兵火和风雨摧残,台倾像落。同治七年(公元1869年),徐州镇中营游府孙文笠解囊乐助,又重建之。后又历经战乱及动荡,现弥勒殿无存。  弥勒殿北端曾建关圣祠(即伽蓝殿),据兴化寺碑文记:“以芙蓉亭改作而为之,其来已久,自晋梁沿及至今,檐阿颓废,垣墉萧然,众等遂慨然,有改旧为新,侈然创起之意。遂于顺治辛丑(公元1661年)由主持僧海济率徒重修之,现已无存。  伽蓝殿北端为白衣大士阁,今有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云龙山修建白衣大士阁记》立石据载:时主持僧性桂修建为三间”现荡然无存。  明万历年间,兴化禅寺寺院右端曾建永宁库,即“圆通宝境化所”。据载,有南北两座,“文革”前,左端被毁,右端建天王殿时被拆。据康熙壬戍四月立石,《修建永宁库记》载:历代名山巨刹,供奉梵像,皆为笃信檀福之基随喜瞻礼者敬奉香火,钱纸灰飞,若不置修宝库,践踏实有未安。”显而易见,那时香火旺极,僧众是为免受明宣德年间火灾之苦,而建永宁库。  古老的弥勒殿和永宁库所在的位置,如今已被雄伟的大雄宝殿所代替。1985年,养熙大和尚住锡兴化寺,发现大佛殿供奉的大石佛并非释迦牟尼佛,而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于是发愿重建大雄宝殿,供奉本师释迦牟尼圣像。大雄宝殿于1993年6月动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10米处的石崖上凿有释迦牟尼、菩萨、天王、力士、飞天、高僧、供养人等佛教人物造像,造像依山崖而凿成,上下分层,分组排列,气势壮观。雕刻线条流畅,人物丰满,潇洒而富有艺术魅力。后经考古学家考证,为唐宋时期的作品。1995年,该石刻被省政府定为省级保护文物;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该石刻提写了“唐宋摩崖石刻造像”八个大字,现镶嵌在摩崖石刻造像保护室的门额上。  唐宋摩崖石刻造像门旁北侧立有一块石碑,上 书“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为明万历丙申(公元1596年),信士夏绿焚香拜书,于佛诞吉日四月初八立石。唐宋摩崖石刻造像前八米处为原天王殿旧址,旧址向南有石阶,沿石阶而下,有“河山带砺”四字,苍劲有力,为道光戊戍桂(农历八月)周焘所书。描述登云龙山远瞩景色如画,即登山于此便会觉得“黄河如带,泰山如砺”。如今站在此处远眺,映入眼帘的是兴化寺的天桥、天王殿和山门,目前正在建设中。  兴化寺还有一南院。南院是方丈和僧众住宿禅修之处。共三进院落,今尚有房42间,分为藏经楼、祖堂、法堂、方丈室、板堂、茶房、斋堂、库房及僧舍等总称禅院。  禅院始建于明宣德年间,由高僧文安率信众助资而建,设计精巧,幽雅别致,历代僧人多加以修缮,至今保持厚有风貌。禅院曲径回廊,幽遂深远。过道门上嵌“鹿苑”、“光明”、“朗照”、“鹫峰”字样,笔力遒劲,洒脱超然,给人雅静舒适之感。  禅院的法堂前有一红漆抱柱,上有一著名楹联“坐破蒲团参透禅关潭印月,腾空锡杖洗清欲海钵生莲”。楹联描绘了僧侣在此虔诚修行,得智慧之悟的妙境。  禅院之西有“别有洞天”小景。由“竹林”、“洞天”、“小庐”、“花园”、“水池”组成。是僧人禅修之余,散步的场所。“竹林”北端石壁上,有清乾隆癸酉(公元1753年)季夏,彭城杨四知题“洞天”二字;另有我国著名书法家李一氓于庚申(公元1980年)所书的“洞天”,嵌竹林过道上。在“洞天”的东崖壁上还有清人杨四知还在清乾隆癸酉孟秋,为得真0师题诗:“洞天原是旧先天,在此遂缘是真仙,天作禅机何处觅,花香鸟语意无边。”此亦说明洞天小景别具一格的风韵。  竹林前为“洞天小庐”,“文革”时期,徐州市委书记汪冰石曾在此避难,现为徐州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兴化禅寺自建寺以来,几经重修,现已形成六进院落,内有大雄宝殿、大佛殿、天王殿、山门、三圣殿、藏经楼、祖堂、法堂、方丈室、客堂、斋堂、库房及僧舍等。进入新世纪以来,兴化禅寺在方丈果光法师的带领下,僧众团结一致,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贯彻执行“人间佛教”的宗旨,不断加强寺院建设。目前,兴化禅寺,焕然一新,曲径回廊,花木葱隆;一步一景,幽雅清净;晨钟暮鼓,香火兴旺;不仅被定为江苏省佛教重点寺院,还多次被评为徐州市“五好”宗教活动场所。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和平路云龙山

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

  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位于其西侧300米远的汉兵马俑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象征着卫戍楚王陵的部队,两处遗址距今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1984年12月,在徐州东郊的狮子山西麓发现了一组汉代兵马俑。经过考古人员的全面发掘,这支沉睡于地下两千多年楚汉军队撩开了神秘的面纱。狮子山兵马俑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共有博袖长袍的-俑、冠帻握兵器的卫士俑、执长器械的发辫俑、足登战靴和抱弩负弓的甲士俑等10余种4000多件。狮子山兵马俑既是汉代的艺术珍品,又是徐州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不仅对研究汉代雕塑艺术有极高的价值,对于研究汉代社会生活、丧葬制度、军制战阵都有着同样的价值。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楚王陵,这座楚王陵不仅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奇特的结构更是独树一帜,前所未有。墓0土了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其中不少文物是国内考古首次发现。尤其珍贵的是,科学工作者根据墓中残留的楚王遗骨,成功地复原了2100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交通乘5、49、58、60、71、605、608路车兵马俑站下。门票/开放时间楚王陵25元,兵马俑15元    江苏徐州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狮子山楚王陵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四干余件兵马俑是楚王陵的重要陪葬品,它发现于l984年,时隔十年后,发握了主人墓——楚王陵。楚王陵位于徐州东郊狮子山南麓,凿石为室,穿山为藏,墓室嵌入山腹内深达百余米。其庞大的规模、恢宏的气势、奇特的建筑结构,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墓0土各类珍贵文物二干余件(套),有金、银、铜、铁、玉、石、陶等质地,真中不乏倾城倾国的艺术珍品,如雕龙玉璜、弦纹玉环、雕花王尼、蜡虎纹王饰、镶玉漆棺、铜扁壶等,均是国内考古的首次发现。尤其珍贵的是,科学工作者根据王陵申残留的楚王遗骨,首次成功地复原了二干一百年前代楚王的形象。  兵马俑与楚王陵的发掘,对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西汉初年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现状,客观再现了楚国当时的历史面貌,不仅使徐州汉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填补了西汉早期汉文化研究的一大空白。发掘伊始,就被评为“95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徐州市云龙区兵马俑路1号  类型:博物馆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516-83566263  开放时间:  8:30—17:00(夏季)8:30-16:30(冬季)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票价包含在汉文化风景区套票内(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90元。

燕子楼公园风景旅游区

  燕子楼公园即原云龙公园,公园位于市区王陵路南侧,东临云龙山,南靠苏堤,向北楔入市区,面积361亩,其中水面面积120亩,是我市开发建成较早,紧靠市中心、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公园。年接待游客量170万次。  云龙公园在解放前是耶稣教和佛教墓地。1958年,徐州市人民政府为满足人民对文化娱乐活动的需要,发动全市人民义务劳动.  置水榭、辟花圃、堆山岛、建桥廊,广植树木,逐步形成了供游客游览观赏和市民休息的风景优美之所。  云龙公园采用自然是园林布局手法,有盆景园、知春岛、荷花厅水榭、假山花廊、花圃、游乐区6个景区。盆景园,又名“以林”,位于东大门内北侧,是我市独具特色的盆景专类园。总面积13800平方米,其中水面4300平方米,1982年建成开放。园内建筑为岭南派风格,山水相映成趣,景点错落有致,如诗如画,园中陈列和展出的3000余件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盆景作品,令人啧啧称奇。知春岛景区,面积500平方米,因多植迎春、春梅等早春花木,故名。   

云龙山庙会

云龙山庙会为文化旅游景点。    徐州云龙山,是游览胜地,古迹栉比,风光宜人。山西坡大士岩,每年农历二十九日值观音菩萨诞辰之日逢会,是苏北地区乃至淮海经济区影响最大的民间活动之一。  云龙山庙会俗称“云龙山会”,大士岩的观音会始于清康熙年间。当时徐州知州姜焯派人凿刻了观音像,信佛教者多来拜祭,久而久之形成观音会,民间称为云龙山会。十九日这一天,进供者、烧香者、乞子者、还愿者以及凑热闹赶会者、放风筝者潮涌而来,达10万之众,山路为塞,路外人满。大士岩院内外,男女云集,观音像前善男信女烧香膜拜者,一排动辄十数人,此未起而彼已伏。大士岩后的放鹤亭及山东兴化寺亦告人满。延至二十二、三日,仍有稀疏的香客和售物的小贩盘桓。  如今的云龙山会更富文化气息和娱乐色彩,歌舞表演、风味小吃,传统手工艺品异彩纷呈,热闹非凡。      电话  0516-83868109  门票  5元。观景台5元、兴华寺4元;上山索道15元/人,下山滑车10元/人。  景点位置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中山南路  

放鹤亭

  放鹤亭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山之颠,为彭城隐士张天骥于1078年所建。苏轼曾写过一篇《放鹤亭记》,用如椽之笔描绘了动人的放鹤图卷,使放鹤亭与云龙山闻名于世。自云龙山北门拾级登达第三节山顶,半月形院门门额上有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徐州知府田庚书写的“张山人故址”5个隶字。走进院门,有平坦开阔、铺有甬道的四方庭院,其东侧便是放鹤亭,飞檐丹楹,宏敞明亮。亭南北长11.95米,东西深4.95米,前有平台,周环游廊,十分优雅。  放鹤亭西侧有饮鹤泉,泉亭相依已逾千载。距放鹤亭南20米,饮鹤泉南10多米处,还有一座建在高耸之处的小亭招鹤亭,因《放鹤亭记》有招鹤之歌而得名。招鹤亭为砖木结构,小巧玲珑,檐角欲飞,是登高远眺的好地方。放鹤亭、饮鹤泉和招鹤亭这三座古迹有着密切的关系。   

云龙公园

  云龙公园位于市区王陵路南侧,  在解放前是耶稣教和佛教墓地,1958年建成公园。东临云龙山,南靠苏堤,向北楔入市区,面积361亩,其中水面面积120亩,是我市开发建成较早,紧靠市中心、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公园。年接待游客量170万次。云龙公园采用自然是园林布局手法,有盆景园、知春岛、荷花厅水榭、假山花廊、花圃、游乐区6个景区。  盆景园,又名"以林",位于东大门内北侧,是我市独具特色的盆景专类园。总面积13800平方米,其中水面4300平方米,1982年建成开放。园内建筑为岭南派风格,山水相映成趣,景点错落有致,如诗如画,园中陈列和展出的3000余件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盆景作品,令人啧啧称奇。      地址:徐州市和平路150号  类型:城市公园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86-516-85694094  开放时间:  周一-周日8:30-17: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乾隆行宫遗址

乾隆行宫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马陵山北麓大营顶.清代乾隆皇帝六度南巡,三幸司吾山(印1752、1756、1757年)。行宫是为乾隆皇帝驾幸驻跸而建,有五进院落,殿堂三十七间,内有宜园,行官毁于清末,现仅存宣园内刘墉书刻“读书煮春茶”横额石刻一块,为南圃、海田二先生发掘,我市博物馆收藏.殿堂屋基仍依稀可辨。该点为马陵山风景区飞地,但接近230省道,交通方便,可作行宫遗址对外开放。据史料记载:“南来行馆率简朴,非宫殿比。至此处则益令从约,内则数字,外列布帐为庐,仍如行营之制”。行宫遗址,今人皆称之为大营顶。   

徐州东山寺

徐州东山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东山寺,位于徐州城东子房山西麓,始建于清道光初年。创始人为徐州接引庵住持僧定鉴法师。清道光初年,彭城故黄河畔接引庵住持僧定鉴法师为避黄河洪涝,于是迁建子房山,名东山寺。现东山寺坐东朝西,正对徐州火车站,庙后有张良铜像屹立在鸡鸣谭前,旁有天瀑飞流直下。寺内建有大雄宝殿、三圣殿、地藏殿、天王殿、子房殿、碧霞元君殿、钟楼、鼓楼、藏经楼、斋堂、餐厅、会客室等。东山寺现为尼众道场,有尼僧3人,住持为宏音法师。

户部山民居群

户部山民居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户部山民居群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2002年10月户部山民居群清-民国徐州市户部山   户部山位于徐州古城之南又称南山。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曾在山顶建戏马台,而成为徐州的第一胜迹。---千古繁华地,徐州不夜城历史上曾有“穷北关,富南关,有钱都住户部山”的俗语。  地址:徐州市云龙区彭城路  类型:古迹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徐州耶稣圣心堂

  徐州耶稣圣心堂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1995年4月徐州耶稣圣心堂1906年徐州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大龙湖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段山社区

----

昆仑社区

----

国信社区

----

赵武社区

----

张屯社区

----

塘坊社区

----

六堡社区

----

蝶梦社区

----

冯庄社区

----

曹山社区

----

丁庄社区

----

大王庙社区

----

大韩社区

----

崔庄社区

----

程庄社区

----

茶庵社区

----

柳集社区

----

大龙湖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