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徐州 >> 丰县 >> 孙楼街道

孙楼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万亩梨园

  万亩梨园  大沙河镇李寨万亩梨园始建于1958年,原为李寨乡果园,面积2000亩。株行距6×8米。主要品种为丰县白酥梨,授粉品种有鸭梨、黄梨、紫酥等品种。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东起大沙河镇姚庄村双庙,西至大沙河镇二坝村西陈庄,面积12000多亩。  四十多年来,勤劳智慧的沙河果农,狠抓科技投入,强化白酥梨生产的科学管理,实行测土科学配方施肥,科学剪枝,人工授粉,疏花疏果,加强各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努力提高优质果率,使昔日的黄河滩变成了今日的花果园。1999年周边县、市的领导曾20多次6000余人到万亩梨园参观学习,倍受赞扬。该园生产的“大沙河”牌优质白酥梨个大酥脆、皮薄汁多、营养丰富,自1990年以来,白酥梨在国家、省、市各级举办的大型水果评比中,荣获40多项大奖,并连年被评为“部优、省优、市优”产品称号。获全国“梨王”桂冠和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自1997年起推广使用果食套袋,使白酥梨成为天然绿色食品,市场价格比普通酥梨高出75%。被九九年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指定唯一无公害水果,并享有永久冠名权。万亩白酥梨示范园已成为江苏省十佳模范园的第一名。该园“科学丰产栽培管理技术”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该园生产的白酥梨以其上乘的质量畅销全国30多个大城市,并销往港、澳、台,出口东南亚等国,倍受中外消费者青睐。万亩白酥梨示范园已成为江苏省模范果园,每当清明时节,万亩梨园内千树万树花竞开,成为花的海洋,为旅游观光的人们创造了一个休闲娱乐、赏花、吟诗、作画、赋词的好去处。   百年梨园座落在宋楼镇李大楼村,现存果树大体分为四个区,按照八卦九宫栽植,总株数668株。经过考证,百年梨园距今约200年左右,可确认为徐州地区树龄最长、规模最大的古梨树群。梨园栽培品种主要为酥梨,配套品种有马蹄黄、鸡爪黄、鹅黄酥、青皮糙子等,梨树有散生古木之风貌,干如铁铸,枝若游龙,苍古劲拔,极具观赏价值;树象不一,各有风姿,争雄斗奇,每棵树都可使人联想万千。百年梨树古而不衰,生长健壮。这里,春天香雪似海,鸟语花香;夏天枝叶繁茂,苍翠欲滴;秋天硕果盈枝,酥甜爽脆;冬天苍劲挺拔,凌寒傲雪,一年四季,感受不一。身居园内,如临仙境,心舒神畅,空灵愉悦。史料记载,清同治时,被御定为“贡梨”,名响四方。民间流传有很多梨树王、夫妻树、相思树、千手观音、众星捧月等传说:  百年梨树王位于梨花园八卦九宫中的三宫震位,是园内668株古梨树之王。树干粗80公分,须五位儿童手拉手方可搂抱。树冠直径14米,占地3分有余。常年产量1000公斤以上,果实酥脆无渣,香甜醉人。树型俊美,王者风范,和谐相生,笑对群芳。有诗赞道:  梨庄震位东方木,晨沐朝阳夜饮露。  寒暑易往二百载,今朝风流王冠属。  夫妻树位于梨花园八卦九宫中的五宫,树分左右,如同夫妻依偎,情意绵长,故名夫妻树,又称合欢树。夫妻树有三大神奇:一是树下土壤终年潮润,绿茵植被,百里罕见;二是传言树下日幕月升之时,园内有男女私语声隐约可闻;三是古树名木编序,位列157,谐音我要妻。树东一株为长女,树西一株为次女。一家四口,其乐融融。有诗道:  百年梨庄堪称奇,夫妻树下真神秘。  绿茵作被地当床,情爱绵延三世纪。  ●套楼红富士苹果优新品种示范园  套楼农业部苹果优新品种示范园座落在丰县华山镇境内,始建于1996年3月,占地100亩,示范园内设计8个小区,主栽品种为浓红型红富士,授粉品种为元帅第五代浓红型短枝,全园共6个品种,28个品系。  该园先后聘请江苏省农科院、中国农科院以及日本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果树技术专家前来指导、讲学,建成“V”型整枝、支柱栽培等新管理模式。1997年6月在园内设置了小管出流节水灌溉系统,埋设主干道1020米,支干道7840米,每亩比普通灌溉节水55方,节水率68%;节约费用9元,降低费用56%,并且省工省地,便于管理。推广应用了以树定果,合理负载,疏果套袋,科学控水,铺反光膜,摘叶转果等一系列无公害优质果生产技术。  该园生产的红富士苹果先后获省、部优和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其优质果获得国家、省、市各种奖励140项,1998年荣获江苏省模范果园称号,1999年在江苏省优质果评比中,获得21项奖励中的8项,总分全省第一的好成绩。  信息来源:丰县旅游局、农林局  大沙河镇  一、大沙河地理位置及概况 丰县大沙河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位于丰县城南18公里处的苏皖两省三县结合部。总面积128平方公里,有耕地5.3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04亩。全镇下辖19个行政村,194个村民小组。2004年未全镇计有12819户,总人口5.8万人,有回族、壮族3个少数民族不足100人。其中农业人口5.1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00人,镇区…… 详细++  信息来源:丰县旅游局、农林局

果都大观园

  果都大观园  果都大观园,是大沙河镇投资200余万元兴建的一座集果园、花园、公园于一体的新型游乐中心,占地380亩,园内共有三大景观、四大景区和十小景点。有宫保府、大观楼、民俗文化博物馆、汉代帝王馆、古丰城缩影、儿童乐园和凉亭、曲桥、曲廊、假山、喷泉及各种花卉盆景,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园林风格与现代设施有机结合起来,给人们休闲娱乐营造了一个舒适文雅的环境。2005年被评定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宫保府。系清代三朝重臣李卫的府第。李卫任太子少保时,雍正皇帝拨专款在六十六座楼(李卫的老家)为李卫建造一座府舍,故称“宫保府”。后由乾隆皇帝御笔亲书“宫保府”的大幅匾额,悬挂在大门上方,以示封赏。不幸1851年,黄河在蟠龙集决口,宫保府和全村建筑被汹涌澎湃的洪水所吞没。1996年大沙河人民和海内外的李氏宗族,捐资重建“宫保府”。新建的宫保府占地6亩,下有九间地下室,上有七间大殿,东西长36米,高15米,采取清代皇帝家园林式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气势雄伟。  ——汉代帝王馆。为大观园主要景观之一,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主馆东西长18米,建筑高达15米,大殿中堂塑有汉高祖刘邦的塑像,左侧是张良、萧何、曹参、陈平等文臣谋士,右侧是樊哙、夏侯婴、周勃、王陵等威武上将,墙壁上画有戚夫人、吕雉、曹氏、博氏等画像,馆内设有东西厢房,西厢房塑有西汉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等12位皇帝和高祖后吕雉、武帝后东阿娇的塑像,东厢房塑有东汉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等12帝和光武帝后阴丽的塑像。馆内还塑有代表汉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的地动仪,浑天仪、日规,另塑有汉华表和青龙、白虎神明灯。是两汉历史和文化景观的浓缩。  ——大观楼。是与宫保府院遥相呼应的又一古典建筑。这是大沙河人民发掘重现的又一传统历史文化景观。据说清朝雍正年间,始任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的李卫,在家乡六十六座楼建造了一座高6丈余的三层楼阁,取名大观楼,每到春暖花开轻风拂面之季,李卫便邀请方园百里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到此登高赏景,谈诗赋对,纵论天下大事。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此地,登上大观楼,使中原美景尽收龙目,当时乐得乾隆皇帝连声称道:美哉!美哉!现新建的三层大观楼,高达18.8米。来此登高一望,使您尽收眼底的是那大沙河畔绿的世界,花的海洋。故又被人们称为果都观景台。  ——古丰城缩影。丰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该景依据明清古丰城的旧貌微缩而成,城区主要街道布局国内罕见。城有四门,东曰望华门,西曰漳澜门,南曰中阳门,北曰大泽门。城内庙宇众多,有“四门对八庙”和“五门对十庙”之说。主要景点有“高祖庙”、“小五门”、“马公书院”、“关帝庙”、“文庙”、“城皇庙”、“火神庙”、“柳将军庙”及“金桥玉栏杆”、“三山夹一井”等。据史书记载,明清时期,丰城建筑古朴典雅,街市热闹繁荣。  ——儿童乐园。是为儿童开辟的一个寓教于乐、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小天地。它座落在桃花园中,拥有电动小火车、转椅和自动坦克、黑猫警长、碰碰车、滑梯、木马及各种玩具等,当儿童们踏上飞驰的小火车,坐上旋空飞舞的转椅,犹如到了花果山、水帘洞,使儿童们望而迷神,弃而不舍,乐在其中。  ——百亩世界名贵花卉园。不仅是人们休闲赏花悦目的好去处,还是名贵花卉的培育基地,全园拥有各类花卉30余万株。春夏秋冬,四季花开,使您观赏后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它与苹果花、梨花、桃花、樱花、荷花争相斗艳,展示出一幅五彩缤纷的人间自然画面,将您带到一个花的海洋。  果都大观园,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民族工艺,园林风格与现代结构,休闲娱乐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地方新特色,是大沙河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现代果都文明向上的聚焦点,是果都大沙河更加美丽壮观的缩影。    信息来源:中国丰县网  信息来源:中国丰县网

状元碑园

状元碑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状元碑园  状元碑园座落于丰县黄楼,由前花园,垂花门,碑亭和碑廊组成,为仿清古代建筑,庄重典雅、精致堂皇,造型优美,是一处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景点。  碑园因珍藏清康熙徐州状元李蟠撰作书丹的碑铭而得名。碑园外,前花园内的“状元碑园”四个大字熠熠生辉,一尊如墨如漆的灵璧磐石矗立门外更显得碑园文化的厚重。  碑园正门为典型的清式垂花门楼。青瓦建瓴,雕梁垂青,古朴中透出几分家院的温馨。双扇门漆成红色,两旁的四字联语也漆成红色,联曰:“经传道德、名重谪仙”。意在借老聃与李白显扬李姓家世。此联隶书,出自李鸿民先生腕。垂花门阶石三叠,承建者孙统义先生曰:“此寓连升三级?”  进门,回首仰视,门楼内上悬一红地金字匾额,-“源远流长”四字,为书法家孟昭俊先生手迹。  站在门楼下的青石台阶北望,碑园中诸景物——碑亭、华表、回廊、绿树、红花等,尽收眼底。碑亭位于碑园南北中轴线中间稍北的位置上,青石起三叠之台,将四角六柱的碑亭高高托起,有翼然欲飞之势。亭为全榫卯木结构,上则青泥板瓦,飞檐翘角,下则梁柱交错,雕绘精绝。迎门方向,悬一红地横匾,-“状元碑亭”四字,此乃中国书法报创办者、徐州籍著名书法家孙方先生手笔。南向二亭柱,悬红地金字联牌,语曰:“陇脉绵绵瓜瓞维儒素,文人济济銮坡独风流”。撰联为李从云先生,书丹乃铜山老书法家孙鸿啸先生。  亭内,“状元碑”巍然而立。此碑的正式称谓是《七公墓表》,那是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由李氏族人倡立,并由状元李蟠撰文书丹的关于彭城李氏始祖七公的墓前碑铭。碑通高三米,蟠龙碑帽,桌台式碑座,四周雕以龙凤花草,虽经三百年风雨,依然文图清晰,古雅古拙。碑文四百二十六字,记述彭城李氏十余世缔造经营、繁衍生息、聚族而居、闻于一方的历程。这是难得的家族资料,又是珍贵的书法刻石:文美、字秀、史实,可谓“三绝”融一的历史文物。抚石而仰之,李氏与非李氏者,都会勾起历史的怀念。  亭前,左右均为华表一柱。华表正侧两面,各镌联语曰:“北邻华麓南绕河流川岳郁佳城应有白云环泡水,世继书香派延淮壖蘋蘩昭后代依然紫气满函关”;“奕叶绵延瑞应牛眠增郁律,长松蓊蔚伫看鹤化复归来”。这两句联语,皆由曾任福建莆田、仙游、德化知县的李洪筹撰述,而由曾经福建督军兼省长的李厚基书丹。华表拥碑亭,正如绿叶衬红花。  碑园偏后,东、西与北面,为一半环状碑廊。赤柱青瓦,粉壁墨石,既嵌有李蟠《报母家书》,诗书墨迹,又嵌有彭城李氏传世碑铭。  碑园西侧还建有接待室,内设历代李氏名人官职表,李蟠等人生平简介,状元卷及《徐州府志》入志人名录。  “状元碑”曾历劫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推仆,折为两截,后埋于土。直到三年前,族人集资集力,复发掘于屋基黄壤之下。去年,有乐农先生首倡,海内外李姓后人踊跃捐资,耗半年之功,状元碑园得建于状元故里。七公有知,可以告慰;李蟠有知,无复遗恨。文物光复,烛照一方,其意义又超越家族宗亲之限,所以丰县人民政府知状元碑建成,即批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据悉,状元碑园由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翟显忠先生设计,徐州古建筑家孙统义先生施工建筑。旧料精工,如琢如磨,才达到了浑然一体、美轮美奂的工艺效果。文物等金,古建灿烂,非亲临不能体会。  

凤鸣公园

  凤鸣园(凤鸣塔)   凤鸣园位于古城河的东南角,占地90余亩。“凤鸣公园”是由明万历年间所建的一座“凤鸣宝塔”而得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但凤鸣园的凤吟阁传说中曾降落过凤凰,凤鸣园的秦池之水,也真的孕育出了刘邦这位真龙天子。这些故事在司马迁的《史记》当中均有记载。美丽的传说赋予了凤鸣园神秘的色彩,让人遐想无限。然而由于历代的兵燹水患,凤鸣园的原貌也早已荡然无存。   随着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建设一个融历史、文化、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游乐园已是大势所趋。1993年县委、县政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决定下大力气,拆迁周围建筑,重建凤鸣园。   重建后的凤鸣公园内采用自然式园林布局手法,建设有凤鸣塔、人工湖、老年活动室、假山、长廊、凤鸣书院等景点,栽植了大树,种植了花草、树木,铺设了环湖路,安置了路灯,成了人们游闲和锻炼的好去处。   凤鸣塔座落在凤鸣公园内,一塔巍巍,雄踞湖滨,瑰丽壮观、气势恢弘。原塔始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是由当时的县令费时箴主持修建的,几百年来,它历经风雨沧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1929年中国0丰县党小组曾以游览凤鸣塔为掩护,在塔下召开秘密会议。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害怕解放军占领制高点、因而把它炸毁,人们感到异常的惋惜。1994年县委、县政府响应全县人民的意愿,发动了海内外丰县人的力量,投资140万元,重新树立起了这座高耸入云的凤鸣塔。   凤鸣塔高44.9米,塔体七级八角,是公园的主景,也是丰城的标志性建筑。塔有四门,东门、南门门额上分别镶嵌有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启功先生书写的塔名,北门上为凤鸣古塔的原门额,此碑额为明万历十六年建塔原物,是当时的儒学训导尹尚志书写的,尤为珍贵。塔上铜铃随风摇摆,响声不绝于耳,以示金凤长鸣,犹如凤凰落丰城的意境。   凤鸣书院作为水中一景,融接待、展览于一身。近几年来在这里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   99年以来,我们在这里相继展示了“五四青年节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七一期间歌颂党的丰功伟绩大合唱和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教育”、及“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成就展”等等。几年来,我们使中小学生受教育人数达6000人次,青少年8000人次,各界群众16000人次,大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进一步坚定了他们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2002年,这里被县委、县政府正式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中国丰县网  信息来源:中国丰县网

丰县永宁寺

丰县永宁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丰县永宁寺起自东汉,兴于皇家,为民间寺院之始。汉明帝永平初年,西竺佛教传入中国后,最初只在京都及诸王府地设寺礼祀。因丰县为汉室祖居,倍受帝王眷顾。汉明帝敕资在祖居地原址建起永宁寺。永宁寺寺院整齐壮观,肃穆庄严,仿宫殿建式,殿堂廊庑互为照应,间次形成“七堂伽蓝”,为一方名寺。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重修,并更名为白塔寺。北周天和六年(公元571年)被毁。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重立,开皇十三年更名为道成寺,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又废。唐贞观初年,唐太宗派尉迟敬德亲自监修,并迁址于县西北隅三合里;唐上元二年(675年)重修,更名重光寺。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复名永宁寺;建炎年间重修,迁址于县城东北隅卢绾故宅,即相邻于汉时永宁寺原址。金大定十九年(公元1179年)僧人普净重修。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僧人文秀重修;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僧人法澍屡加修葺。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僧人仲达重修,并更名为兴教寺;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六月黄河决口,全县被淹,县城夷为平地,寺院也难逃水劫。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县令任惟贤重修寺院,仍名兴教寺,并迁址于县西北隅。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县民渠景撤旧殿重修。上世纪初废。现于护城河西北隅重建。

汉皇祖陵园

汉皇祖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汉皇祖陵园   丰县汉高祖刘邦的老家,被史家称为汉高故里,俗称汉皇故里,其位置在今丰城西北七公里处的丰单公路北侧赵庄镇金刘寨村,汉皇祖陵园,就座落在村西白银河旁,因这里是刘邦的出生之地和儿时生活的地方,又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故而此处古今扬名,四海皆知,皆称汉之故里,也曾吸引历代的达官贵人,专家学者,特别是刘氏后裔前来旅游观光,考察访问,寻根拜祭,又因刘邦创建了大汉王朝和影响古今中外的大汉文化,故而刘邦被文史学家称之为汉之始祖,汉皇祖陵园俗称汉皇林,此处是刘邦的曾祖父—魏国大夫刘清之墓所在地,白银河水绕陵园西北侧而过,这里交通方便,风景秀丽,是古今名人朝拜的胜地,汉皇祖陵以刘清墓为中心,正北建有刘氏家祠,名汉里祠,东北角建有汉高祖刘邦的庙,名曰西王庙,西北角建有光武帝刘秀的庙,名曰东王庙,正东侧建有刘备关公张飞桃园三结义庙,名曰三义庙,西侧为玄帝庙,前面为汉皇大殿,殿前为陵门,门前设有气势壮观的千米神道,神道两旁列以石人,石马,石丞相等大型石雕,被誉为古丰胜景,因改朝换代,黄河屡决,古迹多有破坏,为了宏扬汉皇文化教育,开发旅游资源,振兴丰县经济,由刘邦的后裔率先发起,各级人民政府大力支持,各方集资献力,于1990年月11月9日,开始对汉皇祖陵进行大规模修复,历三年之久,初步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陵园分前后两大院,前院建有古典式的汉皇大殿及东西厢房,大殿内陈列着汉皇二十四帝画像,塑像及简介和名人题词,东厢房陈列着开创平民天子之先河的汉高祖刘邦生平事迹展,西厢房是刘邦后裔遍全球,即是古今中外,世界各地,刘氏宗亲会领袖的画像和玉照,陵门前两侧有威武雄壮的大石狮把门,壮观而威严,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奇花异草分外美丽,浓厚的一派皇家园林风情,后院有犹如小丘的刘清之墓,以及刘邦显祖碑林,墓两侧设有两座刻有汉之故里和西汉高祖字样的古代石碑和碑亭,海内外刘氏裔孙,多在此院举行祭拜活动。   汉皇祖陵自修复以来,引起海内外人士的极大反响,无数的专家学者、墨客骚人、党政要员、名人商贾,前来参观旅游,考察访问,特别是海内外的刘氏宗亲,寻根问祖者,访宗亲者,更是络绎不绝,自1992年开放以来,每年都有海内外宗亲组成大型团体前来寻根,并慷慨解囊,乐作奉献,其中有马来西亚,香港,台湾,新加坡,泰国,加拿大,美国,韩国.西班牙,日本,缅甸,印尼,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达数千人之多,同时在汉皇陵的发起主办人刘邦的第七十三代孙刘恒心先生的带领下,以汉皇故里,汉皇祖陵为纽带,首先发启并组建了世界刘氏宗亲联谊会和中华刘氏宗亲联谊会,开展了大规模国内外的,文化的,经济的,艺术的,医学的等多种研讨和交流活动,世联会每两年一次,已在马来西亚柔佛州,中国徐州,泰国曼谷,中国平顶山召开了三次,并分别成立全世界刘氏汉文化研究会,企业家协会和文艺家协会等组织,借以推进汉文化的发展,民族经济的振兴和祖国的统一,汉皇祖陵园已成为全世界刘氏家族公认的先祖莫地和共同朝拜的圣地,也是中外学者公认的汉文化发祥的地方。  信息来源:中国丰县网  赵庄镇  赵庄镇位于丰县城西北15公里处,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处。地处冲击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粮棉。面积91平方公里,有耕地5000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辖18个行政村,114个自然村,137个村民小组。全镇共有19528户,65579人,其中农业人口61584人,有回族、朝鲜族等9个少数民族15人。 赵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民风淳朴,据传…… 详细++  信息来源:中国丰县网

古丰城河

  古丰城河  古丰城河是目前国内外为数不多、历史悠久、保留较完整的方形城河之一。它开挖于战国时代,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公元前209年刘邦起兵,曾踞护城河之险守城,与秦将泗水监平大战,击败秦军。后因秦始皇破丰邑的所谓“风水”遭到部分毁损。后代人在此基础上开挖整修,它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是丰县古老历史的见证。为再现护城河往日风光,1999年3月,县委、县政府集全县之力,对护城河进行了综合治理,共清淤15.4万立方米,护砌7497米,建设临水梯台36座,护岩压顶8479米,绿化面积26公顷,打造了一个人工生态美的园林式休闲生态园。

丰县黄河故道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

丰县黄河故道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故黄河二坝湿地是国家级湿地公园,总占地约4平方公里,2014年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规划建设获批,跻身国家级湿地公园,2015年启动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目前,湿地已经建成生态保育、恢复重建、宣教展示、合理利用和管理服务五大功能区。大沙河镇作为二坝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工作的责任主体,一直积极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全力塑造“十里黄河堤、百里大沙河、千顷荷花荡、万亩梨树园”的主体形象。

明教寺

明教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明教寺位于欢口镇黄店村,建于唐代,座落于村东,寺院宏伟宽大,各类房宇10余间,修行和尚9名,主持为悟先大师。村北有育乐庵和栖云观(现有碑文记载),皆以李家为善主(当时该村称李庄)。五代时李光义、李良弼父子双进士,李光义在后汉官至朝议大夫,李良弼在北宋官至观察节度使。李良弼之子李若谷知开封府事,拜参知政事,卒后赠太子太傅,谥“康靖”。李良弼之孙李淑知河中府,卒赠尚书右丞。李淑长子李寿朋官拜户部盐铁副使,次子李复圭以集贤殿修撰知荆南。随着李家辉煌,明教寺达到鼎盛。辽重熙年间(1032—1055年),李家人丁败落,潘家人丁兴旺,故改庄名为潘家庄。到元朝末期,由于这里地势低洼,数次大水后,不少田块被淹,人烟逐渐减少。随之潘家人丁外流,剩下后人称之的“潘家堌堆”。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山西移民迁居于此。当时这里是东去沛县、西去金乡县,南去丰县、砀山县,北去鱼台县、济宁州的十字交通处,移民依交通优势居住,开成近2里的南北街道。村内设有各地会馆,以山西会馆最大,馆内设有当铺、酿酒作坊等,连同地方开办的蒸酒店、榨油坊、商店、饭店等,工商户计72家之多(现留有72眼井可以作证。据有关资料,当时只有较大的工商户才有自己单独水井)。移民中黄氏家族最多,他们除经商外,主要开设客店。天长地久,黄家店被传开,成了庄名,人们简称黄店。相传清乾隆下江南时,路过此地,见地沃物丰,经济繁荣,便在一家较为清洁的客店中住了一宿。因店主照顾周到,乾隆帝甚喜,临行时问店家姓氏,告以姓黄,乾隆帝高兴地说:“你这个黄家店好!”村人知道皇帝到此后,纷纷来店中祝贺。  黄家店由此名声远扬。明教寺、栖云观也因座落在该村而传名,明清各版《丰县志》均有记载。至民国初年,社会动荡,贼盗蜂起,闹得民无宁日。再加交通道路变迁,黄店随之萧条,明教寺也随之荒废。   

八庙

八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民国时期及其之前,丰县城内街道为东西南北向,但直对四门的大街并不直接贯通,形状成交错状。而与四门内外相对者,为庙宇八座,俗称四门对八庙。后又将伏道(五门)列入,称为五门对十庙。五门对十庙一直作为丰县的一景。经丰县城城门的大街,延至庙前转弯易向,城内城外皆如此。东门(望华门)东对城外的三官庙,三官庙在民国年间为东关小学;西对天齐庙(今刘邦广场东侧),天齐庙民国初年已废。西门(障澜门)西对城外王母庙,王母庙在民国初年已废;东对关岳庙。北门(大泽门)北对玄帝庙,玄帝庙在民国时作为北关外小学;南对火神庙,火神庙在1931年改为红笛剧场,后剧场迁出,庙前水井成为推水卖水者汲水处。南门(中阳门)南对城外碧霞祠(称泰山奶奶庙),北对三大庙,三大庙在民国时曾作县内电话总机处,后曾改为钟楼。伏道(五门)西对财神庙,财神庙在民国初年改为小学,1928年小学停办,后曾改为救济院;东对曲全宫,曲全宫大殿塌后改建福神庙(土地庙)。这就是丰县城的四门对八庙和五门对十庙。   

汉高祖庙

汉高祖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汉高祖庙位于现凤城宾馆院内。最早建在中阳坊,几经迁移,座落于文庙左侧。中阳坊高祖庙位于原县治东北角,由五代时刘知远修建,到唐代已开始损坏,人迹罕至。唐高祖时的国子监博士徐矿过高祖庙时曾写下一诗:“魂魄定惊铁马驰,孤城遗庙阅今兹。月明剑佩来三杰,世远君臣晦六奇。狐兔解围阶陛拜,金钱空费女郎祠。轰腾车马郊衢去,吊古真堪挥泪洏  。”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高祖庙为时任丰知县韩侯、主簿王之才重建。至元朝末年,庙宇荒芜,墙垣倾圮。明初朱元璋诏命有司岁时享祭。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知县阙膺加以修葺。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典史刘勉重修。弘治十二年至十三年(公元1499—1500年)知县于让、县丞宋溥、典史查俊、教谕陈让、训导吴辄、郑发重修。高祖庙正殿三间、东西庑房六间,前门楼三间,周围砌有较高院墙。  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丰县城被黄水淹没,县治迁于华山之阳,高祖庙迁建于岚山之阳。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县治迁回旧址,将高祖庙改建于城北门外东侧。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县令胡乂心加修。至明末,庙宇荒芜,崇祯十二年顺天府榜举人史文奎过高祖庙写道:“汉帝威仪俨在兹,寒荒漠漠野烟驰。当时约法除民患,不独兴王见地奇。过吊纷来披野棘。咄嗟难辨起荒祠。空堂衮冕苔销尽,啼鸟吟螀总涕洏”。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知县刘毓遴将高祖庙迁建于城北门内天津桥左侧,并置田15亩作为庙宇修葺之用。康熙四十七年县知事王初集加以重修,中间帝像饰以黄金,两旁列四辅十八侯。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县令邵钟铨复加修建。至清末,高皇庙时作私塾,时而驻军。民国时而作学校,时而驻军。上世纪五十年代,高祖庙被拆,扩建成县政府招待所一部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三十里庙村

三十里庙村为文化旅游景点。  汉高祖刘邦出自丰县,他成为帝王之后的光环,为丰县编织了无数绚丽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今丰县王沟镇的三十里庙村及其村旁的白帝河即由来于此。现在的三十里庙村位于镇政府西30余里,毗领山东单县和安徽砀山之界,全村272户人家,约1100多口人,12个姓氏集聚,和睦相处,田原氤氲,过着安居乐业的富庶生活。然而,在两千多年的秦未汉初,这里则是百里的荒野涸泽——丰西泽。古人云:“翳荒漠漠夕阳斜,衰草凄凄无寒鸦;路断人稀野烟少,蛇虫狡兔共为家。”  秦朝末年,君政暴虐,黎民涂炭。时任泗水亭长的刘邦,奉命押送劳役赴骊山为秦始皇修陵。从沛城至丰西泽中,仅百里之途便逃亡纷纷,人心思叛。按秦律,劳工有逃逸者押送人当斩。故刘邦不再前行,令众人歇息饮酒。入夜,刘邦释放徒众,宣布将从此潜藏,招募同党,反-秦。刘邦带领愿从者十余人月下前行,遇一长蛇挡道,遂挥剑斩蛇,继续往芒砀山前进。忽遇一老妪在路旁啼哭,拦住刘邦索命。刘邦问其何故在此啼哭,对曰:“吾儿乃白帝子,今为赤帝子所杀,还吾儿命来!还吾儿命来!”刘邦闻此颇感诧异,忙说:“这里乃荒郊野泽,何以还命,到平地时再还你命吧!”刘邦说罢,即带领人众向西南匆匆而去。不料他在这里所说的话,竟成了汉平帝时期王莽篡朝的先兆。唐?胡曾有诗论曰:“白蛇初断路人通,汉祖龙泉血刃红,不是咸阳将瓦解,素灵哪哭明月中。”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汉朝成为天子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斩蛇之说,在此修建一庙,名为“白帝子庙”,斩蛇处的河沟名为“斩蛇沟”。这座白帝子庙就座落于县城正西、西去长安的古道之旁,离县衙(今县人武部之处)刚好为三十五里单八步,故而人们又将此庙称之为“三十五里庙”。由于人们嫌称呼“三十五里庙”拗口,后又改称为“三十里庙”。此庙宇建有大殿三间,前带走廊,有院墙、门面,门前竖一石碑,记述了建庙的原因、经过、位置以及它的意义。明世宗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黄水陷城,丰西一片汪洋,白帝子庙坍塌,水过后荡然无存。之后,人们又在原庙址之前建了一座“土地庙”。清仁宗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黄水再决砀山县的庞家林,“三十里庙”首当其中,村落庙宇再次夷为平地。自此,再无起庙,但“三十里庙”的村名却一直延用至今。  三十里庙处原本无村,只是一片荒凉的涸泽。自白帝子庙建成后,便不时有人前来烧香祭拜,祈求保佑。之后,又开辟了斩蛇沟、丰西亭等景点,参观浏览者、烧香求神者络绎不绝。在那个时代,人们对“神灵”是极其信奉的。由近及远传扬开去,方圆数百里慕名而来者比比皆是。于是,兜售祭品的、卖饭开店的、喝茶饮酒的、听书看戏的、走江湖卖艺的,各色人等齐聚于此,一个热闹非常的庙会就此发展壮大起来。渐渐的,一些逃荒要饭的、无处可归的、客居经商的以及周围邻村的人家,都在此安家落户,或开荒种地,或经营小本生意。村落形成后,也就随之命名为“三十里庙”村。虽历经兵燹水患,然庄名却史无更改。  在漫长的两千多年中,三十里庙虽历尽劫难,饱经沧桑,但它以昂扬的姿态,挺立于丰西泽这片古土上。世世代代开垦着这片故土的人们,以其不屈的斗志、坚定的信念,顽强的驻守着先人开创的这块圣土。解放后,在中国0的领导下,这里的人民摆脱贫困,走出沼泽,将昔日的“斩蛇沟”开挖成50米宽的“白帝河”,使过去的荒坡秃岗变成名特优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沿着0指引的康庄大道奔向新的远方。正是:雷雨蛟龙久发祥,妖蛇何事触锋芒;酒催怒气飞红电,血溅平沙结紫霜。此夕兴亡占两帝,莫如0谱新章;而今重访神灵地,桑麻氤氲看牧羊。      王沟镇  王沟镇位于丰县西10公里。地处苏、鲁、皖三省交界,素有“鸡晓鸣三省”之称。总面积112平方公里,耕地120101亩,下辖31个行政村,176个自然村。2003年未全镇计有23241户,总人口95600人,其中农业人口7997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54人。镇区位于镇域东部,面积3.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5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82人。 王沟……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孙楼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张楼村

----

穆楼村

----

陈楼村

----

邵庄村

----

三教堂村

----

叶庄村

----

仇楼村

----

孙楼村

----

张梨园村

----

大洼村

----

蔡楼村

----

赵河涯村

----

张新庄村

----

庞庄村

----

高楼村

----

沙园村

----

朱尧村

----

十里庙村

----

张庄村

----

孙楼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