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苏州 >> 虎丘区 >> 浒墅关开发区

浒墅关开发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苏州虎丘

苏州虎丘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虎丘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的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素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使虎丘成为旅游者的神往之地。景区现有面积100公顷,保护区面积475.9公顷,作为苏州的一个重要旅游窗口,虎丘屡获殊荣,先后评为全国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AAAA级风景区,并于2001年12月份通过了ISO9001—14001双体系认证。  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占地仅三百余亩,山高仅三十多米,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剑池和千人石: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朴雄奇,早已成为苏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剑池幽奇神秘,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令人留连忘返;千人石气势磅礴,留下了“生公讲座,下有千人列坐”的佳话。位于虎丘西麓的万景山庄汇集苏派盆景之精华,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画;虎丘后山植被茂密,林相丰富,群鸟绕塔盘旋,蔚为壮观。近两年又恢复了“虎丘十景”中的“西溪环翠”和“书台松影”两处景点,2005年又完成了虎丘山灯光亮化一期工程,千年斜塔在夜色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成为苏州古城夜景的新亮点。  虎丘还是苏州民间-的重要场所,根据吴地“三市三节”的历史,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每年春季都举办艺术花会,展出牡丹、郁金香、比利时杜鹃、百合等大批名贵花卉17万盆,数百个品种;秋季举办民俗风情浓郁的民俗庙会,展演南北交融的民俗节目,深受游客喜爱,一年两会已成为苏州特色旅游项目中的热点节目。景区还在2004年春节推出了春节特色花展,主展催花牡丹,随着景区灯光亮化工程的顺利竣工,景区还将推出中秋赏月灯会等特色游览活动。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开发风景名胜资源时,向五湖四海的游人展现了一幅吴地文化与江南山水完美结合的秀美画卷,是华东众多旅游景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虎丘山门內8号  类型:古迹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电话:0512-65323488  官方网站:http://www.tigerhill.com/  开放时间:  5月1日-10月7日:7:30-17:30;10月8日-4月30日:7:30-17:00(景区16:00停止售票入园,请合理安排游玩时间)  门票信息:  旺季(4月、5月、7月-10月)成人票80元,淡季(6月、11月-次年3月)成人票60元。虎丘 虎丘 虎丘

苏州乐园

苏州乐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苏州乐园地处苏州高新区中心,狮子山麓,占地54万平方米,国家AAAA级景区,2001年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上世纪末,由苏州新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上海东方电视台、香港新华银行、香港中旅等企业集团共同投资6亿元兴建的苏州乐园奇迹般地出现在这片土地上,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圆满组合。首期工程“水上世界”建成十年来,深受游人青睐,已成为华东地区夏季旅游之热点;二期工程“欢乐世界”,集西方游乐场的活泼、壮观和东方古典园林的安闲,宁静、自然于一体,游客来此,如入仙境,无不为之兴奋激昂,而今打造以“东方迪斯尼”之名驰誉全国,深入人心。     近几年来,“欢乐世界”在国外引进飞碟探险、时空飞船和太空历险等近百项高科技游乐设施的基础上又先后增添了高空弹射、悬挂式过山车,夏威夷巨浪等国际上最新颖的游乐设施,使之更为精彩纷呈,出神入化,令游客乐而忘返。用现代化游乐器具装备起来的苏州乐园,在姑苏西郊美丽自然生态环境的映衬下,成为成千上万的人们向往的“游乐天堂”。   网址:http://www.szal.cn

白马涧龙池风景区

白马涧龙池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白马涧龙池风景区位于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西部,是苏州西部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高新区的一块原生态“绿肺”。高标准、高起点、和谐统一,内分六个功能区(四个自然风景区和两个大众休闲区)。规划定位为苏州城区内的自然生态型休闲度假区,突出生态园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特点。  古韵:历史文化底蕴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春秋战国时乃吴王的养马之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处。清朝康熙二次、乾隆六次下江南行宫所在,现代旅游休闲胜地。如今尚有饮马池、谢越岭等遗址。龙池风景区内人文景观众多,通往龙池的小道为古御道,道两侧有清乾隆当年的行宫遗址,明清两代古摩崖石刻居多,有明朝文学家赵宧光题“千尺雪”、“寿星石”,清朝乾隆御碑“明镜漾云根”,明末清初大书画家徐枋的涧上草堂,还有云谷飞瀑、寻马亭、水滨步道、天工石韵、十里木栈、心远楼、洗心泉等许多景点,人文与自然相结合,历史与现代相结合。2002年,生物学家在龙池里发现了有5.5亿年历史的活化石之称的桃花水母,并在近两年内连续出现,龙池的自然价值不言而喻。  秀水:山水汇龙池,池为涧之源头。荡漾湖畔,移步换景,或莺啼柳绿,或溪水潺潺。水是龙池风景区的精华所在。上游可提供竹筏、水上自行车休闲,下游有水上步行球、垂钓﹑捞鱼活动项目。  灵山:三山相拥白马涧,天地灵气聚龙池。山不算高,却为空灵宁静之境。1亿多年前剧烈的地壳运动形成岭谷,涉足山岭,可目睹远古自然奇石成群,气势撼人。有金蟾拜寿﹑马头石﹑如来掌等巨石栩栩如生。登高远眺,更有诸多历代文人墨客观峰留墨迹,移步赞佳境。  幽林:青山绿水孕翠林,都市“绿肺”洗心尘。园内树种繁多,是学生、游客熟悉自然植物的天然课堂。在林中有大型荡桥、城堡、荡桥秋千组等13项少年活动项目和漂流探险、太空漫步、大型滑草场等娱乐活动项目。分布在景区内的服务项目还有“云谷山庄”和“龙池小筑”农家特色饭店、爵士岛咖啡、苏州风味小吃、大型休闲烧烤。  2005年被苏州市人民0评为“旅-业先进集体”、苏州市旅游局评为“苏州旅游最佳投资奖”、“苏州市旅-业规范服务达标单位”等,2006年12月4日高分通过AAAA景区验收,成为苏州市第20家国家AAA-景区,并先后取得了“苏州市2006年度建设健康城市先进单位”、“2007、2008年度苏州市旅游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苏州市旅游诚信单位”“苏州最佳乡村旅游景点”、“苏州市旅游协会会员单位”。  龙池风景区的古韵、秀水、灵山、幽林犹如天堂仙境,被游客称为城市中的世外桃源,是旅游休闲及企业团体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的最佳场所。  票价:原价50元/人;自组团队(满20人)40元/人;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凭老年证享受半价优惠;本市7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高龄证、现役军人、离退休老干部凭证免费入园;  联系电话:0512-66658111、66625816  网址:www.szlongchi.com  公交线路:苏州石路爱河桥乘333路(石路至龙池景区专线)终点站下。44路﹑325路﹑442路、301路可到华山路下车,转乘333路至龙池终点站下。  地址:苏州市高新区枫桥街道华山路西  类型:森林山湖泊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512-66627912  官方网站:http://www.szlongchi.com/  开放时间:  9:00-17:00  枫桥街道   枫桥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活和居住。春秋战国时期,枫桥先属吴,后属楚,秦汉时成 枫桥街道 为会稽郡(后为吴郡)一部分。隋时因大运河开凿,枫桥得地利之便逐渐兴起。唐时枫桥的繁华已蔚为大观,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更使她名扬天下。明清之际,枫桥达到了她的鼎盛期,商旅如织,舟船林立,成为全国最大的米、豆转口地与集散市镇。建国后,枫桥镇隶属江苏省…… 详细++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坐落在“人间天堂”苏州市区的西部,西枕太湖,东接东渚,南联光福,与“中国刺绣之乡”镇湖毗邻,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一期对外开放2.3平方公里,投资近4亿。作为天然湿地,该地区原为太湖的一处秀丽湖湾,水壤交错,有茭芦莲菱、鱼虾蜄蛤之利,更有白鹭飞天、蛙鸣鸟啾之境。当地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因春秋时吴王常来此游湖而史称“游湖”。2007年6月,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被江苏省林业局命名为省级湿地公园,于2010年2月正式对外开园。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是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的个性独具的原始时尚休闲景区,汇集了生态环境、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景区在突出“自然、生态、野趣”的基础上,融入观景、人文、休闲和游乐等要素,规划设计了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原生湿地保护区等七大功能区,全面展现了现代水上田园的自然生态景观。景区内五十余座名称造型各异的桥梁,与五里木栈道蜿蜒相连,错落有致地贯穿整个湿地公园。桃源人家、桑梓人家、七桅古船、渔矶台、槿篱茅舍、半岛茗茶、客至画舫、烟波致爽等景点,让人时而如同打开一册底蕴深厚的志书史籍,时而又有轻松翻阅风情风物掌故逸兴读物的美妙感觉;而植物知识长廊广场、濒危植物观察廊、水八仙景区、观鸟亭、湿地栖息岛等景点又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科普知识的教育园地,让游客汲取生态科学知识,提升自然生态的环保理念。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的建成,极大地提升了苏州高新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丰富了苏州高新区旅游的构架和内涵,已成为苏州旅游的新地标。开园后,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将继续遵循现有规划,加快建设,完善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强化核心吸引力。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同时在规划的中后期逐步实现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功能的转换,强化科普教育功能,建设科普教育设施,使之成为青少年生态科普教育中心。  届时,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将建成为一个城市边上的湿地恢复区,主要为鸟类和鱼类提供栖息地,恢复太湖区域的生态环境,同时拥有保存和传承太湖文化的“太湖博物馆”,成为城乡居民进行生态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基地,为游客提供近距离了解和欣赏湿地的机会。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是苏州宏观生态恢复战略的重要一环,作为苏州西郊最完整的生态湿地之一,保护和修复这块湿地意义尤为重大。  门票:60元/人(身高1.5米以上,60周岁以下);身高1.2米至1.5米儿童半票;60至69周岁老年人凭《老年人优待证》或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半票。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由成人陪同免票入园;全国70周岁以上老年人,持《高龄证》或居民身份证免票入园;现役军人凭军人证免票入园,革命伤残军人持国务院颁发的伤残军人证免票入园。  2010年2月21日至2010年4月30日试营业期间票价优惠为30元/人。  开放时间:9:00——16:30  客服电话:0512-66918088  网址:http://www.taihusd.com/index.asp  地址:苏州市虎丘区高新区镇湖市湖绣品街1号  类型:城市公园湖泊湿地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4小时  电话:0512-66918088  官方网站:http://www.taihusd.com/  开放时间:  9:00-16:30  门票信息:  园内交通项目、娱乐项目、合作项目另行收费。  

江苏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

江苏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江苏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东西至阳山环路,南至太湖大道,北至兴贤路,规划面积1029.8公顷,2005年6月20日经江苏省林业局批准为苏州大阳山省级森林公园,2009年2月10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江苏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公园以森林生态游憩为特色,融生态保护、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人文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将整个公园划分为五个区域,分别为:树山景区、温泉度假区、森林康体休闲区、植物园景区和一个预留区,突出体现“森林·人文·田园·温泉”四大主题特色,结合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开展康体养生、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森林生态游憩活动。  森林公园各大景区中已形成规模并向游人开放的有北侧的树山景区和温泉度假区,按照《总规》要求,正在开发建设的是:森林康体休闲区和植物园景区,分东、南、西三大景区实施。  景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浒关经济开发区阳山环路  乘车线路:苏州市内乘322路公交在大阳山站下车即到。  自驾线路:  南京方向:沪宁高速→转苏州绕城西→天池山出口下→太湖大道左转→-建林路→建林路与鸿禧路路0接处左拐→鸿禧路→石阳路右转到底左转→阳山;  上海方向:G42→沪宁高速→苏州新区/G312方向→G312国道(不要上高架)→鸿禧路左转→石阳路右转,到底左转→阳山;  杭州方向:苏嘉杭高速→转苏州绕城西,往东西山方向→天池山出口下→太湖大道左转→-建林路→建林路与鸿禧路路0接处左拐→鸿禧路→石阳路右转,到底左转→阳山。  地址:苏州市虎丘区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阳山南路  类型:植物园森林山寺庙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3小时  电话:400-8282-667  官方网站:http://www.jsdys.cn/index.asp  开放时间:  9:00-16:30  门票信息:  其中植物园景区门票40元,文殊寺景区门票40元,也可购买两个景区的联票70元。  

中国刺绣艺术馆

中国刺绣艺术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科普教育基地。  中国刺绣艺术馆位于镇湖绣品街西侧,占地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艺术馆采用江南民居和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与造园风格。馆内陈列全国四大名绣展厅,大师以上及名人刺绣作品展示厅,绣史馆,江苏及镇湖刺绣展示厅,刺绣演示厅。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领略全国不同绣种的艺术魅力,了解种桑、养蚕、缫丝、炼染、丝织等与刺绣相关的工艺知识,还可以欣赏绣娘的刺绣现场表演,并可亲自体验刺绣的乐趣。  地址: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绣馆街1号  类型:艺术馆  等级: AAA  游玩时间: 建议2-3小时  电话: 0512-66800528  官方网站:http://www.zhenhutour.com/home.asp  开放时间:  8:00-16:00。  门票信息:  成人票:30元,老年证、高龄证免费,学生证半价

虎丘塔

虎丘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岩寺塔虎丘塔,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虎丘塔,是驰名中外的宋代古塔。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塔七级八面,内外两层枋柱半拱,砖身木檐,是10世纪长江流域砖塔的代表作。由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故顶部的木檐均遭毁坏,现塔身高47.5米。1956年在塔内发现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窑、莲花石龟等罕见的艺术珍品,现在看到的虎丘塔已是座斜塔。  虎丘塔,是云岩寺的一座佛塔,又称云岩寺塔。虎丘塔始建于公元601年(隋文帝仁寿九年),初建成木塔,后毁。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公元959—961年(后周显德六年至北宋建隆二年),为砖塔。元代和明代几经修葺,现第七层为公元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前后修建的。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世界闻名的虎丘塔高高耸立于景色幽雅的虎丘山巅,是苏州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佛塔,是古城苏州的象征,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其风格与同一时期建的杭州雷峰塔相似,两塔被誉为“江南二古塔”。-  建筑特点  虎丘塔与西安大雁塔相似,都是大型多层的仿木构楼阁式砖塔。它们同为七层,大雁塔现高64米,虎丘塔若恢复其初建原状(即包含原塔刹部分在内),也当在60米上下;它们都以条砖和黄泥为主要建筑材虎丘塔  料,都是著名的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筑物。构成建筑特征的仿木构部分的柱、枋和斗棋等都以条砖砌筑而成,特别是塔壁外面层间的出檐都以砖砌叠涩构作,外伸不远,做法相似,这些都是虎丘塔与大雁塔的相似之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虎丘塔在许多方面又超过了建于唐代初期的大雁塔。  首先,塔的平面形状已由方形过渡到八边形,这在建筑技术上是一个突破。方正规范的四边形建筑,如宫殿、官署、民居等,在传统建筑形式上都是正方形的,改为八边形,构作技术要复杂得多,但防御外力性能也大为增强。虎丘塔虽非第一座八边形塔,但在高层大型的八边形佛塔中无疑是属开先河的。自此以后,八边形塔成为我国佛塔的主要形式。  虎丘塔为套筒式结构,塔内有两层塔壁,仿佛是一座小塔外面又套了一座大塔。其层间的连接以叠涩砌作的砖砌体连接上下和左右,这样的结构,性能上十分优良,虎丘塔历经千年斜而不倒,与其优良的结构是分不开的。塔身平面由外墩、回廊、内墩和塔心室组合而成。全塔由8个外墩和4个内墩支承。内墩之间有十字通道与回廊沟通,外墩间有8个壶门与平座(即外回廊)连通。自虎丘塔之后的大型高层佛塔也多采用套筒式结构。当代世界上的高层建筑也多采用套筒结构,这足以显示出我国古代建筑匠师们的智慧和技巧了。  虎丘塔的砌作、装饰等更为精致华美,如斗棋、柱、枋等已不同于大雁塔那浅显的象征手法了,而是按木构的真实尺寸做出,斗棋已出跳两次,形制粗硕、宏伟;斗棋与柱高的比例较大;其他如门、窗、虎丘塔  梁、枋等的尺度和规模都再现了晚唐的风韵和特点。  在建筑功能上,虎丘塔的外塔壁外面出现了平座栏杆,这就使登塔者能自由地走出塔体,扩展视野,从而改变了大雁塔那种只能从塔体门洞内往外观望的小视角状况。在虎丘塔之前的砖塔中,至今还没有发现塔体外建有平座栏杆的先例。  虎丘塔的内外装饰,色彩鲜明浓烈,使仿木的氛围更加逼真。塔壁内外留存的百余幅牡丹和勾栏湖石塑画更是形态各异,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虎丘斜塔是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五代建筑。塔身设计完全体现了唐宋时代的建筑风格。虎丘斜塔被尊称为“中国第一斜塔”和“中国的比萨斜塔”。  虎丘斜塔是苏州云岩寺塔的俗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山上,建于五代后周末期(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比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早建200多年。该塔为仿楼阁式砖木结构,共七层高47米。由于塔基土厚薄不均、塔墩基础设计构造不完善等原因,从明代起,虎丘塔就开始向西北倾斜,现在塔尖倾斜2.34米,塔身倾斜度为2.48度。  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九年(601),初建成木塔,后毁。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后周乾佑八年至宋建隆二年(959—961)。塔系平面八角形,七级。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1956年重修时,在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珍贵文物。虎丘塔现高47.5米,塔身全为砖砌,重6000多吨。据记载,由于地基原因,自明代(1368一1644)起,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米,斜度2゜40’,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亩塔。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虎丘塔

苏州兰凤寺

苏州兰凤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兰凤禅寺坐落在苏州西郊鹿山新民村山麓的地方,兰凤禅寺又名兰凤塔院,原名景福寺庵,始建于元代大德二年(1298),与阳山北(阴)的尊相寺的始建,是相同年月。“南北益彰,相映成辉”,由主持道宏所建。据史料记载:在清干隆年间,有一高僧名曰兰凤禅师,当时他静修于此,面壁十年,得佛点化,乃成神凤,从别处驮来了小鹿山。从此,福禄(鹿)祥和,保佑一方百姓,故后人将兰凤禅师仙逝后纳骨于后院,今寺后面有其化塔,殿前有其遗像,故庵又名兰凤禅寺。  据《地方志》上记载:鹿山乃吴国养鹿之地,吴王为宠伎西施养鹿千头,采其茸成药,来调养西施身体,此时吴王沉迷其中。有诗曰:“山下花开一色红,花下千头鹿养茸。衔花日献黄面老,夹群时入青莲宫。”鹿山之下,一派祥和之景,太平盛世之兆,千头鹿茸滋润出一方风水宝地,从此以后,该地成为历代名人墓葬的宝地。  该寺到了永乐二年(1404)得以重建,至清嘉庆时又废,到了清初时,有一位名叫见月的寺僧,他在耙石岭上练就了一身精湛的武艺,即“耙石岭僧见月居岭间,景福善武事”。同时,他又刻苦诵经,精研教理,这位善武竭文的见月和尚,就是后来的兰凤禅师。志书有载:“兰凤禅师,耙石岭景福庵高僧也,甚有道行,今寺有化塔,殿前有遗像……”注:引文中的“今”,即是道光年间的19世纪中叶时期,化塔和遗像现今未存。  景福寺庵有二奇:一奇谓仙人道,此道乃古人得道成仙之处。仙人道口有巨石,形如鼓,是仙人敲鼓石,那块敲鼓石乃是李洞宾从蓬莱搬来的。人击石,犹如雷响,得道者在此登仙,上山有巨石,称为天门石,意为仙人上天之地。每见暴风骤雨,闪电雷鸣,人称:将有得道成仙者登天而去也。二奇谓凤鸣泉,山岭之地,水源奇缺,兰凤禅师遂上诉求泉,以救草木生灵。因诚所感,得佛点悟,于鹿山旁凿地十丈,得一泉眼,泉水清澈且极有灵验。饮之能除病痛避灾难,更有奇特之处:但闻凤之鸣声,泉水迅速上涨,以保障百姓饮用,故名“凤鸣泉”。  据李根源先生在当年对“兰凤塔院”的记述:兰凤寺内存有明代碑刻三块,都是万历年间之古碑。三块碑刻分别由袁祖庚、烟霞老人及昆山张宪文撰写并书。清碑有一,其为干隆三十三年(1768)二月长洲县袁宪文的山主碑。另有干隆四十七年(1782)“费福造钟”一口,干隆戊寅(1758)仲秋“张继善额,张俨联”(木榜),咸丰八年(1858)僧闻声联额。寺院门左尚有“正心性祖”僧于干隆甲申年(1764)葬立的墓碑。由此可见,昔时塔院遗有明清之碑记、古钟、扁额、榜联等文物古迹。  据历史考证,原兰凤禅寺规模宏大,有“田地上百亩,房屋上百间”,寺院结构为纵轴式。不幸的是,文革期间塔院遭毁。然而广大信徒、香客深受古寺宏大佛力感召,古寺虽严重遭毁,但进山朝拜者仍然未有间断。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关怀下,在十方捐资助缘下,在一位当地学佛人的带领下,对古寺大增葺之。开始基土架木,上瓦下甓,经过艰苦奋斗,寺院堂殿庖库,廊庑寮阁,门庭若街,次第完洁,佛貌经藏,无不严具。  现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二偏殿”等,在四殿之间,有长回廊沟通,中间为一院落,种植有花草树木,不但美化了环境,而且也净化了空气。在大殿前侧东南角,是一座新建的服务接待大楼,一楼是法物流通处,流通有法宝、手珠等珍品,以方便广大香客、游客、信徒等,烧香、拜佛之需要;二楼是宽敞明亮、四边置窗的接待室,室内桌椅古朴、盆景典雅,所有设施一应俱全,以满足各界人士之需要。大殿南侧是一排僧人寮房,建筑结构全部是歇山式砖木结构,木制结构全部采用杉木,基础部分采用的是上等的金门石,显示出佛门的庄严雄伟。越过大雄宝殿至西南角,是万佛楼、念佛堂、居士楼等建筑,这些建筑,给十方善信、僧人居士等念佛共修、生活住宿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祈佛光普照、菩萨护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另外寺内还建有“地藏宫”一所,此宫为安放骨灰祭祀先人之场所,延续了兰凤禅寺“普度众生、福佑后辈”的家风。这一套完整的建筑构造,充分透示出吴地宗教文化与古典园林的和谐结合,也再现了昔日兰凤塔院的英姿。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鹿山新民村  乘车线路:苏州市内乘335路公交在兰凤寺站下车即到。

苏州石湖治平寺

苏州石湖治平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治平寺位于苏州市郊上方山麓,东临石湖,隔水与越城遗址相对。根据《横溪录》记载:“治平寺左带石湖、越来溪,右绕横山群峦,背负茶磨屿,前临上方山。”南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僧法镜所建,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改今名。在上方山顶有楞伽寺,寺旁有楞伽塔,始建于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如今屹立山顶的是一座高二十三米、七级八面、塔身为砖结构的宋塔。在治平寺南,宝积山麓,原有宝积寺,为隋大业四年(608年)僧永光所建,现宝积泉景点建筑是在原宝积寺旧址上新建。楞伽寺、治平寺、宝积寺,合称楞伽寺上、中、下三院。  治平寺内原有众多建筑,如环翠轩、得月轩、湖山堂等,现有大雄宝殿、观音殿、治平草堂、越公井等。越公井相传为春秋时所凿,据《吴地记》记载,“隋开皇九年(589年),越国公杨素移郡及县于横山东五里。”隋灭陈后,江南-,杨素领兵平乱,以原城池“非设险之地”为由,在石湖上方山一带建新郭。杨素对原井加以浚治,以供军民饮用,故名越公井。根据《吴门表隐》记载:“(此井)上径一丈有八,石栏如屏。”至今井水充沛、泽及一方。寺内有一古银杏树,树龄达三百年以上,高二十余米,蓊蓊郁郁。  治平寺历史上名僧辈出,如南山律宗千华派第八世理筠性言,于雍正九年(1731)从第七世福聚受具足戒,被委以院事,并协助其于法源寺弘戒。回宝华山后,分席于天隆寺。乾隆二十五年(1760),应江苏巡抚陈公之请,重兴姑苏治平寺。二十七年及三十年高宗两度南巡时,赐联额。福聚殁后,嗣继宝华山法席,寂于乾隆三十四年。  治平寺还和许多历史事件联系到一起。如,明初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发动了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攻占南京后,他的侄儿建文帝却下落不明。《明史》记载:“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或云帝由地道出亡。自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而成书早于《明史》八十多年的《明史纪事本末》则记为:建文帝从地道出逃,一些随从人员从水关出城。鉴于多人聚集多有不便,只留三人在建文身边。传闻明成化年间,浙江松阳县人王诏闲游吴中治平寺,听到寺内转轮藏上有窸簌声,遂上去查看,原来是几只老鼠在啃一本旧书,翻开一看,里面载有随建文帝出亡的二十几位旧臣的轶事。王诏怜其孤忠,在每人事迹之前各加数句赞语,题名为《忠贤奇秘录》,刊行于世。  再如,清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六至石湖,治平寺是他驻足小憩之地,留下《治平寺》、《雨中游上方》、《上方山楞伽寺》、《游上方山》等诗作。宋代田园诗人范成大云:“凡游吴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始游者无异。”文人墨客喜山水之趣,于是石湖畔的治平寺便成为他们歇脚、聚会的所在。如,沈周《春日游治平寺》、文征明《中秋登治平寺澄碧楼》、王世贞《雨中公瑕邀游石湖登治平寺作得来字》、徐祯卿《登治平寺》、王宠《庚寅岁九月十六日寓治平寺高斋纪事》、张凤翼《宿治平寺与慧公话旧》等。  苏州民间有在重阳节登高之俗,有的人在重九登范蠡墓,眺漕河风帆;或至浒墅,夜半登阳山浴日亭望海中日出,云霞五色,千奇万变,为一大景致;有的则是时开笼赌斗蟋蟀,俗称"秋兴"。而游治平寺,则为苏州的三大奇事之一,袁中郎诗云:“苏人三件大奇事:六月荷花二十四,中秋无月虎丘山,重阳有雨治平寺。”是日,寺中牵羊赌彩,为摊钱之戏。饮黄花酒,吃"骆驼蹄"(用面裹肉炊之),极为繁盛。  改革开放以来,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借石湖景区旅游开发的良好契机,治平寺迎来了勃勃的生机。一年一度的“石湖串月活动”于9月下旬开始,持续20天之久。在20天的活动期间,市民、游客来此听戏、观舞、赏月、看烟火,由当地群众和游客自发组织,在景区塔院四周、石佛寺石观音殿前和治平寺大殿前举行龙灯狮舞、秧歌、民歌、戏曲表演等自娱自乐节目。在宝积泉、曲桥亭等处,游客们将欣赏到专业演员的歌舞、杂技、器乐演奏、评弹等精彩表演。苏州渔庄(觉庵)苏州石湖景区苏州石湖石佛寺苏州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

苏州翠岩寺

  花山自古以来就是佛教胜地,自东晋支遁(314年-366年)来此开山,历有名僧高士就隐超然世外。山上有翠岩寺,始建于晋代。尚留下遗迹的寺庙遗址,资料显示与天池山寂鉴寺同时代建造,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自元代以来,许多高僧大德曾经在此设立道场。元代有师梵、明代有麓亭、雪良、憨山、中孚、咸然、巢松等等。清代更有汰如、苍雪在此道经说法,轮流主讲《华严疏钞》,一岁两期,名公巨卿,诗人墨客,无不皆来于此。  翠岩寺为佛教禅宗临济正宗的道场。现有临济正崇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代中兴和尚的塔林,这些禅师塔造型庄严秀美,各不相同,有极高的艺术、建筑、文化价值,花山翠岩寺现存的禅师塔林比较完整,并具有代表性,在国内亦是罕见的。  翠岩寺原有建筑与当今寂鉴寺相同,石柱、石屋、石鼎,均采自本山。大殿更建造于南宋,独特建筑,屈指可数。然而,可惜在文革期间全部被毁,现在仅存的石柱几根,古井一口。苍苍凉凉,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清代,是翠岩寺最为鼎盛时期。顺治年间,翠岩寺住持僧鉴作为一代高僧,通晓诗画,精于佛法,声名远播。其弟子敏膺,曾住持白鹤寺、南翔寺,经营院事,做事不遗余力,名声播传遐迩,曾为皇家主持隆恩法席。  翠岩寺旁通往天池山的御道上,有一座天梯般的石级,号称“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取自佛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参见佛”之说,康熙二十八年(公园1689年),康熙皇帝欲驾幸花山登莲花峰,苏州府台接旨急告翠岩寺方丈晓青,要辟捷径登山通道。寺内连夜由和尚百人,在整块崖石上凿出五十三个台阶。登石梯时,会发出叮咚音响,成为花山一大景观。次日,康熙帝舍舟坐轿,来到花山,与翠岩寺主持晓青和尚问答笔和,诗词酬唱,优渥极宠,赐:"翠岩寺"额,以“高云”赐禅师晓青,以“香域”赐敏膺。康熙还以《香域赐华山敏膺》为题作诗云:“香焚沉水圣皇前,感得宸毫宠贲宣。价重一铢因慧力,坚持五分在心燃。栴檀馥郁鸣威凤,兰麝氤氲降洞仙。信手拈将供释座,愿祈圣寿万斯年。”康熙帝曾作诗令敏膺和,他便写了《恭和御制诗二十首》,其中有“一朝恩宠遇,万古盛名侵”之句。之后,康熙帝对翠岩寺极有好感,命将宝鼎瓶盒等御赐之物永留寺中。一时花山名声大振。至今寺遗迹旁还立有康熙、乾隆咏花山的石碑两块,弥足珍贵。  景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丰桥街道花山路西南侧  乘车线路:苏州市内乘333路龙池专线公交在龙池花山景区站下车可达。

苏州枫桥古镇

  苏州枫桥古镇位于大运河(此段今称上塘河)古驿道与枫江的交汇处,沿河湾形成两条市街——枫桥大街和寒山寺弄,随河成市,因水成街,依寺成镇,具有独特的水乡风韵。   市镇的形成和兴盛得益于古驿道和大运河。途经枫桥的古道东连阊门,西通望亭、无锡,汉唐以来就是苏州连接内地的交通干道。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江南运河疏浚开通,从杭州扬帆直上,经苏州,渡长江,可直抵中原,形成了以古都洛阳为中心、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水系,直接促进了沿河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枫桥地处水陆孔道,成为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行旅休憩,商贾聚集,使这里的市井日益繁殷。宋元之际,释英《重到枫桥》有”晚泊枫桥市,冥搜忆旧游“之句,此时的枫桥已经以市肆闻名遐迩。   及至清代,以枫桥为中心,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米豆集散地,其繁盛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天下四镇” 河南朱仙,江西景德,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枫桥一带的名人第宅、园圃亭林比户而起,如殷裴仲的松鹤堂,戈载、戈宙襄的广居,惠磐卿的冷香别馆,段玉裁寄居的一枝园,顾广折的思适斋等,其中袁廷祷的渔隐小圃尤擅楼台泉石之胜。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天-队进逼苏城,清军一炬,使十里官塘化为一片焦土。从此,枫桥由金阊沿河的商业中心衰落为郊外乡间小镇。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对古镇进行了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镇东入口处建造了古色古香的枫桥史迹史料陈列馆(现称枫桥苑)、寒山别院,以及游船码头和停车场,整洁的石板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各色工艺品争艳斗妍,中外游客熙熙攘攘。寒山寺弄口的枫桥书场,高朋满座,一曲曲弹词开篇,伴随着叮叮咯咯的弦索之声,使整个古镇沉浸在浓浓的水乡风情之中。     枫桥,在寒山寺北,距山门不过百步之遥,犹如一弯新月横跨在枫江之上。枫江,又称枫桥塘、枫里星河,南接胥江、越来溪,是苏州古城和太湖的另一条北上水道。南宋范成大《吴郡志》曰“枫桥,在阊门外九里道傍,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末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当年张继夜泊时所见的唐代古桥早已不存,现在的这座半圆形单孔石桥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建的。桥长三十九点六米,宽五点二七米,跨度十米,东堍与铁铃关相连。游人可乘坐画肪,穿行桥洞,在水上饱览古桥、古关、古镇、古刹的清幽景色,领略《枫桥夜泊》的意境。  

徐丽仙纪念馆

  苏州评弹是民族艺术花园中的一枝奇葩。而著名弹词艺术家徐丽仙所创作的“丽调”唱腔更以柔和优美、婉转深沉、悠长低回的唱腔为广大听众所喜爱。枫桥人民为纪念这位可敬乡贤,在-公园内树其雕像建其纪念馆。  徐丽仙纪念馆共搜集了七十多幅照片和许多文字、音像资料,整个展览室内共设有十四块版面,概括了徐丽仙一生的艺术成就。整个徐丽仙纪念馆,只有很简陋的一间小屋,但里边陈列了徐丽仙各个时期的演出剧照、创作书写的评弹开篇词曲手迹、演出的服饰道具、所用的三弦,以及众多的各类奖状、奖章、照片与实物音像资料等,生动地介绍了徐丽仙坎坷又不平常的一生。  徐丽仙苏州枫桥人,九岁起学习弹词,十五岁时拼双档,在江浙一带演出,一九五三年参加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 (今上海评弹团)。在蒋月泉的蒋调旋律和徐云志的徐调运腔基础上,创造了柔和婉约、清丽深沉、 明朗刚健的“丽调”。其代表性唱段有《黛玉焚稿》、《罗汉钱》、《新木兰辞》、 《六十年代第一春》、《全靠党的好领导》、 《王魁负桂英》等。  徐丽仙1928年生于苏州枫桥的一户贫苦人家,因为父母经济拮据,又不喜欢女孩,她出生不久便被送到苏州一个专门收养女孩子、教习弹词卖艺的“钱家班”领养。徐丽仙的少年、青年时代,是在“钱家班”养父母的-和0下熬过的,随后的学艺过程,其实也就是徐丽仙艰辛的茶肆酒楼、堂会卖唱生涯,直到解放。  1951年起,徐丽仙以自身沙糯的嗓音特色,开创并逐步完善出苏州评弹艺术史上深受欢迎的大流派“丽调”,后被公认为人民艺术家。  1984年3月6日,年仅56岁的徐丽仙因患舌底癌去世,永远离开了她所挚爱的评弹事业,离开了众多热爱她创立的“丽调”的听众。苏州枫桥人为失去一位卓有成就的乡贤而感到难过,同时为拥有这样一位一生坎坷而又自强不息的好儿女而感到自豪。枫桥镇政府决定为徐丽仙塑像,以供后人瞻仰。1991年,一座徐丽仙手抱琵琶的半身汉白玉石雕像在枫桥镇-公园半山腰竖立起来。  徐丽仙从一个江湖卖唱艺人,成长为创立业内大流派的人民艺术家,是相当不容易的,她为苏州评弹艺术留下了精湛的丽调唱腔,人们永远感激她、怀念她。2001年,在徐丽仙诞辰73周年之际,苏州枫桥人在绿荫怀抱的-山麓,建起了这座“弹词艺术家徐丽仙纪念馆”,以让后人永志不忘这位枫桥的女儿。  徐丽仙 (1928~1984)  徐丽仙(1928—1984),女。苏州弹词女演员。江苏苏州人。 九岁随养母习弹词。十五岁后在浙江一带演出。建国后,任上海评弹团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在“蒋调”、“徐调”基础上创“丽调”。 擅演曲目有《罗汉钱》、《新木兰辞》等。有《徐丽仙唱腔选》。 本姓徐,幼被普馀社钱家班班主钱锦章收为养女,由养母教唱弹词及京戏、小曲。1…… 详细++  徐丽仙 (1928~1984)  徐丽仙(1928—1984),女。苏州弹词女演员。江苏苏州人。 九岁随养母习弹词。十五岁后在浙江一带演出。建国后,任上海评弹团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在“蒋调”、“徐调”基础上创“丽调”。 擅演曲目有《罗汉钱》、《新木兰辞》等。有《徐丽仙唱腔选》。 本姓徐,幼被普馀社钱家班班主钱锦章收为养女,由养母教唱弹词及京戏、小曲。1…… 详细++

苏州万佛寺

苏州万佛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苏州万佛寺得名于寺内的万佛石塔,万佛石塔,原名禅师塔,坐落在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镇湖镇西泾村(西京村)。它面对太湖,隔湖与光福窑上山相望。坚固耐用太湖水患多,而塔是佛的象征,佛是威力无比的化身,为了消灾镇邪,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始建该塔,作为镇湖之物。  在明朝成化年间,高僧昕乚将塔进行了洗刷整修。由重建至今,已经历了692年的风风雨雨了。塔由石灰石石块砌成,作单层造。塔体外方内圆,造型简洁,比例适度,坚固朴实。它既不同于汉族传统的楼阁式宝塔,也不同于元代盛行的由印度传入中国的喇嘛塔(瓶型塔),可谓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塔原坐落在江南名刹秀峰附近,坐北朝南,通高11.2米,分台基、塔身、塔刹三大部分。塔朝南辟一近似火焰的塔门,门高2.1米,阔0.72米,正面额上刻有“古塔重兴”四个大字,东西两面均刻有“阿弥陀佛”四字。塔门两侧镌有楹联一副,上联是“造塔功德普渡众生”,下联为“发菩提心同成佛道”。  塔室似圆形井壁,上小下宽。底部直径2.14米,顶部直径1.65米,壁高3.75米,下部设有0.74米高的须弥座。须弥座正中束腰处有修塔题记:“澄觉精舍记”字样,为考证建造年代提供了线索,左侧刻有“吴门石匠吴德谦昆仲造”,右侧刻“院道者志园同共斡缘”,上枭部饰有“惹草如意头饰”。须弥座上环筑十层武康石块,并刻满一排排浮雕小佛像。佛像高4.5厘米,宽3.5厘米,仅鸡蛋大小,一个个衣冠清晰,五官可辨,结跏趺坐在莲座上。这些小佛像每排平均有180尊,共60排,计10800尊,“万佛宝塔”名称由此而来。  正对塔门有一尊高约30厘米,宽20厘米的佛像,它虽不算在,但在这里却是群龙之首,此像为佛祖释迦牟尼,以示万佛端坐恭听佛祖在讲经说法。塔刹是一个石雕葫芦状花瓶,宝珠结顶,下设覆莲、相轮和四角起翘的佛龛,佛龛四周的壸门各镌刻一尊坐佛,安放在由八层宽窄不等的石块所组成的刹台上。据说,元代大书法家、湖州刺史赵孟府(音fǔ)见了这些佛像后赞不绝口,欣然挥笔题写“万佛宝塔”四字。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镇湖镇西京村  乘车线路:苏州市内乘320路公交在万佛寺站下车可达。

苏州小茅山道院

  小茅山道院在苏州市高新区东渚镇茅山村小茅山(山极低仅如土墩),是道教茅山派在苏州的又一传承点。现在这地方是高新区科技城范围,根据规划,小茅山道院将予保留,并将整治周边环境。但据道院内住持介绍,小道院今后将予重建,使之更加庄严。  道院原有玉皇殿5间,真君殿3间,以及山门。民间流传:“先有小茅山(道院),后有(穹窿)上真观。”香火极盛,每逢道教诸神诞日或打醮之际,信徒潮涌,烧香船只挤满河浜,延绵数里,夜间俯视犹如火龙,现山下火龙浜之村名由此而来。据《吴郡西山访古记》载“下院设有真君殿(即茅盈、茅固、茅衷三茅真君),有康熙二十六年(1687)朱珩海造炉一,俞君玉造炉一,康熙甲午(1714)朱云仲造钟一”。民国35年(1946)被烧毁。清代潘遵祁《小茅山》诗云:“岩花开遍映山红,路指中茅一径通。半晌明珠泉上坐,自携茶具煮松风”。  民国时期,由道长徐琴松主持。解放后,仅遗存的山门在70年代初铜矿首次探矿开采时被毁。2000年末,由茅山村原道长徐琴松之子徐振新发起,在原址小茅山东南麓规划重建茅山道院。作为穹窿山上真观的下院开放。现在道院内主殿供奉的是玉皇,叫玉皇殿,其他还观音殿、三茅殿、纯阳殿,山门内供奉的是灵官等神将。  道教的三茅,分别是茅盈(前 145-?)西汉咸阳(今属陕西)人,字叔申。《茅山志》、《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传》记其少时修道于恒山,有异操,后隐于句曲山(今称茅山,在江苏西南部镇江句容境内)。-服气、辟谷术,并以医术救治世人。后其弟茅固、茅衷从其修道,时人称大、中、小茅君。著名仙真表列茅氏三兄弟为茅山仙祖--“三茅真君”。至今武当还有《三茅真君殿》。茅盈证位司命真君东岳上卿,并奉为茅山上清派祖师。道教茅山派主修《上清经》,兼修《三皇文》、《灵宝经》,以符箓咒劾召鬼神,以戒传授弟子,服食辟谷、冶炼丹术,隋唐时盛行南山,成为道教三大符箓派之一。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东渚镇锦峰路  乘车线路:苏州市内乘310公交在茅山桥南站下车可达。

苏州东吴博物馆

  苏州东吴博物馆临时馆于2011年1月9日开馆,为公办民助博物馆。馆名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著名书法家吕章申先生题写。馆藏的铜镜、青瓷、石雕三个系列在国内尤为特色优势,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该馆的设立对于浒墅关开发区大运河明清风光带建设,促进区域转型升级,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苏州东吴博物馆临时馆位于浒墅关开发区鸿禧路大白荡城市生态公园门口,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设有千镜堂、青瓷斋、集古堂、铜韵吴风及中华石雕艺术廊等“四厅一廊”。藏品2400多件,分为铜镜、青瓷、石雕、唐三彩、陶器、铜器、唐宋瓷器、紫砂、古代艺术杂件九大系列,涵盖中国各历史时期,文化跨度大、数量多、品位高。  该馆展品中的百余件吴文化代表性器物,集中彰显了吴地先民的精湛技艺和吴文化的源远流长。  常设展览  千镜堂:馆藏各时代铜镜近千面,全国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史树青先生曾为之题书“千镜堂”,是夲馆藏品中的优势和特色文物系列之一。  青瓷斋:青瓷是馆藏中的大宗、优势、特色系列文物之一,在国内处领先地位,著名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先生特为之题词“青瓷斋”。  铜韵吴风:展品主要有铸造庄重、纹饰威严的夏商周彝、鼎、卣、觚、斝、簋、盂、壶、簠等中原铜礼噐,铸作工艺精巧绝伦的提梁盉、铜鉴、宝剑等春秋吴国特色铜噐。我国古陶瓷研究泰斗刘新园为之题写厅名“铜韵吴风”。  集古堂:分设高古陶器、唐三彩、唐宋瓷器、紫砂及古代艺术等五个专题。中国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家、鉴定家徐子鹤先生为之题“集古堂”。  中华石雕文化艺术廊:馆藏700多件石雕艺术品,种类包括神道石人石马、佛造像、碑刻、各种建筑构件、石雕摆件等。风格从纯朴粗犷到精致完美,多样纷呈。

大石山云泉寺

大石山云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云泉寺位于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大石山山坞中,宋朝年间由珍护禅师入大石山掌建,取名云泉庵。后元大德年间由觉明高僧兴盛,是苏州阳山地区十大寺院之一。  寺庵点缀了美景:云泉二泓,自石泻纳小池,又暗泉一股纳望湖池。清末洪杨战乱,寺庵被焚之一炬。而后重建不久又遭日寇荼毒。抗日战争胜利后,当地百姓自发构架重修。自此改名为云泉寺。惜乎,文革中又被毁于一旦。  云泉寺与拜石轩,毛竹磴、招隐桥、仙桥、宜晚屏、玉尘涧、青松宅、杨梅岗、款云亭、凝霞楼、石井、石龙、玉皇阁、夕照岩、观音阁、见湖峰为大石山十八景。云泉寺与大石山的秀美,招来众多文人墨客的游兴与诗吟。苏州明代大臣吴宽就留有"循径以入,茂林幽间,若将迷焉,行渐深。有台, 至是少憩。仰望楼阁,胜不能图。攀登再上,即之。有长松美竹,列映石门,有佛阁轩亭,皆因宜构架石上。前临深壑,松竹森郁于下,太湖远峰,可收一望。″把大石的岩泉、景庵、径壑、竹林、石台、山峰远近苍翠景色和盘托出。  为配合树山生态园的整体规划新的云泉寺的规划将佛教文化、泉水文化和诗词楹联文化渗透到建筑群体和空间环境中,融历史文化和生态景体。在布局上将分为一区,一园,一社三大功能区域,即中央礼佛区,文化墨香园和大石联社,并以廊为各个区脉,将各区域有机串联起来。中央礼佛区位于云泉寺的中轴线上,包含生态菩提广场,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殿,云泉池,和藏经楼这六个功能景点。大石联社在大殿两侧,用来研究,[大石联句]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相容外延。石坞墨香园是书法文化聚集之地,主要由书缘舫,画韵轩,翰墨阁,醉墨楼,方丈院等构成。

浒墅关开发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文昌社区

----

阳西社区

----

南庄社区

----

南津社区

----

北津社区

----

长江花园社区

----

阳山理想城社区

----

阳山新鹿社区

----

阳山花苑四社区

----

阳山花苑三社区

----

阳山花苑二社区

----

阳山花苑一社区

----

阳山村

----

新民村

----

浒墅关开发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