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苏州 >> 吴江区 >> 平望镇

平望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同里古镇

同里古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同里镇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距苏州市18公里,距上海80公里,江南六大著名水乡之一,面积33公顷,为五个湖泊环抱,由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  2005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5中国魅力名镇前10佳”。  《同里志》记载,五湖环境于外,一镇包涵于中。镇中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同里镇有“三多”,名人多,明清建筑多,水、桥多。  1、名人多。自宋代至清末年间,先后出状元1名,进士42名,文武举人93人。同里镇的著名人物有南宋诗人叶茵、明代画家王宠、清朝军机大臣桂芬、书画家陆廉夫,辛亥革命著名人物陈去病、著名教育家金松芩、文字家范烟桥、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王绍鏊、著名经济学家金国宝家。  2、明清建筑多。镇志记载,自1271-1911年,镇上先后建成宅院38处,寺、观、宇47座。  3、水、桥多。镇上有各朝代的古桥四十多座,有南宋诗人叶茵建造的思本桥,元代的高观桥等。  镇中最有名的园林是退思园,面积十亩八分,小巧玲珑。以居住与园林相结合的江南居住建筑为特点。如退思园、崇本堂、嘉荫堂等。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  类型:古镇古村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1天  电话:0512-63333120  官方网站:http://www.tongli.net  社交帐号:  开放时间:  古镇全天开放,镇上多数景点开放时间:4月-10月7:30-17:30,11月-次年3月7:30-17:15。  门票信息:  进入古镇即收门票100元,凭票在镇上九大景点每个可游览一次。门票两天有效,但游玩两天需在第一天到游客中心盖章续票;网上提前至少一天预订80元/人。  吴江经济开发区(同里镇)  同里隶属于江苏省吴江市,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四面临水,八湖环抱(同里、九里、澄湖、沐庄、白砚、叶泽、南星、庞山湖),东距上海虹桥机场80公里,南接318国道、西连苏嘉高速公路、北离苏州18公里。2001年10月,同里与屯村两镇合并后的同里镇行政区总面积102.91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人,辖12个行政村,1个水产总场,6个社区居委会。 同里,旧称“…… 详细++

静思园

静思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导游  为2003年由民营企业家陈金根先生花费十年时间建造的私家园林,国家4A级旅游景点,号称“江南最大的私家园林”。  虽是新园,但园中不乏百年古物。  汇聚了明代太湖西山的“楠木厅”,道光元年广东人的“揭普丰会馆”,上海老城厢清代的“弘雅堂”、“拜石轩”,苏州城区明末清初的“福寿厅”、“静远堂”、“绣楼”等精美建筑,多由园主陈金根花费心血,精心保护移建过来的。  镇园之宝“庆云峰”曾获得基尼斯灵璧石之最,这块巨石高大嶙峋,通体孔窍密布。  餐饮/住宿/购物购物:同里状元蹄、同里闵饼、黎里油墩、盛泽松糕、冬节团子、震泽黑豆腐干、盛泽盘笼糕、熏豆等都是吴江有名的糕点。盛泽镇有中国最大的丝绸市场——中国东方丝绸市场。  交通  苏州汽车南站→静思园:每15分钟一班车程:30分钟,票价:6.5元;  苏州汽车北站→静思园:每20分钟一班车程:40分钟,票价:7元;  静思园→吴江市区:每8分钟一班,5路、10路公交车,票价:1元;  静思园→同里古镇:每8分钟一班,5路公交车,票价:1元。  自驾车路线:1.从上海往318国道至黎星往松厍公路抵同里向前三公里。  2.经沪宁高速公路,在苏州东出口往南行同里方向。  3.经沪杭高速公路,在嘉兴出口往平望方向,经205省道至松陵往东3公里。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云梨路919号  类型:园林/花园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电话:0512-63439118  官方网站:http://www.jsycn.com/  开放时间:  8:00-17:00。  盛泽镇  盛泽镇位于江苏省最南端,地处太湖流域,这里沃野平展、湖荡密布、气候温暖、雨量充分,宜稻麦、宜蚕桑,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都。全镇面积118平方公里,其中镇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万人,其中在册人口10.7万人,外来经商、务工人员约7万人。 盛泽镇是吴江市的经济重镇,尤其是工业经济在全市占较大份额。 盛泽镇是吴江市的经济重镇,尤其是工业经济…… 详细++

苏州东太湖生态园

苏州东太湖生态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位于吴江西侧,东临松陵城区,西接东太湖。它是以吴文化为根基,以滨湖生态为特色,打造集滨湖观光、温泉度假、乡村休闲、美食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湖滨生态型旅游度假区。  东太湖生态园主要分为三个片区。南侧临水广场区以市民空间为主,提供展演、餐饮、游船、戏水、健体、赏景等服务;中央公园区以盛开活力、生命力展现、江南水乡意境为主,提供资讯、餐饮、游船、亲水环境等服务;生态体验区以稳定永续、生命传承为主旨,提供生态观察、休闲娱乐等服务。  漫步生态园仿佛置身喧闹都市里的桃花源,远离喧嚣,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远可看浩渺的东太湖,近可观生态园的美景,沉醉其中不免心旷神怡。  景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苏震桃公路顾家荡(近高新路)  乘车线路:苏州市内乘开往吴江的班车,到吴江沿高新路西行可达。  自驾线路:G15W吴江南出口-云龙西路-S230-景区;G15W吴江出口-庞金路-东太湖大道-S230-景区。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苏震桃公路  类型:城市公园  游玩时间:建议2-4小时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震泽古镇

震泽古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震泽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西南部,为江南五大桑镇之一。镇内慈云塔高耸,遗“三国孙吴流风;禹迹桥拱伏,传上古圣贤伟业;小巷悠长,古韵犹存;师检堂、思范桥,诉说百年沉浮。天文学家王锡阐博览群书,学究天人,兼通中西之学,其所著的《晓庵新法》三百年来称颂学界。在继中国亚麻绢纺名镇、中国麻纺集群产业基地等称号后,吴江震泽又添新的国字号桂冠。震泽被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授予“中国蚕丝被之乡”。  震泽镇是苏州市吴江区西南部的一个重要集镇,是江苏省的重点中心镇和历史文化名镇。震泽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震泽已有原始人群聚居,从事农业、渔猎,在此生息繁衍。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设镇,因濒临太湖而得名于太湖别称“震泽”。清雍正四年曾被设县,夏禹治水留下过足迹,万代陶宋事业发祥地,清代“学究天人”王锡阐、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施则敬和“两弹一星”功勋杨嘉墀的家乡。  清代《百城烟水》云:“震泽镇,在双杨村西四里,北滨太湖。《书》曰‘震泽底定’,因名。”太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别称具区、笠泽、震泽,烟波浩渺,三万六千顷,震泽镇借太湖之光,因以命名。不过,虽说借光,却并非无根无据牵强附会,而是名之有源,名实相副。  明朝洪武窦德远编纂的《松陵志序》言:“禹导水源至此,故曰震泽底定,言底于定而不震动也。距邑西南九十里,有桥曰底定。《吴越春秋》谓范蠡于此乘舟出三江口,其地亦有桥曰思范,至今遗迹不泯。”  清人徐崧所吟的七绝《太湖巨浸》中亦言:“巨浸源长近接苕,秋来葭炎亦萧萧。输他震泽名偏古,禹迹犹传底定桥。”清雍正四年(1726),因吴江粮重狱繁,奉旨分县,分吴江县偏西之地置震泽县,出现第三个震泽地名。震泽镇属震泽县辖,不过震泽县衙门设在松陵(今吴都大酒店地),与吴江县衙门同城分治。民国元年(1912)元月,两县复合并为吴江县。  事过四十一年,即1953年5月,原吴县太湖行政区改建为震泽县,也是沾了太湖别称之光,其实第二个震泽县与震泽镇在行政隶属上毫无关系,只不过是隔湖相望而已。不过第二个震泽县存在时间不长,至1959年3月撤销,至此除去两个县名,仅历史文化名镇震泽之名犹存,永放光芒。  正如盛泽人之喜用盛川别称盛泽、黎里人之喜用黎川别称黎里、同里人之喜用同川别称同里一样,震泽人特别是丝商喜用震川别称震泽,震川之名随辑里丝而声誉远扬,名闻南京、苏州、杭州、上海等丝绸产地和市场。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震新南路1333号  类型:古镇古村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3小时  电话:0512-63751101  官方网站:http://www.zhenze.com.cn/  开放时间:  8:00—17:00  震泽镇  江南水乡古镇——震泽,位于江苏省吴江市西南部,与浙江省毗临,古称“吴头越尾”,东距上海90公里,北至苏州54公里,318国道、京杭大运河穿梭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震泽全镇面积57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3.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近4万亩,全镇总人口5万余人。全镇基础设施完善,现有22万伏、11万伏变电所各一座,有2.5万吨级地面水厂,开通移动通讯发射台,提供…… 详细++震泽公园王锡阐纪念馆(王锡阐墓及祠)师俭堂震泽文昌阁震泽慈云禅寺江苏省农机具博物馆

吴江博物馆

  坐落于吴江市区江陵南路的吴江博物馆兴建于1998年10月,竣工于2000年6月,同年7月1日对外开放。这是一座气势雄伟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建筑,占地面积1216平方米,建筑面积3653平方米,它是吴江文化标志性建筑之一。馆内收藏陶瓷器、青铜器、玉石器、书画、钱币等各类文物一万余件。展示了吴江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吴江地处江苏最南端,西濒太湖。在吴越交汇之间,素有吴头越尾之称,吴文化与越文化兼而得及之,是不可多得的地域资源。吴江又有悠长的历史,6000余年的文明展示,足可引以为豪。吴江博物馆的建成将成为所展示吴江的重要窗口,将为吴江的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吴江博物馆现已开放6个展厅,即历史文化陈列厅、古代杰出人物展厅、近现代杰出人物展厅、书画藏品展厅、吴根生钱币陈列厅和友谊厅(友好交往礼品展厅),以及筹建中的视听科普展厅和多个临时展。     “吴江历史文化陈列厅”的陈列,以先秦文化为陈列主线,配以六朝至明清时期的各类文物,反映了吴江六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文明传承,以及吴江先民的勤劳和智慧。从桃源广福村的马家浜文化遗址中发现的20多处墓葬葬式及出土陶器、动植物遗骸可证明,远在六、七千年之前,吴江的先民们尚处于母系社会阶段,但已过着定居生活。被誉为“江南第一村”的梅堰龙南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村落遗址,距今已5300年左右,从遗址中可以发现,当时的人们依河而居,隔河相望,一派水乡特色,遗址中发现的碳化稻谷、家猪遗骸,充分说明吴江稻作文化和家畜饲养的悠久历史,展示了一幅先民们以农业为主,渔猎为副的生产、生活图景。有力地证明了太湖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梅堰袁家埭遗址的黑陶蚕纹壶,以及在吴江普遍出土的纺轮、骨锥、骨针等,又表明吴江的栽桑、养蚕、纺织历史可追溯到四千多年之前。此外,展厅中陈列的磨制精细的石器,精致剔透的玉器,质朴凝重的青铜器,以及造型各异的陶瓷器和工艺品等等,无不在向人们讲述着吴江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生产力的发展过程。     吴江博物馆书画藏品十分丰富,计有一万余件,“书画藏品展”从中遴选了近百幅精品佳作。其中既有“明四家”中沈周、唐寅、文征明,清初“四王”之一的王原祁,以及清末吴昌硕、任薰等大家之作,超绝脱俗,叹为观止;又有吴江籍历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其清末海上画派代表人物王礼和吴门画派代表人物陆恢,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昭示了吴江书画艺术的源远流长和传统文化的熠熠光辉。此外,还有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社员和近现代政界文坛人物的书法作品,如陈其美、陈去病、李根源、于右任、胡适、梁启超等等,构成了该展厅的一大特色。广大观众置身于这艺术殿堂之中,体味着吴江良好的历史人文环境,感受着书画艺术特有的神韵和魅力,岂非美哉!     “吴根生钱币陈列”以中国钱币史为序,展出了一千余枚钱币。吴根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钱币收藏家。他收藏的钱币上溯春秋战国刀、布、环、贝,下至近现代各种钱钞一万余种,其中珍稀品150余种。他集藏的历代各种版别的铁五铢达200余种,内有40余种极品,被称为“江南铁五铢王”。吴根生先生已决定将其钱币藏品全部捐赠给吴江博物馆。钱币厅的陈列,将使广大观众对中国货币的发展史,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国历代经济、文化发展演变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     吴江素以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著称。“吴江古代杰出人物展”、“吴江近现代杰出人物展”,共展示了82位吴江古今精英的生平事迹。政界从明代以廉节公正著称的父子尚书吴洪、吴山,反阉名贤周宗建、抗清民族英雄吴昜、爱国将领张曜,到近代著名外交家施肇基、我国早期妇女运动的先驱张应春、杰出的爱国民主人事费巩、当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科学界从明代造园家计成、清初天文学家王锡阐,到我国蚕丝教育奠基人郑辟疆、当今中科院院士黄文熙、冯新德、刘建康、沈善炯、陈开甲、杨嘉墀、汪集旸;艺术文学界从西晋文学家张翰、明代著名戏曲家“吴-”领袖沈璟、明文学家“午梦堂”主叶绍袁及其叶氏一门、清初边塞诗人吴兆骞,到近代国学家大师金松岑、辛亥革命风云人物、南社创始人陈去病、柳亚子,可谓名人辈出,群星璀璨。这些鲈乡骄子用血和汗水甚至生命,描绘了振兴中华的壮美画卷,也为吴江的文明谱写了绚丽篇章。今天,在观瞻学习他们的动人事迹时,必将激励人们勇于拼搏、开拓奋进,迎接更加辉煌的新世纪。     吴江博物馆四楼的“友谊厅”,陈列了外国友好城市和友人赠送的礼品,这些礼品既反映了吴江对外开放的成果,也充分说明了这些国家民族的文化特色。与这些城市的互往,充分说明我们吴江正迅速地走向世界,正渐为世界所瞩目。     吴江博物馆是新成立的具有综合性展示功能的现代化博物馆,开馆至今已接待海内外观众10万余人次,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吴江博物馆当以“知我吴江、爱我吴江”为主题,使博物馆成为介绍吴江、展示吴江的窗口,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全力以赴地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及我市的更大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还望各界人事参观后不吝垂教、指正!   

先蚕祠

先蚕祠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清  地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五龙路口  在古代,蚕神有着重要的地位,汉族劳动人民为了向蚕神表示敬仰,并表达蚕农对来年丰收的美好希冀,所以蚕农们对蚕神进行祭祀,并衍生出许多风俗。  先蚕祠是汉族古典庙堂式建筑,正面门楼飞檐斗拱,气势轩昂。旁侧是八字形清水砖壁,朴素雅洁,再前过栅门是小广场,原是香客集散处。三座拱门正中竖匾为祠名,两侧上方分别书写“织云”和“绣锦”是为当年盛泽丝绸业繁荣的写照。  过门楼不远就是戏楼,戏楼两侧与厢楼相通,戏台朝北,下面的石板广场延至正殿前,场地开阔,可容万人。  正殿雄伟高敞,供奉中中华民族人方始祖轩辕、神农和嫘祖三座塑像,各位都知道轩辕就是黄帝,神农是我国的农业祖先,又称炎帝,通常所说的炎黄子孙就是他们两人的后代了。至于那位远古女子嫘祖是黄帝的妻子,是她教会百姓养蚕缫丝,可以说她是我国丝绸行业的祖师爷了。这在殿上“先蚕遗泽”、“衣被苍生”的匾额上表述得最清楚不过了。以往养蚕之前或养蚕期间,乡民到祠里去拜一拜,祈求神灵保佑,取得蚕茧丰收,实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所以,以往先蚕祠里香火鼎盛。  先蚕祠为国家AA级景点,2013年5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重修,于当年向社会开放。先蚕祠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为盛泽丝业商人公建,已经有170余年历史。我国向有祭祀祖先和行业祖师的优良传统,先蚕祠就是祭祀蚕丝行业祖师的公祠,它还是盛泽丝业公所和农会的办事处所。  盛泽镇  盛泽镇位于江苏省最南端,地处太湖流域,这里沃野平展、湖荡密布、气候温暖、雨量充分,宜稻麦、宜蚕桑,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都。全镇面积118平方公里,其中镇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万人,其中在册人口10.7万人,外来经商、务工人员约7万人。 盛泽镇是吴江市的经济重镇,尤其是工业经济在全市占较大份额。 盛泽镇是吴江市的经济重镇,尤其是工业经济…… 详细++

吴江文庙

吴江文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吴江文庙,亦名吴江孔庙。全国最早建造的孔庙在山东曲阜,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卒,翌年即以曲阜孔子故宅立庙。汉以后历代帝王多崇奉孔子创立的儒学,敕令在京城和各州县建造孔庙。据说全国孔庙最多时达3000余座,随着岁月流逝,沧海变桑田,至今各地孔庙尚约有300座。偌大一个中国,仅存这么些孔庙,而吴江作为一个县级市拥有其一,不可不谓之幸甚。  吴江孔庙坐落在吴江中学校园内,始建于宋绍兴年间(1131—1162),至淳祐年间(1241—1252)先后建大成殿、崇圣祠、通号舍、琴书楼、登龙桥等,宋代末悉毁于兵燹。元至元元年(1335年)至至正十年(1350年),重建正殿,塑圣贤像,建棂星门、仪门、戟门等建筑。明洪武二年(1369年)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镌刻卧碑,建观德亭,筑泮池、石桥等,以后陆续建文昌阁等,扩建名宦、乡贤祠。清咸丰十年(1860年)年,孔庙毁于兵燹。同治四年(1865年)重修大成殿,十二年(1873年)重建崇圣祠,为现存格局。  现今,步至吴江孔庙前,只见一座四柱三间的棂星门矗立在大成殿前,穿门而入,一条石板甬道向前延伸着,甬道东侧是一个花园,园中池水涟涟,花木扶疏,假山嶙峋,一座飞檐翘角的六角亭翼然东南角山石之巅,池内金鱼在游弋嬉水,跃起阵阵波漪,甬道西侧为一草坪,坪上绿树与山石参差错落,相映成趣。甬道尽处即是大成殿。该殿为庑殿式,重檐,面阔五间计24.7米,进深三间计13.3米,外檐斗拱重翘,门前中三间排列着落地长窗,边上两间为半窗,殿上方高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竖匾,“大成殿”三个大字系由著名书法家徐穆如先生书写。据志载,大成殿正中祀至圣先师孔子,殿东、西两旁祀“四配”。所谓“四配”,系指孔子的学生、“复圣”颜渊,孔子的孙子、“述圣”子思,孔子的学生、“崇圣”曾子和战国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亚圣”孟子。另外,大成殿内还祀闵子损、冉子雍等“十二哲”及诸先贤。  出大成殿,又是一个大草坪,鹅卵石甬道交错其间,石桌石凳掩映在绿树丛中。沿着甬道走过草坪,便是崇圣祠。该祠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计26米,进深三间计11米,门前中三间排列着落地长窗,边上两间为墙,墙上开着圆形花漏窗,祠上方竖匾“崇圣祠”三字也为徐穆如先生所书。崇圣祠与大成殿前后相望,蔚为壮观。据志载,崇圣祠祀孔子先五代以及“四配”、“宋六子”之父。  大成殿、崇圣祠的左侧为吴江政协于2001年10月建造的“历代名人咏吴江”碑廊,廊中立有张翰、白居易、杜牧、陆龟蒙、陈尧佐、苏舜钦、王安石……陈去病、柳亚子等历代名人吟咏吴江的42块诗碑。右侧则是吴江市政府于2002年7月建造的“孔子论语集句碑廊”,立有《论语》选句等43块碑石。  大成殿的西边为吴江县学遗址。遗址中为一碧水池,池中金鱼历历可数,池四周山石嶙峋错落,圆形半岛上一株树皮斑驳的金针松伸展着虬枝,池南侧有一座由武康石砌置的断桥显露于清波之上,为宋代遗物,系当年吴江县学内泮池石桥遗存,池北侧水中有三个巨大的青石柱础,为明崇祯二年(1629年)重建吴江县学明伦堂的遗迹。遗址北边建有一座名为“坐仰先贤”的碑亭,亭中立着一块明万历元年(1573年)由翰林院庶吉士徐师曾所记,梁林、何绥等当时吴江政要同立的“重修吴江县庙学记”石碑。此碑虽已有碎缝,但上面的文字可辨:“今天下,无无学之郡县,亦无无庙之学。慨自宋兴迄于庆历,而天下学宫犹不能备,独我吴江之学肇于大中祥符(1008—1016),盖前此三十余年,可谓幸矣……”由此可知,吴江的县学要比宋庆历年间(1041—1048)全国各郡县都有庙学时要早30多年,于此,也可证明吴江实乃文化教育的先驱之地。  景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垂虹路172号  乘车线路:吴江区内乘94、109、113、202路空调等路公交在吴江中学站下车可达。  太湖新城(松陵镇)  太湖新城,江南名城无锡(江苏省无锡市)新的城市中心-无锡太湖新城位于无锡城市南部,北起梁塘河,南至太湖,西邻梅梁湖景区,东至京杭大运河,规划常住人口100万。太湖新城以华谊路和蠡湖大道为界,自东往西分为东区、中心区和西区。东区(华谊路以东、高浪路以南),以太湖国际科技园为载体,重点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园、大学科技园、软件园、数码设计园、创意研发园。中心区(华谊路…… 详细++

吴江报恩寺

吴江报恩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报恩禅寺坐落于柳字圩,位于屯村社区及西侧,据寺内碑文(碑1959年被毁)和清顺治《屯村志》记载:始建于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唐大中二年(848年)一名为顾文通的王裔为报恩舍宅再建,占地120亩。整个禅寺由山门、石佛大殿和观音殿三部分组成,是江南五大古刹名寺(即金山寺、天宁寺、白鹊寺、灵隐寺、报恩寺)之一。  寺院“庙田”唐至明前期有三千余亩,或和尚自种,或租给当地农民耕种。寺西建有小屋和打谷场,有条小河,称“和尚浜”,建有歇船的船坊。东边有座古桥,名为报恩桥。寺设有东西两庵,西庵称“洗心堂”,坐落在镇西义危圩,因圩有石塔一座,故称石塔圩;东庵称“济渡堂”,坐落在夫字圩(镇东南),故称和尚角(现砖瓦厂址)。  相传五代十国遭兵燹(909~960年)。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僧玄重建,敕赐净戒坛,寺基95亩。  明永乐(1403~1424年)初,运粮官军停泊东关,0寺田中油菜籽,被寺僧逮住,运粮官军即以叛僧截皇粮为由奏请朝廷,抄毁寺宇,塔尽废,并将三千余亩常住田没入官府,僧被逮至京,后辨明释放。  宣德年间,僧良上疏奏请重建,占地50亩,以后正统(1436~1449年)、天顺间(1457~1464年)、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先后增修,万历十九年(1591)、二十九年(1601年)两次又加整修,崇祯年间(1628~1643年)置常住田百余亩。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僧浮石增建两廊,乾隆八年(1743年)僧宗开重建观音殿,光绪五年(1879年)尚存。  民国初期,僧守殿基,重建了五大间砖木结构殿堂,称为观音殿,按原样塑佛像供奉,后日军侵入,破坏严重。解放初,报恩寺残存文物仅有:一座观音殿,四尊石雕大佛(如来、文殊、弥勒、普贤),一尊木雕观音菩萨大佛,三尊泥塑大佛(观音、善财、龙女)。大殿的石梁石柱、青石雕刻的佛石还完好无损,两块青石碑依然竖立在大殿前面。大殿柱的石梁石柱倒塌在地,观音殿的殿基一米多高的青石石驳岸还完整,三口铁铸大香炉和一口金属大钟尚保存完好。石驳岸边有8棵黄榉,寺内有银杏、黄榉、桂花、黄杨、玉兰等。上述文物在20世纪50年代都曾登记上报。  1954年洪水爆发,低田圩围告急,石驳岸、大殿石雕佛台都被拆去护岸,甚至连“天济”古桥也拆去修圩,同年寺内的菩萨被砸,并以火焚之。至1958年两座石碑、两只石狮子、四尊石雕大佛被砸,并运去烧石灰;一只大钟、三只铁香炉被砸碎,运去“大炼钢铁”,牌楼拆去当柴烧。1970年,石佛大殿的石梁石柱(见方50~60厘米、长8~10米)被拆去作乡村石桥之用。  相传,乾隆帝下江南至苏州时,向知府提出要去报恩寺进香拜佛。乾隆帝只知报恩禅寺坐落在有个带“吴”字的县境内,但不知在吴县还是吴江境内。知府听了暗暗叫苦。乾隆帝去进香,要公开身份,还要接驾开道。报恩禅寺在屯村,路途遥远,修大道显然时间上不允许,舟船也一时难觅。冥思苦想,就向乾隆帝说,报恩寺离府不远。随即知府连夜吩咐下去,把吴县境内的北塔报恩禅寺修饰一新,并挂上报恩禅寺牌匾。次日乾隆帝遂到北塔寺进香。后乾隆帝拨款重修“报恩禅寺”(北塔报恩寺)。所以,至“文革”前,苏州北寺塔前的石碑楼坊上一直挂着“报恩禅寺”的匾额。

盛泽济东会馆

  济东会馆坐落在斜桥街上,1986年7月被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原规模较大,后因年久,其建筑或坍圮,或改建。现存建筑为民国十二年(1923)重修,有门厅、茶厅、议事厅三进,坐北朝南,占地329.26平方米,三进均面阔三间,硬山顶,现辟为盛泽图书室。大门临街依河,当年装卸货物、迎宾送客十分方便。墙门前立有四根石柱,每根石柱上蹲若一只栩栩如生的石狮,墙门中间石库门框内开着两扇黑漆大门,门两侧是清水砖柱,门上方砖刻“济东会馆”四个大字在飞檐翘角的映衬下透射着古朴的气息。墙门内方砖铺地,里侧排列着镂花落地长窗。过门厅,是一个狭长的天井,石板地上摆放着几盆翠竹,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第二进为茶厅,系会客之处。两根黑漆大柱立在厅前侧,里外两侧均排列着镂花落地长窗,梁枋上雕刻着各种花纹图案,现该厅为阅览室,人们正安坐其内,默默无声地读着书报。过前厅,是一个宽敞的天井,天井偏南建有戏台,现台基尚存,天井前侧东西各开有一门,均有门额,东为“瀛洲”,西为“阆苑”。这两门额颇富涛情画意,“瀛洲”是传说中的仙山,《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云道:“海中有三神山,名日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阆苑”,是传说中的神仙居处,常用指宫苑,如苏东坡有诗句云:“阆苑千葩映玉霞,人间只有此花新。”从这两个门额中,可以想像出当年这里如神境、似仙处的景象。天井两侧建有走廊,与茶厅后面的走廊相环通。  明代末期,盛泽丝绸业已相当发达,“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入清,“丝绸之利日扩,南北商贾成萃焉”,至乾隆年间“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随着丝绸业的发展,全国各地来盛泽做生意的商人日益增多,从清顺治年间起便有了会馆。至乾隆、嘉庆年间,各地商人则纷纷筹款建造会馆。一时间,盛泽会馆林立。当时,《盛湖竹枝词》中就有一首形容了这一景象:“栋宇沉沉会馆多,承平商货万千罗……”  据当地方志记载,清末至民国年间,盛泽尚有八所会馆,有康熙四十九年(1710)建的山西会馆,乾隆年间(1736—1795)建的华阳会馆、宁绍会馆,嘉庆十四年(1809)建的徽宁会馆,有附设在关帝庙和西庙内的金陵会馆与绍兴会馆,另外两所,均为山东商人所建,一所是兖州府济宁州人集建的济宁会馆(亦名任城会馆),另一所便是济南府人于嘉庆年问建的济东会馆。尔后,『ll西会馆在抗战时为日寇所焚毁,济宁、金陵两会馆在“文革”中被作为“四旧”拆毁,宁绍、绍兴会馆被改建他用,徽宁会馆(仅门厅)迁至目澜洲公园,华阳会馆现也已不存,相比之下,济东会馆的命运为最好,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  景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舜新南路斜桥街上  乘车线路:江苏或吴江乘开往盛泽镇或嘉兴的班车,到盛泽后换乘出租或小巴至斜桥街;乘163路公交在目澜路口站下车可达。  盛泽镇  盛泽镇位于江苏省最南端,地处太湖流域,这里沃野平展、湖荡密布、气候温暖、雨量充分,宜稻麦、宜蚕桑,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都。全镇面积118平方公里,其中镇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万人,其中在册人口10.7万人,外来经商、务工人员约7万人。 盛泽镇是吴江市的经济重镇,尤其是工业经济在全市占较大份额。 盛泽镇是吴江市的经济重镇,尤其是工业经济…… 详细++

苏州太湖牛仔风情度假村

  度假村坐落于太湖第一岛——西山岛。周围积聚着林屋洞、石公山、缥缈峰、明月湾古村等著名景点。  度假村建筑按照美国西部小镇风格建造,整体上体现出一种粗犷、豪放的原生态风格。度假村的企业使命是“与你一起开创健康、和谐、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一期项目陆地面积达300多亩,水域面积有200多亩,提供绿色餐饮、住宿、户外游乐、会务、培训等服务,为华东地区少见的综合性大型度假村,是企业团体康乐活动、商务旅游、庆典、会议、年终晚会、拓展培训、游乐、白领自驾游、情侣度假、亲子游、及学生夏令营、冬令营、春游、秋游的理想活动场所。  相关信息  骑马:(圈内骑乘、野外田园风光骑乘、环太湖骑乘)(大马小马一并俱全)骑骆驼乘观光马车动物喂养与观赏:马、骆驼、鸵鸟、山羊等。  水上活动: 水上自行车、双人小蜜蜂、双人小天鹅、水上独木舟、水上飞碟、四人小蜜蜂、四人小天鹅、四人小龙舟,摩托艇、快艇,水上飞拓展设施。  高空:高空铁索桥(1)、滑道(1)、断桥(1)、抓杠(2)、天梯(2)  陆地:网墙(1)、背摔(2)、求生墙(1)、梅花桩(1)、迷宫、定向  水面:水上扎筏,4人小龙舟,游泳等。  游泳戏水:天然泉水,三大游泳池,华东最大露天游泳池,达5000平方米。  射箭:男士弓、女士弓、少年弓,弹弓迷你小摩托,卡丁车,沙滩车,协力车热气球:(天上飘)。  露营:印地安帐篷、蒙古包。  烧烤:提供食物,自带食物随意选择。  康乐活动:卡拉OK、手动足球、滑板球、台球、象棋、围棋、麻将、飞镖、投篮机。  运动类活动: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排球、网球。  有机蔬菜:无化肥,无农药,健康养生。  会议:大会议室(可容纳150人)、小会议室(可容纳30人)。  餐饮:健康养生餐、茶水、点心、水果。  住宿:标间、印第安帐篷、蒙古包、团体房、露营。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江苏省苏州太湖西山岛金庭镇消夏湾  乘车线路:苏州市内乘开往太湖西山的班车,到西山金庭镇后在换乘695路在庙东站下车可达。  自驾线路:  沪宁高速——苏州绕城高速东(往周庄甪直方向)——西山出口——右拐沿孙武路、胥香路、环太湖大道(沿双黄线行驶)——过三座太湖大桥——西山岛——沿双黄线直行约8分钟三岔路口右拐沿双黄线继续行驶15分钟至佳怡假日酒店右拐(请注意沿路牛仔路牌)  沪宁高速——苏州绕城高速西(往西山方向)——西山出口——右拐沿孙武路、胥香路、环太湖大道(沿双黄线行驶)——过三座太湖大桥——西山岛——沿双黄线直行约8分钟三岔路口右拐沿双黄线继续行驶15分钟至佳怡假日酒店右拐(请注意沿路牛仔路牌)  苏嘉杭高速——尹山枢纽(往西山方向)——西山出口——右拐沿孙武路、胥香路、环太湖大道(沿双黄线行驶)——过三座太湖大桥——西山岛——沿双黄线直行约8分钟三岔路口右拐沿双黄线继续行驶15分钟至佳怡假日酒店右拐(请注意沿路牛仔路牌)

吴江泗洲禅寺

吴江泗洲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以湖东有泗洲,洲上有古寺。而钟声隐隐,逐苍茫而来也。名曰泗洲晓钟。”泗洲寺的来历,赵宽 (457~ 1505年) 则在其写的《泗洲寺重建大雄宝殿记》中说是佛教一位上乘大士名泗洲者所创建。泗洲禅寺位于芦墟镇,汾湖旁。为吴江东大门,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向南出镇不足百米过芦墟塘便是浙江,向东不足5分钟车程便是上海界,318国道穿镇而过,南接京杭大运河,延太湖边达湖州,向西一小时车程到苏州,交通极为便利。古寺建在两面环水的泗洲上,仅小圩东南角与兵字圩相连。似乎禅寺由地得名。直至解放后的几年里,泗洲寺前后殿仍悬挂着大铜钟、大铁钟。古刹钟声,洪亮悠扬,震撼信徒心灵,吸引古今游人。  泗洲禅寺创建于唐景龙二年(公元708年),有1300多年的历史,经过多次的修建、扩建、修缮。北宋开喜(公元1017年-1021年)僧人法行重建后,引来名僧迭居。南宋绍定年间(公元1228年-1233年)僧人文玫亦募资修建,至正九年三月(1349年4月)杨维桢等名士游汾湖时,曾在泗洲寺里看《题竹》。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吴江东部地区的钱坟、法庆、流庆、南洵、善聚、法华、圆通等七所庵庙归属泗洲寺门下。永乐元年,三年(1404年-1405年)户部尚书忠靖公夏,原洁治水江南,几度暂住泗洲寺。  正流年间(1346年-1449年)寺院遭受-,损毁严重,不久主要建筑毁于天顺元年(1457年)的火灾,仅剩僧人起居房舍,勉强维持。弘治初年起,寺僧慧监募集资财,于弘治十年(1497年)开工重建大雄宝殿,历时五年才竣工。刑部执事赵宽为之作《泗洲寺重建大雄宝殿记》并列刻碑铭。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增建观音殿。崇祯乙亥年间(1635年)里人叶绍袁、叶绍真和寺僧监远发起增建禅堂。  清康熙乙卯年间(1699年)里人徐绶等人发起集资重修,至1861年末,大殿坍塌,余房所剩无几。民国七年(1918年)春,住持悟明与里人陆拥书、刘荣华、王国光等人发起募资重建大雄宝殿,11月30日柳亚子等人重游分湖时,为前殿拍了照片。  1950年以来,该寺余残房舍,一直被粮管所占用,正殿和僧房已经被拆完。1977年芦墟政府为考虑到泗洲禅寺是汾湖最大的佛教圣地,群众也有所需求,但限原寺以颓废,土地被占用单位开发房产,建造居民住宅,故迁移到芦墟镇草里村庄稼圩重建佛教活动场所。经过三年努力,于2001年1月10日吴江市宗教局把“芦墟镇庄稼圩宗教活动场所”正式定名为“吴江市芦墟泗洲禅寺”。  如今坐落在吴江市汾湖经济开发区的芦墟泗洲禅寺紧邻上海、浙江。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十多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依靠善众的慷慨乐助,寺院建有山门,大雄宝殿,天王殿,刘王殿,卧佛殿,园通殿,三圣殿,观音殿,玉佛楼,正觉楼。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芦墟镇新友路1618号

盛泽目澜洲公园

  目澜洲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之南,公园占地面积7300平方米。园内风光秀美,洲中有湖,湖中有岛,东堤紫藤西堤柳,花木扶疏中点缀厅、台、亭、阁、廊、桥等。目澜洲建于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名骨池庵。元至正间(1341年--1368年)易名圆照庵,因四面皆水,波澜溢目,故亦称目澜洲。民国时改为公园,园东建有“圆照堂”,俗称四面厅,平面为正方形,周以回廊,每边连廊长9.12米;最南端有临水长堤,遍植紫藤。园内尚有明正德元年(1506年)《圆照庵记》石碑。  目澜洲是盛泽的名胜。它的历史,它的题咏,它的四时美景,在一代又一代的盛泽人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七百多年前,这里原是一处荒村古庵。据《盛湖志》记载,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一个名叫善莹的和尚在此建了座庵,“其南,有莲花池,乡人无葬地者,皆水葬其中。”因此初名骨池庵。到了至正年间(1341—1368年),因为皇帝钦赐了一块“圆照”匾额,才改名为圆照庵。如今,在目澜洲内园大门上方的匾额上,还镌刻着“圆照遗址”四个篆体字。  明朝正德年间吕常所撰的《圆照庵记》中说:“庵四面水流环抱,盛川在前,波澜溢目,因名之曰目澜洲,文人墨客从游者旁舞,遂为一方奇观!”可见,那时的目澜洲已经是文人墨客偕游的好去处了。当时的吴中名流沈周、祝允明、文徵明和王宠等人经常在此流连忘返,留下了许多诗篇与墨宝。沈周的《目澜洲》诗云:“目澜识是木兰洲,我梦时时一远游。今日问僧方证定,满家水竹似丹丘。”在《又为改名木兰洲》诗中,这位老先生还心血来潮,为目澜洲改名木兰洲:“不若改木兰,字异音不夐。”由此可见,目澜洲作为冶游的园林,历史还是十分久远的。  1929年,当时的盛泽区公所决定将目澜洲辟为公园,供镇民游赏。此举深得老百姓的欢迎。在那个年代,公园在中小城市中尚且难得一见,而在乡镇上建公园更是凤毛麟角,故而目澜洲在苏嘉湖一带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时至今日目澜洲公园经当地政府不断修建与完善已胜当初。  目澜洲分为内外两园,内园即为“圆照庵”遗址,四周环以小溪,溪中遍植荷花。园内花木遍植,各式盆景点缀其间,走道两旁冬青树修剪整齐。目澜洲最南端有一临水而筑的长堤,西半堤垂柳如丝,水影似墨,东半堤遍植紫藤,参差有致,均有几百年的历史。这些古藤盘根错节,枝蔓繁出,每年四月,藤架四周紫色一片,堪称目澜一绝。沈周诗云:“开洲水中央,四面水如镜;忽然微风起,澜生波不静。”游人可从诗中领略这座水园的意境。  景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舜新南路  乘车线路:江苏或吴江乘开往盛泽镇或嘉兴的班车,到盛泽后换乘出租或小巴至舜新南路;乘163路公交在目澜路口站下车可达。  震泽镇  江南水乡古镇——震泽,位于江苏省吴江市西南部,与浙江省毗临,古称“吴头越尾”,东距上海90公里,北至苏州54公里,318国道、京杭大运河穿梭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震泽全镇面积57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3.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近4万亩,全镇总人口5万余人。全镇基础设施完善,现有22万伏、11万伏变电所各一座,有2.5万吨级地面水厂,开通移动通讯发射台,提供…… 详细++

黎里古镇

  黎里古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东南30公里,地处江浙沪交界处,与同里、织里、古里共称江南“四里”。镇内有国家级保护单位柳亚子纪念馆。黎里历史可追溯2500年前。春秋时期,黎里在长水(即今浙江嘉兴)境内。吴越檇李之战(公元前496年)后,黎里御儿荡为吴越分界之一。镇之罗汉讲寺,建于晋永熙元年(290年),距今亦1700余年。后梁开平三年(909年)黎里始属吴江县。宋、元时为村落,由汾湖巡检司管辖,直至清代。明成弘年问(1465--1506年)已成大镇,居民千百家。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黎里镇自西至东长三里半,人口稠密,瓦屋鳞次栉比,市场繁荣,舟楫塞港,街道行人接踵摩肩。辛亥革命后,黎里为吴江县6市之一。  古镇丁字形市河全长2000余米,建于明清时期的古驳岸4000多米,横跨着10座始建于元代至清代的古石桥,河埠式样众多,有淌水式、双落水、单落水和悬挑式,双落水和单落水又分内凹式和外凸式等多种。驳岸和河埠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的缆船石,有暗八仙、笔锭、如意、犀角、双桃、双桔、如意得鹿、瓶生蜂猴、瓶生三戟和五色旗等254颗,属江南古镇之最。  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柳亚子故居,本是清乾隆时期工部尚书的私邸,前后六进,有乾隆题写“福”字、大学士稽璜题匾而得名的赐福堂,有太平天国将领遗留的龙凤瓦当,有栩栩如生的砖雕门楼,还有乾隆的梅花碑、刘墉与著名画家合作的祝嘏图。柳亚子故居收藏着国家一至三级文物藏品120件,待文物藏品152件,还有其他书画文物500余件。  除省文保单位柳亚子故居外,黎里尚有禊湖道院、鸿寿堂、洛雅草堂、端本园、写韵楼、新咏楼、周宫傅祠堂、居退一步处等市级文保单位8处,市级控制文物单位18处。鸿寿堂内18个圆台形的木础,正是明代早期江南古建筑的特殊遗存,极富研究价值。  黎里的弄堂堪称江南古镇一绝,至今完好保存85条,其中70条为暗弄,57%以姓氏命名,以“周陈李蒯汝陆徐蔡”黎里八大姓命名的最多。弄堂多数超过60米,更有5条超过百米。弄堂是黎里民众在明清600余年中成功的生活实践,生活的需要、历史的沉积,弄堂的结构发生了种种变异,有双弄,有弄中弄,也有暗弄接明弄而成的三仚弄。  目前,当地政府已制定并完善了黎里古镇总体规划、街区保护规划等各项规划编制工作;对古镇基础设施进行综合改造,加快推进端本园、东圣堂等主要景点的抢救性修复工作;同时对镇容镇貌进行集中整治,初步完成古镇绿化建设和亮化工程。力争把黎里建设成为既具“明清世博”特色,又有“百年南社”内涵的江南水乡名镇。  地址:苏州市吴江市东安路248号  类型:古镇古村  电话:0512-63362831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汾湖高新区(黎里镇)  黎里镇位于吴江县城东南30公里处,是一座保存较好的典型江南古镇。镇为一河两街,两岸保存下来的大多是明清建筑的二层楼房,铺面店堂毗连相接。古镇又一特色是它长长的驳岸,全部用介稽石垒筑而成。几百年过去了,仍是那么齐整坚实。驳岸边嵌着300多根石栏,其中精致的象鼻石栏如金石家手下的印章,方寸之间而趣味无穷,既是系船的极好设施,又是珍贵的艺术佳品。黎里还是著名爱国民…… 详细++

平望小九华寺

平望小九华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小九华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莺脰湖畔,四周环水,只有一座伟岸挺拔的安德桥相连。过去在小九华寺对面还有一座美丽的暮虹桥做伴。红墙碧波、晨鼓暮钟、橹声梵音不绝于耳,不失为一块佛教宝地。 小九华寺面对莺湖,莺湖是杭嘉一带的名湖,它与嘉兴南湖、杭州西湖齐名。曾引来不少文人雅士吟诗作画,如白居易、李白、杨万里、陆龟蒙都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小红吹箫工唱歌”,就是在这一带留下的名句。《水浒传》、《醒世恒言》等名著都有此湖的记述。  小九华寺又名九华禅院,原名东岳庙。小九华寺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85年)里人吴国忠偕僧通运募建后殿,奉祀幽冥教主(即地藏王菩萨,故俗称地藏殿),并铸炉于庭中。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国忠子昌运偕僧朗涵募建大士殿。乾隆四年(1738年)建关帝殿、刘公祠。乾隆五年(1740年)监院僧蕴山建山门、客堂、斋堂、厨房等。乾隆十年被毁。光绪四年(1878年)游方僧永缘、莲堂重建山门五间,光绪八年(1882年)僧莲觉莲常建东客堂三间。光绪九年(1883年)建西客三间。光绪十年(1884年)筑东围墙,建方丈室三间,光绪十一年(1885年)建观音殿五间。史料中的平望小九华寺规模尚可,庙内香火特盛,每年农历七月一日至十月一日,远近香客毕集、游人纷至沓来,香市盛极一时社会影响极大,在周边地区形成一定轰动效益,名扬国内,流传东南亚,文人墨客游踪不绝,留下甚多吟咏绝句及书画墨宝。  清朝道光年间《平望志》上记载:明万历年四十年(1616)建,是为了纪念地藏菩萨。当时规模宏大,设有大士殿、药师殿、刘工祠及山门、客房、斋堂、厨房,一应俱全,飞檐翘角,殿宇重重,顶膜礼拜的人蜂拥于此,是当时江南的一座名刹。岁月悠悠、沧桑巨变,名寺古刹,经受历史风云。1949年改为平望粮管所,1970年改建面粉厂,原先庙宇建筑改作它用,面目全非。所幸至今寺中遗址上尚存一棵桂花树、一棵黄杨树和一口古井,作为物证,留下了历史的回忆。  1997年,经吴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恢复平望小九华寺。此举深为中国佛教界赞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赴初先生闻讯,欣然亲笔题匾“小九华寺”。该寺占地40亩,南北座向,第一期工程竣工的建筑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三圣殿、千佛宝塔等;第二期工程将建藏经楼、地藏阁、念佛堂、功德堂等建筑以及“太虚法师纪念堂”等。小九华寺全部建成后,将成为苏州地区的名寺之一,也是苏、浙、沪交汇处的一处佛教胜地。

思本桥

思本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思本桥  时代:宋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辽浜村,跨市河。  南宋宝囿年间(1253~1258)诗人叶茵所建,俗称思汾桥。后代曾重建。东西走向,单孔拱型结构,除石阶改为花岗石外,其余均为武康石,拱券以分节并列法砌筑,顶宽1.85米,堍宽1.90米,长22.50米,矢高4.50米,跨泾9米。其矢跨比率恰为1:2,拱圈呈半圆形,与水中倒影虚实相接,合成整圆,波光粼粼,秀丽异常,1995年4月19日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升格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旧志记载,为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年)里人叶茵建造。该桥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为全镇保存最完善、最古老的拱桥。思本桥架于桥港中段,东西走向,系单孔拱形桥。桥身皆用武康石砌成。桥全长22.5米,宽1.8米,桥面长5.4米,略呈弧形,桥跨度达9米,矢高4.5米,其矢跨正好为1∶2,拱圈呈半圆形。该桥具有独特的形体结构和架桥技术。在桥东西两边斜坡和桥面北侧,用三块大型的条石衔接,条石每块长为4.4米,宽0.73米。两侧石条则凿成阶沿,与相并石阶高低宽狭一致。如此构造,不仅能够显示其形体特色,更对维护整座桥梁免致坡侧倾斜,起到极好的固定作用,所以至今虽未经修葺而保存完好。历经七百余年风雨的古桥,至今两旁遍披青藤枝蔓,微露半轨桥孔,屹立在盈盈绿水之上。该桥1995年4月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苏州市吴江区境内现存最古老的桥之一。  叶茵 (1199~?)  叶茵(1199~?)(生年据《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齿逾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 萧闲自放,不慕荣利,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同时代诗人徐矶、林洪等相唱和。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详细++  吴江经济开发区(同里镇)  同里隶属于江苏省吴江市,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四面临水,八湖环抱(同里、九里、澄湖、沐庄、白砚、叶泽、南星、庞山湖),东距上海虹桥机场80公里,南接318国道、西连苏嘉高速公路、北离苏州18公里。2001年10月,同里与屯村两镇合并后的同里镇行政区总面积102.91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人,辖12个行政村,1个水产总场,6个社区居委会。 同里,旧称“…… 详细++  叶茵 (1199~?)  叶茵(1199~?)(生年据《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齿逾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 萧闲自放,不慕荣利,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同时代诗人徐矶、林洪等相唱和。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详细++  吴江经济开发区(同里镇)  同里隶属于江苏省吴江市,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四面临水,八湖环抱(同里、九里、澄湖、沐庄、白砚、叶泽、南星、庞山湖),东距上海虹桥机场80公里,南接318国道、西连苏嘉高速公路、北离苏州18公里。2001年10月,同里与屯村两镇合并后的同里镇行政区总面积102.91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人,辖12个行政村,1个水产总场,6个社区居委会。 同里,旧称“…… 详细++

吴江区青少年科技馆

吴江区青少年科技馆为科普教育基地。  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坐落在吴江区中山南路与体育路交汇处,占地30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总投资约1.2亿元,分设科普展示活动区、文化艺术培训区、大型活动与学术会议区和办公服务区。活动中心的特色是两馆合一。  科技馆馆内总设备投资约2000万,其中有85%的展品是互动的,在全国科技馆展品互动比例中是最高的,它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生动地反映了经典的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活动区分设科技活动展览馆、天文台、数字球幕影院、4D动感影院、儿童乐园等五个部分。场外有红领巾广场和国防教育园。  里面的140多件科技展品,以高科技含量、高互动性、高趣味性紧紧抓住了青少年的心,有效地推进了科学知识在广大青少年中的普及。在一百四十多件展品中,其中八件是科技馆的镇馆之宝,分别是巨型球钟、绚光竖琴、动感星际旅行、测速雷达、矿物成因、魔幻书——八大行星、电闪雷鸣、莫比乌斯带。此外,还有处于国内领先技术的机器人乐队、六十四声道的全息音响、神州飞船和未来驾驶,场馆内的两座特色影院数字球幕影院和4D动感影院都深受游客的喜爱。  同时在科技展示厅一楼还有一些展示我们吴江地方特色的展品,有与古人对话、先民的足迹、雨中漫步、诗绣吴江、吴江院士风采、蚕桑居、锦绣苑、虚拟空中吴江游、虚拟摇船同里古桥游、吴江全景示意图。广大市民可以通过观看展品直观形象地了解吴江的发展历史。  培训部共有专用教室61个,分为四个区域,即书画区域、文化培训区域、音舞区域和体育区域。每个区域都按照专业特点进行硬件配备和文化布置。还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五名,都是在苏州市乃至江苏省颇有名望的教师。成立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对促进吴江科技、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构建和谐吴江起着重要的作用。  景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体育路676号(中山南路与体育路交汇处南门)  乘车线路:吴江区内乘102、108、111、112等路公交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站下车即到。  自驾线路:沪苏浙高速—苏嘉杭高带(苏州、吴江方向)—吴江南出口—左转(有指示牌)—周湖线—中山南路(有指示牌)—体育路—吴-少年活动中心。  太湖新城(松陵镇)  太湖新城,江南名城无锡(江苏省无锡市)新的城市中心-无锡太湖新城位于无锡城市南部,北起梁塘河,南至太湖,西邻梅梁湖景区,东至京杭大运河,规划常住人口100万。太湖新城以华谊路和蠡湖大道为界,自东往西分为东区、中心区和西区。东区(华谊路以东、高浪路以南),以太湖国际科技园为载体,重点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园、大学科技园、软件园、数码设计园、创意研发园。中心区(华谊路…… 详细++

平望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河西社区

----

南大社区

----

新建社区

----

南新社区

----

新诚社区

----

梅堰社区

----

西塘社区

----

南杨村

----

群星村

----

金联村

----

联丰村

----

胜墩村

----

平西村

----

溪港村

----

三官桥村

----

顾扇村

----

莺湖村

----

端市村

----

中鲈村

----

万心村

----

龙南村

----

庙头村

----

联合村

----

双浜村

----

新南村

----

平安村

----

秋泽村

----

上横村

----

平望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