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南通 >> 崇川区 >> 新开街道

新开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濠河风景名胜区

濠河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濠河环绕南通老城区,形如葫芦,宛如珠链,被誉为南通城的“翡翠项链”。   濠河原为古护城河,史载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筑城即有河。现周长10公里,水面1080亩,水面最宽处215米,最窄处仅10米,是国内保留最为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护城河。距今有千余年的历史,是国内仅存的四条古护城河之一。濠河水清如镜,自然风光优美,拥有江鸥、野鸭、鱼鹰等自然生态群落。濠河两岸有光孝塔、天宁寺、北极阁、文峰塔、南通博物苑、五公园等名胜古迹,有张謇、李方、赵丹等名人故居,还有濠东绿苑、濠西书苑、环西文化广场、文化宫、文峰公园、映红楼、体育公园等新兴的文化娱乐场所和旅游景点,以及28座桥和各种名木古树。清澈洁净的濠河与亭、台、楼、阁、塔、榭、坊等交相辉映,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千百年积累的历史遗迹、园林艺术、乡俗风情奠定了濠河古朴凝重的文化底蕴,而现代城市的崛起,又赋予它朝气勃勃地时代风采。   南通濠河风景名胜区,1993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5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布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1998年名列江苏省首批文明风景名胜区之一。濠河风景区以其健康、优美、舒适、和谐的生态环境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江苏省人居环境奖。  

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科普教育基地。  南通博物苑,位于风光秀美的江苏省南通城东南濠河之滨,由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晚清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建成之初占地35亩,藏品分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主要陈列于南馆、北馆等展馆内,而大型文物标本则展示于室外。苑中广植花草树木、养殖珍禽鸟兽,与室内展品呼应,另有各种园林设施点缀其间,由此营造成一种高雅精致而又轻松闲适的氛围。这种馆园结合的特色反映着创始者独到的博物馆理念。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通博物苑位于风光秀美的南通濠河之滨,由晚清状元,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张謇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建苑初期,博物苑藏品分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主要陈列于南馆、北馆等展馆内,而大型文物标本则展示于室外。苑中广植花草树木、养殖珍禽异兽,与室内展品呼应。另有各种园林设施点缀其间。由此营造成一种高雅精致而又轻松闲适的氛围。这种馆园结合的独特风貌体现了创始者建设中国特色博物馆的办馆理念。1988年博物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8年3月后,南通博物苑沦为日本侵略军的马厩,惨遭破坏,博物苑的藏品除少量转移它处外,大部分被劫被毁。新中国成立后,博物苑才获得新生。  经过全面规划和建设,历经百年沧桑博物苑有了新的发展,总占地面积扩展为7万多平方米。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北部,原有的南馆、中馆和北馆等历史建筑受到完好的保护,现举办《跋涉百年——南通博物苑苑史掠影》展览。新展馆由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担纲设计,总建筑面积为6330平方米,现举办有《江海之光——南通地域文化和自然资源陈列》、《腾飞之龙——恐龙专题展》等陈列展览。  现今,南通博物苑藏品以历史文物与自然标本并重,总数近5万件。历史文物以见证地方历史的文物为主,时间跨度自新石器时期直至当代;自然标本既有反映南通地区动物、植物等自然资源的藏品,同时也广集国内外珍贵的岩矿石、化石及珍稀动植物标本。  南通博物苑继承创办人张謇先生“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办馆理念,尤其注重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活动,积极进行文化传播,除利用自身阵地,还将展览办向社区或学校。近年来,南通博物苑积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改变以往基本陈列周期长,展陈面貌多年不变的状况,充分挖掘苑藏文物资源,推出一系列文化艺术展,展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同时发挥南通博物苑在自然方面的学术研究、藏品优势,举办各类科普展览。南通博物苑已成为我市重要的文化和科普窗口。通过历年来不断的努力,南通博物苑先后被授予江苏省“学校德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的称号,继1985年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之后,2005年南通博物苑又再次获此殊荣。继2007年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后,2008年又跨入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行列。  现今整个博物苑内新老建筑组合和谐,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优美的园林环境.既展现历史的典雅,亦洋溢着新时代的光彩,她已逐渐成为人们了解南通、亲近科学、接受文化熏陶及旅游休闲的理想场所。创办人张謇咏叹的“濠南苑囿郁璘彬,风物骈骈与岁新”,正得到真实的体现。  地址:南通市崇川区濠南路19号  类型:博物馆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513-85062528;0513-85516233  官方网站:http://www.ntmuseum.com  开放时间:  1.园林开放时间:4月-10月5:30-18:00;11月-3月5:30-17:00。2.建筑展厅: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博物馆免费,南馆、濠南别业(张謇故居)联票15元。  

南通狼山

南通狼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景点介绍  狼山坐邻近长江,是南通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山上树木葱郁、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千年古刹广教寺、骆宾王墓、三仙祠、支云塔等,登上山巅可俯瞰长江,风光极佳。狼山是中国的佛教名山,这里的佛教建筑遍布全山,是礼佛祈福的胜地。  狼山景区主入口位于东面的城山路上,上山有索道,但不建议乘坐,因为景区不大山也不高,步行上下山也只需约两个小时便可游完。狼山山道沿路有许多历史名人的墓葬,如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墓等等。继续前行便是广教寺,供奉着大势至菩萨像,两侧为十六尊者的佛像。  山上的大观台如今是最佳的观景胜地,这里视野开阔,可以让你一览无余地欣赏长江美景。此外,狼山景区西面紧邻南通园艺博览园,游完狼山可以去看看。狼山周边另有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军山,与狼山通称“五山”,同样值得一游。  特别提示  中国佛教“八小名山”,除了南通狼山,另七座是:南岳衡山、中岳嵩山、江西庐山、滇西鸡足山、浙东天台山、陕西终南山、北京香山。  地址:南通市崇川区临港路18号  类型:山古迹寺庙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电话:0513-85705215  官方网站:http://www.chinalangshan.gov.cn  开放时间:  北大门开园时间6:00—16:30;南大门、东大门开园时间7:30—16:30  门票信息:  淡季(7月-9月、11月-次年1月):50元,旺季(2月-6月、10月,含除夕至正月初七):70元;1.2米及以下儿童、65周岁及以上老人持相关证件可享免票;身高1.2米-1.5米(含)儿童、60-65周岁之间的老人、全日制在校学生可持相关证件享半价优惠。

南通文峰塔

南通文峰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文峰塔位于南通市城区东南古运盐河畔,城区东南濠河畔,市区文峰公园北侧,有一组明清建筑,园林风光别具一格。这里史称“五福寺”,现名“文峰塔院”,为南通市文联、南通书画院和个艺术馆所在地。院内有文峰塔一座,为南通三塔之冠。   文峰塔始建于明万历年四十年(公元1618年)。塔为青铜瓦,白墙红柱,仿楼阁式。砖木结构,五级六角,每级均有小室,每面一门两窗,内设扶梯,外有护栏。飞檐翘脊,饰以龙首、仙人、走兽,系以金铎。塔顶有刹,高10.33米,刹座作覆钵形状,上置承露盘。刹杆穿以七重相轮,顶由仰月、园光、宝瓶构成,并用铁索与塔顶相连,使宝塔显得庄重华丽,挺拔高耸。塔身砖砌,每层塔门四隐四现,上下交错,六角攒尖顶,塔刹细长,上有相轮七重,腰檐伸出较长,檐角向上反翘,古朴优美。   文峰塔高39米,雄立城之东南,是南通人崇文兴业的文化象征。据《通州新建文峰塔记》碑文记载,文峰塔是为“补山水之形胜,助文风之盛兴”而建。相传,明代兴风水之说,言自淮水以南一马平川,千余里内仅南通有狼五山,此为南通的“官禄宫”。当时凿山取石,构筑新城,营造园林,破坏了“官禄宫”,以致通籍举子屡试不爽;通籍-多被贬斥。于是有人提议城东南地势低洼,润泽文脉,可造文峰塔、三元桥,必补山水之形胜,助文风之兴盛。或许历史的巧合,南通建城千年中的前500多年里,没有出什么名人。直到16世纪初明后期,方有了凌相凌楷兄弟、马坤、陈尧陈大科父子及侄儿陈大壮、顾养谦顾国宝祖孙以及范风翼、包壮行等近百个进士,遂出了胡长龄、张謇两个状元。其实“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数百年”,人才辈出,这是历史的必然,以塔附会,仅是美谈而已。   文峰塔院,是先有塔,后建寺院的。因塔建寺,名曰“五福寺”。相传建寺时,曾有五个大蝙蝠出现,巨如车轮。也有传说文峰塔上曾有五个红蝙蝠做窠,所以这座塔院定名为五福寺,这是另一番神话。岁月侵蚀,五福寺早已废毁,而文峰塔却几经修复而保留。这一切,院内的六朝古松是最有权威的见证人。文峰塔曾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大修,上一次修膳要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时仅是进行了小范围的抢险式维修。三十年来,文峰塔虽然主体结构尚好,但屋面、栏杆等皆有破损,不少飞鸟筑巢其间,也对塔身保护造成了一定影响。建国后的两度修理后又焕发出青春的光彩。是我市目前现存体量最大的风水建筑,现为南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登高眺远,可俯瞰南通全城,文峰塔院为庭院式建筑,是市文联、书画院、艺术馆所在地。近十年来,文峰周围新添了富有特色的庭院式建筑,称文峰塔院。2005年9月,南通博物苑百年苑庆暨中国博物馆事业-活动在南通举行,为此,市政府专门拨款100多万元,对文峰塔这一明代文物进行大规模维修,再现文峰塔雄姿。此次实施的文峰塔亮化工程,依据该塔的建筑特点和结构特点进行设计,分为屋面亮化、飞檐棱角亮化和墙面亮化三个部分。其中,顶层屋面由装在两角中间屋檐上的白色投光灯打亮,以下各层屋面分别由装在上一层栏杆底部的白色投光灯打亮。每一层的屋檐及棱角由安装在该层栏额上的黄色角灯打亮。整个亮化工程纳入濠河风景区亮化集中控制系统,文峰塔也将成为东南濠河上最为靓丽的风景。现在,登塔眺望,濠河波光,繁华市井,历历在目,令人心旷神怡。  

军山

  军山地处市南郊狼山风景区。风景区由狼山、剑山、军山、黄泥山和马鞍山五山组成。五山不高,但在一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玲珑娇小引人注目,且南临长江、山水相依,秀丽旖旎。  军山成南北走向,旧为海中岛屿时,相传曾为秦王屯兵之地,因形似伏象,又名象山。介  绍  山门  上军山一般从此入,故称山门。  山门上“大山门崖”四字,是民国年间所刻,其东石壁有测量海平面的刻记,门西有张謇《气象台新路记》一文刻于石上。普陀岩上方旧有一枝庵,为军山咽喉,山路即从庵前而过。  山门以东:  普陀岩东为大小山茶湾,大湾在东,小湾在西。  普陀岩左(向西)为狮子窟。此处岩穴陡峭而中凹,左右嵬磊凸出如蹲狮,故称狮子窟。该处旧有水观庵。往西再上,旧有浮杯庵。  狮子窟南数十步的军山东南麓,有穿风洞,清虚高旷,形若二门,可南入而西出,又称石门洞。  山门向西:  自普陀岩稍西上而又东转,即为刘郎路,为乾隆十二年(1748年)刘名芳所筑。  刘郎路向东的山道旁,有一刻石,上题“刘郎路”三字,并有张廷珪所刻:“此路为闽中刘南庐所辟浙东枫岭山人过而志之他日或来庶使不迷也”的志文。  普陀岩往西一路,还有乾隆八年僧寿山倡修;旧有罗汉院,原为明时西净庵旧址,后于乾隆年间改罗汉院。住持僧人为军山名僧玉环。  小贴士:从刘郎路有三条道路通山顶:一是刘郎路由普陀岩向东自象鼻岩上转至顶;一自白云泉至顶;一自普陀岩西行径上,此路较陡。门票·开放时间  15元。  地址:南通市崇川区狼山镇长江南路58号旭日山庄18号  类型:山古迹寺庙  等级: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513-85700918  开放时间:  景区目前正在维修,预计维修一年,具体情况可电话咨询   

狼山广教禅寺

狼山广教禅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狼山广教禅寺  时代;明至清  地址: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南郊的狼山  在中国佛教史上,狼山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  广教寺建于唐总章二年(669年),是一座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刹。据《通州志》记载:"唐总章二年,由上即建大雄宝殿、殿阁、方丈室",山在巨浸中,设舟以济,号慈航院,后改广教寺"。狼山奉祀的开山师祖是僧伽,又称狼山大圣。传说当时狼山为白狼精占踞,大圣菩萨僧伽与白狼精斗法,以一袭袈裟遮遍全山降伏恶狼,白狼只得让出此山。从此这里香火兴起。成为佛教乐土。僧伽是唐朝高僧,唐高宗时,曾到长安、洛阳游历,为人治病,名声大噪。南游江淮时,医病治水,为百姓称道。唐中宗尊为国师。后世称他为"大圣菩萨"。   

南通园艺博览园

     景点介绍  南通园艺博览园滨临长江,园区巧妙融入园林艺术追求的神韵风采,是一座集园林集传统与现代园林于一体的新型综合性园区。景区有近百个园林景点,如一幅幅画卷展现在游客面前,美不胜收。园区内还设有江鲜餐饮、拓展训练、露营烧烤、休闲垂钓等生态休闲项目,满足游客需要。  地址:南通市崇川区临港路18号  类型:园林/花园  游玩时间: 建议2-3小时  电话: 0513-85711093  开放时间:  08:30-17:00。  门票信息:  成人票30元;1.2米(含)以下的儿童、70周岁以上的老人、军人等持相关证件可享免票;1.2米-1.5米(含)之间的儿童、60-69周岁的老人、全日制在校学生可持相关证件享半价优惠。

南通啬园

  导游是清光绪年间富绅顾文彬所建的私人花园。  历史:本是明朝尚书吴宽旧宅,清光绪初年为顾文彬所得,邀名画家任阜长等参与设计,耗银二十万两,费时七年扩建而成。  怡园是清光绪年间富绅顾文彬所建的私人花园,在苏州园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采诸园之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由于其布局紧凑,手法得宜,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全园面积约九亩,东西狭长。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及建筑。中部水面聚集,东西两端狭长,并建曲桥、水门,以示池水回环、涓涓不尽之意。池北假山,全用优美湖石堆叠,山虽不高而有峰峦洞谷,与树木山亭相映。  主要厅堂藕香榭,为一座鸳鸯厅式的四面厅。北临池水,南向庭院,右为小桥流水,左右有亭轩洞壑,由此可至西部各景区。东西两部还有历代名人书画条石数十方,可供观摩欣赏,人称“怡园法帖”。  怡园面积仅8亩余,布局精巧,曲折多变。  东部原为明朝尚书吴宽的旧宅,西部为顾氏扩建。东西两部间用一道复廊相隔,复廊墙壁饰有花窗,从花窗中看东、西两面的园景,格外幽深曲折。  园内湖石多而美,随意点缀,颇得自然之趣。全园廊壁镶嵌历代名家书法艺术珍品石刻数十方,称为“怡园法帖”。  特别提示  街区北面弄堂内有曲园,步行可至。  交通  人民路1256号  公交游4线、1路、8路、502路(原20路)、38路、32路、102路、112路、101路、103路到达。   地址:苏州市沧浪区人民路1265号  类型:园林/花园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电话:0512-65249317

环西文化广场

  环西文化广场,位于西南濠河的东侧,北临和平桥人民路,隔河与电视塔及跃龙路现代建筑群相呼应,南与劳动人民文化宫、总工会大厦相邻,东与环城西路商业街相接,占地2.1公顷。由于地处市区繁华地带,更爱人们关注,是反映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  环西文化广场作为濠河风景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充分反映出新世纪南通的精神面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以市民游览观光、文化娱乐、健身休闲为主题,融露天演出、音乐喷泉、石刻雕塑、园艺小品、绿化观赏为一体的高品位文化休闲广场。  

南通文峰公园

  该园占地9.4公顷。三面环水,北有文峰塔,东毗纺织博物馆,以绿荫为主,造景与借景结合。园中有湖,湖畔有“长春楼”,供游人小憩品茗。  楼东有“圣萱亭”,系海外华侨所捐建,园内有日本捐建的“契城阁”和“双吉亭”。    江苏南通

南通天宁寺

南通天宁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二批 1982年3月调整公布 天宁寺 明宣德年间重建(1426-1435年) 南通市中学堂街       在南通市中学堂街西首。建于北宋,一说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现大部分建筑是明宣德年间(1426—1435)重建。1991年大殿重修一新。现天宁寺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殴、大雄宝田、光孝塔等。塔为五级八面,砖木混合结构。天王殿和大雄宝殴的木结构部分,还保留有来、元时代的建筑风格。是长江下游保存较完整的一组明代佛教建筑。   南通天宁禅寺始建于唐朝,是南通年代久,规模较大而又保存较好的一座佛教寺院。它是南通江海地区现存的三座唐寺(狼山广教寺,如皋定慧寺,南通天宁寺)之一,明《万历志》、清《康熙志》皆作这样的记载:“唐咸通中僧藻焕堂建。旧名光孝天顺元年僧法恩奏改今名。”《乾隆志》作了这样的补充“寺有光孝塔五级,后有毗卢阁。宋咸淳中(约990年—1003年)君人管某建,僧法恩募捐。”这里记载“天顺元年法恩奏改今名”有误,应为善慧。‘管某’,难以评考,僧人曾称为“管公,管婆”,并在金刚殿供奉其像。在咸淳年间,有宋度宗兵部尚书、郡人(一说石港人)印应雷舍其宅入寺(一记管某舍宅入寺)。天宁寺原系奉圣寺,居州治之西政和间(公元1111年—1118年)迁天宁禅寺并入报恩光孝,后以天宁禅寺通称。

张謇墓

  张謇墓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1995年4月张謇墓1926年南通市     

南通风筝博物馆

  风筝博物馆座落如今的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内,环西路一号。  全馆展区分四个展厅,第一展厅:厚重的风筝文化;第二展厅:巨大的风筝贡献;第三展厅:精彩的风筝世界;第四展厅:独特的南通板鹞,以及风筝制作室、影视厅。馆中藏有来自民间历史悠久齐全的空中交响乐:“嗡声”、“啜子”、“哨子”、“葫龙”  等各种器乐。展示传统文化的数十种画品,及其风筝制作器材、工具,实物、照片、文字俱全。  博物馆内,主要展示本地区参加多次国际大赛的参-筝、奖状、证书、以及风筝艺人制作技术创新、风筝爱好者的理论研究专著。充分凸现风筝文化的地域性、传承性、创新性、大众性。同时以风筝与文化名人的版块,如风筝与曹雪芹、梅兰芳等图文并茂的简要介绍,并有历代著名诗人歌颂风筝制作,放飞的诗词,以书法形式表现,使参观者感受到中国南通风筝文化的博大精深。  馆内除可观赏,看、听、摸外,还有一小厅给参观者愿意制作的人,有兴趣的能动手参与制作。  门票:15元  开放时间:  08:30-17:00。周一团馆,节假日不休。  交通:  乘濠河景区专线7路公交再步行前往。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北濠桥路北濠桥东村静业庵内  

南通纺织博物馆

  南通纺织博物馆,又名“纺织大观园”,是我国第一纺织专业博物馆。位于南通市城区东南文峰古塔旁,占地近三十亩,整个建筑群由10多幢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组成。  博物馆共分主馆与辅馆两部分。  主馆陈列有六个展厅。其前半部份是《中国纺织撷英》,主要内容为原始手工纺织器具、古代发明的纺织技术、传统手工纺织产品及最佳纺织产品。其后半部份是《南通纺织发展历程》,主要内容为手工土布、近代机器纺织、现代南通纺织工业和优秀纺织产品。  辅馆陈列有棉田、水车、农舍、手工纺织染工场、花纱布行庄、布业公所,还有近代爱国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纺织车间与南通大学纺织科的缩影,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反映了本世纪初南通地区城乡关联的纺织经济教育活动与社会风貌。交  通  濠河景区专线7路公交可到。   

剑山

  1、狼五山中,其他四座山都是纵向走势,惟独剑山呈横向走势。  2、不少临近高考、中考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常来“文殊院”烧香许愿。朝拜文殊菩萨已成为众多莘莘学子祈求考试成功的一种心理寄托,也使得这里四季都香火旺盛。导  游  剑山地处市南郊狼山风景区。风景区由狼山、剑山、军山、黄泥山和马鞍山五山组成。五山不高,但在一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玲珑娇小引人注目,且南临长江、山水相依,秀丽旖旎。  剑山是狼五山的第三座山,山高87.33米,因为山的形状像一柄出了鞘横放着的宝剑,又名剑脊山;因为山峰如刀刃,又称刀刃山。介  绍  剑山为文殊菩萨在南通的道场。文殊菩萨是智慧,知识的化身,又称为“大智文殊”,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左侍从。  文殊院菩萨卧像:  剑山北门有文殊菩萨卧像一尊,连佛座在内高7.8米,长13.8米,是国内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卧像。整个造型优雅圆润、古朴庄重、浑然天成,它采用仿青石材料,重金聘请能工巧匠精心雕刻而成。  文殊菩萨是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是第一菩萨。它与普贤、  观音、地藏菩萨合称为“四大菩萨”。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与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合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重阳亭:  始称“玄檐事”,因南通方言“檐”与“阳”谐音,又因落成于九月九重阳节前,故更名为重阳亭,以表达对所有老人的尊爱。这里悬岩陡立,松柏苍郁,极目远眺,对面狼山支云悬空,楼台亭阁,青翠山色一览无遗。夜观更是万家灯火一派太平盛世。这里是中老年人修心养性观景悦目的好地方。  陈实功纪念碑:  立于1986年陈实功先生忌辰350周年之时。碑身为黑色大理石,阳面镌刻:“明代杰出外科医学家陈实功先生纪念碑”;阴面为碑文,由南通书法家吴沫初手书。碑身连同底座高2.5米,坐北朝南,周围松柏掩映,环境肃穆、庄严,雕饰典雅、质朴,成为剑山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  陈实功,字毓仁,号若虚。少年学医,从事外科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陈实功平时生活十分艰苦。他有两个外号,医术上他被称作“陈半仙”,另一个叫“陈半升”。何谓“陈半升”?是说他平时买米,只买半升,吃了再买。但他用平时省吃俭用积累下的钱在南通造了2座石桥,3座木桥,共5座桥。  另有普同塔、特莱克墓(位于剑山东南菩提洞前,墓上大理石柱式纪念碑为张謇先生手书)、双人峰(位于剑山东南一带)、菩提洞(位于山南“剑尖”处)、懒鱼洞、朝阳洞等景观。交  通  狼山镇剑山村。南通长途汽车站乘班车可达。   

沈寿艺术馆

  沈寿艺术馆建于1992年。位于南通风景秀丽濠河边“南通县立女工传习所”(中国第一座刺绣学校)旧址。-(中国人大副委员长)题写馆名。该艺术馆展示了我国近代刺绣大师沈寿的一组组历史照片和刺绣实物,并详细介绍了沈寿的艺术业绩和其弟子的刺绣艺术精华。沈寿,原名雪芝,字雪君,号雪宦、别号天香阁主人,1871年出生于江苏吴县阊门海宏坊一个古董商的家庭。父亲沈椿,强习书史,研究盐法,曾在浙江任盐官。他酷爱文物,富有收藏,后来开了一个古董铺。母亲宋氏,生有三男二女,雪芝排行第五,从小便随父亲识字读书。家藏的文物字画,给她丰富的艺术董陶,拨动了雪芝心灵中美的琴弦。    苏州的刺绣素负盛名。尤其是苏州城外的木渎一带,几乎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堪为“苏绣之乡”,小时侯,雪芝常去那里的外婆家,对奇妙的苏绣艺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在姐姐沈立的带领下,七岁弄针,八岁学绣,开始了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刺绣生涯。雪芝天资聪颖,又好钻研,学绣进步很快。起初,她绣些花草之类,主要是一些实用性绣品。后来就将家中收藏的名画作为蓝本,开始绣制艺术性作品。十六七岁,她便成了苏州有名的刺绣能手。雪芝二十岁结婚,丈夫余觉(名冰臣,又名兆熊),浙江绍兴人,后居苏州。他出身书香世家,能书善画,经济条件也颇好。婚后夫妻俩一个以笔代针,一个以针代笔,画绣相辅,相得益彰。雪芝除操劳家务外,总是闭门刺绣,从不间断。    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是慈禧太后的七十寿辰。清政府谕令各地进贡寿礼。余觉得知消息后,听从友人们的建议,决定绣寿屏进献,他们从家藏古画中选出《八仙上寿图》和《无量寿佛图》作为蓝本,很快勾勒上稿,并请了几位刺绣能手一齐赶制,雪芝在这些绣品上倾注了很多心血。慈禧见到《八仙上寿图》和另外三幅《无量寿佛图》,大加赞赏,称为绝世神品。她除授予沈雪芝四等商勋外,还亲笔书写了“福”,“寿”,两字,分赠余觉夫妇。从此,沈雪芝更名“沈寿”。    1914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沈寿应聘来到南通,担任了所长兼教习,余觉则担任了南通平民工场的经理。女红传习所起初附设在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后移到南通濠阳路,传习所第一期招生二十余人,以后逐年增加,学制也逐渐完善。所内设有速成班,普通班,美术班和研究班。    沈寿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刺绣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富有经验的刺绣教育家。在教学中,她主张“外师造化”,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绣花卉,她就摘一朵鲜花插在绷架上,一面看一面绣。绣人物,她则要求把人的眼睛绣活,绣出人的精神,在沈寿的精心教诲下,南通女红传习所培养了许多苏绣人才。南通的绣品也逐步形成了“细”“薄”“匀”“净”的风格,在国内外打开了销路。    沈寿在南通“授绣八年,勤诲无倦”(张謇语),不幸积劳成疾,张謇“惧其艺之不传”,便在延请名医为沈寿治病期间,征得她的同意,亲自动手记录整理她的刺绣艺术经验。沈寿在病体稍微好一点的情况下,边回忆边口述,历经几个月,终于写成《雪宦绣谱》一书。张謇在绣谱的序言中说:“积数月而成此谱,且复问,且加审,且易稿,如是者再三,无一字不自謇书,实无一语不自寿出也。”由此可见,这本绣谱确实是沈寿四十年艺术实践的结晶。此书分绣备,绣引、针法、绣要、绣品、绣德、绣节、绣通,共八章。从线与色的运用,刺绣的要点到艺人应有的品德修养,以至保健卫生,都有比较完整的阐述,堪为我国第一部系统总结苏绣艺术经验的专门著作。    1921年6月18日,沈寿病殁于南通,终年四十八岁。根据沈寿生前的愿望,张謇将她安葬于南通马鞍山墓地,墓门石额上镌刻着张謇的楷书“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之墓阙”。墓后立碑,碑阳镌刻着张謇撰写的《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灵表》,碑阴雕刻着沈寿遗像。大师已去,艺术长存,她的精美绣品长留人间,至今仍熠熠生辉。在北京、南京、上海、苏州、南通等地的博物馆都收藏有沈寿的绣品,当人们看到她绣的《八仙上寿图》、《耶稣像》、《倍克像》、《无量寿佛》、《万年青》、《花鸟册页》、《生肖像》、《观音像》、《文蛤图》、《柳燕图》时,无不为之倾倒,惊叹这位苏绣大师,以其超人的智慧,灵巧的绣手终于把传统的苏绣工艺提高到了更为绚丽神奇的艺术境界。    沈寿艺术馆从1992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伫立在濠河畔,更为南通濠河增添光彩。  

新开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花园港社区

----

紫荆社区

----

春天社区

----

通盛社区

----

星盛社区

----

沙家圩村

----

近山村

----

星海社区

----

新开苑社区

----

新开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