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连云港 >> 灌南县 >> 李集乡

李集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

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二郎神文化遗址公园坐落于江苏省灌南县城北1公里处的五龙口,地处五河交汇处的灌河河口。作为灌南县新兴的旅游项目景点,灌南人民充分利用《西游记》《二郎神》战略资源,总投1.2亿元,开发用地395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该园的建成是灌南为实现地区文化继承和旅游开发而实施的重要举措。2014年5月5日,该园成功获批国家4A旅游景区。现已成为国内二郎神文化传承展示基地,也是苏北鲁南地区最大的道教场所,更是“淮海西游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景区。  二郎神文化遗址公园位于灌南县城北1公里的五龙口核心区,占地395亩,一千多年历史的盐河、八百多年历史的灌河、历代文人反复吟咏的武障河以及灌南县城居民赖以生活的南、北六塘河等五条河流在此交汇,水域宽广、生态优良,淌古流韵、通江达海。  二郎神文化遗址公园追寻形神兼备的二郎真君、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及作者的最好故里,据考证二郎神驻守的灌江口就是如今的灌南县境内的灌河口。公园以仿唐古建筑为特色,以弘扬“孝”文化为主题,以湿地保护、休闲游乐、生态体验为重点,将二郎神与灌南的文化串连成肉眼可见的真实景区,吸引了四面八方满怀好奇的游客前来探寻,而灌河沿岸世代相传的许多二郎神奇闻故事,则成为人们游览之余津津乐道的话题。  灌南二郎神庙坐落于江苏省灌南县五龙口,五龙口,武障河的古称和代称。追踪溯源,五龙口原指灌南境内的灌河、盐河、南六塘河、北六塘河、李集河五条河流的交汇处,位于今武障河闸向西约500米左右。久而久之,五龙口演变成了一个地域名称,不仅是武障河的古称和代称,也成为包括武障河及其周边地域的地理称谓。如今灌南县在这里规划设立了五龙口生态保护区,涵盖新安镇、李集乡两个乡镇,并逐步开发利用,力求把这里建成一个集旅游、观光、饮食、商贸于一体的风景区。  信息来源:江苏省林业局  信息来源:江苏省林业局

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

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  建成于二〇〇六年四月,为两层仿古建筑,总投资500万元,占地面积1500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860平方米,布展面积2800平方米,纪念馆设9个展厅,陈列着各种珍贵图片资料582张、实物220件,一楼集中展示1928年至1949年期间灌南人民革命斗争的壮丽画卷。二楼突出展示灌南人民的杰出代表惠浴宇、周惠等老一辈的革命生涯和光辉业绩。  灌南是革命老区,共有革命烈士1208名。2009年按照省民政厅和市民政局的要求,我县启动实施“慰烈工程”,把全县散葬多年的烈士墓集中安葬到县烈士陵园。分布在我县各乡镇的散葬烈士墓共有531座,整个工程共建成烈士墓514座,搬迁散葬烈士579名。其中有名烈士墓504座(含红军墓),安葬504名;无名烈士墓10座,安葬75名。和烈士后代(亲属)签订搬迁协议504份,和乡镇签订搬迁协议10份。烈士墓区道路、绿化、排水、照明、监控等配套设施齐全,烈士墓排列整齐、新颖庄重、美观大方,富有时代气息。  烈士陵园分别于2002年9月被江苏省全国国防教育委员会授予“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007年11月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2007年12月被中共江苏省宣传部授予“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2月被连云港市政府授予“连云港市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0年12月被省民政厅评为“江苏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  景区由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英雄广场、革命烈士纪念馆、解放新安镇烈士冢、吴书烈士纪念亭、汤曙红烈士纪念亭、烈士墓区(慰烈工程)等多个景区组成。红色旅游特色凸显,生态保护、管理服务、景区建设的理念和水平逐年提升,每年清明节县委、县政府都在这里召开隆重的纪念大会,缅怀革命英烈,弘扬革命精神。  信息来源:灌南县委党史办公室  信息来源:灌南县委党史办公室

海西公园

海西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海西公园位于灌南人民西路南侧,占地154.8亩,由浙江金佩实业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兴建。公园娱乐设施主要有:2.7万平方米的中华湖、4800平方米的晨练广场、3700平方米的市民广场、9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550平方米的世纪广场以及儿童乐园、运动健身区、垂钓廊等。公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条绕湖步道把各种功能区有机串缀起来,充分体现亲和、休闲、健康为一体的特色。   

灌南县烈士陵园

灌南县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灌南县烈士陵园始建于一九五九年,位于县城中心,一九七二年由人民东路路南搬至路北。陵园总占地约86亩,57600平方米(东西宽180米,南北320米)园内主要纪念建筑物:陵园南部英雄广场正中矗立着雄伟壮观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塔北建有碧瓦琉璃六角亭,亭后解放新安镇烈士冢庄严肃穆,冢两侧分立着我县著名的吴书、汤曙红两位烈士纪念亭。北部有曲桥纵穿观赏鱼塘,通达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东侧为烈士墓区。整个园区青松翠柏,郁郁葱葱。  灌南县烈士陵园的修建目的:主要是为纪念一九四七年十月十六日为解放我县新安镇而英雄牺牲的烈士。一九四七年十月十六日我华中野战军十一纵队三十一旅九十一、九十二团对盘踞在我县新安镇的国民党四十四师一五〇旅四四八团一营及还乡团千余人实施包围。九十三团围歼五漳河据点之敌并负责打援,十七日战斗打响,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我军一举攻克新安镇,共毙、伤、俘敌五百五十余人,缴获火炮四门、轻重机枪十九挺、长短枪四百三十支及大量弹药和军用物资,从此新安镇获得解放。在这次战斗中,我军伤亡310人,其中干部牺牲12人。九十二团政治处主任张之牧、三连连长张国生、指导员茅英、排长陈永庆、九连连长张炳耀、机炮连连长陈斯球、九十一团三连排长吴景生、五连排长沙青、六连排长石照奎等同志壮烈牺牲。  陵园建成后经过几次修整:1998年清明节县委、县政府投资数万元为我县著名烈士吴书、汤曙红两位烈士立碑;1999年3月,为解放新安镇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立冢述文;2000年再次投入近1100万元对陵园布局进行彻底调整与改建,兴建15000平方米英雄广场和860平方米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于2006年4月5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建成后的英雄广场和纪念馆不仅是社会各界人士祭悼革命先烈、瞻仰革命前辈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成为集学习、教育、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  信息来源:灌南县委党史办公室  信息来源:灌南县委党史办公室

渡江第一船

渡江第一船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渡江第一船”原为上海沈记船厂建造,为钢质蒸汽机动船,1925年建成下水,总长23.1米,宽4.25米,总吨位49吨。在1949年渡江战役中,冒着枪林弹雨,第一个将100多名解放军战士送到南岸。尔后又数次往返,先后将邓小平、陈毅、谭启龙、姬鹏飞等1400余名指战军送过长江。为打倒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解放后一直在南京下关电厂服役。1978年调拔灌南服务水运,27年间创运输产值1800万元。1983年,此船经国家文物局和南京市渡江战役纪念馆考证,为“渡江第一船”。1986年“第一船”被灌南县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连云港市定为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2005年被命名为连云港市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2006年该船事迹被制作成《京电号的故事》电视记录片在全国播出。作为重大节日期间党团员、职工和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教材,“渡江第一船”已成为红色旅游基地,截止目前,共累计接待参观者60余万人次。  信息来源:中共连云港市党史工作办公室  信息来源:中共连云港市党史工作办公室

汤沟酒窖

汤沟酒窖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沟酒厂老窖池位于灌南县汤沟镇汤沟酒厂院内,始建于明代,清代陆续扩建,占地200平方米。现有房屋6间,内有老窖池口10个,每个窖池南北长3米、东西宽2米、深1.6米,是酿造汤沟优特美酒的最佳曲种之源。  在窖池西5米有一井,名曰:“香泉”,这是最早酿酒的水源,井旁遗存大形石碾、石磨各一。在酒窖西南约50米,有一形似鳖状的池塘,名曰:“鳖大汪”,后因酿酒用水不足,又采用该地池塘水酿酒。  汤沟大曲醇美甘芳,久负盛名,早在清初已闻名于世。清康熙年间著名戏曲家、诗人洪升为汤沟酒写下了“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的名句。该酒窖现仍在使用生产优质曲酒。  该酒窖是研究我市酿酒技术及工艺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2001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  以酒窖、古井以准,至四周50米。

五龙口生态园

  五龙口生态园位于武障河、盐河、南六塘河、老六塘河交汇处,距县城北约5公里,距宁连高速公路入口6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可由水路直达国家4A级风景区花果山。生态园总面积4.1平方公里,有208公顷的天然芦苇,89公顷的自然生态林,碧水蓝天,林木葱郁,环境优美,风光旖旎。   

三股云集

  汤沟镇地处沂、沭、泗水下游、前临六塘河、北倚柴米河,堪称“三股云集”,素有“洪水走廊”之称。镇上绿树成荫,郁郁葱葱,且独具水甜土香之利,又兼莺栖燕集之奇,故有“燕莺窝”美誉。  神秘的酒文化、朴实的绿色文化和厚重的革命历史文化,赋予了汤沟人特殊的人文含义和发展潜力,使古老的汤沟成了白酒行业中的一个符号和红色革命老区。2008年,汤沟镇党委政府将旅游开发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集中力量,对古镇酒文化内涵做进一步挖掘,丰富内容,提升品位,把汤沟的酒文化与绿色文化、红色文化有机结合,并将通过市场运作,整体开发,增强古镇旅游的吸引力,使旅游成为汤沟富镇富民的产业。      汤沟镇  汤沟镇旧称汤家沟、汤沟,这一带是历史上的地震陷落带,据旧志记载,因秦时地震陷落遂长期成为汪洋。宋朝以前称“大三湖”、“硕获湖”,宋元时期其东南部改称“硕项湖”,西北部改称“桑墟湖”,汤沟当时就形成于两湖交界之处,由此得名。 汤沟镇地处连云港、宿迁、淮安三市结合部,位于灌南县的西北方,东距宁连高速20公里,西离沪宁高速30公里,全镇面积32.91…… 详细++

百寿坊石刻

百寿坊石刻为文化旅游景点。  百寿坊石刻在小尧乡政府南3公里的邵圩村,有清光绪二十四年经光绪帝旨准为张如铨之妻薛氏而立的石刻百寿坊。坊高1.97米,宽0.63米,厚0.14米,上端有"圣旨"二字,下有"江南淮安府安东县张如铨妻薛氏时年百有七岁五世同堂"铭文。   

龙沟石刻雕像

龙沟石刻雕像为文化旅游景点。  1979年建龙沟闸时,在龙沟汉居民遗址0土石刻武士雕像一块,高90厘米,宽40厘米,厚10厘米。雕像为线刻,简洁、粗犷、流畅。武士头生二角,二目圆竖,双手握拳于怀,抱短剑,威武狰狞。

王耀斋纪念碑

王耀斋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王耀斋纪念碑在张店镇盐河东岸,有清光绪三十一年为纪念海洲州官王耀斋亲赴张店镇平定匪乱而建的王耀斋纪念碑。碑文为:恨公来晚去速,喜公锄暴安良,感公勤老不解,尊公过人胆量。碑石长2米,宽0.7米,刻有篆书阴文"王耀斋去思碑"六字。碑石共3块,现仅存2块。      张店镇  明末清初,山东籍商人张支率兄弟三人远离故乡到张店兴办旅店,由于生意兴隆,名扬遐迩,社会广泛称之为“张家店”。时隔不久便自然形成为张店。 张店镇位于县城北部15公里,是灌南县北大门。宁连、沈长公路穿境而过,盐河、灌河交错其中,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镇域面积59.17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77个村民小组,8760户,3.79万口人,耕地面……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李集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中心村

----

朱圩社区

----

合兴村

----

渔涝村

----

小垛村

----

徐庄村

----

拐圩村

----

和兴村

----

兴杨村

----

万圩村

----

东条河村

----

八间房村

----

老圩村

----

六塘村

----

同兴村

----

新民村

----

二圩村

----

佑东村

----

久安村

----

大杨村

----

张庄村

----

李集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