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清晏园 | 清晏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清晏园是一座古典园林,原为清代总督府第的后花园。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河道总督靳辅驻节于此,他“凿池植树,以为行馆,名曰淮园”。 乾隆十五年(1750),河督高斌于池北建荷芳书院。嘉庆五年(1800年),更其名为“澹园”,随后又改为“清晏园”。 道光十三年(1833)河督麟庆对清晏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修改造。咸丰十年(1860)裁撤河督,以漕运总管河务,漕督迁驻于此。漕督陈夔龙建紫藤花馆。 叶挺将军遇难后,边区政府将公园命名为叶挺公园。新中国成立后,称城南公园。 1983年,为恢复古园旧貌,市人民政府对公园进行了维修改造,形成山水小院、荷芳书院、黄石深秋(含蔷薇园)、叶园秋唧(含关帝庙)、环漪别墅、梅岭春晓六个景区。 地址:淮安市清浦区人民南路92号 类型:园林/花园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
花街 | 这是一条距离不长的街道,站在这头就能望见那头;这是一条历史很长的街道,今天的我们似乎看不清它昨天的模样。 这条街吸引了大清王朝康熙、乾隆两位皇帝流连忘返;这条街走出了一位文学奇女子,诞生了一部传世长篇弹词《笔生花》…… 这就是花街,城市的文脉,清江浦的一个根。 流传两个美丽的传说 漫步在这条沧桑而局促的街道上,总想知道历史深处的花街是一幅什么模样。 走访中,许多人已经无从知道那段历史了。史料记载,由于早年运河兴盛,清江浦作为水路枢纽,南来北往的客商和船工便在大闸口舍舟登陆进入淮安城。以前人走的就是花街这条路,从而繁荣了花街,所以花街因运河而兴。 对于花街的来历,在花街生活了60多年的陈尔敏大爷介绍,花街的由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无从考证,但却留下了两个美丽的传说,让人久久地回味和向往。 “一种传说是这条街很早以前商业繁华,商贾云集,私家花园众多,所以养花、赏花、评花便成为这条街的一大特色。花香四溢,满条街自然充满了花的芳香,花街之名也由此传开。”陈大爷介绍,除了种花、赏花说,花街得名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卖花。以前这里家家都做花,用上好的苏州府香绢做成,瓣大,蕊艳,色多,样俊,跟鲜花一般。更为重要的是,据说每年京城里都派人下来察看,挑选花样,送进宫里,专供皇城里嫔妃宫娥们戴。这让花街名声大噪,历代商贾富豪、文人墨客蜂拥而至,还吸引了大清王朝康熙、乾隆皇帝先后多次驾临。 市文物局工作人员认为,花街由来,虽没有具体的说法,但两种传说或许都正确,而且并不矛盾,无论是种花还是卖花,花街注定与花有关。 有关资料显示,早年的花街是一条三四里的长街,街两旁老房子居多,属于淮安的老城区,就好像是南京的夫子庙。在承德路还没有修建时,东大街、牛行街都属于花街。1998年,政府投资新建承德路,将花街一分为二,西边部分并入到东大街和承德南路,足足少了一半。而正是承德路的修建,也改变了花街的命运。承德路修建之初,人们进入老城除了北边的北门桥,大多需由大闸口经花街入城,而承德路的通车完全取代了花街入城通道的功能,花街自此开始更见冷清了。 走出一位文学奇女子 “虚窗暗透风如剪,深院絮飞雾似帘。” 漫步花街,看着那青砖灰瓦的一幢幢房屋,不禁想起了邱心如的这句弹词,想起了200年前生活在花街上的这位奇女子,想起了她的传世长篇弹词《笔生花》。 那时的花街是清江浦最繁华、热闹的地方,茶食店、杂货店、车行、布店、中药店等一应俱全,特别是几大花店更是引人注目,街内不光花多,还有花船、花篮、花灯、花扇、花伞……20岁嫁到花街一个大户人家的邱心如,常在花街的茶楼弹唱她自己创作的《笔生花》,抒发她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哀叹。 据史料记载:公元1805年,邱心如出生在清江浦石码头街。邱心如从小深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其祖父、父亲都是当地很有文学造诣的文化人。她7岁时,随父读私塾,自幼聪明伶俐,智慧过人;20岁时,长得眉清目秀,楚楚动人。她开始创作弹词作品时,刚年满18岁。婚后她日夜操劳,写作弹词巨著《笔生花》。不久丈夫死了,爱子又夭,接着公婆又相继离世。邱心如贫困无依,不得不重回娘家,在饱尝了人世辛酸的艰苦岁月中,她前后用了约30年的时间,以汗珠和泪水凝结成《笔生花》这部近120万字的宏篇巨制。《笔生花》是继《天雨花》和《再生缘》之后又一部出自女作家之手的长篇弹词。全书结构宏伟,情节曲折,有说有唱,诗文并茂,是我国文学史上罕见的曲艺巨著。 著名历史学家郑振铎在评论邱心如的《笔生花》和陈端生的《再生缘》时认为,《笔生花》在写作技巧、人物刻画与情节安排上,都比《再生缘》细微、巧妙、生动活泼,无异于是一个重大的文学发现,是当时一部难得的好作品,从而奠定了《笔生花》在中国文学史上无可争议的独特地位。 作家申海琴在她的散文《花街》中写道:“花街的来历,据说一是因过去在街上住的人家爱摆弄花草,二是为宫廷做绢花而得名。我倒觉得是因为邱心如似花一般的美貌,和她创作的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笔生花》而得名的。因为在我看来邱心如就是花街的形象大使,成了花街文化底蕴和气质风韵的代表。” 承载老百姓生活的地方 上百种的小吃,一家挨着一家的店铺,熙熙攘攘的人群,陈尔敏大爷记忆中的花街,是涵盖了日用商品、小吃、娱乐、-等承载着淮安老百姓生活的地方。 说到花街,不能不说花街的小吃。作者杨溢在他的散文《淮安花街》中写道:“无论早晚,饮食摊点星罗棋布,花街的小吃早在乾隆年间品种就达百余种,虽历经百年沧桑,小吃品种仍斗艳争奇:文楼汤包、菜蒸包、油煎包、牛肉馄饨、肉丝面、黄桥烧饼、牛舌烧饼、油端子、浦楼茶馓、麻花、绿豆圆、薄脆、糖粥、蒸糕、糯米甜藕……让你眼看不过来、嘴吃不过来。” 要是逛街逛累了,就坐下来歇歇,品尝一下花街的特色小吃。想象一下,坐在古香古色的花街里,品尝着有着特色的美味小吃,听着咿咿呀呀的淮剧,岂不美哉? “在我们小的时候,这里就是我们的乐园啊。”陈尔敏大爷沉浸在回忆之中。当时花街的住家户比较多,大多是古朴的两层小楼,一到傍晚的悠闲时光,老人们会在自家门口摆上一盘棋局,招呼棋友前来对弈,或者是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拉个二胡,吹个长笛,也吸引了花街上的戏迷票友。除了京剧之外,老人们最常听的就是淮剧,每个人都会拿着泡着茶叶的小茶壶,抿上一口茶,晃着脑袋哼上一番,那场景别提有多悠然自得。大人们则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回到家就赶紧忙着做饭,这个时候的花街,家家户户都飘来了饭菜的香味。小孩子们则是一天在学校憋坏了,一到这个点就撒着欢儿地往外面跑,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做游戏。那时孩子们玩的都是滚铁环、扔沙包、跳皮筋儿,不等到大人催促着吃饭是绝对会忘记回家的,玩得浑身脏兮兮,到晚上就免不了家长的一顿臭骂。 “你能想象到那时候的场景吗?就像电视剧《大宅门》讲的老北京的模样,人来人往,民风古朴,生活虽然简朴,但是大家却很满足。在大多数人的心里,这里就是我们那时候的‘老北京’。”陈尔敏大爷感慨道。 |
钵池山公园 | 钵池山公园 钵池山公园将是展示着绿水城市风范,承载“吴韵楚风”的标志性园艺博览风景园。园内景点众多,有置于叶形地面上,成为广场视线焦点的E时代雕塑,有寓意13个参赛城市的景观长廊,有让人感觉更亲近自然的亲水平台等等,整个公园景色秀美,湖水清浅,四季植物姹紫嫣红,人们将在观赏、行走间得到乐趣,体会着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和谐一致。山体及其外围和入口处的群组建筑、赤红的天然石与人工塑石的巧妙组合、垂直的瀑布墙给人以气势恢弘、典雅及浪漫之感。别致的建筑与雄伟的山体交融,成为公园中的视觉焦点。山子湖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和似杨帆之舟的滨水温室,再加上蝴蝶翩舞的金蝶园一起构成一幅空间层次最为丰富的湖岛景观图。还有儿童乐园、桃花涧,北入口处的古典编钟,“十三城市景区”——南京的知鱼乐栈、徐州的两汉古韵、连云港的烟雨云港、淮安的蒲风柳月、南通的夕石唱晚……各景点的布局装饰独具匠心,各具特色,散布于公园各处,将整个钵池山公园装点得诗情画意。整个园林的植物配置上,充分考虑四季植物特点,尊重自然环境,不同季相、花期、高矮、色相的植物、地被的选择配置,构思独特,巧夺天工。经过精心布局的公园四季都会有其特点。 钵池山共分为A、B、C、D、E、F、G、H八个景点,整个环绕山子湖。山水相连,人文并重,图文并茂,生动的展示淮安的亮丽。园博会在这里举行必会掀起轩然大波,重新刷新园艺盛会历史。 A区包括景点:生命广场、人行观景长廊、“e”时代雕塑和十三城市之——碧波逐龙(常州)和清风杨柳(无锡)。 B区包括景点:月季台、月季广场、滨水温室、观景木平台、月季广场、和十三城市之――知鱼乐栈(南京)和广陵观琼(扬州)。 C区都是十三城市的范围,它包括翠林雅筑(苏州)、丛林叠翠(镇江)和镜潭映月(淮安)还有和西入口连接的凤仪桥、 D区包括景点:碧海银沙、欢乐泳场、碧涵轩、蓬莱三岛、南入口、园艺展览馆、云台石刻、听风桥和十三城市之――夕石唱晚(南通)、梅兰情怀(泰州)、竹径通幽(宿迁)、两汉古韵(徐州)、和烟雨云港(连云港)。 E区包括景点:北入口广场-余脉景石、磬之桥、磬之道、杨堤风荷、山韵水绿――三色丹台、自然之路、净荫台和爱莲亭。 F区包括游乐区、钓鱼小屋和十三城市之――绿茵青韵(盐城)。 G区包括商业水街、桃花石溪、桃花仙岛、桃花扇桥、东入口、水之舞和踏香寻梅等。 H区是钵池山景观区,是道教文化场所。包括的景点:丹云飞瀑、展览馆、洞天福地、观音送子洞、同心石、招隐台、钵池山典故浮雕墙、灵宝洞天、元天洞、断碑林、道教故事天地、天之台。 沿山路分几条游览路线上山,路线结合景点: 北线从北麓桃红叠瀑,经道教故事天地迂回到达天之台,沿路桃花掩映,当年“桃开耀晴锦,樱熟摘红珠”的情景再现眼前。 东线通过重塑嵯峨古道经断碑林到达半山的景惠亭,再到元天洞,再辗转到天之台观景。穿出以八仙为主题元天洞的山麓有一平台,在此可俯视整个透空庭院,走过迂回山路,可到达灵宝洞天。此路线在于重现“古寺嵯峨古道通,经楼高矗半天中”的历史遗址,用造型轻巧的景惠亭取代经楼更配合实地的环境景观。 景点位置 中国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南昌路 类型:城市公园 |
月季园 | 月季园 淮安月季园位于楚秀园内东南部,西与动物园接壤,占地4.9公顷,是集生产、科研、观赏为一体的月季专类园。 淮安月季,历史悠久,据清刘传绰(月季花谱)记载,淮安月季盛于清同治初年,淮扬间始广植之,奇葩异品,多系种出。陈植《观赏树木学》中记载:“月季之植,始于江苏清淮,而渐次播及大江南北”。在长期的栽培繁育中,淮安保存了较多的古老月季品种。1986年12月,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将淮安人民喜爱的传统名花──月季定为市花。1986年底,开始建设月季园,并广泛搜集和引进月季品种。 1988-1989年,两次邀请省内月季行家对辅地月季品种进行初步鉴别。1992-1993年又两次邀请中国月季协会的宗荣林、黄善武、李洪权等7位专家进行再鉴别在500余个月季品种中,正名238种,现代月季品种和中国古老月季22种,成为全国月季正名工作做得较早、古老月季品种保存最多的月季园。 1991年3月,应日本邀请,市园林处主任朱仰石和刘白赴日本考察花卉生产、营销情况,这样大大促进了月季园的建设进程。1991年在借鉴国内外月季园规划布局特点基础上,结合本地自然环境,动用我国传统造园手法,规划与自然相结合,突出台地布局特征,按月季系统、色别,配置定植月季品种310种800余株。同时,按总体规划陆续建成亭桥曲池、仙子雕塑、欧式景盆、木荫花架陈列馆以及铺装道路等初步形成“艳丽芬芳杏花村”、“姹紫嫣红品种园”、 “清淮之光山水苑”、“悠久历史古名葩”等景点。 1992年底,月季园已拥有调控生产温房和塑料大棚等生产基础设施,有较强的技术骨干力量,以及先进的生产繁殖出口月季技术,并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开创了中国月季园大苗出口的先河。 1993年被定为中国月季八大中心之一,1997年底,淮安月季园已成为淮安市花卉基地,江苏省传统名花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也设于此。现拥有中心基地4公顷,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10多家,占地30多公顷,拥有现代化的温室设备400多平方米,钢架管棚2000多平方米,国内外现代月季500多个品种,古老月季品种20多个,绿化苗木、温室花卉、盆景盆桩、观叶植物应有尽有。 月季园现有职工30余人,其中初级以上职称的大、中专毕业生15名,各类园艺中级工、高级工20人,技师3人。 |
古黄河生态民俗园 | 古黄河生态民俗园 淮安市古黄河生态民俗园位于淮安市西北部,黄河故道南侧,东西长2800米,南北长480米,现有土地1716亩。其间沟壑纵横,乔林掩映,自然生态及原生地形地貌独具魅力,梨树、桃树等投产果树达56.8公顷,计2万余株,其它各类乔木10余万株。每当春暖花开之际,万花竞放,芳草如茵;金秋时节,硕果满枝,繁盛可观,桃子、李子、梨,各不相让。黄河故道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就像母亲的手臂,生态园就像静静底躺在母亲的怀抱里。"金明昌五年,河决阳武,南趋合泗,历鱼台,经徐邳至清口合淮,经安东之梯关入海"以来,古黄河流经淮安已达800年之久,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许多优美的传说。 1995年,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反映黄河民俗文化,体现黄河流域生态,经省政府批准,将原清江果园由清河区整建制划归市建设局管理,其土地纳入城市公共绿地,规划3-5年建成大型综合性公园。规划以原清江果园为依托,北枕黄河故道,建设融生态观赏、民俗游览为一体的"可行、可游、可居"的现代开放式生态民俗园。规划为四大景区,即:以我国大众文化桃文化为主题的第一景区"桃花坞景区";以丰富的乔木和地形地貌为依托、凸现"生态""原朴"主题的第二景区"生态观光园";以各类植物、花卉为生态主题的第三景区"植物花卉园景区";以与人类共存的各种动物为主题的第四景区"野生动物景区"。经过几年筹建,生态民俗园已初步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270亩的桃花坞景区,占地400亩的生态观光园景区,植物花卉园景区和野生动物园景区亦在规划建设之中。四大功能景区待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和项目后,将建成淮安独具特色、功能齐全的景区和窗口。 古黄河生态民俗园现有职工501名(在职职工292名,离退休职工209名)。下辖桃花坞公园、生态观光园、大地花木公司、园林绿化工程公司、时代花卉有限公司、淮阴市种禽养殖场等经济实体。 |
淮安慈云禅寺 | 淮安慈云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慈云禅寺位于清江大闸南侧,原名“慈云庵”,是江淮地区著名的寺庙,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秋,被顺治皇帝敕封为“大觉普济能仁琇国师”的玉琳法师南游到清江浦的“慈云庵”,八月十日趺坐而逝。康熙颁诏厚葬,重修“慈云庵”并建“法王塔”。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世宗胤禛下诏在“慈云庵”原址新建,改“慈云庵”为“慈云禅寺”,并亲题匾额。 当时的“慈云禅寺”占地二十五亩。门前照壁,左右分别有“春霭慈云坊”和“泽溥万方坊”两座牌坊。五重殿宇,华丽壮观,寺内遍植苍松翠柏、名贵花木,四季溢香。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与四十九年(1784年)两次南巡,均入寺瞻礼。咸丰十年(1860年)捻军攻入清江浦,慈云寺被全部焚毁。 同治元年(1862年),慈云寺得以复建重修,历经二十年才恢复旧貌。复建以来,该寺一直处于半寺半衙的状态。同治年间,李鸿章的淮-运局设于寺中。光绪三十年(1904年),地方士绅在寺中办“浦惠粥厂”赈济灾民。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苏提督刘永庆于寺中办“江北警察员弁学堂”,后复设警察分局。 民国七年(1918年),“慈云寺”的“大雄宝殿”再次毁在大火中。连年的战乱,加上水、旱灾祸相继,后又遭日寇入侵,寺院从此一蹶不振。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中国佛教协会淮阴支会成立,会址即设于寺内。解放前,寺内还举办过“大成-”(儿童慈善学校)。 解放后,“慈云寺”由淮阴花纱布公司及五金公司先后占用。1986年,省政府批复同意将“慈云寺”修复开放,列为省重点寺庙之一。 从1990年冬开始,“慈云禅寺”开始了全面修复,历时四年,终于对外开放,重现昔日庄严雄伟的风貌。 |
石塔湖公园 | 石塔湖公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石塔湖公园 石塔湖公园位于河北路北,人民北路东侧,原系城北汪塘,此处曾是垃圾堆放、污水汇聚、环境污染严重之区,占地3.5公顷(水面2.4公顷)。 1996年10月,市政府做出全面整治、建设石塔湖的重大举措,由市建委统筹安排,园林处组织实施,1996年12月破土动工,经过六个月的艰苦努力,1997年6月1日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 此前,1986年,市政府曾拨款建筑环湖路1000米长 (4000平方米)建重檐八柱方亭一处。市政府与驻淮83480部队军民共建,驻淮部队出水面产权和劳力,政府出资建设。同年,部队和市政公司拉土填塘,拓宽人民北路,扩大0.24公顷陆地面积,并由市政公司负责砌驳岸120米,建栏杆260米,眺台100米。园林处负责园路绿地建设,铺设园路560平方为主,花坛9个(680平方米)。 1992年又新建大型斧劈石盆景一处,在湖中点置三座石塔,栽乔、灌、花木27种1348株,铺草坪1200平方米,亮化工程主要是结合公园特点,环湖设置园灯,主要景点安装霓红灯,在人民南路傍栏点缀广告灯箱12只,便于游客夜游。同年受到江苏省政府表彰。 景点工程主要有入口建筑组景,芳晓乐园组景,枫晚茶庄组景,以及其它游船票房等公园铺助用房。 公园处于老城区,四周又紧邻青少年宫、区文化馆、市博物馆(老馆),是青少年和老人休息活动的好去处。 |
桃花坞公园 | 桃花坞公园(原桃花岛)位于的东北部。大约在明金时期始,因洪水泛滥,黄河决口,河水流经淮阴,将这里土地冲成一个岛状。现占地面积约三百亩,每逢春天桃花遍野、灿若云霞、芬芳烂漫,苍劲古朴、古槐横生、把这里装点成很美的自然景观,广大游客到此踏青,领略大自然的奇妙,观光游览。 从96年以来,桃花坞景区启动建设,至今先后已投入近700万元,目前已建设成桃仙广场、古朴里茶座、桃缘展馆、东入口吊桥、拟木拟石的山水瀑布、桃花涧农家乐、大型音乐水车、仿桃造型的西入口景点,以满足广大市民休闲观光的需要。近年来桃花坞景区还为市委、市政府接待中央人大许嘉璐副委员长、省里领导以及外市领导来淮考察20多起,接待港、台同胞考察团3起,接待德国、日本等国际友人四起。许嘉璐副委员长还为桃花坞门牌提字,还即兴提词:“桃花自古比人面,我比桃花是人心,朴树飞来亦奇事,桃花岛美新淮阴。”有待实施坞公园建设工程,市委2000年31号文件的第18项桃花坞公园建设确定为立项项目,规定3年分步实施9个项目,完成投资3000万元,建成后申报省级农业示范观光园。但到目前为止,建成主干道、西入口大门、湖心岛三个项目。 每当桃花盛开的季节,排云如海,游人如织,姹紫嫣红,怡魂悦魄。园内因原地形造势置景,朴野而生动,是人们休闲娱乐观赏游览的一处胜境。 地址:淮安市西安路157号 类型:城市公园 |
淮安动物园 | 淮安动物园 淮安动物园位于新民东路北侧,东连月季园,与楚秀园隔水相望,占地5公顷。该园是从1958年王姓“福兴动物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77年在南园(今楚秀园)西南部,选址征地筹建新园,按动物进化过程,将爬行类、鸟禽类、猛禽类、小兽猛兽类、食草类、灵长类等动物,按自然环境动物习性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安排,并陆续设计建成鸟禽馆、小兽室、水禽湖、熊山、大型猴山、猛禽馆、鹿苑、综合楼等动物展览、饲养、管理用房。与此同时对全园种植67种700株各种花木,到1997年底,该园绿化覆盖率达90%。 1982年新园对外开放时,拥有爬行类、鸟禽类36种500余只,兽类13种63只。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丹顶鹤、黑秃鹫、巨蜥、娃娃鱼、白鹳、红面鹳、白鹤、褐马鸡、大鸨、梅花鹿等。二级保护动物:黑熊、棕熊、大雁、恒河猴、鹩哥、白雕等。成为当时苏北各市在野生动物品种数量、布局的规模、环境绿化等方面最好的动物园。1988年以后,增添鹤林茶社、照相馆、天鹅湖餐馆、旅游商品小卖部等服务性设施。1992年,又辟建占地3600平方米的动物繁殖场。同时,又开设有趣味性、参与性的跑马场、山羊拉车、猴拉车、猪八戒抬轿等活动项目。成为省内唯一独立对外开放的综合性动物园。 |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 |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介 绍 1945年11月1日,苏皖边区政府于淮安成立,它是中国0领导下的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区的人民民主联合政府。 边区政府旧址现存两个院落,占地6100平万米。保存砖木结构、古色古香的平房(其中部分房屋为两层楼房)48间,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北院26间二层楼房为原边区政府交际处办公地点,现用于边区政府史料陈列及李一氓生平陈列,展出历史照片280余幅,文物文献资料140件,全景再现了边区政府当年的历史风貌和丰功伟绩,以及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光辉战斗的一生。院内还有李一氓铜像一尊、李一氓骨灰敬酒处及李一氓亲手设计的六角亭等可供游人瞻仰。南院为四幢平房共22间,为边区政府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办公室及会议室。 交 通 公交l、2、4、39路可达 江苏淮安 |
周恩来童年读书处 | 周恩来童年读书处位于市区古运河北岸的陈家花园,它是-嗣母陈氏祖辈的府邸。1904年秋,6岁的-随父母、嗣母移居清江浦(今淮安市)外祖父的万公馆,并在万府家塾馆继续读书。外祖父万青选遗留下的丰富藏书,成了-童年获取知识的宝库。1905年9月,因万府家塾馆办得不理想,-随嗣母、生母迁居到万府南面的陈家花园。嗣母请来塾师,自立家塾馆。学生一共4人:恩来和他的弟弟恩溥,还有他的两个妹妹。在这里,-先后读了《四书》、《五经》、《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说岳全传》、《镜花缘》等许多部古籍名著。1907年春,生母(万氏)病故,家塾馆因无力维持而关闭。周恩来带着弟弟恩溥、恩寿返回老家淮安附马巷居住。 交通公交2路、7路可达 江苏淮安 周恩来 (1898~1976) 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1949~1976)。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 详细++周恩来童年读书处 周恩来 (1898~1976) 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1949~1976)。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 详细++周恩来童年读书处 |
楚秀园 | 介 绍 楚秀园位于市区中心,占地面积48公顷,因古时属楚,又是淮安境幽景秀之处,故得名。楚秀园原为老清江城外的一片湖泊沼泽地。清朝曾在此训练水师。明朝武宗皇帝南巡时,曾驾小船在此捕鱼取乐,不慎落水,回京后染病,第二年身亡,故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跃龙池”典故。1958年修建为公园。园内水面开阔多变,地形起伏连绵,景色秀丽雅致,共有4大景区, 10个景点,并设有动物园,月季园和儿童乐园等专题园区,形成园中有园、景中套景的格局。旅居台湾的淮安乡亲又捐资在园西北角重建御诗亭(俗称龙亭),该亭六角重檐,覆以绿色流璃瓦,内置碑石,成为园内一处新景观。 交 通 公交1、16、28、39路车可达 江苏淮安 |
韩信城遗址 | 韩信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淮阴侯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0、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清江浦城南,从贯穿淮安市区南北主干道淮海路南端,过大运河桥,向西不远,有韩信城。筑于公元前202年,遗址至今犹存。南面及东、西两面高阜隆起,似可见出两千年前城池的规模。 《太平寰宇记》云:“信本此县人,其冢宅处所并存,后受封为侯,因筑此城。”韩信城略东有土堆高丈余,据传曾是韩信的点将台。在韩信城周围,曾有水井72口,供士兵汲水用,因历史上黄淮屡次泛滥,水井今已全部废圯。 韩信 (前231~前196)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 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 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 详细++ 韩信 (前231~前196)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 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 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 详细++ |
清江大闸 | 明永乐八年(1410年),陈瑄开凿清江浦,并建四闸,清江大闸是其中之一。 清江大闸,又称清江闸,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是京杭大运河上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石工建筑,堪称“古运河建筑史上的杰作”。 清江大闸位于淮安市清江浦区,始建于明朝初年。清江闸用于控制里运河的流量和调节水位,以缓解湍急的河水,使漕运船只顺利通过。 清江闸是大运河上仅存的维护得比较好的一座古闸,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一处重要遗产点。 清江浦人将清江闸附近称为“大闸口”。这里商铺林立,人群熙来熙往。张煦侯《淮阴风土记》说:闸下溜塘深广,望之使人眼花。5月闹龙舟,7月放河灯,一种繁胜景象,为他处所未有。闸塘渔舟成市,珍品有爬闸蟹、鳜鱼,举网有得,庖肆争买。 陈瑄 (1365~1433) 陈瑄(1365年-1433年),字彦纯,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明代军事将领、水利专家,明清漕运制度的确立者。 陈瑄早年曾参与明军平定西南的战争,历任成都右卫指挥同知、四川行都司都指挥同知、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等职。靖难之役时率水师归附明成祖,被授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平江伯。 陈瑄历仕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自永乐元年(1403年)起担任漕运总兵官…… 详细++ 陈瑄 (1365~1433) 陈瑄(1365年-1433年),字彦纯,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明代军事将领、水利专家,明清漕运制度的确立者。 陈瑄早年曾参与明军平定西南的战争,历任成都右卫指挥同知、四川行都司都指挥同知、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等职。靖难之役时率水师归附明成祖,被授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平江伯。 陈瑄历仕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自永乐元年(1403年)起担任漕运总兵官…… 详细++ |
韩母墓 | 韩母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韩信城东南不远处有韩母墓(又称青水墩)。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里写道:“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太史公当年游历中国时,曾亲赴淮阴,凭吊了韩母墓,考察了韩信少年落魄时的情景,所以他能把韩信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经过两千多年风风雨雨的侵蚀,韩母墓仍高约8米,底直径达20米。 韩信 (前231~前196)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 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 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 详细++ 韩信 (前231~前196)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 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 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 详细++ |
清江文庙 | 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先师庙、先圣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是儒家活动的场所。 明清时期的淮安,作为九省通衢之地,其经济社会发展空前。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文化体系亦相当兴旺发达,尊师重教、读书向学蔚然成风。清江文庙几经变迁,也反映出了淮安重视教育的历史。 明嘉靖九年(1530)工部主事邵经济建崇景堂于清江浦漕厂署之左。嘉靖二十一年,工部主事叶选建文景堂、省轩及诸生号房,置祭田。隆庆六年(1572)工部主事龚廷璧修文庙。万历五年(1577)工部主事张誉增建大观楼。三十四年,工部郎中沈孝征、主事魏时应建文昌楼、钟楼。四十二年,工部主事王莅重建先师殿、尊德堂。天启六年(1626)工部主事顾元镜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四斋,斯文在斯坊。是年于地租银内,给修理银五两;又丁祭银六两,营缮所承缮办有碑。崇祯六年(1633)工部主事赵光汴修。 顺治六年(1649)漕厂工部主事张安茂重修有碑;十八年漕运总督蔡士英命船政同知孔贞来建两庑斋房(时春秋二祭,以船政同知主其事,河督嗍望行礼,略如祀学宫之仪)。康熙十六年(1677)总河靳辅重建先师殿、文会堂及东西两庑,移建文昌殿于文会堂之左,戟门周垣逾年而成。二十三年淮徐道常恩重建尊德堂于文会堂之右;建棂星门、濬泮池,植桃柳。三十七年总河于成龙奏改称文庙(时移山阳训导一员驻此,也称山阳学宫);雍正三年(1725)里河同知白钟山建靳公祠于戟门之右,建更衣厅于戟门之左,乾隆二十四年(1759)重修。 乾隆二十六年(1761),改为清河县学宫(时清江浦,更隶清河县,移县之册曰:清江学宫)。四十二年河道总督萨载重修;道光三年(1823)河道总督黎世序率其属及邑人重建清河县学宫,移向正南,两年告成。 咸丰十年(1860)豫逆毁大成殿;同治四年(1865)漕运总督吴棠重建大成殿,并将旧址毁者而大修之。 同治十一年(1872),漕运总督文彬修建尊经阁五楹,左右斋房十楹。新庙之制大成殿九楹,龙脊鱼尾、飞檐发角,覆以黄瓦,崇台四周台高三尺五寸,列楹二十有四,其前为月台,广周以石栏,其前为甬道。左为东庑、右为西庑,凡有十四楹。大成门三楹,朱漆金铺,为门者三,凡出入由左扉。神库在大成门之左;燎炉在大成门之右;名宦祠在大成门之东;乡贤祠在大成门之西;更衣厅在大成门外之左;忠孝祠在大成门外之右。泮池在大成门之前,环桥三在泮池之上,其南为棂星门;明伦堂在大成殿之后;东斋在明伦堂前之左;西斋在明伦堂前之右;崇圣殿在明伦堂之后,兼崇台四周,东西列楹联十有二,其后为尊经阁。 棂星门之西为黎公祠。按咸丰《清河县志》云:“学宫告成。而黎公世序即故,建是以报功也。”外泮池在棂星门之前,环而东西皆有石栏,其南为映壁,其左右皆有坊,坊外树栅。魁星阁在学宫东南角,有缭垣围阁附于学宫内;教谕宅院在明伦堂之东,儒学大门南出当棂星门之左;训导宅在明伦堂之西,小门西出。 清河学宫的学田 明代隆庆六年(1572),工部主事龚廷璧修清江文庙。清代乾隆二十六年,改为清河县学宫。清河学宫有新旧学田,在三里沟等处。 所谓学田,是指书院和州县官办学校所用的田地,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设学田以赡学的制度,创始于宋代,此后,一直延续到清朝。 清河学宫的旧学田,一在三里沟。草荡64顷80亩。明嘉靖三十八年,清河知县郭琳置仲汝孝记曰:“清河之创有学田,盖六十余年,于兹兹矣。嘉靖季年人文蔚起,丁文恪(丁士美)以已未大魁天下,郭侯慨然兴起,是岁以草荡一区为学田。隆庆、万历间学田为壑,近三十年未几。河泊效灵地,道献瑞土,见如昔。居民盗其利者,占而据之。屡议请复也,豪猾为梗。杨侯长春来牧斯邑,恻然曰学田虽堙,县乘可据,其亲覆其地,按志而经画之复也,兼以修宫是此地也。在三里沟,广三里,长四里,计地六十四顷八十亩,且荒野,历难耕种,岁可获草租若干金。草视水之大小为有无租,亦草之盛衰为增耗。虽物不加多,而利赖实远学宫之漏,特记其事,天启元年正月。”(见《光绪丙子清河县志》) 旧学田还有一处在山阳县东燕家社,计田二十顷;康熙三十一年河督靳辅捐置以三分之二修葺龙亭、文庙丁祭之用;嘉庆中河督吴敬施入普应寺;道光六年河督严烺议拨给而未果。 旧学田还有一处在旧县马麻桥,计田七十余亩;雍正五年教谕冯为桐、训导吴嵩置东西具至民田、南至官沟。另有一处在包家河,田跨渔沟、金城两镇,约长四十余丈。自乾隆四十二年评定,嘉庆二十三年知县胡棠勘出42顷16亩2分9厘;道光二十八年,知县刘于昌复勘,自包家河头至七孔桥至金城二丘交界,约长12里有奇。计田725顷50余亩,较旧额多5顷40亩,仍归种户完租,案悬未结。以上学田由于同治二年清理后,一半拨为书院经费田。 新学田,一在洪泽湖新滩,田90顷。一在湖滩字纸局,3顷27亩2分4厘。以上二宗系照案开载,未除堙废故与滩田租册不符。一在天然引河附近,9顷98亩零;一在中河清汛凤凰咀6顷84亩零;一在学宫附近民房基地65亩零。以上皆同治三年拨定。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
地区 | 景点 |
---|---|
繁荣社区 |
---- |
淮西社区 |
---- |
工农社区 |
---- |
北京北路社区 |
---- |
西园社区 |
---- |
京南社区 |
---- |
京北社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