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新仓巷62号民居 | 新仓巷62号民居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仓巷62号民居 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陵区东关街道新仓巷社区新仓巷62号,系清代朱姓盐商住宅。该民居占地面积559平方米,建筑面积422.78平方米,大门南向,为简易八字磨砖门楼。连门房前后四进,硬山顶。第一进面北,面阔三楹9.3米,进深五檩3.6米;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楹9.3米,进深七檩米7.1米,前面及左右三面围以抄手廊,仪门为磨砖对缝门楼,在其东侧原有砖雕福祠,祠门上部为小砖磨制的筒瓦屋檐,中部为菱形图案,下部为变形凤凰图案。厅后有腰门与后两进各三间两厢串通。第三、四进均为三间两厢,大小相若,面阔三楹9.3米,进深七檩6.1米。住宅东面为火巷,并有八角门与巷东花园与花厅、附房等相连接。该住宅最后一进及东厢房为朱氏后裔居住使用,其余为民居居住使用权的公房。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个园 | 个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个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郊的东关街。 个园的前身是清初的寿芝园。相传寿芝园中的叠石是石涛和尚的杰作。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购得此园并加以改建,在园中种植千竹,并取“竹”之半,又取苏轼“可使食无肉,不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之意,称“个园”。个园内的景物布局紧凑,以叠石立意、气势雄伟而著称,尤以“四季假山”闻名于世。 春山为个园月门,门上有石刻“个”字,形如三片竹叶。步入园门,修竹迎面,石笋参差,构成一幅以粉墙为纸,竹石为绘的春景画面,以假衬真,犹如“雨后春笋”。进月门,向北为桂花厅,厅前广植丛桂,后有清池一潭。池上有石桥可直达园北的七楹长楼,楼下有高大的梧桐树,并有几丛芭蕉点缀其间。 夏山为绕桂花厅,是一座用太湖石叠成的玲挑剔透的“夏山”,湖石假山临池而立,有洞溪、曲岸、幽洞、钟乳等景致,石峰的形象如夏云,阳光照射石面,明暗形成强烈的对比,如同夏境一般。山顶秀木成荫,松柏如盖,山下水声潺潺,涧谷幽邃,苍翠如滴,景色如诗如画。 秋山为经过复廊和小道达东面的黄石假山。此山环园半周,约长二十余丈,假山山石嶙峋,峻峭无比,气势非凡,山洞上下盘旋,移步换景,引人入胜。山间还有借山势而构筑的石室和石桥,山顶有亭屹立。丹阳西沉,映照凝辉于黄石丹枫之间,秋意骤增,故而名为秋山。 冬山为由黄石假山的东峰以下至“招风漏月轩”的南围墙下,宣石(雪石)叠山,如同冬雪一般,虽为堆起的冬景,但给人以积雪未化之感。部分山峰借助阳光照射宣石中的石英光泽,如同冰封雪覆,技巧十分巧妙,是中国罕见的造园手法。 园中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透月轩等建筑,与假山水池交相辉映,配以古树名木,更显古朴典雅。(国家文物局) 地址:扬州市广陵区盐阜东路10号 类型:园林/花园古迹世界文化遗产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514-87347428 官方网站:http://php.ge-garden.net/index.php 开放时间:7:30-17:15 门票信息:旺季(3月-6月,9月-11月)45元,淡季(7月-8月,12月-次年2月)30元。个园 |
何园 | 何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是清乾隆年间双槐园的旧址。清同治年间,道台何藏舠在双槐园的旧址上改建成寄啸山庄,园名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意,辟为住宅的后花园,故而又称“何园”。 全园可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以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东园的主要建筑是四面厅,为一船厅,单檐歇山式,带回廊,面阔15.65米,进深9.50米。以此建筑为主景,南向的明间廊柱上,悬有木刻联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厅北有假山贴墙而筑,参差婉蜒,妙趣横生;东有一六角小亭,背倚粉墙;西有石阶婉转通往楼廊;南边建有五间厅堂,三面有廊。复道廊中的半月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 西园空间开阔,中央有一个大水池,楼厅廊房环池而建。池的北楼宽七楹,屋顶高低错落;中楼的三间稍突,两侧的两间稍敛,屋角微翘,形若蝴蝶,故而俗称“蝴蝶厅”。楼旁与复道廊相连,并与假山贯串分隔,廊壁间有漏窗可互见两面的景色。池东有石桥,与水心亭贯通,亭南曲桥抚波,与平台相连,是纳凉之所。池西一组假山逶迤向南,峰峦叠嶂,后有挂花厅三楹,有黄石假山夹道,古木掩映,野趣横生。 池西的复廊南有一幢三开间的两层小楼,独占小院的一角,楼前山石峻峨,清静幽雅。由此再往南即为住宅区。 何园虽是平地起筑,但却独具特色。通过嶙峋的山石、磅礴连绵的贴壁假山,把建筑群置于山麓池边,并因地势高低而点缀厅楼、山亭,错落有致,蜿蜒逶迤,山水建筑浑然一体,有城市山林之誉,是扬州住宅园林的典型。园中的植物配置也独具匠心。半月台旁的梅花、桂花、白皮松,北山麓的牡丹、芍药,南山的红枫,庭前的梧桐古槐,建筑旁的芭蕉等等,既有一年四季之布局,又有一日之中早晚的变化,极尽人工雕琢之美。(国家文物局) 地址:扬州市广陵区徐凝门大街66号 类型:园林/花园古迹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电话:0514-87239626 官方网站:http://www.he-garden.net/main.html 开放时间:7:30-17:15 门票信息:旺季(4月,5月,10月)周一至周四20元,周末和节假日45元,其他月份的节假日和周末30元;周一至周四(不含节假日)20元。此优惠政策试行至2018年2月28日何园 |
茱萸湾风景区 | 茱萸湾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茱萸湾风景区位于扬州城区东北郊湾头镇。古称茱萸村、茱萸湾。茱萸湾是进入扬州市区的门户,唐代还是对外交往的港口。隋炀帝三下扬州,清康熙、乾隆六次南巡都经过这里。唐代诗人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和刘长卿“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等佳句,使其声名远播。 茱萸湾风景区距市区5公里,面积约50公顷,是国家4a级旅游区。茱萸湾风景名胜区建有华东地区一流的动物散养观赏区,游客可近距离与狮子、老虎、棕熊等动物接触。还建有8千米的环岛运河风光带,有季节特征明显的植物林带(雪松、柿树、翠竹)及各类花卉观赏园。茱萸湾风景区以茱萸为名。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驱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茱萸湾已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观赏性茱萸地。景区内有扬州“双市花”——琼花和芍药。每到春季,四面八方的游人一起和这盛世奇葩共度春光。 游人喜爱的游乐设施遍布全岛,前有水上快艇、划船、跑马场、情侣自行车、卡丁车、碰碰车、空中飞椅、原始乐园,后有现代都市人素质训练营地——攀岩、云梯、空中断桥等。景区还提供快餐、野炊、烧烤等服务。 交通 4、12、66、26路公交车在琼花观站下8路公交车在世纪联华站下可直达扬州市茱萸湾风景区。 地址:扬州市广陵区茱萸湾路888号 类型:动物园植物园河流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0.5天 电话:0514-87291561 官方网站:http://www.yzzyw.com/ 开放时间:7:30-18:00 湾头镇 湾头镇——拥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镇,位于扬州市区东部,辖区26平方公里、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85个村民小组,全镇人口2.56万人,是扬州城市建设三个行政副中心之一。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内涵丰富,经济基础坚实,交通通讯便捷,配套实施完备,是投资兴业、落户安家的理想之地。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湾头镇位于扬州市东郊,处于京杭大运河与芒道河之间,中部有廖家…… 详细++ |
扬州凤凰岛生态旅游区 | 扬州凤凰岛生态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导游扬州凤凰岛生态旅游区位于扬州城市东北郊,这里江、河、湖相连,水天相望,岛上草深林密,水边芦花飞扬,湖上舟楫婉延,渔歌唱晚,是江淮平原上自然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一块平原--湖泊类型的湿地景观。这里设有众多游乐项目。游客可在跑马场、水上摩托艇、快艇、双人动力伞等项目上尽情欢乐;瓷艺坊、农艺坊、钓鱼台可让游客亲自参与体验。旅游区内生长多种野生动物和珍贵的树种,成千上万只白鹭等稀有野生候鸟栖息于这原始生态区中,是被专家认证为苏中保存最完好的原生态区。岛内景点有:利用湖面放养野鸭、天鹅等多种水禽的“水禽园”;野生植物浓密、曲径幽深、香林花雨的“林中栈道”;古老格调、游玩行走的“跨河索桥”;登高观鸟、极目天舒的“观鸟平台”;闲情雅致、修身养性的“垂钓中心”;此外,还有“金湾大坝”、“放鸽广场”、“缤纷雕塑”、《还珠格格Ⅲ》外景基地等错落分散的大小欣赏景点。餐饮/住宿/购物景区内还设有各具特色的休闲点:小资情调的“水岸咖啡吧”;休闲品茗的“聚凤茶楼”、“喝花坊”;在“餐饮船”上品尝湖鲜;在“农家饭庄”大吃土菜;在“乡村烧烤”还可亲自烹制美食。交通扬州市邗江区泰安镇金泰南路88号市区乘25路、26路、66路、101路至终点站“文昌苑“下,再转乘10路大巴公汽直抵凤凰岛景区,也可乘4路公交到“变电所”下车,改乘10路公交大巴。自驾车:南京方向,抵达扬州市,出市区沿扬江公路(原328国道)过“万福闸“600—700米便可向北取道凤凰岛路(原新扬泰公路)一直向北,行驶8公里,只须10多分钟便可抵达凤凰岛景区;上海方向,沿“沪宁”高速公路转入“-”穿越“江阴大桥”往扬州方向,改道“宁—通”高速在扬州“杭集”出口处(三笑集团)下高速,向北行驶1公里,直达凤凰岛路(原新扬泰公路)至凤凰岛景区。 门票 旺季(3~12月):45元 淡季(1~2月):30元 开放时间 08:00—17:00 景点位置 邗江区泰安镇凤凰岛路88号 泰安镇 泰安镇位于扬州市区东郊,东与江都接壤,西邻京杭运河,南连328国道,北以邵伯湖为界,面积32.5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2.1万人,是连接江都和扬州的重要区域。泰安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素有“七河八岛”之称,绿化覆盖率达60%,被称为扬州的“绿肺”和城市的后花园,是扬州最佳人居环境的核心地带。泰安区位优势突出,十路公交无人售票车直达泰安,…… 详细++ |
扬州城遗址 | 扬州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扬州老城区及西北郊,为隋、唐、宋时期扬州城池遗址,面积约16平方公里。扬州历代城池相互叠压,隋、唐、宋城遗址保存相对较好。1987年以来,经过科学、系统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基本查清了隋、唐、宋扬州城遗址的规模、布局、建城年代及其沿革关系。隋代扬州城位于蜀冈之上平山乡,系利用汉广陵城基础修筑而成,由隋江都宫城、东城组成,另毗邻蜀冈可能存有罗城。江都宫城平面近方形,地表以下夯土墙体保存高度达4米,周长5.1公里,面积约1.8平方公里。南城墙西起观音山向东至董庄,西城墙由观音山向北至堡城村西河湾,北城墙由西河湾向东经李家庄再折向至杨家庄,东城墙界址未探明。东城平面呈不规整多边形,由宫城向东至铁佛寺东侧,周长约4公里,面积约1平方公里。唐代扬州城由子城和罗城两部分组成。子城为官府衙署区,利用隋江都宫城、东城修筑,平面呈不规整的多边形,局部城垣保存高度约10米。城垣为土筑,城门及城墙转角处有包砖,城外有城壕。子城四面各开一门,城内设十字大街贯通城门,东西大街长1860米、宽11米,南北大街长1400米、宽10米。子城南门,史称“中书门”,一门三道 ,是唯一与罗城相通的城门。罗城建在蜀冈之下,为商业、手工业和居民区,唐代中期扩建,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200米,东西宽3100米,城墙厚约9米。从地形地貌和城壕等迹象分析,罗城可能有12座城门,南城门三座,东、西城门各四座,北城门一座。城内设有南北向主干道6条,东西向主干道14条,道路宽5~10米。官河由南向北穿城而过,直达子城东南与浊河交汇。唐代二十四桥中的广济桥、新桥、开明桥、通泗桥等均设在官河之上。宋代扬州有三座城池,即宋大城、宝祐城、夹城。 宋大城即州城,沿袭了五代周小城。城周长10110米,东、南二面至古运河,北至潮河,西与明代旧城墙一致,今西北角地面仍保存夯土城墙。呈长方形,城内开十字大街,与四城门相通。在南北两城门西侧各设一水门,市河从南而北贯穿而过。宝祐城筑于宋宝祐年间,周长5000米,利用-城西半部、截去东半部修筑而成,面积约为子城的一半。夹城筑于南宋绍兴年间,连接大城与宝祐城,周长2700米。现已委托东南大学编制专项保护规划。 |
扬州八怪纪念馆 | 景点介绍 扬州八怪纪念馆位于瘦西湖东南边,与四望亭仅一路之隔,由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晚年寄居的西方寺改造而成。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扬州八怪的生平与作品,适合喜欢书画、对人文景点感兴趣的游客。 扬州八怪泛指清代扬州具有创新精神的一批画家,以擅画竹的郑燮(郑板桥)、一生坎坷的金农、擅画鬼的罗聘等人为代表,八怪具体指哪八个画家,说法不尽一致,据各种著述记载,前前后后至少计有十五人之多,所以“八”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 扬州八怪纪念馆主体建筑南北走向,大门在南端,进入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位于草坪中央的大铁锅,有1500多年历史,其后便是明代西方寺的大雄宝殿,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大雄宝殿现为纪念馆主展厅,记得一定要抬头看,房梁上漂亮的彩绘多为明代遗存。殿堂的正中立着扬州八怪雕像,周围是展览,图文介绍八怪的生平,陈列他们的书画作品,不过书画多为仿制品。 穿过大雄宝殿,后边的庭院中有一棵将近800岁的参天古银杏,笔直往前走是李亚如书画陈列厅,平时陈列八怪传人李亚如的书画,有时也举办临时展览。左手转弯是金农寄居室,根据他的住所方丈室复原,中间是客厅,两边分别为画室和卧室,当时西方寺已衰败,可以看出金农的住处十分简陋。 然后往东行是东园部分,假山点缀,布置成江南园林的样子。可以看看池塘“鹤池窥冰”,因金农表达高洁志向的诗句“池上鹤窥冰”而得名,往南行参观竹泉亭与亭中金农取水用的水井,五代经幢,最后回到大雄宝殿东侧的“碑廊集粹”。在碑廊仔细找找,能发现著名的郑板桥书法作品“难得糊涂”。 沿扬州八怪纪念馆外的小巷子向东步行50米,有一棵用围栏护住的千年唐槐,是唐代《南柯太守传》里“南柯一梦”的故事发生地。 特别提示 如果想看扬州八怪的书画真迹,可以去扬州双博馆。 地址:扬州市广陵区驼岭巷18号 类型:历史建筑纪念馆 游玩时间: 建议1-2小时 电话: 0514-87340275;0514-87337408 开放时间: 8:00-17:00 |
扬州文峰塔 | 扬州文峰塔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扬州文峰塔 文峰塔是水陆交通进出扬州的标志。“宝塔有湾湾有塔,琼花无观观无花”,这宝塔即为文峰宝塔,唐代扬州地图中,长江与扬州近在咫尺,为了减少长江对扬州的直接冲激,前人将长江和扬州相连处的运河故意凿成“之”字形,汹涌澎的江流斗折蛇行,自然得到缓冲,进扬州城时便如被训服的野马,增加了温柔敦厚之气。就在运河的转弯处的东岸,塔高耸而立,成为进出扬州所见的标塔,高塔“送夕阳,迎素月”,夜幕降临时,高处点燃灯火,为南来北往船只导航,“送客迎宾总是情”。 文峰塔位于扬州城南古运河东岸宝塔旁文峰寺内。建于明朝万历10年,相传是为镇住扬州之文风,使学子在科举场上出头而得名。登上塔顶眺望,可尽览古运河及扬州市区风光。 文峰塔系砖木结构,七层八面,塔基为石彻须弥庭,塔身砖建,每层有木构塔檐和平座栏杆,塔平面内方外八角,开四门,内壁上下交错,重叠成八角形,到第一层,内外壁统一为八角形,底层塔檐伸展尤宽,塔底层柱上有精美的雕刻,与典丽的彩绘,塔刹又短又细。塔内尚存长形石碑一块,刻有“文峰禅寺”四个大字及九行小字。 文峰塔为楼阁式塔,八面七层,砖木混合式结构,塔基为石筑须弥座,底层外檐向外伸展,基础坚实,端庄稳定,向上每层墙面皆为砖砌,斗拱、栏杆则为木结构,一到六层外观为八角,而内心都是四方,分向开门,内壁上下交错,重叠亦成八角形。到第七层时,内外壁统一为八角形。整体上讲,七层下大上小,结构稳定,所以清康熙七年,扬州闹过一次地震,官邸民房倒塌无数,唯独此塔仅是塔尖摇落,可见此塔之坚固。 此塔最宜登高远眺,俯观塔下殿宇静谧安祥,运河流淌,形成动静对比。不远处即是荷花池,塔影倒悬运河之中,荷池居于绿荫之内。人们将塔喻笔,池喻砚,一笔一砚,互为借景。北眺,古城旧貌新颜,通衢大街,车水马龙;层楼民居,鳞次栉比。向南极目,长江静如练,似乎失却了波涛汹涌、山奔海立之势;金山峙象屏,仍旧显示出雾裹云遮,清丽妩媚之状。塔外即为“古运河”的石碑,当年鉴真东渡曾从此扬帆远航,康熙乾隆南巡也曾在此游览。 |
扬州琼花观 | 扬州琼花观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扬州琼花观 琼花观作为千年古道观,历经兴衰沧桑,终于以崭新的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虽然现在还没有住观道士,虽然大殿内未塑神像,但它作为扬州著名道观和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在人们心目中始终享有崇高的地位。而被誉为"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千年琼花,正以其天下无双的风采笑迎海内外宾朋。 明代扬州知府吴秀在观里建玉皇阁,阁高三层,高大壮丽,登阁可以俯视全城。时至清代,琼花观已逐渐衰败,到了民国时期,蕃厘观内的建筑物已基本毁于大火。现今的蕃厘观是由扬州市政府出资于1993年开始重修,历时三年,耗资1800万元,重建后的蕃厘观,观门仍朝南。观前的石牌坊系明代所建,石质呈糙米色,有左右两根石柱,上圆下方,柱端似华表,分别雕刻日月形状,左为赤乌,象征着太阳,右为玉免,象征着月亮。门楼三间,上嵌一方石额,"蕃厘观"三个大字为清人刘大观所题。其后是具有民族风格的三间单檐山门殿。观内的主殿是一座砌在高基平台上的五楹重檐大殿,即"三清殿",平台四周围以白石栏杆,殿前植有两棵银杏树。平台石梯两侧各植一株龙爪槐、两株琼花。观门至大殿的正中一条甬道,甬道中有一棵老榆树,两侧各植四株琼花。甬道东西侧各建两层楼结构的仿古廊房。而在大殿后方围墙外的后花园内,小桥流水,九曲碑廊,造型别致的琼花台、无双亭更是巧夺天工,整个花园浓缩了江南园林美景之精华,令人流连忘返。 据史料记载,在清顺治、康熙年间,先后有两代张天师羽化在蕃厘观内,故为道家正一派视为圣地。而在古代许多小说里,琼花观都被描写成神仙出没或高人隐居之地。在明人写的《隋炀帝艳史》、《隋唐演义》一类小说里,都大肆渲染隋炀帝和琼花的神奇故事。在清代的一些笔记中,又常常记载江湖隐士或山野奇人寓居在琼花观里。《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在落魄的晚年常常流连于琼花台畔,悲悼自己的坎坷身世也像琼花一般。他的侄儿金兆燕有诗云:"峨峨琼花台,郁郁冬青枝。与君攀寒条,泪下如连丝。"描写了吴敬梓在琼花观里怆然涕下,泪湿衣衫的情景。 地址:扬州市广陵区文昌中路360号 类型:道观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8:00-17:00 门票信息:门市价:5.0元起 旺季(3月-5月,9月-12月)8元,淡季(1月-2月,6月-8月)5元。 |
四望亭 | 四望亭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四望亭在县学街东首,汶河路西侧。其始筑年代,一说南宋嘉定年间,,一说明嘉靖时。《万历江都县志》引宋《宝佑志》云:“四望亭在州治南,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特授直宝谟阁、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事崔与之建。”《乾隆江都县志》载,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清康熙、雍正年间均曾修葺。原名文奎楼,后名魁星阁,是江都县学的组成部分。亭为砖木结构,八面三层,攒尖式瓦顶。底层四面皆有拱门与十字街道相通,故有“过街亭”之称。二、三层八而围以古朴的窗栏隔扇。登梯而上,推窗四眺,市区附近景色可一览无余。每层亭檐有八个飞角,三层共24个,每个飞角都有风铃,风吹铃响,声调悠扬。 清咸丰三年(1853年)二月,太平军攻占扬州,将领林凤翔、李开芳率军北伐,曾立昌留守扬州,曾“架木四望亭,伺城外”,故称四望亭。所谓“架木”就是在亭之顶层再搭木架,作了望哨观察清军动静。遇有敌情则在亭上吹角为号,与敌作战则在亭上击鼓助威。民间流传一首歌谣:“四望亭,三层阁,让在亭上探马脚,马脚到,吹角号,打得清军往回跑。扬州城有红头军,吓得清兵不敢到。”四望亭是中国近代史上革命文物之一,1962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望亭是西岗公园景区的第一景点,坐落于公园景区的北侧,不仅与园内树木和其他景点相映成趣,即使在城内抬头西望,也可见其雄姿。四望亭是一座清代风格的园林亭子。占地面积 80平方米,亭高10 米(亭座高1 米),建筑特点为八角形,攒尖顶,双重翅角飞檐。内外由 16根圆柱支撑。梁坊斗拱饰以精雕彩绘,楹柱红绿生辉,雍容华贵,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四望亭是1927 年县知事路克尊主持修建,聘请著名匠人“严鲁班”等施工建造。四望亭设计精巧,造型优美,既是南方园林风格,又是黑龙江省亭建典范,每年有许多外地游客来观赏。 地址:扬州市广陵区四望亭路螃蟹巷9号 类型: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建议30分钟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无需门票,只能外观。 |
东圈门历史街区 | 景点介绍 东圈门是一条形成于明代的古街,位于扬州市中心,西到国庆路,东到观巷,长约700米。古街由石板铺就,街两侧保存有不少青砖黛瓦的盐商老宅,并且店铺林立,游客可以来此逛街、吃美食。 东圈门的古建筑由西向东依次有东圈门门楼(靠近国庆路,不能登楼)、青溪旧居(东圈门14号,经学家刘文淇故居)、-旧居(东圈门16号)、汪氏小苑(东圈门18号)、丁姓盐商住宅(东圈门地官弟12号)、马氏住宅(东圈门地官弟10号)、琼花观(文昌中路360号)等。 其中大多数建筑大门紧闭,只能外观。最值得入内参观的要属汪氏小苑,这座清末民初盐商的住宅建造得精巧别致,在园中可以同时看到徽派三雕、江南园林、西式家具,还能探寻盐商的秘密,找找藏宝洞、地下室等众多机关。从汪氏小苑的后门出,可以去扬州剪纸博物馆参观。琼花观也可以入内参观,每年4月-5月,观内琼花开放,非常美丽。 在古街上的小吃店,可以吃到狮子头、大煮干丝等扬州特色美食,你看见街上哪家店人气旺,过去买了吃便是,价钱基本公道。 东圈门两边有很多叉出去的小巷,若要看原汁原味的扬州老城百姓生活,就要到这些小巷中去,在小巷中兜兜转转,还能发现隐藏在深巷中的朱自清故居。 东圈门北边300米是东关街历史街区,与东圈门平行,合称“双东历史街区”,可一并游览。如果要住宿,可以就住在东关街上,晚上再出来逛逛,欣赏双东历史街区的夜景。 地址:扬州市广陵区东圈门 类型:特色街区 游玩时间: 建议2-3小时 电话: 0514-87330290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
卢氏盐商住宅 | 卢氏盐商住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扬州卢氏盐商住宅 被誉为“盐商第一楼”的卢氏盐商住宅,它以绵延的建筑群落、精美的建筑风格成为诸多珍珠中最耀眼的一颗,是扬州古城文化当之无愧的新看点。它是扬州晚清盐商最大的豪华住宅,坐落于康山文化园旁。宅主为商界巨富卢绍绪,据介绍,此宅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当年兴建此宅耗银7万余两。扬州卢氏盐商住宅即卢绍绪的住宅始建于1894年,占地面积6157平方米,建筑面积4284平方米。整个卢宅共11进,1981年,因使用不当,建筑前4进大厅毁于大火,余下建筑仅剩一半。修复后的卢氏盐商住宅前后进深达百余米,从外表看青砖黛瓦与一般住宅无异,但置身其中,明显地感到一种“藏富不露”的大气。据介绍,一般的建筑都是明一暗二,但卢宅却是明三暗四,让人感到十分开阔。令人惊奇的是,卢宅从第一进到第四进的天井两侧,各分布有小型花园,且各园的假山、花草、布局均不一样。因为有花窗、门洞等可以“借景”,人站在天井中感觉视觉变化丰富,精神舒爽。 卢氏盐商住宅临街朝南的大门气派而考究。门楣上的砖雕异常精美,虽经沧桑岁月,但仍可辨出砖雕上神态各异的人物活泼灵动,栩栩如生。置身其中,淮海厅、兰馨厅、涵碧厅、怡情楼,厅厅相连,厅堂阔大,可设宴百席,气派非凡。漫步宅内,从第一进到第四进,天井两侧分布着小型花园,假山、花草、布局风格各异,构思精巧。深入后院,意园里盔顶六角亭、石船舫、水池等相映成趣。卢宅前后进深达百余米,占地面积6100多平方米,是反映扬州盐文化的重要古迹。从外表看古宅青砖黛瓦与一般住宅无异,但置身其中,一种“藏富不露”的恢宏之气扑面而来。经过修复,不但古建筑获得了新生,往日盐商的富庶也得以重现。扬州卢氏盐商住宅 |
扬州宋大城遗址 | 扬州宋大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扬州宋大城遗址 位于四望亭路的宋大城遗址博物馆为考古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展示了扬州宋代城池史,为“八五”期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 遗址-宋代扬州城池概貌:五代后周周世宗在唐代旧城的东南隅改筑了一小城,世称周小城,西城门在五代周小城基础上修筑,并一直沿用到清代。附近为五代城墙马面(城墙女墙上的战棚),北宋、南宋的瓮城门道,进出城门的砖铺路可以看出宋代时我国已开始使用砖砌券顶式圆形城门洞,替代了在此以前的木构过梁式方形城门洞,这是因为宋代火药的发明,对作为战争防御功能的城门也是提出了更为坚固的要求。 现今修缮的五代马面高5.5米,虽为局部,但使人想起宋代沈括《攀溪笔谈》中对赫连城马面的记述“极长且密”,“马面皆长四丈,相去六七丈,以为马面密则城不须太厚,人力亦难攻也。” 史载扬州宋代有三城:宋大城、(老城区)、宝佑城(蜀冈上),夹城(笔架山),宋大城的形制为:规整的长方形,城内开十字大街,与四面城门相通,南北向大街,西侧平行一河(汶河,今填平为汶河路),河与南北水门相通。东西向平行街道三条,分别通过太平桥、开明桥、小市桥。相距300-500米。 如今有了原始实物佐证修缮的北宋瓮城、南宋瓮城分别达了4.5米和3.5米,城内空间有400平方米,虽为局部,但如标本范例,毕竟展示了五代、北宋、南宋城池的差异和师承。北宋、南宋瓮城外砖铺路面倒是历史的原状,都是立砖铺地,不仅路牙严整,路面逞中高边低的弧状,且砖与砖之间排列整齐,错落规矩,北宋路面车辙痕迹深凹,路面损坏严重,证明了北宋社会安宁,经济繁荣。南宋路面辙浅,路面平,分明战乱频仍,经济萧条,人口稀少的原因。 |
扬州朱自清故居 | 扬州朱自清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扬州朱自清故居 位于扬州市安乐巷27号的朱自清故居,再现了这位文学巨匠当年家庭生活的场景;同时举办的朱自清生平事迹展,较全面地介绍了他光辉的一生。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伟大的文学家,学者和民主战士。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22日诞生于江苏海州(今东海),童年随家迁来扬州。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妻子名叫陈竹隐。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考取该校哲学系。1919年,他参加了伟大的“五四”-,同时走上文学道路,开始从事新诗与散文的创作。大学毕业后,在扬州江苏省立八中(扬州中学前身)、杭州浙江一师等学校执教。1925年起被聘为清华学校大学部国文教授。 1931—1932年游学西欧。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任教,并致力于学术研究。抗战胜利后,并毅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和多种反对-反动派的宣言上签名。 1948年8月12日因贫病交加在北平逝世,时年50岁。 朱自清主要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记》《背影》《儿女》《悼亡妇》,《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地址:扬州市广陵区安乐巷27号 类型:名人故居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514-87331925 开放时间: 9:00-17:00(周一闭馆)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朱自清 (1898~1948)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毕业后在江苏、浙江多所中学教书。在大学学习和中学任教时期开始了新诗创作。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影响很大。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开始创作散文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 详细++ 朱自清 (1898~1948)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毕业后在江苏、浙江多所中学教书。在大学学习和中学任教时期开始了新诗创作。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影响很大。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开始创作散文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 详细++ |
扬州汪氏小苑 | 扬州汪氏小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扬州汪氏小苑 原汁原味盐商豪宅——汪氏小苑除了一般园林的奇巧布局和精妙构造,砖刻木雕石雕等各种装修雕琢也值得玩味。当然,最引人入胜的是小苑中有不少暗门密室,据说有藏室洞至今未被找到呢! 汪氏小苑坐落在东圈门历史街区地官第14号,是扬州保存最为完整的清末民初大型盐商住宅之一。占地3000余平米,遗存老屋近百间,建筑面积1600余平米。房屋布局规整,装饰雕琢精湛,庭院玲珑精巧,文化底蕴丰富。小苑以其独有的特色和鲜为人知的盐商秘闻多少年来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来访。 小苑组群布局规整:住宅横为三路并列,纵为主房三进延伸,前后中轴贯穿,左右两厢对称,体现儒家中庸之道思想。正厅旁厢边廊,堂后寝室耳房,体现尊卑有等、男女有别的封建伦理观念。构屋取奇数组合,体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神秘风水意识。 住宅庭院比例均衡,通风采光充足,纵横互联相通,内外分合自如,是扬州大宅门传统格局形式之一。庭园玲珑精巧:厅前屋后辟“可栖”、“小苑春深”、“迎曦”小苑,使住宅小苑揉为一体,曲折多变。装修雕琢精湛:木雕、砖雕、石雕与装修、墙面、地面巧妙结合,交相辉映。取材珍贵,有汉白玉、金丝楠木、红木、柏木等;技法多样,有阴刻、平、浅、深浮雕、单面、双面透雕;题材丰富,有几何图案、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山水、寓意深刻,吉祥如意。 文史蕴含深厚:门楣、石额、匾额、楹联包含书法“楷、隶、行、草、篆”,出自名家佳作,用典精巧,耐人寻味,且与小苑内环境融为一体,相映成趣。鲜为人知秘闻:苑内有暗门、暗室、暗壁、暗阁、暗藏宝洞、地下室等。 地址:扬州市广陵区东圈门历史街区地官第18号 类型:名人故居古迹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514-87328869 开放时间: 7:30-17:15,取票时间7:30-17:00 |
馥园 | 景点介绍 馥园位于谢馥春旧址上,谢馥春是百年香粉老店,于清朝同治十六年(公元1867年)迁至馥园的位置,现存花厅、老宅二进。在馥园中可以观看《千秋粉黛》表演,由扬州美女带来的传统曲艺好听又养眼。 走过写有“谢馥春”三字的牌坊,到达售票处,如果不看演出,参观馥园是免费的,经过售票处后左转,进入写有“馥园”二字的圆形门洞,便到达园内。馥园不大,游人也不多,园林与青砖灰瓦的建筑融合,是扬州古建典型的样子。园内有三株古老牡丹,均是园主人于同治年间种植,在粉黛楼可以看到扬州十二粉黛的蜡像。 馥园内的《千秋粉黛》表演包含扬州评剧、评话、评弹、扬州木偶戏等,舞台不大,不过舞台效果不错,表演者也很用心,茶水是免费赠送的,演出时间约1小时。面向散客的演出是晚上才有的,不过有时白天有面向旅游团的演出,如果散客恰巧此时在逛园子,便能听到咿咿呀呀的江南曲调传来,或许还能在园子里碰到演员呢。 馥园门口便是东关街历史街区,看过谢馥春旧址后,不妨到谢馥春店铺购买手信,谢馥春鸭蛋粉被许多攻略称为“扬州必买手信”,很受姑娘们欢迎,注意百来块的才是用来擦脸的,二十来块的只能当固体香水,放在衣橱里,衣服都会变得很好闻。 地址: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243号 类型:园林/花园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 电话: 0514-87313790 开放时间: 7.15-17.3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馥园免费开放,《千秋粉黛》演出成人票120元。 |
地区 | 景点 |
---|---|
徐凝门社区 |
---- |
古旗亭社区 |
---- |
渡江路社区 |
---- |
何园社区 |
---- |
彩衣街社区 |
---- |
宋都社区 |
---- |
新仓巷社区 |
---- |
个园社区 |
---- |
琼花观社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