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扬州 >> 邗江区 >> 物流园区(竹西街道)

物流园区(竹西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扬州瘦西湖

扬州瘦西湖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长,称“瘦西湖”。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吟月茶楼、湖滨长廊、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等两岸景点,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  湖面迂回曲折,迤逦伸展,仿佛神女的腰带,媚态动人。清朝时,康熙、乾隆二帝曾数次南巡扬州,当地的豪绅争相建园,遂得“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说。  扬州瘦西湖全长4.3公里,游览面积30多公顷,有长堤、徐园、小金山、吹台、月观、五亭桥、凫庄、白塔等名胜。湖区利用桥、岛、堤、岸的划分,使狭长湖面形成层次分明、曲折多变的山水园林景观。  在清秀婉曲的瘦西湖两岸,缀以熔南秀北雄于一炉的扬州古典园林群,形成移步换景、相互因借的山水长轴;名寺古刹和古城墙垣绵延相属,名胜古迹和历史遗存散布其间。风韵独具的自然风光和含蕴丰厚的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是镶嵌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御码头  乾隆十八年(1753),清高宗南巡时,在天宁寺西园建行宫,宫前筑0头,是乾隆在此登舟游湖之处,故称"御码头",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在此四次接驾。曹寅也曾在西园奉命刊刻《全唐诗》。建国后,码头青石平台和坡道基本保持原貌,增立了"御码头"碑亭一座,现今是"乾隆水上游览线"的起点。御码头修得如此壮观是在乾隆年间。而不知当时曹大人是否有个外孙女就是从此码头乘船离开扬州进京的?  冶春园  地处御码头以西的丰乐下街。为清乾隆间"丰市层楼"一景所在地。内有两组飞檐斗角之草榭,东榭水绘阁,西端依水筑朱栏曲廊连西榭香影廊。园内小径高阜之上花木扶疏。景点有:餐英别墅、问月山房、引晖馆、余香花舍等,今设"乾隆水上游览线"画舫码头于此。清诗人王渔洋曾在此结社吟诗。  位于冶春花园内的冶春花园茶楼,是由国家旅游局投资,在清代扬州八大名园之一的冶春园的旧址上修建而成的集餐饮、游览、娱乐于一体的开放式园林,是扬州市政府的重点建设工程和对外窗口。目前,这里各类大、中、小型餐厅可同时容纳八百人用餐,传统点心、冶春蒸饺自清代起延卖至今盛名不衰,辅以各式扬派茶点,使这里成为扬州人早上"皮包水"(喝早茶、吃早点的传统饮食文化习惯)的首选之地。花园内的夜市美食休闲广场每天提供上百种地方风味小吃,特色鲜明的冶春茶点、正宗地道的淮扬佳肴。这里已成为广大中外宾领略扬州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旅游胜地。  卷石洞天  位于新北门桥北侧。原为清初古郧园故址,毁于咸丰年间兵火。1988-1989重新扩建部分景点。此景以精巧的叠石取胜,充分表现了古时人们称誉的"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的风格。运用高度的技巧将小石拼镶成巨峰,其石块大小,石头纹理,组合巧妙,拼接之处有自然之势,无斧凿之痕,气势雄伟俊秀,宛自天开,洞曲峰回,岩壑幽藏,峡谷险奇,清泉回旋,加之楼、阁、亭、台、廊、榭巧妙密布于假山周围,其间点缀树木,构成美的和谐。景区由东部的水庭、中部的山庭与东北部的平庭等几部分组成,有十个景点:石屏鹤舞、双木夹镜、泉源石壁、高山流水、曲院花影、松壑云卷、飞泉鸣琴、八方致爽、红楼夕照、瑶台枕流。园之西与"西园曲水"一景通连。  四桥烟雨  位于瘦西湖东岸,与小金山隔湖相望。建于清康熙年间,乾隆南巡时,赐名"趣园"。园景久废。1960年秋,于旧址建四桥烟雨楼,楼高二层,面西三楹,四面廊。登楼极目远眺,诸桥形态各异。向南看,有春波桥、大虹桥,向北看有长春桥,向西看有玉版桥、莲花桥,可贵的是诸桥近在咫尺,却桥桥造型各异,风格趣味全然不同。若在细雨中登楼远眺,诸桥同处雨雾之中,如蒙上一层轻纱,空朦变幻,各桥将被湖水分隔的景物相互衔接,又以不同的落点和构架将全湖景点自然划分为各有千秋、风格不同的区间,形成了各具韵味的山水园林画卷,难怪乾隆每次游湖,均要登四桥烟雨楼凭窗望。  虹桥  桥名源于红栏,后转意于桥如彩虹。古时四季均有修禊节,为带有封建迷信的游赏节日。而春禊正值阳历三月三,春暖花开,封建色彩淡化成为群相聚乐的游春赏景的节日。循晋王王羲之邀友引曲水以流觞,众宾吟诗之风,此后这一节日深受文人雅士青睐,成为诗人聚会的盛大节日。乾隆年间两淮盐运使卢雅雨效法前贤,作诗广为征和,文人雅士,布衣平民依韵作和的有数千人。郑板桥,纪晓岚,袁枚都在其中。乾隆游此,曾和乞丐对诗,传为美谈。登虹桥还可远眺秀丽湖色,招引游人,步入胜境。1972年扬州市政府对桥进行了改建,使之成为现在的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  长堤春柳  过虹桥,瘦西湖豁然开阔,西堤遍植杨柳。古有扬州宜杨之说,传说是因隋炀帝开运河,河堤植柳,而炀帝赐垂柳姓杨,故杨柳之称始于扬州。长堤柳丝拂水,柔情万种,所谓"多情最是扬州柳"。堤中临水建有一亭,隐于柳荫中。柳丛中点缀红白桃花。桃红柳绿,倒影水中,宛若天境。  徐园  园中有园是瘦西湖的特色。徐园构筑于"桃花坞"旧址,位于瘦西湖长堤春柳北端,原清初韩园桃花坞故址。为纪念参加辛亥革命的军长,后被袁世凯派人炸死的徐宝山而重建的园中园。园中有黄石迭砌的荷池,外有曲水,内有池塘,池水与湖水相通。过池是馆轩,取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意,而称听鹂馆。整个院落工整而又具变幻。绕过徐园,立于小红桥,小金山耸立,湖面陡然放开。徐园规模不大,占地0.6公顷。但结构得体,庭院起承转合,错落有致。内有听鹂馆、春草池塘吟榭、疏峰馆等景。听鹂馆前陈列铁镬两具,相传为南朝箫梁时镇水之物,并立有《铁镬记》碑文,相传是南朝梁时期的遗物,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徐园作为瘦西湖的屏风,使景区由序幕拉开,进入热潮,构园手法十分高超。  小金山  小金山又称长春岭,位于瘦西湖"L"形狭长河道的顶点上,是眺景最佳处。由历代挖湖后的泥堆积成岭,登高极目,全湖景色尽收眼底。文人雅士看中此地,构堂叠石代有增添,至清代成为瘦西湖最引人处。有"湖上蓬莱"之称。近人巧取瘦西之"瘦",小金山之"小",点明扬州园林之妙在于巧"借":借得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岭上为风亭,连同岭下的琴室、月观,近处的吹台,远景近收,近景烘托,把整个瘦西湖景区装扮的比"借"用的原景多了许多妩媚之气。当时为使乾隆帝能坐船直抵平山堂,便开挖了莲花埂新河,挖出泥土堆积而成小金山。那时满岭遍植梅花,香气四溢,故曰"梅岭春深"。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光绪年间复建。  小金山为瘦西湖中最大岛屿。  吹台  吹台建于长渚之端。相传乾隆曾在此垂钓,故亦称钓鱼台。在绿荫馆西,伸向湖心长渚尽头。亭为四方,重檐斗角黄墙,面东装木刻缕空落地罩阁门,濒湖三面各开圆洞门。亭内悬沙孟海题"吹台"匾,外悬刘海粟题"钓鱼台"匾。面吹台偏北而立,视西侧圆门,景收五亭桥;看南侧洞门,映白塔高耸。以门借景,昔有"三星拱照"之称。为我国造园技艺中运用借景的杰出范例。此台的框景艺术为我国园林界所称道。  凫庄  位于五亭桥东侧,建于1921年,原是乡绅陈臣朔的别墅。因在汀屿之上,似野鸭浮水,故名。凫庄构景最大特色是尽量取小,细巧玲珑。东为水榭,西设水阁数间,南建水楼三楹,不规则的荷花池位于庄中,环植梅、桃、筱竹,更叠人高之湖石,立意颇深。凫庄似浮若泅,庄上亭、榭、廊、阁小巧别致,山池木石缀置得宜,正如《望江南百调》所歌:"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杂错水波环,此地即仙寰。  五亭桥  五亭桥原名莲花桥,是瘦西湖的标志之一,因为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又称莲花桥。  乾隆南巡时曾感叹它象北海琼岛春阳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该桥受北海五龙亭影响很深。因无北海水阔,工匠别出蹊径,将亭、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共十五个不同的卷洞联系,这样就在厚重的桥基上,安排了空灵的拱卷。桥基雄威,桥亭秀美。  如果说瘦西湖象一个婀娜多姿的窈窕淑女,那么五亭桥就象一朵五朵莲花组成的腰带紧束着瘦美人的腰肢,更显出她无比迷人的风姿。配上附近纤细的白塔,一横一竖、一白一彩,水中倒影涟漪,别具风采。  白塔晴云  原为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位于莲性寺北岸,坐落于瘦西湖风景区的中心地带。清乾隆年间按北京北海的白塔仿建。砖石结构,高30余米。1984年,爱国旅日侨胞陈伸先捐款,于白塔晴云旧址兴建了一座两进院落的庭园。市园林部门先后又对围绕景区的汀屿、小池、曲溪、土丘等建筑和修葺,基本上再实现了"别业临青甸,前轩枕大河"的水乡意境。该园门嵌赖少奇书"白塔晴云"石额。内设积翠轩、曲廊、半亭、林香榭等景点。  二十四桥景区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五亭桥西,即二十四桥之所在。桥为玉带状拱桥,长二十四米,宽二点四米,围以二十四根玉石栏杆,抬级上下都是二十四级台阶。清乾隆间景称"春台明月",嘉庆后毁圮。但地形地貌、河湾港汊犹存。  1986年,国家和地方拨款246万元,按《扬州画舫录》记载和故宫博物馆珍藏的扬州著名画师袁耀所绘《邗上八景.春台明月》册页、乾隆《南巡盛典图》等有关史料,结合地形地貌现状,设计恢复方案,于1987年10月动土兴建。景区占地约7公顷,为一组古典园林建筑群,包括新建的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十字阁、重檐亭、九曲桥,后又续建望春楼、栈桥、静香书屋等。其布局呈"之"字形屏列,构造旷奥收放,抑扬错落,各面转折对景都是一幅山水画卷,成为"乾隆水上游览线"的一处胜景。湖两岸长廊依云墙伸展,陆路与水道并行。整个景区在体现"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意境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光是二十四桥的桥名就引动多少文人学者打了一千多年的笔墨官司。是二十四个歌女月明之夜吹箫于此,还是真有二十四座桥于此,古籍名人说法各异。  另又有一说: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市七经扬州。有一次在一座小桥上见此桥未曾起名字,于是他就说我们一共23人就叫二十三桥吧。此时有一个妃子说应该叫二十四桥,为什么呢?原来她肚子里有一个未降生的小皇帝。乾隆哈哈大笑,于是桥名就叫二十四桥。  地址:扬州市邗江区大虹桥路28号  类型:国家公园园林/花园湖泊世界文化遗产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3-6小时  电话:0514-87357803  官方网站:http://www.shouxihu.com/  开放时间:  春江花月夜演出:19:45-20:45。瘦西湖:7:30-17:30(17:30只出不进),  门票信息:  旺季(3月-5月,9月-11月)150元,淡季(6月-8月,12月-次年2月)120元。  

扬州大明寺

扬州大明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古刹大明寺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依山面水,俯瞰风景秀丽、仪态万方的瘦西湖和万花园。大明寺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历来享有“淮东第一观”之盛名。  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故称“大明寺”。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南巡,因避讳“大明”,敕名为“法净寺”。1980年,为迎接日本唐招提寺鉴真坐像回扬“省亲”,复名“大明寺”。  由蜀冈脚下蜿蜒而上的百级台阶上行,苍松翠柏掩映,尘俗渐渐远去。大明寺山门前耸立着一座纂书“栖灵遗址”的木质牌楼。由南向北,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体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中轴线以东,布局着藏经楼、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卧佛殿和戒坛;中轴线以西,布局着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和西花园。大明寺以北,一水之隔是新建的鉴真佛教学院和鉴真图书馆。总面积近500亩的高冈之上,古典建筑恢宏雄伟、大气磅礴。  历经1500多年沧桑岁月的大明寺,历史上几经战火、几度重建。清咸丰三年,在太平天国与清军的拉锯战中,大明寺毁于战火;清同治年间得以重建。“文革”中-“破四旧”,要砸烂寺庙佛像,因周恩来总理一个电谕,大明寺古建筑及其珍贵文物古迹得以保全。改革开放以来落实宗教政策,大明寺香火鼎盛。上世纪90年代之初,大明寺重建栖灵塔。随着扬州加快“文博城”建设的步伐,2008年大明寺发起了“千年一修”,对年久失修的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体建筑,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保护和修缮。特别是近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关心和促成下,大明寺推进了西花园、东花园修缮改造和文化景观提升工程,使千年古刹焕发出勃勃生机。大明寺的今生前世,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进步。  对于大明寺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脉,曾有人用一句话加以概括:远古的高冈,南朝的古寺,隋朝的宝塔,唐朝的高僧,宋朝的名堂,明朝的古灯,清朝的御碑,当代的玉佛……不管怎么表述,说明大明寺所在的蜀冈,作为扬州的文化高地、精神高地、生态高地是名副其实的。  用时参考  1-1.5小时  交通  火车站乘坐26路到第一人民医院(吴道台府)换乘25路/旅游专线到大明寺;  汽车西站公交停车场乘坐旅游专线到大明寺;  汽车东站乘坐25路到大明寺;  城北客运总站乘坐5路到大明寺。  门票  旺季(3-6月,9-11月)45元,淡季(12-2月,7、8月)30元,登塔+撞钟25元,以上景点门口都有卖,导游费50元/5人内,5人以上每多一人多10元。  开放时间  8:00-17:30  景点位置  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平山堂东路8号  

扬州博物馆

扬州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扬州博物馆,现称扬州双博馆,由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组成。位于扬州新城西区,自然风光迷人的人工湖西测,与扬州国际展览中心隔湖相望。双博馆的建筑外型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建筑与自然交融合一的设计理念。建筑博馆总占地面积50730M2,建筑面积22146.99M2,陈展面积10000M2。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曾是我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都会、外贸和国际交往的重要港埠及商业中心。扬州是通史式的历史文化名城。两汉时期被分封在这里的各诸侯王利用本地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经济,使扬州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繁荣。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通又一次给扬州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唐朝的空前繁荣,扬州也成为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事实上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无数文人骚客慕名而来,为扬州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使扬州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康熙和乾隆多次“巡幸”,更使扬州出现空前的繁华。但扬州的过去又是一部令人心酸的历史,统治阶级的争夺使这一地区的人民饱受战火的摧残,数次变为“芜城”。  “扬博馆”计有基本陈列1个,专题陈列4个,临时展厅1个。基本陈列《广陵潮——扬州古代城市故事》陈列面积2300平方米,展线长度580米,陈列文物856件,以春秋邗城、汉广陵城、唐城、宋城和明清城的城市故事,简洁明快地勾勒出扬州历史发展的主线,也映衬着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  《广陵潮》在陈列内容设计上采用信息组团、分级传播的最新设计理念。整个展览以江、河、海为依托,以汉、唐、清三个时期为突出点,以扬州历史上五大城池为主线,构成一个结构明晰的和谐整体。  展览计分五大单元,每个单元各有侧重。分级说明言简意赅,平实无华。展览运用色彩基调和一定的线形关系,鲜明而准确地阐释主题。整个陈列将柳树色彩元素作为基本调子,表现“绿扬城廓是扬州”的文化特征。用古楠木色作为辅助色调,寓意扬州历史的深厚底蕴。  展厅平、立面长短弧线与直线的有机结合,象征扬州历史连绵不断,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展览虽没有刻意寻求造型元素和艺术符号来强化主题,但由形、色、光构成的整个艺术空间,始终充满着扬州文化特有的品质和风格。  展览尊重史实和展陈逻辑结构,对空间体量作合理规划,充分考虑汉、唐、明清三个时期的空间份额,以重点带两头,使展示空间形成连绵有序、张弛有度、跌宕起伏的韵律节奏。在确保流线顺畅的前提下,对特定空间的情境设置作重点关照。  《广陵潮》为通史式陈列,其主题突出,设计独具创意,信息传播明晰,陈列语言准确,空间处理富有意味而合乎逻辑,为我国地方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样式摸索出一条全新思路。  国宝厅陈列面积184平方米,展厅仅陈列1件展品,即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该梅瓶属于元代景德镇窑蓝釉瓷器中的大型器物,造型秀美,蓝釉呈色鲜明纯正,腹部白龙环绕于瓶身,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反映了元代景德镇窑的最高烧造水准。此种梅瓶目前传世仅见三件,一件为宫廷旧藏,现存颐和园,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两瓶都有残损,唯我馆此件器型最大、纹饰最为精美,1992年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宝级文物。  《古代雕刻艺术展》陈列面积526平方米,陈列文物135件。该展览展出文物以材质分为玉雕类、石雕类、砖雕类、漆雕类、骨、象牙雕刻类、竹雕类、瓷雕类、核雕类和木雕类等9个种类,分别诠释灿烂的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其中多个种类如玉雕、漆雕、木雕、砖雕、核雕等,具有十分浓郁的扬州地方特色,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书画厅陈列面积717.2平方米,包括《扬州八怪书画精品展》和《馆藏明清书画展》两个展览,陈列文物66件。明清书画展所选展品多是与扬州密切相关的书画家的作品,与扬州八怪精品展春兰秋菊,各擅胜场。书画家们精湛的艺术造诣反映了扬州画坛曾经有过的文人荟萃和异彩纷呈,同时也展现了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丰厚的文化底蕴。  临时展厅面积1065.3平方米,可独立对外开放。双博馆开馆以来,就不断举办各种临时展览,或从外引进,或内部挖掘主题,先后举办了《扬州文物精品集粹展》、《凤鸣岐山——周原西周王朝青铜器玉器精品展》、《走进“神五”“神六”大型航天展》、《流光溢彩——馆藏明清瓷器展》等展览,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用时参考  半天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09:00~17:00(16:00停止入场)  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春节前三天闭馆(农历每年最后三天)  景点位置  文昌西路416号  

扬州汉陵苑

扬州汉陵苑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扬州汉陵苑,又名汉广陵王墓博物馆,是瘦西湖蜀冈风景名胜区内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是一座融文物与园林为一体,反映扬州汉文化的展示中心,为国家AAA级景区。汉陵苑的仿古建筑气势恢宏,素有“小中山陵”之称,拾阶而上,高大的中央展厅,给人以博大精深之感。苑内主要展示了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刘胥及王后的木椁墓。两座墓同属于帝王级的“黄肠题凑”式木椁墓,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是全国罕见的大型汉代墓葬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该墓共用“题凑”八百多根。由于木头皆向内,“头”者,“题”也;“凑”者,聚也,即头部集中内向为“题凑”,由于黄柏木皆取内芯,故名“黄肠”,这就是“黄肠题凑”,是西汉帝王诸候享用的特殊的墓葬制。“黄肠题凑”的椁内是一个个装摆随葬品的耳室,一个个相联又相隔,每室皆有门,步入其中,如进迷宫。该墓虽被人大规模的盗掘,但仍出土大批文物,如银器、铜器、铁器、玉器、漆器、陶器、木俑、等约有千件之多。其中的全套铜浴器、兵器带钩盾,皆为罕见之物。另外还展出了“兴盛的汉代扬州”陈列和“扬州第一美女——刘细君”的故事介绍,以及新开发的汉代娱乐活动。  历史:刘胥曾受封广陵,为第一代广陵王。武帝对他一直防范,而武帝死后,他祈祷神灵,对昭帝、昌邑王、宣帝“祝诅”,事败-自缢。  交通  25路汉广陵王墓站  门票  门票30元,学生、儿童15元;6周岁(含)儿童、1.4m以下儿童免费;6(不含)-18(含)未成年人半价;导游费10人以下30元;11-15人40元;16人以上50元  开放时间  8:30-17:00  景点位置  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东路98号  

史可法祠墓(史可法纪念馆)

史可法祠墓(史可法纪念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市区丰乐上街。史可法(1602-1645),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南明大臣,抗清名将。清兵南下时,他以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督师扬州,坚守孤城,不屈而死。嗣子史德威寻遗骸不得,葬其衣冢于此。清乾隆间建祠。墓园有门厅,入门有参天古银杏,中为享堂,陈列史可法文物史料。堂后为衣冠冢,冢前有砖砌门坊,墓台前立“明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公可法之墓”墓碑。墓园西侧为祠堂,后院为新建梅花岭,岭东有“梅花仙馆”,岭北有“晴雪轩”,陈列有史可法遗墨石刻。现建史可法纪念馆对外开放,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肓基地。  时代:清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广储门外梅花岭西麓  史可法纪念馆  位于扬州广储门外街24号,梅花岭下,入口门额上挂着朱德题写的“史可法纪念馆”牌子,坐北朝南,南临古护城河,占地6000多平方米,为史可法祠墓所在地。  史可法,崇祯时期进土,曾任南明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清顺治二年(1645)四月,多绎率领十万清兵围攻扬州,史可法临危受命,督师扬州,多铎几次招降未成。史可法率扬州军民与围城清兵浴血奋战,写下遗书与母亲、妻子诀别,以示与城共存亡的决心,终因寡不敌众而慷慨就义。嗣子副将史德威寻遗体不得,一年后乃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这是清军入关以来首次遇到的军民一体的坚强抵抗,为了对扬州人民进行报复,清兵烧杀抢掠持续十天,史称“扬州十日”。  为纪念史可法,清初,扬州人曾建祠于大东门外,后毁圮。乾隆年间于墓西侧建祠,并谥“忠正”。咸丰间毁于兵燹,同治九年(1870)重建。现存建筑除遗墨厅、梅花仙馆外,大部为晚清所建。解放后曾多次修缮,1988年9月,史可法纪念馆正式开馆。近十年来,根据市委市政府文化博览城建设的部署,市文化和文物部门专门编制了纪念馆改建修缮方案设计文本,拆除与祠堂风貌不相协调的现代建筑500平方米,修缮了祠堂两侧长廊和馆后长廊,对古建筑、抱柱进行油漆保护;2014年,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对馆内各陈列室展橱重新设计制作,提升了陈展水平;对碑廊碑刻重新拓片,对桂花厅进行抢救性维修。史公祠于1982年被列为省重点文保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进入史可法纪念馆,院内银杏参天,院正中为“飨堂”,堂两边悬清文人张尔荩撰的名联:“数点梅花-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堂内明间有云纹形梅花罩格,上悬“气壮山河”横匾。两边悬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吴熙载篆书的楹联:“生有自来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堂正中供奉着史可法干漆夹像。飨堂后为史公衣冠墓,墓前有3门砖砌牌坊,上额“史忠正公墓”,与三面围墙形成墓域。墓地内银杏蔚秀,腊梅交柯,正中立石碑,上镌“明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之墓”。岭北为遗墨厅,厅内壁上嵌有史公“复睿亲王多尔衮书”和遗书、小像及其墨迹石刻共8方,并陈列有史公手迹和拓片。厅前腊梅已有200多年的树龄,是扬州最古的腊梅。墓西侧为祠堂,大门和墓门并列,形式结构相同,上额“史公祠”,正中为祠宇3楹,堂内神龛中悬史公遗像,其下供奉着史公神位。自2016年元旦起实行免费入园,参观人数大幅飚升。  类型:陵园/墓地历史建筑纪念馆  等级:AAA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514-87341311  开放时间:  7:30-17:15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交通  210、30、45路大五酒家站;30、8路工艺公司站  门票  成人20元,学生10元,导游费20-40元  开放时间  4-10月:8:30-17:30;11-3月:8:30-17:30  史可法 (1601~1645)  史可法(1602-1645),明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字宪之,号道邻,崇祯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崇祯八年(1635年),迁右参议,分守池州、太平,监江北诸军以堵截民变队伍。十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光州等府县,提督军务,扼李自成军。后由漕运总督、凤阳巡抚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十七年,闻北京失陷。初欲立潞王,马士英、阮大铖…… 详细++  史可法 (1601~1645)  史可法(1602-1645),明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字宪之,号道邻,崇祯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崇祯八年(1635年),迁右参议,分守池州、太平,监江北诸军以堵截民变队伍。十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光州等府县,提督军务,扼李自成军。后由漕运总督、凤阳巡抚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十七年,闻北京失陷。初欲立潞王,马士英、阮大铖…… 详细++

普哈丁墓园

普哈丁墓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哈丁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伊斯兰教先贤古墓。俗称“回回堂”,亦名“巴巴窑”。在今扬州市解放桥南堍、运河东岸回回堂内。  据传,普哈丁系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女婿阿里支系第16世裔孙。南宋咸淳年间(公元1265年—1274年)来扬州传教,德祜元年(公元1275年)7月20日病逝于由天津南下的舟中。遵其嘱葬于扬州城东古运河畔高岗。  墓园原是专为安葬普哈丁的,后又陆续安葬了一些阿拉伯人。墓园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初建于公元十三世纪的我国南宋时期,明永乐皇帝视墓园为国宝,下诏予以保护。  清政府也对墓亭进行了多次修建,亭壁上还嵌有光绪三十四年重修墓园时建立的“先贤历史记略碑”,碑文用汉字刻定,简要记叙了普哈丁在我国传教的情况。  整个墓园建筑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墓域,内有普哈丁墓及其他阿拉伯人的墓碑;第二部分为清真寺,是教徒们做礼拜的活动场所;第三部分为东郊公园。此外墓园里还集中保存了一些我国元代遗留下来的阿拉伯文墓碑。  交通  扬州市解放南路17号  公交2路、12路、66路   地址:扬州市广陵区文昌中路167号  类型:陵园/墓地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514-87222241  开放时间:  8:00-12:00,13:30-17:3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崔致远纪念馆

崔致远纪念馆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崔致远纪念馆位于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西南角,占地十八点六亩,总建筑面积为一千九百五十六平方米,采用唐代建筑风格,与唐城博物馆及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该馆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纪念堂、展厅和研究中心。纪念堂内塑造崔致远塑像,并展示崔致远在扬州的有关场景和他的著作《桂苑笔耕集》及唐代扬州城模型等;展厅主要展示崔致远在扬州供职、笔耕、交游等历史资料;研究中心主要用于征集、收藏、展示各国专家学者研究崔致远的成果、论著、史料和文物。  

竹西公园

  竹西公园  位于竹西路30号黄金坝桥东北角。占地面积8.67公顷,其中水面约占60%。公园1989年7月22日破土动工,1990年9月26日对外开放,是具有扬州园林特色的城郊农民集资创办的第一家古典园林。1999年5月,被省建委确定为二级园林绿化企业。  唐代竹西寺又名禅智寺。唐代诗人张祜“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以及杜牧“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的诗句,都是描绘的这一带美丽风光。竹西寺也是历史上帝王赏游临幸之地。隋炀帝三下扬州,在此建造行宫。乾隆爷三游竹西寺,留有诗作,并为竹西寺题写“竹西精舍”匾额。郑板桥还有“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依醉竹西亭”的诗句。清代后期荒废,原址在今竹西公园东北1公里处。  竹西公园门厅五楹,上悬著名书法家林散之书“竹西公园”匾额。门厅以北耸立一座高大的景屏,透过方窗,绿竹青翠,亭榭朦胧,全园景色隐约可见。公园中部是竹西精舍,四周环水,有厅堂三楹,室内悬“竹西佳处”匾额。1990年被省农林厅确定为江苏省盆景出口基地之一。1993年竹西公园举办了苏北地区首次郁金香展览。  竹西公园最吸引人的就是那郁郁葱葱的竹林,虽然面积不算大,但也算精雅别致,楼台亭阁、小桥流水啥都有。竹西公园还有个好处是可以野炊,年青人喜欢在这里聊天看书什么的。有时候坐在小船里,轻轻的划过水面,看着岸上那茂盛的柳树竹林,风儿迎面吹来,真是心旷神怡。  槐泗镇  扬州早先有过城门,如今60岁以下的人都记不得她的模样,可在百姓的口碑中扬州仍有“门”,而且东南西北四方都有,只是,此“门”非彼“门”,仅代表着城市的出入口,如南绕城高速公路处被称为“南大门”,从廖家沟大桥进入扬州的地方叫“东大门”,邗江区蒋王镇属于“西大门”,北大门呢,虽然有西湖镇和槐泗镇可供选择,百姓却约定俗成的认为:唯有槐泗镇够此资格。 一般来…… 详细++

冶春园

冶春园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原为清诗人王渔洋结社吟诗之地,原址在虹桥西。今园始建于清末民初,南临清流,北枕低埠。有水绘阁、问月山房、香影廊等建筑。冶春即冶游,男女在春天里外出游玩叫冶春。狭长的瘦西湖从冶春园南面而过,临湖筑有草庐水榭,古朴清雅。凭栏观景,湖水涟漪。园内还陈列着数万盆扬派盆景,数千尾各色金鱼,以及各种名贵的岛雀、花木,更添满园0。这里园林和茶肆结合,在此游园、赏景、品茗、小吃,既领略了当地民间的乡风习俗,亦享受了古朴风情的自然乐趣。餐饮/住宿/购物冶春园中的冶春茶社是扬州著名的茶社,相传始为清高宗南巡时供沿途饮茶水而始。汤包8元一只,茶4元一杯,特色菜有魁龙珠、四色锅饼、蟹黄汤包、大煮干丝等。交通御码头以西的丰乐下街汽车站乘5路、汽车西站乘3路到信托公司下车。   地址:扬州市维扬区大虹桥路2-3号  类型:园林/花园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514-87368018  开放时间:  7:30-17:3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史公祠

史公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导游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祠堂,内建史可法衣冠墓。墓前为“史可法纪念馆”,馆内陈列有史可法2米高的塑像和多幅史可法手迹,以及其他一些珍贵的文物资料。历史:宏光元年(1645年),史可法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师扬州。清摄政王多尔衮,以数万人马进攻扬州,多次劝降,史可法不应,终因寡不敌终,扬州失守。自刎未成被俘,不屈就义,时年仅四十四岁。  史公祠建于清乾隆年间,祠内古今挽联如林,多为追怀先贤、褒扬史可法舍生取义的高风亮节。进入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史可法墓前上的一幅楹联:“数点梅花-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是由清代文人张尔所馔。1962年史可法三百六十周年诞辰,当代大文豪郭沫若作诗以为纪念,“国存与存亡与亡,巍峨庙貌甚堂堂,梅花岭下遗香在,铁何时返故邦”。交通扬州市广储门外街24号汽车站乘1路,汽车西站乘8路可达。   交通  旅游观光巴士、旅游专线史公祠(妇幼保健院)站;30、60夜史公祠站  门票  成人20元,学生10元,导游费20-40元  开放时间  4-10月:8:30-17:30;11-3月:8:30-17:30  景点位置  中国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丰乐上街9号  

扬州革命烈士陵园

扬州革命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扬州市北部的国家级风景区蜀岗瘦西湖的万松岭,占地面积80亩。  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4年,扩建于1997年,改建于2005年。  烈士陵园内建有入口牌楼、凭吊广场、烈士诗抄碑、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烈士事迹陈列馆等纪念建筑物。烈士陵园入口牌楼古朴典雅,上面镌刻着-同志亲笔题写的“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集散广场两侧建有六座碑壁,上面镌刻着全国著名烈士的诗抄。 凭吊广场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可一次容纳5000人祭扫。广场两侧嵌卧着八个直径为4.5米的石雕花圈。烈士纪念碑呈现雄伟庄严的风格。纪念碑阳面镌刻毛泽东同志“为国牺牲永垂不朽”遒劲有力的手迹。阴面镌刻以扬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名义撰写的碑文。   烈士墓区位于纪念碑北侧,嫣红色花岗岩墓碑沿坡安放,静卧在浓郁的草地中,表达烈士生命不灭,与大地共存的意境。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馆内陈列展示了辛亥革命先驱熊成基、“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的曾玉良、中共扬州第一任县委书记曹起溍、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创始人江上青、中共苏中一地委、三地委书记韦一平、《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许晓轩等全国知名烈士和扬州各个革命时期200多名烈士的生平事迹和斗争史料。  2008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江苏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9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熊成基 (1887~1910)   熊成基(1887年~1910年),一名承基,字味根,一作渭耕。扬州人。同盟会烈士。他幼年爱读兵书,爱谈军事,仰慕岳飞、史可法,自励建功立业,为国效力。光绪三十年(1904年)夏,考入安徽练军武备学堂,学习期间阅读《猛回头》《革命军》《警世钟》等书籍;先后参加-、柏文蔚倡导的“同学会”和“岳王会”等革命团体。学习期满后,应征入江南新军,任第九镇三十二标二营副…… 详细++  曾玉良 (1886~1923)  曾玉良(1886年— 1923年2月7日),汉族,江苏邗江(今扬州邗江区)人。革命前辈,著名的“二七”烈士。 1886年3月25日出生在邗江区槐泗镇荷花村(原曾庄)。 曾玉良幼年时家境贫苦,青少年时期,以佃农、捕鱼为生。1906年,曾玉良在湖北省汉阳兵工厂当工人,因参与工人反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的罢工斗争,被厂方除名。这一年,京…… 详细++  熊成基 (1887~1910)   熊成基(1887年~1910年),一名承基,字味根,一作渭耕。扬州人。同盟会烈士。他幼年爱读兵书,爱谈军事,仰慕岳飞、史可法,自励建功立业,为国效力。光绪三十年(1904年)夏,考入安徽练军武备学堂,学习期间阅读《猛回头》《革命军》《警世钟》等书籍;先后参加-、柏文蔚倡导的“同学会”和“岳王会”等革命团体。学习期满后,应征入江南新军,任第九镇三十二标二营副…… 详细++  曾玉良 (1886~1923)  曾玉良(1886年— 1923年2月7日),汉族,江苏邗江(今扬州邗江区)人。革命前辈,著名的“二七”烈士。 1886年3月25日出生在邗江区槐泗镇荷花村(原曾庄)。 曾玉良幼年时家境贫苦,青少年时期,以佃农、捕鱼为生。1906年,曾玉良在湖北省汉阳兵工厂当工人,因参与工人反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的罢工斗争,被厂方除名。这一年,京…… 详细++  曾玉良 (1886~1923)  曾玉良(1886年— 1923年2月7日),汉族,江苏邗江(今扬州邗江区)人。革命前辈,著名的“二七”烈士。 1886年3月25日出生在邗江区槐泗镇荷花村(原曾庄)。 曾玉良幼年时家境贫苦,青少年时期,以佃农、捕鱼为生。1906年,曾玉良在湖北省汉阳兵工厂当工人,因参与工人反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的罢工斗争,被厂方除名。这一年,京…… 详细++

观音山

  导游位于大明寺东侧的观音山,是山寺的代表,隋炀帝曾建行宫“迷楼”于此。宋以后历代建有寺院,有“第一灵山”之称。现展出唐代出土的文物。观音山的佛像是很有特色的。这里的佛像不同于一般寺院以“释迦牟尼”为主像,其他佛像皆众星捧月。此处以“菩萨”为主体,同时供奉四大佛教名山菩萨。从观音山的山门走出,自东侧绕到後面,这里就是唐城遣址。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茶园,在唐代的繁华情景已经看不到了。这里是扬州的自然制高点,远眺江淮南北,一览无余。  历史:迷楼是隋炀帝行宫,浙江匠人项升设计,“凡役夫数万,经岁而成。”隋炀帝曾说:“使真仙游此,亦当自迷。”隋亡楼毁。从元代至元年间开始,历经明、清两代,屡废屡修,现在寺的建筑多为光绪年间所建,佛像均为1984年以后重塑。交通公交游1、游2、5路可抵达观音山。   地址:扬州市邗江区平山堂东路18号  类型:山古迹历史建筑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6:30-17: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10.0元

扬州双博馆

  导游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简称“双博馆”)位于扬州新城西区,自然风光迷人的人工湖西测,与扬州国际展览中心隔湖相望。  现珍藏着扬州历史文物三万多件,有汉代漆器、玉器、铜器、陶器、中晚唐的瓷器以及以扬州八怪为主的清代书画等。并辟有马可波罗馆,纪念这位古代来自威尼斯的友好使者。  交通  扬州新城西区人工湖畔(扬州国际展览中心西侧)22路、26路、28路至双博馆站台下。  地址:扬州市邗江区文昌西路468号  类型:博物馆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4小时  电话:0514-85228018  官方网站:http://www.yzmuseum.com/  开放时间:  9:00-17:00(16: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春节前三天也闭馆。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经过扬州双博馆门口的安检后,在一楼大厅的前台免费领取门票,领票不需要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直接领取即是。

中共扬州特支旧址

中共扬州特支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扬州特支旧址位于扬州市文昌中路492号,东依小秦淮河,南邻文昌中路,北接珍园饭店。  1927年9月,中共江苏省委批准建立“中共扬州县独立支部”,1927年12月改为“中共扬州县特别支部”,这是扬州最早的党组织。特支的工作范围包括扬州城区和江都县农村,后扩大至仪征、六合、泰州等地。据1928年8月扬州特支给省委报告称:扬州特支直辖组织:城区有6支部、8小组,计有扬中支部、耀扬(火柴厂)支部、香业支部、黄包车夫支部、旧城支部、新城支部,计45名党员。西区特委会(负责农村工作)下辖张庄支部、双立树支部、信义庄支部,计24名党员。郭村支部2人。合计党员71人。1928年8月底,在扬州特支基础上组建中共扬州临时县委。特支机关开始设于板桥7号,后来移至南侧不远的板桥29号,即今珍园饭店以东小秦淮河边。  解放后,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原特支办公地29号房屋已经拆除,但至20世纪80年代初,板桥7号房屋外貌虽有所变化,但当年作支部活动用的四间两厢平房尚存。房屋位于小秦淮河西岸,临河而筑,为青砖青瓦小平房。1984年扩建珍园饭店,经批准后拆除迁至饭店内部异地保护。2007年1月,市建设局和文物局在珍园内立“中共扬州特支旧址”一碑。2008年,珍园饭店实施改造后,碑被移至饭店门外,紧邻文昌中路。

扬州隋炀帝陵

扬州隋炀帝陵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扬州隋炀帝陵   位于扬州邗江区槐泗镇的隋炀帝陵是省级文保单位,是隋炀帝杨广的陵墓,作为帝王之墓,既是一个旅游景点,又有其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吸引着许多中外怀古者的到来。 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在位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功过参半的帝王。大业十四年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缢杀,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现址。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学士阮元为其立碑建石,扬州知府伊秉绶隶书“隋炀帝陵”。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其墓年久荒芜,清嘉庆十二年(1807),学者阮元发现后,重立墓碑,上镌隶体“隋炀帝陵”4字,由清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1983年后陆续修葺,修复了墓道和墓台。周围林木葱郁,多为松柏、石楠和女贞。     1986年初步整修,1995年对其进一步整修保护,占地3万平方米,存雷塘、祭台、墓冢三历史遗迹。1999年再次整修,增建石牌坊、大门、石桥等建筑。进行隋炀帝陵二期工程的建设,使之成为扬州北郊重要的旅游区。     槐泗镇  扬州早先有过城门,如今60岁以下的人都记不得她的模样,可在百姓的口碑中扬州仍有“门”,而且东南西北四方都有,只是,此“门”非彼“门”,仅代表着城市的出入口,如南绕城高速公路处被称为“南大门”,从廖家沟大桥进入扬州的地方叫“东大门”,邗江区蒋王镇属于“西大门”,北大门呢,虽然有西湖镇和槐泗镇可供选择,百姓却约定俗成的认为:唯有槐泗镇够此资格。 一般来…… 详细++

徐园

  徐园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汉族古代园林建筑。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公园内,“园中有园”是瘦西湖的特色。徐园构筑于“桃花坞”旧址,位于瘦西湖长堤春柳北端,原清初韩园桃花坞故址。  园中有黄石迭砌的荷池,外有曲水,内有池塘,池水与湖水相通。过池是馆轩,取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意,而称听鹂馆。整个院落工整而又具变幻。绕过徐园,立于小红桥,小金山耸立,湖面陡然放开。徐园规模不大,占地0.6公顷。但结构得体,庭院起承转合,错落有致。  内有听鹂馆、春草池塘吟榭、疏峰馆等景,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听鹂馆前陈列铁镬两具,相传为南朝箫梁时镇水之物,并立有《铁镬记》碑文,相传是南朝梁时期的遗物,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地址:扬州市邗江区大虹桥路28号瘦西湖景区内  类型:园林/花园古迹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 建议20-30分钟  电话: 0514-87357803  开放时间:  7:30-17:15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在瘦西湖门票内。

物流园区(竹西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邗源社区

----

安平社区

----

竹西社区

----

黄金村

----

瓦窑村

----

物流园区(竹西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