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扬州 >> 江都区 >> 真武镇

真武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龙川广场

  座落江都市区西南角,布局体现“龙川文化”的精髓,巧妙提示“龙”、“水”、“绿”的主题。广场东南侧的江都市博物馆,3000平米展览空间和丰富的名人字画、文物馆藏,让游客流连忘返。  龙川广场坐落于江苏 扬州市江都城区中心西南角,是引江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全省一流的“城市客厅”,总面积10万平方米,在功能区域划分的基础上,整体与局部都体现了“龙川文化”的精髓,聚合“龙之魂”、“川之韵”的丰富内涵,融入现代化表现手法,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巧妙揭示了“龙”、“水”、“绿”的主题。  下沉式广场北首主入口处有一块天然卧石,上刻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的“龙川广场”四字,水由石下涌出,沿“龙川”逐层跌落,注入广场中心的“龙池”。  广场全景   “龙池”内设音乐喷泉,在此可以观赏到随音乐节奏自然形成的壮美景观。“龙池”中心设置广场主题雕塑——“龙腾”,采用抽象和写实相结合的现代雕塑手法塑造,重30多吨,外蒙不锈钢,总高21米,寓示着“龙川胜地”21世纪美好的未来,是整个广场空间的构图中心和视觉中心。“龙池”周围为广场活动场地,呈三环式。内环总面积2000平方米,寓意新千年的到来。其绿化池壁为四组侧卧浮雕,每组高1.5米,长30米,用“雪花白”石材雕刻。《仙女传说》记载着杜、康二女拯救百姓的历史故事;浮雕结尾处还复制了怀素手书《圣母碑文》,显现出一种古意盎然的美感。《古邑风流》描绘了江都境内历代名人志士的肖像,个个气宇轩昂。江都境内的名胜古迹以及谢安治水,岳飞退金兵等故事,也用浮雕的形式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龙川揽胜》通过对市区芒稻河沿线历史上的名胜古迹和现代的城市风貌的描绘,反映出市区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当代建设成就。《引江放歌》浓缩了江都的历史、人文、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展示了江都作为“鱼米之乡”、“花木之乡”“丝绸之乡”、“建筑之乡”以及水利枢纽、电力枢纽、交通枢纽的特色,使人们在清雅的环境下体味历史,感悟人生。广场中环总面积13320平方米,寓示江都市域面积1332平方公里,由龙柱和大色块绿化构图组成。矗立着的12根龙柱石雕,通高6米,柱头为青铜浇铸的上古、商、春秋、战国、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12个时期较有代表性的龙型,柱体由整块花岗岩雕刻,上有相应年代的代表纹饰和简要说明,揭示了千年以来龙的历史和“龙文化”变迁。外环平均半径108米,寓示江都108万人口。设有大型水利浮雕“水之魂”,画面长30米,高4米,线条生动优美,图案古朴雅致,以“水”为主题,以黄河、长江、淮河及京杭大运河水系为主线,荟萃我国著名水利工程的成就,从大禹治水到今日长江三峡工程尽现其上。   龙雕 广场西南的音乐台,可容纳1200名观众,专供群众文艺演出或团体活动之用。舞台的设计以圆为母题,直径16米,像珍珠似满月,有水池环绕四周,设一小桥与广场相连,这是运用了北宋时“鱼沼飞梁”的设计思路,表现了古典文化韵味。看台16级,一圈圈弧形看台汇聚成一首韵律感极强的乐曲。整个看台似一个河蚌,舞台似一颗珍珠,取“玉蚌献珠”之意,构图完美。      与音乐台东西相对的,是具有现代风格的三层观光楼阁,它位于广场制高点,南可远眺引江水利枢纽风景,西可俯视广场全貌。每层观景处均为开敞式,为游人提供良好的观景空间,是一个绝佳的城市望点。  俞致贞、刘力上艺术馆位于广场东南侧,毗邻观光阁,是一座圆形主体和扇形单元组合而成的建筑物,简练中求丰富,创造了一个新颖庄重的展览空间。龙川广场的人防工程则在东北角,呈“L”型布置,与音乐台遥遥相对。北端入口全部以玻璃和钢结构制成晶莹剔透的密檐金字塔型,造型十分别致。  绿色是广场的基调。广场绿化面积7万平方米,采用了流线形水波纹图案造型以及大色块的绿化构图,花岗岩和各色卵石铺就的曲径蜿蜒其间;移栽了香樟、桂花、石楠等150多株古树名木,其中桂花树龄在百年以上,最长的达365年,形成了“自然、简洁、明快”的绿化风格,凸现了“花木之乡”的特色。  夜景新颖、亮丽、柔和、迷人,整个广场共装灯752盏,从意大利进口的“城市之光”,采用最先进的颜色渐进技术,渲染了“龙腾”的立体感,凸现了个性。先进的“椰树灯”,白天是仿真椰树,夜晚通体发光,增加了广场丰富的色彩感和立体层次感。“礼花灯”处理成“星光闪烁”的动态艺术效果,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再汇以星罗棋布的草坪灯、高杆仿生庭园灯等灯组,使整个广场在灯光的辉映下流光溢彩,令人流连忘返。   

渌洋湖自然保护区

  渌洋湖自然保护区  渌洋湖原是沼泽荒滩,蒿荻遍布。而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片绿色的长带,西不见头,东不见尾,北不见边。葱绿、透亮、厚重,恰如一道绿色屏嶂。夕阳的金光洒满绿带,无“大漠孤烟直”的萧瑟,却有“长河落日圆”的雄壮。不过这奔涌翻腾的长河是那葱葱郁郁的绿色林带。  此地总面积15.3平方公里,地形如釜,四周高、中间低,周围有16.5公里的圩堤环抱。这里水资源丰富,村村有鱼池,整个鱼池面积有300多亩,水产养殖场的面积达1300亩。1976年秋天,省、市、县土壤和林木专家对渌洋湖荒滩进行了综合论证,认为这里虽然是荒滩,但水生、陆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如果植以茂盛的林木,这里将成为鸟类、野生动物栖息、繁殖的良好场所,成为荒滩上的绿色银行。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原来的荒地已发展成林场。如今的水杉、池杉林590亩,苗圃110亩,果树87亩,竹林20亩,农田358亩,活立木蓄积7820立方米,林木覆盖率41%。如今池杉林和果木园中,林涛起伏,鸟雀啁啾,蛇游兔窜。这里湿地鸟类、森林鸟类,约有数百个种类,隶属13目20科,其中东洋界鸟类21种,古北界鸟类28种,广布种鸟类30种,属国家保护的有10多种。那灰的是喜鹊,棕背的是伯劳,通体金黄、只有黑枕的是黄鹂,一眼睛睁、一眼睛闭的是猫头鹰。池鹭是不怕人的,常在人面前悠闲地散步;而苍鹭似乎特别高傲,在远处迈着绅士的步履。树梢上鸟巢一个挨着一个,而树下则不时看见野兔窜过;黄鼠狼常常是两只前后相随,而水獭则探头从水0来,一有风吹草动则立即游向远方,这是一个飞禽走兽的自由世界。1985年8月,渌洋林场成为鸟类和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1981年,这里的大袋蛾和刺蛾曾成灾,保护区建成后,林内几乎找不到一只害虫。因生态效益而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可观的。正因为如此,林业部、林科院的专家,印度、尼泊尔等国林业代表团来此地考察,北京电影制片厂还把渌洋湖拍成了电影。  放眼未来,渌洋保护区已制定出规划,增加游览景点,点缀园林建筑;建立标本馆,展示保护区的鸟类和野生动物标本;建成森林公园化的自然保护区,建成规模较大的沼泽平原鸟类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扬州现代花木园

  扬州现代花木园   江都现代花木产业园总面积达3.5万亩,一期工程(核心示范区)共吸引“三资”投入5500万元,现有江苏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扬州雅典娜园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东泰诚投资有限公司等20多家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投资入户园区。    江都现代花木产业园位于江都城区东郊,南至宁通一级公路,西至-公路,北至328国道,东邻宜陵镇。    计划分三期投资2亿元,把园区建设成“新品种引进园,新技术推广园,新知识培训园,新产品展示园,生态观光园。”目前,园区已完成一、二期工程,流转土地15000亩,由江苏省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市林业站、扬州雅典娜园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香港建得公司、省计委苏创公司、淮阴飞宏公司、高邮市农科所、江都红枫公司等20多个单位和本地大户承包栽植花木。    主要品种有:金枝垂柳、落羽杉、杂交马褂木、乌柏、海棠、红枫、深山含笑、乐昌含笑、月季、广玉兰、香樟、桂花等30多个花木新品种,应用花木生产新技术多项。园区建设已吸引“四资”投入近4000万元,重点项目花木研究所综合楼、龙川盆景艺苑已建成;高尔夫球训练场、垂钓中心、良种奶牛繁育场等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本地农民进园打工收入已近200万元。    园区建设,将建立健全以“政府搭台、业主经营、龙头带动、科技支撑、中心管理、协会推动”的运行机制,真正发挥科技示范园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宜陵镇  江都市辖镇。扬州市蜂乳制品基地。民国初为宜陵市。民国十八年后改镇。解放后仍称宜陵镇,1958年改宜陵公社,1982年改乡,1983年复置镇。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府12.5公里。面积38.8平方公里,人口4万。328国道从镇中穿过,新老通扬运河横贯境内,宜(陵)大(桥)公路、宜(陵)武(鉴)公路纵穿镇境。辖双桥、许家、任桥、五一、忠信、宗林、白塔、沙王、陈营、大…… 详细++

邵伯保卫战烈士陵园

邵伯保卫战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邵伯保卫战烈士陵园位于邵伯镇邵伯湖畔。  1946年7月中旬,盘踞在南通的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汤恩伯,指挥5个整编师共12万人,向苏中解放区大举进攻。华中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的指示,在粟裕司令员的指挥下,以3万兵力奋起迎敌,打响了苏中战役,并取得了七战七捷的辉煌胜利,共歼敌5万余人,沉重打击了猖狂进攻的国民党军队。其中8月23日至26日,华中野战军取得苏中战役第六战——邵伯保卫战的胜利。此战,毙伤国民党军2000余人,华中野战军伤亡1000余人。  为纪念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邵伯镇人民政府于1985年修建了邵伯保卫战烈士陵园。邵伯保卫战烈士陵园坐落在美丽的高水河畔,内有纪念碑、烈士墓、邵伯保卫战历史陈列馆。原华中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江苏省原副省长韦永义在89岁高龄之际,亲自题写园名,园内高16.3米的烈士纪念碑,三面铭刻着原新四军苏中军区政委、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陈丕显题写的“邵伯保卫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昔日的大王庙改建成邵伯保卫战纪念馆,陈列了部分战士的遗物。  邵伯保卫战烈士陵园1993年被江都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江都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郭村战斗指挥部旧址

郭村战斗指挥部旧址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郭村战斗指挥部旧址位于江都市郭村镇塘头村花园组于氏姊妹楼。  1940年7月8日,粟裕根据陈毅的指示,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机关及主力0团,新六团和留在江南的“挺纵”二团冲破重重-,渡江北上,到达江都县塘头地区,与陈毅率领的新四军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7月下旬,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原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刘炎、钟期光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集中塘头、郭村的新四军7000余人,整编为3个纵队和1个独立支队。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实际情况,决定东进黄桥地区。7月25日,陈毅、粟裕率3个纵队从郭村塘头出发,东进黄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设在于氏姊妹楼内,于氏姊妹楼原为清光绪12年(1886)进士官知府,翰林于齐庆府邸。解放后此处是历届区乡政权所在地。  1986年,被江都县委、县政府定为“江都县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中共江都县委、县政府在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于氏姊妹楼设立了纪念永久性标志牌。

大桥革命纪念馆

大桥革命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大桥革命纪念馆位于江都市大桥镇三江营村。  1938年9月至1939年底,新四军挺进纵队分批渡江北上,在江都大桥、吴桥、嘶马等地创建了苏北抗日桥头阵地,有着重要战略意义。1949年4月8日,为扫清解放军渡江的障碍,解放军发起了解放三江营的激烈战斗,解放军伤亡262人,其中牺牲60人,三江营的解放标志着江都全境的解放。1949年4月20日游弋在三江营附近长江水域英国“紫石英号”炮击解放军三野部队,妄图阻止解放军横渡长江,毛泽东为此事代表解放军总部写下严正声明,此事件是有国际影响的大事件。在炮战中,解放军牺牲了6名指战员。为传承革命历史,发扬烈士精神,激烈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桥镇党委、政府在建设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第一站和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基础上,收集资料,于2009年9月30日建成大桥革命纪念馆,并对外开放,收到较好效果。

邵伯铁牛

  邵伯铁牛  清朝康熙年间,淮河水灾,邵伯镇南更楼决堤,决口长达180米,水深13米多,康熙皇帝见到奏章,大为震惊,责令漕河总督张鹏翮迅速堵塞决口。因决口太深,一时难堵,故避开决口,开越河一道,自仓巷口向西折南至南大王庙接运河,又筑南北二坝。康熙四十年,朝廷在淮河下游至入江处共设置了十二只动物,即“九牛二虎一只鸡”,安放于水势要冲,以祁镇水。如今“鸡飞虎跑”,只剩下几只铁牛散落于河堤上,邵伯铁牛便是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只。邵伯铁牛长1.98米,高1.10米,腹空,横卧在厚约10公分的联体铁座上铸工精细,造型生动,重约2吨。咸丰二年《甘棠小志》作者董恂,奉命督运楚南漕粮路过邵伯,见邵伯铁犀尚完整,独无铭,特补撰曰:“淮水北来何泱泱,长堤如虹固金汤。冶铁作犀镇甘棠,以坤坎柔克刚。容民畜众保无疆,亿万千年颂平康”。

扬州许晓轩故居

扬州许晓轩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晓轩故居  位于江都市仙女镇步行街。  许晓轩,汉族,学名永安,字小轩,1916年出生于江都县仙女庙镇(今仙女镇)。1931年在仙女庙震泰钱庄汉学徒。1935年,他进入无锡公益铁工厂任会计,后任财会负责人。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发起护厂大刀会,厂方决定将设备转运武汉,他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几经周折将账册等资料运达汉口,接着又随厂迁至重庆。1938年初,由救国会负责人沙千里介绍,参加青年职业互助会。同年5月,经杨修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川东青委创办的《青年生活》月刊编委,并负责发行工作。1939年春,担任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后调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1940年4月,在大溪21兵工厂活动时,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关押在白公馆看守所。1941年,他被转押到息烽监狱。1946年7月,他又被押回白公馆看守所,他和谭沈明、韩子栋组成中共临时支部,他担任支部书记,领导难友们多次进行越狱斗争。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许晓轩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  1996年底,市委决定,修复开放许晓轩故居。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等七单位联合发出通知,动员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团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加修复烈士故居的工作,为故居修复交一次特殊党费、特殊团费,做一次特别奉献。收到各方捐款74.9万元,其中个人捐款54万元,市内外集体捐款20.9万元。资料征集小组赴无锡、重庆、息烽等地征集到大量的实物、图片、文字资料。1997年9月28日,故居正式对外开放。故居共三进四厢,占地554平方米。陈列了一百多幅珍贵的照片和许晓轩烈士的10多件遗物,2组雕塑以及14幅领导题词和名人书画。  1986年,许晓轩故居被江都县委、县政府定为江都县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江都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扬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

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江苏省江都水利枢纽旅游区地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东郊,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其中江都抽水站规模和效益为远东之最,旅游区占地160公顷,集科普教育、观光游览、休闲健身于一体,以宏伟的水利工程、丰富的自然植被、秀美的江河水景著称,空中俯视,四面环水,站闸相连,气势磅礴,犹如水中巨龙;步入其中,佳木郁葱,鸟语花香,亭榭楼台,又似世外桃源,更有源头纪念碑、园中园、明珠阁、江石溪碑亭等景点缀其间,俨然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扬州真武庙大殿

  小纪真武庙大殿位于江都市小纪镇九龙社区磨子街12号,团结路以南,磨子街东侧,始建年代不详,明弘治八年重建,1985年落架大修,座北朝南,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面阔三间带左右廊13.4米,进深九檩10.4米,高7.9米,重檐歇山顶。正脊饰龙吻,楠木梁架,楠木立柱28根,下置青石鼓形础,斗拱三踩,左右次间和前后檐用月梁形双步梁和单步梁,脊檩下用叉手,保留宋元结构手法。对研究古代寺庙的建筑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小纪镇  文明、富庶的小纪镇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东部,因纪念纪姓艄公慈航义渡而得名,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小纪镇总面积71.98km2,辖1个社区居委会,14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集镇规划区面积2.97km2,建成区面积2.2km2,集镇常住人口1.1万。1998年以来,先后获得“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文化先进乡镇”、“江苏省科技先进乡镇”、“江苏省文明…… 详细++

大桥徐氏宅

大桥徐氏宅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桥徐氏宅  徐氏住宅位于大桥镇人民路14—18号,清代建筑,座北朝南,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前后四进明三暗四建筑。水磨砖砌门楼做工精致,厅堂梁、檩、枋木作料好工细,雕花隔扇门窗。侧间用直棂纹支摘窗。天井由30×30厘米白矾石石块铺设。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董恂读书处

董恂读书处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董恂读书处  齐氏住宅位于江都市邵伯镇甘棠社区南大街143号,明末清初建筑,座西朝东,占地面积为35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平方米。两进两厢,门楼和照壁的砖雕精致,大门朝北,厅房面阔三间8.2米,进深七檩6.7米,五架抬梁,梁柱顶有雕刻,梁头雕刻成卷浪纹,瓜柱雕成荷叶墩,脊檩山雾云,用丁头拱和替木,柱下圆墩型石础。正房三间两厢,木地板,地面构造有排水沟、罗地砖。进深十檩,明三暗四结构。这建筑为原董恂读书处的阳厅。董恂晚年在此著《甘棠小志》。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邵伯谢安广场

  东晋淝水之战胜利后,作为这次战役的总指挥谢安于东晋太元十年(385)移镇广陵,筑新城而居,又于新城东北湖上筑平水埭以灌溉农田,“随时蓄泄,岁用丰稔”。后人追思他的功绩,把他比做周代的召公,称此埭为召伯埭,称湖为召伯湖,后来大镇兴起,称召伯镇,沿用至今。  为纪念谢安的丰功伟绩,展示邵伯的历史传承,曾于2007年筹资600多万元建设了甘棠广场,是为谢安广场的前身。广场东临老淮江路,位于镇区南部,占地约30亩,以硬质化铺装为主,配以相应的绿化、旱喷和文化展示墙。建成以来,已成为当地群众健身休闲、丰富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  2015年是扬州建城2500周年,市委、市政府将八大文化广场建成开放列入了城庆的重要活动,邵伯镇谢安广场作为全市唯一的乡镇级广场被纳入其中。为此,江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要求邵伯镇在现有甘棠广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提升,并更名为谢安广场,从而更好的展示古镇特色,服务广大群众。  谢安广场于2015年9月初启动改造工程,工程总投资约600多万元,主要是在原有甘棠广场的基础上,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全面提升广场的品位,彰显邵伯深厚的人文底蕴。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工程在整体方案的设计上,主要以邵伯特有的古镇文化、运河文化为衬托背景,体现古水绿文秀一体和谐的文化特质。规划将谢安广场打造成集文化、娱乐、展览、健身等于一体的新型人文广场。广场主要分为人文片区和休闲片区两大功能区。人文片区主要建设谢安雕像及四幅反映其生平文治武略的石雕(东山归隐、淝水之战、兰亭集贤、筑埭治水)和一幅卧雕;休闲片区主要包含中心旱喷、景观连廊、景观片墙和健身广场,同时以绿化景观、立体亮化加以环绕,并对周边建筑物的立面进行统一出新,周围道路全部沥青摊铺,沿线杆线全部入地。  为保证该工程的顺利实施,邵伯镇专门邀请了承建江都龙川广场和生态广场的江都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负责此次提升工程的设计施工。工程从2015年9月12日开始施工,截止2015年9月下旬,广场整个改造提升主体工程已基本结束。谢安雕像、四幅石雕、中心旱喷、景观连廊、景观片墙、景观绿化、立体亮化和路面沥青摊铺等全部完工,并于9月22日举行了启用仪式。  谢安广场是开放式的广场,每天傍晚,邵伯镇群众陆陆续续相聚在广场,开展各项文体活动。镇相关单位也在广场组织唱扬剧、放电影等活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邵伯运河码头及铁牛

邵伯运河码头及铁牛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邵伯运河码头及铁牛  邵伯运河大堤位于江都市邵伯镇甘棠社区运河东岸,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现保存竹巷口至庙巷一段古运河堤,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南北长300米,截面为梯形,下底宽8米,上口宽2.5-3米,高5米。东面大堤西侧底部为石块垒叠护坡,石料规格多为148×28×30厘米,78×34×34厘米,97×25×36厘米等,石基上部城砖砌就,堤沿部压一层条石,城砖尺寸为42×19×10厘米。堤上现存在4个码头,用料均为石工。有“大码头”、“甘棠保障”、“金堤永固”三块清代石刻。大堤是里运河上重要的水利设施,在《甘棠小志》中有记载。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大樊家巷倪氏住宅

大樊家巷倪氏住宅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樊家巷倪氏住宅  民国民居,坐北朝南,以火巷为界,分东西两组,建筑面积321.02平方米。大门北向,八字形磨砖门楼。东组建筑前后两进,前为厨房及书房,后为三间两厢住宅。西组建筑前后两进,第一进面阔三间,第二进三间两厢。房屋西侧巷内有六角水井一口。房屋整体保存较好,明间槅扇及厢房支摘窗、槛墙保存较为完整,天井为席纹铺地,古朴典雅。原房主为倪月卿,曾在教场酱业统一工会任职。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浦头镇张氏住宅

浦头镇张氏住宅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浦头镇张氏住宅  民国民居,共有两处建筑,为张氏兄弟所建,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32号坐北朝南,前后五进,第一进面阔五间,青砖小瓦,西边三间进深七檩,东两间为门房和轿厅。第二进为厅房面阔三间,进深五檩,东为过道。第三进到第五进均为青砖小瓦,面阔三间,进深七檩,东为过道、套房。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真武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杨庄社区

----

滨湖社区

----

真武社区

----

渔港村

----

真武村

----

真油村

----

真东村

----

振兴村

----

真北村

----

蒙套村

----

曹桥村

----

滨西村

----

邱墅村

----

滨湖村

----

东明村

----

朱楼村

----

恒丰村

----

谈套村

----

杨庄村

----

滨东村

----

广丰村

----

真武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