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镇江三山 | 镇江三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镇江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南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江南古城,有许多名胜古迹和秀丽壮观的自然景色。其中最著名的是“京口三山”(又名:镇江三山):金山、焦山和北固山。金山,原是江中的一座小岛,现为临江而立的一座孤山。金山寺始建于晋,建筑风格独特,寺庙依山而造,殿堂厅廓,幢幢相衔,楼阁亭台,层层相接,远远望去,只见庙宇、殿堂,不见山岩,因此,有“金山寺裹山”之说。焦山位于长江江中,焦山上的主要建筑是定慧寺,焦山树木葱茏,该寺建筑隐于丛林中,因而有“焦山山裹寺”之说。有许多珍贵的碑刻,嵌在宝墨轩墙壁上的就有二百六十多块,焦山碑林题刻的字体有真草篆隶珍品如林。因此,焦山有“书法之山”之称。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在镇江东北,山有三峰,其中北峰三面临江,山壁峭雄伟,形势险要,故名北固。梁武帝登此山曾写下“天下第一江山”六字。而极目远望,使人感到古人写的“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的诗句,甚为贴切。 |
中国镇江醋文化博物馆 | 景点介绍 中国南北各有两个著名的醋产地,北方在山西,南方是镇江。镇江香醋名闻遐迩,当地民谣“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可见醋在镇江的知名度。 中国镇江醋文化博物馆是国内首个专业性主题醋文化博物馆,也是镇江市第一个集文化遗产保护、科普教育、工业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主题展馆。博物馆分醋史馆、老作坊、陈列馆三大主体展馆,以及一个体验馆。全馆采用声、光、电等现代表现形式,全面展示醋文化、解读醋文化、品味醋文化。 馆区内有一组从恒顺中山西路老厂区搬迁过来的食醋主题雕塑。在老作坊,游人既可领略到民国时期镇江醋厂的造醋场景。陈列馆里布展了包括恒顺、山西、山东等地,以及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等10多个国家的数百个醋产品。在体验馆内,游客可以动手制作一款有自己肖像的商标,张贴在香醋瓶上带回家。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宜城街道恒顺大道66号 类型:博物馆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511-85307755 开放时间: 9:00-16:00 门票 成人票30元;身高1.3米(包括1.3米)以下的儿童、70岁(包括70岁)以上老人可享免票 |
圌山 | 圌(chuí )山,距江苏镇江市区30公里,雄峙江浒,扼锁大江。传说圌山原名瑞山,秦始皇东巡途经此地,见瑞气升腾,龙骧虎视,秦始皇认为“瑞”有王者之气,怕出圣人来夺其江山,立即传旨将瑞字左边的“王”去掉,用“囗”将余下的“专”框起来,以免王气外泄危及万年江山。于是这座山便叫做“圌山”。 圌山,古称谁山、谯山,北滨长江,横亘于镇江新区境内,呈西北、东南走向。主峰海拔258.2米,为宁镇丘陵东端最高峰。 圌山西距镇江36公里,雄峙江浒,扼锁大江。传说圌山原名瑞山,秦始皇东巡途经此地,见瑞气升腾,龙骧虎视,立即传旨将瑞字左边的"王"去掉,用"囗"将余下的"专"框起来,以免王气外泄危及万年江山。于是这座山便叫做"圌山"。 圌山在历史上即为军事重地。唐代以前,圌山为海口。宋代在此建寨,称"圌山寨"。宋建炎三年(1129)九月,名将韩世忠驻守圌山。山下的"韩桥"、"韩阙"、"营里"、"寨下"等地名,山上的韩营、烽火台遗址,都是韩世忠率军驻扎、操练和军事设施的踪迹。明嘉靖年间,在圌山设"游兵厅",派遣"把总"率军镇守。清代改称"圌山关",清道光二十年(1840)始设炮台,分别在大矶头、二矶头架设大炮。炮台在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中,曾抗击过外国侵略军。辛亥革命后,北洋军和国民革命军先后派兵驻守圌山。抗日战争期间,谭震林同志曾登临圌山视察。60~7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部在圌山驻防,建立船厂(4822工厂)。 圌山一峰突兀,五峰并列,五峰即五峰山,又称五尖山,海拔208.7米。五峰山自西南向东北,依次为第三峰、第一峰、第二峰、第四峰、第五峰,层峰峭壁,奇石嶙峋,形势险要。第五峰直插江边,酷似畅饮长江的巨龟,此峰故称为龟山头,海拔76米,有"一夫当天,万夫莫开"之势。清光绪《丹徒县志》称:"舟行其间,仅通一路,矢石可及"。五峰山与隔江30里的三江营遥相呼应,自古为重要关隘,兵家必争之地。《辞海》对圌山的险峻和地位的重要均有描述。区域位置 圌山风景区地处镇江新区沿江南岸,主体由五峰山及圌山组成,两山既相互连结,又独立成峰,宛若一条长龙俯卧长江之阴,距镇江市区仅36公里。新建的镇大一级公路,使其与镇江圌山风景区的行程仅需半小时,是镇江市域风景旅游最重要的风景区之一,它将与丹阳的六朝石刻、句容的茅山及宝华山一起,共同构筑起镇江市市域外围旅游圈。 同时,圌山风景区南可直接沿江公路及沪宁高速公路,使其与东南及上海、浙江等旅游区便捷联系,北可跨江与扬州、泰州等地旅游区相连。其独特的区域位置,使得圌山风景区既可与镇江三山及南山等风景区构成镇江市风景旅游体系,又可独立与苏南、华东旅游网相连,成为其中一中继枢纽。 |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景区 |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景区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是江苏省“四纵四横四联”公路主骨架和跨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全长35.66公里(南延伸段12公里),由北接线、北接线高架桥、北引桥、北汊斜拉桥、世业洲互通、南汊悬索桥、南引桥、南接线、南接线延伸段9个部分组成。南汊悬索桥主跨1490米,是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特大跨径悬索桥;北汊桥采用(176+406+176)米的三跨双塔双索面钢梁斜拉桥,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南延伸段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南延伸段120公里/小时。大桥通航净空悬索桥为50米,可通过5万吨级货轮,斜拉桥为18米。 整个工程项目总投资57.8亿元,建设工期5年,于2000年10月20日开工,2005年建成通车。大桥工程在镇江境内全长21.749公里,占总长度的61%,其中主桥的镇江境内里程3.841公里,占主桥总长的74%。大桥工程在镇江市境内设置五座互通立交,分别是世业洲互通、跃进路互通、312国道互通、丹徒上党互通及与沪宁高速公路交叉的丹徒互通。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是目前长江上第一座刚柔相济的现代化组合型特大型桥梁。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建设,对于进一步丰富跨江通道,完善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网布局,以及加快江苏沿江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将进一步凸现我市交通枢纽地位。大桥建成后,镇江的东西向交通将进一步强化,南北向交通实现重大突破,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及其南接线高速公路将与沪宁高速公路在镇江境内构筑成一道陆上“黄金十字”通道。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景观工程是一个世界级的大桥文化旅游景点,总投资4.8亿元,其中主要部分在镇江境内,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与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著名景观相结合,必然使镇江旅游资源实现一个质的飞跃,给镇江旅游业带来大跨越的发展机遇。 |
美人谷景区 | 美人谷景区 “美人谷”坐落在镇江312国道一侧丹徒区高资镇镜内,由巢凰山、香山、龙山、凤凰瘤、美人湖、香山湖及其上百个大小峡谷组成,总面积约1.2万亩。座落在镇西的美人谷森林公园以巢凰山的自然风貌为依托,有竹海、有松涛,花卉苗木点缀其间,茶园、粟林风起碧波。谷中有一湖泊,面积不超过10亩。 美人谷处于朝丰村(属于丹徒区高资镇)和句容的交界的群山中,山高约70米,山上林木荫翳,紧裹山头,无径可入。主要是常绿和落叶阔叶树,大致为:马尾松、黑松、杉木、松树、毛竹、茶树、桑树以及一些灌木,据说,这些树大都是解放后所植,当地居民从不砍伐,保护完好,所以保存到现在的模样。 据当地史记,早在宋朝时,这块绝佳胜地就有记载。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时曾到过此处。数百年来,当地沿袭一条“铁规”,不准外人进山,即使对本地农民每年也仅开放二三个月,其它时间全面封山,由村民自发把守。由于山中-连着竹海,峡谷接着山湖,外来人进去后很难走出来。在“美人谷”,不仅为那多姿多彩的湖光山色和奇花异草而惊叹,而且被里面无数闻所未闻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点深深吸引,其中有威风凛凛、昂首矗立在半山腰,传说是太平军一将领化身的将军石;有头朝巢凰山、石背1.5平方米的石龟,因龟背上砌有一座高4米的石塔而得名的龟塔;有孤单单地立在山脊,四分之一埋在下面,四分之三露在上面,圆径约6米,疑似陨石的“天鹅石”。 |
圌山塔 | 圌山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圌山塔原名报恩塔,因位于丹徒县圌山上,故名。建成于明崇份元年(1628年)。平面八角形,7层,每层有砖叠砌的腰檐,塔端耸立着葫芦铜页。附近群众有“清明”登圌山游览的习惯。传说建塔时因山高路远,建筑材料运输困难,乃命登山者每人携带塔砖上山,因而又有‘万人塔”之称。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侵略军窜犯镇江时,当地人民曾利用此塔监视英国兵船的动向。 |
棋苑 | 位于迷楼以东,为棋类文化展览馆。这里汇聚了东西方、古现代的各类棋及棋谱。中堂一块空地做成一个巨大的中国象棋棋盘,上有棋子,蔚为壮观。展览馆于1995年从北京迁至此。 |
冷御秋故居 | 冷御秋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冷御秋故居位于丹徒黄墟镇。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是一处独院住宅,主楼为一幢坐北朝南中西合璧式的两层楼。 冷御秋,丹徒黄墟镇人,曾与赵声等共同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他作为广西民军帮统出师北伐援鄂。1912年元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授予他中将军衔和文虎勋章,委任他为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第三师师长。后又参加孙中山先生的0运动。护国运动失败后,他回到丹徒从事实业,创办了永安蚕种场。1945年7月1日,与黄炎培等一行6名民主人士赴延安,在机场受到毛泽东、-、-等0领导人的热情迎接,与0领导人共商大事。解放战争期间,他利用省临时参议长的身份,营救地下党和新四军及革命群众,获救者近百人。建国后,他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历任华东军政委员兼华东水利部部长、江苏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为了纪念他的生平事迹,2002年将故居改建成冷御秋纪念馆。 冷遹 (1882~1959) 冷遹(1882—1959),字御秋。江苏省镇江人。军事家、政治家。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始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同盟前身)创始人、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建国会前身)创始人。 1905年毕业于安庆武备学堂,期间加入“同学会”、“岳王会”。后加入同盟会,是安庆起义总指挥,因密探告发被捕,经营救出狱。创建并主持同盟会广西支部及《南报》(后改为《南风报》)。历任同…… 详细++ 冷遹 (1882~1959) 冷遹(1882—1959),字御秋。江苏省镇江人。军事家、政治家。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始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同盟前身)创始人、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建国会前身)创始人。 1905年毕业于安庆武备学堂,期间加入“同学会”、“岳王会”。后加入同盟会,是安庆起义总指挥,因密探告发被捕,经营救出狱。创建并主持同盟会广西支部及《南报》(后改为《南风报》)。历任同…… 详细++ |
高资美人谷 | 高资美人谷 “美人谷”坐落在镇江312国道一侧丹徒区高资镇镜内,由巢凰山、香山、龙山、凤凰瘤、美人湖、香山湖及其上百个大小峡谷组成,总面积约1.2万亩。座落在镇西的美人谷森林公园以巢凰山的自然风貌为依托,有竹海、有松涛,花卉苗木点缀其间,茶园、粟林风起碧波。谷中有一湖泊,面积不超过10亩。 美人谷处于朝丰村(属于丹徒区高资镇)和句容的交界的群山中,山高约70米,山上林木荫翳,紧裹山头,无径可入。主要是常绿和落叶阔叶树,大致为:马尾松、黑松、杉木、松树、毛竹、茶树、桑树以及一些灌木,据说,这些树大都是解放后所植,当地居民从不砍伐,保护完好,所以保存到现在的模样。 据当地史记,早在宋朝时,这块绝佳胜地就有记载。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时曾到过此处。数百年来,当地沿袭一条“铁规”,不准外人进山,即使对本地农民每年也仅开放二三个月,其它时间全面封山,由村民自发把守。由于山中-连着竹海,峡谷接着山湖,外来人进去后很难走出来。在“美人谷”,不仅为那多姿多彩的湖光山色和奇花异草而惊叹,而且被里面无数闻所未闻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点深深吸引,其中有威风凛凛、昂首矗立在半山腰,传说是太平军一将领化身的将军石;有头朝巢凰山、石背1.5平方米的石龟,因龟背上砌有一座高4米的石塔而得名的龟塔;有孤单单地立在山脊,四分之一埋在下面,四分之三露在上面,圆径约6米,疑似陨石的“天鹅石”。 游玩项目:垂钓、掰竹笋(春天)、游竹海、摘板栗(秋天)、采菱角和莲子 线路一: 1、 乘23路车一直坐到终点站高资镇 2、 下公交车,转乘当地马自达,让车主送到朝凰山口(10元,约10分钟); 3、 顺着进山道,自北面爬上朝凰山(约40分钟); 4、 从朝凰山南坡下山,顺着下山路可一直走到朝丰村(在山顶即可看到密集的居民住宅,下山约35分钟); 5、 南向直走,穿过朝丰村的菜花田和茶场(在比较明显的丘陵坡地上),即可到达美人谷(约20分钟); 6、 游美人谷(视各人爱好长短不等); 7、 返回,顺着朝丰村的水泥路向312国道方向走,沿路若看到马自达,可让车主送到312国道边23路站台(10~15元),坐车返回至火车站,还可以让车主送到石马村(8~10元),在石马公交站点坐22路车返回火车站(2元/人,约45分钟保险)。 这一路线看景最佳,朝凰山山势较陡,林木葱郁,尤其到山顶,视野开阔,远望层峦叠嶂,江南青山秀丽,水库掩映其间,色如翡翠,近处一马平川、穿过菜田和茶场到达美人谷的过程,能够体会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之境。尤其在穿越茶场瞥见美人谷的小湖那一刹那――湖方数丈,岸柳低回,人烟竹树,涵于空明,叹为仙境,顿时忘却行走劳累之苦。 路线二: 高资美人谷 1、 乘22路车到石马站下(2元/人,约45分钟); 2、 转乘当地马自达,让车主一直送到朝丰村水泥路的西端(8~12元,约30分钟); 3、 穿过朝丰村居民住宅区南部的菜田和茶场,即到美人谷(约20分钟); 4、 游美人谷。 丹徒经济开发区(高资街道) 高资镇地处长江下游宁镇山脉末端,南倚群山,北枕长江,是江苏省著名侨乡,也是全国重点镇。全镇总面积101.3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辖12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委会,耕地面积2003公顷,山地面积2400公顷。集镇建成区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1.3万人。 高资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区位优势突出。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东邻镇江5公里,西距南…… 详细++ |
圌山炮台遗址 | 圌山炮台遗址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1982年3月圌山炮台遗址清道光二十年(1840)丹徒县大港东 |
新四军四县联合抗日会议会址 | 新四军四县联合抗日会议会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新四军四县联合抗日会议会址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1982年3月新四军四县联合抗日会议会址1938年丹徒县宝堰镇 宝堰镇 宝堰镇交通便捷,扬溧高速纵贯全境,距济宁高速公路14公里、距104国道和312国道20公里、距南京禄口机场50公里、距镇江大港港口42公里,通济河、胜利河贯穿东西,与丹阳香草河大运河相连通,形成了陆路、水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宝堰镇通讯发达,拥有1座现代化邮电大楼和全自动程控交换机以及先进的配套通讯,95%家庭通上了电话,有全国农村电线联网11万千伏变…… 详细++ |
断山墩遗址 | 断山墩遗址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1982年3月断山墩遗址新石器时代丹徒县东昌平村 |
冷遹旧居 | 冷遹旧居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2002年10月冷遹旧居1917年丹徒县黄墟镇 |
报恩塔 | 报恩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报恩塔位于圌山之巅楞俨寺侧,砖石结构,高七层,明崇祯年间秦观阳所建。 陈观阳,镇江丹徒人,自幼家境贫寒,经悬梁苦读,终于考中进士,官至明代吏部尚书。为报答家乡父老养育之恩,鼓励后辈认真读书,倾其历年积蓄建成此塔,命名“报恩塔”。后来,此塔竟成长江航道上的标志。溯江而上,这是航行者见到的第一座塔,故又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 地址:镇江市南岸的涂山之麓 类型:古塔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绍隆寺 | 绍隆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绍隆寺 绍隆寺位于圌山北面,始建于宋绍兴(1131—1162)年间,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重新修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玄烨首次南巡,驻跸镇江金山,赐绍隆寺为金山寺下院,后又赐为安葬祖师塔院。历史上绍隆寺也曾叫做莲觉寺、灵觉寺。 绍隆寺在“文革”前有灵塔近300座。清代金山寺十四位高僧均安息此处。如《中国佛教史》中提及的铁舟海大师、观心大师等高僧。铁舟海大师系康熙母亲的师傅。 “铁舟海和尚塔铭”的篆额出自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之手。安葬僧人的灵塔有普同塔和单塔之分。普同塔,顾名思义就是不担任职务的普通和尚圆寂火化后的骨灰合葬处。单塔则是有功德的高僧世寿尽后的灵寝。原先那近三百座灵塔下绝大多数是一般佛门子弟的遗骨。 绍隆寺存有几件稀世珍宝。如,明代弘治年间的一口铜钟,从五台山移到金山寺后却撞不响,置诸绍隆寺其声则浑厚悠远绕梁不绝。还有,寺内供有一尊呈倚坐姿势的观音像,上身半裸,肌肤丰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尊观音像请自雪域西藏的寺庙,而最早则是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引进的。 中国是崇尚龙的国度。尽管作为寺庙,但绍隆寺也不例外。 传说绍隆寺本身就建在龙地上,而寺庙的整体造型则是一条卧伏深山幽谷的巨龙:寺门前的六十三级石阶——龙须,寺门东墙呈“八”字——龙嘴,龙嘴正对数里路外呈馒头状的横山——龙珠,寺前两旁分别长着一棵血榉和一棵皂角树——龙角,进入寺门藏经楼下的殿堂中央有一块约一平方米的凸地——龙舌,寺庙东西各有一口井——龙眼,寺庙西北角有一块悬挂的巨石——龙鼻,龙身压在圌山下,龙尾则藏于长江之中。确实似龙,且惟妙惟肖。 据说康熙皇帝首次南巡临幸于此,见状大骇,不免担心这块“-龙脉”孕育出真龙天子从而取代了大清的江山。谋臣建言道,该寺不宜住尼姑,理由是女人阴气太盛恐难以压阵。康熙颔首称是,遂传谕将绍隆寺赐给金山寺为下院,并赐葬乃母师傅铁舟海塔院,因而,绍隆寺的天井院落远不象别个寺庙那么宽敞,小巧玲珑仍保持着清代以前比丘们在此修行的格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润扬大桥桥梁展览馆暨茅以升纪念馆 | 润扬大桥桥梁展览馆暨茅以升纪念馆为科普教育基地。 茅以升纪念馆坐落在润扬大桥公园内。纪念馆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馆内展出茅以升同志的遗物800余件,生平事迹照片资料近200幅。纪念馆同时展示润扬大桥建设的过程,突出润扬大桥建设创新,体现各级领导对大桥建设的关怀,宣传桥梁知识。纪念馆的建设有助于发扬光大茅以升创新精神和润扬大桥精神,为加快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努力提高全行业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一个较好的平台,是集展览、科普教育、桥梁科技、桥梁文化、桥梁历史、桥梁现代化和观桥于一体的润扬大桥公园标志性建筑。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主管单位注意充分发挥它们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的教育、示范和引领作用,努力为社会大众服务,使公众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现在,茅以升纪念馆已经成为镇江市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 在展览馆,润扬大桥斜拉索钢缆引发了我们极大的兴趣,看到钢缆的横截面,我们很是惊叹高科技的巨大力量。在参观茅以升纪念馆的时候,这位桥梁大师的生平事迹让我们更是敬仰,特别是其炸毁钱塘江大桥时的诗句“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让我们为之感叹。 在纪念馆里,我们了解了润扬大桥建设中的多项国内第一,如中国第一跨径悬索桥、国内第一高悬索桥主塔、国内第一悬索桥主缆、国内第一重大桥钢箱梁、国内第一大面积桥面铺装、国内第一大锚碇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
五墩村 |
---- |
益平村 |
---- |
五套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