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杭州 >> 上城区

上城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清河坊历史文化景区

清河坊历史文化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清河坊历史文化景区坐落于杭州市上城区吴山北麓,它是杭州悠久历史的缩影。  经过一、二期工程的开发建设、业态招商,清河坊历史文化景区已具规模,形成了中医中药、百年老店、市井民俗、古玩收藏、餐饮小吃和住宿为主的特色文化,成为展示杭州人文、旅游、商业的重要窗口。  2009年9月30日南宋御街正式对外开放;也正式纳入清河坊景区的管理。“万物所聚、诸行百市——无一家不买卖者”。早在南宋时期,中山路清河坊一带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城商贾云集之地。自从国庆开街后,最富杭州城市基因的南宋御街重拾繁华。如今的御街,既是杭州城“老字号”的集聚地,又是文化创意产业特色街;既是最传统的,又是最时尚的;既是最东方的,又是最国际的;既是最生活化的,又是最具创业活力的。行走在清河坊和南宋御街上,大家可以追忆昔日南宋时期的繁华景象,感受当下杭城生活品质。  近年来,清河坊历史文化景区和南宋御街,遵循“文化为魂、历史打牌、商业兴街、旅游推动”的发展思路,景区工作遵循务真求实、开拓进取,街区先后获得了“浙江省文明景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中华老字号第一街”等殊荣,充分展示清河坊历史文化景区和南宋御街的管理成果。

小营·江南红巷景区

小营·江南红巷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上城区小营街道皮市巷3号,一个看上去很普通的地方,却是当年我省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杭州小组的诞生地。1922年8月,时任中共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兼江浙区执行委员会书记的徐梅坤专程来杭发展党组织。9月,中共杭州小组在这里正式成立,从此,小营街道皮市巷3号在浙江的党史里写下了浓重一笔。  为纪念中共杭州小组成立这一我省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同时也作为建党90周年之际献给党的一份“生日大礼”,上城区和小营街道从去年11月就开始精心筹建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指导下,经过方案编制、史料征集、文稿撰写、展陈设计等一系列环节,目前纪念馆建设已进入收官前的最后冲刺阶段。  “届时,一个生动还原当年情景的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将呈现在市民眼前。而且,在参观纪念馆同时还可以探访钱学森故居、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小营街道党工委书记任平告诉记者,街道通过将辖区内的红色景点串珠成链,为市民精心打造了一条独具小营特色的“红色走廊”。  据介绍,纪念馆建筑总面积1265平方米,以杭州(浙江)党组织诞生、发展、壮大的历史为主题,共分四个部分展示:“潮起钱塘”主要包括中共杭州小组成立前杭州经济社会状况、马克思主义在杭州的传播及工农运动兴起等内容,展示的是党小组成立时的社会背景;“星火钱塘”是整个展览的核心部分,展示内容包括杭州党团组织的建立、中共杭州小组创始人和成员情况及杭州党组织的早期活动情况等;“奔腾钱塘”展示的则是自中共杭州小组成立到浙江解放期间,党在杭州和浙江的发展情况;“今日钱塘”主要展示新中国成立后,在市委领导下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成果。钱学森故居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毛主席视察小营红巷纪念馆

钱学森故居

钱学森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钱学森故居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座为纪念伟大科学家钱学森而修缮的钱氏祖宅。故居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方谷园2号,建于清末,历经百年,主要建筑仍然保存完整。经过修缮,钱学森故居重新焕发了“江南书香门第”的人文气韵,与陈列其中的各类展品,一起映衬出一代科学巨匠的成长背景和成才之路。  钱学森故居于2011年12月钱老诞辰100周年之际隆重开馆。故居分为正厅图片展及二楼生活场景两个部分。正厅内《钱学森与杭州》图片展,展示了“杭州之子”钱学森的传奇人生。二楼为生活场景还原,分为卧室、书房及实物陈列室等,再现了钱家当年“古朴”、“雅致”的生活品味。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祖籍杭州。三岁时跟随父母迁往北京,1930年在国立交通大学读书时,因身染伤寒在杭州静养一年。虽然钱学森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度过,但是他心系故乡,经常与家乡人民书信往来。他不仅是中国功勋卓著的航天之父,也是情系乡梓的“杭州之子”。  钱学森故居正厅挖掘、收集、整理了钱学森与杭州相关的照片、手稿、实物等真实史料,完整地向人们展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他的故乡——杭州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历史渊源,分为“杭州之子”、“航天之父”、“情系故乡”三个篇章。正厅匾额上镌刻着钱家的祖训——“克勤克俭”四个大字。同时,钱老1935年赴美留学的签证、护照等纸质资料,他与家乡人民书信往来内容及钱家珍藏的旧物也在钱学森故居正厅展示。  钱学森故居二楼南北共6间,原是以卧室、书房为主的生活空间,呈“走马楼”格局。通过一件件实物的展示,故居二楼再现了钱家当年“古朴”、“雅致”的生活品味,让人们更加直白、具体、近距离地了解钱学森一家的生活情景。  图为钱学森一家早年在故居的合影。从左到右依次是钱学森、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钱学森的奶奶及女佣。  钱学森故居二楼南北共6间,原是以卧室、书房为主的生活空间,呈“走马楼”格局。通过一件件实物的展示,故居二楼再现了钱家当年“古朴”、“雅致”的生活品味,让人们更加直白、具体、近距离地了解钱学森一家的生活情景。故居二楼有两间卧室——钱均夫夫妇卧室和钱学森卧室。卧室简朴、大方,无论是架子床、三门衣橱、皮箱还是书桌等物品,都是古色古香。钱均夫夫妇卧室陈列着夫妇俩曾用过的梳妆台、牛皮箱等旧物,睹物思人,让人感慨万千。  在故居二楼的书房内,摆放了书架、花架、大书桌、卷轴筒、文房四宝等。虽然钱学森在此居住时间不长,但是在这里,钱老度过了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奠定了他丰厚的学识基础。  钱学森的一生传奇而深厚。他深切的爱国情怀、对待科学严谨务实的态度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新华社发布5000字的“钱学森生平”,概括了他对中国航天和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在荣誉陈列室里,钱学森一生所获荣誉都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实物陈列室陈列了钱家祖孙三代使用过的厨房用具及各类生活用品,包括老式铜火锅、高压锅、方形锅、高脚碗、佛用方巾等。这些实物是由钱学森儿子钱永刚捐赠给故居的,它们重现了钱学森一家作为大户人家较高的生活品质。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六,上午9:00-11:30,下午2:00-5:00  联系电话:0571-85333110  腾讯微博:小营江南红巷  钱学森 (1911~2009)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详细++小营·江南红巷景区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毛主席视察小营红巷纪念馆  钱学森 (1911~2009)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详细++小营·江南红巷景区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毛主席视察小营红巷纪念馆

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

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位于上城区方谷园3号。作为建党90周年的献礼项目,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采用了传统和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化手段相结合的展示手法生动再现了浙江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杭州小组创建、发展、壮大以及最终形成燎原之势的全过程。全馆共分为潮起钱塘、星火钱塘、奔腾钱塘和今日钱塘四个展厅。  潮起钱塘展厅中央的一座幻象台,采用了360度全息成像技术,通过悬浮于空中的光影效果,生动再现了“五四”运动时期,省一师范学校进步学生创建我省首部进步刊物《浙江新潮》时的情景。展厅内六块液晶显示器分别展示了五四运动在杭州、马克思主义在杭州的传播、盛传海内外的一师风潮、浙籍先进知识分子、浙江工运和浙江农运等内容。  星火钱塘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四人蜡像群雕。它还原了1922年9月初的一天中共杭州小组诞生时的场景。杭州党小组的创始人梅坤,党小组组长于树德,成员金佛庄、沈干城,四位人物栩栩如生。展厅内照片墙采用了25块液晶显示屏,滚动播放浙江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史人物的生平简介。同时展示了杭州党小组在成立初期就成为领导浙江省革命的核心力量以及最终在全省形成燎原之势。  奔腾钱塘展厅整体采用了116块液晶显示频无缝拼接,再现了钱塘江潮起的景象,预示着杭州党小组的力量如奔涌的钱塘江水般势不可挡!同时展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革命献身的九位浙江省委(代理)书记和全省各地首个党组织的创建情况。  纪念馆后院,建有一面以“潮涌钱塘”为主题的大型立体浮雕墙。整座雕塑以一面迎风招展的党旗为背景,从左到右以浅浮雕的形式,依次刻画了中共一大会址、南湖红船、杭州解放纪念碑。以高浮雕的形式,塑造了中共杭州小组创始人徐梅坤及于树德、金佛庄、沈干城三位党小组成员“勇立潮头”的光辉形象。在浮雕墙前设有“入党宣誓区”,新党员们在此参加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体验庄严而神圣的光辉瞬间。影视厅是可容纳20至30人的小型影院,投影仪、幕布和桌椅一应俱全。影视厅滚动播放《潮起钱塘》纪录片,讲述1922年9月初,在中共上海地方兼江浙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徐梅坤的组织下,浙江省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中共杭州小组在皮市巷3号正式成立,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参观者在此欣赏红色影片,不失为党史教育的理想课堂。  今日钱塘展厅,主要反映新中国成立后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辉煌成就,重点突出杭州市十一个“五年计划”各阶段的发展成果。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六十多年过去了,杭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逐步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旧杭州,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民主和谐、精致美丽的新杭州。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六,上午9:00-11:30,下午2:00-5:00  联系电话:0571-85333110  腾讯微博:小营江南红巷小营·江南红巷景区钱学森故居毛主席视察小营红巷纪念馆

施家山

施家山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慈云岭施家山南坡。吴汉月(912~952年)是五代吴越国第二代国王钱元瓘之妃,也是吴越国最后一个国王钱弘俶的生母。《吴越备史》卷四载:“夫人钱-,讳汉月,中直指挥使吴珂女也。幼而婉淑,奉文穆王。时恭穆夫人尤宠爱之。夫人善胡琴,性慈惠而节俭,颇尚黄老学,居家披道士服,余皆布绢而已……封吴越国顺德夫人。薨年五十九。”吴汉月死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六月,同年八月归葬。1958年发掘,原地原状保护。  墓呈长方形,全长760厘米,宽287厘米,高310厘米,分前后两室。前室长260厘米,后室长500厘米,设门两道。门高230厘米,宽173厘米,厚43.8厘米,呈圭状,左右两侧分立方形石柱一根,石柱高172厘米,其上架石门楣,门楣高72厘米。除前后两室的门框用整块青石凿成外,其余全用红砂石板砌成,交接处用榫卯衔接。早年被盗,随葬品所存无几。  墓室内的浮雕精致,保存较好。在前室两扇门扉上,雕有对称的两个侍女立像,高88厘米,头挽双髻,髻前与髻顶各插一朵簪花。身穿斜襟广袖长衣,腰带舒展,垂于身旁,下着褶裙,迤地覆于足面,双手合持幡杆拢于胸前,迎风扬幡,极富动感。脸形丰润,体态高雅。雕刻精致,把握适度。墓后室为主人的棺室,四壁上端刻宝相花;中部分别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下部雕十二生肖像。青龙雕于东壁,距地面高139厘米,龙长245厘米,高70厘米,作腾飞状,昂首舞爪,威武矫健。西壁雕白虎,白虎身长250厘米,虎首龙姿,身体细长,四爪锐利。南壁朱雀已毁。北壁玄武高40厘米,宽42厘米,龟的头部向下,尾巴上翘;蛇身绕龟体前半部两圈半,蛇头盘曲向下。墓后室四壁之下方,距地面高22厘米处,浮雕十二生肖像,分别立于壶门式壁龛内,每壁各3龛,其中刻于二门之门扇上的3龛和北壁正中一龛已毁,其余8龛基本完好。这完好的8龛是:东、西两壁各3龛,北壁2龛。龛高101厘米,宽40厘米,深4.5厘米,像高88厘米,均为道童立像。道童结髻,头戴方冠,旁有簪孔,两侧垂带,系于颌下,身穿方领对襟广袖长衫,下着拖地长裙,脚穿方端鞋,两手拱于胸前,手中各捧一生肖像。  在墓后室顶部刻有星象图,以阴线刻出天体星辰,二十八宿星座。“文革”期间,墓门扇上的女像及十二生肖像面部均遭石击损伤。墓室雕刻,原皆设色上彩,今因氧化褪色。墓内残存石座一件,长宽均135厘米,座脚每边镂空雕出壶门,其形状与阎立本绘历代帝王图卷中的座子相似。又有青瓷和白瓷的碎片,能修复的有壶、罐、碟、盘、碗等13件。  1961年4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吴汉月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成寺麻曷葛刺造像

宝成寺麻曷葛刺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成寺麻曷葛刺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紫阳山,开凿于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题材为佛教密宗造像。麻曷葛刺是大日如来的梵语音译,意译是“大黑天”,元朝统治者奉为军神或战神。  龛形呈横长方形,龛顶略有弧度,高2.45米,宽4.1米。龛内又开三个小龛,中间为本尊麻曷葛刺像,左侧为文殊骑狮像,右侧为普贤骑象像,三像后为尖拱形火焰背光。龛楣上有浮雕金翅鸟三只,左右还有飞鸟和奔兽。大龛北侧壁有元代至治二年汉文造像题记,十分珍贵。  麻曷葛刺造像造型较大,保存良好,刀法简练,和杭州飞来峰藏传佛教相比有不同的风格,因此这处造像是研究藏密“梵式”造像发展的重要实物。2001年宝成寺麻曷葛刺造像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梵天寺经幢

梵天寺经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梵天寺经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凤凰山东麓梵天寺路。  梵天寺为五代吴越国名刹。据《吴越备史》载,梁贞明二年(916年),钱镠迎鄮县(今鄞县)阿育王寺释迦舍利塔到杭州,建城南塔珍藏。后城南塔毁于火。乾德三年(965年),吴越国王钱弘俶重建,后改为梵天寺。梵天寺经幢建于公元965年,是南塔寺的门前遗物,左右各一对,高近15米。  经幢通体用太湖石雕刻而成。双幢形式、结构基本相同,南北对峙,相距13米,幢高15.76米,由基座、幢身、腰檐、短柱层及幢项五部分组成。幢顶为日月宝珠,雕刻精致,纹饰各异。基座为须弥座,共三层,雕有覆莲、幡龙、菩萨像等,底层浮雕“九山八海”;束腰浮雕蟠龙,生动威武;上层短柱四周凿成小龛,龛内雕佛像。幢身刻佛经,为八角形,南幢身刻有《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经》,北幢身刻《大佛顶陀罗尼经》,两幢身均刻有建幢记,文字相同。-为正书,建幢记行书,文末署“乾德三年乙丑岁六月庚子朔十五日甲寅日立,天下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建”。幢身之上为华盖,上端饰如意云纹,下部雕伽陵宾伽,似有云际飞出之感。腰檐仿照木构檐子雕造,用斗拱挑出,承托檐子。斗拱每面铺间一朵,六铺作双杪单下昂偷心造,檐子雕出瓦、椽、脊、戗兽、滴水瓦当等。经幢每层短柱上刻设佛龛,龛内雕造佛和菩萨像,有一尊、三尊或七尊,形象端庄,比例匀称,各像之间配置得当。  梵天寺经幢雕刻精美,是五代佛教艺术中的精品,是研究宋代营造制度的实物资料。2001年梵天寺经幢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林门

  武林门是杭城旧时最古老的十大城门之一(正阳门、百官门、坝子门、螺蛳门、草桥门、侯朝门、清波门、涌金门、钱塘门、太平门)又称北关门,地处杭州拱墅区南端的市政府附近,码头亦因城门而得名,自古这里一直都是运河杭州段最为繁忙的通衢码头,著名的北关夜市就在这里。  北关在杭州语音中和“百官”十分接近,因此杭州民间也常把北关门叫做“百官门”。过去,在这里的车水马龙之中,官船络绎不绝,各级官长到任、接官、出巡、进京迎来送往,彼此虚礼喧仪,招人眼目,叫个百官门也不为错,不过,我们还是说说武林门吧。  运河的开凿据我国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追朔到公元前11世纪,如果按大禹治水的传说,就更早了。这说明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早已开创了人类水利工程的先河。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是战国时期的魏慧王十年(公元前360)。大运河的江南段,形成于秦时的公元前220年左右,到公元586年隋炀帝全线开通大运河,据今也有1400多年了。  武林门早可溯源至隋代,那时这里是杭州的北城城门。隋以前生活动荡,战乱频频,开通运河多用于战争,因此,这一带原取名叫虎临门,已显虎虎之声气,到盛唐时,随着道教的深入传播和佛教的层层渗入,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渐渐地讲究起来。到了唐代,因忌讳,且“虎临门”有不吉之嫌,故后改称叫做武林门。而后时间推移至了南宋,朝庭重新修治杭城,但这座城门依旧维持着旱门的性质,直至辛亥革命后城门被拆除。武林门有民谣“北关门外鱼担儿”之称。  提起武林门,这里有很多的传说故事,隋唐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有一贫汉姓钱名镠,迫于生计年仅十六,便以贩私盐为业,开始闯荡江湖,二十出头投军,几年后熬成偏将,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连年鏖战,他锻炼了才干,同时也为自己积蓄了军事实力,最后,他开创了延续百年,影响至今的吴越国,钱镠自己做了吴越国王,定都杭州,始建杭州城,把这里取名叫“余杭门”,到清朝,满人尚武随改称武林门。这里是沟通南北的主要水运枢纽,从杭州运往京城的官税钱粮,土特产贡品及南北交流的,鱼、盐、丝绸、百货、柴、煤、农具,也都依赖此码头吐纳,故而这里市井繁华,经千年很少遭遇冷落,可惜晚清后期百业俱废,至民国时,武林门在岌岌可危的状态下被拆除,。即使今天想恢复,也很难找到当时标准的式样。门虽然不见了,但武林山还在,因此,名字还一直在延用。钱镠该人功过我们毋用妄加评论,不过要听余杭一带评书艺人们的阔谈内容倒也十分诱人。  话说钱镠称王后,举止乖戾,一次他卧床午睡,着两个侍童为他掌扇,一侍童因瞌睡扇子碰了他的身体,另一侍童见炉上开水连连作响,就放下扇子,往壶中添加冷水,钱镠认为,这两个侍童都打扰了他的美梦,决定将二人杀掉,第一个侍童无言,第二的侍童据理力争,大声喊怨,钱镠见状,偏偏就把第一个侍童赦免了,把第二个侍童反被杀掉了。侍童含冤而死后,化作厉鬼找钱镠算账,说:“我往壶中添水,正是怕你美梦受扰,你反把我杀了,我的冤魂不会放过你的。”此时,钱镠才自知理亏,封该童冤魂为杭州土地,这才免除了祸殃,后来杭州土地神果然是个童子貌。  还有一说,钱镠在未成事前是个盐商,一次他挑了一担盐路过钱塘江,忽然觉得体乏,便放下盐担坐下来盹睡,正赶上东海龙王值公,潮水无声无息地涨了上来,把它的盐全都融化了。钱王醒来后发现盐不见了,只留下一副空担子,再一看周边的水渍,立刻明白了这是龙王给他捣的乱,于是他气冲冲的抡起了手中的扁担,向河水打了下去,搅得江海波涛大作,这可吓坏了东海龙王,他立刻跑到岸边向钱王赔礼,并答应他把海水调上岸晒盐赔偿,还答应他今后再涨潮时,一定会用隆隆的响声提醒世人,至今钱江大潮有如此声势,皆因如是乃尔。据说至今盐商有两位祖师选供,一位是混世魔王程咬金,另一位就是吴越国王钱镠。

杭州碑林

杭州碑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杭州碑林位于劳动路65号杭州孔庙内。孔庙以大成殿为中心,正前分筑戟门、泮池和棂星门,左右两边即碑亭与碑廊。碑林汇萃了唐至清末共五百多方石碑,内容包括了帝王御笔,地方史料、名家法帖、人物刻像、水利图刻和儒学、宗教、墓志等,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原是杭州孔庙旧址。碑林内共有碑、帖、墓志等500多件,荟萃了自五代到清代的五朝名家手迹的石刻。数量最多的是"南宋太学石经",现残存86块。  杭州孔庙(碑林)原为南宋临安府学所在地,始建于绍兴元年(1131年)。此后府学除焚毁重建或规模增扩外,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制度后,一直是杭州的官办学府。  建筑格局规整大气,风格的古朴典雅。其内收藏着唐至清代各类碑刻500多石,有帝王御笔、地方史料、名家法帖、人物画像、天文星图、水利图刻等,其中以宋高宗的《南宋石经》、贯休的《十六罗汉像刻石》、李公鳞的《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像刻石》以及五代的《五代石刻星象图》等最为闻名。此外,还有王羲之、王献之、苏东坡、米芾、祝允明等历代书法名家的手笔刻石和南宋及清代的帝王御碑,更值一提的是一批史实碑,记载了杭州及周边城镇有关兴修水利、筑海塘、盐运等史实,为研究杭州的水利及推动杭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因而被称为是杭州的一座融历史、科学、艺术为一体的“石质书库”。

龚自珍纪念馆

  龚自珍纪念馆,位于杭州城东马坡巷16号小米园内,占地六百多平方米,1990年开馆。龚自珍,名巩祚,字璱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和林则徐等人共同开启了抨击时弊,抗御外侮,通经致用的进步思想,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龚自珍(1792-1841),名巩祚,字璱人,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与林则徐是挚友。二人共同开启了抨击时弊,抗御外侮,通经致用的进步思想,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龚自珍是清代道光年间进士,其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抨击清朝腐朽0统治,洋溢爱国热情,影响颇大。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以瑰丽奇肆为特色,有“龚派”之称。  纪念馆主体是座清代风格的两层楼房,古朴典雅,环境清幽。上下五开间,兼有耳房,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馆内正厅安放龚自珍半身古铜色塑像,四周悬挂沙孟海、赵朴初等名家提写的匾额、楹联。四个展室,陈列了龚自珍生平图文简介、大事年表、史料、龚氏年谱、诗选和后人研究文集等。庭院内小桥流水、假山亭榭,在花木衬托下,富有古典园林的特色。他的作品尤其受老年人喜爱。纪念馆现已被列为杭州市重点文物护单位。  龚自珍 (1792~1841)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 详细++  龚自珍 (1792~1841)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 详细++

于谦故居

于谦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于谦故居位于杭州南宋御街-清河坊景区,河坊街祠堂巷北端尽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清河坊祠堂巷42号,距离西湖仅一公里。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于谦案昭雪,故宅改建为怜忠祠,以资纪念。现故居已照原貌修缮一新,陈列于谦生平事迹,尚留旗杆石、造像碑等遗物。故居免费向公众开放。  故居一进有井一口,一面靠墙,三面由石栏杆围住。当年于谦在这里汲水,井圈内壁绳痕还在。井边有一间十余平方米的起居室,于谦在这里起居,在井边洗漱后开始一天的晨读。主建筑“忠肃堂”,原是故居的厅堂,陈设简单,一眼望得到底,一如于谦清白的一生。“忠肃堂”门廊的一副对联:“吟石灰、赞石灰,一生清白胜石灰;重社稷、保社稷,百代罄击意社稷”。  忠肃堂后面是个小园,一池方塘,两个小亭,静穆得仿佛能听到池中的天光云影。一碑、一井、一室、一堂、一池、两小亭,一眼尽收。  于谦故居占地不大,进门影壁上刻着名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466年,于谦案昭雪后,改建为怜忠祠,现在,故居的忠肃堂、思贤庭、古井已照原貌修缮,原有的旗杆石、造像碑等遗物,也一并展出。  于谦 (1398~1457)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仕宦世家。从小聪颖过人,承习家教。6岁入私塾,15岁时考取县儒学生员,博览群书,尤其喜读苏武、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人著述,崇拜他们的正直气节。17岁乡试落第后,闭门读书,到20岁考取县学廪生,名列前茅。23岁中举,次年入京会试,名列第一。明永乐十九年(1421)中进士,但殿试时因策伤时,只…… 详细++  于谦 (1398~1457)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仕宦世家。从小聪颖过人,承习家教。6岁入私塾,15岁时考取县儒学生员,博览群书,尤其喜读苏武、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人著述,崇拜他们的正直气节。17岁乡试落第后,闭门读书,到20岁考取县学廪生,名列前茅。23岁中举,次年入京会试,名列第一。明永乐十九年(1421)中进士,但殿试时因策伤时,只…… 详细++

宝成寺

宝成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宝成寺坐落在吴山东南麓,吴越国王妃仰氏建,原名释迦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额宝成院,北宋熙宁间,苏轼第一次来杭任通判时,曾到过当时的宝成院,并题下了“宝成院赏牡丹”一诗。南宋宝佑五年(1257)赐额“宝成寺”。寺内的麻曷葛剌造像刀法简练粗犷,艺术手法夸张,是国内惟一有绝对纪念的麻曷葛剌造像。麻曷葛剌造像是藏传佛教“大日如来”范文的音译,2001年7月,宝成寺麻曷葛剌造像因其在宗教历史和宗教艺术史上的特殊地位,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成寺麻曷葛刺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紫阳山,开凿于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题材为佛教密宗造像。龛形呈横长方形,龛顶略有弧度,高2.45米,宽4.1米。龛内又开三个小龛,中间为本尊麻曷葛刺像,左侧为文殊骑狮像,右侧为普贤骑象像,三像后为尖拱形火焰背光。龛楣上有浮雕金翅鸟三只,左右还有飞鸟和奔兽。大龛北侧壁有元代至治二年汉文造像题记,十分珍贵。  麻曷葛刺造像造型较大,保存良好,刀法简练,和杭州飞来峰藏传佛教相比有不同的风格,因此这处造像是研究藏密“梵式”造像发展的重要实物。

清泰第二旅馆旧址

清泰第二旅馆旧址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泰第二旅馆旧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1933年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清泰第二旅馆旧址,又名群英饭店,建造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其前身是由张恂伯等合伙创建于清宣统二年 (1910年)、位于城站下羊市街的杭州清泰第二旅馆。当时同盟会主要成员王金发、顾子才等经常出入该旅馆,孙中山先生也曾下榻于此。1911年辛亥革命后,政府将原来的旗营开辟成湖滨新市场,清泰第二旅馆也于民国二年(1913年)从下羊市街迁至湖滨延龄路。1933年,该旅馆迁移到仁和路。此后,许多知名人士如邵力子、沙千里、沈雁冰、于子三等均出入过该旅馆。抗战期间,旅馆曾被日寇占用,内部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该店收回。1956年旅馆实行公私合营。“文革”期间,旅馆改称群英旅馆,后又改名为群英饭店。   清泰第二旅馆是民国时期杭州市较为著名的饭店之一,其90余年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杭州商业发展的历史。清泰第二旅馆旧址作为民国时期杭州旅馆业的实物遗存,沿用至今总体布局未有大的改动。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胡庆余堂博物馆

胡庆余堂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 点 : 我国唯一的中药专业博物馆,在百年老店胡庆余堂古建筑的基础上创建。 介 绍 : 分陈列厅、作坊厅、养生保健门诊部、营业厅和药膳厅等部门。 营业厅即系胡雪岩创建于清同治13年(1874)的胡庆余堂中药堂,为江南宅园布局,用材讲究,雕刻精致,装饰华丽,保存完好,是国内难得的集江南建筑之长的清代前店后作坊式建筑。 胡庆余堂整体建筑宛如仙鹤,可分“一进”和“二进”两部分,做“前店后场”的布局。 从防火角度出发考虑,又特别将两进分别设计成“自成一堂”的格局,若一进失火时,只要将通道石门一封,于二进中破墙开门,稍作修整,又可马上对外营业。 交 通 :   乘8路、13路、87路、155路、308路、510路、834路鼓楼站下。    浙江杭州市

杭州孔庙

杭州孔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杭州孔庙(碑林)原为南宋临安府学所在地,始建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此后府学除焚毁重建或规模增扩外,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制度后,一直是杭州的官办学府。现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劳动路57号、西湖东南侧的吴山脚下,占地约4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建筑格局规整大气,风格古朴典雅。其内收藏着唐至清代各类碑刻500多石,有帝王御笔、地方史料、名家法帖、人物画像、天文星图、水利图刻等,其中以宋高宗的《南宋石经》、贯休的《十六罗汉像刻石》、李公鳞的《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像刻石》以及五代的《五代石刻星象图》等最为闻名。此外,还有王羲之、王献之、苏东坡、米芾、祝允明等历代书法名家的手笔刻石和南宋及清代的帝王御碑。更值一提的是一批史实碑,记载了杭州及周边城镇有关兴修水利、筑海塘、盐运等史实,为研究杭州的水利及推动杭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因而被称为是杭州的一座融历史、科学、艺术为一体的“石质书库”。

上城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清波街道 清河坊历史文化景区 小营·江南红巷景区 钱学森故居 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 施家山 宝成寺 梵天寺经幢 武林门 杭州碑林 龚自珍纪念馆 于谦故居 宝成寺 清泰第二旅馆旧址 胡庆余堂博物馆 杭州孔庙 毛主席视察小营红巷纪念馆 宝成寺麻曷葛刺造像
湖滨街道 清河坊历史文化景区 小营·江南红巷景区 钱学森故居 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 施家山 宝成寺 梵天寺经幢 武林门 杭州碑林 龚自珍纪念馆 于谦故居 宝成寺 清泰第二旅馆旧址 胡庆余堂博物馆 杭州孔庙 毛主席视察小营红巷纪念馆 宝成寺麻曷葛刺造像
小营街道 清河坊历史文化景区 小营·江南红巷景区 钱学森故居 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 施家山 宝成寺 梵天寺经幢 武林门 杭州碑林 龚自珍纪念馆 于谦故居 宝成寺 清泰第二旅馆旧址 胡庆余堂博物馆 杭州孔庙 毛主席视察小营红巷纪念馆 宝成寺麻曷葛刺造像
南星街道 清河坊历史文化景区 小营·江南红巷景区 钱学森故居 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 施家山 宝成寺 梵天寺经幢 武林门 杭州碑林 龚自珍纪念馆 于谦故居 宝成寺 清泰第二旅馆旧址 胡庆余堂博物馆 杭州孔庙 毛主席视察小营红巷纪念馆 宝成寺麻曷葛刺造像
紫阳街道 清河坊历史文化景区 小营·江南红巷景区 钱学森故居 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 施家山 宝成寺 梵天寺经幢 武林门 杭州碑林 龚自珍纪念馆 于谦故居 宝成寺 清泰第二旅馆旧址 胡庆余堂博物馆 杭州孔庙 毛主席视察小营红巷纪念馆 宝成寺麻曷葛刺造像
望江街道 清河坊历史文化景区 小营·江南红巷景区 钱学森故居 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 施家山 宝成寺 梵天寺经幢 武林门 杭州碑林 龚自珍纪念馆 于谦故居 宝成寺 清泰第二旅馆旧址 胡庆余堂博物馆 杭州孔庙 毛主席视察小营红巷纪念馆 宝成寺麻曷葛刺造像

上城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