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宁波徐宅 | 宁波徐宅为镇海区文物保护单位。 徐宅,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现为镇海区委机关办公场所。位于招宝山街道境内,东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海口海防遗址吴杰故居,南临城河路,西靠镇海中医院,北接镇海区人民大会堂、区文化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39平方米。主建筑为3间2弄木结构和钢混结构相间的楼房1幢。屋面平脊覆以平瓦,两堵山墙挑出屋脊,系悬山顶式。外墙粉刷混凝土,拉有大块横线条,与窗楣挑出披水,似乎西式风格。檐木盾与二楼阳光为钢混浇制结构,立体形廊柱显得庄重,地坪用拚花地砖铺装,围以铁铸图案栏杆,通埭玻璃移窗,可谓西洋风度。内室铺装企口地板,上顶置有塑图泥海,室内安装壁炉,还有抽水马桶,为当时镇海最新式的居住设施。 正楼前庭花坛一座,时称徐家花园,面积约150平方米,布置精致,植有苏铁、红枫等名贵花木。 原朝南启开大门,门额“霜红小筑”,1985年胜利路拓宽、延伸时南大门拆除关闭。 2000年12月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
招宝山 | 招宝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招宝山位于镇海城区东北三里之甬江口北岸,南濒甬江,北临东海,与南岸金鸡山隔江相望,形成天险,历史上被誉为《浙东玉门关》。 招宝山本名候涛山,又名鳌柱山。因山外波涛汹涌,旧有《虎蹲涛吼》一景,文人雅士,结伴登山听涛,故曰候涛。山上原有《插天鳌柱塔》,因又名鳌柱山。后来因为《当海口,商舶所经,百珍交集,因以招宝名之。》(招宝山志) 招宝山原由前山(称大招宝山)、后山(称小招宝山)和山下宫祠三部分组成,占地约37公顷。1974年建设镇海港,后山(15公顷)被炸平利用,辟为煤码头;旧时山下宫祠,早已湮没无存。1980年整修招宝山时,仅存前山,约22公顷。 山巅宝陀寺,几经战火,仅存圆通宝殿;明代为抗倭建造的威远城,也成了残垣断壁。旧时所谓《鳌柱插天》、《龙洞出云》等招宝十二景和寺、庙、庵、祠、亭、台、楼、阁七十二景点,都成了过去的历史,残存的也面目全非,到处是杂草丛生,一片荒凉。 解放后招宝山一直由部队军用,游人不得上山。1980年4月,园林处接管后,开始封山育林,择要整修,开辟为游览区。 近代很长一段时间,招宝山以宝陀寺闻名于世,游人进山大都为朝拜卢观音,数百年香火旺盛,亦可称是浙东名胜。其实,招宝山雄踞祖国东南海滨,历来为海防要地,明清以来有许多抗击外侮的光辉史迹。因此,我们在重新整修招宝山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到海防史事,加意修护。招宝山下,镇海口海防历史遗迹纪念馆的建成,为全国青少年提供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近二十年来的苦心经营,招宝山如老树着花,逐渐恢复生机。经过整修可供游人赏览的有威远城、月城、吴公纪功碑亭、半山亭、棋子枰、紫竹林、仙人井、仙人洞和渐入佳景坊等数十处;新建、重建山下集珍湖区、鳌柱塔景点;招宝山大桥的建成又为招宝山增添了新景点。自1982年向游客开放后,加工修筑《中峰古道》、《南陵云路》和《西山幽径》三条上山道路,互相贯通,使游客得以饱览各处景点。1987年以后,年游量约在50万人次上下。至今,城区老年人清晨上山的日益增多;节假日更是青少年度假去处。招宝山与镇海人民日常生活已经密切相连。宁波市人民0于1985年列招宝山为市级十大游览区之一。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路10号 类型:山寺庙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电话:4008825990;0574-86256931 开放时间: 8:30-17:00,16:00停止售票。 交通 公交:541、341、375、371、385、372、374、75、78、73路招宝山站。 自驾:从市区出发转入镇海区按公路指示牌走县道即到景区 门票 60元,儿童半价30元,镇海市民卡免费; 招宝山+防空博览园(成人)100元招宝山 |
宁波九龙湖风景区 | 宁波九龙湖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九龙湖风景区地处宁波市镇海区西北部的九龙湖镇境内,距镇海城区19公里、宁波市中心18公里,总面积36平方公里,镇海九龙湖风景区是宁波市十佳新景之一。旅游区为中丘地貌,三面环山,群山环抱的九龙湖、凤凰湖、月亮湖和天鹅湖四大湖泊,水域面积达2平方公里,整个旅游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历史人文积淀深厚。 九龙湖系人工湖泊,原称十字路水库,始建于1977年,湖方圆20华里,水容逾2000万立方米。九龙湖位于宁波市东北镇海区内。乘骆驼方向的汽车到河头下车,不一会你就可以见到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式的迎宾门,沿坡而上,九龙湖山水画面就呈现在眼前:群山怀抱,层峦叠嶂,水势浩淼,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相互映辉。山水之间,时而轻烟缭绕,山色蒙蒙,时而烟消雾散,碧空如洗。湖东侧红瓦白墙的建筑群,就是西班牙别墅式的九龙山庄。把九龙湖点缀得更加美丽。 以源生态自然山水风光为主题的九龙源景区,由“一迹、二池、三石、四瀑”等十余个景点组成,景区游步道总长度2.5公里。分布了“源”字摩崖石刻、九龙源碑楼、太平桥、九龙四叠瀑、上、下瑶池、龙脉、神钟石、仙人古道、金蟾听佛、金刚台、下佛迹等多个景点。 用时参考 建议游玩:3-4小时 交通 乘379路、381路、384路、385路、965路至九龙湖旅游区站即是。 门票 门票:75.00元(含观光车、游船) 开放时间 08:00~16:30 景点位置 浙江宁波镇海区九龙湖镇 九龙湖镇 九龙湖镇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为河川平原,北同慈溪鼎雁门岭间隔,又与宁波江北区庄桥镇为邻,与澥浦镇、骆驼街道接壤,面积65.3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耕地面积为2.92万亩,总人口为2.49万。 河头又名河头市,古名鸿落河头。北宋之末,已有故明外录事参军徐仲孙之五世后裔从奉化迁移来此,徐本籍徽州,以喻为鸿雁播迁之隐此定居;亦可释为河…… 详细++ |
郑氏十七房 | 郑氏十七房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镇海郑氏十七房景区,位于宁波市镇海区海滨小镇澥浦镇,紧邻329国道,距上海240公里、杭州170公里、舟山40公里,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连岛大桥、杭甬高速、甬台温高速贯通四周,交通十分便捷。 十七房是个古建筑景区,它的建筑多以明清建筑居多,但不同于乌镇、西塘等国内同类古镇的是,它的规模不是个城,不是个镇,只是一个村落。 十七房的建筑除了少数明代建筑以外,绝大部分为清乾隆至光绪年间建筑,包括路沿郑中央房、东房、西房;庙基头全盛郑房;郑家村三房堂前、大祖堂房、小九房、恒德房、恒祥房、后堂楼房、兴房、栈房、源茂房、立房、鼎丰房、当典房、郑氏宗祠等。经过历代的增扩,如今的十七房规模恢宏,气势磅礴,更为可贵的是,建筑的总体结构布局至今仍然保存良好,据相关报道显示,“十七房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且保存甚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村落之一,对清代建筑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更是继唐、宋、元、明建筑之后,中国封建社会民宅建筑的最后一个热潮”。 郑氏十七房是由郑氏先祖在南宋时期,从河南荥阳迁徙镇海而建。经保护性修复、开发,现已形成民俗文化旅游胜地和中华传统节庆文化传承基地。村落设计呈棋盘形,整体建筑以幢为单元连成庭院,融合了北方“合院”的大气,浸染了南方楼榭的玲珑。景区一期保护工程占地100余亩,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据史书记载:十七房有三宝,旗杆最多,最高,宁波都能看得到;十七房三年不下雨,河水不会干涸;十七房马头墙最多,一级要比一级高,台风吹不倒。 镇海郑氏十七房是宁波商帮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十七房宅上有街,街中有市,市中有店,有铺,有坊。宅外有环河,家家有埠头,小河外有大河,河边小桥流水,杨柳拂岸,倒影横斜。十七房水系直通宁波、海上,从这里走出了晚清最大的全盛民信局创办人郑景丰、“老凤祥”创始人郑熙、老北京“四恒银号”兴办人郑世昌,中国第一家大型冷藏企业的开创者郑方、英雄墨水肇始者郑尊法等一批批商业巨子。当年,由清乾隆爱子成亲王题写的“淇水烟波半含0”诗句,字迹依旧,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宁波商帮最早的郑氏商帮集团曾经的光荣与梦想…… 地址:宁波市镇海区开源路777号 类型:历史建筑特色街区古镇古村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电话:0574-86251717 社交帐号: 开放时间: 8:00-16:30(夏令);8:30-16:00(冬令) |
宁波帮博物馆 | 宁波帮是一个秉承传统又开拓创新的人群,宁波的人文地理特征也兼具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开放的海洋性格,因此宁波帮博物馆在建筑设计上也充分遵循了这一重要理念。如果我们从高处俯瞰宁波帮博物馆,可以惊奇地发现,它的主建筑群构成了一个大大的“甬”字。甬,是宁波的简称。 博物馆的大门设在东面,寓意“紫气东来”,门庭为钢构、干栏式设计。大门所在的轴线尽头,有一处戏台。轴线的北侧是会馆,会馆是海内外宁波籍人士的主要活动场所。南侧有完整的展陈区域,这里的庭院建筑像楔子一样横竖咬合,蕴含着宁波帮的团结精神。博物馆四周遍布水系,最后交汇到戏台前的宽阔水面,寓意“三江汇流”。 宁波帮博物馆主展馆的一楼分为“序厅”、“筚路蓝缕”、“赤子情怀”三个单元。观众从中可以了解宁波帮在几个重要发展时期,与孙中山、毛泽东、-等世纪伟人结下的不解之缘;了解宁波帮“起于唐宋、承于明清、转于民国、合于当代”的整个发展史;了解宁波帮人士总是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竭尽奉献能及之力的赤子情怀。二楼则分为“建功立业”、“血脉同根”、“结束语”三个单元。“建功立业”是这儿的重头戏,它以“航运”、“金融”、“商贸”、“实业”、“教育”、“群星熣璨”六个专题区分别讲述宁波帮在这些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 第一个专题是“航运”。宁波自古与海洋有着不解之缘,它的血脉中天生就涌动着“涉狂澜若通衢”的特质。世界七大船王中,宁波人就占了两位,这绝非偶然。从虞洽卿、顾宗瑞到董浩云、包玉刚;从沙船、三北轮埠、泰昌祥到董氏集团、环球航运,宁波帮在中国乃至世界航运史上写就了华彩篇章。 第二个专题是“金融”。宁波帮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国内第一家商业银行、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家保险公司都是宁波人发起、创办、投资和管理的。他们锐意改革,率先转型,把近代新型金融模式引入中国,从而大大推进了中国金融业的近代化进程。 第三个专题是“商贸”。以宁波帮为代表的宁波商人始终是宁波人的骄傲。从苏州孙春阳南货铺、北京同仁堂到天津达仁堂;从老顺记、老凤祥、方九霞,到荣昌祥呢绒西服号、协大祥绸布店等,众多的百年老店、众多的名牌产品,宁波帮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一连串的商业奇迹。 第四个专题是“实业”。综观中国近代实业,宁波帮屡创“第一”:叶澄衷创办的国内首家火柴厂“燮昌火柴公司”、张逸云创办的中国首家味精企业“天厨味精厂”、方液仙创办的中国首家化妆品企业“中国化学工业社”……进入现代以后,宁波帮抓住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机遇,迅速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颇受注目的一个群体。正是宁波籍商人的奋发作为,成就了天下闻达的宁波帮。 第五个专题是“教育”。宁波帮深知教育乃立国之本,他们是较早领悟到振兴教育与商务,进而强盛国家与民族的商人群体。他们中有宁波大学的创办者包玉刚,有以培养中国高科技人才为毕生追求的王宽诚,有华夏捐资兴教第一人邵逸夫,有捐资中国希望工程第一人陈廷骅,有助教兴学代代相传的曹光彪,有捐资助教不遗余力的赵安中……宁波帮树起的是一座座科教兴国的历史丰碑。 第六个专题是“群星熣璨”,也就是“工商业之外的宁波帮专区”。宁波帮以其卓越的商业才能著称于世,亦以其丰厚的人文精神引领着时代潮流。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宁波籍人士承前启后,各领-。从学养深厚的“北大五马”到众所周知的96位院士,从诸多的政界名人到文化艺术名人,频频出现的“宁波”二字,昭示着宁波帮不单纯是一个优秀的商帮群体,它已经成为宁波的一张集体名片。 门票 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 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景点位置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思源路255宁波帮博物馆 |
镇海口海防遗址 | 镇海口海防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镇海地处东海之滨的甬江口,素有“两浙门户”,“海天雄镇”之称,是我国东南沿海人民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的主战场之一,具有丰富的海防历史遗址。 镇海口海防历史遗址集中分布在甬江入海口,不到二平方公里南、北两岸的范围内。镇海口的海防历史遗址内容齐全,自成体系,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海防遗址。镇海口海防遗址,包括甬江北岸镇海区招宝山的威远城、明清碑刻、月城、安远炮台,梓荫山的吴公纪功碑亭、俞大猷生祠碑记、泮池(裕谦殉难处)、吴杰故居等八处;甬江南岸北仑区的戚家山营垒、金鸡山瞭台、靖远炮台、平远炮台、宏远炮台、镇远炮台等六处。南北两岸合计共十四处。这些海防遗址,是中国人民热爱祖国,不畏-,抗御外侮,自强不息的历史见证。 戚家山营垒在戚家山山顶。戚家山又名七盘山、七家山,历来为军事要地。相传明朝戚继光等抗倭将领曾扎营于此。清光绪七年(1881年),总镇杨春和建营垒。该营垒平面呈椭圆形,用块石垒成,可容兵3000余人,是二线清兵大本营。1940年7月21日,国民党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在此展开激烈白刃战后,日军开始仓惶败退。现戚家山营垒中间营房已荡然无存,四周墙体仍保留着原来的轮廓。 金鸡山瞭台在金鸡山山顶。金鸡山隔江与招宝山对峙,称“天设雄关”。明朝筑有炮台,都督俞大猷曾勒“江海朝宗”四大字于山上,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狼山镇总兵谢朝恩与英军在此决战。金鸡山瞭台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为中法战争镇海战役作战指挥中心。当时建有营房,现仅存瞭台。光绪十一年正月(1885年3月),浙江提督欧阳利见亲临山巅,指挥战斗,取得三战三捷。整个瞭台用条石垒筑,断面为梯形。台上原设有旗杆,“日悬旗、夜架灯”,系指挥联络用。瞭台东北侧有欧阳利见亲书“督师御敌处”石碑一方,西北侧有保护军门遗迹碑一方。 靖远炮台在金鸡山东麓沙湾头。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三合土夯筑,平面呈凹字形,原设炮洞五孔,营房五间,各炮室间有隔墙。光绪十年(1884年),置阿姆司脱郎80磅前膛炮4门,瓦瓦司80磅后膛炮1门。为当时镇海口建制最大的炮台,在中法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五间营房和各炮室间隔墙已全部被毁,台内部破坏严重,但炮台外部轮廓还比较完整。 镇远炮台在开发区四号桥西南侧。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三合土夯筑,平面呈凹字形。原设炮洞五孔,营房十一间。光绪十年(1884年)置瓦瓦司80磅前膛炮1门,瓦瓦司46磅前膛炮2门,英国土炮2门,后增克虏伯12公分口径后膛炮2门,17公分口径后膛炮1门。目前,炮台壁大部分已倒塌,西北侧二间三合土营房还比较完整。 平远炮台在金鸡山东北麓山腰。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合土夯筑,平面呈曲尺形,曾置克虏伯21公分口径后膛炮一尊。1936年撤平远炮台,将大炮移至钳口门镇远新炮台。现仅存一堵三合土残墙。 宏远炮台在笠山东北麓。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合土夯筑,炮台墙体采用双层防御结构,曾置克虏伯24公分口径后膛炮一尊,是当时镇海口炮台之“王”。1936年,在宏远炮台内建二座大型的钢筋混凝土炮台,保留了二尊24公分口径后膛炮,增加一尊17公分口径后膛炮。现尚存三合土残垣断墙和一座钢筋混凝土炮台。 门票 15元 开放时间 08:00-18:00 景点位置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沿江东路 |
后海石塘 | 后海塘在镇海城北,东起巾子山,西迄俞范村,长4.8公里,宽3米,高9.9米至10.6米,是镇海城区现存城塘合一的古迹。 镇海城北面海,为防海潮冲击,保护居民安全,唐时海边曾有泥塘之筑。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县令唐叔翰动员民工修建石塘。嘉定十五年(1222年),县令施廷臣和水军统制陈文率工役又继续修筑。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倭寇侵犯,在拓建卫城时将北面1300米城墙与石塘相联,负塘而筑,后毁,万历元年(1573年)。在新建已毁的北面城墙时,除加固石塘外,又将新建城墙紧贴石塘南面,使城塘并联,以增加城塘的厚度与牢度。由于海潮冲击不断,日久石松,几次大风潮后,塘身又渐趋空虚。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七月,飓风大作,潮水冲毁城塘,民房亦多倒塌。县令王梦弼亲历险境,具状 上报,次年,朝廷拨款,命王梦弼督工修建。王梦弼经广泛调查,博采众议,在旧塘基础上重建新塘,并在险要地段改建夹层石塘。即从塘脚到塘顶,用厚条石一横一竖埋砌7道,各凿贯成如带,作为龙骨。通塘匀排7带,再镶入大石板铺砌的6路幔板,以横贯纵,幔土为塘。龙骨与龙骨、龙骨与幔板之间,皆凿槽样相嵌,下加衬板一层骑缝贴砌。石与石间胶入稠灰,使海水不能入缝抽土。又底夯块石,兼钉顶桩,塘外束关石排桩,塘口扣回浪立石,上下嵌成一片,经三年修建,终于将塘体修筑成顶尖脚阔如勾股状,直高2丈,抖高3至3.9丈不等的夹层石塘。其牢度经历史考验,百年未损,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和民国十三年(1924年),各作过一次维修和大修。1949年和1956年,两次强台风袭击镇海,浪潮溢过前江塘,城关大街水深:米(1949年),但台风过后,后海石塘除偶有石块松动外,仍安然无恙。 因后海塘与城墙相联,故后海塘除防汛作用外,亦是镇海人民历史上抗击外来侵略的重要防线和战场。在明朝,为抗击倭寇,后海塘城上建有望海楼;在清朝,塘城上设有望敌楼和警铺;民国时,塘城上建有水泥碉堡。抗日战争中,镇海守军曾在这一带与登陆日军展开过激战。目前碉堡遗迹尚存,城塘相联部分雉谍已修复。 现今后海塘外,经过围海造地,这里已辟为工业区,古海塘的防汛、御外作用虽已成为历史;但它至今仍如蚊龙横亘于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是镇海口海防历史遗迹之一。 1981年,后海石塘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它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国防空博览园军事体验区 | 中国防空博览园位于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总投资1.8亿元,总占地面积达40000平方米,布展建筑面积约18500平方米,主要包括序厅、人防坑道展览馆和军事体验区三部分。 该项目填补了我国没有系统开展人民防空知识和技能教育场所的历史空白,搭建了政府、军队、社会共同开展人民防空教育的有力平台,创新了新形势下普及和深化全民国防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对于提高全社会国防意识、营造全民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防空博览园序厅的360°环幕影院,可观看8至10分钟的环幕电影,通过动态影像了解百年防空史,特别是航空飞行器、导弹武器和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史。 由人防坑道改建的展览馆,位于招宝山景区的山体内,总长1700多米,总面积8200多平方米。里面还有大小房间40间,靠近入口处有一个长45米、宽12米、高6.5米的大厅。这个保存完好的人防坑道将构成一个光影时空隧道,参观者不仅能欣赏到雕塑、壁画,还可以现场感受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营造出的战争空袭环境,包括二战中的伦敦防空、珍珠港防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防空、科索沃战争中的前南联盟防空、越南北方的防空等情形。 露天武器展示区将展示征集来的各种大型航空武器和防空武器实物,有轰炸机、歼击机、各种航弹、高炮、高射击枪等。展示区内退役军事装备申请工作在国家人防办及海陆空部队大力支持下,两次以浙江省人民政府名义向装备部发函申请,目前62式轻型坦克、双37毫米高炮、阿帕奇、歼10等1比1高仿真模型等都已进园。 军事体验区,包括航空区、航海区、地面防空区和陆战区4部分。在航空区,可以体验开飞机看家乡、飞机起飞降落、空对地攻击、空对海攻击、空对空攻击等。在航海区,可以体验驾驶船舰乘风破浪的感觉。在地面防空区有高射机枪射击体验、肩射防空导弹射击体验等。在陆战区,有装甲车驾驶体验、神-射击体验等。 地址: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路10号 类型:主题公园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4008825990 官方网站:http://www.zhzbs.com/fkbly_index.html 开放时间: 周二-周日:8:30-16:30,周一闭馆。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
棋子枰 | 出揽江平台拾级而上为棋子枰,相传有仙人于此奕棋,山壁石碑镌行书"棋子枰"三字,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立。原有亭,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改建魁星阁,日久湮圮。1982年整山,发掘石碑,即于旧阁原址新建奕棋亭,木结构双檐六戗,朱椽黛瓦,高6米,直径3.15米,亭内有石桌棋台,置鼓凳。 棋子枰碑和棋子枰亭遗址被发现后,一些当地人中就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清乾隆以来,镇海的老人们总是喜欢聚集在棋子枰亭内下棋,过着悠闲的晚年生活,可是,到了1841年,镇海、宁波相继被英军占领,他们烧杀抢劫,把招宝山上的庙宇楼阁都破坏殆尽。 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他从小在棋子枰处下棋,成了镇海一带有名的棋王。当英军杀入招宝山时,他躲在棋子枰旁的树丛中,亲眼目睹了一个蓝眼黄发的英国水兵把煤油倒在棋子枰亭上,一把大火,把棋子枰亭烧成灰烬一堆,秀丽的棋子枰亭顿时夷为平地,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块石碑还立在原处。老人看着这一切,泪水纵横,心碎欲绝,回到家,就一病不起。临终时,他对子女说:“棋子枰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地方。死后,我希望你们把我和棋子枰碑一起埋葬在那里,给我做一个伴……。”说完,就溘然长逝了。 这就是棋子枰为何被埋在坟墓中的故事。后来,镇海人在棋子枰原址仿制了棋子枰亭一座,仍把棋子枰碑置在原处。该亭双檐六角,朱柱黛瓦,玲珑剔透,风格古朴。坐在棋子枰亭里,可以看到对岸群山隐现,浮云飘逸;亭旁奇花异草,青峰怪石,显得格外幽静迷人,成了招宝山景点之一。 听说,每当风清月明的夜晚,棋子枰亭里总是传出“叮叮”的落子声,这是观音大士和弥勒佛又在下棋呢。 地址:浙江省宁波镇海区东北角招宝山路10号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40-60分钟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
圆通宝殿 | 圆通宝殿为镇海区文物保护单位。 圆通宝殿,位于镇海招宝山巅的威远城内。系宝陀禅寺主殿,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总制胡宗宪从梅岑山紫竹林(今普陀山)迁此。招宝山屹立于甬江入海口北岸,与南岸金鸡山呈犄角之势,山势雄峻,素有“浙东玉门关”之称。为明清以来抗击外来入侵者的重要军事要地。 圆通宝殿,1981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落架大修。 修缮后的圆通宝殿5间,高10.8米,面阔19.7米,进深18.3米,建筑面积360.51平方米。重檐歇山顶,前后双步梁抬式结构,朱椽筒瓦,正脊中悬光寰铜镜,两端置龙首琉璃鸱吻,阳面嵌有“国泰民安”、阴面“风调雨顺”大书。四戗脊飞檐雕甍,下檐翘角垂悬翚革,随风鸣金。殿额“圆通宝殿”大书,系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于1987年所书。1985年僧众回山,重塑贴金毗卢观音佛像,连同莲花台座,高达8米,“善财”、“龙女”侍塑两傍,32尊化身观音塑像分列左右。置释迦摩尼佛像,佛像两侧及后檐墙有一圈十八罗汉像,置于高1.2米的石质须弥座台上。 殿前铺筑石板地坪面积222.8平方米,置石狮一对,铁铸香炉1只。1985年,于殿东首下侧建水陆堂和六和轩,建筑面积536平方米。同时整修建于民国初的3层5间疗养院,面积493平方米。1986年建斋堂、伙房9间、楼房5间,面积520平方米。1987年建净土堂4间,面积250平方米。1988年建僧楼房17间,面积345平方米。1990年 又建经堂楼房12间,面积431平方米。至1995年宝陀禅寺房屋建筑面积共达2939.5平方米。 1981年7月被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 |
河头烈士陵园 | 河头烈士陵园为镇海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河头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始建于是1952年3月,由十字路村人民收集解放前牺牲的21位烈士遗骸,在狮子山西侧建立烈士墓,并植纪念碑一方,高7米;1966年,镇海县人民委员会将墓址迁至弥驼山脚重建烈士墓,占地60平方米,植纪念碑一方,高12米,并建有安放烈士骨灰盒壁龛;1978年春,因建造十字路水库,墓址再次移至黄狼山岗;1988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县级烈士陵园;1992年被列为镇海区青少年德育基地;1996年11月被公布为区级文保单位。 陵园占地面积29800平方米,分为五坪。 大门广场: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缀以雪松花坛。西侧为接待厅平房地1幢,东侧为革命干部骨灰盒安放室及管理用平房地1幢,总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均为砖混结构。 一坪:建有“纪念屏志”拱壁,高3.6米,宽7.5米,横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 二、三坪:为阶道,种植花木,置有供休憩用石凳数条。 四坪:占地1290平方米,建有方形纪念碑1座,碑座占地面积100平方米,高12米,银白色花岗石贴装,下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系原-长张爱萍题词。 五坪:有革命烈士纪念室平房7间,砖混结构,占地160平方米。室内陈列自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来牺牲的170位镇海籍烈士和194位在镇海牺牲的外籍烈士英名录,以及胡焦琴、陈寿昌、李侠民、蒋子瑛、李敏、张困斋、郑建华等著名烈士的遗像、遗物和革命事迹,还安放了48位烈士的骨灰盒。 |
吴杰故居 | 吴杰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吴杰故居建于镇海县城内,分为东、西两院,均为木结构建筑,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西院位于胜利路26号,建于光绪十二年(1886)。由前后两进及两厢房组成,建筑面积约440平方米。前进中轴线上建有台式砖雕大门,门房及左右两厢平房相连。正屋为三间两边弄高楼房,通面阔16·35米、进深8柱约12·16米。屋柱、梁架全用串斗式。有阔檐楯,枓拱、月梁等结构均精雕细琢。前后石铺明堂,后明堂布置花坛。原有西偏平屋三间为厨房,因开拓胜利路被拆。后进为花厅,高平屋三间,两厢偏房,明堂布置花坛,门窗等构件较为新颖,为吴杰会客宴请场所。 东院位于人民路36号,为吴杰复职后所建,时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建筑面积572平方米。由两个单元组成。前幢为幕僚用房,座东面西,进深4博的楼房4间,外有门楼,屋前有甬道通向正屋。里单元正屋为座北朝南高楼房三间加两边弄,通面阔18·45米,进深9·84米,柱梁采用串斗式,阔檐楯、卷蓬式檐廊,枓拱、月梁、猫儿梁等构件均精雕细刻各种图案,金漆涂料,相当华贵。前由石铺大明堂、砖雕台式大门,一派官府气势。 吴杰,字吉人,安徽歙县人。幼年随父迁居浙江龙游,13岁丧父,为富豪姜氏所养。太平军攻占龙游后,应募入左宗棠军,攻战太平军于闽、浙间,以“功”加都司衔,署常山千总。清光绪四年(1878),镇海口设炮台,奉命调镇海任炮台守备。平日队伍整肃,炮具整洁,演放灵便,统带兵士,深得人心。 地址:宁波市镇海区胜利路与人民路交叉口 类型:名人故居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吴杰 (1834~1910) 吴杰(1834-1910年),字吉人,原籍安徽歙县,父母因家境贫寒而迁居浙江龙游谋生,寄寓龙游县城。吴杰13岁时父亲病逝,年幼的吴杰便跟人学做油漆,后被龙游东乡高山村富绅人称妮囡相的姜懋槐收留,在姜家做油漆兼养马。清咸丰十一年(1861),姜懋槐为抵抗太平军组织团防,因吴杰勇健而且喜欢练武骑马,就把他编入队中担任马夫。五月二十六日,姜懋槐在龙游南乡罗林岗一带…… 详细++ 吴杰 (1834~1910) 吴杰(1834-1910年),字吉人,原籍安徽歙县,父母因家境贫寒而迁居浙江龙游谋生,寄寓龙游县城。吴杰13岁时父亲病逝,年幼的吴杰便跟人学做油漆,后被龙游东乡高山村富绅人称妮囡相的姜懋槐收留,在姜家做油漆兼养马。清咸丰十一年(1861),姜懋槐为抵抗太平军组织团防,因吴杰勇健而且喜欢练武骑马,就把他编入队中担任马夫。五月二十六日,姜懋槐在龙游南乡罗林岗一带…… 详细++ |
后海塘 | 后海塘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镇海后海塘,东起巾子山麓,西北至俞范嘉燮亭,全长4800米,宽3米,高9.9米至10.6米,为夹石层石塘。东段1300米为“城塘合一”部分。 镇海城北面海,为防海潮冲击,唐时海边曾有泥塘之筑,后圯。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县令唐叔翰动员民工修建石塘,石塘筑法仿钱江塘。嘉定十五年(1222年),县令施延臣和水军统制陈文率工役继续修筑,在塘上建“永赖”、“海晏”两亭。使塘全长达一千四百八十二丈五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倭寇侵犯,在拓建卫城时将北面1300米城墙与石塘相连,负塘而筑,后毁。万历元年(1573年),在新建已毁的北面城墙时,除加固石塘外,又将新建城墙紧贴石塘南面,使用城塘并联,以增加城塘厚度与牢度。由于海潮冲击不断,日久石松,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七月,飓风大作,潮水冲毁了城塘。县令王梦弼督工修建。在旧塘基础上重建新塘,并在险要地段改筑堵缝镶榫夹层石塘,经三年修缮,将塘体修筑成顶尖脚阔如勾股状,直高2丈,斜高3.6至3.9米不等的夹层石塘。以后历代都有修葺。其牢固经百年的风浪考验,安然无恙。在明朝,为抗击倭寇,在海塘上建有望海楼和雉堞;在清朝,塘城上设有瞭敌楼和警铺;民国时,塘城上建有水泥碉堡。现塘上留存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的建城碑亭,中植《定海县增筑内城碑记》,为兵部尚书张时彻撰文。至1974年因建镇海港围涂造地,后海塘完成捍城防汛历史使命。 镇海后海塘1989年12月被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 |
寿昌公园 | 寿昌公园位于镇海城区西北部、聪园路北端,1992年建成,占地12.6公顷,其中水面占66.3%。园内建筑仿苏州园林格式,亭台楼阁,古色古香,小桥流水,宁静雅致。 公园以镇海籍革命先烈陈寿昌的名字命名。园内建有陈寿昌列士纪念馆、纪念碑和陈寿昌烈士的半身铜像。南北两厢还建有镇海革命烈士纪念室、镇海区“双拥”成果展览馆等建筑。馆四周有古色长廊相连,白色墙壁上镶着各式镂空图案,文雅肃穆。四周还有寿昌阁、石拱桥、六角亭等建筑和鱼池。鱼池周围缀有湖石,形状各异,绿茵垂杨,别有情致。 陈寿昌,镇海城关人,1905年生,小学毕业后去安庆电报传习所学习,后在郑州电报局工作。1924年加入中国0,1926年任武汉电报工会负责人。1927年,英国殖民者在汉口 制造“一·三”惨案后,他参与组织30万人反英大会和收回英租界的斗争,当年六月,当选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大革命失败后,他转赴上海,搞白区工作。1931年,陈寿昌抵达瑞金。1932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执行局主任、党团书记、反帝总同盟主席。翌年,任0福建省委书记。后调任0湘鄂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并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4年6月,陈寿昌兼任红军16师政委。当年11月,他在湖北崇阳、通城边界指挥作战中负伤牺牲,是年仅28岁。1935年春,湘鄂赣省委特以其名建寿昌县以志纪念。 地址:宁波市镇海城区西北部、聪园路北端 类型:城市公园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
镇海鼓楼 | 镇海鼓楼为镇海区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又名镇海楼。位于镇海区招宝山街道境内,东濒镇海中学,南临镇海古濠河,西接镇海龙赛医院,北连鼓楼广场。是古县城军事建筑的一部分,主要用于瞭望和报时,为当时城中较高的建筑物。 鼓楼,始建于明洪洪武年间。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倭寇及海盗入侵,信国公汤和拓建定海卫。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定海卫指挥使刘澄为便于观望军情,筑现鼓楼。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建。 楼内设置更鼓、铜钟、漏壶(古时一种计时器)等计时、报时设施,每天按时辰击鼓报时,使城内外军民得以知昏晓、时作息。还榜示四时节候于楼上。 楼下为拱形通道,以2米长弧形条石砌成拱顶,离地5米。通道南北洞门各勒石额,南书“朝宗古迹”,北书“东南屏翰”,以记传说中宋高宗南渡时“秉圭辑瑞于此”的故事和镇海在海岸防御中的重要军事地位。 台基高5.9米,石基占地500平方米,由石阶抬级登台。宽逾6米,歇山顶重檐,楼顶四角,出戗八只,戗角上各塑卧龙,状似伏首倚憩,伺机腾飞,正脊两端各饰鸱吻,张开大口咬着飞脊,另有垂脊、戗脊,屋顶的瓦作为大式,青色筒瓦。台上楼房5间,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高8米,面宽19.5米,进深6.9米,中有厅堂,外有围廊,画梁飞檐,壮观宏伟。正南面下悬“镇海楼”匾额。1987年由镇海区人民政府拨款、港胞陈志跃先生捐款落架大修,修缮后的鼓楼仍保持清乾隆年间的风格。 1981年7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朱枫烈士纪念楼 | 朱枫烈士纪念楼为镇海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朱枫烈士纪念楼 朱枫烈士纪念楼,原为朱家花园,名曰憩园,建于民国,系著名烈士朱枫故居。 朱枫,女,(1905—1950年),0党员,曾在0华东局驻沪工作,在1950年6月10日震惊世界的“台湾大间谍案”中在台北被-台湾当局枪决。1983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朱枫(朱谌之)为革命烈士。 朱枫早在宁波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了-;抗战开始,又组织青年,开展救亡运动;1938年日寇入侵镇海,她与丈夫一起奔赴皖南新四军。她变卖家产支持革命事业。1944年,奉调到沦陷区上海进行地下工作被捕入狱,经受住了日本宪兵的残酷拷问,获释后加入了中国0组织,又奉命到香港从事情报工作。1949年5月上海解放,在香港正准备回沪与丈夫、女儿团聚的朱枫,突然接到上级指示,要她去台湾执行与地下0党组织联系的任务。正当朱枫完成任务即将离台时,由于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被捕后坚贞不屈,于1950年6月10日在台北英勇就义。 1994年镇海中学扩建田径场时,朱枫故居划入学校扩建规划,留有一角重建后,改为朱枫烈士纪念楼。1996年11月25日被镇海区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枫烈士纪念楼建筑面积144平方米。砖木结构,两层楼房,大小6间。平面曲折式布局,具有古典私家园林的建筑风格。室内陈列朱枫烈士遗像及烈士生平事迹图片。 |
地区 | 景点 |
---|---|
总浦桥社区 |
---- |
涨鑑碶社区 |
---- |
西门社区 |
---- |
顺隆社区 |
---- |
胜利路社区 |
---- |
后大街社区 |
---- |
海港社区 |
---- |
城东社区 |
---- |
车站路社区 |
---- |
白龙社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