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宁波 >> 慈溪市

慈溪市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旅游区位于慈溪杭州湾跨海大桥西侧一公里处,交通便捷。农庄面积达2000亩,其中陆地面积1500亩,水域面积500亩。宁波大桥生态农庄是一个聚农业风情、种植文化、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观光庄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随着全国各地乡村旅游的不断升温,宁波大桥生态农庄旅游区抓住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以注重生态、崇尚自然为特色,以服务农业、建设农村为理念,率先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桥址附近建设了宁波大桥生态农庄,形成了具有当代民风民俗和农村特色的乡村旅游点。先后开发了绿色农庄、农家餐饮、农家风情、农耕体验、休闲垂钓、拓展训练、素质教育、水上乐园、农业观光等旅游活动项目,使你在游乐中悠闲的享受淋漓尽致的农庄美景,欣赏美妙的田园风光,感受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美好意境,伴你在欢乐和喜庆氛围中体验“收获”的喜悦。  门票  50元  开放时间  7:00—17:00  景点位置  浙江省慈溪市湾跨海大桥西侧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达蓬山旅游度假区

达蓬山旅游度假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导游:  达蓬山原名香山,位于慈溪市东南部。之所以命名为“达蓬”的原因,即从这里出发航海可以到达蓬莱仙境。  :  达蓬山海拔高400多米,山中重峦叠嶂、林木葱郁,登山远眺,浩瀚的东海尽收眼底。  达蓬山麓有一座徐福公园,由纪念馆、宾馆和公园组成。徐福村中还有一座徐福庙。全村的居民大都姓徐,自谓徐福后代,供奉先祖于庙中。历史:相传2000多年前,徐福就是从这里率3000童男童女和水手及百工等近5000人东渡日本,为秦始皇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其渡口就是如今达蓬山东边的凤浦岙村。  交通:  慈溪市三北镇宁波北站坐中巴前往。     地址:宁波市慈溪市龙山镇达蓬山旅游度假区  类型:山度假村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天  电话:0574-58996666  官方网站:http://www.nbdps.cn/  开放时间:  9:00-16: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内部景点另行收费  达蓬山仙佛谷成人票 门市价¥55   达蓬山温泉+达蓬山环湖乐园联票 门市价¥308   达蓬山温泉+仙佛谷景区联票 门市价¥283   达蓬山旅游度假区套票(含环湖乐园,仙佛谷) 门市价¥155   达蓬山环湖乐园成人票 门市价¥100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简称虞氏旧宅)位于龙山镇山下村,该建筑系宁波帮代表人物虞洽卿赴上海经商发迹后在家乡营造的中西合璧庭院,整个建筑融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艺术于一体,规模宏大,风格独特,工艺精湛,代表了当时建筑工艺所能达到的较高水平,是我国优秀的近代建筑。  虞氏旧宅坐北朝南偏东22度,现存主体建筑共五进,通面宽59米,通进深94米,占地面积5546平方米,建筑面积5670平方米,前三进始建于1916年,建成于1919年。1926年动工兴建后二进,1929年竣工。前后两部分建筑由一条长59米、宽3.6米的通道相隔,形成相对独立的两个整体。建筑布局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始终,左右对称,错落有序,层次分明,形分气连,过渡自然,是近代建筑中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  前三进承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第一进牌式门楼。正立面小八字磨砖结构砖雕额枋,上镌“天伦乐叙”四字。第二进厅堂,由正厅和东西夹楼九间二廊组成,面宽44.79米,进深10.92米。正厅三开间,正中原悬挂“天叙堂”三字大匾,取天伦乐叙之意;梁枋、牛腿、雀替、门栿上均有人物故事、凤戏牡丹、鹿衔灵芝、梅兰竹菊、狮子滚球等题材的雕刻,渲染出吉祥如意、荣华富贵的浓郁民族特色。第三进后楼九间二廊,内部结构为抬梁穿斗式,正立面经过后期改造,具有浓郁的西式风格。  后二进属西洋式建筑,高墙深院自成一体,由主楼和后楼组成,两进院落面宽均为九间二廊,分列二室一厅三个单元,14米深的前院用高达6米的围墙封护。主楼地垄架空,台基高0.6米,面宽55.65米,进深15.52米。该建筑的台基、阶条、墙裙、门框、圆柱等石材构件,均挑选优质梅园石。室内铺设鱼鳞状纹饰的彩色马赛克,四角为橄榄枝图案,用料考究,做工精细,花格门窗,彩色玻璃,通体富丽堂皇,是后区建筑的精华所在。后楼体量小于主楼,结构简洁,有穿廊与主楼相接。  另外在天叙堂右边是小花园,原有一排精巧的西班牙式小洋房,前掘水池,是接待达贵巨贾的居憩之处,今仅存残园。  虞氏旧宅的建筑工艺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外来建筑文化的完美结合,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997年,慈溪市人民政府将虞洽卿故居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务院将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慈溪市人民政府拨款500万元,对龙山虞氏旧宅进行全面维修,恢复其历史原貌,随后将设立文保所,增辟相关的史迹陈列,向公众开放。  地址:宁波市慈溪市洽卿路17号  类型:历史建筑  等级: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8:30-16: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虞洽卿 (1867~1945)  虞洽卿(1867—1945),浙江慈溪龙山镇山下村人,早年到上海当学徒,五四运动期间上街劝说开市。1920年合伙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任理事长。1923年当选为上海总商会会长。抗战时期坚持抗日爱国,日军占领租界后赴渝经营滇缅公路运输,支持抗战。1945年4月26日在重庆病逝,安葬于故乡龙山。 童年趣事 虞洽卿,出生于1867年,小时家境贫困。父名万…… 详细++  山下村  山下村位于慈溪市东部,南靠329国道,北傍伏龙山村.到2007年底,村占地面积4.6平方公里,拥有户籍人口2147人,户数938户,党员74名,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耕地面积1985亩,山林3024亩。2007年村社会总产值达社会总产值1.2亿元,村集体可用资金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620元。   山下村是伏龙山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虞氏居民的所在地…… 详细++  虞洽卿 (1867~1945)  虞洽卿(1867—1945),浙江慈溪龙山镇山下村人,早年到上海当学徒,五四运动期间上街劝说开市。1920年合伙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任理事长。1923年当选为上海总商会会长。抗战时期坚持抗日爱国,日军占领租界后赴渝经营滇缅公路运输,支持抗战。1945年4月26日在重庆病逝,安葬于故乡龙山。 童年趣事 虞洽卿,出生于1867年,小时家境贫困。父名万…… 详细++  山下村  山下村位于慈溪市东部,南靠329国道,北傍伏龙山村.到2007年底,村占地面积4.6平方公里,拥有户籍人口2147人,户数938户,党员74名,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耕地面积1985亩,山林3024亩。2007年村社会总产值达社会总产值1.2亿元,村集体可用资金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620元。   山下村是伏龙山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虞氏居民的所在地…… 详细++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位于已兴建的杭州湾大通道南岸东侧13km处,是国内目前最大的海涂蓄淡水水库,水库大坝全长15km,库面积7.4km2。海涂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水域开阔,初步形成以“围垦文化”为题,集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综合风景旅游景区。并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旅游区”。  到目前为止,东人工岛上已建成水寨垂钓、游船快艇、游泳冲浪、野餐烧烤、帆船帆板、射箭取乐、卡拉OK包厢、海鲜餐在及孔雀园、苗侗风景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具有海滨特色的游乐和观赏项目。  跨海大桥一旦建成,其桥之长,建筑之宏伟,也为杭州湾海滨乐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美好的前景。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以四灶浦水库为依托,拥有水面一万余亩,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是慈溪重点开发的旅游景区,现有冲浪、游泳、快艇、游船、垂钓``````等项目,是游乐渡假、商务洽谈、少儿夏令营的理想场所。本游乐园是国家级“AA”级风景旅游区,水利部级“水利风景区”。  地址:宁波市慈溪市杭州湾大通道南岸东侧十三千米处  类型:水上运动度假村乘船游览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杭州湾湿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杭州湾新区西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西侧,总面积43.5平方公里,是中国八大盐碱湿地之一,世界级观鸟胜地。它是由全球环境基金(GEF)和世界银行合作支持下的第一个项目,是集湿地恢复、湿地研究和环境教育于一体的湿地生态旅游区。湿地类型丰富,包括沿海滩涂、离岸沙洲和塘内围垦湿地,其中沿海庵东滩涂被列为中国重要湿地名录。湿地中心占地面积5000亩,总投资约1.336亿人民币,其中GEF赠款400万美元,中心于2010年6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  杭州湾湿地中心共分为五个功能区域,分别是湿地教育中心和展示区、涉禽和游禽活动区、处理湿地区域、水禽栖息地区域、鹭鸟繁殖地及有林湿地区域五个功能分区。有“长廊曼回、溪影花语、天鹅戏晖、乌篷樵风、碧沙宿鹭、蒹葭秋雪、麋鹿悠游、镜花水月、林光罨画、巢林鹬归”十景。  其中教育中心大楼成为整个湿地中心的地标性建筑,这座大楼按照国家绿色建筑最高标准进行设计,广泛采用太阳能、生物能、风能、地源能等可再生能源,从材料、能源、物质循环能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使建筑既具时代特征又能充分融入湿地环境。作为整个湿地项目的核心部分,环境教育中心将承担教育和公共展示、科学研究、生态工程示范、创造和组织当地生态旅游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多项任务,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意义。  生态展示区在保留原有地形和植被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主要以教育展示和休闲游憩为主要功能的区块,根据场地的现状,合理布置环境教育中心相关展示服务设施,建立环境优美景观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景区,扩大湿地中心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影响力,切实提高生态旅游和宣传教育功能,这里是湿地中心最主要的人流集散地。  湿地鸟类资源丰富,记录鸟类131种,隶属于12目33科,包括近危鸟种罗纹鸭、黑尾塍鹬、白腰杓鹬、大杓鹬和震旦鸦雀,脆弱鸟种卷羽鹈鹕、遗鸥和黄胸鹀;还有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普通鵟、红隼、环颈雉和小杓鹬。鹭鸟数量最多,白鹭、苍鹭、夜鹭,鹭鸟齐飞,让您真正感受鹭鸟天堂的壮观,另外还有,环颈鸻、金眶鸻,群居浅滩;红嘴鸥、青脚鹬,展翅翱翔,勾勒出一幅和谐恬静的自然画面。为什么湿地会有这么丰富的鸟类资源呢,这是因为湿地是候鸟从西伯利亚迁徙至澳大利亚的重要中转站,这里植物资源丰富,水生植物众多,如千屈菜、黄花鸢尾、再力花、菖蒲、香蒲、旱伞草、睡莲,良好的生活环境为鸟儿提供了越冬的食粮,吸引着鸟儿们在此停留栖息。  杭州湾湿地由于生态的改善栖息着大量的鸟类,并对区域环境与气候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湿地中心的建立和国际环境教育中心的规划建设,并对周边进行适度的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使该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净化受污染水体是一项新型污水处理技术,正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普遍推广。  由于杭州湾十景位于环境教育与游客展示区,游客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游览,您可以将十大景观走全。  1、麋鹿悠游:船行至码头,可以看到右侧是水禽栖息区。湿地在此区域设置了长约两公里的水上栈道,该区域西北角共有麋鹿10只,游客可观赏到麋鹿悠闲自在地生活。  2、碧沙宿鹭:这里有大片的水面和陆地岛屿,从平面上看,形状胜似一只白鹭站立在水面上觅食。  3、镜花睡月:在处理湿地区域,走过一条水上栈道,可以看到用于生物净化的植物。主要有睡莲、香蒲、再力花、黄花鸢尾等。  4、乌篷樵风:进入湿地要乘坐乌篷船,在回环曲折的河道和开阔水面中穿梭,有“乌篷一叶信樵风”的别样情趣。  5、林光罨画:位于鹭鸟繁殖地及有林湿地区域。该区域现有树木67种,包括黄柳木、珊瑚树、国桑、银杏、丝棉木、金丝垂柳等珍贵木种。周围与水系相连,林地岛屿、日落云归、春花秋叶,构成一幅林光罨画。  6、蒹葭秋雪:继续向前走,郁郁葱葱的芦苇林呈现眼前。如果在深秋,满眼的芦花飞絮顶在略带枯黄的蒹葭身上,近看如白头老翁,远看则如雪。  7、水廊曼回:位于湿地植物园,植物园中设有四通八达、透明曲折的玻璃廊道,行走在上面,湿地水下观景一一呈现。  8、天鹅戏晖:接下来能看到一群群的天鹅在水岸边游泳嬉戏,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天鹅求偶的场面。  9、溪影花语:乌龟壳状的雨水花园。花园沿建筑中轴线对称布局,整个雨水花园采用规则的带状阶梯式种植模式,将各类湿生及水生植物种植在一起,并形成一个有趣的螺旋型环绕体系。  10、巢林鹬归:此处为有林湿地,在这里居住着131种鸟类。每到傍晚,夕阳西下,鹬鸟归巢,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个名副其实的其乐融融的鸟的天堂。  

五磊寺

五磊寺为慈溪文物保护单位。  五磊寺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五磊山象王峰南麓,据光绪《慈溪县志》等有关史料记载,五磊寺的雏形崭露于公元3世纪。相传三国赤乌年间,吴主孙权之母吴国太坐船途经五磊山,深夜发现山上有隐隐火光,探知印度梵僧在此结庐静修,念其传道虔诚,下令建造了一座寺院,五磊寺的开山祖师印度高僧那罗延从此结束了风餐露宿、枕石漱流的生活。  唐文德年间,僧令頵建五磊寺,名“灵山禅院”。宋大中祥符敕赐寺额“五磊普济院”,天圣九年僧岑继募资修葺。清顺治、康熙间临济宗高僧道忞、达变、拙岩抵寺讲经-,一时间,五磊寺香客如云,僧尼聚集,佛事兴旺,拥有殿堂楼寮140余间,成了浙东善男信女向往的名刹。宣统三年,天台宗四十三世法师谛闲莅寺主持,弘扬天台宗教义,改寺额为“灵山讲寺”,五磊寺遂成了天台宗道场。民国三年,炳瑞法师由金仙寺迁五磊寺任主持,重建大雄宝殿,修葺倾圮梵宇80余间,法音再获重光。民国二十年,亦幻法师倡办律学道场并邀弘一法师主持“南山律学院”,后因故未果。1941年,日本侵略者占领慈溪,在扫荡中炸毁山门和天王殿,佛事从此凋零。  1942年8月,中共浙东区委及三北游击司令部相继成立,曾多次在五磊寺举行重要会议。1985年慈溪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五磊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并定名“五磊讲寺”,赵朴初、沙孟海为寺题额。1987年县人民政府拨款对五磊寺进行修缮和扩建。1988年环山公路开通,同年秋,举行了佛像开光典礼暨建院1100周年纪念法会。  那罗延尊者塔坐落于五磊寺西剩日湾,“文革”期间塔身倾圮,仅存石塔与陶质骨灰甏。石塔高1米,上置倒莲瓣塔顶,下配云纹状塔座,塔柱为六角形,净高0.6米,面竖镌“开山那罗延尊者之塔”,楷体阴文。1981年10月4日,中国佛教协会来函:“三国时梵僧那罗延尊者是早期由印度来华的高僧,他的墓在五磊山麓,应属古迹,拟请加以保护,予以简单修复。”1992年市佛教部门重建那罗延尊者墓塔于五磊寺西。2003年12月慈溪市人民政府将五磊寺及那罗延尊者塔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寺以五磊而名,五磊以寺而显”,今日的五磊讲寺建筑面积达7,797平方米,有殿堂楼阁及各类寮舍213间,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三圣殿、地藏殿、藏经楼等寺院建筑设施不断完善,浙东名刹的雄姿在五磊山重新展现。  用时参考  1小时  门票  40元/人  开放时间  7:30-16:30  景点位置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五磊山象王峰的南麓  

徐福东渡遗址

徐福东渡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2000多年前,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有一次,秦始皇望着滔滔的海面,心潮澎湃,想到统一大业来得不易,不知将来会有什么变化,就萌发了寻求仙药的念头,以求长生不老,倒是由此引出了徐福东渡的故事。  徐福,又名徐市,是个有名望的方士(古代自称懂得求仙方术的人),懂得不少科技知识,又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徐福受旨率领数千童男童女和各类工匠,带着五谷种子,渡海替秦始皇去寻求仙药。自然,仙药无从求得,徐福也一去不再回来。  不过,徐福如何东渡,驶向何方,这成了中国古代航海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谜。  徐福到了哪里?史学家认为:当年徐福的船队一直向东驶去,最后到达了日本,在那里定居下来,建立了新的家园。他们把先进的种植技术教给当地人民,为开发建设日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日本人民对徐福怀着很深的敬意,至今,在日本还保留着徐福墓和徐福词。  徐福东渡走的是哪条航线?历史学家众说纷纭。著名徐福问题研究专家罗其湘教授指出,徐福东渡日本航线有两条:一是北路航线,即从山东沿海向东沿朝鲜半岛西岸,经济州岛到日本九州附近,称“沿岸航线”;二是南路航线,即由宁波慈溪达蓬山起航,向东出杭州湾,向东出杭州湾,途经岱山,穿过嵊泗列岛,汇入黑潮暖流北上抵达日本九州附近,称“漂流航线”。  现在,肯定“漂流航线”的越来越多。  从地理位置看,选择“漂流航线”最合适。春秋战国时期有五大港口,句章是其中之一,而达蓬山就是古句章的所在地,这里有着良好的港口条件,这里的人们善于造船驾舟。岱山与慈溪达蓬山隔海相望,从达蓬山启航,岱山岛是必经之地。岱山岛上从事渔业的先民多数来自那里。  从气候风潮看,“漂流航线”最便捷。舟山群岛是季风区,夏秋两季多以南风为主,冬春两季多以北风为主。每年5至8月,浙江东部海上的海流方向都朝着北方或东北方,9月至次年4月,海流的方向转为从北到南。季风和海流,再加善于造船驾舟的越人,这些有利条件最有可能促使徐福选择这条航线。后来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和沿六次东渡日本等,基本上都是走这条航线。  从考古发现来看,日本的稻作文化与我国长江流域(包括达蓬山和岱山地区在内),确实有内在的渊源关系。日本盛产稻谷,日本稻谷的生态与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稻谷极其相似,又与岱山隔海想望仅五海里的马岙出土的稻谷相同。由此可见,我国江南水稻栽培技术最有可能是经舟山传入日本的。  还有,慈溪达蓬山和岱山的大量遗迹和一些物产也可为这条航线作证,如慈溪达蓬山“秦渡港”和岱山东沙角的“海天一览亭”,是我国唯一保留下来的徐福东渡的历史遗址。岱山的不少植物在日本也可见到,比如日本人祭神时手中拿着的柃木,也盛产于岱山岛及舟山本岛上。现今舟山每年都要加工大批柃木,出口到日本。  徐福是中国的一位大航海家。他在2000多年以前,就能率领几千人的大船队,浩浩荡荡地远航天日本,这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壮举。它说明当时我国的造船与航海技术,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景点位置  浙江省慈溪市三北镇  门票  50元  

金仙禅寺

金仙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千年古刹——金仙寺,它创建于南朝梁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几经毁葺,风貌依然。寺院山门正对着白洋湖,门前的一对石狮子痴痴地望着历经千年而依旧盈盈清碧的湖水。每当夕照西来,残阳如血,四野一片寂静,浑厚的钟声悠悠地传过来,带着千年铜锈,充塞着每一个角落。倦飞的鸟儿穿过湖面,穿过钟声,各归其巢。  据清光绪《慈溪县》载∶寺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年间(五三五年至五四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初名静进庵。唐干元年间(七五八年至七五九年)福林度智禅师住此,改名福林。宋治平二年(一○六五年),因白洋湖曾名「金仙湖」,朝廷赐额金仙禅寺,成为当时浙东一名刹。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年)、五十九年(一-年)两度扩建;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年)毁于火,不久重建;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再毁于兵燹;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年)复建。  一九八九年,慈溪籍旅港信众姚云龙夫归鉴于金仙寺地处白洋湖风景区,乃发心捐资重修寺院,并于当年十一月经宁波市政府批准开。此后将近十年,修复佛殿、天王殿、望湖楼、白湖讲舍及两庑客房;并新建玉佛阁、万佛楼等建筑。现已有各种殿堂房舍一百七十二间,占地四十二亩。殿宇恢宏,佛像庄严,成为浙东地区一处较具规模之十方丛林。  地址: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金仙寺路8号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门票信息:  门市价:5.0元

五磊山景区

  慈溪境内有不少灵山古刹,其中当推五磊寺最为著名,她位于杜湖东侧,和金仙寺上下对应。一面是烟波浩淼的湖面,一面是高耸挺拔的山峦,浓重的佛教文化为这里的景点罩上了一层祥和的气氛,五磊寺有浙东第一古寺之称。  相传在2000年前,印度高僧那罗延遍访中国名山胜境,跋山涉水,选中了五磊山上的这块风水宝地,最后在五磊山结庐传经,燃起篝火,招徕信徒。当熊熊大火冲天而起之时,也是中印文化交流的开始之日。然圣火虽炽,应者几无;高山相隔,知音难觅。据说某日孙权母亲坐船经过,发现篝火隐约,遂命人详察,方知原委。于是特意在圣火升起之处修建一座小小寺院,这大概便是五磊寺的前身。有了这个小寺院,这才使那罗延结束了多年来餐风露宿、枕石漱流的生活。  五磊寺名胜古迹较多,寺门前有一水池,取名“真明池”,碧水从东面的象眼冢汩汩流出,注入真明池后又经小渠流到月亮湖,常年不枯竭。据说这也是那罗延亲率众弟子日夜开凿成的,其间曾与山中妖魔斗法,死伤多人,故又名“万工池”,池水清洌甜爽,能助人祛病驱邪。池旁有赤松五棵,作为五磊寺的香木,为后世传人所栽。离寺不远的山坡上,有参天古树数株,有些树龄难以估计,需几人才能合抱。寺内以樟树居多,枝叶繁茂,四季常青,与五磊寺的金黄建筑交相辉映。到了唐僖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五磊寺的规模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各种经幢0美不胜  收,殿堂亭榭尽浮佳气,真可谓“古寺楼台高避暑,晴天松柏昼生寒”。历代的文人墨客也为五磊寺留下了数量可观的丽章佳句,如宋代舒亶的游五磊寺诗曰:“五磊峰高笔插天,苍朽合抱数千年,尘氛洒落非人世,风落清明近月边。”为了给香客提供歇脚之所,五磊寺在杜湖边的石湫头设有下院,专供上下山者小憩。到20世纪30年代初,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弘一法师曾在此驻足,创设“南山律学院”,后因分歧未果。但五磊寺还是因此成了宁波一带天台宗的发源地,可见影响之深远。1942年,浙东区党委在宓家埭成立之后,谭启龙、何克希等曾率抗日健儿在此开会、整休、制订领导浙东人民抗日的方略。三北的几次战斗,使敌顽闻风丧胆,解放以后,寺中的僧人每回忆起这段历史,可谓津津乐道。据五磊寺住持真如法师介绍,该寺每年接待客人达20万余人次,而且尽管有逶迤十几里的盘山大路直通宁波,但大多数人还是宁愿以步代车,以表虔诚之心。修复一新的五磊寺如今已正式改名为“五磊讲寺”,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由赵朴初先生亲笔所题,为五磊寺又增添了新景。      地址:宁波市慈溪市湖滨东路  类型:山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3小时  电话:0574-63671989;0574-63671998;0574-63670616  开放时间:  8:00-17:00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为慈溪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41年4月,日本侵略者连陷绍兴、镇海、宁波、慈溪、余姚等地,并开始向乡村扫荡,斗争形势日益严峻。为粉碎日寇“扫荡”计划,建立三北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1941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浦东抗日武装分批挺进三北敌后。5月10日,中共浦东工委派姜文光、朱人侠率领“淞沪五支队”一个班和受浦东工委暗中控制的汪伪五十团一个排共50多人组成先遣队,在姚北相公殿登陆。6月16日,中共浦东工委委员、军事部长、“淞沪五支队”教官蔡群帆和第四大队大队副林有璋率领“淞沪五支队”二个中队共130余人相继集结相公殿。6月18日下午,驻庵东日军第五师团大桥施国部的一个小队37人至相公殿骚扰抢劫。我抗日武装迅速在相公殿附近埋伏,对日军突然发起猛烈攻击。此次战斗共打死打伤日军16人,并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打响了浙东敌后抗日第一枪。6月25日,日军再次进犯相公殿,又遭我抗日健儿的迎头痛击。两战两捷,军心民心大振,为三北敌后根据地的开辟和浦东抗日武装的陆续挺进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这两次抗击日寇的战斗都发生在相公殿附近,故称“相公殿战斗”。   1985年9月中共慈溪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在革命遗址——崇寿镇晏清村立“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1986年4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位于崇寿相公殿以西、六塘凉亭以东的晏清村境内。碑身高1.941米,长0.75米,宽0.18米;碑座高0.6米,长1.95米,宽1.38米,四边至碑身的距离均为0.6米;碑基呈正方形,边长4.4米。碑身高度、碑身与碑座四边的距离以及碑身宽度,喻示了战斗发生的日期——1941年6月18日。   纪念碑正面镌刻中国当代女书法家肖娴手书“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9个大字,背面刻史迹简介:“一九四一年四月宁绍沦陷,五月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之浦东抗日武装分批挺进三北敌后。六月十八日,五支四大在先行到达之宗德三大配合及当地民众声援下,于此伏击自庵东出扰相公殿之日本侵略军,敌死伤十六人,弃尸逃窜,首战告捷,为开辟三北抗日根据地揭开了序幕,振奋浙东抗日之民心士气。值此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之际,谨立斯碑,永昭后世。”   1994年9月,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慈溪市人民政府又拨款在纪念碑原址上增建了六角形石亭。2005年5月,崇寿镇人民政府在纪念碑、亭北侧建造了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馆。

锦堂学校旧址

锦堂学校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锦堂学校旧址位于观海卫镇、吴锦堂故居旁边,为爱国华侨吴锦堂为振兴中华、启迪民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在家乡独资创建。学校整体工程规模宏大,建口字形教学楼一幢,共计104间及杂平房19间,还辟有操场、花园、蓄水池、学堂河,历时3年,耗资23万余银元。浙江巡抚呈光绪皇帝的请赏奏折中称其为“浙江私立学校之冠”。今留存下来的为主体建筑、欧式风格口字形二层教学楼。建筑每间进深6.6米,前有檐廊1.6米;中间正方形大天井栽花植树,形成了一个独立而幽雅的学习环境;楼上木地板、铁护栏、梁柱间以拱形装饰;屋顶披小青瓦,墙体青砖错缝平砌,白灰嵌缝。  吴锦堂先生的办学目的是富国强民。此校虽建于晚清时期的封建社会,但欧式风格的校舍、先进的教育设施、新颖的学科设置及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理念,令国人耳目一新。学校开设了几何、代数、外语、园艺等学科,并备有实验室、棉田桑园等供学生实践所需。为实施爱国爱乡的办学理念,锦堂先生一方面积极呈请省政府将学校备案,明文规定所有校产为公产,后世子孙不得干预;另一方面再购置校田1200余亩,购汉冶萍公司股票和浙江铁路局股票四万元充实学校资产,以作长期办学之经费。蔡元培先生在评述全国教育事业时,称吴锦堂、陈嘉庚、聂云台为“中国办学三贤”。  1926年锦堂先生逝世。1930年其子启蕃呈请浙江省政府接收此校,翌年8月更名为“浙江省立锦堂学校”。锦堂学校从创办至今,已近百年。在漫长的岁月中,学校几经风雨,数易其名,但始终弦歌不绝,即使在艰难的抗战时期,也未曾中辍,以其良好的校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如我省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卓兰芳、著名书法家沙孟海、著名工笔花鸟画家陈之佛、江南笛王赵松庭等。  1984年4月,为表彰吴锦堂先生爱国爱乡的办学壮举,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恢复“浙江省慈溪锦堂师范学校”校名。1985年,日本神户华侨领袖陈德仁应聘任锦堂师范名誉校长。1986年慈溪县人民政府公布锦堂师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浙江省慈溪锦堂师范学校”迁址浒山镇,旧址更名“慈溪市锦堂职业高级中学”。2005年3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锦堂办学的经验,是我国中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先导,对慈溪的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料提供:慈溪市文管办  观海卫镇  观海卫镇位于慈溪市东部,全镇地域面积150.20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其中外来人口5万。观海卫是慈溪市“一体两翼”城市发展战略东翼,宁波市域、省域中心镇和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观海卫镇具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2001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0.6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760元,财政收入1.14亿元。观海卫…… 详细++

虞世南故里遗址

虞世南故里遗址为慈溪文物保护单位。  据《慈溪县志》记载,初唐名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系慈溪鸣鹤人。其故宅位于鸣鹤解家自然村村北的定水寺,距越国公袁韶墓约350米,东临里杜湖,西依青龙山,北邻白虎山,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  贞观年间,虞世南为官长安,逝后诏陪葬昭陵,子孙皆迁居长安,故宅遂改为寺院,定名为清泉寺,寺中原藏有世南遗像、唐代人誊写的《大藏经》及颜真卿提笔的碑石等物。岁久寺坏,宋嘉熙年间由袁韶出资修缮。据传,寺前有一井泉潆洄泛滥,袁韶夫人见之将金钗投入,井泉遂波平涌止,于是更名为定水寺。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春,山南楚悦公高足来复禅师主持重建,时贤朝贵、逸士高人皆来此聚会,寺院称盛一时。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曾遭倭焚,后又重建,“文革”期间被拆毁。1982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根据大量文献资料,查证定水寺确系虞世南故里。1986年8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公布虞世南故里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风光旖旎的杜湖尽头的解家村,翠竹成林,泉水潺潺。初唐名臣虞世南的故居就在此地。  走进古樟掩映的解家小村,迎面是一尊蹲立在方池旁的怪兽。它头大而脖颈粗短,昂首挺胸,巨目露齿,状似狮子,雕凿细腻,活力内蕴,造型栩栩如生。这是古代辟邪之物。六朝时,陵墓辟邪最多,虞世南父辈为陈代贵官,辟邪自然可能是虞家旧物。  小村西尽头,青龙、白虎山麓下,绿竹连片。凭着路标指引,涉过流水潺潺的小溪,依林间小道寻觅,风动枝生乱影处,立着两块牌,一书“虞世南故里”,一镌“唐虞秘监故里”。  名臣、书家、诗客故里,风月已磨去了历史的陈迹,仅有今人竖立的碑碣。“山泉鸣石涧,地籁响岩风;雨歇连峰翠,烟开兑野通。”人们只能凭虞世南的诗篇了解他故里的当年了。青山澹澹,绿野艳阳,傍山近杜湖处,有一汪水潭,竹簟环绕,斜树掩映,是虞世南故宅处。史载,虞世南为官长安,舍宅为寺。寺旧有定水井,因得名定水寺,为慈溪名刹。寺中原有虞世南像、颜真卿所书碑石。明嘉靖间毁于倭火。清嘉庆间重修,上世纪“文革”期间被毁。    虞世南 (558~638)  虞世南南朝陈武帝二年。公元(558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终年81岁。越州余姚(今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字伯施。他在陈、隋二代都做过官,入唐时已上年纪,唐太宗让他当了“参军”。贞观七年封为永兴县子,又一年进封为县公,故后人也称虞永兴。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 详细++  观海卫镇  观海卫镇位于慈溪市东部,全镇地域面积150.20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其中外来人口5万。观海卫是慈溪市“一体两翼”城市发展战略东翼,宁波市域、省域中心镇和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观海卫镇具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2001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0.6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760元,财政收入1.14亿元。观海卫…… 详细++  虞世南 (558~638)  虞世南南朝陈武帝二年。公元(558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终年81岁。越州余姚(今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字伯施。他在陈、隋二代都做过官,入唐时已上年纪,唐太宗让他当了“参军”。贞观七年封为永兴县子,又一年进封为县公,故后人也称虞永兴。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 详细++  观海卫镇  观海卫镇位于慈溪市东部,全镇地域面积150.20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其中外来人口5万。观海卫是慈溪市“一体两翼”城市发展战略东翼,宁波市域、省域中心镇和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观海卫镇具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2001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0.6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760元,财政收入1.14亿元。观海卫…… 详细++

达蓬山摩崖石刻

达蓬山摩崖石刻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南凌云路南段,露岩峭壁有摩崖石刻。内容为梵文音译"嘛呢叭咪哞",为佛教密宗语,即-教六字真言。计长6米,高1.2米,年代无考。新筑平台,置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  达蓬山摩崖石刻由佛迹洞摩崖题刻和秦渡庵画像石刻组成。  佛迹洞位于达蓬山磨坊岗南部,洞口朝西南。洞深10米,宽5米,洞南壁下部留有一只硕大的天然左足迹,此足迹与普陀山“观音跳”的右足迹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传唐天宝元年,僧达慧在洞中结庐修行时发现此足迹,以为佛迹,遂称之为“佛迹洞”。  佛迹洞东壁刊摩崖题刻三则:  第一则题刻文:“巍巍达蓬,跨海之东,古留佛迹,今逢慧公。自来十载,苦志潜踪,达摩面壁,仿佛宇风。乃辟石洞,乃肇大雄,梵音振起,海音聿通。指挥花落,入定云封,佛迹维异,师行维崇。余聆其铎,语语透宗,虎溪相过,敢附陶翁。游佛迹洞谒慧初大师,率笔志之。赐进士翰林院修撰秦宗游题。康熙丙子年仲冬。”  第二则题刻文:“武林钱竽、锦屏陈邦彦皆奉亲来瞻佛迹。隆兴二年二月廿四日。”  第三则题刻文:“县宰唐仲温,携家来礼古佛足迹,访禅师遗趾,扪萝穿石,小休洞口,东眺沧海,真胜游也。子士贤,孙祺孙侍行。时淳熙九季,清明前一日。”  达蓬山佛迹洞因佛迹而闻名,摩崖题刻始于南宋,终于清初。1645年,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游佛迹洞后,曾作《海赋诗》二首:其一,“伛偻入古洞,天光忽天霁。危石削双门,蹠痕粲五指。浑然太古中,岂是开元始”;其二,“剥藓见题名,情亲异代魂。隆兴钱集锦,淳熙唐仲温。攀萝复穿石,胜迹今尚存”。  秦渡庵画像石刻位于佛迹洞东南侧百米远的崖壁上,画像石刻朝东,画面上端居中刻“灵台自若”四字,下为灵台、神龛。神龛两侧刻“比丘圣灵塔”和“康熙庚子春”字样。“比丘圣灵塔”刻联左边有画像石刻三组:左上方为骑鹿老翁;右为鲤鱼跃水及一艘在汹涌波涛中行进的大船;下方刻一组人马过一高大拱桥。“康熙庚子春”刻联右边有画像石刻五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一幅人牵犟驴过桥图。整个画像石刻浑然一体,根据其总体布局,人们把石刻想象为“仙翁指路”、“飞越龙门”、“攀登天桥”及“四神护佑”。  达蓬山摩崖石刻1986年8月由慈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列为慈溪重要的旅游景点。  

双河堰

双河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双河堰,又名双河塘,俗称漾塘,原为慈溪余姚两县分界线,今为慈溪东河区与中河区的水位节制堰坝。堰坝呈南北走向,宽3.3至5.8米,全长960米,南与东横河东端相接,北至镇龙闸,东西为烟墩漾塘。东河上连杜湖、白洋湖,下通鸣鹤、观城以东内河;西河西接东横河,下经洋浦入海。两河西高东低,水位落差约0.5米。  历史上,慈溪和余姚两县共用一河,因游源诸地隶属余姚,地势高于慈溪,如遇连续暴雨,余姚上林之水泛溢,直淹慈溪鸣鹤等地,数万亩农田则一片汪洋,乡村农舍如同泽国,百姓屡遭水患侵扰。慈余两县为使百姓免受水灾之苦,共同创建了抗御性水利工程——漾塘,把一条大河自南向北分隔成东西两半。唐景隆元年(707年)邑人又创两闸于漾塘,“南曰双河”,“北曰洋浦”,双河之名由此而来。宋乾道九年,里人曹闶捐钱二千缗,倡率乡豪创建双河界塘六百余丈,从此西流截断,水患扼制,鸣鹤之田遂为膏腴,农业生产频获丰收。清人叶金铿赋诗描述双河的变迁:“一带双河宽,滔滔涌急湍。由来先蓄势,从此挽狂澜。高阁何时建,长河落日残。欲张文阵起,藉手望词坛。”  双河堰地理位置独特,不仅是三北一带的内河水上交通中枢,同时也是慈溪余姚两县百姓用于运输、排涝、节流、灌溉的重要水利工程,宋代以来,备受关注。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宋开庆元年五月,郡大使丞相委托赵若垟填双河闸为实地,并出资一千贯在双河堰旁立屋两间。明正德十一年,因慈余两县乡民在双河堰发生水利纠纷,余姚上林乡里人诉至朝廷御史台,巡按御史成英、刘廷簠檄文责成台郡守顾守璘、杭郡同知丁仪前往治理,复置双河闸,使慈余两县的水利纠纷得以平息。清雍正年间,于双河堰北部设“双河木闸”(亦称镇龙桥闸),经管杜白二湖放水时闭闸。清光绪三十二年,旅日爱国华侨吴锦堂出资重修双河堰,在堰北部两端驳石坎242米。石坎采用条石错缝平砌,上铺石板,以作纤道,使双河堰这一水利枢纽的功能日臻完善。解放后,为便于船只过往,双河闸被改为车坝和船闸。  双河堰是慈溪22处堰坝中时代最早、保存基本完好的一处古水利工程,对于研究慈溪、余姚两地的古代水利史有着重要价值,2003年12月被慈溪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晋升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为慈溪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白洋湖畔的金仙寺内。   1942年8月,根据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和中共中央华中局关于开展灰色隐蔽斗争的指示,第三战区淞沪游击队三北游击司令部在金仙寺成立,何克希任司令,连柏生任副司令,谭启龙任政治委员,刘亨云任参谋长,张文碧任政治部主任。司令部成立后,立即将部队统一整编为三、四、五支队,简称“三五支队”。   9月1日,司令部在金仙寺举办浙东第一期教导队,学员达70余人,由蓝碧轩任队长,张浪任指导员。9月22日,中共浙东区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领导在金仙寺召开会议,作出了“坚持三北,开辟四明”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司令部领导下,1942年11月12日,三北根据地经受了浙东第一次反顽自卫战争的考验。三北游击队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地方党组织的密切配合,把制造摩擦、破坏抗日、妄图把人民抗日力量消灭于“立足未稳之际”的国民党忠义救国军2000余人逐出三北,削弱了顽敌在三北的军事力量,为抗日游击区的进一步扩大打开了新的局面。   1943年8月,中共浙东区委与三北游击司令部进驻余姚横坎头村和梁弄镇,逐步形成了以四明山为基地,梁弄为军事指挥中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   据史书记载,金仙寺初建于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原名精进庵。唐肃宗乾元年间(758-760年),福林智度禅师驻于此进行扩建,改名“福林庵”。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因福林庵与万仙翁祠前后相列,皇帝敕赐庵额为“金仙寺”。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僧兴宏、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僧本仁和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僧圆微先后三次扩建。道光十五年(1835年)毁于火,僧道法重建。同治元年(1862年)毁于兵燹,十二年(1873年)僧古香重建。光绪十七年(1891年)炳瑞法师任住持,募资扩建。   解放后,寺院因年久失修而拆除,仅保留当年司令部成立后办公用的7间藏经楼。1989年寺院开始大规模修复,至今已建成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玉佛殿、地藏殿、葛仙翁殿及东西厢房等殿堂楼阁,雕塑全堂佛像,并再现了望湖楼、望海亭和七塔等胜迹。2003年12月慈溪市人民政府将司令部成立旧址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达蓬桥

达蓬桥为慈溪文物保护单位。  达蓬桥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梁式石桥,位于慈溪市三北镇达蓬村,东西横跨门前河。该桥整体采用条石构筑,三板二栏,两边各六级踏阶,全长6米,面宽3米,结构坚固,形态朴实。桥栏左右各设两个方形望柱,外侧刻“达蓬桥”三个大字,落款刻“宣统元年八月重修”、“宣统己酉桂月榖旦重修”小字。桥门柱有铺首含环,南联刻:“中流窖水三千丈,上达蓬山几万重”;北联刻:“受书谊访留侯迹,题柱愧无司马才”。南联以自然景观为题,生动地描述了达蓬桥周围的山水风光;北联用历史人物引导,表达了作者受书撰联时的思想情感。可谓字如珠玑,妙趣联璧。据1983年文物普查座谈采访得知,桥联出自“三北第一才子”洪允祥之手。   达蓬桥始建何时,志书无载。据孙氏老人所传,由“孙家太婆”建造。1982年文物普查时,孙氏祠堂内发现一方与建祠同期的清乾隆四十九年“燕翼堂女祠碑”,孙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与《镇海县志》记载相符,说明达蓬桥建造与明代横河孙家境曾培养“三尚书一御史”的孙陞之妻杨文丽关系不大,“孙家太婆”当另有其人。也有学者认为,桥联刻“受书谊访留侯迹”,以留侯张良推理“子房张良与君房徐福是墨家八代弟子外放灵子,这些外放灵子除子房张良外,余皆为东渡远航的主角”,并进一步推断“为纪念达蓬山徐福到达蓬莱,便取名达蓬桥”。据调查,达蓬、窖湖一带留有侯庙不少,如汉桓侯张飞庙、汉刚侯黄忠庙等,唯独不见张良庙。因为诗作题联中借古喻今的现象不足为鲜,此联也就不能确定桥是否与张良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达蓬桥清代位于镇海西绪乡“四都一图”境内,阅民国《镇海县志》,西绪境内有记载的桥梁多达八十余座,却始终找不到达蓬桥,原因何在?莫非此桥当初简陋,名声不显,志书遗漏?或许此桥另有其名,重修时改称达蓬?惜证据不足,不能妄下断论。但是,达蓬桥与滔滔窖湖水接邻,以巍巍达蓬山得名,景色怡人,桥门柱又有近现代名家洪允祥撰联,寓意深刻,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已成为达蓬山景区的重要点缀。特别是在这个风景名胜区内,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的传统石桥已经极为罕见,所以保护达蓬桥就显得尤为必要。2003年12月,慈溪市人民政府将达蓬桥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旁立标志碑供人观瞻。

慈溪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宗汉街道 马宗汉故居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达蓬山旅游度假区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五磊寺 徐福东渡遗址 金仙禅寺 五磊山景区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锦堂学校旧址 虞世南故里遗址 达蓬山摩崖石刻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 双河堰
坎墩街道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达蓬山旅游度假区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五磊寺 徐福东渡遗址 金仙禅寺 五磊山景区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锦堂学校旧址 虞世南故里遗址 达蓬山摩崖石刻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 双河堰 达蓬桥
浒山街道 路甬祥旧宅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达蓬山旅游度假区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五磊寺 徐福东渡遗址 金仙禅寺 五磊山景区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锦堂学校旧址 虞世南故里遗址 达蓬山摩崖石刻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 双河堰
白沙路街道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达蓬山旅游度假区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五磊寺 徐福东渡遗址 金仙禅寺 五磊山景区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锦堂学校旧址 虞世南故里遗址 达蓬山摩崖石刻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 双河堰 达蓬桥
古塘街道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达蓬山旅游度假区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五磊寺 徐福东渡遗址 金仙禅寺 五磊山景区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锦堂学校旧址 虞世南故里遗址 达蓬山摩崖石刻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 双河堰 达蓬桥
掌起镇 掌起文昌阁 陈家车子屋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达蓬山旅游度假区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五磊寺 徐福东渡遗址 金仙禅寺 五磊山景区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锦堂学校旧址 虞世南故里遗址 达蓬山摩崖石刻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
观海卫镇 锦堂学校旧址 虞世南故里遗址 吴锦堂墓 石公馆 吴锦堂故居 袁韶墓 观海卫城 鸣鹤古建筑群 白洋湖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达蓬山旅游度假区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五磊寺 徐福东渡遗址
附海镇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达蓬山旅游度假区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五磊寺 徐福东渡遗址 金仙禅寺 五磊山景区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锦堂学校旧址 虞世南故里遗址 达蓬山摩崖石刻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 双河堰 达蓬桥
桥头镇 桥头镇走马楼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达蓬山旅游度假区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五磊寺 徐福东渡遗址 金仙禅寺 五磊山景区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锦堂学校旧址 虞世南故里遗址 达蓬山摩崖石刻 双河堰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
匡堰镇 桑家大厅 寺龙口窑址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达蓬山旅游度假区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五磊寺 徐福东渡遗址 金仙禅寺 五磊山景区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锦堂学校旧址 虞世南故里遗址 达蓬山摩崖石刻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
逍林镇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达蓬山旅游度假区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五磊寺 徐福东渡遗址 金仙禅寺 五磊山景区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锦堂学校旧址 虞世南故里遗址 达蓬山摩崖石刻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 双河堰 达蓬桥
新浦镇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达蓬山旅游度假区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五磊寺 徐福东渡遗址 金仙禅寺 五磊山景区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锦堂学校旧址 虞世南故里遗址 达蓬山摩崖石刻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 双河堰 达蓬桥
胜山镇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达蓬山旅游度假区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五磊寺 徐福东渡遗址 金仙禅寺 五磊山景区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锦堂学校旧址 虞世南故里遗址 达蓬山摩崖石刻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 双河堰 达蓬桥
横河镇 孙家境祠堂 永淦古玩城 大山茶园 横河七星桥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达蓬山旅游度假区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五磊寺 徐福东渡遗址 金仙禅寺 五磊山景区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锦堂学校旧址 虞世南故里遗址
崇寿镇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达蓬山旅游度假区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五磊寺 徐福东渡遗址 金仙禅寺 五磊山景区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锦堂学校旧址 虞世南故里遗址 达蓬山摩崖石刻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 双河堰 达蓬桥
庵东镇 雨轩庄园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达蓬山旅游度假区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五磊寺 徐福东渡遗址 金仙禅寺 五磊山景区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锦堂学校旧址 虞世南故里遗址 达蓬山摩崖石刻 双河堰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
长河镇 杨贤江故居 杨贤江纪念馆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达蓬山旅游度假区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五磊寺 徐福东渡遗址 金仙禅寺 五磊山景区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锦堂学校旧址 虞世南故里遗址 达蓬山摩崖石刻 双河堰
周巷镇 吴耕民旧居 吴耕民纪念馆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达蓬山旅游度假区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五磊寺 徐福东渡遗址 金仙禅寺 五磊山景区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锦堂学校旧址 虞世南故里遗址 达蓬山摩崖石刻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
龙山镇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龙山所城 下梅林庙 宁波大桥生态农庄 达蓬山旅游度假区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五磊寺 徐福东渡遗址 金仙禅寺 五磊山景区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锦堂学校旧址 虞世南故里遗址 达蓬山摩崖石刻 双河堰

慈溪市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