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温州 >> 平阳县

平阳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南雁荡山

南雁荡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南雁荡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分东西洞、顺溪、畴溪、石城、东屿五大景区,因山顶有荡,秋雁栖之而得名,境内峰峦蟠迥,溪壑交错,岩洞密布,怒瀑飞奔,“儒、释、道”三教荟萃,文物胜迹众多,民俗风情独特。  景区山岳由浙闽边界的洞宫山山脉延伸而来,多在海拔500米以上,迂折蟠回,北部以明王峰为主峰,海拔1077米。九溪汇流,中贯溪滩,山水相映。分东西洞、顺溪、东屿、畴溪和石城5个景区,有67峰、24洞、13潭、8瀑、9石之胜。陈志岁《载敬堂集·〈南雁荡山古今诗抄〉编后记》:“南雁荡山景区擅峰、岩、洞、瀑、溪、堑之胜,附以地毛,副之匠筑,噍类活动其间,自然状貌独具,人文形迹殊呈。初本濒海,南湖、水头、鹤溪为其宏隈,日渐年往(原字左旁有0水),水缩陆胀,云峦渐深。此其大较。其地居民具浙闽风情,汉畲混处。”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7.9C。  历史沿革    南雁开发始于唐代中期,盛于五代、两宋。唐宗室李皋任温州长史时,曾作《游南雁荡山》诗。《方胜览》载:五代时高僧愿齐“闻平阳明王峰顶有雁荡,天晴则钟梵相闻”,遂“杖锡寻访,结茅其间”。吴越王钱氏“因建普照道场,尽以平阳一乡之赋赡之。”北宋时建会文阁,后称会文书院,南宋理学家朱熹曾来此讲学,一时人文荟萃。《载敬堂集》载文:“南雁荡山‘经典景区’东西硐入山路口有‘水门’——碧溪渡,绿水沄沄,苍山四合,历史上留下很多美丽动人的有关自然人文的故事。”诗人陈志岁《偕周云帆-丹等返渡碧溪》云:“出山古道踏新晴,津岸共听回雁声。稳坐竹排梭样过,晚霞烧烧半溪明。”(原注:周云帆时为平阳县文明办副主任,-丹时为南雁镇副镇长。烧烧〔音绍绍〕,霞彩弥铺泛亮貌。)据史料记载,南雁荡山人文景观仅就古建筑而言,就有13古刹、18庵、12院、3亭8堂、2洞2楼、1庙1坛。儒、释、逍三教遗址四布,历代摩崖石刻碑记林立。而闻名的顺溪古居,畲乡的独特民俗,则更富地方特色。 南雁荡山  人云“北雁好峰,南雁好洞”,所谓好洞,仅以东西洞景区而言。其实从全景区总体分析,南雁溪流纵横,滩潭四布是构成山明水秀的根本原因。故就自然景观而言,溪滩、幽洞、奇峰、石堑、银瀑、景岩可称为“南雁六胜”,就人文景观而言,这里的儒教、佛教、道教汇集在东西洞一个景区里,可你“三教荟萃”。因此,“三教九溪”是南雁荡山风景名胜特色的主要概括。 南雁荡山  南雁荡山“景区题咏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民国及共和国(当代)时有所作。”(陈志岁《〈南雁荡山古今诗抄〉编后记》)南雁荡山文献收集,有《南雁荡山诗选》、《南雁荡山览胜》、《南雁荡山顺溪诗词选》等,由出版社出版的诗集首见于《南雁荡山古今诗抄》(诗联文化出版社,2005年6月)。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抗战全面爆发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为了培养抗日救亡青年干部,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于1938年1月15日借用原山门畴溪小学校舍,创办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简称“抗日干校”)。该校对外称“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救亡干部训练班”。粟裕任校长,黄先河任副校长,黄耕夫任教导主任,邓扫空任总务主任。学员主要来自温州各地进步知识青年及少数工人、教师等,以及来自丽水、台州、宁波、绍兴和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共计100多名。学校开设哲学、政治经济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游击战术等4门课程。粟裕亲自讲授游击战术,刘英也时常到该校作形势与任务的报告。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在山门期间也到过干校向学员作形势与任务的重要报告。3月15日,抗日干校提前结业。部分学员组成随军服务团,随粟裕北上抗日;部分学员组成新四军流动宣传队,深入闽浙边各地宣传抗战;多数学员则被分配到浙南各地和全省其它地方开展斗争。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这些学员南征北战,大多数成为党政军及各条战线的骨干。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位于今平阳县山门镇小学西侧。校舍原址呈U形,东西两边各有1幢6间2层木楼和1间厢房,称为东楼、西楼。楼下为教室,楼上为教员和学员寝室。北边的耶稣教堂作为大礼堂。现仅存西楼,占地面积210平方米。校园里有一片桂花林,为刘英、粟裕当年种植。1985年,西楼经整修辟为抗日干校纪念室。纪念室门口上方,悬挂着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手书的“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匾额。1984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抗日干校校长粟裕在京病逝。5月,遵其遗愿,当地政府将他的部分骨灰敬撒在抗日干校旧址的桂花林中。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温州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旧址群21处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7年9月、10月,刘英率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挺进师部队先后两次进驻平阳县凤翱乡凤林村(今属凤卧镇)。刘英住在该村满垟六份内大屋郑志西家中。10月中旬,粟裕率部经山门水漫到达凤林,与刘英住在一起。   刘英住在大屋南厢下首1间,粟裕住在南厢上首1间,中间厅堂为两人共用会客室。1937年10月,红军挺进师全部集中后,在六份内大屋召开关于部队改编的全体指战员大会,宣布部队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会上,粟裕、刘英分别作了讲话。他们在讲话中阐述了国共合作和改变番号的意义,号召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党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保持和发扬红军的优良传统,服从命令,加紧训练,随时准备开赴前线杀敌。11月,省委在六份内大屋召开了第十二次扩大会议。会上,刘英代表省委作三年游击战争最后8个月的斗争总结,并布置了抗日救亡运动等工作。粟裕作了关于抗日战争形势的报告。六份内大屋房主郑志西老人思想进步,坚决支持革命活动,在当地很有威望。省委进驻后,恰逢他七十寿庆。刘英特地书写了一幅“四世同堂,极尽天伦之乐;年届古稀,爱国犹不落后”的寿联,并设计一块上 书“礼隆杖国”四个大字的寿匾,以县长徐用的名义送给他。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位于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六份内大屋郑志西家,坐西朝东,前有凤林溪,后靠赤砂山,四周山岭连亘,林木森然。大屋建于上个世纪初,为木质平房,共20间,面积500多平方米。该屋建筑格局俗称“四面交井”,房屋前后及两厢相连,当中留有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天井。大屋后厅旁边有一水井,水源充裕。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属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游击队畲乡后方医院旧址

游击队畲乡后方医院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47年冬,中共平阳县委决定在平西区创办一所游击队后方医院。平西区委经过讨论,把医院办在怀溪乡的小岭和樟树坦2个山村。怀溪山高林密洞多,便于隐蔽。穹岭、小岭和遥岭通向珊溪、双桂、周山下等山区,连接青景丽游击区,接应和撤退都很方便。而且,小岭村和樟树坦村是畲民聚居地,群众受尽国民党的压迫剥削,亲近共产党和游击队,他们使用畲族语言,较易蒙骗敌人。后方医院常设的一个点是樟树坦村徐焕敬家1幢2层5间木结构楼房。   医院开办时,设备仅有一只从敌人那里缴来的急救箱。包扎用的纱布和消毒用的酒精等,都是地下交通员穿过敌人-线,翻山越岭到水头、山门等集镇采购来的;手术器械用匕首甚至家用剪刀代替;药物以当地中草药为主,采用群众提供的民间秘方配合治疗。医生是当地人池方水,助手是当地的雷朝福、白秀英等。一有伤病员,群众就不顾自己安危,将伤病员送进医院。大妈、大嫂们为伤病员安排床铺,烧水、洗伤口、洗刷血衣,协助医务人员救治、护理。遇到伤病员较多时,人们就主动腾出自己的房间、棉被作临时病床。年轻人以割草砍柴为掩护,日夜轮流在屋前屋后站岗放哨,以保证伤员安全。为了伤病员早日康复,重返前线,畲乡群众经常拿出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野味,送给伤病员补充营养。群众的热心护理,深深感动了在畲乡医院养伤治病的游击队战士。他们伤病稍好转后,就抢着为群众做事,教孩子们学文化,教大家学唱革命歌曲。偏僻的畲乡,充满了军民鱼水之情。   游击队畲乡后方医院旧址,位于今平阳县怀溪乡南山垟村,距平阳县城50多公里。樟树坦村徐焕敬家1幢2层5间木结构楼房,该房屋坐北朝南,前有小溪,后有小路通往穹岭、小岭和遥岭。原址年久失修,在1994年17号台风中坍塌。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

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为中共党员,参加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自1935年起率红军挺进师进入平阳作战,1936年率挺进师在平瑞边葛藤湖、包垟与浙南红军游击队胜利会师。1937年10月,率挺进师在平阳凤林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任司令员。1938年1月,在平阳山门创办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简称“抗日干校”)。同年3月,率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原红军挺进师)从平阳出发,奔赴皖南抗日前线。此后历任新四军一师师长、苏浙军区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等职。1954年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80年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在浙南三年游击战争中,粟裕将军与平阳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他曾说,浙南平阳是他的第二故乡。他深情地眷恋着当年战斗过的平阳大地,遗嘱身后把部分骨灰撒到他在平阳战斗过的地方,永远和平阳人民在一起。1984年2月5日,一代名将粟裕在北京逝世。遵其遗愿,其部分骨灰放撒在他当年战斗和工作过的平阳土地上。   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山门小学。平阳县人民政府在抗日干校旧址的桂花林中,建立了1座高1.8米、宽0.8米的纪念碑,碑上镌刻着“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于此”12个大字。2000年,将军当年战友、抗日干校副校长黄先河在杭州去世,其部分骨灰撒在将军骨灰敬撒纪念碑旁的桂树之下。   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属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9年7月21日至30日,中共浙江省委在浙南平阳凤卧乡(现凤卧镇)召开全省第一次-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省委机关和浙南、处属、台州、宁绍、金衢、浙西等地代表26人,代表全省近2万名党员。刘英代表省委作了政治报告和过去两年来浙江工作的书面总结。大会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和周恩来视察浙江的指示精神,通过了《关于目前抗战形势与浙江党的任务的决议》等一系列文件,选举产生了新的浙江省委,刘英任省委书记;选出了刘英等12人为浙江出席党的七大代表。浙南特委、平阳县委机关一些干部,当地各党支部书记、委员列席了闭幕式。这次大会是民主革命时期浙江党组织召开的唯一一次全省-表大会,在浙江党的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地位。会议分别在凤卧的冠尖和马头岗两地举行,会议开幕式、闭幕式和作政治报告、第一次大会发言在冠尖举行,小组会、第二次大会发言及选举在马头岗进行。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位于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冠尖和马头岗村。冠尖山和马头岗两峰对峙,群山环抱,地势险要。冠尖在东边半山腰,马头岗在西山边顶部,中隔凤林溪,两地间距约3.5公里。其中,冠尖会址是郑永暖家一幢5间2层木结构楼房(俗称新楼),坐北朝南;马头岗会址是翁吉忠家一幢9间木结构平房。西间曾作为刘英办公室与宿舍,东首0顶上有一小门,可通后山。屋前涧深岭陡,屋后古松参天,不远处还有一个秘密山洞,可容纳多人。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西湾风景区

  西湾风景区  西湾风景区位于平阳县的东南部,东临东海,南涉鳌江口,西靠墨城,北迎飞云江,总面积17平方公里。景区的特色是湾多、滩广、洞幽、礁岩密布,其层次纹理清晰,色彩丰富,造型奇特。这些海蚀、礁岩、滩涂风光加上海滨的飞流瀑布、渔村的风俗民情、古戏、明代烽火台及民间的神话传说,使西湾成为一个以海蚀、礁岩、滩涂风光为主体的尚待开发的海滨海岩型风景区。  景区从南至北可分为杨屿山、二沙、西岙口、西湾、跳头五大景区。  杨屿山景区以杨屿山为中心,扬屿山是鳌江口的一个面积为0.28平方公里的岛屿,岛中心距陆地边沿0.95公里,岛的四周岸边多陡岩和立石,并有奇特的海蚀浪滩,洞穴密布。远眺烽火、巨鳌负山奇观、双龙洞、神龟洞、观音洞都是本景区的重要景点。  二沙景区是西湾风景区的特色景区,重重叠叠的海蚀崖是摄影工作者和美术工作者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小壁画、石长廊、听潮洞、金字峰等都是此景区景点。  西岙仓景区地处西湾风景区的中间地带,这片景区洞穴分布多,石壁、沙滩四布,湾岙一个接一个。梦音洞、万象画壁、天都石柱、猫头鹰岩是景区的主要景点。  西湾景区的苍岩壁画,礁岩、石盘景为主。小洋山、横舟、龙潭、极目朝光点、黄家大刀是此景区的特色。  跳头景区是由渔村、陡壁、沙滩、娘娘庙、三高堂、烽火台形成的综合景区。此景区的重点有百步金沙、烽火营寨、莫干湾、姐妹洞、丹心岩。(风景区共有洞穴100多个,大小沙滩14个,岛屿6座,烽火台12座,四大奇观,众多神话传说。)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平阳县系革命老根据地,具有悠久的革命历史。1926年冬至1927年春,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员王国桢、张培农会同叶廷鹏、林珍、吴信直等人,以江南(今苍南县)为中心开展农民运动;1928年2月,成立中共平阳县委。1930年5月,农民赤卫队配合红十三军攻打平阳县城。1935年9月,红军挺进师进入浙南后,首先开辟了瑞平泰根据地。抗战爆发后,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红军挺进师移驻平阳,并于次年春,在山门举办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1939年5月,中共浙江省临时省委在玉青岩成立;7月,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冠尖和马头岗召开。在各个历史时期,平阳牺牲的烈士共有1000多位。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县城坡南凤山南麓,始建于1959年,1961年竣工正式开馆,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纪念馆依凤山而建,坐东朝西,主体建筑为展览大厅,另辟有鱼池、花圃和草坪,整个建筑呈台阶式和园林式布局,馆舍四周用围墙封闭。展览大厅为一层平房,占地面积240平方米,属古典宫院式建筑,前有吊唁平台,外有回廊。大厅中堂有一以黑色花岗岩为底的大幅屏风,上方镌刻毛泽东手书“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镏金大字,屏风背面是平阳县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大厅墙壁悬挂有民主革命时期牺牲的68位烈士画像及生平介绍。大厅还展出了85件当年的武器、生活用品等实物,陈列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数位烈士的照片和生平事迹等。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是平阳县文物保护单位、温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8年2月,中共中央长江局和东南分局就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编入新四军及党在浙江的工作安排,统一了意见,由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专程去浙南向刘英、粟裕传达。28日,曾山在前来汇报工作的中共浙南特委书记龙跃和挺进师干部余龙贵陪同下,离开南昌(时为新四军军部驻地)前往平阳。曾山一行三人于3月上旬到达平阳县城,从县城步行到鳌江镇,与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驻温办事处主任吴毓等会合。然后,曾山和吴毓、龙跃、余龙贵等一行,候潮水坐木船溯鳌江而上,抵达平阳水头,与奉命在水头街迎候的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会合。次日上午,曾山等人在郑海啸陪同下,从水头街步行至山门。刘英、粟裕率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指战员和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教员、学员,排列在山门街两旁欢迎。随后,刘英、粟裕陪同曾山来到龙井庵。红军指战员和抗日干校学员当天聚餐欢迎曾山。然后,刘英、粟裕陪同曾山到了大屯村临时省委机关驻地。曾山与刘英一起住在大屯村东南面郑永盛住宅的一个房间里。曾山住前面半间,刘英住后面半间。在刘英的住所兼办公室里,曾山向临时省委传达了中共中央和东南分局的指示,介绍了各地抗日救亡斗争情况,并详细听取了刘英、粟裕的工作汇报,一起研究了部队进一步整编等问题。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位于平阳山门镇大屯村郑永盛家。该住宅系七间木结构平房,建筑面积约12平方米。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属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叶廷鹏(1889-1941),又名陈志心,平阳县练川乡(今属郑楼镇)迎学垟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于1927年6月17日、1928年6月27日、1930年5月24日,先后3次组织农盐民赤卫队和配合红十三军攻打平阳城。1936年5月,在凤卧后堡村成立中共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被推选为书记。9月,中共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又改为中共浙南委员会,任书记。后与刘英、粟裕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瑞安交界的葛藤湖会师,设法为红军挺进师与中共中央驻上海办事处(特科)接上关系,帮助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党中央恢复了联系。1937年3月,主动将中共浙南委员会及浙南红军游击队归属于临时省委、省军区领导,任中共浙南特委委员兼农运部长。1941年11月5日,遭国民党顽固派逮捕,11日,英勇就义。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位于平阳县郑楼镇林步桥村,建于1997年4月。纪念室系1幢5间2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由展厅、门台和水泥道坦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838平方米,建筑面积336平方米。展厅正中矗立着叶廷鹏的胸像雕塑,四周墙壁陈列着叶廷鹏的生平事迹、史料和刘英、粟裕、朱程、王国桢、张培农、游馥等16位革命先辈的画像、生平简介。原中共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委党史委员会主任邢子陶题写“浙南农民革命老大哥叶廷鹏同志”匾额,原浙江省委-部长黄先河、原天津市高级法院院长陈阜等分别为纪念室题词。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是温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6年7月下旬,粟裕率领挺进师主力从庆元来到瑞安西区(今属文成县)。中共浙南委员会委员黄先河等从包垟赶至公阳村找到粟裕,并随军在泰顺、福鼎边界山区找到了刘英,向其汇报了浙南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情况。9月,粟裕率领200多名挺进师战士,离开福鼎、泰顺边界山区向平阳进发。挺进师到达山门时,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一部与陈铁君率领的活动于瑞平边浙南红军游击队在平阳、瑞安交界的葛藤湖会师。当日,两支队伍移师包垟,进驻包垟宫。随后,中共浙南委员会书记叶廷鹏、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赶赴包垟与粟裕会晤,汇报了浙南和平阳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主动提出接受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领导,使浙南游击根据地扩展到平阳北港和飞云江中游南北两岸。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位于平阳县龙尾乡包垟村,处于瑞安龙湖、文成公阳与平阳龙尾的交界处,与瑞安葛藤湖毗邻,是平阳县西北部龙尾乡的一个小山村。全村地域都在包垟山上,海拔约600米。包垟村的包垟宫是当年会师的重要活动场所,包垟宫原为3间木结构平房,坐北朝南,前有一崎岖小路通往葛藤湖,四周峰峦迭起,草木丛生。该宫建于上个世纪前期,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当地村民于1999年在原址旁建了一座由大厅、戏台、横轩及当中1个小天井组成的新包垟宫。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在平阳会师地属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1930年5月,红十三军攻打平阳县城失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平阳城乡处于-之中。为了坚持革命,是年秋,进步青年陈阜根据叶廷鹏等人的建议,接办麻步鳌峰小学并任校长。自此,该校成为平阳地下党活动的重要基地。   接办鳌峰小学后,陈阜聘请吴毓、梅康、朱程、黄先河、王运鼎、陈维香(女)等一批进步青年为教师。叶廷鹏化名老金,以学校伙夫身份领导革命活动。他们白天上课,晚上则通过办农民夜校、店员夜校、妇女识字班等方式,宣传革命,发动群众,在平阳南港、北港和宜山一带组织农会。但鳌峰小学的革命活动遭到了当地反动势力的极力反对。1931年6月,反动绅士策动地痞流氓和一些不明-的群众冲击学校,鳌峰小学被迫停办。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位于平阳县麻步镇新桥村麻步镇中学内。该遗址始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有前后殿、厢房与戏台,原面积500多平方米。现残存后殿5间。1991年6月,鳌峰小学原址改建为麻步镇中学。平阳县人民政府在原址邻近处,按鳌峰小学原貌兴建了革命纪念室。纪念室占地770平方米,室内陈列有鳌峰小学革命示意图,叶廷鹏、吴毓等先烈遗照,朱德、-给曾在鳌峰小学任教的朱程的亲笔信复印件,陈阜、黄先河等革命先辈的回忆录等。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是平阳县文物保护单位、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穹岭头战斗遗址

穹岭头战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48年7月21日,中共平阳县委机关和浙南游击纵队第十区队指战员,在县委书记郑海啸率领下,从山门大岙村转移至穹岭头附近的峰岗与由刘正发率领的青景丽县委机关、浙南第二县队在穹岭会合。21日上午,平阳县委得到消息,国民党浙保二团三营七连100多人从文成方向向穹岭头行进。当时,第二县队与第十区队两部加上当地民兵,虽武器装备较差,但战斗人员数量超过国民党军。平阳县委与青景丽商定,第十区队与第二县队协同作战,诱敌上岭,从中切断后予以消灭。按预定计划,由郑海啸、刘正发共同指挥,第十区队第二小分队在岭头设伏,迎头痛击国民党军;第二县队坚守沟边山岗,阻击国民党军向文成五十四都方向逃跑。   下午2时,第二县队首先进入沟边山岗阵地。但国民党军提前到来,很快就与第二县队发生了激烈战斗。原定在穹岭头阵地设伏待敌的第十区队第二小分队果断改变战斗计划,迅速沿山坡隐蔽接近国民党军阵地,猛然插入其后背。国民党军受到前后夹攻,当即溃不成军,纷纷举手投降。部分残敌向文成五十四都方向逃跑,也被追歼。此战毙敌17人,伤敌连长以下23人。缴获轻机枪2挺,长短枪50多支。国民党军受此打击后,其小股武装从此不敢随意进入游击区。   穹岭头战斗遗址,位于平阳县怀溪乡穹岭头,与文成县五十四都交界处。这里山高岭长,丛林密布,地势险要。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为平阳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8年,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进驻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西南侧的龙井禅寺。粟裕负责省军区全面工作,张文碧负责政治工作,王守知负责管理电台。部队下辖3个中队和1支教导队,分别驻扎在山门街、凤林、马头岗和大屯等地。粟裕办公室(兼寝室)在禅寺东首横厢0上。当年,为给抗日救亡干部学校讲课,粟裕经常在此挑灯备课。《粟裕军事文集》中的开篇,即他当年向干校学员和教导队授课的主要教材——《游击战术讲授大纲》就是在龙井禅寺拟稿成文的。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西南侧的小山坳,现为龙井禅寺。禅寺门口挂着当年临时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文碧将军题写的“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标牌。   龙井禅寺原名龙井庵,坐北朝南,面对畴溪,遥望南雁群峰。周围竹林茂密,环境幽静。是南雁荡山千年古刹十八庵之一。禅寺正殿系穿斗抬梁式木结构,东西两首横厢有小0,进门是块长方形天井,总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禅寺内外各有一口泉井,水质甘美清洌,旧称龙井。自红军挺进师进驻山门饮用龙井水后,群众颂该井为“红军井”。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是平阳县文物保护单位,属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平阳县农民协会旧址

平阳县农民协会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影响下,平阳革命形势全面高涨。1927年1月中旬,全县各地农民代表70多人汇集县城,在雾垟下村(今昆阳镇城南阳岙村)五雷宫(即养初小学旧址)召开平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平阳县农民协会。大会选举产生了协会执行委员会,张培农任协会会长。协会成立后,领导广大农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等斗争。   从1926年到1930年,雾垟下村一直担负着小南片的方岩下、雾垟、塘川、大岙底和万全、宋桥、迎学垟等地的革命联络任务。“四一二”-政变后,中共党员张培农、叶廷鹏、吴信直等人以雾垟下村为基地,继续领导各地农民运动。1930年2月,陈阜、吴毓、梅康等进步青年与张培农等地下党员,一起到雾垟下村,以养初小学教员身份作掩护,白天教书,夜间举办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开展地下革命活动。   平阳县农民协会旧址,位于平阳县昆阳镇阳岙村五雷宫。1998年11月,当地政府兴建了雾垟下革命纪念室。原中共浙南委员会委员、天津市高级法院院长陈阜为纪念室题写了“星火燎原”4个大字,原南京军区副参谋长金冶将军题写了“雾垟下革命纪念室”匾额。室内陈列着曾在雾垟下从事过革命活动的5位烈士叶廷鹏、吴信直、张培农、游馥、吴毓和3位革命老前辈陈阜、梅康、陈为东从事革命活动的有关照片。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7年8月下旬,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国民党闽浙赣皖四省边区主任公署签订和平谈判协议,9月下旬,刘英率临时省委机关移驻凤林村。其中,临时省委机关驻在凤林村满垟郑志西的六份内大屋,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则驻在满垟郑学超家。由于省委在凤林一带开展了许许多多重要的活动,六份内大屋也就自然成了省委宣传发动群众、培训干部、领导全省抗日救亡工作的指挥所。   1937年10月,挺进师全部集中后,在六份内大屋召开关于部队改编的全体指战员大会,部队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粟裕任司令员,刘英任政委,陈铁君任副司令员,张文碧任政治部主任。11月,省委在六份内大屋召开第十二次扩大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和博古给刘英的亲笔信。刘英、粟裕在会上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位于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满垟。凤林村在凤卧镇中部,东北紧靠凤林山、冠尖山,南有内塘溪过境,溪两旁有大片水田,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半山村。村因后山形似凤凰,山下林木茂密,故名凤林。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属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信息来源: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平阳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昆阳镇 南雁荡山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 游击队畲乡后方医院旧址 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西湾风景区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穹岭头战斗遗址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平阳县农民协会旧址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
鳌江镇 南雁荡山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 游击队畲乡后方医院旧址 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西湾风景区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穹岭头战斗遗址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平阳县农民协会旧址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
水头镇 南雁荡山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 游击队畲乡后方医院旧址 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西湾风景区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穹岭头战斗遗址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平阳县农民协会旧址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
萧江镇 南雁荡山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 游击队畲乡后方医院旧址 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西湾风景区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穹岭头战斗遗址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平阳县农民协会旧址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
麻步镇 南雁荡山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 游击队畲乡后方医院旧址 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西湾风景区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穹岭头战斗遗址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平阳县农民协会旧址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
腾蛟镇 南雁荡山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 游击队畲乡后方医院旧址 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西湾风景区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穹岭头战斗遗址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平阳县农民协会旧址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
山门镇 南雁荡山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 游击队畲乡后方医院旧址 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西湾风景区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穹岭头战斗遗址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平阳县农民协会旧址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
顺溪镇 南雁荡山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 游击队畲乡后方医院旧址 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西湾风景区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穹岭头战斗遗址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平阳县农民协会旧址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
南雁镇 南雁荡山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 游击队畲乡后方医院旧址 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西湾风景区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穹岭头战斗遗址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平阳县农民协会旧址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
凤卧镇 南雁荡山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 游击队畲乡后方医院旧址 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西湾风景区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穹岭头战斗遗址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平阳县农民协会旧址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
南麂镇 南雁荡山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 游击队畲乡后方医院旧址 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西湾风景区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穹岭头战斗遗址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平阳县农民协会旧址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
万全镇 南雁荡山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 游击队畲乡后方医院旧址 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西湾风景区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穹岭头战斗遗址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平阳县农民协会旧址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
怀溪镇 南雁荡山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 游击队畲乡后方医院旧址 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西湾风景区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穹岭头战斗遗址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平阳县农民协会旧址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
海西镇 南雁荡山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 游击队畲乡后方医院旧址 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西湾风景区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穹岭头战斗遗址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平阳县农民协会旧址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
闹村乡 南雁荡山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 游击队畲乡后方医院旧址 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西湾风景区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穹岭头战斗遗址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平阳县农民协会旧址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
青街乡 南雁荡山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 游击队畲乡后方医院旧址 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西湾风景区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穹岭头战斗遗址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平阳县农民协会旧址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

平阳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