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济南 >> 历下区

历下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市中心,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由“一河(护城河)一湖(大明湖)三泉(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三大泉群)四园(趵突泉公园、环城公园、五龙潭公园、大明湖风景名胜区)”组成,是集独特的自然山水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于一体的精品旅游景区,总面积3.1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公园、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  景区拥有悠久的历史。趵突泉,古称“泺”,《春秋》记载,鲁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会齐侯于泺”,宋代曾巩取其跳跃奔突的特点,定名为趵突泉;护城河,始建于汉代,形成于元代,完全贯通于明代,《历城县志》记载“明洪武四年,护城河绕城一周,池阔五丈,水深三尺”,是一条连接泉湖、与泉城历史文明相伴而生的城市河流;大明湖,古称历水陂、莲子湖、西湖,北魏《水经注》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金代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之为大明湖。  景区以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为核心,泉流成河、再汇成湖,并与明府古城相依相生,泉、河、湖、城融为一体,集中展现了独特的泉水水域风光。泉城最负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三大泉群71处名泉齐聚景区,其数量之多、形态之美、水质之优、历史文化之厚、科普科研之价值,堪称世界之最;大明湖是由众泉汇集而成的天然湖泊,泉水由湖南岸流入,水满时从湖北岸始建于宋代的北水门流出,湖底由不透水的火成岩构成,恒雨不涨,久旱不涸,素有“众泉汇流,平吞济泺”之说,被誉为“泉城明珠”,“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的最好写照;由泉水汇流而成的护城河,宛若一条玉带环绕古城,又如一条项链串联景点,全长6.9公里的航道可谓“一河连百景”,沿护城河乘画舫前行,可一览黑虎啸月、趵突腾空、泺苑齐风、龙潭观鱼、月牙飞瀑、鹊华烟雨、汇波晚照、秋柳含烟、超然致远、曾堤萦水等310余处名胜景观,形成了一条资源独特、风景秀美、文化厚重、保存完整、全国独一无二的泉水游览景观带,让游客“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成为泉城特色标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区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底蕴深厚,泉河湖泊之外,还有人文景观、建筑小品二百余处,重要的人文建筑二十余处,有始建于元代的江北第一楼超然楼,始建于北魏、现为明代建筑的泺源堂、娥英祠、三圣殿(统称三大殿),还有万竹园、历下亭、白雪楼、沧园、尚志堂、秋柳园、遐园、枕湖楼以及观澜亭、鹊华桥、来鹤桥、望鹤亭、六角溪亭、枫溪扇面亭、得月亭、月下亭、天心水面亭、小沧浪亭等;历史遗迹十余处:泺上台、秦琼故宅遗址、北水门、汇波楼、明昌钟亭、古历亭旧址、潭西客夜碑等;名人故居五处:纪念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南丰祠,纪念南宋爱国英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稼轩祠、纪念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李清照纪念堂与易安旧居、纪念明代兵部尚书铁铉的铁公祠、纪念现代文豪老舍的“老舍与济南”陈列馆等;历史纪念建筑六处:五三亭、五三碑、济南惨案纪念堂、中共山东省政府机关旧址、国民党济南战役临时指挥部旧址、解放阁、济南北城墙旧址等;太湖名石五块:龟石(元代散曲家张养浩云庄别墅遗物,与龙、风、麟石同称四大灵石,为济南第一名石)以及待月峰、虬石、寿石、夔石。其中,泺源堂、历下亭、铁公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明湖、万竹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山东省领导机关旧址、“五三”纪念园、解放阁不仅是革命历史遗迹,还是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区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活动丰富,常年举办十余项大型传统文化活动,体现了泉城济南独有的民俗文化特色。  地址:济南市中心区域  营业时间:24小时  游览时间:大约8小时  价格:75元/人    信息来源: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信息来源: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济南龙洞山风景区

  龙洞,在济南近郊东南15公里处的龙洞山上。相传,唐尧时,有孽龙于此兴风作浪,造成水患,大禹治水,前来捉拿,孽龙钻山逃遁,至今留下深洞。故此山又称禹登山。这里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至宋代就成为游览胜地。清代著名学者孙星衍咏诗赞曰:“我游龙洞惊奇绝,画不成图口难说。”该景区包括龙洞山、佛峪、马蹄峪。  一、龙洞山  济南郊区姚家镇龙洞村南,峰峦叠嶂,山势峻拔,岩横出,统称为龙洞山,因山中有“龙洞”而得名。龙洞庄这里,山势奇绝,北有老君崖、凤凰台环拱如门,南有独秀峰、三秀峰突兀环列,形成峭壁围绕的山峪,名“龙洞峪”。峪口两侧为老君崖,崖下有老君井,传说太上老君曾于此炼丹。与老君崖相对,东侧为凤凰台,相传昔日为凤凰栖息之地。两山对峙,谷底清溪流淌,山清水秀。深谷之南,迎面巨峰危立,丛簇拥,白云缭绕,风光奇奥,称“白云峰”。由此向西,穿过一段峡谷,便到达龙洞峪腹地。这一带危峰壁立,陡峭如削,似神工鬼斧所为。其内,魏晋以来建有名刹。宋英宗治平四年(1076年),赐名“寿圣院”。殿内祀龙王、龙子、龙女、金龙等神像,香火盛极一时。天旱“祷雨必应”,故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又封此处龙神为“顺应侯”。金皇统年间,再晋封为“灵惠公”。如今寺院已倾圮,然而两株高龄的银杏树却枝繁叶茂。北宋元丰二年与元符三年(1100年)镌刻的石碑尚存,上面记载着该山龙神降雨的故事。  寺院旧址南侧高峰是鹫栖岩,岩巅矗立七级石塔,高12米,形如西安大雁塔,名报恩塔,建于宋政和六年(1116年)。塔身佛龛内,供奉着观音像,塔下舍利室中,置有林棣(今山东惠民)开元寺东大圣院僧人宗义的舍利,塔正面嵌建塔碑记。鹫栖岩北侧,独秀峰孤标雄拔,石壁上布满宋元以来拜谒龙神、游览胜迹的大字摩刻10余种。其中有宋代政治家范仲淹之子、齐州知州范纯仁元丰四年(1081年)的题刻。这些摩刻有的字高三尺,气势雄浑,神韵潇洒,堪为奇观。两峰中间,为一巨大平直的峭壁,像屏风,人称“锦屏岩”,岩上翠柏悬生,荆榆点洒,山花缀饰。壁间凿有“白云无尽”、“锦屏春晓”等巨字石刻,其中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济南名士柳文洙所题的“壁立千仞”,笔划可容一人。每至春日,山花灿烂如绣,被誉之“锦屏春晓”,旧时列为济南八景之一。  与锦屏岩对峙的西南侧峭壁间,即为著名的“龙洞”。洞口高2.7米,宽1.3米,两侧石壁刻有对联“真气森喷薄,神功接混茫”,为清朝同治年间济南知府龚易图所书。洞东西相通,长约百米。进得洞来,初为高敞穹隆石室,大可容数十人。壁间镌刻佛像三组,50余尊,其中三尊高4米,为东魏天平年间作品,法相端庄,风格古朴。其他多为隋代凿建。继而向里,洞身变狭,忽敛忽舒,曲折盘桓,深邃幽奥。洞内怪石横出,钟乳倒挂,石花丛生,水珠下滴,铿锵有韵。穿出洞口,豁然开朗,北侧石壁上镌宋元以来题记多方。与龙洞进口相隔不远处,也有一洞,悬于陡壁上,无路可通。  寿圣院西北方向,也为深涧,甚宽绰,内有金沙泉、白龙泉、黑龙泉。昔日水势很大,泉水汇为深潭,故又分别称为黄龙潭、白龙潭、黑龙潭。再向西为天梯,坡陡势险,须猫腰爬行。两侧峭壁如斧劈,甚狭,仰望,仅看蓝天一线。顺梯而上有一平台,翠柏笼荫,可于此小憩观景。三泉西南为藏龙涧,地势险峻,两侧山崖垂直对峙,山石,涧谷蜿蜒曲折,古木笼荫,幽奥阴森。  二、佛峪  佛峪景区,位于龙洞山景区东南侧,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林木葱郁,山花烂漫,清泉淙淙,古寺深藏,环境清幽深秀。沿着林荫小径,跨过涓涓小溪,行约1公里,进入空阔的圆形山谷,俗称“箩圈峪”,为佛峪景区最佳处。山溪北侧“南灵台山”半腰石崖上,有一座古老的寺院,名“般若寺”,据明成化年间碑文记载,寺院为隋文帝时创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寺院由墙院相围,形成一个幽静的院落。南侧路间,有座四柱三楼式木结构彩坊,额题“佛峪胜境”。过木坊沿石径进入山门,东侧为偏房,端坐在悬崖之下,西侧为长廊,危立于峭壁之上。长廊下临深涧清溪,凭栏南眺,可见峰峦绝壁,壁上丛生翠木野藤、山花芳草。廊北,石崖横空探出,状如披厦,崖下原有佛殿,时有岚烟薄雾缭绕。佛殿西侧石壁上,藓苔碧绿,石隙中清泉漱玉泄玑,缓缓滑动,滴落于白石小潭内,形成一泓碧水,名曰“露华泉”,又因水香如甘乳,故又名“乳肖泉”。  昔日寺内僧人即以此水烹茶为饮。近泉岩壁上,镌有“云殿泉厨”石刻。细流之上,悬崖飞坠,上镌佛像数尊,多为隋开皇七年(587年)至唐乾元二年(759年)的作品,还有唐开成二年(837年)寺内众僧与佛教信徒110人为纪念大德和尚所镌刻的《大唐金刚之会碑》,以及《石弥勒像赞》等石刻。崖壁上,还镌刻有明清时代的大字题刻“林壑尤美”、“岩阿仙境”、“别有洞天”、“舍灵馆真”等。幸悬崖险峻,难以攀登,这些佛像未遭厄运,至今仍完美无损,其题记也清晰可辨。寺院西侧,石壁千仞,上悬钟乳、石花、石幔,蔚为壮观。寺东侧,一峰危岩孤立。峰顶为平台,相传大禹治水,曾驻足于此,故称“禹王台”,俗称“钓鱼台”。台上有亭,四周山崖绿萦翠绕,名曰“环翠亭”,又名“听瀑亭”。南向对面浓荫下,“观音堂”明灭可见。置身于亭中,清风送爽,满目葱茏,令人心旷神怡。环翠亭东侧崖上,有一名泉,称“林汲泉”。其北侧60余米处,悬崖壁立,山泉之水从崖顶飞流直下,形成瀑布,有巨有细,喷珠飘练,跌落在崖前澄澈的清潭内,后漾溢而出,流淌在弯弯曲曲的峪谷中。若有山风吹来,林声、涛声交织一起,轰轰作响,犹如海啸。  三、马蹄峪  马蹄峪,在龙洞景区的东北部,地势平缓宽广,植物繁茂,种类众多,以“林茂境幽”为特色。区内有白云庵、幽林、白云洞等景点。峪内清泉涓涓,蓄水成池。池内碧波粼粼,水草青莹。昔日临池有庵,名曰“白云庵”,房舍错落,林木掩映。水池东侧,有大面积的密林,地形起伏,富于变化。密林深处,一山峰高耸云端,曰“白云山”,峰下陡崖处有白云洞,洞外崖下碧水一泓,为白云泉。幽洞、泉池,隐于密林之中。  四、泉池  龙洞风景区泉池,这里景色优美,泉源丰富,有金沙泉、白龙泉、黑龙泉、悬珠泉、一指泉、林汲泉、露华泉、壶嘴泉、金龙泉、老君井、凤凰池、白云泉等12处,无名泉10余处。其中林汲泉、金沙泉、白龙泉名列金代《名泉碑》。  露华泉  在佛峪般若寺遗址石壁处,其上有隋唐摩崖造像。泉从石壁上泄出,如同漱玉,称“露华泉”,泉旁石壁勒有篆书泉名。因泉水甘美如同乳香,也称“乳肖泉”。昔日,泉水流入僧厨佛殿,供寺内僧人饮用,人书“云殿泉厨”四字,镌刻在临近泉池的岩壁上。如今,泉流依然如故,石刻仍存。  壶嘴泉  在般若寺遗址西约200米箩圈崖下。水自直径约4厘米的石穴中流出,沿山峪漫流,久旱不竭。  金龙泉  在佛峪石桥北,溪谷东北侧。水自山脚石隙流出,汇入长方形水池中,质纯甘美,为景区饮用水源。泉旁岩石上 书“金龙泉”三字。南侧池壁上方留有溢水管,池水经此飞泻入河中。  金沙泉·白龙泉·黑龙泉  金沙泉,在龙洞西北侧藏龙涧内的崖壁间,金《名泉碑》和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白龙泉,在金沙泉北约30米,金《名泉碑》和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黑龙泉,在白龙泉北侧,泉旁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六月游人题字,明《七十二泉诗》著录,清道光《济南府志》有载。三泉相隔不远,又分别叫黄龙潭、白龙潭、黑龙潭。盛水季节,泉水相汇,顺山涧层层叠叠淌下。枯水季节,水流甚小,积为水洼。两侧为险壁,山清水秀。黑龙泉西北,为藏龙涧尽头,山体陡峭处,有天然石阶可攀,被称为“天梯”。登天梯,可远眺独秀峰、鹫栖岩、龙洞的雄姿,俯瞰涧底潺潺清泉。  悬珠泉  在龙洞洞口石壁上。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著录。水珠自石壁渗出,滑滚下落,故称“悬珠泉”。  一指泉  在龙洞圣寿院遗址西侧。民国初年《续修历城县志》著录,嗣后的《历城县乡土调查录》亦载。泉池呈方井形,深约5米,常年不涸。老君井(朗公井)位于老君崖下,井状,直径1米余,水从井壁中流出,泄入河中,从未干涸,为附近龙洞村的重要饮用水源。因水质甘美,相传道教祖师老君即取此水炼丹,故名“老君井”。明崇祯、清乾隆《历城县志》和道光《济南府志》有载,称为“朗公井”。井深莫测,竖降7米,继而折西70余米,可容人进入。曾有人潜水而下,发现井与岩洞相通,阴森可怖,未敢深探。  凤凰池  在马蹄峪内。池呈长方形,面积700多平方米。池中水草繁茂,岸边翠柳依依,周围青山环抱,葱茏苍郁。池水澄明如镜,山树倒影入池,景致清幽秀美。  白云泉  在龙洞马蹄峪尽头,白云山主峰东北向山梁西侧陡崖下。陡崖高约15米,下部凹进,呈石窟状,泉自窟穴中流出,汇为面积约1平方米的石砌小池,然后再淌入与小池相连,南北长20米,东西宽约6米,一面临崖,三面石砌的大池中。池内青藻飘动,水清碧透,久旱不竭。泉北侧为白云洞,又称白衣仙人洞。洞深10余米,宽四五米,相传有一白衣仙人曾在此居住,故名。此处山高峪深,林木丰茂,蔚然深秀。白云山峻拔葱郁,白云常常缭绕于山间,气象苍茫。白云泉东南二三十米处陡崖下,又有一泉。崖根亦呈石窟状,泉自窟壁顶滴滴嗒嗒落于自然池中,常年不竭。池中青草碧绿。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济南市历下区龙洞路

济南大明湖风景名胜区

济南大明湖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大明湖是一天然湖泊,最早见诸文字在1400多年前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隋唐时名"历水陂"、"莲子湖",宋时又称"西湖",金代又称"大明湖"。其水来源于珍珠、濯缨、芙蓉诸泉,有"众泉汇流"之说。"恒雨不涨,久旱不涸"是其一大优点,并具"蛇不见,蛙不鸣"的自然生态之谜。现今大明湖位于济南旧城区内,公园面积86公顷,湖面46公顷,水深平均2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风景特色的写照。湖上鸢飞鱼跃,画舫穿行,岸边繁花似锦,游人如织。湖畔有历下亭、铁公祠、南丰祠、汇波楼、北极庙和遐园等多处名胜古迹,其中历下亭、铁公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绘声绘色地道出了大明湖的佳绝之处。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  大明湖自然景色秀美,名胜古迹争辉。沿湖八百余株垂柳环绕,柔枝垂绿,婀娜点水。湖中现有四十余亩荷池,碧叶田田,白荷红莲,交相辉映,争奇斗艳,荷香飘溢,沁人心脾。  历下亭位于明湖水面诸岛中最大的湖心小岛上,因处历山之下而得名。它四面临水,绿柳环绕,它挺拔端庄,古朴典雅,红柱青瓦,八角重檐,朱梁画栋,是一座轩昂古雅的木结构建筑。历下亭年代久远,几多变迁。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著名诗人杜甫曾与北海太守李邕饮宴于历下亭,并写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诗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句被人广为传诵,历下亭也因此名扬天下。  北极阁坐落在大明湖北岸,又名北极庙、真武庙,是一座道教庙宇。北极阁建于元代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明代永乐年间重修。庙宇建在7米多高的石砌高台上,由前后殿、钟鼓楼、东西配房组成。正殿内供奉北方水神真武帝君像,像旁有龟蛇二将、四天君塑像,均栩栩如生,口目传神。正殿两侧壁上绘有关于真武-成仙的壁画,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后殿名启圣殿,供奉着真武父母的塑像。  汇波楼位于大明湖东北岸北水门之上。北水门为曾巩任齐州知州时,于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所建,是济南唯一的北城门,既可设闸泄水、防水,又可通舟楫。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修建新城墙时,在北水门上建了一座两层高的城楼,因城内诸泉水汇流入大明湖,再经北水门流出城外,故命名为汇波楼。汇波楼建成后,成为人们登临游览,集宴赋诗的好去处,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解放前,汇波楼毁于战火。1982年,市政府在原址重建。新楼基本保持原貌,为重檐两层城楼式建筑,气势宏伟。登汇波楼,北可眺望鹊、华两山秀色,南可俯看明湖美景,夕阳西下时,更可领略到济南八景之一汇波晚照的壮丽景象。  铁公祠坐落在大明湖北岸西端,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是为纪念明代兵部尚书、山东参政铁铉而建。明建文帝时,燕王朱棣南下夺权,攻至济南,铁铉率军民坚守,屡挫燕王。朱棣攻下南京,自立为帝后,铁铉终因兵微将寡,被俘牺牲。后人敬其英烈,立祠祀之。铁公祠是一民族式庭院,占地6000余平方米,由曲廊、三间祠堂和一座“湖山一览楼”组成。园内杨柳垂荫,藤萝攀缘,院外南临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环境清幽旷远,建筑古朴典雅,其中小沧浪亭更是独具秀色。  小沧浪位于铁公祠旁,是一处具有江南风格的小园林。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由小沧浪亭、曲廊、荷池等组成,因系效法苏州沧浪亭风格修建,且规模较小,故取名小沧浪。曲廊沿湖而建,湖水穿渠引入荷池,池边建有八角形的小沧浪亭,整组建筑布局奇巧新雅,境界超凡脱俗。小沧浪国门两旁,镌有清大刘凤诰描绘济南风光的著名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为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  遐园坐落在大明湖南岸,为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山东提学使罗王钧创办山东图书馆时所建,原为山东图书馆的一部分,后分开划归大明湖公园。遐园布局设计均仿照浙江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的格式,四周曲廊相连。建成后因景致清雅,藏书丰富,在当时颇负盛名,有“南阁(天一阁)北园(遐园)”之誉。园内假山突兀,花木扶疏,山石嶙峋,游廊迂回,亭台巧置,有读书堂、明漪舫、浩然亭等建筑,均造型巧妙,古朴典雅,被誉为“济南第一标准庭院”。另外,园内西北角长廊壁上还嵌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明湖路271号  营业时间:淡季6:30-17:30;旺季6:30-18:30  游览时间:大约2小时  价格描述:免费开放  特色景观:鹊华烟雨:鹊华烟雨为济南八景之一。每当秋季阴雨之日,北眺鹊华二山,细雨蒙蒙之中若离若合,时隐时现,云雾缭绕,如青烟两点。站在大明湖鹊华桥、汇波楼位置,及千佛山山顶均能看到。  汇波晚照:汇波晚照为济南八景之一,观赏地点在汇波楼。大明湖东北隅,有门称北水门。门上有桥称汇波桥,桥下有庙称晏公庙,庙下有台称晏公台,台下有门为券门。门下有水,门侧有柳,柳将门笼罩,垂入水中,微风徐吹,柳丝飘荡,水皱波纹,相错如锦,夕阳映衬下将四周景物染成橘红,显得格外妖绕,其景即称“汇波晚照”。  游览线路:(1)进西南门,沿湖可游览诗词碑、龙泉池、广场鸽放养区、游艺娱乐区、铁公祠、天香园、曾巩画壁、明湖宝鼎、群芳轩、月下亭、北极庙、汇波楼、南丰祠、雨荷亭、剑门书画馆、明昌钟亭、藕神祠,然后返回北极庙,乘画舫船至历下亭,游览后继续乘船至南岸翠柳屏岛。下船后参观辛弃疾纪念祠、遐园,出南门,结束游览。  (2)进南门牌坊->遐园、稼轩祠、明湖居->乘船到历下亭岛、汇泉寺岛->乘船到北岸->南丰祠、藕神祠、雨荷厅、剑门书画馆、明昌钟亭->汇波楼->北极庙、感应井泉、天然奇石馆、明湖宝鼎、铁公祠->天香园->游乐场->出西南门  讲解员价格:各小景点均提供导游讲解服务,5人以下100元,5人以上200元。  配套服务设施:  大明湖公园特色纪念品丰富多彩,金箔画有明湖全景、历下亭、牌坊、铁公祠等5种图案,工艺精美,别致有趣,具有收藏价值。  荷香村饭店:150个餐位;明湖楼饭店:250个餐位;湖畔饭店(涉外宾馆):300个餐位,100人住宿。  景区内有游览电瓶车,10元/人次,15元往返;交通船5元/人次;另有各式游览船;  观光游览车车站(西南门)票价10元/人,游览顺序:西南门、游乐场、铁公祠、明湖楼、北极庙、南丰祠、东门。  游客服务中心:位于景区西南门售票处,提供景区讲解,旅游接待、投诉等服务。  公交车:  市区开通“游777路”旅游观光巴士途经天下第一泉各分景点。  自驾车指南:  G3京台高速,济南西出口下,沿经十路东行,在省体育中心上顺河高架桥北行在明湖北路出口下来便是大明湖北门,下高速后约30分钟车程。  停车场信息:  景区各门口两侧均可停车;约停500辆。  门票  免费,超然楼40元,观光车10元/人,游船10元/人。  开放时间  老区:  淡季:5:00-6:30为晨练时间,17:30-20:30为晚练时间;  旺季:5:00-6:30为晨练时间,18:30-21:00为晚练时间;  新区:大名湖新区除个别景点及商业设施外,所有陆地区域均免费全天开放  

历下千佛山风景名胜区

历下千佛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千佛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济南市中心地带,海拔285米,周朝以前称历山。相传,虞舜曾于山下开荒种田,故又称舜耕山。隋开皇年间,依山势镌佛像多尊,并建“千佛寺”,始称千佛山。唐代将“千佛寺”改名为“兴国禅寺”,自元代始每年“三月三”、“九月九”均举办庙会,明代寺院扩建,遂成香火胜地。  兴国禅寺居千佛山山腰,南侧千佛崖,存隋开皇年间的佛像130余尊。山崖上,有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吕祖洞。历山院,在兴国禅寺东侧,原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杂院,内有舜祠、鲁班祠、一览亭等。在千佛山北麓建有集中国四大石窟为一体的万佛洞,游人至此,可一瞻北魏、唐、宋造像之风采。辛亥革命烈士陵园在千佛山东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此之外,还散落着“唐槐亭”、“齐烟九点”及“云径禅关”坊等名胜景点。  门票信息  门票:30元  门票说明:兴国禅寺:5元;观音园:3元;万佛洞:15元  免票说明:现役军人免费;山东省的老年证免费;1.2米以下的儿童免费;导游人员持导游IC卡免费。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经十一路18号  营业时间:夏秋季6:00—18:30冬春季6:30—18:00  游览时间:大约3小时  特色景观:“齐烟九点”坊位于千佛山西盘道中段。站在此处北眺,可观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九座孤立的山头,称为“齐烟九点”景观。  游览线路:正门--瀛方园--滑道--魔槐亭--齐烟九点--西庙--望岱亭--第一弭化--落云亭--东庙--赏菊园--索道--弥勒大佛--万佛洞  讲解员价格:20元/位  配套服务设施:  千佛山公园以登山为特色,书画社、工艺品、茶社、餐饮、摄影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全。  游客服务中心:位于景区正门售票处内,提供景区讲解的接待等工作。  公交车:  暂未开放旅游专线车。公交车:乘坐64路在千佛山风景区站下车;85路在千佛山西门站下车;K68路在山东省文化馆站下车。  自驾车指南:  G2(京福高速)济南绕城高速西出口下,沿经十路东行或者从济青高速济南绕城高速东出口下,沿经十路西行至千佛山路便可到达千佛山,下高速后约20分钟车程。  停车场信息:  停车场位于各景区门口,分别可停约40-50辆车。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经十一路18号  类型:山古迹寺庙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531-82662340;0531-82662292  官方网站:http://www.jnqianfoshan.com  开放时间:  6:30-18:30千佛山公园 千佛山公园 千佛山公园 千佛山

五三惨案纪念园

五三惨案纪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 第二次北伐进行期间,日本恐怕中国一旦统一,必不能任其肆意侵略,是以竭力阻挠北伐之进行。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派兵进驻济南、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一九二八年,国民革命军于五月一日克复济南,日军遂于五月三日派兵侵入中国政府所设的山东交涉署,将交涉员蔡公时割去耳鼻,然后枪杀,将交涉署职员全部杀害,并肆意焚掠-。此案中中国官民被焚杀死亡者,达一万七千余人,受伤者二千余人,被俘者五千余人。2012年5月3日,山东济南鸣响警报纪念惨案84周年。  在1926年12月25日时,大正天皇死去,裕仁继位,改为昭和天皇,这个名字取自中国《书经·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1927年的3月,昭和天皇继位不久就发生了“昭和金融危机”,稳定的时期至此结束。3月15日开始,银行歇业、提存、倒闭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各地歇业银行多达30家,金融混乱可谓达到了极致,经济的混乱导致与之有关的中小型企业、地方工业出现了生产上的停滞以及企业的大量倒闭。  政友会总裁田中义一在金融危机的高峰时期,接替了若礼次郎组阁。田中义一内阁在1927年4月20日上台之后,首先就采取了通货膨胀的措施,把负担转嫁到了人民的身上,这种做法是为了保护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政府给日本的银行下拨了5亿日元的补助,加速了银行资本的集中,帮助垄断资本阶级顺利度过了危机。之后他召开了“东方会议”,制订了侵华战略方针,对中国推行“积极干预政策”,试图把中国东北、内蒙古从中国分离出去,由日本帝国占领。田中义一还加快了侵华的行动,他宣布把华北驻屯军扩大一倍。  1926年蒋介石率军北伐,先击败了两湖吴佩孚的军队,又开始进击江浙的孙传芳军队。孙传芳军队败走逃离后,1927年3 月24日北伐军(何应钦的第一军)进入首都南京。部分北伐军进城后,出于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对外国领事馆和外国人住宅、教会进行了烧杀和抢劫。杀死英、美、法、意等国6 人。日本领事馆的官员也遭中国军人殴打。这就是所谓的「南京事件」。此后英、美派出军舰(在长江上)对南京进行了炮击,炸死约2000南京居民。此后蒋介石开始了-的「清党」运动。但清党运动也招来了国民党内部的强烈反对,1927年8 月12日,蒋介石宣布下野。  蒋介石1928年1月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之后,频频向美国暗送秋波,对美、英帝国主义炮轰南京打死打伤2000多人的“南京事件"说成是共产党煽动而发生的,承认美、英为保护本国侨民"而不得已开炮轰击"。这样,蒋介石扫除了他对英、美的外交障碍,“南京事件"的解决标志着蒋介石政府和美、英帝国主义的结合。在美国的支持下,1928年4月,国民党开始第二次"北伐"。蒋介石所率北伐军节节胜利,很快就攻入了山东省。1928年4月19日,田中内阁派遣第六师团5000人在青岛登陆,经青岛和胶济铁路沿线要地,“保护帝国臣民”。  当时,奉系军阀张宗昌盘踞济南。张宗昌见蒋介石率北伐军来攻山东,便派参谋长金寿良到青岛请日本快发救兵。日本第六师团长福田彦助中将进占青岛后,正愁没有进兵济南的借口,现在见张宗昌前来搬兵,便满口答应驱赶北伐军,扰乱革命军的后方;但要求将青岛、济南、龙口、烟台等地都交日军负责"防守"。张宗昌眼看地盘不保,便全部答应日军的要求。福田彦助又得到日本首相田中义一要他抢占济南的训令,于是便于4月25日派先头部队向济南进发。   日本侵略军被张宗昌引入济南,占领了济南医院、济南报社等地,并用沙袋筑起堡垒,设置活动电网,不许华人接近。“狗肉将军"哪知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反而觉得日本人"够朋友",将福田彦助及手下将领请来赴宴,并把他的姨太太全都叫来侍候作陪。宾客正与主人喝得酒酣耳热,参谋长金寿良忽报北伐军已占领济南门户万德,胶济铁路也被截断。  张宗昌吓得魂不附体,忙向福田彦助求援,岂料福田彦助将金鱼眼一翻冷笑道:“大日本皇军只管驻地防守,不干涉中国内政!”这家伙不但不帮张宗昌的忙,反而和"狗肉将军"的四姨太动手动脚,肆意调笑。张宗昌气得直想骂娘,但又惹不起日本人,只得哼其他写的大风歌以泄胸中烦闷:“大炮开兮轰0,威加海内兮回家乡,安得巨鲸兮吞扶桑!"参谋长金寿良哭笑不得,见形势迫在眉睫,不容再加延宕,便上前小声劝道:“大帅,现在不能吞扶桑了,北伐军已攻进济南,我看还是归隐扶桑吧!"张宗昌见大势不妙,赶忙结束筵席,命令家眷尽快收拾金银财宝,带着四姨太,坐上挂着日本国旗的小轿车,连夜逃离济南至烟台,后乘船经大连亡命日本去了。张宗昌退走逃亡,北伐军于5月1日占领济南,任命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处主任蔡公时兼任山东特派交涉员,负责与日本驻济南领署联系交涉。   国民党当局接管济南后,多次声明保护外侨,要求日本政府从济南撤军。随后,蒋介石率众视察济南军情,发现日本军队在许多路口修起防御工事,摆出一副临战架势,荷枪实弹,待机而动。又见遍地都是日本散发的传单,落款是“日侨义勇团",传单中写道:“济南一处,中外杂居,战线缩小,有所扰乱,良民恐慌。日军临此,固期保护日侨,而日侨混在华境,日军保护之法,不得不选择中外侨期一并而护,实为常法。本日纬十一路日侨万屋商店、大马路日侨山东仓库会社、二马路航空处,纬十一路总监部制造处等,流氓便袭掠一空。日军治扰,流氓误损其命,诚可悯也。由来日军不放空弹,不用空喝,无论中外不逞,若有接近日军所守地域,非有预先派人表示诚意,不然枪杀不论。特此布告。"蔡公时气愤地说:“济南商埠本是中国领土,日本竟敢公然出面声称保护,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蒋介石面露愤愤不平之色,俄顷问道:“传单中说'流氓误损其命',是指什么事情?"蔡公时回答道:“今天早晨,有个叫宋占光的饥民,到纬十一路中国人开设的食品厂内拿了点吃的,被日本兵看见枪杀!"蒋介石听了甚感气愤,于是便对蔡公时说:“请日本驻济南领事来司令部谈判"。第二天,即5月2日,日本驻济南领事西田畊一偕日军参谋应邀而来。蒋介石寒暄后正面提出要求说:“贵国士兵在济南市区高筑防御工事,实是引起我国人民之恶感,易招纠纷。为防止意外冲突,请贵军先行撤除一切防御工事。"日本领事西田畊一当即回答道:“总司令言之有理,我军马上照办。"当天晚上,日军在济南马路上建的防御工事迅速撤去,日军撤回原驻地点,济南城内顿时不见日军巡逻车踪影。  蒋介石喜不自禁,以为日本人给了他好大面子,岂知日本早已视满洲为日本第二故乡,视山东为第二满洲。为实现日本内阁决定的第二次出兵山东计划,日军第六师团司令福田与第十一旅团司令斋藤多次密谋,故意装出接受蒋介石要求之态,麻痹对方,处心积虑导致"五·三济南浩劫"之发生。五三惨案纪念园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百余年间,山东大学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踔厉奋发,薪火相传,形成了"崇实求新"的校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0余万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大学,近年来山东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事业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校的综合水平和办学质量明显提升,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目前有15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名列国内高校第八位),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70所学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  学校规模宏大,实力雄厚。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含青岛校区约3000亩), 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青岛、威海)八个校园(济南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趵突泉校区、千佛山校区、软件园校区、兴隆山校区及青岛校区、威海校区)的办学格局。现有4所附属医院,3所非隶属附属医院,11所教学、实习医院。拥有在职教职工7759人(不含附属医院)。各类全日制学生达6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40822人,研究生17984人,留学生3407人。学校汇聚了一批杰出人才,共有教授1082人,博士生导师897人。其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eter Grünberg受聘为特聘教授,研究生导师莫言教授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48人,终身教授10人,人文社科一级教授16人;"千人计划"国家特聘教授22人,"青年千人计划"1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46人,青年项目入选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8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59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31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人选6人。  学校拥有精良的教学科研平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8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70个,覆盖文、理、工、医四大学科领域,实现了各学科的协调发展;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7个,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项目"6项,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另有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代表性。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7个,本科专业1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形成了结构完整、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历史发展中,山东大学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色。特别是经过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在青岛办学时期的辉煌与发展,奠定了"文史见长"的学术特色,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享誉甚高的人文学者,以及像《文史哲》这样备受关注的学术阵地。2015年8月,学校成功举办了有"史学奥林匹克"之称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这是大会成立115年来首次走进亚非拉国家,创造了大会举办以来在注册参会国家数量、发展中国家历史学家参会人数和青年学者参会人数等多方面最高纪录。上世纪末三校合并以来,新发展的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传真:(86)-531-88565657  查号台:(86)-531-88395114  值班电话:(86)-531-88364701

泉乐坊

  泉乐坊位于济南核心区域,是连接大明湖和泉城路的泉畔商业街。项目内涓涓泉水串联众多名店旺铺与特色景点,使人们在享受消费乐趣的同时亦可欣赏到泉城济南的翠湖青山、曲水潺潺,领略古老商街的文脉厚重、历史悠远。  整个项目集购物、旅游、餐饮娱乐、创意LOFT于一体,拟建商铺近千家,将努力建成以人为本、时尚繁荣、商业与自然高度和谐的体验式商业中心,开创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泉城新天地,让县西巷的千年商脉再次绽放青春!   泉乐坊位于千佛山-大明湖轴线上,向南可以遥看千佛山的梵宇僧楼,苍松翠柏,是“青山入城”的绝妙诠释;北侧大明湖风景区即将开始扩建,由现在的“园中湖”转变为“城中湖”,形成类似西湖湖滨的局面,届时广大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佛山倒影”这样的泉城特色美景,亦可领略到类似“鹊华烟雨”、“历下秋风”、“汇波晚照”等明湖秀色。  历经时代变迁,泉乐坊所处县西巷区域至今尚存多处珍贵的泉眼终年不涸,是济南“家家泉水”的突出体现。其中中央泉、尺子泉、永安泉位列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中,尺子泉更是颇有名气的地下水位“监测仪”,只要该泉水涨到井壁上的特定青砖位置,济南四大泉群就会全部喷涌。  泉乐坊西侧是著名的珍珠泉和曲水亭街传统历史街区。这里是泉城特色风貌带的精华区域,是老残盛赞“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的地方,街巷往复深幽,曲水潺潺串流于小巷民居之间,有夹道绿荫、别致亭台、高墙府衙、威严教堂。清代郑板桥曾在此留下“三橼茅屋,两道小桥,几株垂柳”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除紧邻珍珠泉外,济南其余三大泉群—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均在泉乐坊步行约15分钟距离之内,其他特色景观如护城河、泉城广场环列项目南部,共同构成了泉城特色自然景观的中心地带。  九华楼下话当年,千载弹指间,2000多年前,秦建历城。晋永嘉年间,济南郡治移至现在的古城区,千年来沧桑风雨,形成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古城区的重要街巷,泉乐坊所在县西巷地区因位于历城县衙以西而得名,是古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泉城的历史发展,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众多历史实证。  县西巷现存多处宗教场所,其中关帝庙被视为城市的财神庙,创建于宋代;万寿宫原为道观,清代改为江西会馆,曾是济南十大会馆之首;福慧禅林相传始于唐朝,基本保存完好的琉璃瓦透露出昔日的富丽堂皇;靠近大明湖的钟楼台基是原钟楼寺的一部分,楼上巨钟金朝铸造,被称为“齐鲁第一钟”;近期考古还在县西巷发现了北朝精美的菩萨立像、宋代地宫及唐代开元寺遗址等宗教遗迹。  县西巷保存有较多富有特色的古建筑群落,其中兴隆店街8号是济南现存雕刻最精美、水平最高的宅院,历尽沧桑,风韵尤存,几株老石榴仿佛巨大盆景,和捣米杵臼一起点缀出原汁原味的老济南情调;院落附近仍存一栋百年前的绣楼,是反映旧时礼教的典型建筑,无论在雕饰数量还是在雕刻技法上,都是济南古民宅的极品。   历经时代变迁,现在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县西巷老商号首推鲁菜发源地之一的九华楼饭店,由它创制的“九转大肠”至今仍是鲁菜的代表菜式之一。与其相对的是当年清代著名的中药店太和阁。记载太和阁经营之道的太和碑至今依然完好。太和阁乐善好施的传奇故事也一直为人们传诵。  鉴古开今展新颜,万众喜流连。国际建筑大师结合泉城传统特色与现代设计理念,利用泉乐坊临湖傍市的优越地理位置,将中国古典音乐的节奏运用到建筑中,创造出优雅欢乐、错落有致、序列丰富的建筑轮廓,使此处的建筑融合传统与现代,真正成为了“凝固的音乐”。  已建成的泉乐坊首期街区借鉴济南传统建筑与园林手法,以泉畔水巷、九曲廊桥、阳光天街组成独特交通体系,形成了曲折变幻、意趣盎然的建筑空间,将形态万千、趣味纷呈的泉水串联成特色旅游景点,使人们漫步其间能体验到“柳暗花明”般的意外惊喜,充分体现了“泉水串流于小巷民居之间”的泉城风貌。街区中段的开元寺遗址则作为生动的人文景观,进一步丰富了街区的文化内涵。 经过华丽的灯光设计,夜晚的泉乐坊变身为金阁银楼、玉树琼枝,幻彩迷人的灯光使这里更加五彩缤纷、魅力四射。  泉乐坊的商业定位是集旅游、购物、餐饮娱乐、创意工作室等于一体的新型体验式商业中心,不仅要成为美食天地、购物天堂、旅游胜地,还通过组织周末音乐会、节日庆典、明星见面会、商品特卖会等丰富多彩的艺术与商业展演活动,为广大游客和消费者创造更多惊喜体验。  在下一步的建设中,我们计划修复福慧禅寺、九华楼等古建筑及历史遗迹,恢复财神庙的香火,将旧时戏台重建为文艺剧场,在湖岸泉畔重现老济南曲山艺海的动人情景,使此地真正成为认识泉城历史文化和自然特色的生动教材,成为广大群众流连忘返的体验商业中心。

曲水亭街

  曲水亭北邻百花洲和大明湖,南靠府衙后门,来往游客较多。而附近不远的贡院,又是文人荟萃的地方。据济南文化研究专家徐北文教授回忆,一直到解放以前,亭南河两岸依然书肆林立,大约有四五十家书店从事古书和旧书交易。曾有人考证说,曲水亭街在明朝时属于德王府,因此在曲水和玉带两河交汇处的曲水亭可能建于明朝。清代的曲水亭,南接起凤桥北邻百花桥,沿用旧名,但已改建成坐东朝西的三间瓦房。后来人们又将其改建在水中,为棋迷聚集之地,亭门楹联也改为“历下亭中坐怀古,鹊华桥畔静观棋”。民国时期,明湖船家人赵嘉麟开始主管曲水亭。当时的曲水亭棋社远近闻名,不但济南棋界好手云集此地,国内知名棋手也多到此处,就连一些日本棋手亦对此有所耳闻,为此曲水亭棋社被载入上世纪三十年代编写的《济南大观》。曲水亭街小桥流水、垂杨依依、潇洒雅致、景色宜人,街巷风貌、格局与建筑具有鲜明特色,能体现济南城市风貌或特征。曲水亭街北靠大明湖,南接西更道,东望德王府北门,西邻济南府学、也就是文庙。当地百姓有所谓“芙蓉街,西奎文,曲水亭街后宰门”之说,一边是青砖红瓦的老屋,一边是从容流过的清泉,临街人家在这里淘米、洗衣、使老街古旧中透出活力,沉静中显出生气。清澈的泉水于院内、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经年不息,在家家户户的生活里浅吟低唱,使济南这座北方古城拥有了些江南水乡的明丽妩媚。街巷名称具有独特性、优美性和艺术性,富含文化品位,为大多数市民喜爱、熟悉。曲水亭街,叫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极富文化味道。这样的老地名,可以说我们济南的一个城市文化资源,它积淀浓缩了历史文化的精华,也为我们今后地名命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新地名命名时要更加注重独特性、丰富性、传承性和艺术性以及专通名的完整性。23日,奥运祥云环绕泉城,许多老街古巷飘起鲜红的国旗,国旗飘扬,泉水汩汩,大街小巷涌动起了更浓烈的迎奥运热潮。圣火到家家就像过年,由省文明办和齐鲁晚报联合发出的“圣火传过来国旗飘起来”倡议,得到了省城市民的强烈响应。早晨6点半,济南曲水亭街。刚到街口,就看到沿街桥边已经挂满国旗,几百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倒映在清澈泉水中,呼应着泉边绿树,清风徐来,让人十分惬意。“盼啊盼的,今天奥运圣火来了,心里真比过年还激动,好像咱一下子就离奥运近了。”居民曲阿姨为了庆祝圣火来到,还真像过年一样,大早上起来包了饺子,不到6点就煮饺子吃了顿喜庆的早饭。国旗下老街居民成导游“曲水亭街是济南有名的老街,风景好,泉水多,你看挂上国旗后,这多漂亮!”在曲水亭街的一座桥前,居民崔女士正在向外地几个游客介绍情况呢,语气透露着喜滋滋,俨然一副本地导游的样子。几名外地游客来自广东,趁假期来济南旅游,本打算昨天离开,听说有火炬传递后又特意推迟了一天。这不,一大早,他们就跑到济南大街上凑热闹,求个喜庆。怕雨下大居委会摘了旗又挂,早上6点多下起小雨,菜阿姨和郭阿姨两人赶忙来到师东新村社区居委会。她们担心:“听说今天有大雨,别把国旗给淋湿了,赶紧先摘下来吧。”可是一会儿,这十几个人每人手中拿一面国旗,不到两分钟,就又让几十面国旗随风飘了起来。动作麻利,好像训练有素。原来,为了能在23日早8点前把几百面国旗全部挂起来,他们之前特意准备了防雨预案,做了实地考察和简单训练,“练了得有一个多小时,所以是挂旗一分钟,旗下长时功啊。”居委会苏主任开玩笑地说。  用时参考  1-2小时  交通  乘坐11、41、K109、K54、K95、K98路到【大明湖】站下车后步行131米。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山东济南市历下区曲水亭街  

济南趵突泉公园

  趵突泉名列济南众泉之冠,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济南市中心区趵突泉公园内,趵突泉公园始建于1956年,其名胜古迹,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是具有南北方园林艺术特点的最有代表性的山水园林。  趵突泉是公园内的主景,泉池东西长30公尺,南北宽20公尺,泉分三股涌出平地,泉水澄澈清洌,号称“天下第一泉”。泉的四周有大块砌石,环以扶栏,可凭栏俯视池内三泉喷涌的奇景。在趵突泉附近,散布着金线泉、漱玉泉、洗钵泉、柳絮泉、皇华泉、杜康泉、白龙泉等三十多个名泉,构成了趵突泉泉群。其中漱玉泉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关,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边,因有文集《漱玉集》而得名,现在泉北的李清照纪念堂正是为纪念这位著名的词人而修建的。值得一提的是趵突泉公园的南大门,布置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大门上的横匾“趵突泉”蓝底金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有人誉为中国园林“第一门”,一点也不为过。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趵突泉南路1号  营业时间:4月10日至10月9日:07:00-22:00;10月10日至4月9日:07:00-21:00  游览时间:大约2小时  价格:40元/人  特色景观:趵突腾空:“趵突腾空”是指趵突泉最南边的一个泉眼猛烈喷涌,喷出的水柱高出水面二三十厘米以上的独特景观。  泉池中的海豹:金线泉泉池中有只表演欲十分强烈的小海豹,游客,特别是小朋友们可前去参观。因为是露天泉池,在参观、拍照之余,请勿向动物们投喂食物。  戏曲、画展:趵突泉公园白雪楼戏台不定期为游客奉送精彩的专业京剧、吕剧演出,经典剧目让您大过戏瘾;李苦禅、王雪涛纪念馆还为喜爱书画的游客朋友准备高品位的书画展览。  游览线路:东门--龟石--李清照纪念堂--趵突泉--万竹园--苍园--王雪涛纪念馆  讲解员价格:趵突泉公园导游费用为100元/位(10人以下),10人成团。  配套服务设施:  趵突泉公园以观泉、品茗、听戏、赏画为特色,书画社、工艺品、茶社、餐饮、摄影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全。  游客服务中心:位于景区南部售票处内,提供景区讲解的接待等工作。  公交车:  市区乘坐14、41、49、K51、K52、K54、66、72、82、85、101、102、103、104路公交车,可分别到达公园北门、东门和南门。  市区乘坐66路旅游专线车可达景区(1元/位)。  市区乘坐游777路双层敞篷巴士(运营时间:4月1日至10月31日,9:00至17:00)可直达景区,散客票价10元(赠送饮料,一、二层通票,旅行社6折优惠,20人以上团队6折优惠,10人以上团队7折优惠,游客按座位售票,座满即止,不使用月票及IC卡)。  自驾车指南:  G3京台高速(京福高速)--济南西出口下或济南南出口下--经十路东行--玉函高架桥北行--青年西路--趵突泉,下高速后约25分钟  停车场信息:  趵突泉北门、东门均设有停车区,总共可停50辆车。  门票  趵突泉门票:40元;  观泉品茗夜广场门票:20元;  每年4月10日开始至冬季结束开放期间晚7:00至9:00,园内沧园、万竹园、李清照纪念馆、五三纪念馆及各经营网点不开放,各种优待证、免费证件一律暂停使用  开放时间  10月10日—4月9日07:00—18:00;  4月10日—10月9日07:00—19:00;  “观泉品茗”活动根据季节每年4月10日开始至冬季结束(具体开放时间根据公园实际情况调整,以各媒体、报刊发布公告为准),开放时间是晚07:00至09:00  

济南府学文庙

济南府学文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据考证,目前分布在全国已知的文庙中,除山东曲阜孔庙、江西萍乡文庙、南京六合文庙、苏州文庙外,始建年代都晚于济南府学文庙,加之其巨大的规模和影响力,可见济南府学文庙在全国地位之重要。自2005年9月10日正式开工,历经5年精心维修的济南府学文庙已于2010年09月28日全面竣工。  济南府学文庙坐落于济南市历下区明湖路248号,北临大明湖,临近芙蓉街等老城街巷。济南府学文庙创建于宋熙宁(公元1068-1077年)年间,元末倾塌,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到了清代,也多次对文庙进行修整,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庙的规模和建筑布局。据史料记载,济南府学文庙原为一组庞大的建筑群,总长247米,宽64~66米。整个建筑群在一条中轴线上对称展开。从现在保存下来的影壁、南门、泮池和大成殿四座建(构)筑物上,仍然可以依稀分辨出当年的气势。济南府学文庙创建于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位于素有“天下第一湖”美誉的大明湖畔。历史上曾数次被毁又数次重修。金代时,府学文庙曾因战争而遭到严重破坏,元末倾圮。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拓建,后又经数代重修,到明朝末年,建筑布局已臻于完善。清代对文庙的修葺不断,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庙的规模和建筑布局,使得府学文庙占地面积往北可到明湖路,往西至贡院墙根街,往南至南门,往东至曲水亭街。济南府学文庙是历代济南文化、教育的中心,但是到了民国时期废除科举后,府学文庙便逐渐败落。由于连年战争,解放前济南府学文庙已经遭到破坏。解放后,大成殿曾被辟为礼堂,后来府学文庙成为大明湖路小学校舍。2005年,市政府决定全面重修府学文庙。市文物局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精心编制了修复规划。经过五年紧张施工,工程已全面竣工。济南府学文庙创建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修纂的《历城县志·建置考·三》中就记载:“宋熙宁间郡守李恭始建府学于大明湖南……”,并述及元代学者张起岩在《济南路庙学新垣纪略》中说这座文庙“规制如鲁”,即仿造了曲阜孔庙的规格制度。县志后又记,文庙在金代贞(1213~1216年)年间毁于金人之乱,元末颓圯。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成化十九年(1483年)拓建。以后又经历数次重修或扩建,到明朝末年,建筑布局臻于完善,奠定了一定的规模。清代对府学文庙修葺不断,但建筑布局变化不大,基本保持了明代以来的建筑布局和规模,某些构件还保留有宋代的遗风。-据《历城县志》载,济南府学文庙“规制如鲁”,形制、规模如曲阜孔庙。特别是单檐庑殿顶的大成殿,其建筑规模的大小,在同类现存国内古建筑当中是名列前茅的。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大明湖路248号  营业时间:9:00-16:00  旅游小贴士  济南市区乘坐K98路、K54路、K95路、K109路、41路游、777路、11路大明湖站下车。  景区网址  http://www.fxwm.cn/  济南市区乘坐K98路、K54路、K95路、K109路、41路游、777路、11路大明湖站下车。  门票:10元/人  60岁以上老人免票,中小学生持有学生证免票。每年教师节对教师免费开放。  

历下亭

  历下亭  湖心亭之东,是大明湖中最大的岛,岛上绿柳环合,亭阁掩映,历史久远的历下亭就巍立于小岛之上。小岛面积约4160平方米。因历下亭是名闻遐迩的海右古亭,所以人们也就习惯将整个小岛及岛上建筑统称为历下亭。因其南临历山(千佛山)故名历下亭,亦称古历亭。  历下亭建造年代久远,位置也几经变迁。北魏至唐代,历下亭在五龙潭处,称客亭,是官府为接迎宾客而建造的,唐初始称历下亭。早在开元年间就与杜甫在长安结为忘年交的李邕曾在历下亭设宴款待杜甫及济南名士,杜甫即席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一首: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李杜宴饮赋诗历下亭,使这海右古亭从此声名远扬,而“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联,千百年来更成了济南的骄傲。  到了唐朝末年,历下亭逐渐废圮。北宋又重建历下亭,位置在大明湖南岸州衙宅后。之后又几经兴废变迁,至清初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山东盐运使李光祖在湖中岛上现址重建历下亭。亭在岛中央,八柱矗立,斗拱承托,八角重檐,檐角飞翘,攒尖宝顶,亭脊饰有吻兽。亭下四周有木制坐栏,亭内有石雕莲花桌凳,以供游人休憩。二层檐下,悬挂清乾隆皇帝所书匾额“历下亭”红底金字。亭之西侧,有厅堂三间,红柱青瓦,四面出厦,名“蔚蓝轩”。轩西为宽阔的湖面,若值晴空万里,则天蓝蓝,水蓝蓝,湖天一色,莹如碧玉,故名蔚蓝轩,亭之北有大厅五间,硬山出厦,花雕扇扉,曰“名士轩”。是历代文人雅士宴集之地。“名士轩”三字匾额为清末书法家朱庆元书,楹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蕖秋月一片大明”,为郭沫若题写。轩内西壁嵌唐代北海太守、大书法家李邕和大诗人杜甫的线描石刻画像及自秦汉至清末祖籍济南的15位名士的石刻画像。东壁嵌有清代诗人、书法家何绍基题写的“历下亭”诗碑,记述了他的好友陈弼夫和陈景亮重修历下亭的经过和他在山东看到的灾荒景况。  历下亭之南,是大门,大门两侧是东西长廊。长廊东端是“临湖阁”,北墙嵌有咸丰九年陈景亮撰、何绍基书《重修历下亭记》石碣。长廊西端是“藕香品茗厅”,面阔三间,飞檐出厦。大门楹联集杜甫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为何绍基手书,门上悬红底金字“海右古亭”匾一方。大门东侧有石碑横卧,上刻“历下亭”三字,乃清乾隆皇帝手书。大门西侧有御碑亭,红柱青瓦,四方尖顶,与西游廊相连,亭内立有乾隆皇帝撰书的大明湖诗碑。  历下亭东南侧,有古柳一株,巍立湖岸,枝干均已枯朽,却又枯木重生,于枝干外皮处萌生嫩枝,鹅黄柔绿,令人怜惜。据考,古柳已逾160岁高龄,柳能长寿如此,实属罕见。  整个历下亭岛,亭台轩廊,错落有致,修竹芳卉,点缀其间。夏日翠柳笼烟,碧波轻舟;秋日金风送爽,荷花飘香,秀丽得让人心醉,典雅得令人肃然。  交通  乘11、41、K11、K91、K95、K98路至大明湖西南门站下车步行可达  门票  无门票,需乘坐景区游船到达,每人20元  景点位置  济南市历下区大明湖路271号大明湖景区内  

汇波楼

  位于大明湖公园东北隅。建于元初,因楼建在汇波桥(亦称北水门)上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楼毁,重建于1981年,为混凝土结构,面阔七间二层,翼角悬山,丹柱绿瓦,吻兽栩栩如生,风铃铿锵扬韵。四周白杨簇拥,如众星捧月。当代书画家黎雄才题"汇波楼"于其上。登楼可南望历山、玉函等名山,北观华山、鹊山、药山诸景,仰视碧空晴云,下临明湖清波,绿荷丛中画舫争渡,涵光倒影直视无碍。至若晴天或傍晚登楼之上,可尽览绮丽景色。夕阳湖光交相辉映,晚霞铺染,柔波神迷,上下天光承接一体,置此妙境,令人舍忧弃烦。古时济南八景之一的"汇波晚照",即谓此景。当代书画大师刘海粟题"汇波晚照"匾额于楼上。  汇波楼北侧,是汇波门,旧称北水门。汇波门之上,有楼巍然,就是汇波楼了。宋熙宁年间,为治理济南城北一带的水患,时任齐州知州的曾巩修筑了现今的北水门。它既是北城门,又是泄水口,湖水可由北水门的闸口流出城外,辗转入小清河。闸门一般不开,又兼济南旧城的东、和南、北门都不在一条轴线上,故有济南城“四门不对,北门不开”的说法。大明湖水为众泉汇流而成,集中于北水门泄出,所以北水门又名汇波门。也正因如此,大明湖成了“霪雨不涨,久旱不涸”的宝湖。元代初年,在北水门上修建了一座二层城楼,名汇波楼。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曾扩建重修;元泰定元年又重修。至济南解放前夕,汇波楼年久失修,塌圮无存。1982年济南市人民政府在旧楼遗址上重建汇波楼,基本仿照旧制。为一座“悬山歇山重檐”七间城楼式建筑,位于7米高的北城门之上,楼高13.6米,巍峨壮观。整个建筑由88根红柱承托,飞檐斗拱,绿瓦明甍,翘角挑梁上悬挂风铃。上下两层均环以回廊,以供游人倚坐。门、窗、扇雕以传统花样图案,点金彩绘,堂皇典雅。楼南二层檐下,悬“汇波楼”金字匾额,为当代书画家黎雄才题写。楼西二层檐下,另悬“汇波晚照”匾额,为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写。  汇波楼之佳妙处,在登楼观景。凭栏远眺,南可见群山叠翠,绵延如屏,郁郁葱葱,气势雄浑。北可见华山染烟,鹊山含黛,楼房栉比,平畴铺绿。俯瞰楼下,则见明湖如镜,画舫荡波,亭台楼阁,掩映于柳丝飘拂之间,诚为美不胜收。若值秋晚登楼,则见似锦晚霞,烘托着玫红的夕阳。夕阳里,远山如蒙了一层粉红的轻纱,朦朦胧胧中却更显苍郁;城中林立的高楼,折射出万道金光,整个城市就罩在无边辉煌之中。岸边的秋柳似乎被这辉煌陶醉了,披一身紫气,静静地凝视着满湖的粼粼金波。那金波又扯出千万缕金线,反射到汇波楼上,于是,汇波楼五彩灿烂,如同天上宫阙一般。济南旧八大景中有“汇波晚照”,是指在北水门南侧旧汇波石桥上见到的秋晚景色。现今石桥不存,券门堵塞,此处的汇波晚照已不复见。但是,汇波楼的万千气象应该是更加壮丽辉煌的新“汇波晚照”。  

山东省美术馆

  建立于1977年6月,属山东省文化厅领导的国家事业单位,地处济南市历下区青年东路10号,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有2300平方米的展览大楼和2000平方米的办公楼房。设有展览部、美术创作部、年画研究部、群众美术工作部、保管部、办公室、行政科7个职能部门。  山东省美术馆属造型艺术博物馆,是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具有收藏陈列美术精品、满足群众审美需求、组织学术研究,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等多项职能。山东省美术馆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展览与交流,收藏与研究,创作与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为我省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建馆以来,通过征集、收购和接受捐赠等形式,收藏近、现代各类美术作品500余件,民间艺术作品2000余件;举办展览约800余个,接待观众约300余万人次。山东省美术馆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创作队伍,肩负着创作、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任务。具不完全统计,他们的美术作品在全国和全国性美展中入选280余件,获奖60余项;入选国外美展260余件,获奖20余项;他们的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收藏200件;美术作品被国家和省领导人作为重要礼品赠送外国友人50余件;为首都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天安门城楼、钓鱼台国宾馆、中国驻外使馆、首都机场和我省的许多重要场所设计、创作、绘制了大型壁画、浮雕和巨幅书画作品上百幅。  徐康著名扇画艺术大师1961年生于济南,祖籍山东寿光。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任职于山东美术馆职业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副教授,山东画院高级画师,香港亚洲美术家协会理事、美中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济南、北京、大连、台湾、香港、韩国、加拿大、美国、瑞士、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电视台做过多部专题片分别在山东和美国的电视台、网播出。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艺术展览并获奖。作品《孩子的梦》获全国美展最高奖。作品被德国前总理科尔、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澳大利亚总理何华德、澳大利亚移民部部长卢铎以及许多友好国家人士收藏。并出版个人画集。  《花光月影宜相照》徐康作画中隐约一位妙龄女子裸身躺在花丛中,体态丰满,身姿舒展,与周围的白牡丹相得益彰,虚实结合,动中有静,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实现了中国传统书画与西方裸体艺术的完美融合。《0到人间》徐康作利用扇形幅面上宽下窄的特点,将盛开的牡丹置于中部,两边的花骨朵含苞待放,整幅画上疏下密,左疏右密,错落有致,突出了牡丹的高贵典雅,呈现出红花绿叶相辅相成的和谐画面。  门票  5元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休馆  国家法定节假日照常开放  景点位置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青年东路10号  

济南市博物馆

济南市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济南市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隶属济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济南市文物局),创建于1958年12月。馆址座落于历下区经十一路30号,风景名胜旅游景点千佛山公园西侧,1997年正式投入使用。馆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2400平方米。1998年被济南市正式公布并授牌为济南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山东省正式公布并授牌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被济南市精神文明办公室授予市级文明单位,2009年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5年被评为全省科普教育基地。  济南市博物馆现拥有各类馆藏文物5万余件(套),善本书2千余册。其中,三级品以上珍贵文物2千余件,并且包括不少国内稀世珍品。馆藏藏品主要来源于考古发掘、国家调拨、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捐赠以及市政府的拨款征购等。书法、绘画在藏品中数量较大,精品较多,尤以明清书画为大宗。2011年济南市文物店整建制划归济南市博物馆以后,近两年已正式启动对原店藏各类藏品的清点、交接、普查和鉴选、上架等藏品管理系列工作。  2008年5月,济南市博物馆在全省率先对公众全部实行免费参观,有效地树立了博物馆的社会形象,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为此,中央电视台还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作为济南市首批公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作用,积极主动地弘扬主旋律,围绕“展”字作文章。在市委、市政府及市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成功地举办了《红岩魂》、《济南洛庄汉王陵首期出土文物精品展》、《博物馆里的宝——系列专题展览》、《博古撷采——纪念济南市博物馆建馆50周年征集文物汇报展》等几百个专题陈列和展览,年均接待观众23万人次,累计接待观众几百万人次。  济南市博物馆现有展室8个,活动中心一处。展厅二楼4个展室为基本陈列,现展出反映济南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辉煌》——济南市历史暨馆藏文物展览。一楼4个展室主要用于举办专题和临时展览;活动中心面积约200平方米,内有会议桌椅、大屏幕视频播放设备,自建立以来举办了公益文物讲座、文博小使者、科普展览等多次活动。  济南市博物馆除完成各项职责范围内的日常工作之外,还承担着原济南市文物店、蔡公时纪念馆、老舍纪念馆的管理工作以及曲山艺海博物馆的筹建工作。  济南市文物店位于经四路188号,创建于1961年,2011年9月整建制划归博物馆。蔡公时纪念馆位于经四路370号,于2012年5月3日免费向社会开放,年均接待观众近4万人次。馆舍为德式风格建筑,约建于1920年,建筑面积900余平方米,原是国民政府战地委员会外交处长兼外交部特派山东交涉员蔡公时先生英勇遇难之地,是济南城区内一座反映济南百年开埠历史的非常重要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2006年山东省政府将其列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评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以展览“五三惨案”和蔡公时事迹为主,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文字资料、雕塑、复原陈列等方式,展现了蔡公时追求革命、誓死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光辉一生。馆内还设立有约100平方米的党员教育阅览室,配备抗战影视资料、党员教育、博物馆业务书籍等,定期免费向预约团体开放。  老舍纪念馆位于历下区南新街58号,于2014年6月14日免费向社会开放,年均接待观众4万余人次。馆舍为老舍先生1931年至1934年在齐鲁大学任教时的居所,200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馆内展览以老舍先生在济南的生活创作为主题,分成“人民艺术家”、“老舍在济南的足迹”、“老舍笔下的济南”三大部分,以及复原景观部分,再现了老舍先生在济南的教学、生活和创作情况。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经十一路30号  营业时间:8:30-16:30(16:00停止入馆)  游览时间:大约1小时  价格描述:免费开放  特色景观:停车场面积:可停20辆车左右  讲解员价格:免费讲解。  公交车:  市内可乘坐64、k54、66、42、85路公交车千佛山西门下车西行既是。  自驾车指南:  G20高速-济南东出口下--济南东绕城高速--经十东路--历山路--经十一路  停车场信息:  院内停车。  

济南老舍纪念馆

  济南老舍故居为20世纪30年代老舍在山东省济南市的住所,一共包括四处,其中两处已不存。  20世纪30年代,老舍曾两次应齐鲁大学之邀到济南执教,第一次为1930年7月-1934年6月,就任文学院教授和国学研究所文学主任,主讲课程为《文学概论》和《文艺批评》等,并在《齐大月刊》担任,1934年8月后到在青岛办学的国立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5日又回到济南再次执教于齐鲁大学,并居住了3个多月。  老舍在济南期间最早的一处住所位于原齐鲁大学的办公楼麦柯密古楼(该楼已毁于1997年的火灾),为二层西南边的第一个房间,在这里老舍创作出了以济南惨案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大明湖》(书稿后寄与在上海的《小说月报》,但在1933年的淞沪会战中焚毁)。1931年夏老舍返回北平并与胡絜青完婚,夫妇二人回到济南后,在南新街54号(今南新街58号)租住了三年,期间胡絜青生下了大女儿舒济。  南新街为齐鲁大学北侧的一条有折弯的南北胡同,原建筑为一处砖头土坯垒建的茅草房,当时的大门位于东侧,主要房间位于二门内的西、北、东三面,其中老舍住在北房,明房共有三间,另包括西山墙后边连着的一个用于堆放杂物的小暗间。在房间中部设有隔断,东侧的一间半为卧室,西侧的一间半用于会客和写作,书桌设在南窗下。在此老舍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以及收录在《赶集》中的大部分短篇小说,也包括一些散文(如《济南的冬天》、《济南的春天》)和幽默诗文。当时的院子中满栽各种花草,并有一眼水井,闲暇时老舍自己打水浇花、施肥、捉虫。  1950年在原房地基上进行了翻修重建,拆除了二门和影壁,砖头土坯墙和草房屋顶被改以红砖墙和瓦房屋顶,但原有格局基本未变,院内水井和北房内当年的隔扇尚存,现由一位徐姓老人及其家人居住。此处故居为四处故居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2006年被列入第三批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7年老舍回到济南后,最初在齐鲁大学校园内的“老东村”平房内暂住(此房亦不存),其后搬至常柏路2号(现为长柏路11号)的一栋原外籍教授别墅内,小楼由当中并列的两个楼门和平行上升的两个楼梯一分为二,老舍居住于东半侧,楼下两间为客厅和书房,楼上三间为卧室。但因抗战爆发,日军逼近济南,在此仅居住了两个多月。现今此处建筑亦被翻修,并住着多户人家。  景区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新大明湖景区  门票:免费  交通  乘11、41、k109、k11、k95、k98路等公交车在市立一院站下车后步行约200米可达  

历下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解放路街道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 济南龙洞山风景区 济南大明湖风景名胜区 历下千佛山风景名胜区 五三惨案纪念园 山东大学 泉乐坊 曲水亭街 济南趵突泉公园 济南府学文庙 历下亭 汇波楼 山东省美术馆 济南市博物馆 济南老舍纪念馆
千佛山街道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 济南龙洞山风景区 济南大明湖风景名胜区 历下千佛山风景名胜区 五三惨案纪念园 山东大学 泉乐坊 曲水亭街 济南趵突泉公园 济南府学文庙 历下亭 汇波楼 山东省美术馆 济南市博物馆 济南老舍纪念馆
趵突泉街道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 济南龙洞山风景区 济南大明湖风景名胜区 历下千佛山风景名胜区 五三惨案纪念园 山东大学 泉乐坊 曲水亭街 济南趵突泉公园 济南府学文庙 历下亭 汇波楼 山东省美术馆 济南市博物馆 济南老舍纪念馆
泉城路街道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 济南龙洞山风景区 济南大明湖风景名胜区 历下千佛山风景名胜区 五三惨案纪念园 山东大学 泉乐坊 曲水亭街 济南趵突泉公园 济南府学文庙 历下亭 汇波楼 山东省美术馆 济南市博物馆 济南老舍纪念馆
大明湖街道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 济南龙洞山风景区 济南大明湖风景名胜区 历下千佛山风景名胜区 五三惨案纪念园 山东大学 泉乐坊 曲水亭街 济南趵突泉公园 济南府学文庙 历下亭 汇波楼 山东省美术馆 济南市博物馆 济南老舍纪念馆
东关街道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 济南龙洞山风景区 济南大明湖风景名胜区 历下千佛山风景名胜区 五三惨案纪念园 山东大学 泉乐坊 曲水亭街 济南趵突泉公园 济南府学文庙 历下亭 汇波楼 山东省美术馆 济南市博物馆 济南老舍纪念馆
文化东路街道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 济南龙洞山风景区 济南大明湖风景名胜区 历下千佛山风景名胜区 五三惨案纪念园 山东大学 泉乐坊 曲水亭街 济南趵突泉公园 济南府学文庙 历下亭 汇波楼 山东省美术馆 济南市博物馆 济南老舍纪念馆
建筑新村街道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 济南龙洞山风景区 济南大明湖风景名胜区 历下千佛山风景名胜区 五三惨案纪念园 山东大学 泉乐坊 曲水亭街 济南趵突泉公园 济南府学文庙 历下亭 汇波楼 山东省美术馆 济南市博物馆 济南老舍纪念馆
甸柳新村街道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 济南龙洞山风景区 济南大明湖风景名胜区 历下千佛山风景名胜区 五三惨案纪念园 山东大学 泉乐坊 曲水亭街 济南趵突泉公园 济南府学文庙 历下亭 汇波楼 山东省美术馆 济南市博物馆 济南老舍纪念馆
燕山街道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 济南龙洞山风景区 济南大明湖风景名胜区 历下千佛山风景名胜区 五三惨案纪念园 山东大学 泉乐坊 曲水亭街 济南趵突泉公园 济南府学文庙 历下亭 汇波楼 山东省美术馆 济南市博物馆 济南老舍纪念馆
姚家街道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 济南龙洞山风景区 济南大明湖风景名胜区 历下千佛山风景名胜区 五三惨案纪念园 山东大学 泉乐坊 曲水亭街 济南趵突泉公园 济南府学文庙 历下亭 汇波楼 山东省美术馆 济南市博物馆 济南老舍纪念馆
龙洞街道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 济南龙洞山风景区 济南大明湖风景名胜区 历下千佛山风景名胜区 五三惨案纪念园 山东大学 泉乐坊 曲水亭街 济南趵突泉公园 济南府学文庙 历下亭 汇波楼 山东省美术馆 济南市博物馆 济南老舍纪念馆
智远街道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 济南龙洞山风景区 济南大明湖风景名胜区 历下千佛山风景名胜区 五三惨案纪念园 山东大学 泉乐坊 曲水亭街 济南趵突泉公园 济南府学文庙 历下亭 汇波楼 山东省美术馆 济南市博物馆 济南老舍纪念馆
舜华路街道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 济南龙洞山风景区 济南大明湖风景名胜区 历下千佛山风景名胜区 五三惨案纪念园 山东大学 泉乐坊 曲水亭街 济南趵突泉公园 济南府学文庙 历下亭 汇波楼 山东省美术馆 济南市博物馆 济南老舍纪念馆

历下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