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嘉兴 >> 南湖区 >> 湘家荡度假区(七星街道)

湘家荡度假区(七星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嘉兴南湖景区

嘉兴南湖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湖是浙江的三大名湖之一,因位于嘉兴城南而得名。南湖原名马场湖,又叫东湖,嘉兴城西南有西南湖,原称鸳鸯湖,南湖成为旅游地后,人们多把南湖叫做鸳鸯湖,或将两湖合称为鸳鸯湖。  南湖由运河各渠汇流而成,上承长水塘和海盐塘,下泄于平湖塘和长纤塘,总面积624亩。南湖四周地势低平,河港纵横。据史籍记载,五代后晋天福年间(约936)以前,这里芦蒿丛生,尚无景观,此后吴越王钱第四子广陵王钱元任中吴节度使时,在湖滨筑宾舍以为“登眺之所”,后才逐渐形成名胜。  地址:嘉兴市南湖区南溪西路1号  类型:湖泊乘船游览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573-82532848;0573-82533437  官方网站:http://www.nanhu.com.cn  开放时间:  景区全天可进入,售票时间8:00-16:30(11月-次年3月);8:00-17:00(4月-10月)。  交通  位于南溪路1号,到达交通如下  乘1路外环、8路、36路、81路、k90路、k92路至南湖会景园站即是。  门票  进入景区免费,乘船参观景点60元(包含湖心岛、文字书碑苑、伍相祠等)。1.2-1.5米儿童、60-69周岁老人凭证半价,70周岁以上老人20元,学生凭证8折。中共一大会址“红船”门票20元。  

嘉兴铁哥们机器人主题公园

嘉兴铁哥们机器人主题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在国内众多主题公园中,嘉兴铁哥们机器人主题公园显得尤为特别。诚如它的名字所言,在这里,你能看到数以百计、形态各异的钢雕机器人。这些本应为人废弃的金属,在艺术家们的精心打造下,不仅重现生机,而且充分诠释了环保、创新的理念,是工业与艺术有机融合的典范。  公园占地面积广阔,分为多个功能区域。机器人主题馆利用声光电营造出逼真的场景,使游人不知不觉间穿越了层层时空。青少年创意中心寓教于乐,其开发的创意彩绘、铁艺制作等项目使孩子在积极实践的同时也挥洒了创意。  作为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区的一部分,铁哥们主题公园在扩充展品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习惯了传统式游园的游人将在这里随时发现惊喜,体验一番别开生面的视觉享受。  地址:嘉兴市南湖区富润路262号  类型:主题公园展馆展览  游玩时间: 建议2-4小时  电话: 0573-82571711  开放时间:  9:00-16: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50.0元

沈钧儒故居

沈钧儒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钧儒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城南,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民主战士沈钧儒先生而建,设在沈钧儒故居内。  沈钧儒(1875—1963),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他从一个科举出身的进士成为一个坚强的民主主义者,进而成为中国0的亲密战友和杰出的党外共产主义战士。新中国成立后,沈钧儒历任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是我国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之一。  沈钧儒故居建于清代晚期,具有太湖流域和新安江流域两种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粉墙黛瓦,古朴典雅,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底,嘉兴市委、市政府根据市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决定恢复沈钧儒故居并报请0中央办公厅批复。1997年2月2日,0中央办公室批复“同意在浙江嘉兴市建立沈钧儒故居”。1997年8月1日,沈钧儒故居的修复工程正式动工,到1998年5月完成了故居修复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740平方米,包括仪门、前厅、后楼和东西厢房。1999年7月至12月,嘉兴市政府又投入资金修复了抗战时期遭日军飞机轰炸而毁的故居头门,使故居占地面积达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  为缅怀沈钧儒先生伟大光辉的一生,弘扬其爱国精神和崇高品格,激励嘉兴南湖儿女的爱党爱国热情,教育后人,嘉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修复后的沈钧儒故居作为纪念馆对外开放,因此在修复故居的同时积极展开纪念馆的各项筹备工作。在纪念馆整个筹建过程中,上至中央领导,下至热爱、敬仰沈钧儒先生的普通群众,无不给予此项工作以大力支持。-同志为纪念馆亲笔题写馆名,时任政协主席的-同志为故居题写匾额,几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纪念馆题字,全国各地几百位书画家挥毫泼墨,向纪念馆捐赠佳作,民盟中央、沈钧儒先生的亲属以及沈钧儒先生生前工作人员更是对筹建纪念馆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无偿向纪念馆捐赠出大批沈钧儒先生遗物史料,确保了纪念馆陈列工作顺利展开。  1998年6月11日,在纪念沈钧儒先生逝世35周年之际,沈钧儒纪念馆在嘉兴隆重开馆。从此,在中国0的诞生地、美丽的嘉兴南湖之畔又多了一个面向全国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由于沈钧儒纪念馆依托沈钧儒故居而建,因此纪念馆的一切功能设施按故居建筑布局而展开。故居前厅为沈钧儒先生铜像瞻仰大厅,两壁陈列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纪念馆的题字;故居后楼为纪念馆主陈列展厅,主陈列《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沈钧儒》以大量翔实、生动的实物图片史料,真切地展示沈钧儒先生一生史迹,反映沈钧儒先生为祖国的独立、民主、和平、自由,不懈追求真理,矢志不移奋斗整整一生的光辉历程,讴歌沈钧儒先生彪炳青史的丰功伟绩。  纪念馆实行全年对外开放,中午不休息,提供有偿讲解服务。沈钧儒纪念馆开放后,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实物史料陈列为教育的主要内容,面向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宣传教育活动,成为配合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第二课堂,而且日益成为反映嘉兴城市建设、优秀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场所,发挥出了较好的社会功能。    沈钧儒 (1875~1963)  沈钧儒(1875-1963),浙江嘉兴人,字秉甫,号衡山。清末进士。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五四运动期间,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曾任国会议员、广东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 生平年表 沈钧儒自幼聪颖,有7岁(实为5周岁)能诗之誉。徐志摩是他的表侄子。 13岁即积诗成帙。 15岁考秀才得中,…… 详细++  沈钧儒 (1875~1963)  沈钧儒(1875-1963),浙江嘉兴人,字秉甫,号衡山。清末进士。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五四运动期间,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曾任国会议员、广东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 生平年表 沈钧儒自幼聪颖,有7岁(实为5周岁)能诗之誉。徐志摩是他的表侄子。 13岁即积诗成帙。 15岁考秀才得中,…… 详细++

烟雨楼

  烟雨楼是嘉兴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现已成为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此楼自南而北,前为门殿3间,后有楼两层,面阔5间,进深2间,回廊环抱。二层中间悬乾隆御书“烟雨楼”匾额。楼东为青杨书屋,西为对山斋,均3间。东北为八角轩一座,东南为四角方亭一座。西南垒石为山,山下洞穴迂回,可沿石蹬盘旋而上,山顶有六角敞亭,名翼亭。此楼是澄湖视高点,凭栏远瞻,万树园、热河泉、永佑寺诸处历历在目。每当夏秋之季,烟雨弥漫,不啻山水画卷。  烟雨楼正楼烟雨楼是嘉兴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现已成为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烟雨楼正楼,楼两层,高约20米,建筑面积640余平方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在绿树掩映下,更显雄伟。楼前檐悬-所书“烟雨楼”匾额。烟雨楼,因唐朝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而得楼名。始于建于五代后晋年间(公元936-947年),初位于南湖之滨,吴越王第四子中吴节度史、广陵郡王钱元镣“台筑鸳湖之畔,以馆宾客”,为游观登眺之所。后毁。遗址现无存。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嘉兴知府赵瀛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小岛。第二年仿“烟雨楼”旧貌,建楼于岛上,后经过扩建、重建,逐渐成为具有显著园林特色的江南名楼。乾隆六下江南,八次登烟雨楼,先后赋诗二十余首,盛赞烟雨楼图。烟雨楼在湖心小岛。建起后,几经兴废,历史沧桑,直到民国7年(1918)嘉兴知事张昌庆会绅募捐款重建烟雨楼。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多次大力修葺,古老园林焕发新貌。才形成现在的格局。烟雨楼---“台筑鸳湖之畔,以馆宾客”为游观登眺之所。登烟雨楼望南湖景色,别有情趣。夏日倚栏远眺,湖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春天细雨霏霏,湖面上下烟雨朦胧,景色全在烟雾之中。-  地理位置  烟雨楼是嘉兴的名胜。外地有不少人都知道嘉兴有“烟雨楼”!烟雨楼有名,跟明末张岱的一篇文章是分不开的。昆明大观楼,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雄峻高大,都可以称为“耸峙”的;而烟雨楼是“坐”的,“坐”在垣墙之内,平台之上。烟雨楼是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现已成为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全园占地11亩,园内楼、堂、亭、阁错列,园周短墙曲栏围绕,四面长堤回环。  历史记载  五代后晋时(940年前后),吴越国广陵王钱元镣在南湖畔建楼舍为“登眺之所”,其时并无“烟雨楼”之名。据《至元嘉禾志》载,烟雨楼三字始见于南宋吴潜《水调歌头·题烟雨楼》词。湖畔的烟雨楼虽几易其主,选经兴废,但一直是观赏湖光的佳处。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嘉兴知府赵瀛在湖心岛上建烟雨楼,从此楼在湖中。后几度修葺,至明末楼毁,清初再建。主楼坐南朝北,面对城垣。到乾隆帝南巡时,烟雨楼改建为南向而北负城郭。  乾隆六下江南,多次登烟雨楼,一再赋诗,备致赞赏,曾亲画烟雨楼图。刻石置于楼中,并照此楼的样式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的青莲岛上仿建一所楼阁,亦名烟雨楼。清同治初年,烟雨楼又毁于战火,直到民国7年(1918)才重建主楼,形成现在的格局。抗日战争期间,烟雨楼被日寇强占作“华中铁道公司”食堂,抗战胜利后才恢复开放。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多次大力修葺,古老园林焕发新貌。  景点位置  中国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南湖湖心岛烟雨楼

宝梅亭

  南湖,因为一条船,因为一个烟雨楼,声名远扬,宝梅亭便位于南湖的湖心岛上面。  彭玉麟(1816年至1890年),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今安庆市内)。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善诗、书画,下笔立就,尤喜画梅,一生所作不下万幅。  彭玉麟年幼时曾与一位梅姑娘有婚约,后来梅姑娘的父母将女另许他人,梅姑就此殉情。彭玉麟伤心至之,遂以画梅悼念梅姑,以志不忘。  清光绪元年农历三月,清画家彭玉麟来嘉兴,知府许瑶光陪同游南湖,于南湖中得石,便“横直梅花乞两株”。彭生性喜爱梅花,应许知府索梅要求,当即画横、直梅花各一幅,并赋诗其上。许瑶光得画后,请嘉兴秀才钟沈林镌刻石上,并于同年在烟雨楼北面建亭,壁嵌彭玉麟画梅石刻,将亭命名为“宝梅亭”。  彭玉麟所画梅花,老干繁枝,鳞鳞万玉。其横梅原石中间有破损裂缝,画家因势走笔,以树干顺其裂缝而画之,取势得当,妙不可言。  宝梅亭内西面内壁嵌有元代吴镇的“风竹图”石刻。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善画山水,并擅梅竹。此“风竹图”是清同治六年知府许瑶光偶得真迹,请人摹刻上石,并题了诗,置于宝梅亭内壁。“风竹图”笔墨潇洒,用笔劲爽,似可听到竹叶枝间的婆娑之声,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宝梅亭在湖心岛十分隐秘的地方,不仔细寻找很难见到宝梅亭的影子。褚问鹃在《记鸳鸯湖》一文中提到,抗战后她回嘉兴祭祖时曾去过南湖,也没找到宝梅亭,却在一处房屋内见到了那块著名的梅花碑横躺在地上。她从一位服务生那里得知,日本侵占嘉兴时,曾把此处改作旅馆,专门用来招待日本贵宾,这个房间据说就是土原那一班人经常来住的,梅花碑被用来作了屏风。看来褚问鹃以前经常光顾的宝梅亭在那时就已经消逝了。那么,这块著名的梅花碑还在吗?  在湖边的游览指示牌上,可看到在湖心岛北区有“宝梅亭”的标志,这也就是褚问鹃所说的“保梅亭”。原来在烟雨楼正北面的那幢建筑物就是宝梅亭。  现在的“宝梅亭”,是一座东西贯通的长方形简易建筑物。南面的立地门窗紧紧关闭着,门外是一条长长的走廊。北面正中墙上,就是那块著名的梅花碑,现已被罩上了一块玻璃,碑上面的字靠近后依旧可以辨认清楚。  整幅画上有一株让人过目难忘的老梅树!粗壮的虬枝占据着画面的中心,使整幅画显得沉雄刚毅。老枝上的新芽,以及枝头上的梅花,又使画面增添了几分婉约。联想到此画作者彭玉麟作为湘军将领驰骋疆场,却在闲暇之余不忘以画梅哀悼一位痴情女子,此画简直就是画家本人的真实写照!  画面的右下方,刻有一首诗和一段文字。就是彭玉麟的手迹:“作别孤山处士家,又来鹤渚泛轻艖,风流太守多情甚,笑索梅花向水涯。横斜乱写两三枝,难肖林逋月下诗。寄去鸳鸯湖上去,年年岁岁系相思。”褚问鹃当年曾经摩挲过无数遍的梅花横碑,仍好好地镶嵌在烟雨楼旁,是园中少数保留至今的历史的真迹。  

舞蛟石

  元代濮府中,有一奇石,据传乃宋代花石纲遗物,高三十尺,广六尺,状如蛟龙,张牙舞爪,名为“蛇蟠石”,就是现在这里的舞蛟石。  当年,赵孟頫在濮府闲居时,仔细欣赏过“蛇蟠石”,并在奇石下方的平整之处篆书两字:舞蛟。明人黄玠曾与蛇蟠石有一面之缘,并赋诗以记其趣。黄玠,元代重要的诗人之一,是赵孟頫的忘年交。他游历濮院,应与赵孟頫有关,因为他知道赵孟頫生前在嘉禾永乐市有个知交濮鉴——彼时,尽管赵孟頫与濮鉴早已归于尘土,但黄玠还是想到濮院感受一番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想来,黄玠也是个痴爱奇石之人,对蛇蟠石自是一见钟情,尤其是看到赵孟頫手书的“舞蛟”二字后,不禁诗情萌发,为蛇蟠石写了一首诗歌,这便是收录在《弁山小隐吟录》中的《蛇蟠石歌为濮乐闲司令作》,诗前有题记:“吾闻万物之精上浮为列星,天星之精堕地或为石。”  黄玠的诗,把蛇蟠石形神兼备的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灵秀神奇的蛇蟠石既有赵孟頫题字“舞蛟”,又有黄玠吟诗称奇,名人雅士一再眷顾,便成为元末濮家的镇宅之宝。  世事难料,明洪武二年(1369年),濮家蒙遭不幸,迁徙四散,这蛇蟠石便从濮院消失了。  人们再次从史料中见到蛇蟠石时,它已经被称为“舞蛟石”了。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七月二十八日,嘉兴名士李日华拜访同邑好友范明泰(字长康),“见舞蛟石,翠萝蔽蘙,飒有清风”。原来,这舞蛟石经过242年的流离,辗转到了范宅。范长康得此奇石,自是兴奋不已。万历年间,嘉兴名士云集,大家纷纷前往范宅赏石歌咏。  来自濮院南郊岳家村的进士岳和声亦兴致勃勃地欣赏了舞蛟石,作有长诗《舞蛟石歌》,诗前序曰:“石在范长康清苑堂,高三十尺,广六尺。苍罅洞裂,若离若合者三;怒目探爪,若饥蛟壑舞……”  至清代康熙年间,与濮院有着不解之缘的文学家朱彝尊在府治东徐少卿的祠堂看到了舞蛟石,他十分好奇,便进行了研究考证。在研读了黄玠的《蛇蟠石歌为濮乐闲司令作》后,朱彝尊肯定地指出,徐祠的舞蛟石,就是元代濮府的蛇蟠石,并作诗更名,序云:“府治东徐少卿祠有苔石奇古,土人目曰‘舞蛟’,传是花石纲所遗。然《至元嘉禾志》、明柳琰、邹衡、赵瀛三志皆不载,未悉所从来。按元慈溪黄玠《弁山小隐吟录》,有为濮乐闲司令作蛇蟠石歌。乐闲,家濮院,意明初产入官,好事者移置此耳。妄拟李白更九子山例,书之禾录。”诗曰:“石以舞蛟名,未若蛇蟠古。试诵弁山吟,图经犹可补。”  然而,朱彝尊的考证更名,未能获得后人响应。清代晚期,嘉禾名贤钱陈群、朱泰修相继为舞蛟石吟诗志趣,未改其名。流落人间、数易主人的舞蛟石,如今矗立在嘉兴南湖的小瀛洲。小瀛洲古木葱茏,绿柳飘逸。舞蛟石在这水木清华中,静谧而又安然,岂非臻美的归依之所?  

会景园

  会景园坐落在南湖的南岸,呈半岛形,占地面积33600平方米。园内假山瀑布、楼台庭院、林荫步道、古桥流水,充分展现了江南园林风格。望湖楼与烟雨楼遥相呼应,醉仙楼传承了金庸小说的神韵,红菱长廊体现了江南水乡风情,望湖广场是嘉兴市民和八方游客观光休闲的好去处,也是群众游园文娱活动和节日庆典的重要场所,游客服务中心、入口广场、渡游船码头,是南湖风景名胜区内重要的接待服务设施。会景园融望湖赏景、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和旅游接待服务于一体,是游览南湖风景名胜区的主要入口。  南宋嘉定年间宋尚书潘师旦在嘉兴南湖边有个私家园林,称“会景亭”,今天的会景园便得名于此。潘师旦早年曾任秀州知州,他喜爱上南湖的风景优美,官居尚书时未及年老就解印来湖畔筑造亭园,有南坞、海棠亭、白莲沼、桃花亭、红薇径、茶溪、仙鹤亭、芙蓉塘、白苎桥、渔溆十个景点,依据这十个景点的名称,我们就可以揣测这个园林当年的规模之大了。和潘师旦同时代的张尧同在《嘉禾百咏·会景亭》中写道:“有景道不出,须来此水滨。十分花鸟色,团作一亭春。”从诗的描绘来看,南湖的景色让会景亭独占了,真是花团锦簇,一片春光明媚。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者,历来注重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如:抑景,漏景,对景,借景等。许多传统的园林经常在入口处运用假山,照壁等造景手法欲扬先抑,使游客在不经意的过程中渐入佳境,从而达到“山-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绝佳效果。会景园入口广场的假山就巧妙地运用了江南园林造景技巧中“抑景”手法,入口广场的假山用了300多吨黄石堆积而成,假山上“南湖”二字为郭沫若手书。  从东侧园门进入景区,是一组古朴的清式建筑,这是根据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中场景之一而建造的醉仙楼,楼中一副“江南七怪图”活灵活现,栩栩如生。2003年10月26日金庸先生在这里举行八十大寿时,挥毫题名“醉仙楼”,使这座建筑更添光彩。醉仙楼为餐饮楼,游客可在此一边品尝南湖船菜,一边回味金大侠小说中的武打场景。  与醉仙楼相依的亭廊是红菱廊,每当仲秋时节,里面出售南湖的特产“南湖菱”,形似馄饨和元宝,所以又叫“馄饨菱”、“元宝菱”,南湖菱壳薄而无角,肉厚而鲜嫩。传说乾隆皇帝南巡到南湖,在品尝菱角时,不慎将嘴唇刺破,便戏说道:“小小青菱,若无角,岂不美哉!”谁知,这话正好被菱花仙子听到,此后南湖菱就无角了。当然这只是传说,其实南湖菱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在马家浜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碳化的无角菱。而南湖菱能延续至今,与南湖的特定水质、菱农的选种及精心培育是分不开的。  

南湖革命纪念馆

南湖革命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湖革命纪念馆,为了纪念“一大”在南湖胜利闭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管理好“一大”嘉兴南湖会址,1960年,在党中央和浙江省委的直接关怀下,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了。建馆之初,馆址设在湖心岛。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转型后,南湖成为旅游风景区。2006年建立新馆。  1991年7月,建党七十周年前夕,一座由嘉兴人民捐款350万元兴建的南湖革  命纪念馆在南湖东岸拔地而起。这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精神的现代建筑。步入纪念馆广场,一面长约3-4米的鲜红党旗镶在西南侧的墙壁上,广场四周筑有四个火炬形花坛,中心4个小花坛向心而抱,数千朵盛开的红花将广场映衬得异常灿烂。站在广场仰望纪念馆,只见寓意新中国度过42级台阶巍然向上,入口处状似锤柄的长廊凌晨空伸展,门前6根花岗石圆柱刚健质朴,给人以擎天柱之感。门楣上,-同志题写的“南湖革命纪念馆”七个金字熠熠生辉。面积1820平方米的主楼以黄色墙体和茶色玻璃墙组成线条简洁的对比色调,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  二楼镰刀形的展馆陈列着0“一大”的史料。展厅里一只南湖红船模型放置在机械转盘上不停地旋转。  背后一幅绛红色丝绒展壁上,镶嵌着-手书:“中国0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60多幅照片、图片、55件实物,一个上海“一大”会址模型,一幅标志着1921年嘉兴城区风貌和“一大”代表在嘉兴行踪的大型沙盘。当游人参观完一楼的嘉兴地方党史副厅步出后门时,会猛然发现纪念馆两侧两块巨大的玻璃墙像一面巨大的银幕,折射出南湖旖旎的风光,相距百米的湖心岛,烟雨楼、红船,使人顿觉历史和现实交融在一起,红船和纪念馆浑然一体。馆内还适时地举办临时展览。南湖革命纪念馆1994年先后被浙江省委和嘉兴市委命名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嘉兴市"红色教育长廊”(第一站)。1997年6月被0中央宣传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南湖革命纪念馆,原设在嘉兴南湖湖心岛烟雨楼内,现在湖心岛对岸摆渡口。1959年初,0嘉兴县委根据地委指示,建立南湖革命纪念馆筹建委员会及办公室,筹建经费由中央文化部拨款3万元。由于0一大会议是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租用游船在舱中秘密举行,而原船已不可追踪,同类游船也已绝迹。因此筹建开始的主要工作是弄清开会时游船的形制,经过大量的调查访问,根据老船工的回忆,仿制了一只单夹弄丝网船模型送中央审定。得到了0一大代表-的肯定,遂据以放大仿制。1959年10月1日南湖革命纪念馆在烟雨楼正式成立,对外开放,陈列展出纪念船和“0一大史料”。  地址:嘉兴市南湖区烟雨路七一广场  类型:纪念馆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573-82851183  官方网站:http://www.nanhujng.com/  开放时间:  8:30-16:3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汾湖

  汾湖  汾湖,古称分湖,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的分界湖,东西长6公里,南北长3公里,水域总面积9700亩。因她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特殊,许多文人墨客对她情有独钟,并成为了观赏湖泊。  汾湖位于浙江嘉善、江苏吴江交界,东西长6公里,南北长3公里,一半属浙江、一半属江苏。汾湖古称分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分界湖。总面积9700亩。  吴越相争时,吴国大将伍子胥曾在汾湖操练水军,从历史上看,这里是两国边界相争敏感之地。秦统一中国后,分湖自然不再是分界之湖了,但因它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特殊,许多文人墨客对它情有独钟,并成为了观赏湖泊。  宋元时期,汾湖已成为江南有名的风景胜地了,许多文豪大家纷纷来到这里。元代的大画家吴镇、盛樊等都画过许多渔村、渔隐、渔父图,他们都来过汾湖,湖边的青青芦苇,水村茅屋,清风悠然的自然风光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的作品中多有反映。著名的书法家赵孟甫曾作过的《分湖水村图》成为国宝级文物。元代四大画家之一的吴镇,他是中国画从宫庭走向民间转折点的关键人物。他们的《渔父图》是中国隐士文化的代表作,在图中题词中写道:“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搅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  汾湖的四腮鲈当然非常有名,它的美味要比如云的浮名高多了。元代会稽大文豪扬维桢在元至正九年三月偕友邀游汾湖,曾留下《游分湖记》,从游记中后人可以从中领略七百年前的汾湖风光。  明、清时期的汾湖在它的四周已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周围方圆上百公里农村流行的田歌,可以说是汾湖文化的独特风韵。明末清初的江南才子冯梦龙,在太湖流域收集的大量民歌中有三百多首民歌是在汾湖一带的市镇和农村采集的。到了清代后期,这些俚歌俗曲-人加工后又返传到汾湖一带,成为具有江南特色的水乡民间文化。  有人说毛泽东也知道汾湖,这也确实不错。他对汾湖的了解是从柳亚子先生呈给他的诗中得知的。柳亚子先生是汾湖北岸人,是著名的民主人士和爱国诗人,在1920年12月,柳亚子、陈巢南和其他几位南社成员,泛舟汾湖,想重辑《分湖全志》,因工程巨大终未成愿,抱憾终身。但也留下了又一篇《游分湖记》。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初步胜利后,柳亚子先生思念故乡,在北京写下了《感事呈毛主席》诗首,里边有一句"分湖便是子陵滩",意思为思家心切,在北京不习惯,还不如与严子陵一样回到自己的老家汾湖去。毛泽东回了一首诗劝他留在北京共事。毛泽东与柳亚子唱和的诗坛佳话,更使汾湖增色添辉,名扬天下。

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

  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是一个以反映嘉兴粽子历史与粽子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位于嘉兴市区月河历史街区小猪廊下(中基路180号),由嘉兴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造,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家嘉兴粽子文化主题博物馆。该馆建筑面积达480平方米,前期筹建工作已于2009年4月7日展开。以挖掘和展示嘉兴鲜明的特色历史文化、建设文化大市为宗旨,通过科学的展陈手段,全面反映粽子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弘扬粽子文化,振兴传统产业,使之成为文化、休闲、旅游的一个特色景点。  在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里,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粽子的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物,了解嘉兴粽子文化的起源及传承脉络,更可以真实地感受粽子的制作过程。此外,博物馆还专门设置了展示粽子生产新工艺的展区供市民亲身体验,让更多人感受传统的嘉兴粽子文化。令人欣喜的是,开馆一年来,该馆共接待政府领导、机关团体、学校学生、普通市民及外地游客5万余人。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已成为传播“粽子”这张嘉兴“金名片”的一个极其有效的平台。  新装修后,再次开馆纳客的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几乎在原有的面积上扩大了一倍。仍然分为粽子文化展示区和体验区两个部分。体验区的面积扩大到100多平方米,可以容纳更多的参观者同时体验包粽子的传统手工艺。现在你可以在体验区买到DIY包粽子的原材料,有粽子传统工艺宣传片的讲解,有师傅的现场指导,教你用正宗的传统手工艺包出属于你的粽子,花十几元钱就可以提着一网兜蒸煮好的粽子回家了。对传统粽子文化感兴趣的市民不妨可以去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自己包端午的粽子。  在品尝区,参观者可以一边倚窗凭眺江南水乡风光小楼,一边品尝嘉兴粽子和其他地道的嘉兴特色饮食,一边还能欣赏到江南丝竹的演奏、品味茶文化。  新布展的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展览厅分为前言、粽子文化溯源、吴越文化与粽子、细说粽子文化、“粽子传人”的故事、真真老老品牌粽子的创新之路六大展区。重新梳理了嘉兴稻作文化、米食文化、粽子文化的发展脉络;更为清晰地展示嘉兴三大粽子品牌和两位粽子传人的传奇发展史;增加了嘉兴粽子产业和粽子文化发展愿景的遐想。重点突出挖掘了粽子文化渊源、粽子传人的故事和“真真老老——嘉兴粽子”发展蓝图三大部分。  由于今年上海世博会与端午民俗文化节在同一时期举行,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通过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必将真正成为弘扬粽子文化、展示嘉兴民俗的高质量高层次的博物馆和游客们慕名而来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景点位置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中基路180号  交通  从月河古街入口处径直步行3分钟左右的主路上  门票  端午节免费平日10元(门票可以换购等价值的粽子或者其他产品)  

嘉兴南湖湖心岛

  湖心岛位于南湖中心,全岛面积17亩。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嘉兴知府赵瀛组织疏浚城河,将淤泥垒土成岛,次年移建烟雨楼于岛上。清以后又相继建建成清晖堂、孤云簃、小蓬莱、来许亭、鉴亭、宝梅亭、东和西御碑亭、访踪亭等建筑,形成了以烟雨楼为主体的古园林建筑群,亭台楼阁、假山回廊、古树碑刻,错落有致,是典型的江南园林。  远看南湖的湖心岛,鸟虽不大,却象湖盆里的一个盆景,浮在湖而上,一片葱茏。等到得近处,只见岛上也有不少的建筑,那些建筑镶嵌在绿色树木之中,是那样的相宜。再等到上了小岛一看,哇噻,好一个精致绝伦  小岛。  在城市中有一个接近天然的湖泊,实在难能可贵。而湖心岛最重要的建筑,实非烟雨楼莫属。位于南湖红船旁边的烟雨楼,事实上也是南湖的核心与象征。烟雨楼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初时建于南湖之滨,后至明朝嘉靖年间,才移建于湖心岛现在的位置。  风云历史,几经沧桑,烟雨楼于2004年落架大修。现在的烟雨楼,楼高约20米,面积640平方米,里面的烟雨厅最值得留步。厅内的装潢设计均保持了当年的格局,如家俬、饰品如灯笼等,也是仿古设计,显示了其古老可爱的一面。  烟雨楼前方的湖畔,停泊了一艘游客必到的游船。原来,此游船乃仿照当年0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格局而建造。为了纪念0“一大”在南湖红船上闭幕这重要事件,于1959在中央和省委的指示下,便造了这一条游船(当年的那艘游船已经在抗战时期失掉),作为“『一大』会议纪念船”,展示中国0诞生的历史场景。  除了作纪念用途,南湖红船本身也甚值得一游。虽然从外面看,游船古旧残破,但当你走进里面,就会感觉别有洞天。船的内部饰以很多大小不同的装饰图案,由于图案多以镀金物料制成,故此显得一室金碧辉煌,颇有气派,衬托出当年0“一大”的辉煌成功。  1921年7月,中国0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艘画舫上完成了最后议程,宣告中国0的成立,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扬帆起航。1961年和198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两次公布南湖烟雨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0“一大”嘉兴南湖会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岛上无论大殿与小殿、还是屋舍与亭台,甚至是围墙与花坛,都经过大师们的精心谋划与安排,都充分体现出了设计者的匠心与智慧,此一处虽不是园林,却是真正的园林,乃至胜过一般的园林,因为她小,面积只有几亩;虽是湖心岛,却能岛上有小湖。  景点位置  嘉兴市南湖区  

揽秀园——嘉兴碑林

揽秀园——嘉兴碑林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揽秀园坐落在嘉兴南湖西岸文星桥畔,是嘉兴市近年兴建的一座文物碑刻公园。揽秀园以碑廊为中心,西为古建筑,内设著名画家蒲华(又名蒲竹英,嘉兴人,晚清书画家,海上画派创始人)纪念室。揽秀园以“文星桥”、“仿古街”为中心,分南、北两园,北园于1994年5月竣工并对外开放,南园正在规划中。北园西侧以中轴线对称,四进庭院式风格,东侧为自由开放式园林布局。全园建有碑廊270米,镶嵌历代大小碑刻95块。  揽秀园两侧长廊上嵌有“清仪阁”、“停云馆”、“小灵鹫山馆图咏”刻石。其中包括嘉兴历代碑刻84块及唐代吴道子手绘“出海观音”石刻、元代重修嘉兴路总管府学碑记等,这些均出自历代著名的书画家如文徵明、赵之谦、何绍基、吴昌硕、任伯年之手。在五曲长廊东首八角亭中,还有一座高2.8米、阔1.3米的董其昌“嘉兴府学重修明伦堂记”碑,其刻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碑文行笔流畅,一气呵成,风格秀逸,古朴潇洒,堪称一绝。  碑廊东侧为园林区,有菱香阁、三过亭、垂钓池等。三过亭是为纪念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三到嘉兴本觉寺而建的,原在秀洲区陡门镇,近年重建,亭南碑廊中保存有重建三过堂碑记。碑廊东南为菱香阁,曝明代建筑,登阁远眺,南湖烟雨迷蒙,绿树掩映中的小瀛洲隐约可见。  在揽秀园东的文星桥为三孔石环桥,建于清同治六年,跨径38米,宽3.5米,有阶梯50步。桥堍北园、南园之间为明清建筑一条街,所有建筑均是从市区搬迁而来,街上开设嘉兴著名特产和旅游品商店。  揽秀园座内有三进,第一进为门厅。第二进为水轩,与第三进有小桥相连。第三进正厅为五开间仿古建筑,设著名画家蒲华(又名蒲竹英,晚清书画家,海上派创始人)纪念室。在园中长达250米的碑廊上,陈列着嘉兴历代碑刻94块,其中有“清仪阁刻石”、“停云馆贴”、“小灵鹫山馆图咏”和相传为唐代吴道子手绘的观音画像石刻、元代重修嘉兴路总管府治记等,还有出自文徵明、赵子谦、何绍基、吴昌硕、任伯年之手的精品,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五曲长廊东首八角亭中,有一座高2.8米,阔1.3米的董其昌书“嘉兴府学重修明伦堂记”碑,碑刻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行笔流畅,行令联缀,风格秀逸,古朴潇洒,堪称一绝。碑廊东侧为园林区,一座歇山顶双层古建筑菱香阁显得尤为端庄,和园外文星古桥遥相呼应,形成一幅和谐的江南水乡风情图。在揽秀园北园与南园(在建)之间为古建筑一条街。  地址:嘉兴市南湖区文星桥畔鸳湖路  类型:园林/花园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建议20-40分钟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中共一大纪念船

中共一大纪念船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59年,南湖革命纪念馆根据0“一大”会议时来嘉兴安排游船的直接当事人王会悟回忆,仿制了一艘丝网船模型,送到北京请0“一大”代表-审定认可。后按模型原样仿制了一艘画舫,作为南湖革命纪念船,供群众瞻仰。1964年,-重来南湖,他登上画舫,感慨万千,挥毫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这只仿建的“红船”,不仅集无锡丝网船、灯船的优点于一身,而且船上的屏风、气楼的雕刻图案,如花卉和戏曲人物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只“红船”竣工后至今仍停泊在南湖烟雨楼东南方向。徐经纬说,1959年9月,父亲等3人参加了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召开的造船庆功会,他们被授予了奖状和锦旗,当地政府曾向无锡红旗船厂提出,希望父亲能留在当地工作,但厂方考虑到父亲人才难得,终未同意。  1921年7月底,中国0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一艘画舫上继续举行并闭幕,庄严宣告了中国0的诞生。这艘画舫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  “红船”是中国0的“母亲船”。“红船精神”是教育当代中国0人的无价瑰宝,是用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在中国0走过了90年奋斗历程的时候,必须充分挖掘并利用好这一独特的政治资源,不断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积极作用。  1921年7月底的一天,南湖浩渺烟波上,停泊一艘单夹弄中型画舫,舫中十多位外地青年从中午11时开会直到傍晚6时分。他们在小船上通过了《中国0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了中国0的诞生。面对满天风雨阴霾,会议闭幕时他们轻呼出时代的强音:0万岁!世界劳工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一湖烟波无声,有幸见证阴霾中“开天辟地大事变”。  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一特殊时刻,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杨洪武,用5个多月的时间精心刻制了一枚题为“南湖红船”的核舟作品。该核舟选用上好橄榄核为原料,以嘉兴南湖画舫为原型,细致入微的刻画了参加党的一大代表们,在画舫上创建中国0的历史瞬间。嘉兴南湖画舫长16米、宽3米,分前、中、后三舱,0一大就是在画舫的中舱内举行的。核舟虽仅长3.9厘米、宽1.4厘米、高1.3厘米,也按画舫的行止,刻制了前中后三舱,宽敞的舱室、舱顶瓦楞线、舱窗以及桅杆等都一一展现出来。  

文星桥

文星桥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星桥,俗称哑巴桥,位于南湖区鸳湖路仿古街东端,东西向跨长生河口,连接揽秀园和南湖生态保护区。长生河与南湖水域贯通成片,文星桥轻盈秀美,横卧湖面,波光桥影,景色宜人。  桥为三孔半圆形驼峰式石拱桥,全长三十四点六米,桥顶宽0二六米,中孔净跨十点四米,两边孔净跨均为五点二米。拱券采用连锁分节并列法砌筑,中孔拱肩处设有横系石(亦称龙头石)一对,用以联系加固两侧山花墙,拱券上方有阳刻楷书“重修文星桥”桥额。  文星桥桥面陡峻,两侧设长条石护栏,中间有望柱八根,桥顶为方形平台,正中雕刻“轮回”图案,东西两端各有石阶十九级,每级石阶都由两块条石并列铺成。桥两侧拱券间和边孔旁各设有对联石四条,联石顶置遮雨石,镌有阳文楷书楹联四副。北侧中孔主联:“鸳水龙渊锁西南之巨浸,马场渔溆接东北之安澜。”边孔副联:“焕文光上惊星斗,辉星象下启文人。”南侧中孔主联:“文澜吐纳双湖灵钟秀水”,下联因联石维修过,已不可见。边孔副联:“鹺客津梁欣利涉,画船烟雨庆怡波。”  江南水乡的三孔或多孔石拱桥,因通航需要,通常都设计成中孔高大,而两边孔略小,并采用薄墩薄拱构造,桥面呈驼峰形,称之为“驼峰式石拱桥”。文星桥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嘉兴府志》中“临幸程治图”上有“文星桥”之名,可见最迟应建于乾隆皇帝南巡之前。现桥为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  文星桥一带(包括揽秀园),宋代称梅溪。宋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僧人智鉴筑庵于此,植梅百株,称梅庵。明崇祯《嘉兴县志》记载有梅溪八景。元明两代,此地屡遭毁废,直到明崇祯五年(1632年),里人孙洪基梦中遇一老者随地指示古迹,于是构筑庵堂,补植梅花,建孙大参、孙勋卿两公祠,恢复梅溪景观。清代,梅溪八景已失之记载,但仍然留有园林的遗迹,依稀可见池塘烟柳、曲径萋迷的景色。  清乾隆皇帝六次巡视江南,对南湖烟雨楼情有独钟,曾八次登临游历,每次都赋诗留迹,先后作诗十五首,现镌刻于湖心岛上的两处御碑亭内。据传,乾隆皇帝南巡时亦曾到文星桥一带巡游。  站在文星桥顶眺望,桥西堍仿古街上粉墙黛瓦,揽秀园里的马头墙、飞檐翘角的古建筑群掩映在绿树丛中,耸立远处的是雄伟的壕股塔。桥东堍是一片绿色的生态保护区,远处,湖心岛、烟雨楼隐约可见,南湖波光粼粼,游船荡漾,风光旖旎。  美景和古桥融为一体,引人入胜。文星桥堪称南湖最美丽的一座古桥。  

小瀛洲

  位于南湖东北部,是湖中小岛,与湖心岛上烟雨楼南北相望,旧称小瀛洲,俗称小南湖、小烟雨楼。清康熙时疏浚市河,堆泥于此,遂成一面积约8亩的分水域,初为渔民晒网之地,后渐成游览胜处。  清光绪年间,嘉兴民间组织“惜字会”在岛北部建祠三间,祭供仓颉。相传仓颉是黄帝时造字之鼻祖,后人称仓圣,以示崇敬。仓圣祠中原有仓颉塑像,其腰围树叶,全身赤皮,头有四眼。  民国13年(1924年)重修,建国后又多次维修。现祠中无塑像,面积50余平方米,高12米,重檐高翘,回廊南北都有石阶,系殿阁式建筑。祠南为池塘,两侧道路隔开湖面与池塘。池塘南花木扶疏,著名的舞姣石南向耸立,姿态雄伟。石高3米,阔2米,一说又名“蛇蟠石”,历代文献屡有记载。古人赞美此石形状奇伟,“怒目探爪”、“若饥蛟壑舞”。相传为唐代故物,又说是北宋末年花纲石遗物。石上刻有篆书“舞蛟”二字。  石原在濮院,明代移至嘉兴城内,几经沧桑,1953年自东门大年堂前移至岛上。  舞蛟石南,柳暗花明,亭榭临波,显得静谧开阔。岛北为湖滨公园,有九曲桥相连。公园系1959年辟成,面积20余亩,树青草绿,有亭临湖,坐憩其间,得心旷神怡之趣。  嘉兴南湖,位于浙江省嘉兴市,与南京玄武湖和杭州西湖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湖”,素来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迷人景色著称于世。其位于嘉兴城南,因此得名”南湖“。南湖原名滮湖、马场湖,又叫东湖,嘉兴城西南有西南湖,原称鸳鸯湖。现在,南湖已经并入了南湖风景名胜区,其位于嘉兴市区,规划区域总面积276.3公顷,其中水域面积98公顷。  南湖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华东旅游线上著名的旅游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嘉兴南湖不仅以秀丽的风光享有盛名,而且还因中国0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胜利闭幕而备受世人瞩目,是中国0诞生地,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纪念地。  湖心岛位于南湖中心,全岛面积17亩。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嘉兴知府赵瀛组织疏浚城河,将淤泥垒土成岛,次年移建烟雨楼于岛上。  清以后又相继建建成清晖堂、孤云簃、小蓬莱、来许亭、鉴亭、宝梅亭、东和西御碑亭、访踪亭等建筑,形成了以烟雨楼为主体的古园林建筑群,亭台楼阁、假山回廊、古树碑刻,错落有致,是典型的江南园林。  景点位置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南湖路  

湘家荡度假区(七星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湘南社区

----

湘湖社区

----

湘都社区

----

湘城社区

----

三家浜社区

----

江南新家园社区

----

湘家荡度假区(七星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