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嘉兴 >> 南湖区 >> 凤桥镇

凤桥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三步两爿桥

三步两爿桥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步两爿桥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利民行政村(原石佛寺自然村)东南角,据地方志记载为明建,由聚秀桥和常丰桥相连组成。其中聚秀桥南北走向,常丰桥东西走向。聚秀桥为单孔石拱桥,全长16.21米,桥面宽2.27米,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净跨6米,矢高3.61米。桥两侧有石栏板,南北两侧分别有石阶11级和10级。桥拱券石上刻有“聚秀桥”,东西两侧刻对联“摷梅花洲之去脉,镇禅仗沙之分堤”、“波影射双龙井眼,河源通一鉴山泉”。南北落坡呈喇叭状,北坡与常丰桥东坡相接,南坡与溪岸道路贯通。常丰桥为单孔石拱桥,全长14.8米,桥面宽2.53米,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净跨5.2米,矢高4.15米。东西两侧分别有石阶8级和11级,桥面无石栏板。桥拱券上刻有“常丰桥”,南侧刻对联“乘驷漫夸题柱客,成梁为助川功”。东西落坡平行,东坡与聚秀桥北坡相接,西坡与溪岸道路贯通。三步两爿桥是凤桥镇重要历史建筑,造型独特,构造牢固,保存较好,形制做工考究,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2017年公布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南星桥

南星桥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星桥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新篁社区新篁小学东侧,原名新桥,为砖桥,明末已有。据明崇祯《嘉兴县志》卷三《桥梁》载:明末已有。至清乾隆年间,桥已坍。嘉庆五年(1800),张镇(字起也)等七名里人同募重建,改建成石桥。东西横跨丁谿,系七孔梁式石板桥,全长34.7米,宽2.76米,净跨20.4米,距水面高3.8米。桥面南北两侧石护栏齐全,有望柱6对,天磐石8个。南北桥首有“南星桥”额(张廷济题),又题有南石栏额:“寿纪光华”,北石栏额:“文昌朗照”。桥中孔东侧桥柱(由五块条形石并列而成)靠南一块刻文字一段:“大清嘉庆五年,岁在庚申正月穀旦。张起也、曹宏芳、戴盈科、陆苍佩、张驾虹、陆在川、张德容同募建南星石桥。张廷济书。”有桥联,南为:“虹跨珣谿槜李纪春秋胜地,龙迎秦岭里仁标吴越名乡”,北为:“山色云浮澉乍浦百峰拱秀,波光银涌汉魏塘两水安澜”。南星桥纪年明确,规模较大,造型美观,保存尚好,是当地重要的历史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2009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嘉兴市五金工具厂老厂房

  嘉兴市五金工具厂老厂房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新篁社区镇西街123号,据该厂老职工回忆,主要建筑建于1968年,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三大改造时期,由几个小白铁作坊合并成立了铁器生产合作社,1958改名为新篁农具厂,隶属于手工业局,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1968年建造了这个厂房,隶属于嘉兴二轻局。20世纪80年代改为金属螺丝厂,生产非标准化螺丝,有员工140多名,是当时新篁规模最大的厂。1997年改制后成嘉兴市五金工具厂。现存厂房总占地面积3232平方米,包括厂房2座、仓库2座、水塔一座(已废弃)。厂房为锻工车间,面阔29.28米,进深11.1米。砖木结构,内部由钢质铁架加固。厂房外立面有炼铁的青砖烟囱共14个,其中南北各六个,东西各一个。嘉兴市五金工具厂反映了建国初期嘉兴的工业面貌和工业成就,目前嘉兴这种类型的工厂已为数不多,其厂房有较高的历史和研究价值。2009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家墩遗址

刘家墩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家墩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星火村,遗址东面靠乡村泥路,西面为水泥路,往南为凤桥镇星火村村委会。遗址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40000平方米,土墩高于四周水田约3米左右,墩上种植桑树、青菜等作物,还有多处村民坟墓。  现场采集到标本有良渚时期的有孔石斧一件(残)、灰陶残片2件、夹砂红陶器腹残片1件、锥形足残件1件;印纹硬陶残片3件、鼎足1件。刘家墩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延续时间长,分布面积较大,高墩明显、且保存较完整,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2011年1月,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梅园遗址

梅园遗址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梅园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栖柽村梅园,东、南至新篁社区,西至钱家队高亭寺,北靠余篁公路。遗址呈不规则形状,面积约38000平方米。现主要为村民种植桑树、油菜、雪菜等农作物,部分遗址处有村民盖的大棚,还有几座村民的坟墓。土墩背面为东西向水泥排水沟,南北两侧均已变为农田。地面上发现陶器碎片,印纹陶片纹饰有米字纹、方格纹、回字纹等,从采集的陶器标本可以判断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聚落址。遗址分布面积较大,从三普实地发现的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看,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2009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坟墩遗址

白坟墩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坟墩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永红村,三面环河,分布在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的范围内,面积约6万平方米,其核心主墩呈长方形,高10米多,面积2万平方米。周边原生环境保持较好,为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崧泽、良渚文化时期聚落遗址的典型。  遗址西部出土席纹、绳纹、曲折纹、细方格纹、米字纹、回纹等大量印纹陶片,属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主墩部分保存完好,出土鼎足,泥质红陶盆等陶片,属崧泽至良渚文化时期。  2005年3月,公布为第五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支家桥遗址

支家桥遗址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支家桥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茜柳村(原支家桥村)徐家桥以西50米左右,遗址西、北两面临河,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呈不规则形状。文化层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时期。现遗址上主要是村民种植的油菜、桑树等农作物,地面上分布着少量陶片。该遗址延续时间长,文化类型丰富,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1981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嘉兴太平寺

嘉兴太平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太平寺系中国千座名刹之一,始建于南宋绍兴三年,南宋高宗曾避难于寺中,名“报恩寺”。至明弘治年间,时值瘟疫流行,凡引用寺中井水者皆无恙,保得平安,故改名“太平寺”。井、拳、殿、石被誉为“太平寺四绝”。太平寺建筑结构仿杭州灵隐寺,有金刚殿、大雄宝殿、方丈殿,左右为纯阳楼、钟楼、鼓楼、汲古亭等古建筑。  太平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新篁镇,太平寺系中国千座名刹之一,始建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南宋高宗曾避难于寺中,故名“报恩寺”。至明洪武年间,时值瘟疫流行,凡钦用寺中井水者皆无恙,四乡村民纷纷来求水,保得平安,故改称“太平寺”。清康熙年间,寺内隐然和尚创立独门伞拳,为世人称为-。从此太平古井、独门伞拳、楠木大殿、无字碑石被誉为“太平寺四绝”。“太平古寺美园东,几杵钟声日未红。记得书楼惊晓梦,馀音袅袅扬春风。”从前人的诗句中,可想象古寺当年盛况。    日寇入侵时,太平寺未逃厄运,唯独楠木大殿屹立于战火后废墟中。1949年后大殿一直存放粮食,从不霉变虫蛀,成为一大奇迹。无字碑石始终清晰地躺在大殿门口供桌下面,静静地恭候着礼佛之人。独门伞拳国内尚有传人。而太平古井,虽屡经倾圮,依然无私地贡献着甘泉。    1993年春,年届八旬的高僧宏正法师受礼请住持太平寺。“野塘寒影剧萧条,古寺荒凉雪未消。”此时此刻,巍巍古寺,只剩劫后馀生,满目苔痕的楠木大殿,飘摇于风雨之中。法因人弘,宏正法师悲厚宏深,毅然带领杨祖祥等弟子,广结善缘,历尽艰辛,为重建寺院,光大佛门,表现出了感人肺腑的献身精神。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仅四年时间,便相继修复大雄宝殿,重建金刚殿、客房、大肛、净舍等建筑,同时添置宝鼎、铜钟、香炉、供桌、琉璃灯等大型法器。    太平寺建筑结构仿杭州灵隐寺,有金刚殿、大雄宝殿、方丈殿、左右为纯阳殿、罗汉殿、钟楼、鼓楼、汲古亭等古建筑。清嘉庆举人新篁红延济等,均留有匾额及诗、书、画墨宝。最著名文物是“太平晓钟”和“古井寒泉”。尤其令人感叹者是太虚大师高足宏正法师事迹。宏正法师生于1914年,6岁剃度出家,17岁任成都文殊院住持,1945-1965年为余杭宝灵寺住持。年届八旬出任太平寺住持。法师持戒谨严,克已谦恭,七十年戒牒显示大德威仪。1998年1月3日凌晨,宏正法师在寺院中安祥示寂,寿85岁。6日后法师遗体送苏州灵岩山寺茶毗,火化后得彩色舍利子1980颗,洁白晶莹舍利花若干。佛界人士赞叹:得一颗舍利子已属不易,何得千数!可见法师修持功底深不可测,成佛无疑矣!  凤桥镇  嘉兴市郊区辖镇。1958年成立凤桥公社,1984年改凤桥乡,同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16公里。面积45.8公里,人口2.7万。辖荆阳、星火、三星、石佛、利民、杨树、永红、庄桥、联丰、大星、清池、瑶池、新民、新东、水产15个村委会和3个居委会。农业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尤以蚕桑、畜牧、瓜果为大宗。工业以镇村工业为主,充分利用本地农产品资源,开发深层次加工,…… 详细++

三星桃园

  三星桃园是浙北万亩无公害水果基地。每年三月桃花盛开时,这里是花的世界、人的海洋。三星农家乐和市外桃源依托周围连片的桃树资源,开设了欣赏桃园的自然风光,体验新农村游园活动。  凤桥镇  嘉兴市郊区辖镇。1958年成立凤桥公社,1984年改凤桥乡,同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16公里。面积45.8公里,人口2.7万。辖荆阳、星火、三星、石佛、利民、杨树、永红、庄桥、联丰、大星、清池、瑶池、新民、新东、水产15个村委会和3个居委会。农业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尤以蚕桑、畜牧、瓜果为大宗。工业以镇村工业为主,充分利用本地农产品资源,开发深层次加工,…… 详细++

嘉兴南湖景区

嘉兴南湖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湖是浙江的三大名湖之一,因位于嘉兴城南而得名。南湖原名马场湖,又叫东湖,嘉兴城西南有西南湖,原称鸳鸯湖,南湖成为旅游地后,人们多把南湖叫做鸳鸯湖,或将两湖合称为鸳鸯湖。  南湖由运河各渠汇流而成,上承长水塘和海盐塘,下泄于平湖塘和长纤塘,总面积624亩。南湖四周地势低平,河港纵横。据史籍记载,五代后晋天福年间(约936)以前,这里芦蒿丛生,尚无景观,此后吴越王钱第四子广陵王钱元任中吴节度使时,在湖滨筑宾舍以为“登眺之所”,后才逐渐形成名胜。  地址:嘉兴市南湖区南溪西路1号  类型:湖泊乘船游览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573-82532848;0573-82533437  官方网站:http://www.nanhu.com.cn  开放时间:  景区全天可进入,售票时间8:00-16:30(11月-次年3月);8:00-17:00(4月-10月)。  交通  位于南溪路1号,到达交通如下  乘1路外环、8路、36路、81路、k90路、k92路至南湖会景园站即是。  门票  进入景区免费,乘船参观景点60元(包含湖心岛、文字书碑苑、伍相祠等)。1.2-1.5米儿童、60-69周岁老人凭证半价,70周岁以上老人20元,学生凭证8折。中共一大会址“红船”门票20元。  

嘉兴铁哥们机器人主题公园

嘉兴铁哥们机器人主题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在国内众多主题公园中,嘉兴铁哥们机器人主题公园显得尤为特别。诚如它的名字所言,在这里,你能看到数以百计、形态各异的钢雕机器人。这些本应为人废弃的金属,在艺术家们的精心打造下,不仅重现生机,而且充分诠释了环保、创新的理念,是工业与艺术有机融合的典范。  公园占地面积广阔,分为多个功能区域。机器人主题馆利用声光电营造出逼真的场景,使游人不知不觉间穿越了层层时空。青少年创意中心寓教于乐,其开发的创意彩绘、铁艺制作等项目使孩子在积极实践的同时也挥洒了创意。  作为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区的一部分,铁哥们主题公园在扩充展品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习惯了传统式游园的游人将在这里随时发现惊喜,体验一番别开生面的视觉享受。  地址:嘉兴市南湖区富润路262号  类型:主题公园展馆展览  游玩时间: 建议2-4小时  电话: 0573-82571711  开放时间:  9:00-16: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50.0元

沈钧儒故居

沈钧儒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钧儒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城南,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民主战士沈钧儒先生而建,设在沈钧儒故居内。  沈钧儒(1875—1963),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他从一个科举出身的进士成为一个坚强的民主主义者,进而成为中国0的亲密战友和杰出的党外共产主义战士。新中国成立后,沈钧儒历任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是我国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之一。  沈钧儒故居建于清代晚期,具有太湖流域和新安江流域两种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粉墙黛瓦,古朴典雅,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底,嘉兴市委、市政府根据市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决定恢复沈钧儒故居并报请0中央办公厅批复。1997年2月2日,0中央办公室批复“同意在浙江嘉兴市建立沈钧儒故居”。1997年8月1日,沈钧儒故居的修复工程正式动工,到1998年5月完成了故居修复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740平方米,包括仪门、前厅、后楼和东西厢房。1999年7月至12月,嘉兴市政府又投入资金修复了抗战时期遭日军飞机轰炸而毁的故居头门,使故居占地面积达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  为缅怀沈钧儒先生伟大光辉的一生,弘扬其爱国精神和崇高品格,激励嘉兴南湖儿女的爱党爱国热情,教育后人,嘉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修复后的沈钧儒故居作为纪念馆对外开放,因此在修复故居的同时积极展开纪念馆的各项筹备工作。在纪念馆整个筹建过程中,上至中央领导,下至热爱、敬仰沈钧儒先生的普通群众,无不给予此项工作以大力支持。-同志为纪念馆亲笔题写馆名,时任政协主席的-同志为故居题写匾额,几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纪念馆题字,全国各地几百位书画家挥毫泼墨,向纪念馆捐赠佳作,民盟中央、沈钧儒先生的亲属以及沈钧儒先生生前工作人员更是对筹建纪念馆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无偿向纪念馆捐赠出大批沈钧儒先生遗物史料,确保了纪念馆陈列工作顺利展开。  1998年6月11日,在纪念沈钧儒先生逝世35周年之际,沈钧儒纪念馆在嘉兴隆重开馆。从此,在中国0的诞生地、美丽的嘉兴南湖之畔又多了一个面向全国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由于沈钧儒纪念馆依托沈钧儒故居而建,因此纪念馆的一切功能设施按故居建筑布局而展开。故居前厅为沈钧儒先生铜像瞻仰大厅,两壁陈列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纪念馆的题字;故居后楼为纪念馆主陈列展厅,主陈列《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沈钧儒》以大量翔实、生动的实物图片史料,真切地展示沈钧儒先生一生史迹,反映沈钧儒先生为祖国的独立、民主、和平、自由,不懈追求真理,矢志不移奋斗整整一生的光辉历程,讴歌沈钧儒先生彪炳青史的丰功伟绩。  纪念馆实行全年对外开放,中午不休息,提供有偿讲解服务。沈钧儒纪念馆开放后,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实物史料陈列为教育的主要内容,面向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宣传教育活动,成为配合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第二课堂,而且日益成为反映嘉兴城市建设、优秀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场所,发挥出了较好的社会功能。    沈钧儒 (1875~1963)  沈钧儒(1875-1963),浙江嘉兴人,字秉甫,号衡山。清末进士。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五四运动期间,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曾任国会议员、广东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 生平年表 沈钧儒自幼聪颖,有7岁(实为5周岁)能诗之誉。徐志摩是他的表侄子。 13岁即积诗成帙。 15岁考秀才得中,…… 详细++  沈钧儒 (1875~1963)  沈钧儒(1875-1963),浙江嘉兴人,字秉甫,号衡山。清末进士。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五四运动期间,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曾任国会议员、广东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 生平年表 沈钧儒自幼聪颖,有7岁(实为5周岁)能诗之誉。徐志摩是他的表侄子。 13岁即积诗成帙。 15岁考秀才得中,…… 详细++

烟雨楼

  烟雨楼是嘉兴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现已成为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此楼自南而北,前为门殿3间,后有楼两层,面阔5间,进深2间,回廊环抱。二层中间悬乾隆御书“烟雨楼”匾额。楼东为青杨书屋,西为对山斋,均3间。东北为八角轩一座,东南为四角方亭一座。西南垒石为山,山下洞穴迂回,可沿石蹬盘旋而上,山顶有六角敞亭,名翼亭。此楼是澄湖视高点,凭栏远瞻,万树园、热河泉、永佑寺诸处历历在目。每当夏秋之季,烟雨弥漫,不啻山水画卷。  烟雨楼正楼烟雨楼是嘉兴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现已成为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烟雨楼正楼,楼两层,高约20米,建筑面积640余平方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在绿树掩映下,更显雄伟。楼前檐悬-所书“烟雨楼”匾额。烟雨楼,因唐朝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而得楼名。始于建于五代后晋年间(公元936-947年),初位于南湖之滨,吴越王第四子中吴节度史、广陵郡王钱元镣“台筑鸳湖之畔,以馆宾客”,为游观登眺之所。后毁。遗址现无存。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嘉兴知府赵瀛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小岛。第二年仿“烟雨楼”旧貌,建楼于岛上,后经过扩建、重建,逐渐成为具有显著园林特色的江南名楼。乾隆六下江南,八次登烟雨楼,先后赋诗二十余首,盛赞烟雨楼图。烟雨楼在湖心小岛。建起后,几经兴废,历史沧桑,直到民国7年(1918)嘉兴知事张昌庆会绅募捐款重建烟雨楼。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多次大力修葺,古老园林焕发新貌。才形成现在的格局。烟雨楼---“台筑鸳湖之畔,以馆宾客”为游观登眺之所。登烟雨楼望南湖景色,别有情趣。夏日倚栏远眺,湖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春天细雨霏霏,湖面上下烟雨朦胧,景色全在烟雾之中。-  地理位置  烟雨楼是嘉兴的名胜。外地有不少人都知道嘉兴有“烟雨楼”!烟雨楼有名,跟明末张岱的一篇文章是分不开的。昆明大观楼,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雄峻高大,都可以称为“耸峙”的;而烟雨楼是“坐”的,“坐”在垣墙之内,平台之上。烟雨楼是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现已成为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全园占地11亩,园内楼、堂、亭、阁错列,园周短墙曲栏围绕,四面长堤回环。  历史记载  五代后晋时(940年前后),吴越国广陵王钱元镣在南湖畔建楼舍为“登眺之所”,其时并无“烟雨楼”之名。据《至元嘉禾志》载,烟雨楼三字始见于南宋吴潜《水调歌头·题烟雨楼》词。湖畔的烟雨楼虽几易其主,选经兴废,但一直是观赏湖光的佳处。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嘉兴知府赵瀛在湖心岛上建烟雨楼,从此楼在湖中。后几度修葺,至明末楼毁,清初再建。主楼坐南朝北,面对城垣。到乾隆帝南巡时,烟雨楼改建为南向而北负城郭。  乾隆六下江南,多次登烟雨楼,一再赋诗,备致赞赏,曾亲画烟雨楼图。刻石置于楼中,并照此楼的样式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的青莲岛上仿建一所楼阁,亦名烟雨楼。清同治初年,烟雨楼又毁于战火,直到民国7年(1918)才重建主楼,形成现在的格局。抗日战争期间,烟雨楼被日寇强占作“华中铁道公司”食堂,抗战胜利后才恢复开放。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多次大力修葺,古老园林焕发新貌。  景点位置  中国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南湖湖心岛烟雨楼

宝梅亭

  南湖,因为一条船,因为一个烟雨楼,声名远扬,宝梅亭便位于南湖的湖心岛上面。  彭玉麟(1816年至1890年),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今安庆市内)。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善诗、书画,下笔立就,尤喜画梅,一生所作不下万幅。  彭玉麟年幼时曾与一位梅姑娘有婚约,后来梅姑娘的父母将女另许他人,梅姑就此殉情。彭玉麟伤心至之,遂以画梅悼念梅姑,以志不忘。  清光绪元年农历三月,清画家彭玉麟来嘉兴,知府许瑶光陪同游南湖,于南湖中得石,便“横直梅花乞两株”。彭生性喜爱梅花,应许知府索梅要求,当即画横、直梅花各一幅,并赋诗其上。许瑶光得画后,请嘉兴秀才钟沈林镌刻石上,并于同年在烟雨楼北面建亭,壁嵌彭玉麟画梅石刻,将亭命名为“宝梅亭”。  彭玉麟所画梅花,老干繁枝,鳞鳞万玉。其横梅原石中间有破损裂缝,画家因势走笔,以树干顺其裂缝而画之,取势得当,妙不可言。  宝梅亭内西面内壁嵌有元代吴镇的“风竹图”石刻。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善画山水,并擅梅竹。此“风竹图”是清同治六年知府许瑶光偶得真迹,请人摹刻上石,并题了诗,置于宝梅亭内壁。“风竹图”笔墨潇洒,用笔劲爽,似可听到竹叶枝间的婆娑之声,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宝梅亭在湖心岛十分隐秘的地方,不仔细寻找很难见到宝梅亭的影子。褚问鹃在《记鸳鸯湖》一文中提到,抗战后她回嘉兴祭祖时曾去过南湖,也没找到宝梅亭,却在一处房屋内见到了那块著名的梅花碑横躺在地上。她从一位服务生那里得知,日本侵占嘉兴时,曾把此处改作旅馆,专门用来招待日本贵宾,这个房间据说就是土原那一班人经常来住的,梅花碑被用来作了屏风。看来褚问鹃以前经常光顾的宝梅亭在那时就已经消逝了。那么,这块著名的梅花碑还在吗?  在湖边的游览指示牌上,可看到在湖心岛北区有“宝梅亭”的标志,这也就是褚问鹃所说的“保梅亭”。原来在烟雨楼正北面的那幢建筑物就是宝梅亭。  现在的“宝梅亭”,是一座东西贯通的长方形简易建筑物。南面的立地门窗紧紧关闭着,门外是一条长长的走廊。北面正中墙上,就是那块著名的梅花碑,现已被罩上了一块玻璃,碑上面的字靠近后依旧可以辨认清楚。  整幅画上有一株让人过目难忘的老梅树!粗壮的虬枝占据着画面的中心,使整幅画显得沉雄刚毅。老枝上的新芽,以及枝头上的梅花,又使画面增添了几分婉约。联想到此画作者彭玉麟作为湘军将领驰骋疆场,却在闲暇之余不忘以画梅哀悼一位痴情女子,此画简直就是画家本人的真实写照!  画面的右下方,刻有一首诗和一段文字。就是彭玉麟的手迹:“作别孤山处士家,又来鹤渚泛轻艖,风流太守多情甚,笑索梅花向水涯。横斜乱写两三枝,难肖林逋月下诗。寄去鸳鸯湖上去,年年岁岁系相思。”褚问鹃当年曾经摩挲过无数遍的梅花横碑,仍好好地镶嵌在烟雨楼旁,是园中少数保留至今的历史的真迹。  

凤桥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新篁社区

----

凤桥社区

----

永红村

----

大星村

----

庄史村

----

星火村

----

三星村

----

茜柳村

----

栖柽村

----

联丰村

----

新民村

----

陈良村

----

凤桥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