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青岛葡萄酒博物馆(延安一路) | 青岛葡萄酒博物馆(延安一路)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青岛葡萄酒博物馆是2009年由市北区委区政府投资打造的以葡萄酒历史与文化展示为主题的集科普教育、收藏展示、旅游休闲、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博物馆,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座以葡萄酒为主题的地下博物馆,一个星级旅游景点。外部景观采用了欧式古堡建筑特点这次打造将打破原有建筑立面,融合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南非等多国建筑风格。 博物馆占地总面积8000平方米。在这个洞内192米长的主通道部分分五个区域主要讲述了酿酒葡萄及葡萄酒基础知识、新旧世界葡萄酒的发展历史以及葡萄酒的文化知识等内容。馆内以实物、图片、图像、雕塑、现场讲解、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对葡萄酒文化和历史进行全方位展示,使之成为一处科普的园地,为提高人们对葡萄酒的认识创造一处平台。 青岛葡萄酒博物馆是一家非常有特色的博物馆。外观看上去是欧式古堡的建筑风格,进入里面则是别有洞天,空间很大很深,走在长长的走廊里,就像在密室中探险一般。当然,这里的主题不是古堡探险而是葡萄酒。墙壁上介绍了葡萄酒基础知识、发展历史及葡萄酒的文化等内容。两侧有很多展厅,比如酒杯展厅、万国酒展厅等等,展厅内有雕塑及图片影像。领略了葡萄酒知识之后,还可以品尝到博物馆免费赠送的一杯葡萄酒和小零食。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延安一路68号 等级:AAAA 电话:0532-82718388,0532-82718399 开放时间: 8:00-17:00 交通: 乘225、25、217、370路公交车到15中车站下车即到 门票: 门票50元 |
青岛啤酒博物馆 | 青岛啤酒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青岛啤酒博物馆是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800万元建成的国内唯一的啤酒博物馆,其展出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博物馆设立在青岛啤酒百年前的老厂房、老设备之内,以青岛啤酒的百年历程及工艺流程为主线,浓缩了中国啤酒工业及青岛啤酒的发展史,集文化历史、生产工艺流程、啤酒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具备了旅游的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等特点,体现了世界视野、民族特色、穿透历史、融汇生活的文化理念。 集青啤的历史发展历程、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工艺流程、品酒娱乐、购物为一体,为国内首家啤酒博物馆。青岛啤酒以清亮透明、口味香醇爽口而享誉中外。1963年、1979年青岛牌啤酒两次被评为国家名酒;1980年、1985年两次荣获国家金质奖章;1981年、1985年两次在美国国际啤酒评比会上荣获冠军奖,1987年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国际啤酒评比会上第三次夺魁。 起源 2003年对青啤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因为这一年是它的-。百年长寿于个人而言,可谓少而又少;于中国企业,更是难上加难。“人生易老天难老”,经过时光的涤荡,又有多少品牌能够存活百年?如今,作为中国唯一称得上“国际知名”的两大品牌(-语,另一品牌为龙井茶)之一的青岛啤酒,已在构筑着自己的下一个百年。 用时参考 1-2小时 交通 公交:乘11、15、25、30、104、119、205、217、219、221、225、302、307、308、367、604路公交车在延安一路站下车即可。 门票 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30日)50元/人; 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60元/人; 军人、未成年人、残疾人、60-64岁老人半价; 1.4米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免费 开放时间 10月-次年6月营业时间:8:30-17:30(售票截止时间16:30) 7月-9月营业时间:8:00-18:00(售票截止时间17:00) 景点位置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登州路56号青岛啤酒博物馆 |
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 | 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以下简称“旧址纪念馆”),座落于青岛市四方区海岸路18号。该房屋建造于1904年,砖木结构,外墙为红色清水砖墙,蘑菇石墙基,属德式风格的建筑。旧址纪念馆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70平方米。 海岸路18号原系青岛四方机厂工人宿舍。1923年8月,中共青岛组成立。1924年3月,为便于开展四方机厂的工运工作,中共早期党员王象午调四方机厂任职,居住在该院。1925年2月,青岛党组织改称中共青岛支部。其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此领导了四方机厂、日商纱厂工人大罢工,并推动形成了青岛历史上第一次反帝-的高潮,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邓恩铭、王尽美、刘少奇、李慰农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先后在此工作过,传播马列主义,领导工人运动,推动青岛革命的发展。 198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这里确定为“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同时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市委、市政府修复支部旧址,同年7月1日前建成启用。现在支部旧址纪念馆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和青岛市青少年道德实践示范基地、未成年人社会课堂等。 201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市委、市政府改建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制作了《伟大的历程—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展》,展览共分为三部分,用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实物和现代展示手段,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所走过的90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景区类型:博物馆 客服电话:0532-83718027 地址:青岛市海岸路18号 |
青岛德式官邸旧址 | 青岛德式官邸旧址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德式官邸旧址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周围环境清幽而开阔,它位于青岛市老城区中心的信号山麓,依山面海,居高临下,气势不凡。再者,整体上呈现一种宏伟而亮丽的效果,尤其是建筑的宏观艺术感与细部的象征性相得益彰,从而具备了不同凡响的纪念意义和艺术震撼力。在近百年时光中,德式官邸虽历尽沧桑,但其基本价值感依然烁目。客观地说,就历史文化内涵与建筑艺术价值而言,20世纪在中国诞生的其它西方建筑恐无一能出其左右。而就青岛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而言,德式官邸俨然成为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文化名城之百年演进史的一个生动缩影。 德式官邸,1905年10月-1907年10月建造,由德国建筑师马尔克设计,施特拉塞尔监督施工。因它是当年德国胶澳总督的官邸。故俗称“提督楼”。不过第一任总督托尔帕尔在里面却没住过几天,为什么呢?因为该建筑营造费用过大,达到了近100万马克。所以他回去的时候也被议会-下台.换成了新的一任总督. 建筑特点 青岛迎宾馆——德式官邸旧址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总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是砖石钢木结构,德国古典皇宫庭院建筑。屋顶设计丰富多变,墙身用大量石材料装饰,石雕刻花,券柱式外廊,石砌墙角和檐口,半透明木构墙,是一座具有欧洲皇家风范的德国古堡式建筑,其造型之典雅,装饰之豪华,轮廓线条之优美,色彩之瑰丽,至今仍具居我国单体别墅建筑之前列,现在作为二十世纪初建造的这种风格的房屋在欧洲大陆甚至德国也不多见了。局部以花岗岩石料作装饰,石面加工粗朴,正门墙饰以淡绿色、淡灰色花岗岩石,顶部石料雕以美丽的图案,于粗放之中见精巧。米红色筒瓦、蓝色鱼鳞瓦、绿色牛舌瓦铺设的楼顶,使大楼更加精美别致。使建筑造型独特,气势雄伟,成为青岛近代建筑的奇葩。楼分四层,共有大小房间30个。底层为半地下房间,原为总督仆从及膳食用房。 由西门进入既为第二层,习惯称为一楼,内设过门厅、中厅、大厅、会议室、舞厅、餐厅和花房等组成,大厅高为9米,顶部悬以华丽的吊灯。大厅的墙壁上装饰铜雕艺术品和油画,墙下部围以棕色的护板;一侧墙角处是一个嵌着绿色玉石的壁炉,另一角摆放着一架古老的德国三角架钢琴,大厅墙壁上挂有一只钟表是德国著名钟表设计家琼汉斯设计的,它有一个特点是一小时报四次时,每一刻响音乐,整点是敲钟点。整个大厅充满了古朴浓郁的西方情调。 第三层习惯称为二楼,原为总督卧室和办公之处,装修的富丽堂皇。由于迎宾馆曾是政府接待贵宾的地方,在“0”没有遭到破坏,整个建筑大都保留着原来的模样,里面的家俱均为德国原装产品,这是德国一家曾经专为皇家贵族生产家俱的家俱店,据说至今尚在,编制于奔驰公司. 历史 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时,胶澳德国总督的官邸选择在当时被称为大石头山(今信号山)的半山腰上。德国总督相当于中国地方军队的最高武官--提督,故此楼又俗称"提督楼"。该建筑始建于1905年,1908年正式入住。它是德国威廉时代典型的建筑式样、建筑材料与青年风格派手法相结合的德式建筑,现在二十世纪初建造的这种风格的房屋在欧洲大陆甚至德国也不多见了。它由德国建筑师拉查鲁维茨设计,该建筑面积为4083平方米,耗资巨大,超过原规定的标准,以至于建筑总监施特拉塞尔不得不接受传讯,到总会计署申辩理由。 这座建筑历经沧桑近百年,曾几次易主。1914年11月日德交战,驻青德军战败离开,此处成为日本历任驻青守备军司令的住处;1922年12月我国收回主权,此处为胶澳商埠督办总办官邸,后为-历任青岛市长的官邸;1932年沈鸿烈任市长后,不再入住此处,这仅作为接待宾客之用,1934年此处正式命名为“迎宾馆”;1938年--1945年日军第二次侵占青岛,此处为“国际俱乐部”;日军投降后,又改为“迎宾馆”。 解放后,作为政府接待的宾馆,迎宾馆曾接待过许多国家领导人和贵宾。1957年7月12日至8月12日,毛泽东主席携夫人-及女儿李纳、李敏来青岛时居住在此。当年总督住过的房间,亦曾经住过蒋经国、谢胡、胡志明、西哈努克亲王、前澳大利亚总理希尔等国家元首。 |
海云庵 | 海云庵又称大士庵,坐落在四方区海云街1号。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清同治《即墨县志》记载:“海云庵在县西南九十里。”海云庵是崂山神清宫的下院,属地方性会首庙宇。 兴建海云庵,与当时青岛地区渔航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那时这一带只有东四方村、西四方村、小村庄和湖岛村,人们以下海捕鱼和耕种农田为生,建庙是为祈求神灵,保佑平安与丰收。 海云庵初建时北庙屋3间为正殿,称“大士庵”,供奉观世音菩萨铜像(当地民众称“老姆”);南庙屋2间,称“关帝庙”,供奉关羽、周仓、关平神像。自此,海雾像云一样经常飘落在庙屋上空和附近。人们根据“海为鱼天地,云是鹤故乡”的诗句,给这座庙起名为“海云庵”。海云庵建成后,香火兴旺,有众多的善男信女进庙烧香磕头,祈福求子。庙外海云街上,买卖逐渐兴隆,其盛况一直延续了数百年。 1923年,有王涨诚等人2次化缘集资,分别于1924年和1926年对海云庵进行了两次大修。在翻修过程中还将先后两次化缘中金额在1块银元以上者的姓名分别刻在两块石碑上,对立于正殿平台的两侧。一块石碑正面刻“缘福善庆”,背面刻“百世流芳”;另一块石碑正面刻“万善同归”,背面刻“永垂不朽”。石碑的正反两面共刻有722个民众姓名和7个工厂单位,化缘捐款共计1002块银元。 翻修后的海云庵,处处显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 正殿 正殿即中殿,修好之后形成左、中、右三殿并列的新庙宇。殿的正门上挂有“回头是岸”的新匾(后改为“南海云月”)。石柱上则刻有: 出南海驾祥云金身现化大发慈悲救苦难 盛水瓶杨柳枝甘露馥郁边洒法雨滋乾坤 东西四方村并各厂工人及商民等敬立 中华民国十五年岁次丙寅夏月吉旦 迎门主神像为观世音大士。观世音大士右侧站立一尊善财童子神像,左侧站立一尊身背宝剑的龙女神像。台下正前方东侧立着送子娘娘和送子爷爷的神像;西侧立有“施不全”和张仙神像。除此,正殿的梁上画有2对小龙、6对小狮;走马板上画有梅、兰、竹、菊;四周的墙壁上,则画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片断。 左殿 该殿建好后,在殿的门柱顶上写有“苦海无边”(后改为“协天大帝”)横排四个大字。石柱上则刻有: 建庙尽敬诚四方群起报功念 登殿思盛德诸圣俱是降福神 东西四方村并各厂工人及商民善士敬立 中华民国十三年岁次甲子夏六月吉旦 左殿的修建,是将原拆除的南庙屋关帝庙迁移此处。殿的正中仍为主神像关羽,左为龙王,右为比干财神。台下站立左为关平、右为周仓两尊主神像。在殿的走马板上,画有梅、兰、竹、菊;同时,塑有一对双龙戏珠(两龙头中间吊着一个大红球,也正好在关羽主神像头顶上)。在四周的墙壁上,画有《三国演义》的故事片断。 “文革”中,在破坏东殿神像时,从关羽神像的腹中取出一幅用银片做成的五脏,用银丝链互相连着。还有一本3000字的《关圣帝君移山经》。 右殿 增建此殿,殿中台上为道德天君(即老子),左为鲁班,相传是他发明了木工工具,被木工工匠尊为始祖。右为后稷。 该殿的门顶上,写有“普渡众生”(后改为“教民稼穑”)新匾,石柱上则刻有: 功德洽天下宜为天下报功德 神灵佑四方乃感四方敬神灵 东西四方村并各厂工人及商民善士敬立 中华民国十三年岁次甲子夏六月吉旦 该殿的梁上画有两条小龙和花纹,殿的走马板上画有梅、兰、竹、菊,四周墙壁上画有《封神演义》和《十殿阎君》的故事片段。 在对3个殿进行修建的同时,还分别修建了庙的围墙、山门、照壁、钟楼、鼓楼及道士伙房、寮房等设施。在山门正门上方有”海云庵”3个金黄色大字的匾。另外,在正殿前面还修建了一个平台,上面放有大圆香炉一个。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后,海云庵庙屋先后交由平安路街道办事处等单位使用,“文革”中曾遭破坏。1982年12月31日,海云庵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并立了石碑。 为了保护古代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振兴四方区的经济和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由市、区共同拨款及群众集资近百万元人民币,于1990年7月1日起至1992年底竣工,对海云庵的庙堂庙院等进行了修葺,重塑了各尊神像,基本恢复了1926年海云庵翻修后的原貌。同时,覆盖了杭州路河,建立了小吃街。 海云庵道士 海云庵建成后,一直由当地会首管理,所以庙中无道士。直到1926年海云庵翻修后,才由崂山蔚竹庵派道士来掌管,庙内道士也只有2~3人。 海云庵第一代道士于祥贺,崂山仰口人。第二代宋宗昕,潍县人。 第三代王宗晓,益都人。第四代唐宗显,原名唐寺庵,淄博周村人。 1992年,海云庵修复后,于1994年9月海云庵神像开光。市道教协会到成都道教协会联系,从青城山请来杨明琼、董至广两名道姑,进海云庵掌管庙宇至今。近年来,海云庵由崂山太清宫负责派遣主持人,多为道士,少有尼姑。 银杏树 东殿前方10米处,有一棵大银杏树,是建庙后栽上的,现树身高20米,树冠径约20米,树干胸径近1.5米。1949年从大树根又生成小银杏树1棵。 大银杏树历经沧桑。曾多次遭雷击。1982年12月31日,银杏树被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市园林部门列为古树名木加以保护。 海云庵庙会 海云庵庙会究竟始自何年无法考证。根据当地民众每年在正月十五日之后才开始劳动的习俗,在下地劳动和出诲捕鱼之前,为祈求丰年、保佑出海平安,都要进庙烧香磕头。又根据正月十六日为每年第一个大潮日,特定此日为海云庵庙会。庙会那天,东镇、东吴家村、西吴家村、小村庄、水清沟,湖岛村以及东、西四方村的民众,一路上打着锣鼓、放着鞭炮,赶来进香磕头,热闹非凡。 中国人素以“红”为大吉大利的象征。出海之前,吃一串大红糖球,认为是一年吉样如意的象征。所以,在庙会期间,尤以糖球为最多。1926年海云庵大翻修后,赶庙会的人有时多达上万人,成为当时青岛市区最大的传统庙会之一。由于买卖糖球成为海云庵庙会的主要特色,民众逐渐将海云庵庙会称为“海云庵糖球会”。 |
青岛市文化公园 | 青岛文化公园又名海泊河公园,位于青岛市四方区海泊河下游,康定路4号。东临康定路,西邻沈阳路,南沿浦口路,北靠康宁路。 园址原为德国和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的水源涵养林地的一部份;是德国侵占时期的水源地。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曾立苗圃,称东镇苗圃。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至解放前,因战事林地遭毁,苗圃荒废。 建国后,在群众植树活动中,恢复部分林地,占地32万平方米。1953年由青岛阳本印染厂为主捐资增植悬铃木等多种植物,修建游览路和少量园林建筑,建成小型公园,时称阳本公园,又称文化公园,占地3.3万平方米。以保护阳本印染厂工业用汲水井。1957年,兴建康宁路时占用部分园地。市政府投资对公园进行改造,建半圆廊、四角八柱亭和四角亭,调整园路,建温室260平方米,厕所1个。种植卫矛、樱花等植物。公园建成区面积扩大,定名为海泊河公园。康宁路西端和沈阳路建园门,两侧门垛镶嵌分别由青岛的清末举人赵津馨和时任公园管理所主任董润生题写的“海泊河公园”园名(文革时期拆除)。 1960年后,续建动物笼舍,展出广西猴、孔雀等,增植雪松、樱花等多种植物。“文革”前,公园曾被评为绿化先进单位。“文革”时期,市电信局在公园中部,以“备战”为名建半地下长话台,堆积土山种植刺槐、朴树等防护,建小径通往山顶,顶部建木质瓦顶亭子。半圆廊改为四川省大邑县大地主刘文彩泥塑《收租院》,进行阶级教育。 1998~1999年,结合海泊河改造,市政府投资对公园全面进行综合治理。按照“开放、生态、健康”的标准和“拆墙透绿、还绿于民”的原则,由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重新规划设计,市建设集团施工改造园内河道,市园林集团组织绿化和园林建筑施工。拆除遗留的全部临时违章建筑约1.7万平方米。拆除原有办公、更衣用房、温室及公园围墙。拓宽硬化园内河道,石砌驳岸,改建桥梁2座,沿岸斜坡全部建成绿地。维修原有亭、廊,改造六角亭;建新长廊2个,亭子3个,叠水区、叠水喷泉各1组。建下沉式广场700平方米,修建、改建园内道路0.5万平方米。建两层办公楼,建筑面积900平方米。拆除露天剧场舞台与建筑,建连栋温室1000平方米。原儿童乐园用地改造为绿地,儿童乐园移地重建,按规划建在康宁路门内以西,因该地是历史形成的海军家属平房住宅,占地2000余平方米,待妥善解决后开工建设。利用长期形成的垃圾山,经平整回填种植土建成丘陵式绿地。长话台人工山种植树木、草坪,山上建平台,拆除旧亭建六角亭。调整移植树木1000余株,增植各种乔灌木20种1.5万株。公园东部原规划范围内的闲置地,拆除所有无照建筑,全部建成绿地,公园面积达到22.7万平方米。公园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00年10月重新开放。是第一个开放管理的市级综合性公园。 |
北岭山森林公园 | 青岛北岭山森林公园位于青岛市四方区四流南路7号。东临萍乡路,西北邻四流南路,南依南昌路。2005年,公园占地面积46.54万平方米,北岭山公园是市内十处山头公园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处。 北岭山原名东山,也有水清沟南山、水源地山之称。建国后,因其位于四方区北岭,定名“北岭山”。由12个起伏较大的山头组成,主峰海拔116.4米。可东望浮山,西视胶州湾,视野开阔。1942年10月在山东部建成贮水池,容量3万立方米。后因漏水严重,日积月累,在沟壑中形成一水塘。1964~1966年冬闲时,水清沟村青年组织成突击队开挖“青年林水库”。 1984年,根据四方、沧口两区工厂集中,宿舍密集的特点,以给附近的职工和儿童提供活动场所为宗旨,市政府决定建北岭山公园。由青岛纺织机械厂设计室根据市园林局规划方案设计,设计规划了儿童活动区、动物展览区、植物观赏区、安静休息区四大功能区。青岛纺织机械厂、市橡胶工业公司、前哨机械厂、中国人民解放军四三〇八厂、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八一一厂、青岛远洋运输公司、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海洋地质研究所集资承建,同年3月开工。建有人工湖、水榭、亭、廊、动物展区、植物专类园、园林小品;建园门4个、厕所3个,设置石桌、石凳多组。建车行道4240米,游览路6150米。由青岛化工学院(现改名青岛科技大学)和四方区机关植树3.14万余株。建园总投资120.52万元,其中上述单位集资93.86万元,市政府补助26.66万元(包括苗木购置费15.24万元)。 1986年7月6日,经市政府命名为“北岭山公园”。1987年7月建成开放。为市区中部最大的区域性综合公园。 儿童活动区建有水上娱乐区——水榭、曲桥、亭、环湖路及滑梯、攀登架等游乐设施;动物展区建有猴笼1座、雉鸡馆1座、鼠宫猫舍1座、孔雀笼1座;植物观赏区建有长廊1处、月季园1处、犀牛雕塑1座;安静休息区建有“待霜亭”1座、“待月亭”1座及石桌、石凳。 1991年5月,改造人工湖,建成钓鱼场。平整场地3000余平方米,投放鱼苗6万尾,鱼800余斤,开展钓鱼活动。同年10月四方区首届菊展在钓鱼场举办,四方区13个街道办事处100余个单位、个人参展,展出菊花150余个品种,3.2万盆。1994年,四方区政府投资,对公园植物进行调整补充,种植雪松、马尾松、樱花等1000株,补栽月季3000株。2000年,市政府投资进行综合治理,拓展环山道路,建防火通道。同年,由少年报社组织600余名小学生在园内,种植“海信环保世纪林”,种植黑松200余株。 2001年,市政府决定建设北岭山森林公园,以提升城区北部环境档次。同年3月,四方区政府组织300余名干部群众种植黑松1000余株。 |
青岛天幕城 | 天幕城是青岛市北区于2007年新建设打造的一条特色街,也是目前我市乃至全省唯一集旅游、餐饮、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室内步行商业街。天幕城位于原青岛丝织厂与青岛印染厂厂区内,与寿光路平行,毗邻台东商贸区、辽宁路两大商圈,贯通青岛啤酒街、文化街、婚纱街三大街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天幕城总长度约460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营业面积7万平方米,天幕面积8900平方米。 天幕城创造性地把胶澳总督府、亨利王子饭店、青岛市民大礼堂、胶澳帝国法院、青岛花石楼、大港火车站等20多处具有代表性的老建筑做成微缩景观浓缩于此,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万国建筑风景线。另外,市北区还有目的的展示了一些现代的著名建筑,实现了古典艺术与现代时尚的和谐共鸣,充分展现了东西方古今建筑文化的浓厚艺术神韵。 建筑细节上,天幕城每一处景观的设置都有其良好的人文背景,努力实现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共融。主入口处的浴女喷泉展示的是西方雕塑艺术,但材质却使用了中国雕塑常用的汉白玉,辅助喷泉,射灯,使东西方的雕塑艺术,水光电等手法在这里和谐共存,交互辉映。以美食为主题,在寿光路与登州路交叉口设标志性雕塑“举箸”,象征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对寿光路街道进行了特色美化、亮化,道路铺设红色沥青,对建筑立面进行了专业处理,紧扣岛城滨海特色,让海星、海螺随着流动的曲线图案,跃然于墙上,生动活泼的造型使建筑焕发出新的光彩。为了增加天幕城的自然气息,市北区还专门设置了榕树景观。 天幕城最大的建筑特点和艺术特点就是天幕、水幕和天幕电影。天幕城设计理念独特,化自然景观为人文景观,以人文景观展现自然景观,率先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天幕”设计手法,利用声光电等不同技术手段,在室内空间营造蓝天白云、璀璨星空等室外感觉,以“天幕下的漫步”为特征,营造“旭日东升”、“正午阳光”、“夕阳晚霞”、“午夜星辰”四种壮丽的自然景观,变幻时空,给人以震撼、新奇的视觉享受。 天幕城顶部设有网球场等体育健身设施,5000平方米的演出场已与巴西著名演艺公司达成意向。天幕城入口以欧式城堡为起点,将人带入神秘的古代和现代、白昼与黑夜的交错空间。在入口内侧,设置了视觉冲击强烈,面积达800余平方米的水幕墙,下部为400平方米水幕台阶,形成晶莹剔透的帘幕。天幕水幕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衬托出天幕城独有的商业魅力和艺术品位。 现在,青岛天幕城,已成为岛城人品尝天下美食,集餐饮、休闲、娱乐、商业气息、人文氛围、艺术创作为一体的旅游观光景点。 交通 青岛市市北区辽宁路80号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
青岛烟草博物馆 | 青岛烟草博物馆坐落在华阳路20号,原青岛颐中卷烟厂老厂区旧址。烟草博物馆集青岛大英烟草公司及颐中烟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深厚的文化底蕴、向游客介绍青岛烟草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其历史代表了当时国内烟草业的领先水平,并为日后的国家烟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烟草博物馆兼顾目前已有的中国烟草博物馆和青岛当地众多的文化主题博物馆,做到功能互补,信息互补,人群互补,使烟草博物馆和青岛地方各类博物馆优势互补,更加全面的展示青岛文化的内涵。 青岛烟草博物馆由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设计,是国内独具特色的烟草博物馆。 建成后的烟草博物馆,展出面积为1200多平方米,馆内藏品包括反映烟草的起源、传播和发展;青岛本土烟草业及其制品的起源、传入、生产、销售、科技发展、经营管理、消费等方面的代表性物品;与烟草及其制品生产相关物资的代表性物品;有关烟草吸食文化的报刊、书籍、诗词、绘画、器具、艺术品;反映烟草行业发展成就,展示烟草对国家、社会贡献和影响的档案、文献、照片资料以及与烟草有关的其它物品。将游客带入烟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营造历史与科技交融的气氛,给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观环境,激发浏览兴趣。 烟草博物馆将向参观者介绍烟草收藏的基础知识。包括烟标、烟卡、海报、烟具等烟草收藏的前景。介绍中国烟草收藏相关协会及知名人士。博物馆将展示馆藏及收藏家的各个时期与烟草有关的藏品,同时为烟草收藏和行业展示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参观者参与互动、购物娱乐于一体;集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和知识性与一身的,国内独具特色的以烟草为主题的博物馆。烟草博物馆的建成,将为国内外游客走进青岛、了解青岛,提供一个独具魅力的平台。 展馆共分为:序厅;烟草起源传播历程文化、文献区;青岛烟草(颐中烟草)展示区;机器设备展示区;专题展和收藏家个展区;休闲烟吧体验交流区;礼品销售区;七个主题展示区。 青岛烟草博物馆主题明确,避免追求大而全的综合馆,而是因地制宜,立足青岛烟草的文化特色,选取与青岛烟草历史有结合点的亮点,巧妙融入整体氛围,使青岛烟草博物馆成为一个具有自身风格,以历史讲述、实力展示为目的,国内一流的区域级主题博物馆。同时携手啤酒博物馆、红酒博物馆、纺织博物馆共同打造青岛工业旅游集聚区,通过对外宣传、相互协作,必将成为青岛旅游业“特色之旅”的新亮点。 |
青岛特色商贸旅游区 | 市北特色商贸旅游区由台东三路商业步行街、登州路啤酒街、昌乐路文化街、延安二路婚纱摄影街、镇江北路家具街等五条特色街组成,其分布范围在山东路以西、鞍山路以南、华阳路以东、东西快速路以北共约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横跨利津路、威海路、延安路、敦化路、登州路五个街道办事处,聚集商家2000多家。 台东商业步行街是核心,这条由利群商厦、沃尔玛超市、万达购物广场、百信鞋业、千川百货等规模化商贸企业共同构成的商贸区,已经成为最具人气的特色街道。距商业步行街数百米范围内还有青岛市最大的鲜花宠物、农副产品、干鲜海货批零中心为一体的南山市场,人流、物流日益频繁。 北部的镇江北路家具街汇集了海博家居、富尔玛、东方家居、青岛一木、泰旭等家具超市和各类家具专业店60多家,以及别具特色的时尚家居饰品店,共同形成青岛市家居装饰建材精品区。而青岛啤酒街以百年青啤为依托,已经形成了以青啤博物馆为亮点的旅游区。文化街、婚纱街、特色美食街、宁海路、延安一路、威海路等特色街区汇集着古玩字画、工艺品、婚典服装、婚庆服务、酒店、酒吧、咖啡吧、美容美发、茶室舞厅、练歌房、浴场等众多的休闲类产业群,与风景旅游区相配套,是青岛市区最具潜力的休闲娱乐业聚集地。 市北特色商贸旅游区以五条特色街为主干,以商贸、旅游、文化、休闲、娱乐、家居、婚庆、花鸟鱼虫等八大产业为支柱,实现商业资源与旅游资源、百年老街与现代商业中心的有机揉合,依托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成为精品荟萃、商家云集、游人如织的繁华之地。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台东三路步行街 营业时间:全天 游览时间:大约2小时 游览线路:威海路--台东三路商业步行街--延安三路 讲解员价格:无讲解员 配套服务设施: 青岛特色商贸旅游区是以台东商业步行街、镇江北路家具街、青岛啤酒街、青岛婚纱摄影街、青岛文化街集五条特色街组成的商贸旅游区,以商贸、旅游、文化、休闲、娱乐、家居、婚庆、花鸟鱼虫等八大产业为支柱,街区内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场所众多。 |
青岛嘉定山公园 | 嘉定山公园位于青岛市四方区上饶路,西北临南昌路,东近重庆南路,西南邻瑞昌路。海拔110.4米,公园占地面积17.98万平方米,属市内10处山头公园之一,建成于1985年。 嘉定山原名大山,绵延8座山头,主峰海拔112米。山形似塔,植被条件一般。因山上长期有草无林,习称“光头山”。据《史记》记载,嘉定山为明代“塔山墩堡”。清乾隆年间建村,为祈求兴旺发达改名达山,民国以后化为大山。1935年青岛工务局编制的《青岛大都市发展计划》,大山列为园林区,曾在山上种植大片树木。由于战乱山林遭砍伐。至建国前山上树木几乎光秃,水土流失严重。20世纪60年代,山下建成嘉定路,取名嘉定山。 建国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植树造林,遍植黑松、刺槐,植被条件有所改善。1984年,市政府决定封山植树建园。由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工厂与青岛化工设计院根据市园林局的规划方案设计;由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北海船厂、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四〇六工厂、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市化工石油工业公司、市交通局与市环保局集资承建。同年3月开工,建亭子3个,花廊1个;老年人活动室、儿童活动室各1个;园门2座、厕所2个;雕塑1组、园林小景6处;修建车行道5645米,游览路3540米,花岗石台阶路1400级;安装石桌石凳40套,长条石凳20条;修建简易围墙2000米,总投资90.28万元,其中单位集资61.57万元,政府补助28.71万元(包括绿化用苗购置费15.3万元)。由青岛纺织工学院、化工学院义务植树2.8万株。1986年7月6日,经青岛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嘉定山公园”。同年11月建成开放。 |
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 | 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为青岛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0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以下简称“旧址纪念馆”),坐落于青岛市四方区海岸路18号,该房屋营造于1904年,砖木结构,外墙为红色清水砖墙,蘑菇石墙基,属德式风格的建筑。旧址纪念馆全部房屋占地面积4069平方米,建筑面积840多平方米。 海岸路18号,原系青岛四方机厂工人宿舍。1923年8月,0青岛组成立。1923年10月,邓恩铭被四方机厂“圣诞会”聘为秘书,将圣诞会逐步纳入青岛党组织的领导之下。1924年3月,为便于开展四方机厂的工运工作,0早期0员王象午调四方机厂任职,居住在该院内9号。1925年2月,青岛党组织改称0青岛支部。其后,中国0人在此领导了四方机厂、日商纱厂工人大-,并推动形成了青岛历史上反帝-的第一次热潮,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邓恩铭、王尽美、-、李慰农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先后在此工作过,传播马列主义,领导工人运动,推动青岛革命的发展。 1982年12月31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并立碑,确定海岸路18号为“0青岛地方支部旧址”,同时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中国0建党80周年之际,0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0青岛地方支部旧址,建立了“0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并命名为“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旧址纪念馆的陈列内容,由原状陈列和0青岛历史展两部分组成。院内9号,房屋结构及内部布置,基本按照当年原状恢复。“0青岛历史展(1923年8月~1949年6月)”,分为9部分,展出历史文献、实物和照片共270余件。 |
青岛啤酒街 | 永不落幕的啤酒节——青岛啤酒街青岛啤酒街位于市北区登州路,东起延安二路,西至广饶路,全长约990米,辐射宁海路、延安一路。现共有各类商家113家,营业面积4.5万平方米。具有百年历史的青岛啤酒厂和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点的青岛啤酒博物馆就坐落于啤酒街内。2003年8月,在青岛啤酒厂建厂百年之际,投资2000余万元的青岛啤酒博物馆落成,该馆集青岛啤酒的发展历程、工艺流程、品酒娱乐、购物休闲为一体,是国内首家啤酒博物馆。从2004年开始,市北区政府在原啤酒商户自然聚集的登州路,依托百年青啤历史,突出啤酒街区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历史文化,啤酒街于2005年8月16日正式开街,2006年10月13日被青岛市政府正式命名为“青岛啤酒街”,同年12月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0年6月被评为“中国特色商业街”。啤酒街坚持文化立街、特色兴街、旅游旺街、管理强街、品牌名街的思路,突出“喝最鲜的青岛啤酒”、“食最全的地方风味”、“游最早的啤酒厂房”、“品最美的啤酒文化”的特点,借助街区的优势效应,大力弘扬啤酒文化,推动了街区餐饮、旅游业的提升与发展,成为中国唯一一条以啤酒为鲜明特色的商业街,是青岛特色街发展的标志性符号,被誉为“永不落幕的啤酒节”。2009年街区营业额达13500万元,实现利税1071万元,带动就业3800余人。年平均客流量达450万人次,销售啤酒5000余吨,仅2009年啤酒节期间就接待游客50万人次,海外游客3.5万人次,销售啤酒近千吨,各项指标创下历史新高。 |
馆陶路 | 馆陶路是市北区老建筑集中的地带,是一条老街道。 馆陶路,南起堂邑路,北至恩县路,与上海路、宁波路、广东路垂直相交,总长度1000余米。馆陶路初建于1899年,因为靠近海关、后海码头和大港火车站,德国市政当局将此规划为“洋行区”,各国的许多驻青机构最初也是先到这里。 20世纪的头十年内,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多家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纷纷来此设立。20世纪30年代,馆陶路已经成为青岛的金融经济中心,影响着整个华东地区的经济及沿海地区的出口转口贸易。 馆陶路上的洋行最多时有50多家,多为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丹麦、比利时、葡萄牙等国大公司的分支机构。 馆陶路现有历史建筑25座,占现有建筑总量的71%。其中现存德式、日式风格的历史优秀建筑共14栋,其中12栋是德式或欧式风格。 这里游人不多,很安静,道路两旁全都是德式风情建筑,还有几家文艺的青年旅舍开在此处。 馆陶路建筑群中,包括有堂邑路11号三井物业株式会社旧址、馆陶路1号横滨正金银行青岛支店旧址、3号三菱洋行旧址、5号汇丰银行旧址、7号麦加利银行旧址、12号朝鲜银行青岛支店旧址、13号齐燕会馆旧址、22号青岛取引所旧址、24号,25号欧式住宅旧址、28号宝隆洋行旧址、37,39号大连汽船株式会社青岛分店旧址等等,虽然都已经不开放,但非常适合在此漫步、拍照,体验这种复古的感觉。 交通 乘20、211、214、222路到馆陶路站下车即到 景点位置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馆陶路 |
青岛比如世界 | 比如世界,是专为3-12岁少年儿童设计的、由少年儿童自主管理的儿童城市。 这个城市拥有与真实城市一样的形态和景观,有模拟设定的社会规则和文化,具备管理系统、金融系统、安全系统、社会服务系统等。在这里,孩子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成为“社会”的主人。 比如世界的宗旨是“寓教于乐”,新创另类亲子体验,优化传统亲子沟通模式。通过儿童职业模拟,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同时与父母产生更多共鸣,拉近孩子跟家长的距离。 比如世界,是一个安全、舒适、干净、专业的儿童活动场所,所有硬件设施都是安全的、高品质的、为3-12岁少年儿童量身定制的,所有的细节都经过精雕细琢,力求营造高品质的环境氛围。 比如世界的体验场馆根据不同领域的体验需求引进不同的专业器材,高品质的电视节目制作设备、专业的医疗器械、精细的食品加工设备、逼真的飞机飞行模拟器。 在比如世界,孩子们是社会的主人,可以自主的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学习真实的社会规则与秩序。在比如世界,孩子们可以参与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可以工作挣钱,然后才能去消费,或者选择把钱存到银行,学会自己理财,懂得只有付出才能收获;还可以提出自己的价值理念,并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分享。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辽阳西路100号新业广场二楼 类型:游乐场 开放时间: 10:00-18:30 门票信息: 亲子1+1(1成人+1儿童):200元,亲子2+1(2成人+1儿童):220元。 |
青岛纺织博物馆 | 青岛纺织博物馆于2009年4月份开始筹建,建国60周年之际开馆纳客。目前已累计接待团体、散客参观者近两万人,参观者包括法国、韩国、台湾、日本等国家地区游客及省内外及本市游客。 青岛纺织博物馆地处青岛丝织厂和青岛印染厂的原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青岛天幕城内,由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政府联合青岛纺织总公司共同打造。 设,9月底建成开馆。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纺织工人的杰出代表郝建秀同志为博物馆写了馆名。综合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2012年10月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5月被山东省科协授予“全省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5月被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全市未成年人社会课堂”;2010年被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青少年教育基地”2012年10月,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每周二至周日免费对6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现役军人、青岛纺织人和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全国科普日”、“市北科技周”、“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广泛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科普氛围,有效促进了公民科普素质的提升。 观众普遍反映良好。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先后来馆视察指导工作,对纺织博物馆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赞扬讲解员的讲解代表了青岛市的水平。 现青岛纺织博物馆已开通新浪官方微博,可与社会各界友人互动,欢迎关注。 纺织博物馆共分为四层:一层为纺织复原车间展厅,展示了纺织业基本的工艺流程;二、三层为历史展厅,全面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前青岛纺织业的形成与发展和新中国成立后青岛纺织业的辉煌与贡献;四层为纺织科普互动展厅,通过互动使游客了解高科技纺织知识和现代高科技纺织的发展趋势。 二层内设多功能厅,可举办会议、服装表演、服装发布、各种大赛。曾成功举办少儿宝贝大赛、迪信通杯手机宝贝大赛、新丝路少儿模特大赛(预)决赛。 青岛纺织博物馆是青岛这座城市发展的缩影,是青岛这座城市崛起的见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是文化旅游、工业旅游的新亮点。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