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莫干山 | 莫干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莫干山,为天目山之余脉,位于浙江省北部德清县境内,美丽富饶的沪、宁、杭金三角的中心,系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因春秋末年,吴王阖闾派干将、莫邪在此铸成举世无双的雌雄双剑而得名,是我国著名的度假休闲旅游及避暑胜地。 莫干山山峦连绵起伏,风景秀丽多姿,景区面积达43平方公里,它虽不及泰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却以绿荫如海的修竹、清澈不竭的山泉、星罗棋布的别墅、四季各异的迷人风光称秀于江南,享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誉。 莫干山素以竹、云、泉“三胜”和清、静、绿、凉“四优”而驰名中外。 “竹”,是莫干山“三胜”之冠,以其品种之多、品位之高、覆盖面积之大列于全国之首、世界之最。走近莫干山,只见修竹满山、绿荫环径,风吹影舞、芳馨清逸,宛如置身绿幕之中。景区及外围区有连片竹林127平方公里,有诗云:“竹径数十里,供我半月看。”莫干山所独有的“黄金嵌碧玉”、“碧玉嵌黄金”两类珍贵竹种则以其独特的花纹倾倒无数游客。“云”也极具特色,因时而异、变幻万千,动若浮波、静若堆絮,站在云海上餐雾饮露、枕云席絮,令人有“遗世而独立”之感。“泉”也是一胜,飞瀑流泉多达百余道,可谓峰峰有水、步步皆泉。 “绿”是“四优”之一,树绿、竹绿、草绿、山绿,如绿色的海洋,满目皆翠。全山绿化覆盖率高达92%。“清”也是一大优点。若漫步于竹林或憩息于林荫,或眺望于亭台,或夜坐于别墅,处处清新悦人、神舒肤爽。“凉”是避暑的主要条件,因莫干山地处一定高度,绿化覆盖率高,且多流泉及储水量大的修竹,因此夏季气温较低,七、八两月平均温度仅24.1度,早晚尤为凉爽,最宜避暑。“静”,谷幽境绝,宛如世外桃源。走出久被噪音围困的圈子,莫干山能给你一个静谧的天地。 莫干山虽以“清凉世界”而著称于世,但实际其四季风景各有特色。春季和风阵阵,云雾变幻,其时春笋破土而出,各类山花争奇斗艳,到处是生机勃勃,一派繁荣景象。入秋,则天宇澄朗,山明水佳,无处不桂香浓郁、枫林胜火、万篁碧绿、秋意盎然。而冬季,则又是林寒涧肃,清静无比,漫山琼花飞舞,银妆素裹,更是一番动人景象。 莫干山风光妩媚,景点众多,有风景秀丽的芦花荡公园,清幽雅静的武陵村,荡气回肠的剑池飞瀑,史料翔实的白云山馆,雄气逼人的怪石角,野味浓郁的塔山公园,以及天池寺踪迹、莫干湖、旭光台、名家碑林、滴翠潭等百余处,引人入胜,令人流连忘返。 一千多年的开发史,使莫干山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众多的历史名人,既为莫干山赢得了巨大的名人效应,更为莫干山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诗文、石刻、事迹以及二百多幢式样各异、形状美观的名人别墅。这些别墅遍布于风景区每个山头,掩映于茂林修竹之中,建筑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美不胜收。更妙的是,二百多幢别墅,竟无一相同,因此莫干山又有“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之称,极富观赏价值。 无限美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将使您尽情享受无穷乐趣,带您回到真正的美丽的大自然。 网址:http://www.mogan-mountain.com/ |
德清原始青瓷窑址群 | 德清原始青瓷窑址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清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东望上海,南接杭州,西枕天目山麓,北连太湖。德清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曾孕育了南朝著名文学家沈约、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经学大师俞樾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德清是中国陶瓷史上“德清窑”瓷器的故乡,长期以来文化文物部门及专业人员致力于古窑址的调查发现和保护研究工作,新发现古窑址近百处。这些古窑址的年代上起自商代,经西周、春秋战国、汉六朝、下迄于唐宋,证明古代德清的制瓷业延续达两千多年,这为全国其它地区窑口所不及。德清窑是我国历史悠久、自成体系的著名窑系。其中最璀璨夺目的商周原始青瓷窑址群,迄今为全国所仅见。它的工艺成就、窑炉技术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研究中国乃至世界青瓷起源珍贵的实物资料。 2007年5月,由故宫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德清县经济开发区龙胜村施宅自然村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火烧山原始青瓷窑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并取得重大发现:该窑址是迄今发掘的全国唯一一处最早利用山坡斜度筑窑烧制原始青瓷的窑炉遗址,为探索龙窑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证据,因为龙窑素有青瓷摇篮之称。 2007年10月—2008年3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会同德清县博物馆,在德清县经济开发区龙胜村东山自然村的亭子桥,发掘了一处距今二千多年的战国时期窑址。在亭子桥的此次发掘共揭露出7条窑炉遗迹,出土大量仿青铜器器形的原始青瓷礼器和乐器,以及形式多样的各类窑具。发掘资料表明,亭子桥窑址是一处战国时期为越国王室和上层贵族烧造高档次生活和丧葬用瓷的窑场,发掘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这对于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特别是有关中国成熟青瓷的起源,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本世纪初,在浙江的绍兴、杭州、余杭、长兴、安吉、海盐等地的一些大型越国贵族墓地中,出土过大量仿青铜原始青瓷礼器、乐器的高质量原始青瓷。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江苏“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大墓”,出土了500余件仿青铜的原始青瓷礼器和140件原始青瓷乐器更是震动考古界、古陶瓷学界。专家们根据这些瓷器的等级和用途分析认为,在2000多年前就能烧造这样高规格,又只用于王公贵族墓葬的瓷器,决非是民间一般的窑场可为,很有可能出自越国王室的“官窑”。 德清亭子桥窑址的考古发掘终于解开了这个疑问。考古0土了大量仿青铜礼器与乐器。其烧造技术之高,超出许多后期瓷窑,质量可与东汉以后的成熟青瓷相媲美。器物的类型几乎囊括了这些年江浙地区大型越国贵族墓中已出土的各类原始青瓷礼器与乐器,与江苏“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大墓”出土的仿青铜的原始青瓷礼器和乐器更是如出一辙。这表明,亭子桥窑址的发掘,为这些年来越国贵族墓葬0土的仿青铜原始青瓷礼器与乐器找到了明确的原产地和窑口,证实战国时期专门为越国王室和上层贵族烧造高档次生活与丧葬用瓷的“官窑”就在德清。官窑是相对民窑来说的烧制瓷器的作坊,主要是为王室与贵族定制高档次瓷器,工艺技术代表了当时制瓷最高水平。 专家认为,德清亭子桥窑址是一处战国时期的越国“官窑”,它比过去学术界认定的官窑出现年代提早了千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将其与成熟青瓷比对分析,从理化数据可以看出,德清远在东汉之前已经烧造出了成熟青瓷,中国成熟青瓷的出现年代至少可以前移500年左右。而此前,普遍认为上虞小仙坛东汉窑址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成熟青瓷产地。 |
三九坞 | 三九坞位于浙江德清县莫干山镇,是在上海工作的南非人高天成,于2008年和朋友们来到这个避暑胜地,在游玩时,这位眼光独特的老外一眼就看上了三九坞村,于是他和朋友们在三九坞村租下了六套泥坯房,简单装修后,开始招徕外国人来此度周末。 如今的三九坞村,我们到处可看到山道弯弯,翠竹掩映。一路上三三两两的外国小伙子、大姑娘兴高采烈地骑行在林间小道上,登上高天成开设的“洋人驿站”楼顶远眺,山色起伏、层峦叠嶂,令人神清气爽。 一直生活在三九坞,现在在“洋人驿站”做翻译的张小姐告诉我们,仅去年一年,三九坞就接待了国际友人2000多名,占湖州市接待总数的四分之三,三九坞的“洋家乐”已成为华东地区唯一一家涉外农家乐。 从庾村向后坞方向,向右就是著名的三九坞(正确写法其实是山鸠坞,可能因为当地人口音,误读)。 车子驶进湿润的莫干山镇,窗前一会儿晃过波澜不兴、浮腾着轻烟迷雾的水库,一会儿晃过万竿修竹、如海翠篁。回旋兜转,终于在一个路口停下。 在路口只见2块诙谐的路牌,上面用毛竹圈圈拼成了“395”三个阿拉伯数字;路旁的草丛中,还出现了几个形状特别的垃圾筒,用竹篾编成,像个喇叭一样倒插在地里。镇里的同志告诉我,“洋家乐”就是这里,这些就地取材的垃圾筒以及稚气的路牌都是高天成亲自设计的。 果真是个安静偏远的村庄。站在路口,清风徐来只听得潺潺溪流,目力所及仅一座小楼,其余的都淹在山弯处、竹海中。据说,这里以前“人丁稀少,只有三户人家,九口人”,这才有了“三九坞”这个名字。即使是现今,三九坞总共也就18户人家,南非小伙高天成第一次骑自行车来这里游逛时,村里只有二十几个留守的老人,年轻人大多外出经商、或进城打工,很多老式的泥坯房、西洋楼都一直空着没人住。 听镇里同志介绍,三年前南非小伙高天成来到上海做传媒工作,是“裸”(naked)观念的发起人,自称“被都市压得透不过气,开始在周边寻找原汁的自然”。一天,高天成在网上搜索到了莫干山这个避暑胜地,又从马克的“LODGE”主页里了解到很多关于莫干山的传奇故事。天生喜欢探奇的高天成第二天便约了上海的几个朋友,骑上山地车来到了莫干山,四处游玩时无意间发现了三九坞。 满眼皆绿的三九坞和高天成家乡的环境十分相似,一进村,他就有一种熟悉、亲切的感觉,特别是那些原汁原味的泥坯房,让他似乎闻到了家乡的泥土味。了解到这些泥坯房大多闲置着,高天成和朋友们毫不犹豫地租下了六套陈旧的泥坯房,一租就是15年。 “本来是打算自己和朋友们度假的,后来发现,如果按照农家乐的形式来经营非常有市场,因为这里的自然风光、好的空气以及远离尘嚣对于上海大都市的老外和高级白领们极具魅力。” 老外办“洋家乐”,自然是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从里到外透着的环保气息使这个“洋家乐”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租来的农房改造成了可以接待客人的小屋,还分别取了好听的名字:紫岭居、翠竹小筑、竹工作室,从外表看,这些房子让人感觉像是回到了农村公社时代。 如今,很多住在上海的老外都来三九坞度周末,三九坞像个世外桃源,迷人的魅力引来了越来越多喜欢享受乡野生活的旅行者。 |
寿昌桥 | 寿昌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座落在浙江省湖州市二都村上渚河上,南北走向,为单孔弧边石拱桥,全长40余米,高8.10米,净跨17.4米,矢高7.16米。据文献记载,桥建于南宋咸淳年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该桥结构科学、造型优美、装饰古朴、保存较好,是浙北杭嘉湖乃至长三角地区迄今发现的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单孔石拱桥。整桥石材采自当地著名的“武康石”,紫褐色的桥身青藤缠绕如长虹饮涧,具有极高的文物古建筑价值。寿昌桥较好的保存了历史原貌 寿昌桥是一座很有时代特色的石拱桥之一,其设计之科学、造型之美观、建造之精良,尤其此桥单孔跨度较大、收分手法等,在同类桥梁中实属罕见。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寿昌桥的始建年代比永安桥约晚130多年。寿昌桥的用材均采用出自桥梁附近防风山的武康石,桥垒40m,单孔净跨17.40m。此桥的可贵之处是充打采用高超的收分手法,如桥墩、拱券、坡脚等。所以,寿昌桥的设计应相比下永安桥、清河桥等,有较大的特殊之处。这三座桥梁虽然都为拱桥类型,但不难发现在形式和建造工艺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的。寿昌桥的雕刻工艺充分显示了设计者卓越的聪明才智,如云纹和成组的鼓钉纹相配工艺等。寿昌桥旁刻寿昌两字为桥名.拱内的右侧还见镌刻精美的一幅荷莲组合图案,这些多是宋元时期桥粱的熏要特点。寿昌桥的造型,犹如一件特美绝伦的工艺品杰作,与其旁的现代高速公路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浙北杭嘉湖乃至长三角地区迄今发现的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单孔石拱桥。具有极高的文物古建筑价值。 寿昌桥建于南宋咸淳年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寿昌桥结构科学、造型优美、装饰古朴、保存较好,是浙北杭嘉湖乃至长三角地区迄今发现的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单孔石拱桥。据了解,位于杭州余杭区塘栖镇,被誉为“京杭运河第一桥”的广济桥,从桥的规模、形制以及名气上看,寿昌桥无法与其相比。去年其与寿昌桥同时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它却落选了。由此可见,寿昌桥的确很珍贵。 文保专家对寿昌桥的桥基进行了探查,在寿昌桥河道两端筑起围堰,抽干河水,观察研究了寿昌桥的桥基,寿昌桥的桥基下有许多粗大的圆木桩,有的木桩直径达30多厘米,至今没有腐朽。建于木桩上的桥基几乎没有走样。这也正是寿昌桥经历了700多年风雨没有垮塌的主要原因。从整体上来看,寿昌桥保存完好,但也有不少构件缺失,部分构件表面风化严重。经省地质研究所化验测试,寿昌桥的石构件中硅、铁等成分流失,石构件的机械强度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桥的抗压和抗震能力。 寿昌桥主体保存完整,拱券结构也比较稳定。然而毕竟经历了700多年的日晒雨淋,加之自然力的损害和人为破坏,可谓危机四伏。2005年8月,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对寿昌桥进行全面勘察,发现寿昌桥桥台桩基已局部淘空,部分木桩裸露;桥身砌体出现位移、外鼓和断裂;栏板望柱不少残缺或丢失;桥面踏步高低不平;桥体石质严重风化,缝隙中树木、杂草丛生。 |
下渚湖 | 下渚湖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下渚湖,古称防风湖。中心湖区达1890亩,比西湖略小,湿地面积5平方公里。北依防风山,水源之一的余英溪汇入东苕溪,属南太湖水系,很久以前,古运河曾从中穿境而过。 位于湖州市德清县城武康郊区,中心湖区面积约1890亩,相当于1.26平方公里,整个水域面积3.4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第五大内陆湖。 江南最大的天然湿地下渚湖的神奇在于湖面或开阔如漾,水天一色;或狭窄如港,汊道曲折,遍布湖荡的岛屿沙渚土墩形各异,隐伏岛屿台墩600余座。湖中有墩、墩中有湖;港中有汊、汊中套港。弯弯绕绕,就像走在一座巨大的水上迷宫里了。 这里港湾交错,芦苇成片,河水清澈,野鸭群息,基本保持着原始状态。湖东西两侧有防封山、禹山,山上有许多古迹。湖中有道观山、和尚山,两山中间又有扁担山相连相传当年大禹为 表彰防风氏治水有功,特赐封山禺山方圆百里,立为防风国,为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历时1700年之久,又于1996年重修的防风祠,相传当年大禹为表彰防风氏治水有功,特赐封山禺山方圆百里,立为防风国,为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下渚湖上一座孤屿,名称豸山,又叫云山寨,孤峦静卧于湖面,犹如一颗诱人的绿宝石,它形似古代传说中一种名叫獬豸(独角羊)的神兽而得名,此山高仅6.6米,山上遍栽桑竹,山下芦荻丛生。景色旖旎,风光独秀,是野餐、垂钓、赏月的最佳地点 封山石室:俗称蝙蝠洞,雅号"封公洞"。洞口宽敞高大,洞渗水滴泉。右侧峭壁,有石刻数处,刻有"公余揽胜"、"洞天福地"。此洞冬暖夏凉,无蚊子苍蝇,适宜避暑避寒。 禹当初治水的时候曾和水神共工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争。禹为了战胜共工。在会稽山邀请了许多的神来帮忙。只有防风氏一个人来晚了。于是禹怪他不遵守约束,就把他杀掉了。 过了一两千年,春秋时候,吴王夫差和越国在会稽山大战。从山里挖出一个骨头,分辨不出是什么骨头,就拿着去找孔子。孔子看了以后说。这是防风氏的头骨 。 有关专家考察了下渚湖湿地,惊喜地发现湖面水草上及沼泽地栖居大量野生珍稀鸟禽,像水雉、小鸊鷈、鹭鸟等数量之多令人吃惊,仅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小白鹭的数量就达一万多只 下渚湖湿地公园有160余种鸟类栖居,其中属保护的野生鸟禽有二十余种 下渚湖的交叉港道边是竹楼休闲地,一块由竹子铺成的陆地。临水的竹码头,长长的竹甬道 景区第一期主要景点有:道观山、和尚山、美女峰、鸟类保护区、古樟群、望湖亭、情侣松、芦荡探幽、竹楼休闲、国际度假村(在建)。在湖的西北面,还有防风祠、寿昌古桥、蝙蝠寺、封山十景等。 下渚湖为一具有多样性景观的典型天然湖泊湿地,原生状态保持最完整的天然湿地之一。下渚湖湖区内有大小土墩600余处,大多为早竹园或桑园,其中最大的土墩为豸山岛,面积约50公顷,海拔最高处6.6米。下渚湖湖中有墩(岛),墩(岛)中有湖,港汊纵横,宛若迷宫,形成了水网交错的独特水乡景观。地势高处生长有樟、桑、枫杨、竹等植物,其中竹园60公顷,桑园3公顷。地势低处芦苇飘荡,荻花泛光,其中芦苇荡面积约25公顷,茭园面积约5公顷。下渚湖湖中红荷菱角,莲藕生香,鱼虾蚌鳗鳖等水产丰盈,其中鱼荡总面积约55公顷,水田面积约10公顷,为“欧诗漫”珍珠和“水精灵”青虾的养殖基地之一。下渚湖的农家菜更是别具特色,下渚湖春秋饭店的特色农家菜和江南古木餐厅吸引众多游客的品尝和欣赏。下渚湖湿地为鸟类的乐园,夏季主要栖息有白鹭、灰鹭等,冬季主要栖息有野鸭等,水鸟已成为该湿地的一大景观。下渚湖 |
莫干山荫山洞 | 从荫山街南段顺石级下行,便可以到达荫山洞。山道甚陡,一路行来,杨柳丝丝拂面,道旁溪水淙淙。下行百余步,有一小石桥横架溪水。这桥叫做荫山桥。溪水流出桥下,略一停蓄,水势稍壮,猛跌三、四尺,开成一股短瀑。再前进几步,就可以看到一顶小巧玲珑的红桥。走过小红桥,就是荫山洞。洞不大,仅可容五、六人,洞底一泓清水,汩汩有声。走进洞中,不觉凉意袭人。洞外树木蓊郁,有小桥、流水,有亭翼然,景物安排,参差有致,别有风味。 过小红桥,有一长方形的水池,四周栏杆围绕,池中假山耸峙,假山上有几股常年不息的喷泉。池水清澈见底,游鱼历历可数。 上海到湖州莫干山萌山洞旅游,游客可从从莫干山中心荫山街南段顺石级下行,便可以到达荫山洞了。山道甚陡,一路行来,杨柳丝丝拂面,道旁溪水淙淙。下行百余步,有一小石桥横架溪水。这桥叫做荫山桥。溪水流出桥下,略一停蓄,水势稍壮,猛跌三、四尺,开成一股短瀑。再前进几步,就可以看到一顶小巧玲珑的红桥。走过小红桥,就是荫山洞。洞不大,仅可容五、六人,洞底一泓清水,汩汩有声。走进洞中,不觉凉意袭人。洞外树木蓊郁,有小桥、流水,有亭翼然,景物安排,参差有致,别有风味。过小红桥,有一长方形的水池,四周栏杆围绕,池中假山耸峙,假山上有几股常年不息的喷泉。池水清澈见底,游鱼历历可数。 莫干山里气温较低,平均要比上海低6—7摄氏度,尤其晚上气温会急剧下降,所以如果傍晚外出一定要记得多带一件衣服。上海到湖州莫干山萌山洞旅游价格也很便宜,使您花费不多,却能欣赏到翠竹碧溪的自然风光,享受一份惬意! |
德清县公民道德教育馆 | 德清县公民道德教育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德清县公民道德教育馆位于德清县武康镇余英坊49幢,占地400平方米。2013年,被命名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德清县公民道德教育馆以“人有德行,如水至清”为主题,设有敬业之道、爱家之德、立人之品、乐善之行和道德建设、小城大爱、凡人义举、道德驿站等八个展区,集中宣传德清道德先锋人物、模范的事迹,系统梳理了德清县道德建设发展的进程,形象勾勒德清人的“精神档案”,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弘扬和树立了良好社会风气,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传承道德传统、培养和提升市民精神的教育基地,对促进人与人之间了解和沟通,推动每位学生、市民建立良好的道德理念起到很大作用。 道德馆自开馆以来,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观者。馆内设有观众宣誓、留言等互动内容,通过大屏幕举行入队、入团、入党等仪式,通过ppt上班队课、团课、党课等。开设了网上道德馆,以多媒介的方式作为实体馆的延伸,方便了网友互动留言。每逢开学日、毕业季,县内中小学校都组织学生前来参观。道德馆还定期培训中小学生,担任馆内义务小讲解员,已培训讲解200余场次。发展至今,道德馆每年接待人数达4万多人次。日接待人数50人/批。 开放时间:上午8:30——下午16:30(周一闭馆) 联系方式:0572—8283360 |
德清县博物馆 | 德清县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德清县博物馆始建于1965年,最初命名为德清县文物馆,1977年更名为德清县博物馆,属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 馆藏文物上起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下迄于近代,主要种类有石器、陶瓷器、书画、玉器等。德清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600平方米,设基本陈列一个,以“家住吴越山水间”为题,分“史海钩沉吴越撷英”、“梦里水乡民俗流芳”、“名人荟萃翰墨飘香”三单元,陈列了德清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一、二、三级文物200余件,并运用声、光、电技术,使文物的静态展示和场景的动态模拟相得益彰,勾勒出德清七千年历史发展的脉络,全方位展示了德清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德清县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及两个文明教育的重要场所。 地址: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云岫南路7号 类型:博物馆 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 电话: 0572-8289305 官方网站:http://www.deqingmuseum.com/ 开放时间: 9:00-16:30,周一闭馆。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
赵孟頫墓 | 赵孟頫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元 赵孟頫墓位于洛舍镇东衡村戏台山南。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谥文敏,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宋朝宗室,元代著名书画家,工书法,擅绘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创立元代画风,精诗文、篆刻。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以及政治家。在宋代文坛上非常出名。 1992年在距地表深1.5处,发现长3米、宽2.6米石板双室墓和宽11米夯筑神道,在距墓约30米神道两则,出土石翁仲2尊,高2.2米、宽0.8米;石马2匹,通长2.7米、高1.5米,均系太湖石质,雕琢精工。 1993年墓地经重新修复后面积达3000平方米,依山而筑,面南向,神道两侧立有石马、石翁仲。1997年8月29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孟頫 (1254~1322)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岐王赵德芳之后。宋朝灭亡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赵孟頫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受到重视,被任命为从五品官阶的兵部郎中,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元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诏修《世祖实录》,赵孟頫被召回京城。至大三…… 详细++ 赵孟頫 (1254~1322)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岐王赵德芳之后。宋朝灭亡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赵孟頫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受到重视,被任命为从五品官阶的兵部郎中,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元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诏修《世祖实录》,赵孟頫被召回京城。至大三…… 详细++ |
防风古国文化园景区 | 防风古国文化园景区位于德清县三合乡境内,紧邻下渚湖。该景区占地300亩,分为六合广场、竹林迷径、防风先民生活区、手工艺生产区、防风祭祀文化区、宗教文化区等6个功能区,共设置19个自然景点和一定数量的防风先民生产、生活表演和体验项目。防风古国文化园景区融防风文化、自然景观、宗教文化为一体,以“原始、古朴、神秘”为特色,展示4000多年前防风部落政治、军事、文化、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内容,可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领略和探寻古老的中华文明。防风古国文化园景区为国内首家情景式遗址型旅游景区,是目前国内博物馆式景区的创新和补充。“地裂防风国,天开下渚湖”。防风古国文化园景与江南大湿地下渚湖遥相呼应,是长三角旅游胜地之一。 |
莫干山天桥 | 观瀑亭有竹径可通天桥。由莫庾公路右侧,拾级而上,也可到达天桥。 天桥横架于一泓溪水之上,一端连接上山的竹径,通向幽深的竹林,另一端连接向下的石级。石级较陡,盘旋十余米,再下面又有一个小池,和一个不大的花圃。每当大雾迷漫的日子,从花圃上望,云雾把一切都淹没了,只有那座桥还隐约可见。云天一色,小桥宛如在天上一般,这大概就是天桥命名的由来吧? 从天桥左侧下行数步,有一座绿瓦红柱的亭子。在一个方圆不大的空间,从天桥而下,经小亭,到花圃,分成三个层次,却毫无局促之感。小池旁栽了几棵芭蕉,小花圃中种植四时花卉。从上至下,融为一体,布局颇为巧妙。这些景物都深基于竹海之中,晴日当空,阳光微漏几丝;林中幽鸟... |
怪石角 | 怪石角,我觉得这个名字就很有创意。网摘【怪石角位于莫干山主峰塔山西侧,这里丛石嶙峋,其间有一巨石,高10余米,陡然突起,人称“怪石角”。由火山岩断裂错动堆积而成。怪石林立,丛石嶙峋,似鬼削神剜,竞相争雄。其状如堆云、如巨卵,如狮象、如龙蛇;其势或立或跪,或坐或卧。其间有一重岩高四五丈,上下三叠,势如累卵。石巅平坦,可观落日或坐卧憩息。中层有窟穴,侧身可入,能容七八人。在石脚仰观,犹如一头纵身腾跃之猛兽,但被“神”力拉住,悬于半空。】 当你在林间小路上没有波澜的走了20分钟,转一个弯,一下子觉得豁然开朗,远处层层叠叠,满目葱翠,景色倒不见得多么独特,但是这样开阔的视野,还是令人心旷神怡。 |
莫干山观瀑亭 | 观瀑亭耸立于荫山东延伸的山脊上。顺剑池左侧的石级,盘旋而上,便可到达。这是一座红顶的六角亭子。登亭子,纵目东望,“两岸青山夹飞流”的剑瀑全景,从上到下,可一览无余。这里去剑池瀑布已百丈开外,且山势陡峻,设计者却在这里设置一个观瀑亭,以纵观剑池瀑布的全貌,确是匠心独运。无怪乎游客在剑池饱览瀑布以后,仍觉不足,还要沿着曲折的山路,攀登观瀑亭,一览为快。 清人陈敬弟写的一首剑池观瀑诗道:剑气销沉尽,寒流自古今;最宜乘雨后,相对坐亭阴。射日惊衰眼,因风送远音;耳根真清净,始觉入山深。 从亭上,瀑布的冲荡声清晰可辨,声音不大,但在山谷间回荡不息。有时风起,满山的竹涛澎湃,更增加了它的声势。 |
莫干山别墅群 | 莫干山别墅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莫干山是风光优美的江南名山,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现保留有各式别墅250多座,莫干山别墅群与其自然资源相结合形成了人文与自然相映成趣的风貌特点。莫干山别墅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 代:清至民国,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 早期莫干山别墅由英、美、法、德、俄各国人士兴建,模仿各国风格,样式繁多。后期以国民党要人、工商富豪的别墅居多,因此也与中国近代许多重大事件结下不解之缘。莫干山是近代中国别墅建筑发展的缩影,包括了各个历史阶段、各个发展流派的别墅建筑,具有相当的集中性和代表性。因与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也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遗存。 |
莫干山石门卡 | 石门卡在莫干山西南麓。这里有石门崛起于山麓田边,巍巍对峙,状若大门,岩奇势险,一溪奔涌,破门而出。石门山翠篁万竿,绿海千顷。缘溪上行,隔溪有石梁,横跨空中,俗称“仙人桥”。桥一端有危岩,隐约有足迹状,被称为“仙人脚印”。桥旁有庙,称法华寺,建筑石朴。 18塔山为莫干山之顶峰,海拔718.9米。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曾在山上建塔,故名。塔久圮。山巅平坦,山坡绿荫环绕,盛夏无暑。登山四望,峰峦罗列,拱揖于前,太湖波平如镜,湖上山岛如青螺浮现水面,历历可数。运河如带,天目如屏,钱塘江绕其东南入海。此山是莫干最高峰,故宜观日出。 莫干山石门卡 |
武陵竹海 | 武陵竹海为文化旅游景点。 武陵村座落于莫干山屋脊头岗顶上,旷地势高景观壮美,主要有问津亭、滴翠潭等景点。 据民国《莫干山志》载:屋脊头在金家山东北,地势轩爽、登眺最佳。与莫干山其他景点相距较远,环境幽静自成天地,犹如陶渊明笔下之“世外桃源”,故名“武陵村”。 此处绿荫蔽天,景色秀丽,形成竹海。掩映于绿树芳趣之中的武陵村宾馆别墅群,曾接待过诸多中外名流,如松月庐就因蒋介石、宋美龄伉俪住过、山楼因蒋经国住过、觉音楼系陈叔同旧居而为游人所瞩目。武陵村东临陡崖,视线开凿,最宜远眺、其东北山口。问津亭,是俯视山景,观日出、月落最佳去处。 |
地区 | 景点 |
---|---|
杨墩村 |
---- |
中兴社区 |
---- |
东新村 |
---- |
新利村 |
---- |
和平村 |
---- |
水产村 |
---- |
光辉村 |
---- |
解放村 |
---- |
塘北村 |
---- |
下高桥村 |
---- |
雷甸村 |
---- |
洋北村 |
---- |
双溪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