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大红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大红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大红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武义旅游的核心景区,(位于武义县中部,距县城18公里,44省道上松线西侧。)有近10平方公里的典型丹霞地貌,称为“十里丹霞十里画廊”,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一幅精美绝伦的自然画卷。景区内生态植被保存完好,竹海、松林郁绿,赤壁、峡谷、洞穴星罗密布,有号称世界丹霞最大赤壁的大红岩;有丹霞地貌共有的沟、谷、洞、柱、壁;象形的狮、象、鲸、猴、龟千姿百态,惟妙惟肖。还有始建于南宋时期的山顶洞穴寺院――双岩禅寺,更有观光、考古价值,寺院内藏存有禅师的归骨塔基、明代石佛、大学士宋濂篆写碑额的石碑等珍贵历史文物。 景区2012年底获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4年历经4个多月封闭式提升改造,全面完成游客中心、停车场、塑石山门、花海等项目建设,大红岩一期提升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并于10月1日重新开业,美丽花海、火爆露营等旅游亮点吸引广大游客前往游玩体验,社会反响良好。国庆长假七天,大红岩景区日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均在100%以上,最高达247.41%。 |
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 | 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浙江武义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有“江南华清池,浙中桃花源”之美誉的浙江省武义县境内,距武义县城60公里,总面积1327.69公顷。公园属中山地貌,峰峦叠嶂,高耸云霄,千米以上山峰林立,最高点牛头山海拔1560米,为浙中之巅。由于地形切割深度达200~400米,断崖、峭壁、险壑错综有致,壮观优美。 公园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夏季凉爽的小气候特征。公园水资源丰富,溪水终年不断,水质纯净,各溪流水质均符合GBZBL-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水质标准和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牛头山森林公园是浙江中部地区天然森林植被保存最为完好,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公园内天然阔叶林占优势,大树参天,森林覆盖率达99%。园内有木本植物72科199属43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钟萼木(伯乐树)2种,二级重点保护的有长叶榧、凹叶厚朴等6种。主要依赖森林而生存的陆生脊椎动物有4纲29目7l科26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颈长尾雉、云豹、豹、黑麂等4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鲵、虎纹蛙、白鹇、猕猴、穿山甲、黑熊等32种。 牛头山森林公园景观资源丰富,计有各类景物(景观)38处,其中上上景10处,上景15处。森林景观有林木二绝、独木成林、古藤恋树,树体庞大的算盘子土、秋子梨土,飘然欲仙的云峰鹃霞等。地貌景观资源是牛头山森林公园的又一特色,有气势磅礴的牛头山、天师峰、擎天柱、天崩峡、地裂峡,藏奇纳胜的石门峡,逼真传神的石门迎宾、道士岩等。繁茂的森林,滋润了溪谷瀑潭。园内山山有溪谷,处处有瀑潭,众多的溪谷瀑潭与四周群山刚柔相济,充满诗情画意。公园的水体景观有“浙中大瀑布”之称的仙女瀑,忽隐忽现的流云瀑,形影不离的鸳鸯瀑,险峻异常的潜龙涧等。 牛头山森林公园人迹罕至的天然森林,耐人寻味的奇树异木,雄奇绝险的峡谷断崖,美不胜收的溪水瀑潭与一尘不染的生态环境,形成一幅幅意趣横生的优美画卷,具有“雄、奇、险、秀、幽”的特色。森林公园拟划分为可登高揽胜,生态探险的牛头山景区;可峡谷涉趣,探险猎奇的石门峡景区;可观览瀑布,吸氧保健的九瀑沟景区和上田服务管理区等4个功能区。 牛头山森林公园的建设是武义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的重大举措。武义县委、县政府已明确牛头山森林公园开发规划由县林业局牵头,开发业主为武义县林场,牛头山森林公园必将成为浙江森林生态旅游的新亮点。 地址:金华市武义县宣平镇牛头山 类型:峡谷森林山瀑布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天 电话:0579-87818888;13566938308;15888965308 官方网站:http://www.wyniutoushan.com/ 开放时间: 8:00-17:00。 |
郭洞景区 | 郭洞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郭洞景区位于距浙江武义县城10公里的群山幽岭之间,因山环如郭、幽邃如洞而得名。约5平方公里的景区内,层峦叠蟑,竹木苍翠,静雅宜人。“郭外风光凌北斗,洞中锦秀映南山”,这是古人对郭洞风景区的贴切描绘。 浙江武义郭洞村外鳌鱼山顶的鳌峰塔,高14.5米,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 (公元1778年)。集山川之秀,汇诡奇之景的郭洞水口,80多棵明代万历年间栽种的古树,密布于古城墙内外,古韵森然。城墙东首的回龙桥,初建于元朝,重建于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石桥上有亭,是最吸引人的休闲观光点。桥东龙山之麓有建于明末的海麟院,塑有关公像和壁画。龙山奇峰插云,百亩古森林中云蒸雾游,蝉噪鸟鸣,煞是神奇。村南宝泉岩,为武义著名的“武阳十景”之一,登上狮子头山顶眺望千峰奇景时,两腋风生,飘飘然有云游仙境之感。宝泉岩上的宝泉寺,初建于明代,它不仅是方圆数十里佛教信徒进香诵经之宝刹,还曾是当年武义南营红军的营地。宝泉岩巅的宝泉,卧虎山麓的漳泉,旱不涸涝不溢,冬温夏凉,自古名人多有咏诵。何氏宗祠,是郭洞20多幢明清古建筑中的代表,建筑恢宏,气魄不凡。祠内的古戏台典雅古朴,匾额满梁显示着这里的人杰地灵,后院与祠同庚的罗汉松,冠大形美,为省内难得的古树珍品。 郭洞景区融山水、古树林、古桥亭、古寺院、古城墙等景观于一体,吸引了几家电影制片厂来此拍摄外景。郭洞景区与武义温泉旅游度假区相毗邻,度假区的开发也带动了郭洞景区的建设,富有腕力的郭洞景区将以更完美的景观和服务环境迎接四方宾客。 郭洞景区交通指南 1.武义郭洞自驾车:上杭金衢高速,在还未到金华处,转到金丽温高速,金华出口下可到。 汽车:杭州汽车南站坐去武义的快客,一天四班车,下车后换坐中巴前往郭洞,每20分钟一趟车,武义汽车东站(汽车保养场)每天有10多班车直达。从县城乘往王宅的中巴车前往(招手即停),车资4元。武义出发:上午6:30~下午6:20;郭洞出发:上午5:20~下午5:40。 武义郭洞火车:杭州城站坐去武义的火车,再去在武义汽车东站坐中巴前往郭洞,每20分钟一趟车。 1.景区开放时间:8:00—17:30 2.取票地点:景区售票处 3.特殊人群预订标准: A.免费政策: 身高1.2米以下儿童免票 B.优惠政策: 1.2米—1.4米15元每人,预订军官票须凭证购买15元每人,教师证24元每人,60岁以上老人持身份证购老人票24元 |
台山风景名胜区 | 台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武义县城南38公里的云华乡境氏总面积5平方公里。境内悬崖千切,气势雄伟,峰峦竞秀,云雾绩绕,有如世外仙境,素有浙中胜地之称。 台山寺座落在台山之巅,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寺名。据记载,早在北宋乾德年间(公元963-968年),号称伏虎禅师的高僧人台山说法,结茅安禅,骑虎募创台山寺。其虎每夜卧于寺门口大岩石上,天长日久,留下虎形迹,至今依稀可辨。后经历代扩建,台山寺初具规模。明崇帧己卯年(公元1639年),改名真静庵,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复名台山寺。近年又修复并新建了来翠亭、前殿厢房、观音堂、妙云亭。功德亭、山门牌坊、环山长廊、竹亭、焚经石塔和身高15米的南簸阿弥陀佛露天立像等景点,香人日盛,饮誉四方。 台山三绝以台山寺为中心的台山风景区,以山奇、崖陡、风清、景秀为特点,概之为三绝:一是孤山绝顶有一井,并水久旱不涸,常年满盈,水清甘美,可供数百人饮用,乡人称之为“仙井”。二是景点奇胜,台山三面凌空,山势陡峭。山内有妙云清风、来翠望月、步云远眺、树门听涛、伏虎怀古、悬镜神屏、仙井玉露、天池观鱼、静水龙崖、环廊钟鼓等十景,山外有华山石剑。三石碧潭、清修古樟、挂岩御史、虎丘闻啸、荷洋映辉、七峰夕照。眉茶碧波等八景。三是环境幽静灵秀,四季宜人。寺周古树名木众多,极目远山松涛-,山川云遮雾绕,恍如置身仙境,使人心旷神抬。 |
石鹅湖风景区 | 石鹅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武义县城西7公里处的桃溪滩乡境内,面积10平方公里,景区内丘岗起伏,岩性复杂,断裂发育,形成特殊的地貌。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宜人,四季分明,海拔lm一3m米之间的景区内,林木苍盛,秀峰碧水,天然成趣,以奇岩、秀湖、名寺和红军革命史迹而著称。 石鹅岩,由一块巨大的岩石与岩坡下的大岩洞组成,远远望去犹如一只凌空欲飞的石鹅,大岩洞又恰似那张嘴吃食的鹅嘴,故名石鹅岩。石鹅洞高刀米,洞底面积25oo多平方米。天雨时,洞背巨大的飞瀑凌空泻下,遮蔽整个洞口,其景让人联想到《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水帘洞。洞中为木石结构的慈航洞府尼姑庵,据考证始建于唐代天佑年问。洞中有一小石臼,传说日日自涌一臼白米,足够洞中尼姑吃穿用蔓,后来老尼太贪心,让人把石臼凿大些,结果石臼再也不涌出来来了。 在石鹅岩西侧,有一座长逾百尺的石梁,俗称神仙桥,高30多米,长狈多米,宽10多米,横空跨越于两山之间。桥面平坦,人行牛走如履平地,被誉为“吴越第一梁”。桥下是深渊,雨水丰润时,桥底下涧水哗哗,泛光流银。 石鹅岩后山有座教隆寺水库,面积17.7公几总库容235万立方米,形成人工湖。四周人湖沟谷中出露的冷泉、跌瀑,颇具魅力。四周象形山石惟妙惟肖。湖北有“石狮山”,南面有“石象”,构成狮象把门之势。湖东侧有庞大的龟山,站在龟山顶上,能领略到“龟山”背着“鱼鳖同行”之奇观。沿湖边小径行进,还能看到“狮子昂舞”、“金狗守银山”等十多处栩栩如生的山石妙形。 石鹅岩周围的数十个岩洞,不仅各有独特的形状和来历典故,有的还是当年红军的活动场所。1928年,武义县爆发了领导的红军大起义,声势浩大。北营红军在李庭文、邵顺长领导下,在石鹅岩后面的大岩舵洞秘密结集,大岩舵洞能容纳千人,座落于山腰之上,被丛林绿树所遮掩,隐秘安全。离大岩陀不远的小岩舵,洞长几十米,北路红军指挥员邵顺长等曾避难于此。这些岩洞,当地人民称之为红军洞,现被确定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鹅岩景点集中,相连成线,交通便捷,县道公路直达景区。 |
何氏宗祠 | 何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宗祠又称祖庙、家庙。武义县郭洞何氏宗祠是该村众多文物古迹中最突出的明代古建筑之一。建于明朝万历37年(1609年)。武义县嘉庆县志记载,全县有祠126座,其中建造年代确切并在明朝以前建造的祠堂共有10多座,这10多座祠堂中现在仍保存比较完好的已经不多,郭洞何氏宗祠是较好的一座,颇具代表性,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何氏宗祠位于郭下村,占地106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祠堂分为头门、正厅和后厅三进。头门(前厅)三大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正厅五大间及东西回廊,厢房左右各三间;后厅五间与左右回廊及东西厢房各三间。正厅前的天井中建有宇台(俗称戏台)一座,戏台正面宽5.8米,侧面宽6.2米,面积36平方米。祠堂门廊大门边一对直径90厘米的抱鼓石(俗称户对)连同石雕底座共高1.76米。门口上方一块白色匾额-"源泓派浩"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这是明朝崇祯癸未年(1643年)明朝世袭靖南王、浙江抚台耿精忠题赠的。两扇大门各绘彩色门神像,大门两边木刻对联是:"入堂思起敬,绳武乐明伦。"门口上方墙上凸雕楷书"何氏宗祠"四个庄重大字。 祠堂戏台翘角飞檐,台前翘角顶端泥塑鳌鱼入海,屋脊东西翘角泥塑倒立飞龙。戏台柱梁的牛腿雀替皆精雕细刻。戏台中部双层八角藻井内,至今仍保留明朝彩绘的花鸟人物。戏台后壁正面彩绘巨幅唐皇游月宫图。图中著名道教法师叶法善正向唐玄宗讲述杨贵妃仙逝后的情况。 "清明乐"三字匾额高悬上方。前后四根戏台木柱,刻着对联两副。前柱联"永团圆全福五星聚,春富贵双红百子图"。后柱联"莫虚作传奇演旧,须学他耀祖光宗"。沿口横梁悬挂"佾庭"两字扇形小匾。整座戏台辉煌华丽,古朴典雅,确是一处难觅的明代古文化遗迹。 何氏宗祠每年春秋两祭(农历二月十五、八月十五)。祭祖仪式古有定规,盛大隆重,肃穆庄严。参加祭典和祭后聚餐者,皆为有功名的读书人(高小毕业以上),"白身"(此处特指未读过书的人)要到70岁方可入祠。有此严格的遵儒重教规定,加上"儒田儒祖"制,对激励子孙教子读书很起作用,稍有条件的家庭都会送子女入本村凤池书院读书。因此,郭洞村历来是人才辈出的。 何氏宗祠建成至今近400年,进行过三次大修,即干隆甲子、干隆辛丑、道光庚子年。自三修至今150余年,宗祠建筑结构虽然完好,但已显苍老,门面陈旧,戏台残缺,墙壁千疮,尘封梁柱,匾额无存。为维护数百年的文物,让它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作用,给旅游者参观考察,郭下村众老人聚会决定重修何氏宗祠,并勇挑重担,老年人协会经理始终,于1996年作了修缮。 1998年在郭洞开发旅游景区时,何氏宗祠被列为开发的重点之一,主要增添了古文化的内容。一是维修古戏台;二是重制了40余块匾额;三是把先祖留下并代代相传的对联制成永久性的挂联;四是将部分0撰写的诗词制成挂屏;五是挑选了一部分先祖清政为民、廉洁做官的事迹制成仿古竹简张挂起来;六是在墙壁上大字写出何氏源流和中顺大夫、长沙太守叔瑛公(讳贵)的传记;七是把郭洞宋、元、明、清几代官宦人才和科举士子人数统计表制屏张挂;八是收集百余件生产、生活民俗用品陈列展览。这些项目大大增加了郭洞何氏宗祠古文化内蕴。重修并认真开发利用的郭洞何氏宗祠引来了清华大学古建筑专家陈志华和楼庆西教授的调查考察,楼庆西教授还在他的专著《中国古建筑二十讲》里对何氏宗祠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
郭洞古生态村 | 位于距武义县城10公里的群山幽岭之间,因山环如郭、幽邃如洞而得名。约5平方公里的景区内,层峦叠蟑,竹木苍翠,静雅宜人。 “郭外风光凌北斗,洞中锦秀映南山”,这是古人对郭洞风景区的贴切描绘。 历史:郭洞人不姓郭而姓何,先祖可溯宋朝宰相何执中,他的后裔何寿之认定郭洞“山不深而饶竹木之富,水不大而尽烟云之态,是万古不败之地”,举家迁居郭洞,大兴土木,建造何氏宗祠,原有杂姓渐灭,何氏家族兴盛。 现在,郭洞及扩展至周边村的何姓子孙有4000余人之多。生活在郭洞村的人,身健寿高,人才辈出,仅明清两代,出过114名秀才,32名贡生、举人。 提示:郭洞和俞源为两个方向,必先回城再坐车。俞源和刘秀陇、清风寨是一条路线,可顺路浏览。介 绍 鳌峰塔 郭洞村外鳌鱼山顶的鳌峰塔,高14.5米,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集山川之秀,汇诡奇之景的郭洞水口,80多棵明代万历年间栽种的古树,密布于古城墙内外,古韵森然。 回龙桥 一进村映入眼帘的,就是回龙桥,它初建于元朝,重建于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石桥上有亭,这里是郭洞的水口。桥东龙山之麓有建于明末的海麟院,塑有关公像和壁画。 龙山 过了回龙桥,即踏上龙山。这里奇峰插云,百亩古森林中云蒸雾游,煞是神奇。满山六七百年树龄的参天大树。古树品种多,有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一级珍稀树种。林中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难得的天然氧吧、森林浴场。 宝泉岩 村南宝泉岩,为武义著名的“武阳十景”之一,登上狮子头山顶眺望千峰奇景时,两腋风生,飘飘然有云游仙境之感。 宝泉寺 宝泉岩上的宝泉寺,初建于明代,它不仅是方圆数十里佛教信徒进香诵经之宝刹,还曾是当年武义南营红军的营地。宝泉岩巅的宝泉,卧虎山麓的漳泉,旱不涸涝不溢,冬温夏凉,自古名人多有咏诵。 何氏宗祠 是郭洞20多幢明清古建筑中的代表,建筑恢宏,气魄不凡。祠内的古戏台典雅古朴,匾额满梁显示着这里的人杰地灵,后院与祠同庚的罗汉松,冠大形美,为省内难得的古树珍品。 门票·开放时间 40元交 通 在温泉路大桥头城东汽车站上车前往郭洞,每20分钟一趟车,车票3元。 美食·住宿·购物 在郭洞,可以品尝当地特别加工的竹筒饭 和土鸡煲(60元),不过烧起来有段时间,建议进景区时先和饭店联系好,出景区时就能吃了。 郭洞景区清源饭店,13806775125;回龙饭店,0579-7736002;山水人家,13857926777。 郭洞最具特色的饭店是纫兰堂,又称“回龙饭店”,在郭洞出口处的小巷内。房子是明末的老房子,餐桌就在客厅及天井里。生意十分红火。 |
台山寺 | 台山寺为武义文物保护单位。 台山景区坐落在瓯江流域的宣平溪上游,景区总面积5平方公里,系国家AA级风景旅游区。景区因千年古刹台山寺得名,台山寺始建于北宋乾德年间(公元963年)距今已有1040余年历史,系有“浙中佛教圣地”“括苍山脉山景”的美誉。 景区内有世界黄金,有静妙湖;有千年茶树王。 台山寺建于宋建德年间,已有千年历史,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名由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亲笔题写,寺中15米高的观音佛为浙中第一大佛。台山顶上的千年古井久旱不涸,令人称奇。 台山景区坐落在瓯江流域的宣平溪上游,景区总面积5平方公里,系国家AA级风景旅游区。 景区因千年古刹台山寺得名,台山寺始建于北宋乾德年间(公元963年)距今已有1040余年历史,素有“浙中佛教圣地”“括苍山脉仙景”的美誉。它座落在台山之巅,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寺名。据记载,早在北宋乾德年间(公元963-968年),号称伏虎禅师的高僧人在台山说法,结茅安禅,骑虎募创台山寺。其虎每夜卧于寺门口大岩石上,天长日久,留下虎形迹,至今依稀可辨。后经历代扩建,台山寺初具规模。明崇帧己卯年(公元1639年),改名真静庵,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复名台山寺。近年又修复并新建了来翠亭、前殿厢房、观音堂、妙云亭。功德亭、山门牌坊、环山长廊、竹亭、焚经石塔和身高15米的南簸阿弥陀佛露天立像等景点,香人日盛,饮誉四方。 景区内有清凉世界黄金坞,有碧波荡漾的静妙湖;有千年茶树王。有幸喝到此茶,能延年益寿,青春常驻,千年桂花树王、芳香朴鼻;有充满传奇色彩的孤山绝顶仙井,传说喝仙井之水,能消灾祛病;还有被誉为“浙中第一佛”的阿弥陀佛露天立像,能佑助各位游客不虚行程,事业成功。 台山风景名胜区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1928年5月,0宣平县委书记曾志达在台山寺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发动扩建农村党支部,开展“二五”减租运动。抗日战争中期,宣平县战时中学和省立金华师范简师部先后迁至台山寺、静妙上课寺,成为战乱时期的清静学府。解放战争时期,0地下党游击队经常在台山寺一带活动。台山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引起了中外知名人士的关注和青睐,美国华侨书法家潘力生、吴瑞德先生,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潘絮兹,中国书魁沙孟海,杭州灵隐寺方丈根源法师等都关怀和莅临台山,为台山寺题字作画,捐赠艺术珍品,为台山增添光彩。 台山风景名胜区有公路直达,山麓建造了山庄、停车场等生活服务设施,是一处宗教和观光旅游胜地。 丰厚的人文景观与秀美的自然风光,和谐构成一派宁静、古朴、清幽的世外桃源,是人们休闲度假胜地。 |
明招寺 | 明招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明招文化起源于东晋,鼎盛于南宋,传承于当代,是中国传统儒学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武义明招寺又名惠安寺、智觉寺,俗称明招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初年。县史记载,东晋“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曾孙阮孚,赴任广州刺史时,弃官于明招山隐居,晚年又舍宅建惠安寺。该寺至清乾隆年间奉敕改为智觉寺,为我省境内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到五代后唐时期,著名佛教建筑大师德谦禅师前来明招山开山聚徒,由此,明招寺成为当时影响全国的佛教胜地。 明招寺位于武义县城东北上陈村明招山麓,距县城12公里,距金丽温高速西田畈出口1公里。明招寺四周环山,峰峦清秀,风景秀丽。明招寺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比杭州灵隐寺还早500多年,阮孚死后,就葬在明招寺旁。后人为纪念他,在寺内外建造了阮公祠、金貂亭、腊屐亭。宋代时,在寺对面的玩珠山上建造了玩珠亭。清乾隆二十年(1757年),敕赐名“智觉寺”,民间因其坐落于明招山而称其为“明招寺”。以上建筑中,现存的还有大殿、朱吕讲堂、东莱大愚祠、传薪亭。 朱吕讲堂也就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和吕祖谦等学者在此讲学的堂屋,原为丽泽书院旧址,后人为纪念朱吕两位大贤而改称“朱吕讲堂”。吕祖谦出身于宰相世家,他的先祖是山东东莱人,祖父因避难转迁到金华。吕祖谦27岁中进士,官至直秘阁著作郎国史编修。他仰暮阮孚所建的明招寺,也看中明招山的风光,便把自己的祖坟迁到明招山来。他先后两次为父母守墓,与朱熹、陈亮、叶适等名家在明招寺讲堂,一时天下学者云集,明招寺成了当时全国有名的最高学府之一,所培养的人才,史书上称之为“明招学者”。历史上对“明招文化”给予极高的评价。 吕祖谦逝世后,葬于明招寺右前方200米处。墓用石板砌成,墓前有三级拜坛,最下一级半圆形拜坛,直径20米。这块墓地是风水宝地,前有绿水环绕和狮山象山把门,再前面有书台山、屏风山。在这座明招山上,除了本文一开始提到的吕氏5座大墓,还有吕祖谦妻室、继室及整个吕氏家属的很多古墓,合计有30多个,形成了著名的吕氏古墓群。 如今,包括朱吕讲堂、东莱大愚祠、阮公祠在内的明招寺,连同吕祖谦及亲属的墓群,还有传薪亭等古建筑,已一起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武义延福寺 | 武义延福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福寺位于武义县桃溪镇陶村东的福平山旁,为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僧宗一创建,原名福田寺,宋绍熙年间(1190年一1194年)赐名延福。清康熙九年(1670年)重建观音堂和两廊。雍正八年(1730年)至乾隆十三年(1748年),多次修茸大殿,并增建天王殿和两廊厢楼。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建观音堂,现存的建筑群,按中轴线排列为山门、天王殿、大殿和观音堂。两侧厢楼,殿间有长生池、观间堂,后有石涧井。 大殿重建于元延枯四年(1317年),为江南已发现的元代建筑中年代最早者。殿平面方形,面宽和进深均11.8米,5开间,重檐歇山顶,下檐为明代天顺年间(1457年一1464年)修耷时所增建。柱子除外檐檐柱外,其余为梭柱。柱础,一为雕饰宝相花的覆盆柱础,上加石质;一为质形柱础,前檐柱与金柱之间用乳袱,上施蜀柱,蜀柱为瓜柱形,下端刻作鹰嘴状,为国内现存古建筑较早的实例。大殿进深为人架椽(若加重檐部分为十架椽)。平梁上无诛儒柱,梁中部置护斗,但无叉手。阑额下施由额,不用普柏坊,为江南元代的普遍建筑方法。平梁梁底与金柱柱头之间,加弓形月梁,起牵作用,此种做法下开江南弓形月梁之先声。 大殿斗拱配置明问铺作三朵,次间和梢间各一朵;山面自南往北第一、二、四间各一朵,第三间三朵,上檐斗拱出跳系六铺作单抄双下昂,单拱造,第一跳华拱偷心,第二、三跳为下昂,昂面作人字形,下端特大。下檐斗拱用材小于上檐,五铺作双抄单横,偷心造,后尾双抄偷心。 桃溪镇 桃溪镇地处武义县西南部,东邻坦洪乡,南连柳城镇,西接西联乡,北界白姆乡。44省道穿境而过,镇政府驻地陶村,距县城33公里。全镇总面积105.6平方公里,总人口1.86万人,其中畲族1400多人。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1.7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584元。 桃溪镇呈西北山地、东南丘陵盆地的地理格局,境内群山连绵,林茂峰秀,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年平均气温1…… 详细++ |
俞源村古建筑群 | 俞源村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俞源村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城西南20公里。 俞源村,始建于南宋,至明嘉靖年间文风鼎盛,清乾隆以后因经商而致富,曾出进士、举人六十八名。明代苏平仲为此村撰文四篇,均收入《四库全书》。俞源古村落是明朝开国谋士刘伯温按天体星象布局设计。现存元代石拱桥两座,明代宗祠及住宅十二座,清代宗祠、庙宇、戏台、住宅(大型住宅四座,最大的有二百五十八间)、公益建筑(义仓、养老轩、公厅)、文化教育建筑(私塾、书院、书馆)、商业服务业建筑(日杂商店、药店、客栈、花纸店、香烛店等)和手工业作坊(糟坊、染坊、水碓等)等共四十四座。只有一座大宅被日寇焚毁,两座中型住宅失火,两处作坊被拆除。俞源古建筑群的建筑类型丰富,个体建筑形制富有创造性,木雕、小木作装修、壁画、卵石工艺等俱都精美,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俞源村古建筑群是一个总体布局严谨完整,各类型建筑系统全面完备,个体建筑质量优良,与自然和谐结合,保存情况良好的典型的南方农村聚落。2001年俞源村古建筑群作为元代到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由国家建设部、文物局联合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俞源古建筑群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刘秀垄景区 | 是一条绵延5公里的丹霞胜境,两旁秀石林立,奇峰拔革,有“十里画廊”美称。 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曾避难于此,所以叫刘秀垄,垄口的村就叫刘秀村,区内有许多奇石险洞和与刘秀相关的传说故事。 在双岩洞景点,四组奇石依次林立,形似开门迎宾。峡口有古牌楼,楼下有夫妻岩、水帘洞和0庵旧址。 山顶有莲峰奇洞名双岩洞,它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洞前称为荷花芯和铜鼓石的两座奇峰,甚符其名。 刘秀岭北有片宽60米、高3米的紫红色绝壁,称"红花岩",气势恢宏,当称绝胜。在此可眺望狮鲸迎宾、皇帝帽、令旗峰、玉印峰等奇景。 孤立于崖头的神仙石,似乎摇摇欲坠。宽400高200金椅峰,很象巨大的皇椅,旁边方形金印岩又似古代官印。 象刀削斧劈而成的赤壁,垂直度近90度,惊险而奇丽;赤壁上的巨型悬石,好似倒挂金钟。 门票·开放时间 15元 交通 距县城18公里,在武义汽车西站上车(坐俞源、宣平的车都路过刘秀垄),车费3元。 刘秀垄景区 |
清风寨 | 素有“世外桃源”美称的岩坑清风寨风景区,在宋代就已闻名婺处两府。距武义县城15公里,南1公里处为著名的太极星象村俞源,北部为“十里画廊“刘秀垄。 介绍 清风寨以壮观的丹霞地貌,古朴原始的山村土寨和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而迷人。清风寨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各朝各代所留下的战争遗迹众多。山寨住民为清朝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的后裔,留传的医术、武功享誉八方。 景区内的丹霞地貌较之武夷山、方岩犹胜一筹,其中的“飞桥六洞”为我国丹霞地貌串洞群中之最。 清风寨内有建于宋朝的胡公庙和千年古刹惠力寺,居高俯瞰“十里画廊刘秀垄”的揽胜亭和依崖而建的飞云亭。 还有太平天国打造兵器的太平洞和当年西营红军设指挥部的红军洞,奔虎临瀑的原始森林和水上乐团休闲区等。 门票·开放时间 25元 |
发宝象龙塔 | 发宝象龙塔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发宝象龙塔立于武义县城东北金安山上,始建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2),竣工与万历三十六年(1605)。塔名取叶经上“狂象无言问老龙” 之意。 发宝象龙塔为砌体,仿楼阁建筑形式。平面六角形,共7层,高42.26米。塔身逐层收分,每层相闪错开辟窗。腰檐用平砖和菱角牙子相同叠瑟,层层挑出。塔内用砖砌出踏道,转虚其中,盘旋而上。塔顶用传叠瑟逐层收缩而成。每层塔内都有不同朝向的牵木,牵木上铺设木地板,大大加强了塔身的整体牢度。木刹杆自第六层开始,直通刹杀。刹杆铁质,由覆盘、仰钵、露盘和宝瓶组成。另外,在塔外壁每层腰屋下,用墨描绘二斗三升,是仿木结构建筑的做法。 发宝象龙塔自建成后380多年,未经修理,1984年武义县人民政府拨款大修。 |
忠孝堂 | 忠孝堂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忠孝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明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忠孝堂是明代抗倭名将徐平湖的故居,徐平湖,字世安,武义人,明嘉靖年间因抗倭有功,乞赎父罪,朝庭念其功释其父,并赐堂名“忠孝堂”。 忠孝堂位于壶山上街297号,始建于明代中晚期,坐南朝北,由三进建筑和两侧的厢房组成,第一进建筑为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的厅堂,五架梁前后用双步。第二进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梁架。第三进建筑面宽七间、进深五间,为典型的楼上厅形式。 忠孝堂是缅怀和纪念倭名将徐平湖的重要场所,该建筑始建于明代中晚期,其柱梁形式、制作手法的时代特征明显,是不可多得的明代厅堂建筑,对研究金衢地区的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实物例证作用。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
唐风露天温泉度假村 | 唐风露天温泉度假村是在原武义温泉山庄的基础上投资开发的以露天温泉为主导产品的三星级度假村。度假村地处武义壶山省级森林公园内,占地五十余亩,是集温泉沐浴、客房餐饮、商旅会议、棋牌娱乐、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健康旅游的胜地。 主导产品唐风露天温泉以“诗画江南”为文化底蕴,富含露天温泉项目近二十余种,西湖池“婀娜多姿”;钱塘江池“潮起潮落”;米酒池“暗香浮动”;名花池“浪漫怡人”;芦荟池“青春焕发”;芦荟池;瓜果池、牛奶池、咖啡池……另有日式私家露天温泉贵宾房和中式室内温泉贵宾房二十余间,可供尊贵人士会晤度假。 度假村还拥有中日式客房近八十余间,中餐贵宾房十余间,另有多功能厅两处,可同时容纳四百五十人用餐和二百人会议,温泉区还配套有日式按摩房、香薰屋、棋牌室、足浴房、台球室、健身房、特色麦饭石池、商务中心、特色购物商场,让您可以在整个度假村休闲娱乐、一票通行,“泉心泉意、随心所浴”…… 唐风露天温泉开创了浙江省一个全新的旅游产业-----"温泉养生休闲渡假旅游",这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和消费。 信息来源:中国金华政府门户网站 信息来源:中国金华政府门户网站 |
地区 | 景点 |
---|---|
沿朱岭村 |
---- |
小同村 |
---- |
坞驮畈村 |
---- |
群丰村 |
---- |
八百村 |
---- |
中宅村 |
---- |
下宅村 |
---- |
后金村 |
---- |
高畈村 |
---- |
长蛇形村 |
---- |
谢坑村 |
---- |
白坛下村 |
---- |
伍家坞村 |
---- |
白姆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