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仙华山 | 仙华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仙华山又名仙姑山,位于浦江县城北9公里处,总面积18平方公里。主峰少女峰,海拔728米 相传因轩辕少女元修在此修真得道升天而得名。 仙华山崛起于1.5亿年前的中生代,由于燕山运动强烈的断裂挤压和火山活动而形成。属低山 丘陵地貌区,山顶缓坡地发育良好。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步,光温互补,四季分明, 气温适中,景区气温比县城低5℃左右。山地植被覆盖率约90%。交通方便。 仙华山以奇秀的山巅峰林为胜,在海拔6oo米以上的 仙华山巅,石峰耸峭壁立,拔地而起。“如彼旗,如宝 莲花,如铁马临关。明刘伯温有诗云:“仙华杰出最怪 异,望之如云浮太空。”故仙华山又有“第一仙峰”之 称。分四个景区:北为石峰林立、怪石纷呈的“仙华峰 林”景区;南有明赵祟袍植梅数里的“梅坞香雪”景区 东为千岁宝掌和尚修行之地“宝掌幽谷”景区;西有山 环水抱的“仙湖碧水”景区。共有24奇峰、14怪石异洞 等120处景点。 主要景区和特色有: 山巅聚伞林 在仙华山海拔6oo米以上山巅约1平方 公里的范围内,聚集看高约50-loo米的耸峭石峰2l座, 它们千姿百态,有雄伟如擎天华柱的“华柱峰”,有奇 秀如出水芙蓉的“莲花峰”,有玉立百米的“少女峰”,有状似天马行空的“神马峰”。 2l峰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ll峰以华柱峰为主,粗壮稳健,以“雄’’取胜;东部10峰以少 女峰为首,峰高而形奇,以“奇险”见长。两部分共同特点是分布紧凑,森列峭拔,四面成形, 美不胜收。仙华峰林尤以少女峰、仙坛峰、玉尺峰、玉圭峰、玉笋峰五峰最为雄伟灵秀。少女峰 为轩辕少女升天处,极险削,有瞪道铁链可供攀登。顶有坪台,睛光灿烂,主仙华八景之一的“ 华柱丹光”即此。南向崖壑有“第一仙峰”题刻,登上峰顶,可观赏“虽未小天下,一览收吴越 ”的景色。北瞰群山起伏,梯田层层,锦铺翠叠,尽收眼底;南眺浦阳城廓,阡陌交通,江水村 舍,迷离入望。仙坛峰,俗称二岩,海拔700米,多奇花野草,传为少女为民治病采药炼丹处, 玉尺峰,海拔672米,又称中峰,此峰有扶云挟月之势,游人罕登,仙华八景之一的“中峰啸月” 即此。中峰与玉圭峰(海拔660米)对峙,间距仅l米,建有石门,题有“天门”、“广云路”、 “广神游”字样,八景之一的“剑峡迟竟”即此。过“天门”、上“云路”,云雾飘渺间,游人 飘飘欲仙。 五峰西下是昭灵岩,崖壁高100多米,长400多米。东西走向,蹲踞盘结, 南北峻峭,岩脊上多奇石苍松,错落怪异。从岩下仰望则伊然铁城峰,故称 西坞铁城;从少女峰下视,状如浮海长鲸工从浦阳城远望如天马行空,又称 天马峰。此处称“西游步道”。其间还有“西天门”、“渡仙桥”、“贵宏 亭”等,沿途名家题刻甚多。 仙华峰林景区多奇石,如白蛇、文龟、母子鹰、跳涧猫、太上老君、绿 毛石猴、迎客猴、虎头、情人岩、笑口常开、梦笔生花、定海神针等。无不 维妙维肖。名洞有二:一为“鼎湖洞”,俗称通海 洞),相传轩辕在湖北 鼎湖升天之际,因爱女心切,由黄龙开迢从地下来此,留金丹一颗,为金丹 石。二为织绢洞,传为少女纺织处,内有小潭清泉,能治病,人称仙水。潭 边有小亭,日“九宵亭”。 仙华山巅旧时有庙,后改筑于山麓。传说来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 江南大旱,浦邑尤甚,知县来此祷雨有应,三年正月(公元1203年)宁宗敕 赐庙额日“昭灵”。今之“昭灵宫”为1993年迁址重建。此处诸峰若拱若揖, 浮云蔡绕,护侍晨夕,为“昭灵仙迹”。新昭灵宫东侧有一泓碧水映仙峰, 传说凌晨可见少女梳头侧影,神奇美妙,故名“仙峰幻 影”。 五峰与昭灵岩构成景区山顶奇观,远近高下,正侧 向背,随步成形,阴阳晨昏,四时异趣。隆冬雪后放 晴,岩雪相映,浦邑人民以争睹“仙华岩雪”为快。 峡谷藏古寺 仙华山东有石宕、宝掌二峡谷,两旁 峭壁万仞、石峰连云。谷底枕石漱流,清音曝愿。谷中 泉水清冽甘甜,时而怒泻如抛珠碎玉,时而夺地诵突, 如怫如扬。由于流水侵蚀,谷两旁岩腹有许多石洞,虽 不大,但干燥宜人。相传吕祖谦等人曾读书于山洞中。 宝掌陕谷中段建有宝掌寺,传说宝掌和尚曾于此修行直 至IO72岁而终。由于苍崖夹裕,青溪长流,故谷中常云 蒸霞蔚,山色空澄,时有紫气冉冉,神秘莫测。 碧水映翠峰 仙华山主人口有一面积1.1平方公 里的人工湖——仙湖,湖水清澈晶莹,周围群山环峙, 层峦叠峰,岸线曲折,岖角长伸。湖中有二岛,林木葱 茺,如翡翠散落于湖面。水中翠峰幻影,扑朔迷离,传 说月夜可见仙女沐浴,神奇美妙。 梅坞香雪 位于“仙华峰林”南侧、“仙湖碧水” 东侧,面积2.09平方公里。历史上曾是赵崇袍植梅数里 之地,今多已被名果桃形李替代。现已规划在此景区建 “浦邑博览馆”,并广植梅花、蜡梅,恢复“梅坞香 雪”本色。 仙华山景观价值的认识约始于初唐。据记载:唐贞 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印度高僧宝掌周游两浙后,至仙华山,对其奇秀幽绝之景色赞叹不已,颂有“行尽支那四百洲,此地偏称道人游”之句,遂结庐 为庵,于此修行直至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1072岁而终。此后来元明清代有名人幕名而来,或 撰文纪游,或隐居林泉吟咏寄慨。宋方凤(公元1241一1322年)在此著有《仙华八景)。元未宋 镰(公元1310-l381年)于元至正中(约公元1350年)辞翰林院国史编修之召隐遁人仙华山龙门 为道,赞仙华山奇形伟观,“实天地间秀绝之区也”吕祖谦、谢翱、吴思齐、柳贯、吴莱、刘基 等都曾到此,井留存的诗文题咏逾百篇,摩崖石刻4处,为仙华山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仙华山风景区西与国家级风景区“两江一湖”(新安江、富春江、千岛湖)相毗邻,南与国家级风景区“双龙’’相近;浙赣铁路和省渲杭金、蒋义(桐庐——义乌)公路经过县境,义乌 民航机场在浦义文界处,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 信息来源:金华政府网 信息来源:金华政府网 |
官岩山 | 位于浦江县黄宅镇辖区内、浦阳江南边的官岩山是我县的一处名胜古迹。漫步名胜古迹之中,一方面可以领略优美的风景,另一方面能从中感悟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官岩山的自然风光相信大多数人都很熟悉,但是对于官岩山的历史文化内涵知之者怕是为数不多。宋濂撰写《官岩教寺记》。官岩山,亦称康侯山、螺峰,海拔391米,石皆赤黑色,为典型丹霞地貌。 官岩山上峰峡突兀,南坡绝壁嶙峋,北坡巨岩圆突,东西觑望,形状各异,如覆钟,如譬发,如人侧首面蹲;远望则又如一只蹲踞的雄狮,翘首云天。整个官岩山景区有崖壁、官岩寺、胡公祠、薄刀弄、鹫峰亭等十几处景点组成。 位于浦阳盆地东南缘,距县城12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景点20多处,官岩山,亦称康侯山、螺峰,海拔391米,石皆赤黑色,为典型丹霞地貌。峰峡突兀,屹立于浦阳江南岸。南坡绝壁嶙赠,北坡巨岩圆突。东西觑望,形状各异,如覆钟,如譬发,如人侧首面蹲;远望则又如一只蹲踞的雄狮,翘首云天。 石壁 沿西山麓越定龙桥,踏干余石阶,穿鹫峰亭,抵岩南台地。峭壁逶迤如屏,高约百丈,崖顶外倾,崖壁内削,虽大雨倾盆,崖脚10米以内,但见雨如瀑帘,地上却不着一滴。崖壁多岩洞,有苍隼栖上,隼鸟浙中少见,唯此地独多。 官岩寺 据宋濂记事,唐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祖登大师自上虞飞锡而来,居岩内,遇岁旱,独上绝顶,舍身投岩祈雨,是岁大,火化,得五色舍利,民感其德,依岩建“官岩寺”经宋、元、明九次重建增建,成为远近闻名大丛林。今尚存山门、大雄宝殿、后殿(扁担洞)、僧房,神像达50余尊。 胡公祠 官岩顶面积约十余亩,宋代就在此建有胡公祠。祠旁有清泉一泓,大雨不增,大旱不减。明正德年间,胡公祠迁至二岩长30米、高深6米的扁担洞内,即今“官岩寺”后殿。 薄刀弄 在岩北,两岩之间隔不盈10米,然一落千丈,极险峻,远看如巨灵刀劈;由绝顶下窥,则是无底深渊,终年不见天日,石皆褚黑。 心越故里 官岩山麓的蒋宅村是清初东渡扶桑、为日本文化作出杰出贡献的蒋兴倚(即日本“篆刻之父”、曹同宗寿昌派开山祖心越大师)故里。蒋兴俦为怀念故乡,别号“鹫峰野樵、东皋心越”。 1991年,日本铃木满男教授曾游官岩山,对“鹫峰亭”肃然起敬。据来诫《华光阁记》记:“鹫峰亭”为元至正丁亥(公元1347年)洪盛、洪兴所建。 官岩寺是整个官岩山景区的核心,该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老百姓为纪念祖登大师舍身投岩祈雨,便依岩而建“官岩寺”,该寺从宋、元、明、清以来,迭毁迭建,共计九次重建增建,今尚存山门、大雄宝殿、后殿(扁担洞)、僧房,神像达50余尊。沿西山麓,越定龙桥,踏千余石阶,穿越鹫峰亭,抵达岩南台地,但见峭壁逶迤如屏,高约百丈,崖顶外倾,崖壁多岩洞,据当地的老人介绍,崖壁的岩洞里有苍隼栖息,这种隼鸟在浙中地区很少见,唯官岩山特别多;官岩山顶面积约十余亩,早在宋代就在这里建造了胡公祠,胡公祠旁有清泉一泓,据说这泓泉水大雨不增,大旱不减,明正德年间,胡公祠迁至二岩长30米、高深6米的扁担洞内,即今“官岩寺”后殿;薄刀弄在岩北,两岩之间隔不盈10米,然一落千丈,极险峻,远看如巨灵刀劈,由绝顶下窥,则是无底深渊,终年不见天日,石皆褚黑。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各地都十分重视文化事业建设,重建官岩寺也成了热心村民的头等大事。于是,以洪锡棣的父亲洪信枝等4个老人为首,筹资重建官岩寺,所有建设资金均来自民间捐款,为铭记捐赠者的功德,洪信枝建立了明细台账,哪怕有人捐一毛或一分钱都详细登记在册。然而,洪锡棣印象最深刻的是,从官岩山脚一直通到山顶一千多个台阶全部是善男信女捐助的,他的父亲负责把捐款人的名字写到台阶上,而他负责把捐款人的名字刻到台阶上。那段时间,父子俩经常起早摸黑在官岩山上做义务工,连饭菜都是自带的。虽然建设官岩山的日子很艰苦,但看到如今每逢节假日官岩山上游人如织,洪锡棣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心越心系鹫峰亭 鹫峰亭内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有《重建鹫峰亭记》,里面明确记载了鹫峰亭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公元一三四三年),后历经修葺。在0时期,官岩山上原有的寺庙、凉亭等均被毁坏,变成了一片废墟,改革开放以后才得以重建。 鹫峰亭原本是个普普通通的凉亭,没有精巧的设计,也没有精美的雕饰,但它却是被誉为日本“篆刻之父”的心越大师心头一缕挥之不去的乡愁,原来心越故里就是官岩山麓的蒋宅村,心越大师姓蒋名兴俦,字心越,于清初东渡扶桑,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蒋兴俦远离故土,常常怀念自己的故乡,为解思乡之苦故别号“鹫峰野樵、东皋心越”。如今,但凡有日本客人来我县官岩山游览,都会对“鹫峰亭”肃然起敬。 黄宅镇 [综合]黄宅镇毗邻义乌, 20、47省道穿镇而过,杭金衢高速公路在此设有互通口,系浦江第一大镇,是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金华市中心镇、市卫生镇、市教育强镇。占地面积 68 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 8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4 万亩。全镇辖67个行政村总人口 6.8 万,其中镇区人口 1.5 万人。2005年全镇实现县工农业总产值19.3亿元,财政收入…… 详细++ |
郑宅镇 |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家族历时长达三百五十多年,历经宋、元、明三代,十五世同居,同财共食,人数最多时达三千余人,被朱元璋赐名为“江南第一家”,这就是浙江浦江郑氏,又称“-门”。 郑宅镇是浦江县一个山清水秀的古镇,郑氏宗祠位于小镇的中心。一进偏门,一块“江南第一家”的巨大匾额赫然触目,门前两旁书着“耕”、“读”、“忠信孝悌”、“礼义廉耻”十个大字。这每一个字,仿佛都在向人们展示那已久远的年代,仿佛都在向人们昭示那个年代所发生的动人故事。北宋时候,有一个叫郑淮的人与两位兄弟迁到浦江,人称“浦阳三郑”。郑淮的孙子郑绮就是十五世同居的倡导者和开创人,人称“同居第一世祖”。郑绮善读书,他肩负着振兴家业的重任,开始以“孝义”为宗旨治理家政。郑氏家族在明朝初年,步入鼎峰。此时,它已是“阖族殆千余指”,家族规模宏大,组织严密,为世人瞩目而誉播八方。其不少族人参与了朱元璋王朝各项政策的制定,而朱元璋出于治国的需要,也借鉴郑氏家族的治家实践,以便有效地控制政局。 郑氏宗祠全祠下门向西,面向白麟溪,门额“郑氏宗祠”匾。郑氏宗祠扩建于元初,占地六千六百平方米,迄今已有六百五十余年历史。后来经过明清时期数次扩建,虽有破坏,但基本格局尚存,端庄肃穆,古朴厚重,入门后,右侧有一石碑,-“白麟溪”,是元丞相脱脱所书,左边是一排苍劲古柏,据传是宁濂亲手所植;旁边的水池称“洁牲池”,里面有两中小池,形成一个“品”字。一行古柏,一个品字,寓意“一品当朝”。整个郑氏宗祠可分为五进。前为师俭厅,次为中庭,三为有序堂,四为孝友堂即拜厅,王为寝室,正位供奉同居列祖神位。拜厅正悬“孝友堂”匾,左悬“会善钟”,右有“听训鼓”。这儿的钟鼓在当时是很有讲究的。“会膳钟”每天早上敲二十四下,全族人员同时起床;接着敲四下,同时梳洗;再敲八下,男女分成两队,到“师俭厅”来听家长训话。敲“听训鼓”即表示家长开始训话。全祠共有屋六十四间二弄,祠内元、明名人碑刻、匾额、楹联达三十多块(对)。“敕旌孝义宗祠”原为明进士张奕槐题;“孝义家”三个大字巨匾是明太祖朱元璋亲书;“师俭”为翰林周伯温书……郑氏义门把大同理想追示融在家仪中,把有序、师俭列为治家的两大支柱。因为序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序则不乱,不乱则安”;俭能解决人与欲的关系,“师俭则无欲,无欲则廉”。 郑宅镇的街道上依然露出丝丝古风,在白麟溪上横跨着十座石桥,就是“江南第一家”有名的自然景观十桥九闸。桥建于明代,几经修造,每座桥设以水闸,便于人们洗濯。白麟溪水源于风景秀丽的玄麓山,溪水清流荡漾,两岸柳丝飘然,景色绚丽宜人。过桥可见一碑亭,即坐落于白麟溪南岸、建于清进乾隆二十三年(1758)的九世同居碑亭,上面刻有元代翰林学士承旨禄帖木耳手书的“一门尚义、九世同居”八个大字,示以千诫后世。 |
剑门十八瀑 | 剑门十八瀑风景旅游区地处浙江省临安市境内浙皖接壤处的马啸乡是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畴之中的一个独立景区。杭徽高速公路擦肩而过,是杭州黄山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剑门十八瀑有大小石门,十八龙潭两处风格各异的景区组成。故为“唐昌十景”之首。群门向天的大小石门景区在天地接壤处的山巅上一道石墙平地隆起。石墙宽不足十米,两侧全是高达数十米的悬崖绝壁似如天然石长城,龙腾虎跃、气势恢宏,蔚为壮观的天然石长城绵延数百公里,穿林走壁,横贯浙皖。由于长期的水流切割,多处出现豁口,形成一座座浑然天成、绚丽多姿的石门,最具特色的被誉为“华夏第一天门”的剑门,两石相距不足5米,高却达百米,其石壁更为称奇,宛如神剑劈出故而得名,狮门、虎门、龙门、栈门形似貌合、惟妙惟肖。 清流如歌、古木如画,奇峰天成的十八龙潭景区,十八条巨瀑从海拔1300米高处奔腾而下,首尾相接重挂于天地之间,潭瀑相连,瀑雾缭绕,整条瀑布带宛如龙出升天。景区共有瀑布25条,其中有狮子瀑之壮观、龙塘瀑之奇特、藏蛟瀑之深幽、祈雨瀑之优美,因而景区有“华东第一瀑布群”之桂冠,神秘、博大,广达三万亩的原始森林奇花异草、争奇斗艳,野生猕猴攀枝争梢,招之即来与您嬉戏玩耍,奇趣无穷,令人流连忘返。时至严冬,景区内所有飞瀑成冰,冰凌如柱,冰封雪飘,是江南罕见的“北国风光”。 景区内历史古迹丰富,人文底蕴厚实,有明清时代商贾如云,货畅如流的徽杭古道,及同山草堂,小西湖的遗迹,有众多方志敏当年卒红军途经书写的标语,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屯兵于此,留下的众多美丽传说。品山品水的同时,更能品出一份对剑门十八瀑历史文化积淀的惊叹。 |
上山遗址 | 上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浦江“上山遗址”被认为是我国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这里新发现的考古学文化,今天被正式命名为“上山文化”。它代表了一种新发现的、更为原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这是参加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的全国150多名考古学专家、学者反复论证后得出的结论。 2001年至2006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浦江县博物馆对浦江“上山遗址”进行了三期发掘,共发掘遗址面积1600平方米,获得了丰富的实物资料。11月5日至7日,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等国内50多家研究机构、院校的150多名考古学专家、学者再次会聚浦江。专家们认为:“上山遗址下层,文化内涵新颖独特,以大口盆、平底盘、双耳罐为典型代表的陶器群不同于长江下游地区以往发现的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代表了一种新发现的、更为原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通过三期考古发掘,从地层上证明了上山下层文化遗存早于跨湖桥文化遗存,因此它的年代早于跨湖桥文化与河姆渡文化。上山遗址是中国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2005年在嵊州小黄山遗址发现了相同类型的文化遗存,进一步证明上山下层文化类型不是孤立的。两处遗址位于浙江西南部山区向浙东平原地区过渡的丘陵、河谷地带,同属于一种新颖的地域文化。这种新发现的考古学文化可以命名为‘上山文化’。” |
通济湖 | 通济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浦江县城西3公里处,浦阳江上游,为浦江中、南两大山脉所夹峙,景区面积6平方公里,景点10余处。通济湖(通济桥水库),库容量5800万立方米,水域面积5平方公里。湖中有岛屿6个,半岛数十,风景旖丽,有“百岛湖”之称。湖北茅坪山之北麓有近代著名画家吴之墓(公元1900-1977年),吴之诗书画印俱佳,为“浙江画派”承前启后重要人物。湖南有四金山,旧说金木火士毕具于此,自宋朝以来,文风鼎盛,名人辈出。清代及其以前、有倡组名震东南之月泉吟社的吴谓,有与赵孟颁并称元集贤大学士的吴直方,有学贯古今、博通经史的一代名儒吴莱,有锐意进取、八月内连捷三科、自童生一跃成为进士的吴凤来。 到了近现代,则更是名人迭出,奇葩怒放,如吴士槐、吴士授、吴士良、吴之、吴山明等,都各学有专长,成就卓著,可称为书圆之乡,蜚声于海内外。湖东有拔地而起的保安山,四周虬松如盘龙,岩高3l3米,岩顶地平坦,西南有东岩寺。登上岩顶可望水库全景;东北可看浦阳全城。水库坝下,杨田村村头,有一株右樟,树龄1380余年,胸径3米,高7米,冠帽千余平方米,华盖馒帐,邑称“大树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通济湖周边的经济也得到了持续发展,通济湖也成为旅游观光、水上游乐、休闲垂钓避暑疗养的理想场所。 |
郑义门古建筑群 | 郑义门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宅原名“承恩里”,北宋初年郑氏在此始立宅,南宋时易名三郑、仁义里。元代因两次旌表为“孝义门”而改称郑义门,明代被旌为“江南第一家”。宅以郑氏宗祠为中心,宗祠坐东朝西,占地0.5公顷,建筑面积2463平方米。另有十桥九闸、东明书院遗址、文井、圣谕楼、老佛社、昌七公祠、九世同居碑及孝感泉等建筑与元、明古迹五十余处。祠内另有宋濂手植树龄六百四十八年的龙柏九株。 郑义门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盆地东北,距县城14公里。义门以孝义同居闻名于世,历宋、元、明,事迹载刊三朝正史。同居始于南宋至道年间,衰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历十五世三百三十余年,鼎盛期合食人口达三千余人。此后,郑氏续立小同居传承家范延及清末,亦越十三世之多。江南第一家——郑义门为融古代建筑、儒学思想与传统民俗于一体的典型,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伦理史、教育史及民俗研究等方面的价值。 信息来源:金华政府网 信息来源:金华政府网 |
左溪山 | 左溪山是唐代天台宗从衰微走向全盛时期作出杰出贡献的八世祖玄朗大师带领入室弟子九世祖荆溪和新罗国(今朝鲜、韩国)天台宗祖师法融理应、纯英理应的修观灵山,因在浦阳江支流双溪之左而得名。天台宗世称东方佛教,天台山与左溪山并称为天台宗佛学圣地。左溪玄朗大师生于唐咸亨四年(673),殁于唐天宝十三年(754)。浦江地方志载:大师名玄朗,字惠明,义乌傅氏人,南北朝时梁朝居士傅翕六世孙。他十九岁出家,二十一岁云游四方,精通各种佛教经典,后从天台宗七世祖惠威大师传习止观法——天台宗的基本禅法。五十岁左右结庵左溪山。当时左溪山是一处丛林怖畏、野兽遁迹之地,毫无生活条件可言。他为了悟味真义,带弟子荆溪,在此诠释《止观》的玄奥哲理达三十余年。今陈列天台国清寺20余种弘阐天台宗著作,凡数十万言,即左溪毕生修持成果,从而使天台宗从衰微走向全盛,使中国佛学出现一个全新的黄金时期。元代学者柳贯(1270——1342,浦江人)寻迹左溪山时留下这样的诗句:“朗公修何行,宴寂并昏昼。及其《止观》成,白月飞光透”。这就是说玄朗诠成《止观》,就如黑夜中飞来明亮的月光,把昏昧照耀得透体通明。 |
龙德寺塔 | 龙德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宋 地址: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城东侧龙峰山上 该塔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峰之麓,原有龙德寺而得名。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砖砌塔身高36米,七层六面,呈六角形。六面每层都有两米来高拱形门洞,六门相对、玲珑秀丽。塔身外原有木构塔檐,平座、斗拱、飞檐翘角、凌空伸张。楼梯穿越塔壁,内外交叉,反复上折,可以登临。塔身外每面转角处用六边形倚柱,柱间施阑额,正中设壶门,门旁有槏柱,平座和腰檐下均施斗栱,补间铺作各两朵,圆形栌斗,出跳木制斗栱无存,泥道栱为砖制。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南宋宝示右二年(1254)两次重修。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遭雷击,塔身向东微倾,又重修。明正统年间遭火灾,万历年间再修。1979年,省文管会拨款重修,所需塔砖全部按原尺寸由当地加工,塔基和塔刹基本保持旧观。1981年,浦江县委、县府又决定在塔下建立以古塔为中心的塔山公园,成为浦江人民休闲娱乐的胜地。 |
水竹湾休闲度假区 | 水竹湾休闲度假区位于浙江省浦江县北部檀西镇所在地,为省级森林公园。水竹湾休闲度假区占地650公顷,是一处集幽谷游览、康体健身、森林游憩、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游览区。 水竹湾休闲度假区森林覆盖率达95.7%以上,植被以天然常绿阔叶林为主,森林茂盛,植被良好,尤其是独特原始次森林为国内所罕见,空气异常清新,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公园内水景观丰富,沟谷众多、溪涧交错,溪水曲折流淌,碧波流长,忽跌忽泻,溪流深处奇异瀑布,从高出奔流,击石溅水,雾花纷飞,极为秀美。水竹湾的山水,处处流淌神奇美妙的传说,十分适宜休闲游览与吸氧健身运动。 度假区内接待设施完善,依山傍水而建的莲花山庄,是一家按三星级标准建设的度假山庄,设有客房中心、娱乐中心、餐饮中心、会议中心、高档小木屋、沙滩浴场等配套设施,可开展水竹湖垂钓、游泳等活动。是一处集休闲度假、会议培训为一体的理想场所。 |
宝掌幽谷 | 浦江仙华山之东,旧称里浦山。该峡谷两旁峭壁万仞、石嶂连云。谷底枕石漱流,清音潺潺,谷中泉水清冽甘甜,时而怒泻如抛珠碎玉,时而夺地涌突,如沸如扬。宝掌峡谷中建有宝掌寺,唐贞观十五年(641),古印度高僧宝掌禅师云游大半个中国后,驻锡于此,并颂有:“行尽支那四百洲,此地偏称道人游”之句。临寂殁时自称活了1072岁,号称“千岁和尚”。由于苍崖夹峪,青溪长流,故谷中常云蒸霞蔚,山色空?,时有紫气冉冉,神秘莫测。是一处观光、朝圣的旅游圣地。 宝掌幽谷位于县城北三公里处,由石宕、宝掌两峡谷组成,全长3.1公里,两旁峭壁万仞,石嶂连云,以泉、石、洞、寺构成胜概,其“宝掌冷泉”为古代“浦阳十景”之一,已入《中国名胜大词典》。 宝掌幽谷,谷中泉水清洌甘甜,时而怒泻,如抛珠碎玉,时而压地涌突,如沸如扬。由于流水侵蚀,谷两旁岩腹有许多石洞,虽不大,但干燥宜人。相传吕祖濂等人曾读书于山洞中。宝掌峡谷中段建有宝掌寺,据记载: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印度高僧宝掌周游江浙后。至此,对其奇秀幽绝之景赞叹不已,颂有“行尽支那四百洲,此地偏称道人游”之句,遂结庐为庵,于此修行直至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1072岁而终。此后宋元明清代有名人慕名而来,或撰文纪游,或隐居林泉吟泳寄概。由于苍崖拥翠,青溪长流,故谷中常云蒸霞蔚,山色空濛,时现紫气丹光,神秘莫测。 |
神丽峡 | 浦江神丽峡地处风光秀丽的浦江县,系横店集团投资开发,并已成为横店影视城拍摄外景的一个影视基地。神丽峡交通极为便捷,距杭州120公里,义乌28公里,杭金衢高速公路浦江出口7公里。 介 绍 神丽峡景区属典型的自然峡谷型景观,山峦起伏、巨石嵯峨、瀑布跌水层出不穷,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成千上万只天然放养的鸟类,可与游客嬉戏,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景区南部群山峻峭、自然环境清幽;北部祠堂庙宇、明清建筑别具考究。有香炉烟云、朱云瀑布、石笋冷泉、仙人长眠、猪头山、陈爷爷担石、百步幽谷、流星崖观鹰等二十处山景;景区内长达3公里的古驿道,古驿道中有一座古驿站“十里亭”。神丽峡自宋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游览得好去处,宋、元、明、清四代名人都曾写过大量游记游诗,如吴思齐、方凤、谢翱等都曾结伴畅游并留下诸多诗篇。 |
浦江张氏宗祠 | 浦江张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氏宗祠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张氏宗祠始建于南宋,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所建,占地面积为1220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分布有门厅、中厅、穿厅、拜厅和寝堂,与两侧的厢房构成“吉”字形布局,整座建筑结构严谨,雕刻较精致。门厅面宽七间,中厅面宽五间,拜厅面宽五间,拜厅与中厅通过穿厅相连。寝堂面宽五间。1999年,张氏宗祠被改建为浦江县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继续发挥作用。 张氏宗祠是典型的宗祠建筑,时代性和地域性明显,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
浦阳江国家水利风景区 | 浦阳江国家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浦阳江国家水利风景区包括通济桥水库以及浦阳江穿城河段。景区根据“一环一轴两带三廊四核五区”的总体格局,规划以浦阳江为中心轴线,以水文化科普为环线,以浦阳江老城区两岸河道为民俗文化恢复带,以库区消落带、库尾滩地、浦阳江下游人工湿地为修复保护带,以通济桥水库、翠湖湿地、金狮湖、三江口湿地为核心,集水生态涵养区、城乡民俗文化体验区、水文化游赏区、湿地科普区、现代农业观光区于一体,打造成水源保护、水文化科普提升、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 |
马岭风景名胜区 | 马岭风景名胜区位于浦江县西北部壶源江流域朱宅源头,浦江、建德、桐庐三县(市)交界处的丛山峻岭中。蒋义公路越岭(海拔688米)而过。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景点38处。 该景区奇峰怪石,或负土突立,或箕踞俯伏,或联袂高张如幔帐,或怪异呈盘兽状,争胜斗巧,无峰不妙。山中古木参天,奇藤铺峦,植被甚丰。“秀、奇、幽、野’,兼具,是一处玉末琢、野味特浓、自然景观极佳的风景名胜区。著名画家叶浅予、孔仲起、姜宝林等曾慕名来此揽胜作画。 马岭位于浦江县西北部壶源江流域朱宅源头,浦江、建德、桐庐三县(市)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中。蒋义公路越岭(海拔688米)而过。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景点38处。该景区奇峰怪石,或负土突立,或箕踞俯伏,或联袂高张如幔帐,或怪异呈盘兽状,争胜斗巧,无峰不妙。山中古木参天,奇藤铺峦,植被甚丰。“秀、奇、幽、野”兼具,是一处玉末琢、野味特浓、自然景观极佳的风景名胜区。著名画家叶浅予、孔仲起、姜宝林等曾慕名来此揽胜作画。 马头山:马岭之巅,一峰耸起,海拔720米,西北取斜势,如马颈乙峰顶东南向,有岩崖耸崎,如马面;多杂柴细草,茸茸如马毛,乃称马头山,马岭因此得名。山麓远看如天马行空。马头峰下,有平坡一亩,为看日出胜地。 美女峰:位于马头山西侧龙磨石岗上,海拔905米。初看如蘑菇云冉冉升天;复审视,又如一尊仙女肖像,面向南天,立于云表。正侧向背成形,故又称香炉石、颠倒壶瓶、三接石、接石顶,为浙中著名奇石,于1.5亿年前中生代燕山运动强烈的断裂挤压而成。其峰分底座、接颈石和顶石三节。底座石脉如盘龙,难辩首尾、高低;颈石长5米,围约6米;顶石如磐,置于颈端,向东南倾突,围数十倍于颈,高亦如此,西北侧崖石峻峭,下临深渊,真所谓“危如累卵”,人立峰下,莫不颤股。明清诗人陈本固、戴望平等作诗赞美。民间传说,当年陈老相公(传奇人物,得道成仙)从富春江烧炭回浦,走到马岭,发觉跟随他的狗失踪了。因爱狗心切,就叠石三节,垫脚远眺寻狗,随成三接石。又传,五千年前,轩辕少女从仙华来此采药炼丹留下倩影,故称美女峰。 穿针右笋:在龙磨石岗西侧溜坡上,有二穿洞石笋,一上一下,相距仅数十丈,石笋高百米,比肩而立,顶端有苍松,状如黄山松,危崖峻峨,峥嵘壁立。临其下,形如两扇石门。从岗上俯视,则宛如两支春笋负士冲霄。石笋的中下部各有石洞如门,相向启开,人可穿越。远看如针孔,故称穿针石笋,亦称“穿针洞”。 神龟问天:由侧向龟背、龟颈、0三部分组成,其头仰天张吻,尤为神肖,亦称仰天乌龟。从龙磨石岗向南缓升,越过乌龟颈,可达乌0南侧比立之崖顶。顶上砥石平展如桌面,可坐饮,可对棋,可观赏远近之奇峰怪石。龟背则是坡地平展,茵草柔和。 龙磨石岗:海拔954米,长约两华里,婉蜒蛇行,形如降天之幡龙。龙头在美女峰东,尾在仰天乌龟岩下,龙颈如鲫鱼背,人可行走,观赏西北群山诸景。西向,远有孝子峰,峰有并向石棺二具,石棺之南,有石人跪伏棺前,称孝子石。传说因父母灵枢无地安葬,孝子哀伤不已,伏地化石。稍近有鸣羊峰,山巅乱石如林,形如一群杂踏奔走的鸣羊。又近,有石如伏赡,有石如猴,伏赡石似逃猴之捕捉,而老猴石则茫然展望,如讶猎物之所在,生动有趣。向北望,可见形如桅杆错落的船山和笔架山、金猫洗面峰诸胜。 香榧林:龙磨石岗西侧,有一片香栖林,树龄都在百年以上。 将军洞:马岭地势险要,自古为浙中兵家必争之地。史载:睦州之孙策、孙权,据东吴而王,即肇始于马岭所延伸的睦州巍山佳石,出兵娄州,路过马岭。北宋未年,睦州方腊起义,传说也曾驻兵马岭与宋王朝抗衡。马岭头山北侧斜坡下,有将军洞,又称洞门,此处有石砌梯级近百数。下通建德摔州,极危耸,如黄山玉屏楼之百步云梯。石级之巅,翠竹掩蔽左右,洞门则跨岭极而屹立,如城墙之门,为太平天国戴王黄呈忠部攻守马岭与清军作战遗迹。 千人池:将军洞东侧,有山坞称“千人池”,太平军败,其士兵不论生死,均被清军扔下山去,山崖削壁,无一生还,故谓“千人池”。 红岩石幔:马岭山趾有马岭脚村,蒋义公路由村左盘折上马岭。但见诸多石峰由东而西联袂耸起于山巅,长达2.5公里,最高峰海拔868米,形如绡幔垂天,故称石幄。沿公路细看,形象各异,趣味横生。登上山坡仰视,茎粗壮、长百余米的石抱藤和石叶、铜兰等名贵药材铺遍峰岩。 龙口飞泉:石幔东端,有两条盘龙石盘旋而上,形成两折喷泉,长约150米,常年不断,雨季则形成瀑布。 红岩窗影:石慢东南段,一崖四壁如刃,内中有石窗,形象逼真,谓之“神仙窗”。 武将军像:转过一弯,有一石戴帽披甲,五官俱全,像守边关的武将。 神虎洞:石幔西南段,有石叶峰,多名贵药材石叶,中有洞深约30米,曾有采药人进去,游人罕登。传说洞内有虎啸声,故称“神虎洞”。 珊瑚峰:石幔西段,一峰中有溶洞如窗,南北透光,称珊瑚峰。 红岩顶:石峰环拱,形成面积约2平方公里台地,称红岩顶。浦江红岩顶林场设于此,古木参天,东北松、黄山松、柳杉遍山岗,野味特浓。计有百年古松1000余株,五百年古松7株。 天池:石幄南部,有盘石环绕,形成小盆地,终年积水,称“天池”。 百丈深谷:红岩西端、南端,危崖石壁夹峙,形成山牛谷、薄刀谷、珊瑚谷、五指谷、岩谷等10多处深谷。危崖之巅,若鹰岩、五指岩、石笋岩,争奇斗巧,峰顶“迎客松”点缀,奇花异草遍布,人走岗顶,心旷神怡。 老鹰岩:红岩谷东侧山岗上,耸立一石为鹰,相对高度约30米,头朝西,面向迎客松。 迎客松:石幄诸谷两侧峰顶,多“迎客松”,以头岩、二岩顶10株最名贵,树龄百年以上,游人称可与黄山“迎客松”媲美。 地凤: 马岭村中有一块约10多平方米地方,寸草不生,全为碗大的石头,地底生风,夏凉冬暖。夏天,放热水其间,即冰凉;冬天热气融融,人坐其间,即感暖和。 二宝树:马岭村南坡,有一片香榧林。有2株树龄500年,胸径各为2米、0.91米,高约30米,冠帽约200多平方米,称“二宝树”,其中一株上部分叉并列,称“同胞树”。 鸟龙飞瀑:位于红岩台地西北方向的阳帅峰(海拔947米)西崖。崖石峻峭,内削,相对高度逾百米,崖脚有二洞,丰雨季节,帘瀑上宽1.5米,下宽4.5米,宛如“水帘洞”,俗称乌龙飞瀑。 |
白石湾景区 | 白石湾, 位于距浦江县城3公里的连绵群山之中,境内遍布巨石、湖泊、溪瀑、洞穴,有大面积的野生 阔叶林。观光游线纵深达10余公里,配置建设了接待山庄、吊脚木屋、茶庄、白石书院、野营烧烤等服务设施。是一个景观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极佳,休闲、观光、度假、娱乐的旅游胜地。 山峡谷被流水长年累月冲刷的鹅卵石露出了水面,这些灰褐色的石头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变得像雪一样洁白,于是,这处峡谷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白石湾”。 白石湾景区于2000年开发建设总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有东西二条30余公里长的峡谷组成。景区内群山连绵,林木苍翠,溪瀑壮观,空气清新,怪石林立,洞窟神秘,一路谭、瀑跌水,终年流水不断。自然风光极为原始古朴,恰似一个梦想中的人间天堂。景区相继完成休闲接待区、露营烧烤区、天龙观瀑区、休闲娱乐和户外运动、健身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型山水景区。 |
地区 | 景点 |
---|---|
仙水村 |
---- |
礼张村 |
---- |
夏泉村 |
---- |
东山村 |
---- |
双溪村 |
---- |
黄源村 |
---- |
岩山村 |
---- |
湾来村 |
---- |
青锋村 |
---- |
胜建村 |
---- |
后叶村 |
---- |
西黄村 |
---- |
新屋来村 |
---- |
下宅口村 |
---- |
广丰村 |
---- |
合丰村 |
---- |
姓应村 |
---- |
三雅店村 |
---- |
三红村 |
---- |
王店村 |
---- |
洪家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