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诸葛八卦村 | 诸葛八卦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导游:位于兰溪城西18公里,古称“高隆”,村中有3000余人是诸葛亮嫡传后裔,为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集中聚居地。 :诸葛村整体结构是诸葛亮第27代裔诸葛大狮按九宫八卦设计布局的,村内弄堂似通非通,似连非连,曲折玄妙。整体布局以村中钟池为中心,全村房屋呈放射性排列,向外延伸八条弄堂,将全村分为八块形成内八卦,更为神奇的村外八座小山环抱整个村落,构成外八卦。诸葛亮后裔以先祖《诫子书》为祖训,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并遵守“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祖训,识草用药,学医用药者甚众,医药世家曾遍及大江南北。 诸葛村现有保存完好,建于明代的大公堂、丞相祠堂等景点。诸葛村中的民居,均为建于明清的古建筑,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八卦阵式的排列变幻莫测,奥妙无穷,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丞相祠堂是诸葛氏族的总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坐西朝东,占地1400平方米,规格高,型制特别,气势雄伟。这里每年都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大公堂始建于元代,为江南唯一武侯公纪念堂。其格局为坐南朝北,面临“钟池”。大公堂大门牌楼式,层层斗拱出挑,正门当中额枋上方悬挂着“圣旨”和“敕旌尚义之门”横匾;大门两边粉墙上则楷书“忠”、“武”二个大字,显示出诸葛氏族的显赫和威严。 钟池位于诸葛八卦村中心,一半水塘一半陆地,构成鱼形太极图,也形成了八卦阵的阵眼。周围有规则构筑的八条弄堂向四周辐射,则使村中所以的民居自然地归入坎、艮、震、巽、离、坤、兑、乾八个部位,村落的八阵图式随之成形。餐饮/住宿/购物:住宿:天一堂(百草园)为景区中唯一的住宿点,即花园公寓,一般不做散客预定,带食堂。经济床30元,标房120元。且房间有限,有众多美术系学生入住。诸葛中心旅馆:诸葛村大同路35号,电话:0579—8601178 特产:由诸葛亮发明的孔明锁随处可卖,在出景区的大道上有家孔明锁作坊,各类锁一应俱全,可砍价。大致1.5元一个小锁,8元一个挂锁。交通:火车站乘1路或8路公交车到客运中心,转乘往诸葛八卦村的专线车,40分钟可达,车资3.5元。自驾车:A.杭州—杭金衢高速公路—兰溪(沈村高速出口)—330国道行至25分钟左右—景区B.上海—沪杭甬高速公路—萧山(高速出口)—320国道—建德寿昌(左拐)—330国道行至15分钟—景区 浙江金华市 |
六洞山(地下长河) | 六洞山(地下长河)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导 游 : 水陆兼有、长达千余米的“地下长河”--涌雪洞堪称海内一绝,被誉为全国洞府泉流航游之冠。古代旅行家徐霞客也为此人间美景所折服,曾两度寻访此洞,并将其记入《浙游日记》。 介 绍 : 凡到此洞不可不试乘舟之趣。人在洞中,船行水上,水随洞转,景随舟移,如武陵寻幽,如龙宫探奇。著名的涌雪十景中的穹凌雪钟,玲珑剔透,晶莹如雪,高2.8米,直径1.4米,顶部冰凌状的乳石与穹顶连接,实属罕见瑰宝。 穿洞为一路向上攀爬的过程,颇耗体力。等爬到洞口出来,即到了山顶,然后步行下山回到入口处。 小贴士:游人进洞,可分水、旱两路循环游览。水路即在地下长河中泛舟游览,长800米。旱道长1200米,或与长河平行,或支洞穿插迂回,全程约2小时。 在兰溪市内会一路标着“地下长河”,但在兰溪地图上却只有“六洞山”,两点为一处,敬请注意。交 通 : 距离兰溪6公里,兰溪火车站广场有旅游专线巴士直达。 自驾车:没有很明确的道路,比较难找,需一路勤问路。大致为开出城后到大电厂,从条岔路一直向上,且无明显路标。 门 票/开 放 时 间 : 3、4、5、7、8、9月份(含游船)55元;(不游船)45元。其他月份(含游船)45元。 浙江金华市 |
兰荫山 | 兰荫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兰溪市城区西南,由兰荫山、革命烈士纪念地、芥子园三大部分组成,面积2.86平方公里。 兰荫山海拔140米,因古时盛产兰花而得名,其横截江流,形似苍龙,又名横山。登山远眺,南向田畴坦荡,云树烟村;北顾丘陵起伏,远接天际;俯视则三江襟带,千帆竞发。入夜,中洲渔火,烛光倒影,美不胜收。西侧为兰荫寺,始建于元代。寺前有摩崖石刻“兰荫深处”四字,署“正德十四年桂月十五御题”。“兰荫春葫”为兰溪八景之一。其前有工人休养院,院内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楼、台、亭、树别具一格。南端山脊有耸入云端的“聚利塔”,九层八面,内设旋梯,拾级于顶层,纵目四顾,城乡风光尽收眼底。临江山巅有迎仙门、仙坛、神龟岩等景点,东麓有灵源积庆侯庙,俗名横山殿,始建于刘宋泰始二年,清同治六年重建,正德《兰溪县志》即在此庙编纂,1985年列为兰溪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荫山的东北面筑有兰溪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纪念馆,是兰溪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也是全市唯一的革命烈士纪念地。兰荫山的东麓建有清代戏剧理论家、戏剧家和小说家李渔纪念地——芥子园。开放以来,先后有日、法、德、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已日渐成为人们和来兰旅游瞻仰李渔的必到之处。 |
兰溪市蒋氏宗祠 | 兰溪市蒋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于浙江省兰溪市柏社乡洪塘里村“蒋氏宗祠”,祠堂共有前后三进,前排门楼9间,中厅5间,后进9间,两厢共26间,计1758m2。始建于明朝隆庆初年(1567年),隆庆末年完工(1572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岁次八月竖寝室,十月建享堂及拆其厅料,十一月建两庑,十二月竖门楼,岁暮而止。次年因物力已竭公议且停,又过了三年打石板为砌阶沿、门限、石鼓之需,又过了三年而备门扇、窗棂、楼栅之料,又过了三年为神龛盖叠、楼板之具,物竭财蹶。十有四载而获成功,时岁次甲寅乃康熙13年(1675年)祠事完成。咸丰辛酉(1861年)粤匪扰浙江浦江兰溪一带,祖继沦陷,蒋氏宗祠也付于一炬,同治丁卯(1867年)磋商重建门楼、寝室、东西两厅两廊、厢庑,亦云劳矣,大局告成,规模初具。但是中厅仍缺,经蒋氏乡贤商议,于民国丁巳年(1917年)春开工重建景福堂中厅,民国已未年(1919年)冬竣工。蒋氏宗祠结构气势宏伟,做工精细,雕梁画栋,玲珑剔透,花鸟草虫,栩栩如生,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堪称一绝。2005年11月3日公布为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月13日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
兰花村 | 兰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花卉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兰溪是中国兰花之乡,兰花是兰溪市的市花,为了弘扬兰溪传统的兰文化,兰溪在明正德皇帝曾亲笔题词“兰荫深处”的兰荫山麓建起了兰花村。 兰花村是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主题公园,也是兰花培育基地,村落的建筑风格突出兰花,建有小桥流水,舞榭歌台,村中居住的村民房前屋后遍植兰花,徜徉在兰花村中,即象是在江南水乡的农家院落做客,又像是步入兰香幽远的兰荫深处。 兰花因其叶飘逸潇洒,其花幽香清雅,其性高洁典雅,使人心旷神怡,可以陶冶情操,自古以来为文人墨客所情有独钟,孔子曰:“兰当为王者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兰花已帝王将相处走入平常百姓家,现在的中国养兰蔚然成风,养兰名家不计其数,更有甚者,把兰花不再是作为观赏植物,不再将其停留于美化环境及养性怡情,而作为一个产业来开发,让中国兰花走向了世界。无论如何,作为“中国兰花之乡”,溪以兰名,邑以溪名的兰溪都将是你我向往的地方。 |
余庆堂 | 余庆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明至清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女埠街道渡渎村渡一行政村 该堂建筑建于明洪武年间,面西向,平面布局为三进一穿堂,堂前尚存一对明代石狮,建筑总面积约860平方米。 此祠堂系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者程颐、程颢的后裔程嘉禾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祠堂廊本墙上砌有乾隆五十五年立的“建造程氏余堂碑记”碑高189公分,宽74.5公分,叙明程氏后裔程嘉禾“弃举业,逐廉价之利,家业兴隆之日”建祠以追远祖。该建筑是三合院,门楼居东,厅堂朝南五开间,明间抬梁式,用五架梁和及平梁,有随梁枋,前廊有轩,抱头梁前部呈象鼻状。四前檐柱为瓜棱形,刻花雀替,轩和门楼刻卷草,双龙纹和寿字。留存至今布局完整,结构完好无损,更有石碑记载建造经述,是清乾隆晚期祠堂的代表作。 2005年3月16日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仁山书院 | 仁山书院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仁山书院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坐北朝南,总体布局为前院、三进、两厢房,呈方形,占地960平方米,建筑平面呈“T”形,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前院东西两侧各设一门。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为七檩,明间梁架五架梁前后单步,为直梁,角柱为讹角青石方柱。天井两侧为过廊。二进,面阔、梁架、梁形及角柱均与一进样同,后额枋上一木匾,上 书“仁山书院”,落款为“中翰林慈溪王斯来书”。二进后檐明间与三进前檐明间设过廊。三进,面阔五间,进深为五檩,明间梁架三架梁前后单步,两侧各设三间厢房,自成小院落。 仁山书院,据《光绪兰溪县志·仁山书院》条载:“仁山书院,宋金履祥筑,北山何基为题仁山书堂匾。”应创始于宋末元初。是我省一处重要的民间书院建筑。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
告天台 | 在兰溪市区古城最高处天福出,其南巅有一座面西偏南庙祠,即告天台,又名“望衢亭”,为明代隆庆年间赵氏后裔为纪念其远祖赵抃所建。 赵抃,字阅道,号清献,衡州人,为北宋著名文学家。景祐年间官殿中侍御史,清正刚直,为官清谦,举贤不择布衣,-不畏权贵,人称“铁面御史”,迁参知政事。他每日朝政所做之事,到夜间必定衣冠齐整焚香告之于天。故其后裔在明代做兰溪县主簿时,于天福山兴建庙祠,名为“告天台”。又因其面向衡州方向,故亦谓“望衢亭”。该亭于清咸丰年间被毁,民国九年重修。 告天台高9米,四周用红条石垒砌,三面环廊,44级台阶迂回而上,表石华桥及望柱上有浮雕和镂空花卉纹饰。台上筑三开间大殿一座,面积100平方米,飞檐斗拱,歇山顶,内部递角梁结构,为南方明代典型建筑之一。 |
上族祠及嘉庆堂 | 上族祠及嘉庆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上族祠及嘉庆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明、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上族祠,坐北朝南,布局前后三进,设厢房,二进中厅独立,呈“回”形,总面积1700平方米。一进为门厅左右带偏房。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檩五柱,用中柱,前檐明间设八字门楼,檐口斗栱为七踩三翘。侧房为三间二厢,自成小院。中厅,三开间带四周围廊,梁架为五架梁前后双步带前后廊,四周廊柱为青石方柱。三进与一进相同带左右偏房,偏房为三间二进二厢房。 嘉庆堂,坐西朝东,平面为三间三进一穿堂,总面积500余平方米。均用梭柱、月梁、月梁断面近矩形,穿堂设藻井,用九踩单翘三下昂斗栱承托。 上族祠、嘉庆堂,雕刻简朴,形制古朴,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是研究我省古代地方建筑的重要实物例证。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
芝堰村 | 芝堰村于浙江省兰溪市黄店镇政府驻地以北8000米。 芝堰村始建于宋代,明、清时期出现客栈、杂货等商业建筑,迄今已有850余年,因陈氏家族的聚居而发展形成。芝堰的民居始建年代从明初至民国末年,历史跨度近500年,各座建筑年代相对明确,衍变过程清晰。因村中有芝溪、水堰,故旧名芝溪村。芝堰村位于兰溪市西北二十公里,村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地势平整。村落东首,桃峰耸峙,芝山起伏,如一条青龙腾跃而来;村落西南,青峰壁立,山峦逶迤,有形神兼备的狮、虎两山雄踞村西;北面的陈陀山,背倚千峰万峦,像一把“金交椅”,把整座村落环抱其中,加上南面村口象征“朱雀”的半月塘,使整座村落形成了一个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格局的典型的风水生态环境。 |
西姜祠堂 | 西姜祠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明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水亭畲族乡西姜村 坐东朝西,布局为前后四进,并设厢房,二进中厅独立,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头门已毁,仪门面阔十一间,进深为六架后檐廊式,用中柱,硬山顶,前檐原设有砖雕门楼,明间设活动戏台,中部数间已毁。中厅五开间,梁架为五架梁前后双步带前后廊,冬瓜梁,青石台基为二层,第一层高0.52米,第二层高0.38米,明间金柱为梭形,歇山顶。后寝面阔五间,进深六架前檐廊式,用脊柱,台基高0.86米,硬山顶。后厅两侧各有一小院,为三间二过厢。后进由后厅、两小院构成明五暗十一的格式。中厅两侧、前进与后进间各设厢房七间。 西姜祠堂,雕饰古朴,用材较大。是我省一处规格较高、规模较大的民间宗祠。 |
世德堂 | 世德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明至清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 位于黄店镇三泉村。又称“将士厅”。始建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现存三进,面阔皆三间,坐北朝南,偏东,硬山顶,占地面积710平方米。第一进建于明嘉靖年间,有牌坊式砖雕门楼,次间梁架均用砖砌入墙体之中。 正厅通面宽14.8米,通进深12.83米,明间梁架为七架梁带前后廊。前廊进深4.2米,用五架梁。后廊为单步,屋顶用覆水椽,次间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檐口斗栱有昂。后进为清末民初增建。 世德堂是兰溪地区最具宋元风格的木构建筑,其正厅檐下的单抄双下昂六铺作和内槽三叠梁等都是当地古建的罕见孤例,1997年该建筑被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
芝堰村建筑群 | 芝堰村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芝堰村建筑群位于芝堰乡黄店镇芝堰村。 村庄是陈氏聚居地,始建于宋代,明、清时期出现客栈、杂货等商业建筑,现存明、清民居30余座,分为宗祠、民居二大类。代表性建筑有“孝思堂”、“衍德堂”、“济美堂”、“成志堂”等。结构别具特色,保存也较完整。其中孝思堂系陈氏宗祠,共三进,中轴线上有门厅、正厅、后厅,两侧有厢房。正厅面阔三间带四周回廊,歇山顶。其古建筑或有家谱记载,或有匾额、题刻,相对建造年代可考,建筑时代演变清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芝堰村民居为研究传统村落文化及民居建筑的演变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2006年芝堰村建筑群作为明至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兰溪古城 | 兰溪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兰溪古城始建于宋朝,里面有:探花巷、绣衣巷、曲巷、风筝巷、转虹桥、告天台、金文安公祠、西门码头、隆礼门……这些见证了数百年来兰溪水陆商埠兴衰沉浮的古民居、古里弄、古城楼,如今依然保存在兰溪的老城天福山区域,经过风霜侵蚀,兰溪古城的这些古建筑多数已经进入“风烛残年”。 祖上留下的老房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这是一条仅容两人侧身通过的里弄,里弄两侧,都是些青砖黑瓦的老房,不少外墙剥落,长满青苔。这是一幢带天井的庭院式民宅,两侧有厢房,梁柱牛腿雕有花卉、人物和鸟兽,并有“宝善堂”之匾额悬于高堂。 兰溪古城在2000年被浙江省列入文化名城。 |
生塘胡氏宗祠 | 生塘胡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生塘胡氏宗祠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明、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坐北朝南,前后三进,设厢房,通面阔29.6米,通进深41.7米。一进,面阔七间,带左右耳房,前檐台门为四柱五楼式,砖石结构。二进中厅,为三开间,带四周围廊,歇山屋顶,梁架为五架梁前双步后单步带前后廊,前廊施卷棚,部分装饰构件,雕刻精致。三进,面阔五间带左右侧屋,梁架为六架前檐廊式,用脊柱。一进耳房与三进侧屋之间各设厢房七间。 生塘胡氏宗祠,规模较大,雕刻精致,保存基本完整。对于研究明清时期地方宗祠建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
白露山 | 白露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兰溪市西郊约17公里的黄店镇境内,面积约13.63平方公里。 白露山又名玉带山,由于燕山运动,形成块状山体,出现山腰有白岩如带的著名断层——玉带奇观。山下有泉,名镜潭,澄澈可鉴,一名玉泉山。白露山风景名胜区属季风副热带湿润气候,温和宜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季平均气温比山下低7℃一8℃。 白露山自然景观优美,极可登揽。山腰奇岩环抱酷似锦带,山上有巨石突出,名黄岩,悬空数百丈,惊险奇绝。由此远眺,村烟点点,镜屏清晰,九龙山峰起伏,兰城风光,尽收眼底,三江之汇,美不胜收。 白露山的人文资源也十分丰富,黄岩下有建筑古朴的乘仙殿,唐太和八年(公元834年)宰相舒元舆受仁宗之命与李训为除宦官仇士良专权而遭杀身之祸,史称“甘露之变”。宣宗八年(公元854年)昭雪,封“乘仙公”,故建有“乘仙殿”以示纪念。白露山山腰建有古朴幽雅的江南古刹慧教禅寺,有赵朴初题写的“浙西第一道场”、“大雄宝殿”等字匾。该寺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公元l049~1O53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北麓有南宋大理寺少卿周三畏墓和忠隐庵。周三畏,南宋泞梁人。隐居于白露山,卒葬于此。墓前石碑刻有“宋大理寺少卿周廷尉讳三畏公墓”。宋理宗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赐匾“忠隐庵”。西南有著名的三相坟景区,该区地势平缓,三面环山,南面有一开阔平地,内有舒元舆墓;有为官清廉、被宋理宗赞为“不与凡花混一流”的“无地起楼台”丞相范钟墓,墓前卵石铺地,石人、石马、石羊依稀可见。 信息来源:金华政府网 信息来源:金华政府网 |
地区 | 景点 |
---|---|
后龚村 |
---- |
桥头村 |
---- |
姓叶村 |
---- |
常满塘村 |
---- |
化被塘村 |
---- |
山背村 |
---- |
朱梨村 |
---- |
下汤村 |
---- |
王铁店村 |
---- |
柳塘村 |
---- |
达道村 |
---- |
东徐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