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义乌国际商贸城 | 义乌国际商贸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义乌国际商贸城坐落于义乌市区繁华的稠州路,是目前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 也是我国规模最大,国际化、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商品批发市场。国际商贸城现有经营面积170万平方米,占地约有1平方公里,3万余个商位。有一种说法,如果你在每个商位停留一分钟,按一天8个小时计算,逛完整个国际商贸城需要两三个月时间,足见市场规模之大。 2006年,国际商贸城成为全国首个以购物性质为主题的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2006年吸引了437万游客,其中境外游客26万人次,被评为浙江省最具人气的十大景点之一。 国际商贸城景区由八大区块组成,其中 A、B、C、D、E区一至三楼分别经营花类、玩具、饰品、工艺品,四楼开办了中小企业直销中心、台商馆,东辅楼为外贸企业采购服务中心。F、G区一至三楼经营五金、电器、箱包、电子、钟表、雨具等六大行业;四楼开设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及韩商馆、香港馆、四川馆、安徽馆、江西九江馆、新疆和田馆等精品交易区;五楼设外贸采购服务中心;中央大厅二、三楼设大型旅游购物中心、中国小商品城发展历史陈列馆;东辅用房设有银行、餐饮、物流、邮政、移动、连体商务楼、写字楼、四星级酒店等配套服务机构,开通环线观光车。H区主要经营文化用品、体育用品、眼镜、化妆品(镜梳)、拉链、纽扣、辅料配件、皮革。 购物旅游景区内除了拥有旅游购物中心外,还设有3500余家“购物旅游推荐商位”,倡导批零兼营、批零同价;与此同时,旅游区管理部门特推出了“商品索引卡”、“购物旅游一条街”等购物旅游项目,开通了景区内部环线公交车和观光旅游车、并建成了中国小商品城发展历史陈列馆等一批旅游设施,是一个集购物、旅游、休闲为一体的购物旅游景区。 信息来源:中国金华政府门户网站 信息来源:中国金华政府门户网站 |
义乌双林寺 | 义乌双林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双林寺位于浙江省义乌市佛台镇罗汉堂,因经历15个朝代,15个世纪,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传大士(520年)开创而闻名。更因有陈、隋两代帝王大臣数百人为0檀越,文、炀二帝作书宣敕慰劳大士弟子惠则等,而使其声名更震,昭彰宁宇。双林寺历史上规模之大、历代帝王贵赐供养之盛,非一般寺院可与之比。在北宋时,犹余僧舍1200楹,僧尼二百余众,染陈始创,盛况更隆,故史有“天下第三,江浙第一”和“浙东大刹”之称。宋时又被列为“天下丛林五山十刹”之一。英宗治平三年,御赐“宝林禅寺”匾额,徽宗大观二年赐田十顷。 双林寺屡劫屡兴,香火不灭,在连续兴盛数百年后,于徽宗宣和三年,方脑起义,寺遭丘燹,“不幸煨尽,一椽不存”。高宗绍兴二年,传姓后裔领衔,募缘重建,捐得金钱寺十余万,“以其年春经始,三年冬造成,其高八十尺,而广倍其半,庄严妙好,迥出空际”。绍兴四年,东阳贾删定廷佑,为范洪钟,建三藏殿,至元朝,由于元室诸帝崇尚-教,双林寺日趋衰落,殿堂门庑诸屋子宇,次第倾毁,化为榛莽,仅存山门、藏殿、僧堂、大士殿而已。迄顺商至正二年秋,云龙禅师来双林住持,以说法化缘为已任,积工巨万,前后七年,起废为新,使双林再度中兴,到了明朝,先后兴建,单在思宗一朝,就有四番,前后工计17年。 双林寺真正衰落不振应从清朝始。高宗乾隆四十五年,寺遇火灾,一时未易完复,仅仅修其后殿,然犹存僧舍五房。同治七年(1861年),太平军攻陷义乌,“垣瓦倾颓,椽梁毁折”,僧舍仅存仁、信两房。同治七年(1868年)寺僧逢春、学莲、学成敦请董理协募重修,鸠工于其年秋八月,告竣于冬之十一月。光绪二十七年,天台僧慧泉来寺驻锡,悲此胜迹,没于荒径,遂邀奉化孙玉仙居士醵资万金,经二十余年惨经营,建成大悲阁一宇,雕千手观音一躯,大悲咒像84尊,轮奂一新,惟余旧有大殿山门等未曾修葺。1928年冬,慧泉法师归西,其徒志虑不一,彼此参商,争夺方丈之职不下,纵火焚寺,致使新建大悲阁三进、两庑数十楹尽罹火劫。火毁后,寺内仅存破旧山门和残破僧房五十余间,大殿五间,总共60间之数,与宋朝一吉二百余间相比,显见荒凉破败。 1949年初,双林寺只有山门、观音阁、中殿、上殿等十多间房子,寺内和尚仅留十多个人,1958提,双林寺彻底被毁,原山门成为水库大坝,旧址被埋入水底,就连高丈余,铸有梵汉两体楞严经的东南第一大工业钟也被击成碎块,当作废铜送供销社帐购,现存文物除双林铁塔外,只能见到隋唐瓦当残片和呈现在库底的一片残垣断壁。 1979年,女尼开瑞和善清相继重返双林,募捐开基建寺,共建殿房24间,并于1994年10月落成传大士舍利塔一座,为青砖结构,七层,高17.2米,内径5米,下三层可供香客游览。1986年2月双林寺被列为重点保护寺院后,得到社会各界和国际佛教界重视,东西方慕名前来朝圣者络绎不绝,并都提出重建殿宇,再现风采之建义。1993年义乌市政府委托东南大学进行规划,并于1994年1月通过论证,新寺规划共设八个景点,规划原则兼顾独立性、继承性、兼容性和发展性,既继承佛教文化传统和禅学色彩,又体现时代精神。寺工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总投资约二亿人民币。1997年6月,大雄宝殿业已落成,该殿高33米,宽41米,深30米,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庄严雄浑,古朴气派,传大士铜像也已制作完成,铜像高六米,形取“道冠、儒履、释袈裟”,以体现传大士“儒行为基,道学为首,佛法为中心”的三教合一的兼容思想和中国禅之法相。 双林古刹镇寺之宝是铸造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的双林铁塔,这是中国最古老铁塔,被有关部门列为中华瑰宝,双林铁塔为八面五层,高约五米,自下而上逐层收缩,造型精美,别具匠心,由于历经战乱,今仅存塔身两层,塔顶一层,塔座一座,勾栏一座,残高2.15米。其中一层期待有佛像36尊,另一层铸有佛像128尊,每层每面塔身上设有额枋、斗拱。斗拱与斗拱之间各置佛像一尊,海波汹涌,蛟龙喷水,天王腾浪,神腾祥云,角兽左马等等,呼之欲出,形象生动,铁塔结构严谨,工艺精湛,虽然一千多年风剥雨蚀,塔身除部分氧化生锈外,仍然乌黑发亮,令人叹为观止,它是佛教艺术精品,也是研究古代铸造工艺的珍贵宝物史料。文物专家认为,如此满布精美纹节而又年代久远的铁塔,在全国唯一无二。 地址:金华市义乌市佛堂镇云黄山 类型:古迹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
朱丹溪陵园 | 朱丹溪陵园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义乌南部,有一处令人向往的地方,那就是朱丹溪陵园。 这里茂竹修林,鸟语花香,风铃阵阵,低水浅吟。一代历史在这里沉积,当代文化在这里展现┅┅这一切,都缘于一位历史文化名人,他以其丰厚的才学、批判的精神、宽广的胸怀、仁慈的心肠,牵动了千万现代人的情感,吸引了海内外无数双充满希冀与虔诚的目光——他,就是我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 朱丹溪,赤岸镇人。原名朱震亨,字彦修。他一生刻苦治学,博采众长,潜心钻研前人经验而又不拘泥,终成“滋阴说”一派大师,他的医学著作有十几种,其观点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的后学者,开辟了中医学的新纪元。 朱丹溪诞生于1281年11月,因居住在赤岸镇丹溪岸畔而被人们称“丹溪先生”和“丹溪翁”。今赤岸镇三村朱丹溪纪念馆旁有他的祖墓。可遗憾的是,丹溪先生当年曾经居住的故居、药店、诊所、练丹处等等已无从考证。1358年,朱丹溪端坐在他的书桌前,手持狼毫,含笑而逝。葬于离赤岸镇约4公里的东朱村墩头庵。“0”中,墓地曾经被毁。1979年冬,墓地原址重建,1989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建丹溪庙,于丹溪墓右侧稍后方。朱丹溪陵园正是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建而成的。 据说,墓地是丹溪与他妻子戚氏亲自挑选的。他们始料不到的是,他们身后会经历如此的坎坷,他们更没料到的是,这里会成为我们义乌市的一大旅游胜地,供中外游客瞻仰凭吊。 风景旅游与名人访谒结合在一起,再加上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使得这里的历史显得更为生动,人物更为丰满,风景更为迷人。 今的朱丹溪陵园经过十几年的修建,已经初具规模,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有:湖光山色,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还有那鹤望轩、松鹤苑、朱丹溪纪念馆、重修的丹溪墓、景彦书画馆、百草园等等。在陵园内,我们还看到了启功、赵朴初、陈立夫、陈敏章、施祖荃等当代名人的题词、书画作品,这些也为美丽的丹溪陵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蕴涵。 赤岸镇 赤岸镇地处义乌市西南部,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具有2000多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镇。镇域面积149.98平方公里,辖6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4万,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千强镇、浙江省生态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文明镇。 全镇有工业企业466家,涉及造纸、电力、纺织服装、皮革制品和家具等行业。其中私营企业84…… 详细++ |
吴晗故居 | 吴晗故居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吴晗故居位于义乌市上溪镇苦竹塘村,为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的家宅,由吴晗父亲吴瑸珏于1924年所建,系前廊式天井院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为463平方米。故居坐北朝南,面阔五间,通面阔20.72米,通进深11.4米,建筑面积440平方米。整个建筑大体上呈“凹”字形,呈轴对称分布,上下两层,由正堂、边房、两厢及花园组成。正堂明间通敞,次、梢是用板壁隔断,正门墙和围墙,直对山梢间山面辟石库门通室外。二楼檐廊设西洋宝瓶式栏杆围筑,栏杆的望柱头、瘿项及小华版上都是雕刻有缠枝花纹。厢房按轴对称左右各有一间,前后均辟门,分别通走廊和南面的花园。院落中间围成一个天井,天井用长条石铺地,中间为青石甬道,直通花园。天井外山墙居中开正门。正门门脸的装饰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用穹隆顶青石抱框,砖砌壁柱,两旁立柱呈锥尖顶,抱框上方为-同志题写的“吴晗同志故居”青石匾额,其上堆塑彩绘蝴蝶纹和缠枝花纹。两侧厢房山墙前檐设墀头,复合曲线式封火墙,设龙纹滴水。整个建筑南立面山墙融合了西洋式建筑的装饰风格,具有民国时期建筑的特征。山墙外为花园,花园中间设青石甬道,四周围墙,围墙用漏砖墙,南面开圆洞形大门。现吴晗故居正堂内悬挂有吴晗遗像,两侧是廖沫沙为悼念诤友的题词。一楼次间陈列着吴晗生前在故居使用过的书柜、床、书桌及壁橱等实物,厢房内陈列着反映吴晗生平事迹的图片,二楼主要陈列吴晗各个历史阶段的生平事迹资料扩其主要著作、往来书信和手迹复制件等。故居内院墙上嵌有彭真委员长为《吴晗传》题词的青石碑。1984年、2002年,吴晗故居经两次修缮。2005年被公布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冬至,在吴晗故乡上溪镇苦竹塘村苦山建吴晗衣冠冢一座,下沉式墓,墓上方立黑色大理石质墓碑,墓碑由-亲笔题写。墓后为其父吴闻斋、其弟吴春曦之鹅卵石纪念墓。吴晗故居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义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吴晗 (1909~1969) 吴晗,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县人。1934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历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吴晗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以研究明史见长。他一生著述甚丰,成绩卓著,发表过学术论文、札记、杂文等600余篇,主要代表作有《读史札记》、《朱元璋传》、历史剧《海瑞罢官》等。 1937年,云南大学熊庆来校长破格聘请吴晗先生作为云南大学文史系教…… 详细++ 上溪镇 上溪镇,地处义乌市西部,与金华市金东区接壤,镇域面积102.8平方公里,辖7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常住人口约5万,外来人口近2万。上溪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也是新兴的工业新镇。近年来,上溪镇始终坚持“工业兴镇”和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战略不动摇,实现了一、二产业齐头并进,城乡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并逐步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良好发展格局。2006年是“十一五”…… 详细++ 吴晗 (1909~1969) 吴晗,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县人。1934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历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吴晗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以研究明史见长。他一生著述甚丰,成绩卓著,发表过学术论文、札记、杂文等600余篇,主要代表作有《读史札记》、《朱元璋传》、历史剧《海瑞罢官》等。 1937年,云南大学熊庆来校长破格聘请吴晗先生作为云南大学文史系教…… 详细++ 上溪镇 上溪镇,地处义乌市西部,与金华市金东区接壤,镇域面积102.8平方公里,辖7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常住人口约5万,外来人口近2万。上溪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也是新兴的工业新镇。近年来,上溪镇始终坚持“工业兴镇”和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战略不动摇,实现了一、二产业齐头并进,城乡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并逐步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良好发展格局。2006年是“十一五”…… 详细++ |
佛堂古镇 | 义乌佛堂古镇集建筑、绘画、雕刻三大特点于一体的古建筑民居群。 佛堂历史文化村镇范围内现存重要历史建筑与传统民居百余幢,大多是清朝时期与民国初期所建,与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比较,虽同为粉墙黛瓦,佛堂的古建筑却不同于一般的江南建筑,其外观传承了徽州民居的马头山墙,而细部装饰以及建筑结构、构造方面又融入了独特的地方木雕、砖雕、石雕工艺,并且雕刻的花饰、图案内涵丰实,技艺精美。 佛堂古镇历史悠久,古迹处处。目前,在古镇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留耕堂、节孝石牌坊、毛家大院、吴棋记民居、留轩小学、友龙公祠;市级文物保护点有王泽华民居、十八间、张三茂厅、新南山民居、植槐堂等。 从北至南依镇而行,有蒲川溪自东向西穿镇而过,还有远处隐约可见的群山、近前分端矗立的古香樟以及当地温润的自然气候等,所有这一切都是构成佛堂古镇自然风光迷人的重要因素。 从江的西边经过“万善桥”走近古镇,到了老街边上的新市基,有一棵胸径约1.8公尺左右、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大樟树,高耸的枝干显得有几分古朴和神秘。与这棵樟树遥相呼应的另一棵老樟树矗立在新市基。而在渡船头有一株老枸树,树龄约在300年。 佛堂古镇地灵人杰,千百年来人才云集,与佛堂兴盛紧密相关的重要人物有:在中国佛教界享有盛誉的傅大士,抗倭名将戚继光、陈大成等,北宋年间重要文官王彦超,名儒徐侨,医圣徐行、王毓秀等。 |
义乌博物馆 | 义乌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义乌博物馆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县级博物馆之一,属地方综合性博物馆。1998年投入使用。占地8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陈列展厅面积1280平方米。陈列分义乌史迹陈列、临时陈列。史迹陈列按历史发展顺序,展出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各个时期的出土文物和本地主要历代名人的史迹等。目前,馆藏文物已达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2件、二级文物35件、三级文物350件。以西周原始瓷、汉六朝婺州窑瓷器、宋代金银器及元代龙泉窑瓷器等最具特色。 2003年开始筹建博物馆新馆。2014年明确义乌市博物馆新馆、义乌市美术馆项目位于商博路西侧、清波路北侧区块。项目规划总用地55722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581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2310平方米。绿化面积19720平方米,绿化率34.58%。义乌市博物馆新馆与义乌美术馆通过下沉通道连接,总体设计为统一的整体,并保持运营的可分可合。 义乌博物馆新馆实际为义乌市博物馆与中国商贸博物馆两馆合一,致力于系统收藏义乌历史文化记忆、中国商贸历史文化与现实发展的相关证物;承担对中国商贸活动开展研究的职责,通过展览与拓展教育向广大观众有效传播中国商贸文化,使之成为了解义乌小商品市场、了解中国商业贸易的窗口。 |
冯雪峰故居 | 冯雪峰故居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冯雪峰故居,位于义乌市赤岸镇神坛村。故居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坐东朝西南,为前后二进五开间二楼四合院砖木结构建筑,总占地面积为255平方米。大门前左右各植雪松一棵,右侧立长方青石碑一块上面阴刻-题写的“回忆雪峰”,门边墙上镶嵌有丁玲题写的“雪峰故居”黑色大理石匾。进入大门,天井中是一座冯雪峰半身铜像,左右各有二间厢房,门厅明间为抬梁式,其余各间为穿斗式。二楼供家居,前檐设槛窗。后进为厅堂,穿斗式,明间用于会客,次间为主人卧室。故居一楼陈列着反映冯雪峰各个历史时期生平事迹的照片及著作等实物资料。门厅次间还陈列着犁、耙、风车、纺车、石磨等生产、生活用具。二楼陈列着战友、同事及文艺界人士悼念他的挽联、书画等。故居院后有条花丛小道通往冯雪峰墓园,那是2003年,家乡政府将他的骨灰从北京八宝山移至神坛村时修建的,墓碑由时任国务院总理-题写。冯雪峰故居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义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冯雪峰 (1903~1976) 冯雪峰 (1903~1976) 浙江义乌人。中共党员。专科毕业。1925年到北京大学做旁听生,后去上海从事中共地下党工作和革命文化活动,与鲁迅合编《萌芽》、《文学导报》、《十字街头》等杂志,曾任中共左联党团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下属文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1933年赴江西瑞金,任苏维埃中央党校副校长,参加红军长征到陕北,受党派遣到上海、浙江…… 详细++ 神坛村 很久很久以前,在义乌县南面,今赤岸镇西部,有一个小村子,山环水绕,景色十分优美。这里肥沃的土地、宜人的气候,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勤劳而又善良的人们。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代过着安祥宁静的生活。在几十户人家当中,有一位年逾六十的老人,老伴早年过世,与一个名叫毛陈的外孙相依为命。他们在村西一块叫风流坎的山坡上以种植作物为生,生活十分清贫。 一日,毛陈在风流坎的庄…… 详细++ 冯雪峰 (1903~1976) 冯雪峰 (1903~1976) 浙江义乌人。中共党员。专科毕业。1925年到北京大学做旁听生,后去上海从事中共地下党工作和革命文化活动,与鲁迅合编《萌芽》、《文学导报》、《十字街头》等杂志,曾任中共左联党团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下属文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1933年赴江西瑞金,任苏维埃中央党校副校长,参加红军长征到陕北,受党派遣到上海、浙江…… 详细++ 神坛村 很久很久以前,在义乌县南面,今赤岸镇西部,有一个小村子,山环水绕,景色十分优美。这里肥沃的土地、宜人的气候,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勤劳而又善良的人们。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代过着安祥宁静的生活。在几十户人家当中,有一位年逾六十的老人,老伴早年过世,与一个名叫毛陈的外孙相依为命。他们在村西一块叫风流坎的山坡上以种植作物为生,生活十分清贫。 一日,毛陈在风流坎的庄…… 详细++ |
陈望道故居 | 陈望道故居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陈望道故居,位于义乌市城西街道分水塘村,是一幢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间的前廊式天井院二层砖木结构庭院。故居通面阔17.3米,进深8.25米,建筑面积294平方米。房屋坐北朝南,呈“凹”字形布局,正室5间,前设开堂,左右厢房各两间。明、次间底层开敞,梢间隔断。明间五架抬梁前后月梁,用冬瓜月梁。次间及厢房为穿斗式,梢间为减柱造。前檐施牛腿出挑。南面山墙辟石库大门,门前设照壁,正堂明间门口上方悬挂汪道涵题写的“陈望道故居”匾额。房屋前为一小花园,用鹅卵石铺路,四面围墙,南面辟单间屋宇式院门。西厢房西面有柴房一间,据回忆,当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就是在这间柴房中完成的。二楼为穿斗式,前檐设槛窗。故居于1998年8月进行了整体维修。 陈望道故居是义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义乌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望道 (1889~1977) 陈望道 (1889~1977) 笔名雪帆、晓风。浙江义乌人。中共党员,民盟成员。大学毕业。1919年在浙江第一师范任教,1922年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第一任书记,后历任上海大学教务长,安徽大学教授,广西大学中文科主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长,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华东作协理事,…… 详细++ 城西街道 城西街道位于义乌市区西部,成立于2003年,东临北苑街道;南界稠江街道;西连上溪镇;北接浦江县。距国际商贸城4公里,距杭金衢高速公路互通口仅3公里,距金甬高速公路互通口3公里。距义乌民航机场2公里。03省道、雪峰西路、西站大道、四海大道、香溪路等交通要道穿境而过,其中宽60米的雪峰路直通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铁路新货站建设在城西辖区内,区位交通优势得天独厚。城…… 详细++ 陈望道 (1889~1977) 陈望道 (1889~1977) 笔名雪帆、晓风。浙江义乌人。中共党员,民盟成员。大学毕业。1919年在浙江第一师范任教,1922年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第一任书记,后历任上海大学教务长,安徽大学教授,广西大学中文科主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长,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华东作协理事,…… 详细++ 城西街道 城西街道位于义乌市区西部,成立于2003年,东临北苑街道;南界稠江街道;西连上溪镇;北接浦江县。距国际商贸城4公里,距杭金衢高速公路互通口仅3公里,距金甬高速公路互通口3公里。距义乌民航机场2公里。03省道、雪峰西路、西站大道、四海大道、香溪路等交通要道穿境而过,其中宽60米的雪峰路直通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铁路新货站建设在城西辖区内,区位交通优势得天独厚。城…… 详细++ |
黄山八面厅 | 黄山八面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山八面厅原名振声堂,位于浙江省义乌市上溪镇黄山五村,距义乌市中心约25公里。由义邑西乡著名的火腿商人陈子寀(1720~1793,字伯寅)命其孙陈正道筹划建造,工始于清嘉庆元年(1796),嘉庆十七年(1812)落成挂匾。 黄山八面厅选址地势高亢,位置优越,它前临凰溪,后靠纱帽尖山,近有黄山为照屏,远处层峦叠嶂,三面砂环,符合传统风水上吉格局。建筑采用中轴线布局,主座坐西南朝东北,一条中轴线贯穿东西,左右均衡对称。整个建筑群前园后宅,分三路七院一园,现存三路六院,中路依次为花园、花厅、门厅、正厅、堂楼,左右南北边廊和南北厢房围合,呈“日”字形布局。南北各有跨院作为护龙,左辅右弼。整体建筑以正厅为核心,左右厢院围合,共8座厅堂,故俗称八面厅。现除花厅已毁外,其它7座厅基本保存完好。原有房屋共计75间,现存64间,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占地面积2908平方米。 建筑规模宏大,取精用弘,布局精巧规整,以一条中轴线和两条副轴线相交构成中路的厅堂建筑和两侧的厢院建筑。建筑以木雕、砖雕和石雕艺术闻名遐迩,是东阳木雕艺术发展至顶峰时期的典范之作,堪称木雕艺术的奇葩,雕刻艺术的博物馆。2001年,因其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朱丹溪墓 | 朱丹溪墓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朱丹溪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元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 位于赤岸镇东朱村东朱山现名谷潭渊。朱丹溪(1281-1358),名震亨,字彦修,义乌人。著有《局方发挥》、《格致余论》、《伤寒论辨》,在医学理论上创立滋阴学说,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墓与妻、长子合墓。墓始建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经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及1946年修葺。20世纪60年代破坏。现墓系1982年重修,墓丘圆形,下部石砌。墓前立有“元名医朱丹溪墓”碑,介绍朱氏生平。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
螃蟹形山墓群 | 螃蟹形山墓群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螃蟹形山墓群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明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 位于赤岸镇乔亭村西的螃蟹形山坡上。系冯氏家族墓地,依山而筑,共有14座墓,作一字形排列,墓的形制大致相同。墓前置墓碑,碑作亭式,以块石雕出四角起翘的屋顶,柱头出一攒斗栱,柱下用抱鼓石稳固。两侧设栏杆,栏板雕饰宝瓶、云纹、缠枝、鸟兽等。每座墓前均置石祭桌、石凳等。墓面用青石砌筑,石构件有浮雕,系同一家族墓群,保存完好。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
古月桥 | 古月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月桥横亘于赤岸镇雅治街村口的龙溪上,是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桥建于宋嘉定六年(1213年),系单拱五边形石拱桥。桥全长31.20米,高近5米。别致的造型、独特的构造,显示了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此桥至今未重修亦未翻建,像一名须发飘飘的老人,见证着义乌市悠久的桥梁建造史。桥顶面梁石上刻有“皇宋嘉定癸西季秋闰月建造”字样,是义乌市内最早的古石桥,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赤岸镇 赤岸镇地处义乌市西南部,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具有2000多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镇。镇域面积149.98平方公里,辖6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4万,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千强镇、浙江省生态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文明镇。 全镇有工业企业466家,涉及造纸、电力、纺织服装、皮革制品和家具等行业。其中私营企业84…… 详细++ |
戚家军纪念馆 | 位于赤岸镇乔亭的戚家军纪念馆,建在村对面一片山体浑圆、起伏有制的低平峡谷中。气势宏伟的两檐城楼巍然屹立,城楼两侧由青条石砌成的“长城”,顺着地势,蜿蜒至南北两座山上。 走近城楼,“凯旋楼”三个字闪着金光。由-委员洪学智上将题写的“义乌市戚家军纪念馆”九个大字镌刻在拱形楼门的上方。看着这“长城”、城楼、烽火台,让人激起对先人精忠报国爱国主义精神的无比敬仰和自豪。 因为,戚家军是义乌人的骄傲。当年戚继光在浙东抗倭,在义乌南部赤岸一带招了3000名义乌兵,这些将士扫荡沿海倭患,戍守北方边疆,英勇善战,坚忍刻苦,被称为“兵样”。 仅明朝一代,因军功被授予平章元帅、将军、副总兵、参将、千总、把总、千户等武职的就有 228名。现纪念馆北面的蟹形山上,就有这些武官的墓葬群。 戚家军纪念馆整个工程尚未全部完工。后续工程将包括:明朝兵器馆、演武厅、战船演练湖等。到时,戚家军建功立业的大舞台将会在这块哺育出“兵样”的英勇土地上威武雄壮地展现出来。 戚继光 (1528~1588)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人,明嘉靖七年(1528年)出生。父景通,历官都指挥,曾署大宁都司。戚继光自幼学文习武,17岁时父亲去世,袭职任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当时,倭寇不断侵扰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曾写诗明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升署都指挥佥事,对所属3营25个卫所进行整顿,加强训练,巩固山东海防,使倭寇不敢轻易来犯。…… 详细++ 戚继光 (1528~1588)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人,明嘉靖七年(1528年)出生。父景通,历官都指挥,曾署大宁都司。戚继光自幼学文习武,17岁时父亲去世,袭职任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当时,倭寇不断侵扰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曾写诗明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升署都指挥佥事,对所属3营25个卫所进行整顿,加强训练,巩固山东海防,使倭寇不敢轻易来犯。…… 详细++ |
异国风情街 | 异国风情街位于宾王商贸区,东至稠州北路,南至化工路,西至工人北路,北至三挺路。现有街区8条,呈网状分布,面积约35万平方米。目前,区块内主要经营餐饮、娱乐、服装行业,部分经营布料批发生意,商业氛围较浓。 异国风情街特色: 时尚休闲特色:大力引导时尚流行高品质的生活方式,突出休闲情趣,营造宽松环境,引导消费形式由单一餐饮消费向餐饮娱乐组合消费转变。 异国情调特色:街区布局、店面装潢以及街头小品布置凸现异国情调,较为集中的展示各国具有标志性的建筑风格,体现国际性商贸城市魅力。 绿色健康特色:大力引进绿色餐饮企业,提供绿色、安全、营养、卫生的餐饮服务,引导消费需求由温饱型向绿色保健型转变。 异国风情街市场消费定位坚持本地消费和旅游消费相结合,既服务于本地消费者,又大力发展旅游消费。业态定位坚持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相结合,以餐饮业为主。餐饮特色定位坚持兼顾中西餐、外国风味饮食及各地小吃,以凸现异国风味为主。规模定位坚持以大中小型相结合,以大中型为主。档次定位坚持高中低档次相结合,以上等服务、中档消费为主。 异国风情街业种布局实行分类集中。店铺规模在180家以上,其中中餐类50家,外国餐饮类(含西餐、清真食品、日韩料理、咖啡等)40家,火锅烧烤类20家,休闲娱乐类20家,精品服装类50家。 分三个功能区: 特色餐饮功能区:以经营高中档正宗西餐、清真食品、日韩料理等外国餐饮及酒吧、咖啡吧,经营中式特色菜、江湖菜、招牌菜、名特小吃等地方风味餐饮,经营烧烤火锅等为主。 休闲娱乐功能区:以经营卡拉OK厅、舞厅、足疗、推拿保健、美容美发等为主。 精品购物功能区:以经营高档服装、化妆品等为主。 |
蟹钳形山古墓群 | 蟹钳形山古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蟹钳形山古墓群位于义乌城区南约25公里的赤岸镇乔亭村南下西山山坡上。 此处林木茂盛,浓荫遍地,环境清幽。其中左右相对的两颗古松,已逾数百年,老树新枝,苍郁挺拔,远远望去,犹如两只蟹眼,特具神韵。 蟹钳形山古墓群为明代时期的赤岸冯氏宗族墓葬群,共有古墓17座,其中14座朝东,呈一字形排列,整齐有序,规模宏大。墓前置有墓碑、石供桌等。另外3座坐落在蟹钳形山的南侧花坟头,为父子三人的合葬墓。 相关知识:这一批古墓群为近年来发现,经过多方考证,保存均为完整,且多有姓氏年号,如“明故伯达冯先生墓,正德壬申(1512)孟冬月立”、“明故冯汰是廿三府君,万历壬子(1612年)季春吉旦”等等。这给研究明代赤岸冯氏宗族历史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证资料。1995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铜山岩 | 离义乌城区约15公里的义亭镇北的平地上,有一山崖拔地而起。这块奇崖犹如一只蹲在地上的雄狮,仰头朝北伸张。崖体长约50米,高13米,这座狮子似的山崖便是铜山岩。 狮头高仰处,有一张开的狮口,宽近30米,似口腔一般又伸入里面18米。早在南宋年间,人们就利用崖口和前面平台建造了前、中、后三座气宇昂然的庙宇。可惜,好光流淌,物换景移,当初狮岩之奇伟景观几度被毁,铜山岩几近睡狮。 为适应旅游观光的需要,80年代,人们在铜山岩崖口内重新建成了大雄宝殿、胡公殿、并在崖背上建起了六角亭、天王殿。1996年又建成了玉佛殿,并摆放了缅甸国所赠送的高1.6米重约400多公斤的玉佛。 传统的重阳佳节,是铜山岩最热闹的时节。方圆百里的游人和香客纷至沓来,人流量最多时可达二、三万人。 |
地区 | 景点 |
---|---|
松门里社区 |
---- |
兴业社区 |
---- |
锦都社区 |
---- |
凤凰社区 |
---- |
永祥社区 |
---- |
高新社区 |
---- |
昌德社区 |
---- |